汉代文学概述

合集下载

两汉文学

两汉文学

作品欣赏
乐府
汉乐府是继《诗经》之后,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汇集,它开诗歌
现实主义新风。汉乐府民歌中女性题材作品占重要位置,它用通
俗的语言构造贴近生活的作品 ,采用叙事写法,刻画人物细致入微, 创造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情节较为完整
《上邪》 (YE)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 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珍肴,金盘脍鲤鱼。贻我青铜鏡,结我红罗裾。不惜红罗裂,何论轻贱驱!男儿 爱后妇,女子重前夫。人生有新故,贵贱不相逾。多谢金吾子,私爱徒区区。
胡姬拒绝调戏
本诗描写一个酒家女子勇敢地反抗贵家豪奴的强暴欺侮,显示了胡姬蔑视权 贵,不畏强暴和坚贞不屈的斗争精神,抨击了权贵欺压人民的罪行。 全诗用五言,辞藻富丽。
的小赋,篇幅短小、文词清丽,不用问答体,多为抒情作品。
汉赋代表作家有枚乘、司马相如、杨雄、班固、张衡等。 2、两司马——指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和史学家、散文 家司马迁。两人在文学史上都很有影响,后人有“文章西汉 两司马”之称。
3.“杨马”——指汉辞赋家司马相如、杨雄。杨雄作赋,在形 式上模拟司马相如,旧时常以两人并称。 4.“班马”——也叫“马班”。汉代历史学家司马迁和班固的 并称。司马迁作《史记》、班固著《汉书》,两人对历史学都有重 要贡献,并且都是著名的散文家。 5.“班张”——指东汉班固和张衡。两人都擅长辞赋,班有 《两都赋》,张有《二 京赋》都是描写京都的大赋。
这是一首思妇诗。诗中描





写一个美丽的青春女子在明媚 的春光中独处深闺,因丈夫久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行不归而过着孤寂的日子。青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you。 春在无聊的等待中虚度。对这

汉代文学知识点总结

汉代文学知识点总结

汉代文学知识点总结汉代文学的特点:1. 对古代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汉代文学在继承古代文学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发展,同时也受到了先秦时期文学思想的影响。

汉代文学家在创作中注重对传统文学题材和形式的继承,但也进行了创新和改革,为后世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反映社会风貌和思想风尚:汉代文学作品多以当时社会生活和人民生活为题材,反映了社会的风貌和思想风尚。

通过文学作品可以了解到当时的社会风气、政治制度、诗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观念,为研究汉代社会历史提供了珍贵资料。

3. 文学形式多样:汉代文学形式多样,包括骈文、辞赋、乐府诗、郭辞等。

每种文体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展现了汉代文学的丰富多彩。

汉代文学的代表作品:1.《离骚》:《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篇章,由屈原所作,被誉为“楚辞之首”。

它以屈原的个人遭遇为背景,借助对自然的描绘和对命运的思考,表达了其抒写离愁别绪的感情。

《离骚》的艺术成就不仅在于形式独特、意境深远,还在于其艰深、奇特的词藻和真挚豪放的情感。

2.《论衡》:《论衡》是战国末年至汉代初年的学术辞典,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著作。

它由汉代学者扬雄编撰,内容包括自然科学、历史、人文、神怪等多个领域,是战国至汉代思想文化的集大成之作。

3.乐府诗:汉代乐府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特殊文体,其创作多以宫廷乐舞和民间歌谣为主题,表现了民间生活和感情。

其中《长歌行》、《孔雀东南飞》等作品被誉为乐府诗的经典之作。

以上仅为汉代文学的部分代表作品,这些作品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代文学的影响和意义:1.文学创作的启蒙和激励作用:汉代文学不仅对于当时的文学创作起着示范和激励的作用,也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和不竭的源泉。

汉代文学家的创作理念、方法和手法成为后人创作的范本和借鉴对象。

2.思想文化传承和发展:汉代文学作品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和精神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着了重要的作用。

对汉代文学的总结

对汉代文学的总结

对汉代文学的总结汉代文学概述汉代(前206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其文学作品丰富多样、流派繁多。

汉代文学不仅是上古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也为后世文学开创了新的局面。

汉代文学主要包括诗、赋、乐府、辞章、小说等多种形式,其中突出的代表有《楚辞》、《史记》、《论衡》等。

汉代文学的特点历史题材丰富汉代文学注重描写历史题材,通过对历史和人物的描述,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包括司马迁的《史记》和贾谊的《新书论》。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深入挖掘了中国历史的宝贵史料,并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影响了后世的史书写作风格。

锦绣丰富的辞章汉代的辞章是一种文辞华丽、文字优美的散文体裁,以散文的形式叙述历史、描写风景和抒发感情。

辞章的作者多为宫廷官员和文人雅士,他们以流畅的笔触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代表作有刘向的《说苑》和班固的《汉书》。

独特的楚辞风格楚辞是汉代文学的瑰宝,以其直抒胸臆、感情真挚的表达方式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楚辞的特点是与众不同的语言风格,流畅的韵律和豪放的情感。

代表作品包括《离骚》、《九歌》和《天问》等。

小说的初步发展汉代是中国小说的起点,小说在这个时期开始崭露头角。

汉代小说主要包括传奇、志怪和神话等,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司马贞通俗演义》,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长篇小说。

汉代文学的影响汉代文学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代文学的创新和进步为后世文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汉代文学的题材和形式多样化,为后来各个文学流派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另外,汉代文学对汉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汉代文学体现了汉族先辈们的智慧和情感,通过文字将这些传统的价值观和文化认同传承下来,为后代汉族人提供了精神支持和自我认同。

总结汉代文学以其丰富多样的形式和内容,为中国文学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其代表作品《史记》、《楚辞》和《论衡》等,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两汉文学

两汉文学

三、文学概况
赋是汉代文学最具有代表性的样式。它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韵散兼行,可以说是 是汉代文学最具有代表性的样式。它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韵散兼行, 诗的散文化、散文的诗化。枚乘的《七发》标志着新体赋的正式形成, 诗的散文化、散文的诗化。枚乘的《七发》标志着新体赋的正式形成,司马相如的作品 代表着汉大赋的最高成就。西汉后期赋的大家是扬雄。班固的《两都赋》 张衡的《 代表着汉大赋的最高成就。西汉后期赋的大家是扬雄。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 京赋》是东汉大赋的力作。同时张衡的《归田赋》突破旧的传统, 京赋》是东汉大赋的力作。同时张衡的《归田赋》突破旧的传统,开创了抒情小赋的先 赋从歌功颂德和表现王朝的声威、都邑的奢华为主流,转向揭露社会的矛盾, 河。赋从歌功颂德和表现王朝的声威、都邑的奢华为主流,转向揭露社会的矛盾,表现 文人在黑暗政治下的忧虑及逃避现实的心态。 文人在黑暗政治下的忧虑及逃避现实的心态。 政论文也是汉代文学中取得突出成就的方面 陆贾、贾谊的政论文带有纵横家特色, 也是汉代文学中取得突出成就的方面。 政论文也是汉代文学中取得突出成就的方面。陆贾、贾谊的政论文带有纵横家特色, 晁错的政论文与韩非相近,都有战国之风。东汉中后期的政论文以批判现实为主, 晁错的政论文与韩非相近,都有战国之风。东汉中后期的政论文以批判现实为主, 王符 潜夫论》 政论》 仲长统的《昌言》为其代表。 的《潜夫论》,崔寔的《政论》,仲长统的《昌言》为其代表。 汉代以《史记》为标志,史传文学方面取得突出的成就。 史记》 汉代以《史记》为标志,史传文学方面取得突出的成就。《史记》以人物为中心来 反映历史,创立了记传体史书的新样式,也开辟了传记文学的新纪元。 汉书》 反映历史,创立了记传体史书的新样式,也开辟了传记文学的新纪元。《汉书》继承的 史记》的体例,使之更为完善。 《史记》的体例,使之更为完善。 汉代产生了新的诗歌样式——五言诗。这种诗体西汉时期多见于歌谣和乐府诗。 ——五言诗 汉代产生了新的诗歌样式——五言诗。这种诗体西汉时期多见于歌谣和乐府诗。文 人五言诗在东汉开始大量出现,班固、张衡、秦嘉、 人五言诗在东汉开始大量出现,班固、张衡、秦嘉、蔡邕等人对五言诗的发展起了积极 推动作用。 孔雀东南飞》是五方叙事诗的长篇钜制, 古诗十九首》 推动作用。《孔雀东南飞》是五方叙事诗的长篇钜制,《古诗十九首》则是五言抒情诗 的典范,其中所传苏武李陵诗,绝大部分为东汉中期以后的作品。 的典范,其中所传苏武李陵诗,绝大部分为东汉中期以后的作品。

7两汉文学概述

7两汉文学概述

两汉文学概述1、学习要点:通过本部分内容的学习,要求能大致描述两汉魏晋南北朝几个阶段文学发展的历史轮廓,了解主要作家概况及创作倾向,学习汉乐府民歌等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和“建安风骨”的优良传统。

2、学习重点:汉赋与乐府诗的艺术特色、《史记》的“史家笔法”。

一、社会背景两汉(前206——公元220,共426年),分西汉、东汉。

公元前二二一年,以秦最终灭齐为界,实现了中国的大一统,建立起历史上第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秦统一中国并统一文字,为全国性的文学交流准备了条件。

秦始皇统治中国之后,加紧剥削农民,用尽民力,接着又是秦二世的残暴统治,引起农民反抗,爆发了陈涉、吴广起义,推翻了秦的统治。

经过楚汉纷争,最后刘邦打败了项羽,建立了汉朝。

西汉末年爆发绿林、赤眉起义,结束了西汉王朝的统治。

公元25年,刘秀在洛阳重建汉王朝,史称“东汉”。

二、汉赋汉代文学的主流是辞赋。

西汉初年,由于全国统一,政治上相对稳定,经济逐步恢复、发展,到汉武帝时,社会经济达到一定程度的繁荣富庶。

统治阶级大治宫室园苑,田猎游乐,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

在这样一种物质基础上,与之相适应,产生了歌功颂德、粉饰太平、基本上为宫廷上层统治者服务的贵族化的宫廷文学——汉赋。

汉赋形式铺张,文字堆砌,主要为上层阶级服务。

代表作家有司马相如、杨雄、班固、张衡等,并称“汉赋四大家”。

其中司马相如最为有名,其《子虚》、《上林》二赋也最为驰名。

司马相如简介:西汉辞赋家。

字长卿。

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

少好读书击剑,景帝时,为武骑常侍。

景帝不好辞赋,他称病免官,来到梁国,与梁孝王的文学侍从邹阳、枚乘等同游,著《子虚赋》。

梁孝王死,相如归蜀,路过临邛,结识商人卓王孙寡女卓文君,卓文君喜音乐,慕相如才,相如以琴心挑之,私奔相如,同归成都。

家贫,后与文君返临邛,以卖酒为生。

二人故事遂成佳话,为后世文学、艺术创作所取材。

武帝即位,读了他的《子虚赋》,深为赞赏,因得召见。

中国古代文学史(两汉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两汉文学)

两汉文学历史文化背景文学发展分期汉代史传文学:史记、汉书汉代诗歌与赋体文学第一讲汉文学的历史文化背景1、:燔灭文章,历史空白2、汉初:无为之治文学:反思历史关注现实3、武帝:文化交流与思想一统文学:散体赋、史记大气磅礴4、西汉后期:社会危机文学:复古思潮注重模拟5、东汉前期:强化思想统治文学:客观严整由文转质6、东汉后期:社会危机加重文学:抒情小赋发现自己第二讲汉代散文概说与桓宽的《盐铁论》一是汉初的政论文:讨论国策,充满着对国家前途的忧患意识;二是以董仲舒文章为代表:容注重解释封建君主集权的合理性,在形式上则崇尚质拙朴实;三是历史散文巨著《史记》: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终“成一家之言”;四是在西汉末年复古之风:这场复古之风始于歆的学术复古,而文章复古是由扬雄完成的;汉代论辩文代表作桓宽《盐铁论》;五是东汉初期王充《论衡》,对天人感应、灾异祥瑞之说以及今文经学者媚附政治的行为进行了批判,同时反对复古,主独创,文章深入浅出,反复论证,表现出浓厚的哲学思辩色彩;六是东汉初年班固父子所著的《汉书》,它明显地适应新的封建大一统王朝的需要,在思想上维护当时的儒学统治,在形式上注重语言的锤炼,文风洗练谨严。

桓宽的《盐铁论》:记录“文学”、“贤良”与“臣相”、“御史”关于盐铁问题辩论的论文集,堪称汉代论辩文的代表作。

主要观点:“国不与民争利,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论辩艺术:一是针锋相对,言语直率;二是铺排比,情采并重;三是暗合戏剧、小说因素;第三讲司马迁与《史记》一、生平20岁以前阅读古籍,接受儒家思想;1.壮游天下(壮游路线):“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厄困鄱、薛、城,过梁、楚以归。

”(《太史公自序》)宋代马存说:“子长生平喜游,方少年自负之时,足迹不肯一日休,非直为景物役也,将以尽天下大观,以助吾气,然后吐而为书。

今于其书观之,则其生平所尝游者皆在焉。

汉魏六朝文学概述

汉魏六朝文学概述

汉魏六朝文学概述自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政权,到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坚完成南北统一,其间约800年,中国封建社会经历了由强大统一的中央集权到分裂对抗、地方割据的变化,文学也逐步摆脱了哲学、史学附庸的地位,开始独立地发展。

这一时期的前400年,特别是西汉时期,社会政治稳定、经济迅速发展,国力空前强大。

于是,规模宏大,铺陈扬厉,“润色鸿业”的辞赋创作,成为一时的风气。

同时,各种文体的散文和文人五言诗也渐次发展起来。

后400年中,陆续出现群雄逐鹿、王室内乱、异族入侵、南北对峙、争战不息的混乱局面。

社会的动荡、政治的黑暗、民生的艰难,对封建统治以及居于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形成了极大的冲击和破坏,人们开始摆脱经学的束缚,对宇宙和人生进行哲学的思考,对生命本质、个人感受、审美趣味更为关怀,于是文学的形式和技巧得到了更多的关注,文学进入了一个自觉的时代。

为了具体了解这一时期文学发展的脉络,我们分两部分来进行介绍。

一、两汉文学在两汉文学中,汉赋是最有代表性的文学样式。

它由楚辞演化而来,经过了骚体赋、汉大赋、抒情小赋等几个发展阶段。

早期汉赋的内容多以批判现实、抒发个人愤懑感情为主,形式上带有楚辞的句法特点,代表作有贾谊的《吊屈原赋》、《鵩鸟赋》等。

西汉中期,从枚乘的《七发》开始,赋的内容向“体物”的方向转变,主要描写京都、宫室、苑囿、畋猎等事物,形成辞藻华丽、想象丰富、专事铺陈、讲究排偶的宏篇巨制。

至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描述楚王云梦和天子上林游猎的盛况,使汉大赋的铺彩摛文达到了顶峰。

此后,跟进者络绎不绝。

如扬雄的《甘泉赋》、《羽猎赋》,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两京赋》等,都洋洋洒洒,蔚为壮观。

赋的作者可能意在讽喻,但实际上只能起到“劝百讽一”的效果。

东汉中期以后,虽然汉大赋创作仍然不衰,但开始出现了抒情小赋,张衡《思玄赋》、王粲《登楼赋》等就是优秀的代表。

西汉前期的散文,总体上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和实用性质,内容或是总结秦王朝覆灭的教训,或是为新王朝提供统治的良策。

汉代文学概述

汉代文学概述
1、《七发》是在一个虚构的故事框架中以问答体展开 的
2、《七发》脱离了楚辞的抒情特征,转化为以铺陈写 物为中心的高度散文化的文体
3、《七发》所铺陈的内容,从多方面开拓了文学的题 材,这些题材在后来的赋作中得到进一步发挥
4、《七发》已经出现道德主题与审美主题的矛盾,出 现“劝百讽一”的现象,这也成为后来汉赋的基本 特征
颇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 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斤为相如、文君 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上, 陈皇后复得亲幸。”
2020/3/4
10
辛弃疾《摸鱼儿》: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 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 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 檐蛛纲,尽日惹风絮。
2020/3/4
4
司马相如和汉赋的鼎盛
大赋又叫体物大赋,或散体大赋。它篇幅较 长,结构宏大,一般都在千字以上 。
最基本的特点,是善于用铺陈、夸张的手法, 富丽的辞藻,侧重铺写宫苑、京都、宫殿、 山川等壮丽事物,帝王的政治、军事、祭祀 等重大活动,以及帝王贵族声色犬马、畋猎 驰逐等生活
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
2020/3/4
13
汉代政论文
一、贾谊(前200-前168)
西汉时期洛阳人。由于当过长沙王太傅,故 世称贾太傅,贾生,贾长沙。
代表作:《过秦论》、《论积贮疏》、《治 安策》
李商隐《贾生》诗:“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 问鬼神”
2020/3/4
14
二、晁错(BC200-BC154) 颖川(今河南禹县)人 ,汉初杰出的
政治家。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加强边防、 重农抑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7-8 18
二.枚乘和汉赋的形成
大赋又叫体物大赋,或散体大赋。它篇幅较 长,结构宏大,一般都在千字以上 。 最基本的特点,是善于用铺陈、夸张的手法, 富丽的辞藻,侧重铺写宫苑、京都、宫殿、 山川等壮丽事物,帝王的政治、军事、祭祀 等重大活动,以及帝王贵族声色犬马、畋猎 驰逐等生活 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
2013-7-8 7
5、焚书坑儒 一、《吕氏春秋》 《八览》(每览8篇)、《六论》(每论6 篇)、《十二纪》(每纪5篇),一篇序文 共161篇(今存160篇)共二十多万言 二、李斯的散文 鲁迅说:“由现存者而言,秦之文章,李斯 一人而已。” 《谏逐客书》又名《上秦王书》 《绎山石刻》、《泰山石刻》、《琅琊石 刻》、《会稽石刻》
2013-7-8
14
赋的发展、流变
形成、兴盛、衰微三个阶段 1、从汉初到武帝即位初年的七十余年间,是汉赋 的形成期:骚体赋,代表作家是贾谊 2、从武帝到东汉中叶的二百多年间,是汉赋的兴 盛期,这个时期主要是新体大赋,代表作家有枚乘、 司马相如、东方朔、王褒、扬雄、班固、张衡 3、从东汉中叶到汉末的一百多年间,是汉赋的转 变、衰落期,由大赋转变为抒情小赋:张衡、蔡邕、 赵壹等
2013-7-8
29
2013-7-8
30
2013-7-8
31
四、 西汉其他赋家的创作
王褒、扬雄、刘向父子的赋 王褒:《洞箫赋》和《甘泉赋》 扬雄 :字子云。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 作《甘泉赋》、《河东赋》、《羽猎赋》、 《长杨赋》 晚年:《法言· 吾子》认为作赋乃是“童子雕 虫篆刻”,“壮夫不为”
1、汉代的一种新兴的独特的文体 2、是诗歌和散文结合的文学形式 3、是诗歌的散文化和散文的诗歌化 4、源于古诗,奠基于楚辞,形成和兴盛 于两汉 5、包括骚体赋、新体大赋和抒情小赋
2013-7-8 13
赋的本意是铺陈直叙,原指我国古代诗歌的 一种表现手法。《文心雕龙· 诠赋》云:“赋 者,铺也;铺采摛(chī)文,体物写志 也。” “铺采摛文”是赋的形式,而“体物写志” 则是赋的内容 《汉书· 艺文志》引刘向云:“不歌而颂谓之 赋” 赋的一般特点是:内容侧重于叙事,多用陈 述性、叙事性和描绘手法,形式上介于诗歌 和散文之间,不能入乐歌唱,只适宜于朗读。
1、司马相如的赋在艺术构思上,采用了虚 构的手法 2、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主要以铺排夸张、 描摩渲染的手段来叙事写物。 3、在语言形式上,大量运用排比、对偶, 形成较强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013-7-8
26
三、司马相如的其它作品
《哀二世赋》《大人赋》《长门赋》《美人赋》
《长门赋》 : 夫何一佳人兮,步逍遥以自虞。魂逾跌而不反 兮,形枯槁而独居。言我朝往而暮来兮,饮食乐而 忘人。心慊移而不省故兮,交得意而相亲。 奉虚言而望诚兮,期城南之离宫。修薄具而自 设兮,君曾不肯乎幸临。 日黄昏而望绝兮,怅独托於空堂。悬明月以自 照兮,徂清夜於洞房。援雅琴以变调兮,奏愁思之 不可长。案流徵以却转兮,声幼妙而复扬。贯历览 其中操兮,意慷慨而自昂。……左右悲而垂泪兮, 涕流离而从横。 2013-7-8 27
2013-7-8
17
淮南小山的《招隐士》 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偃蹇连蜷兮枝相缭。 山气巃嵸兮石嵯峨,溪谷崭岩兮水曾波。 猿狖群啸兮虎豹原,攀援桂枝兮聊淹留。 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岁暮兮不自聊,蟪蛄鸣兮啾啾。 坱兮轧,山曲岪,心淹留兮恫慌忽。 罔兮沕,憭兮栗,虎豹穴。 丛薄深林兮,人上栗。 嵚岑碕礒兮碅磳磈硊,树轮相纠兮林木茷骫。 青莎杂树兮薠草靃靡,白鹿麔麚兮或腾或倚。 状崟崟兮峨峨,凄凄兮漇々。 獼猴兮熊罴,慕类兮以悲。 攀援桂枝兮聊淹留。 虎豹斗兮熊罴咆,禽兽骇兮亡其曹。 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
2013-7-8 19
枚乘是梁园文学群体的杰出代表 《梁王菟园赋》、《忘忧馆柳赋》,以《七发》最 为著名 1、《七发》是在一个虚构的故事框架中以问答体 展开的 2、《七发》脱离了楚辞的抒情特征,转化为以铺 陈写物为中心的高度散文化的文体 3、《七发》所铺陈的内容,从多方面开拓了文学 的题材,这些题材在后来的赋作中得到进一步发挥 4、《七发》已经出现道德主题与审美主题的矛盾, 出现“劝百讽一”的现象,这也成为后来汉赋的基 本特征
2013-7-8 16
《吊屈原赋》:
遭世罔极兮,乃陨厥身。呜乎哀哉,逢时 不祥!鸾凤伏窜兮,鸱枭翱翔。阘 茸尊 显兮,谗谀得志。贤圣逆曳兮,方正倒。 世谓随夷为溷兮,谓跖蹻为廉。 莫邪为 钝兮,铅刀为銛。吁嗟默默,生之无故兮。 斡弃周鼎,宝康瓠兮。腾驾罢牛,骖蹇驴 兮;骥垂两耳,服盐车兮。章甫荐履,渐 不可久兮。嗟苦先生,独离此咎兮。
2013-7-8 32
2013-7-8
33
第三章 司马迁与《史记》
2013-7-8
34
第一节 司马迁的生平与《史记》的成书
一、司马迁的生平 字子长,生于夏阳龙门(今陕西韩城) 1、司马迁的家世与教育 其先代“世典周史” 父亲司马谈,曾任太史令:《论六家要指》 幼年从父受业,十岁时便能畅读古文 后随父入京,从孔安国学习古文《尚书》、从董仲 舒学习《公羊春秋》,并阅读了《左传》、《国语》 等大量先秦古籍
《长门赋序》云: “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 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 奉黄金百斤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于解悲愁之 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上,陈皇后复得亲幸。” 辛弃疾《摸鱼儿》: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 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 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 蛛纲,尽日惹风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娥眉曾有人妒。千 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 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 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2013-7-8
24
二、《子虚赋》、《上林赋》
汉代新体赋的典范作品 《子虚赋》作于汉景帝时期,是为梁孝王宾 客时所作 《上林赋》在武帝即位后,被召见时所作 两篇相距十年,但实为同一主题的上下篇 。 “润色鸿业” 、“劝百讽一” 。
2013-7-8
25
《子虚赋》、《上林赋》的艺术特点
2013-7-8 9
三、晁错及其《论贵粟疏》
颖川(今河南禹县)人 煮海水为盐,诱天下亡人,谋作乱。今削之 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 不削,反迟,祸大。 《论贵粟疏》
2013-7-8
10
第三节 《淮南子》及其他散文
一、《淮南子》 武帝叔父,袭父封为淮南王。后阴谋叛乱, 事泄自杀。 《淮南鸿烈》,《淮南子》,是我国文学史 上一部重要的系统论说散文集。 二、董仲舒的对策文和经学著作 《贤良对策》三篇 三、桓宽、刘向、扬雄的散文
3、繁琐的解经习气
文学铺张扬厉 、经学繁琐 《尚书· 尧典》标题两字之义,竟至十万言
4、重摹拟,缺少创造性
2013-7-8 4
五、汉代文学样式


1、赋 枚乘、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 2、楚辞: 刘向曾编集屈 原、宋玉的作品和汉人摹拟之作,署名 《楚辞》。 3、叙事散文 : 《史记》、《汉书》、《吴越春秋》 4、诗歌 乐府、五言诗、《古诗十九首》
2013-7-8 2
三、汉代文学的基本态势
1、苞括宇宙、总揽天人、贯通古今的艺术追求 1、 食货志》: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无事。 《汉书· 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 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 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 司马迁《史记》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 之言” 2、立功扬名的价值取向和圣主贤臣理想 建功立业、扬名后世强烈愿望 逮桓、灵之间,主荒政缪,国命委于阉寺,士子羞于为伍。 故匹 夫抗愤,处士横议,遂乃激扬名声,互相题拂,品核 公卿,裁量执政,婞直之 风,于斯行矣。”《后汉书· 党 锢列传》) 王褒《圣主得贤臣颂》
2013-7-8 28
大汉天子:
自从分别后,每日双泪流, 泪水流不尽,流出 许多愁, 愁在春日里,好景不常有 愁在秋日 里,落花逐水流 ,当年金屋在,已成空悠悠 , 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愁 ,可怜桃花面,日日 见消瘦 ,玉肤不禁风,冰肌寒风透,粉腮贴 黄旧,蛾眉苦常皱,芳心哭欲碎,肝肠断如朽。
2013-7-8 11

桓宽的代表作品是《盐铁论》 刘向是西汉后期的经学家、目录学家 编著的《新序》、《说苑》、《烈女传》 扬雄是西汉末年著名的辞赋家,但后期致力 于经学。他模拟《易经》作《太玄》,模拟 《论语》作《法言》
2013-7-8
12
第二章 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
汉赋的概念、特征
2013-7-8 15
第一节
贾谊和枚乘
一、贾谊和骚体赋 《吊屈原赋》、《鵩鸟赋》和《旱云赋》 骚赋指的是模仿“楚辞”写成的赋,内容侧 重抒情,篇幅短小,多用“兮”字语句 董仲舒的《士不遇赋》、司马迁的《悲士不 遇赋》,马融的《围棋赋》、班固的《白绮 扇赋》、傅毅的《舞赋》,司马相如的《大 人赋》、《长门赋》
2013-7-8 20
第二节 司马相如和汉赋的鼎盛
一、司马相如的生平和作品 司马相如(前179—118),字长卿,蜀郡 成都人 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凰,有一艳 女在此堂,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由交接为鸳 鸯
2013-7-8
21
第一: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皇。 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缘交 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第二:皇兮皇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 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 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第二编
秦汉文学
秦代散文 汉赋 史记 汉书 汉乐府 古诗十 九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