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欣赏大纲(新)

合集下载

《文学欣赏》完整版教学课件-整套教程电子讲义(最全最新) (1)

《文学欣赏》完整版教学课件-整套教程电子讲义(最全最新) (1)

第 17 页
第一节 什么是文学
四、诗歌欣赏技巧→(二)熟悉诗歌语言 诗歌的语言具有多义性,即一个词或词组有着两重以上的含义,且有的含义明确,
有的含义不明确。
第 18 页
1) 双关 双关是指在一定的语言
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 音等属性,有意使语句具有 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
多义性
2)情韵义
情韵义是指由诗歌历 史沉淀生成的特定意韵, 是“诗的成语”。
中国古代将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则将它们统称为诗歌。
第一节 什么是文学
一、什么是诗歌
第6 页
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 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 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具有鲜明的节奏、 和谐的音韵,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 式的美。
第一节 什么是文学
第7 页
《诗经》反映的时代是自周初至春秋中 叶,共500多年,其多数篇章具有鲜明的时代 感,内容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涉及 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第 24 页
第二节 什么是文学欣赏
一、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一)先秦时期
第 25 页
战国后期,在南方的楚国,产生了具有
楚文化独特光彩的新体诗——楚辞。这是一
种“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的 民间乐诗,以六言、七言为主,长短参差, 灵活多变,多用语气词“兮”。
指通过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 社会生活的诗,通常没有完整的故事情 节和人物形象,如情歌、颂歌、哀歌、 挽歌、牧歌和讽刺诗等。
第一节 什么是文学
二、诗歌的分类→(二)现代诗歌的分类
第 10 页
✓ 格律诗
✓ 散文诗
形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的诗。它要求篇有定

《文学欣赏》教学大纲

《文学欣赏》教学大纲

《文学欣赏》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文学欣赏》是高职高专院校的一门公共艺术课程、必修选修课程,是面向高等职业学院所开设的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程之一,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之一,是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学欣赏》的首要任务在于——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与近现代优秀作品的感知鉴赏和中国文学史的梳理,使学生熟知悠久灿烂的中国文化与文学,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增进其文化自信;通过艺术理论和艺术鉴赏活动的熏染,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学生产生愉悦的心情,从而产生乐观向上的生活、学习、工作心态。

由此,为学生日后和谐融入社会、无缝对接奠定基础。

课程力求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促进学生的思想交流、品格完善和性情陶冶。

通过鉴赏艺术作品、学习艺术理论、参加艺术活动等教学实践,使同学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雅的审美品位,提高人文素养,促进全面和谐发展。

通过对艺术作品的形式、种类、特点及其欣赏方法等进行分析讲解,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感知能力及创造性思维能力。

《文学欣赏》课程强调实用性,突出作品的核心地位,不再一味强调体系与理论;将艺术现象与社会生活、工作实践相结合,通过对体悟作品助学生学会生存与生活。

依据当下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素质要求,即爱心包容、积极上进、理性从容,通过上述要点在艺术经典中撷取作品典范;依据既有的文学史与文学选编,撷取具备极高的美学意义和深度意义的作品典范;依据当前与艺术相关的社会热点,与时俱进,撷取学生较为感兴趣的作品典范,从而把课堂变成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和关联生活的阵地。

《文学欣赏》力求以鉴赏活动为教学的核心,即以学生为艺术鉴赏活动的主体,教师在鉴赏活动起主导作用。

通过幻灯、录音、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达到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的多变互动。

教学中,务求以艺术鉴赏活动为主体,以艺术作品为教学的焦点,回避艰涩的理论。

英美文学欣赏教学大纲

英美文学欣赏教学大纲

英美文学欣赏教学大纲英美文学欣赏教学大纲英美文学是世界文学的瑰宝,是人类智慧和情感的结晶。

通过学习英美文学,我们可以感受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想和情感的碰撞,体验到不同时代的人们对生活、爱情、自由、权力等主题的思考。

因此,英美文学的欣赏教学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课程目标英美文学欣赏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英美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通过学习经典文学作品,学生能够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领悟作品所传递的思想和情感,培养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卓越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文学史概览在课程的开始,我们将对英美文学的发展历程进行概览。

从中世纪的古老传说到现代的后现代主义作品,学生将了解到英美文学的丰富多样性和变革性。

通过了解文学史的脉络,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每个时期作品的特点和意义。

2. 文学流派与作家在学习英美文学时,我们将重点介绍不同的文学流派和代表性作家。

例如,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家如雪莱、拜伦和济慈,他们的作品充满了对自然、人性和爱情的热情。

另外,我们还会涉及到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如狄更斯、莎士比亚和奥斯丁,他们的作品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复杂性。

3. 文学作品分析在学习每个文学流派和作家时,我们将通过分析具体的文学作品来深入理解。

通过解读作品的情节、人物塑造、语言运用等方面,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作品的主题和意义。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来探讨复仇和悲剧的主题,通过分析奥威尔的《1984》来探讨权力和自由的主题。

4. 文学与社会除了对文学作品的分析,我们还将探讨文学与社会的关系。

文学作品是社会的一面镜子,通过分析作品中的社会现象和人物形象,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的变革和人性的多样性。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来探讨封建社会中的阶级制度和婚姻观念。

三、教学方法1. 阅读与讨论英美文学欣赏教学的核心是阅读和讨论。

学生需要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并通过讨论来深入理解和思考。

大学语文课程文学欣赏

大学语文课程文学欣赏
4、要求学生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词和散文,以增加文学积累。
5、注意结合作品讲解写作的社会背景、作家人品风格及作品思想文化内涵,提出有助于提高人文品质、审美体验与创新思维的启发性问题,课后布置多种形式的长短书面练习。适当利用课堂答题和讨论活动,锻炼学生大胆而流利顺畅地进行口头表达的能力。
6、努力引发学生阅读优秀文学作品的兴趣,鼓励他们养成经常动笔的良好习惯。
参考书:1、《文学欣赏》(徐挺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音像教材:选择与课文相关的影视片与吟唱朗诵音频,通过直观的形象教学来增加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与文学感受。
2、期末考试采用开卷、闭卷、或开卷闭卷相结合的形式,考察学生文学欣赏能力。
3、平时考查成绩(占30%)加期末考试成绩(占70%)为学生考核总成绩。
五、作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求:
作文(鉴赏性小论文、小小说和小品剧本等形式)3篇。
六、教材和参考书:
教材:21世纪规划教材《文学欣赏》,主编冯四东,江西高校出版社,2007年12月版。
课程目的:培养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较强的审美能力、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全人格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课程任务:通过文学欣赏的学习,力求取得思想启迪、道德熏陶、文学修养、审美陶冶、写作借鉴等人文教育方面的综合效应。
l、了解和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对中国文学有大致了解,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2、进—步培养阅读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质。能顺利而准确地阅读一般文学作品,初步掌握文学欣赏的原则、途径和方法,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从而能举一反三,让文学欣赏这一高尚的审美活动伴随终生。
2
棋王(阿城)
2
大淖记事(汪曾祺)
2
打错了(刘以鬯)
1

《文学欣赏》教学大纲

《文学欣赏》教学大纲

《文学欣赏》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文学欣赏适用专业:全校非中文专业一、课程性质与目的和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文学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整体文化艺术水平,使学生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通过古今中外重要作家作品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文学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基本内容,培养一定的鉴赏和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第一讲文学欣赏概论教学目的和要求:一般了解文学欣赏的基本目的和方法,以及文学的基本类型及主要审美标准。

了解文学欣赏这门课的重要性重点掌握如何把握文学的意义.第二讲《红楼梦》人物赏析(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一般了解《红楼梦》的基本内容与人物关系;探讨红楼十二钗的悲剧人生;了解《红楼梦》第五回在全书中总纲性的作用,重点掌握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人生悲剧;第三讲《红楼梦》人物赏析(二)教学目的和要求:一般了解《红楼梦》的基本内容与人物关系;探讨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人生悲剧;分析《红楼十二曲》的艺术内涵。

重点赏析王熙凤和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几人的悲剧命运。

第四讲世态众生相:鲁迅《阿Q正传》教学目的和要求:一般了解鲁迅的生平与创作情况,掌握《阿Q正传》的基本内容与精神内涵;理解鲁迅对国民性问题的思考和探讨。

重点掌握《阿Q正传》的思想内涵。

让学生从认识阿Q这一人物形象,上升到对国民性问题的批判,并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合理的认识。

第五讲边城人性美:沈从文《边城》教学目的和要求:一般了解沈从文的生平、创作情况,以及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解读《边城》中体现的人性美。

重点掌握《边城》作品的解读与分析。

理解沈从文作品与当时中国现实的关系,并且把沈从文对农村的理想化描写与鲁迅对农村的现实批判进行比较。

第六讲人生金锁记:张爱玲教学目的和要求:一般了解张爱玲其人其文。

把握张爱玲作品的主要特点和价值,分析《金锁记》等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重点掌握《金锁记》等作品的人物与情节,并从文字中体味张爱玲作品独特的艺术特色。

大学语文课程文学欣赏

大学语文课程文学欣赏
《大学语文课程群——文学欣赏》课程教学大纲
学时:周学时4节,全程72——80学时适应专业:教育类公共基础课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课程性质:
1、大学语文,是面向各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文化素质教育综合性基础课程。为推进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改革,我们将大学语文作为一个课程群而不仅仅只是一门课程来建设;把大学语文人文性、审美性、应用性和工具性的课程教学目标进行分解,分别由不同的课程来承担。该课程群目前由《文学欣赏》、《应用写作》、《社交与口才》三门课程组成,分别在不同的专业开设。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单元
内容
学时
第一单元文学欣赏概要
第一节、文学的本质与特征
1
第二节、文学欣赏的性质和过程
1
第三节文学欣赏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2
第二单元诗歌欣赏
诗歌欣赏导引
2
积雨辋川庄作(王维)
1
把酒问月(李白)
1
曲江二首(杜甫)
1
长恨歌(白居易)
2
无题(李商隐)
1
九日齐山登高(杜牧)
1
八声甘州(柳永)
2、文学欣赏课程教学目标主要定位于审美性和人文性。该课程是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实现“育人”而非简单“制器”之教育根本目的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以文学作品为主要对象,以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为出发点,激发学生的文学兴趣,使之成为具有较高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的大学生。
4、要求学生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词和散文,以增加文学积累。
5、注意结合作品讲解写作的社会背景、作家人品风格及作品思想文化内涵,提出有助于提高人文品质、审美体验与创新思维的启发性问题,课后布置多种形式的长短书面练习。适当利用课堂答题和讨论活动,锻炼学生大胆而流利顺畅地进行口头表达的能力。

《文学欣赏》教学大纲

《文学欣赏》教学大纲

《文学欣赏》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文学欣赏》课程代码:618030课程性质:选修课学时学分:30学时2学分先修课程:大学语文适用专业:各个专业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本课程主要选取外国文学有代表性的文学思潮流派及其作家作品进行讲授,引导学生以作家的创作成果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着眼于从丰富的文学现象来探讨各类文学作品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原因和历史经验,分析作品的艺术成就及社会影响,真正用历史总结的态度来系统欣赏外国文学名著。

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重点了解外国文学中的文学史知识;了解各个时期重要作家作品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一定的阅读和评析外国文学名著的能力和兴趣,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二、课程内容(一)课程重点与难点:本课程的重点:重要作家的简介、重要作品的分析与评价。

本课程的难点:作品的艺术特色分析。

(二)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讲授各个时期外国文学中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本课程所涉猎的内容体现了外国文学发展过程中各个时期的重要成果。

第一编古代欧洲文学远古欧洲文学-《荷马史诗》近古欧洲文学-但丁《神曲》、拉伯雷《巨人传》、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第二编17世纪和18世纪欧洲文学17世纪欧洲文学-莫里哀《伪君子》18世纪欧洲文学-席勒《阴谋与爱情》、《傲慢与偏见》第三编19世纪欧美文学19世纪前期欧美文学-雨果《巴黎圣母院》、霍桑《红字》19世纪中期欧美文学-司汤达《红与黑》、巴尔扎克《高老头》、勃朗特姐妹《简爱》、《呼啸山庄》、19世纪后期欧美文学-莫伯桑《羊脂球》、哈代《德伯家的苔丝》、大仲马《基督山伯爵》、小仲马《茶花女》、德莱塞《嘉莉妹妹》、易卜生《玩偶之家》第四编现代欧美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多夫》、海明威《老人与海》、杜拉斯《情人》、普佐《教父》现代主义文学-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第五编俄苏文学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那》、肖洛霍夫《静静德顿河》、瓦西里耶夫《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第六编亚非文学紫式部《源氏物语》、川端康成《雪国》、泰戈尔《戈拉》三、实践性教育环节要求(无)四、考核办法1、课程考试方式:考查2、考查总评成绩比例:平时成绩30﹪,期末考查成绩70﹪五、学时分配表(一)推荐教材制定:张宏儿审稿:张艺审定:语文教研室。

文学欣赏大纲(新)

文学欣赏大纲(新)

《文学欣赏》教学大纲(适用于:2013级各专业,参考学时:16学时)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为13级各专业第4学期开设的公共选修课,周学时2 ,总学时16学时。

旨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文学欣赏水平,增加对外国民族名著了解,熟悉外国民风民俗,拓宽知识面,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吸收外国优秀名篇名著精华,以适应改革开放形势对现代人整体素质的要求。

二、教学目的主要介绍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学名著及其作用,多角度地分析作品的主要思想内容,欣赏其中的艺术特色。

教学注重采用比较文学的方法,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外民族的不同个性、鉴别文化的精华与糟粕,从而增强吸收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胃功能”。

三、教学要求面向层次为各专业专科学生。

1、了解文学的基本特点,即文学的形象性、典型性、倾向性;文学创作的基本规律—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题材与主题,情节与结构,语言特征,中外文学史常识,以中外重要文学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作品为线索。

2、理解文学的社会作用,即文学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美感作用;重要作家、作品的艺术风格、思想内涵及文学成就,注意同一时期中外文学发展的比较,不同时期同一题材作品的穿插介绍,便于学生理解文学的流派变革;注意用现代意识,创造性地鉴赏传统文学作品。

3、掌握不同文学体裁的特征,可侧重于诗、词、小说、散文等体裁;文学作品的一般表达方式,如叙述、描写、抒情、说明和议论等;阅读赏析作品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即文学作品欣赏的一般规律。

四、教学方法以多媒体课件为主,辅以丰富的图片影像资料,以古代、外国文化和文学常识为讲授内容。

以适当的提问和讨论激发同学们的思考,增加师生的互动交流。

五、教学基本内容及课时安排(一)理论教学部分第一章绪论一、文学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二、文学欣赏是人类文学艺术活动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三、文学欣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需要教学要求:掌握中外文学欣赏的规律和方法重点:文学欣赏的性质和特征难点:欣赏的基本方法。

第二章诗歌欣赏一、中国古典诗歌欣赏:《诗经》、屈原《九歌》、陶渊明、张若虚、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欧阳修、李清照、辛弃疾等的诗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欣赏》教学大纲
(适用于:2013级各专业,参考学时:16学时)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为13级各专业第4学期开设的公共选修课,周学时
2 ,总学时16学时。

旨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文学欣赏水平,增加对外国民族名著了解,熟悉外国民风民俗,拓宽知识面,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吸收外国优秀名篇名著精华,以适应改革开放形势对现代人整体素质的要求。

二、教学目的
主要介绍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学名著及其作用,多角度地分析作品的主要思想内容,欣赏其中的艺术特色。

教学注重采用比较文学的方法,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外民族的不同个性、鉴别文化的精华与糟粕,从而增强吸收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胃功能”。

三、教学要求
面向层次为各专业专科学生。

1、了解文学的基本特点,即文学的形象性、典型性、倾向性;文学创作的基本规律—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题材与主题,情节与结构,语言特征,中外文学史常识,以中外重要文学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作品为线索。

2、理解文学的社会作用,即文学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美感作用;重要作家、作品的艺术风格、思想内涵及文学成就,注意同一时期中外文学发展的比较,不同时期同一题材作品的穿插介绍,便于学生理解文学的流派变革;注意用现代意识,创造性地鉴赏传统文学作品。

3、掌握不同文学体裁的特征,可侧重于诗、词、小说、散文等体裁;文学作品的一般表达方式,如叙述、描写、抒情、说明和议论等;阅读赏析作品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即文学作品欣赏的一般规律。

四、教学方法
以多媒体课件为主,辅以丰富的图片影像资料,以古代、外国文化和文学常识为讲授内容。

以适当的提问和讨论激发同学们的思考,增加师生的互动交流。

五、教学基本内容及课时安排
(一)理论教学部分
第一章绪论
一、文学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
二、文学欣赏是人类文学艺术活动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
三、文学欣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需要
教学要求:掌握中外文学欣赏的规律和方法
重点:文学欣赏的性质和特征
难点:欣赏的基本方法。

第二章诗歌欣赏
一、中国古典诗歌欣赏:《诗经》、屈原《九歌》、陶渊明、张若虚、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欧阳修、李清照、辛弃疾等的诗选。

二、中国现代诗歌欣赏:余光中、海子、席慕蓉、郭沫若、徐志摩、戴望舒、艾青、北岛、舒婷等的诗选
三、外国诗歌欣赏:叶芝、泰戈尔、莎士比亚、歌德、席勒、拜伦、普希金、惠特曼、聂鲁达等的诗选。

教学要求:了解古今中外诗歌的演变与发展
重点:了解诗歌欣赏要从意境、意象、意蕴切入,代表作品欣赏。

难点:中外诗歌欣赏比较
第三章散文欣赏
一、中国古代散文欣赏:《左传》、《战国策》、《孔孟语录》、明清散文小品欣赏、李斯、司马迁、韩愈、柳宗元等的作品。

二、中国现代散文欣赏:鲁迅、胡适、郁达夫、朱自清、梁实秋、巴金、钱钟书、余光中、贾平凹、林清玄、吴伯萧等。

教学要求:了解散文文体“四分法”及其他分类
重点:掌握散文的基本特征和代表作品的欣赏
难点:散文艺术感应力的把握
第四章小说欣赏
一、中国小说欣赏:曹雪芹、鲁迅、沈从文、汪曾祺、王蒙、汪曾祺等
二、外国小说欣赏:川端康成、芥川龙之介、海明威、马尔克斯、普罗斯特等。

教学要求:了解小说4种分类、3个特征、3个基本要素
重点:掌握小说人物形象的典型性、故事情节的生动性、表达方式的艺术性
难点:中外小说欣赏比较及19世纪西方小说的三大流派。

第五章:戏剧欣赏
一、古典戏剧西厢记、牡丹亭等
二、现代戏剧雷雨、茶馆
三、外国戏剧哈姆雷特等
教学要求:了解戏剧冲突,人物形象等特征
难点:人物对话展示的人物形象的丰富性。

(二)实践教学部分
1、课堂讨论、演讲赛多媒体教学
2、请专家学者作学术报告
3、书写名著评析文章
六、考核
(一)考核形式:平时考核与本课程结束后开卷考试
(二)成绩评定方式:平时考核与本课程结束后开卷考试按3:7比例计算本课程总成绩
七、推荐教材及参考书目
(一)推荐教材
1、焦泰平、黄建国主编《中外文学精品阅读与欣赏》,西北大学出版社,2005
2、王若珺主编《文学欣赏》,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方志宏主编《文学鉴赏》,高教出版社,2011
(二)参考书目
1、钱理群主编《中外文学名著快读》,四川文艺出版社,2003
2、魏饴、刘海涛主编《文艺鉴赏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钱理群主编《中外文学名著快读》,四川文艺出版社,2003
4、袁行霈著《中国文学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郑克鲁主编《外国文学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6、方志宏主编《大学语文》,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
文科教研室
教研室主任:
系主任:
二零一四年九月十六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