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非水溶液中的酸碱滴定法
第5章 酸碱滴定法

当离子强度(I=1/2∑ciZi2)较小时, -lgγi=0.5Zi2 I 1/2 ci↑ I↑ γi↓ Zi↑ I↑ γi↓ Zi↑γi↓ I相同,对高价离子的影响要大得多。 中价分子的活度系数近似等于1。
二、酸碱质子理论
酸(acid):给予质子(proton) 碱(base) :接受质子 某酸丢掉一个质子,成为该酸的共轭碱; 某碱得到一个质子,成为该碱的共轭酸。
(2)弱酸弱碱盐(考研)
5.4 对数图解法(了解)
5.5 酸碱缓冲溶液(重点)
缓冲溶液(buffer solution)的种类 (1) 弱酸及其共轭碱,例如 HAc-Ac- , NH4+-NH3 等。不仅具有抗外加强酸、 强碱的作用,还有抗稀释的作用。 (2) 强酸(pH<2)、强碱(pH>12)溶液。 具有抗外加强酸、强碱的作用,但不 具有抗稀释的作用。
HIn 甲色
+ H +In
乙 色
Ka=[H+][In-]/[HIn] [In-]/[HIn]=Ka/[H+] 比值[In-]/[HIn]是[H+]的函数。一般 说来,如果 [In-]/[HIn]≥10 ,看到的 是乙色;[In-]/[HIn]≤0.1,看到的是 甲色。
常用的酸碱指示剂: (1)甲基橙(MO) methyl orange (2)甲基红(MR) methyl red (3) 酚酞(PP) phenolphthalein (4) 百里酚酞 (THPP) thymolphthalein
指示剂 变色范 围 pH
颜色 酸 色 红 碱 色 黄
浓度
甲基橙 3.1~4.4 (MO) 8~10 酚酞 (PP)
无
0.05%水 溶液 红 0.1%(90 %乙醇溶 液)
非水溶剂酸碱滴定法

例:酮类,酰胺类,腈类,吡啶类 特点:具微弱碱性和弱的形成氢键能力;不具碱性 适用:滴定弱酸性物质
惰性溶剂:溶剂分子中无转移性质子和接受 质子的倾向,也无形成氢键的能力
例:苯,甲苯,氯仿,四氯化碳) 特点:不参加酸碱反应 适用:滴定弱酸性物质 作用:常与质子溶剂混用,用来溶解、分散、 稀释 溶质
HA Ka
酸
数 注:HA的表观酸度决定于HA的固有酸度和溶剂的固有碱度 溶剂SH碱性越强,反应越完全,HA的酸性越强 例:HCL在H2O 中的酸性>在HAc中的酸性(∵H2O的碱性>HAc)
续前
2. 碱B溶在溶剂SH中 碱 B + H+
酸 SH 离解平衡反应 B + SH B固有碱常 数 溶剂固有酸常数
KT 1
[ SH 2 ][ S ]
滴定反应常数
1
SH SH Ka Kb
1 Ks
结论
KaSH 或KbSH为定值,衡量溶剂授受质子能力的大小 KaSH 或KbSH↓,Ks↓, Kt↑,滴定反应完全程度↑ Ks对滴定突跃的影响: Ks↓,滴定单一组分的⊿pH↑→ 滴定准确度↑
[ SH 2 ]
溶剂的质子自递常数或离子积
SH SH Ks Ka Kb [SH ][S ]
注: Ks值是非水溶剂的重要特性,可以了解酸碱滴定反应的完全 程度以及混合酸碱有无连续滴定的可能性
质子性溶剂中的酸碱滴定反应:
SH2+ + S溶剂合质子 溶剂阴离子
2 SH
强酸
强碱
SH Ka
[ H ][ S ] [ SH ]
[ SH 2 ] [ SH ][ H ]
非水溶液酸碱滴定法

四 均化效应和区分效应 均化效应:各种不同强度的酸均化到溶剂 合质子水平的效应 区分效应:能区分酸(碱)强弱的效应 具有均化和区分效应的溶剂分别叫均化 溶剂和区分溶剂(都是针对具体反应而 言)
一般而言,酸性溶剂是碱的均化溶剂, 而是酸的区分性溶剂;碱性溶剂是酸的 均化性溶剂,是碱的区分性溶剂。惰性 溶剂是良好的区分溶剂 在非水滴定中,利用均化效应测定 混合酸(碱)的总量,利用区分效应测 定混合酸(碱)中各组分的含量
非水溶剂(有机溶剂和不含水的无机溶剂) 的优点
1.可增大有机物的溶解度 2.可改变物质的酸碱性及其强度 3.克服在水溶液中滴定存在的困难,从而 扩大酸碱滴定的应用 4.具有准确,快速,设备简单等特点
非水溶剂滴定的一般要求和应用 1.取样量少 半微量法 10ml滴定管 消耗滴定液(0.1mol/l)在10ml以内为宜 2.主要用于测定有机碱及其氢卤酸盐,硫 酸盐,有机酸盐和有机酸碱金属盐类药 物;同时也用于测定某些有机弱酸的含 量
非水溶液酸碱滴定法
此法是在水以外的溶剂中进行的 一种滴定分析方法 包括 酸碱,沉淀,配位,氧化还原 滴定 此法常用于药物分析中
水做为溶剂的的优缺点
优:比较安全,价廉,许多物质尤其是无 机物易溶于水 缺:1.许多弱酸或弱碱,在水中没有明显的 滴定突跃,滴定终点难以确定,不 能直接确定; 2.一些有机弱酸或弱碱,在水中溶解 度小,反应不能进行完全; 3.一些多元酸或多元碱,混合酸或碱由于电离常 数较接近,不能分布或分别滴定
应用举例
非水溶液的酸碱滴定法,主要用于测 定有机物。 用碱滴定液测定具有弱酸性基团的药物: 羧酸,酚类,巴比妥类,磺酰胺类和氨 基酸类药物; 用酸滴定液测定具有弱碱性基团的药物, 如胺类,氨基酸类,含氮杂环化合物, 生物碱,有机碱以及它们的盐
第五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

二、酸碱反应的实质:质子的转移
H+
酸+ 碱
如: H+
共轭碱 + 共轭酸
HCl(g) + NH3(g)
Cl- + NH4
请你排一排它们的酸碱性大小?
三、酸碱的强弱:本身性质、溶剂
H+(部分)
HAc + H2O H+(全部)
HAc + NH3
Ac- + H3O 醋酸为弱酸 Ac- + NH4 醋酸为强酸
溶液分为酸性、中性和碱性溶液。298.15K时: 当[H+]=[OH-] = 1×10–7 mol/L时,溶液显中性; 当[H+]>[OH-],[H+]>1×10–7 mol/L,溶液显酸性; 当[H+]<[OH-],[H+]<1×10–7 mol/L,溶液显碱性。 谁比较多,就显什么性 1×10–3 mol/L 1×10–9 mol/L
注意: 1.在计算多元酸碱解离常数时,应注意各级Ka和 Kb的关系。 2.由上述关系式看出:物质的酸性越强(Ka越大), 其共轭碱的碱性就越弱(Kb越小)
四、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
酸碱平衡
同离子效应 HAc
HCl
H+ + AcH+ + Cl-
NH3·H2O
NH
4
+ OH-
NH4Cl
NH
4
+ Cl-
第五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
第一节 酸碱质子理论 第二节 酸碱平衡 第三节 缓冲溶液 第四节 酸碱滴定法 第五节 非水溶液的酸碱滴定
第五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
1、酸碱质子理论 2、水的离子积及其应用
非水溶液酸碱滴定法及其应用

平效应、分辨效应和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作用
• 根据Bronsted酸碱质子理论,凡是能给出质子(H+)的分 子或离子都是酸,凡是能接受质子(H+)的分子或离子都 是碱,酸和碱通过溶剂才能顺利地给出或接受质子完成 离解,所以酸和碱在溶剂中才能表现出它们的酸性和碱 性。不同物质所表现出的酸碱性的强弱,不仅与该物质 本身给出或接受质子能力的大小有关,而且与溶剂的性 质有关。即溶剂的碱性(接受质子的能力)越强,则物质 的酸性越强;溶剂的酸性(给出质子的能力)越强,则物 质的碱性越强。我们以HS表示溶剂,HB表示酸,其离 解平衡为:
非水溶液酸碱滴定法及其应用
• 非水溶剂的分类和适用范围 • 平效应、分辨效应和溶剂作用 • 非水溶液酸碱滴定条件的选择
前提:水具有很大的极性,很多物质易溶于水,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所以酸碱滴定通常在水溶液中进行。但是,以溶剂水为介质进行滴定 分析时,也会遇到难以准确测定的问题。
①Ka<10的弱酸或K<10的弱碱;CoKa<10一8或CoKb<IO叫的溶液,一般不能准确滴定。 ②许多有机酸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甚至难溶于水,使滴定无法进行。 ③强酸(或强碱)的混合溶液在水溶液中不能分别进行滴定。
性比水弱,在这种情况下,这些酸就不能将其质子全部转移给 CHCOOH,这就表现出了差别。这种能够区分酸或碱的强弱的效应称
为分辨效应,这种溶剂称为分辨溶剂。同理,在水溶剂中最强的碱是 OH一,其它更弱的碱才能分辨出强弱。
非水溶液酸碱滴定条件的选择
1. 溶剂的选择 在非水溶液酸碱滴定中,溶剂的选择非常重要,在选择溶剂时,主要考虑 的是溶剂酸碱性,所选溶剂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①对试样的溶解度较大,并能提高其酸度或碱度; ②能溶解滴定生成物和过量的滴定剂; ⑧溶剂与样品及滴定剂不发生化学反应; ④有合适的终点判断方法; ⑤易提纯,挥发性低,易回收,使用安全。 在非水溶液滴定中,利用拉平效应可以滴定酸或碱的总量。利用分辨效应 可以分别滴定混合酸和混合碱。
非水溶液中的酸碱滴定

酸性溶剂:醋酸 碱性溶剂:乙二胺,液氨 两性溶剂:醇类
2、无质子溶剂:无质子
偶极亲质子溶剂:酰胺、酮、腈、DMSO、吡啶 惰性溶剂:苯、氯仿
溶剂的性质:
1、离解性:
影响滴定突跃范围
2、酸碱性:
影响溶质的酸碱强度
3、极性:
与介电常数有关,极性强则大,由此判断溶
质在不同溶剂中的离解程度
4、均化效应和区分效应
区分滴定:
溶剂的选择:
首先考虑酸碱性:
酸:
HA + S
-
SH + A
-
HA Ka [SH ][ A ] [ H ][ A ] [SH ] Kt SH [ HA][S ] [ HA] [ H ][ A ] K a
水的影响:
非水溶液中酸和碱的滴定:
碱的滴定:
溶剂:HAc
除水方法:加入计算量的醋酐
M 醋酐 VHAc HAc water% V M H 2O 醋酐 含量%
标准溶液:HClO4-HAc溶液
配制方法:加入计算量的醋酐
标定:基准物邻苯二甲酸氢钾(KHP)
体积校正:
碱:
B+
+ SH2
BH + SH
+
[ HB ][SH ] KbB Kt SH [ B][SH2 ] Kb
混合酸(碱):选择酸碱性皆弱的溶剂,pKs要大
其他要求: 纯度高粘度小,挥发性低 能溶解样品和滴定产物 混合溶剂
弱碱性物质:冰醋酸-醋酐,冰醋酸-苯,冰醋酸- 氯仿,冰醋酸-四氯化碳等 弱酸性物质:苯-甲醇,苯-异丙醇,甲醇-丙酮, DMF-氯仿等
第五章酸碱滴定法

c mol/L
H2C2O4 HC2O4-
H+ + HC2O4H+ + C2O42-
[H2C2O4]+[HC2O4-]+[C2O42-] = c
平衡浓度
分析浓度
分布系数
n
[Y ] c
0 1 2 1
15
三、酸碱水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计算
(一)强酸碱溶液H+浓度的计算 (二)一元弱酸(碱)溶液H+浓度的计算 当CaKa≥20Kw,Ca/Ka≥500时 [H+]= √KaCa 例:计算0.1mol/lHAc的pH值
47
3、 CKa3 ≤10-8 ,第三步不能被滴定,不能形成 突跃。
4、对多元酸滴定:能直接滴定的条件为:CKa≥108,则形成滴定突跃。能分步滴定的条件为Kn /Kn-1 ≥104,则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突跃。
例:求H2C2O4的滴定反应过程中的突跃个数
48
多元酸滴定计量点时的pH计算
NaOH+H3 PO4
K HIn [H ]
1 10
pH pKHIn 1
酸色
指示剂的变色的pH范围:理论值:pH=pKHIn±1 实际值:
26
总结:1.指示剂的变色点并不恰在pH=7的中性区, 而是随各指示剂的pKHIn不同,变色点不同。
2.各种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大小不同。一般为1-2的 单位。 在实际工作当中,选用指示剂时,希望: a.指示剂变色点愈接近滴定的计量点愈好。 b.变色范围越窄越好。
36
滴定体系的溶液浓度越大,突跃范围越大, 溶液浓度越小,突跃范围越小,指示剂的选 择受到限制。 滴定浓度的选择:0.1mol/l附近
37
非水溶液中的酸碱滴定法

第五章_ 非水溶液中的酸碱滴定法思考题和习题1.试用酸碱质子理论解释水分对非水溶液滴定酸或碱的影响。
2.在下列何种溶剂中,醋酸、苯甲酸、盐酸及高氯酸的酸强度都相同?(1)纯水;(2)浓硫酸;(3)液氨;(4)甲基异丁酮3.下列样品用非水酸碱滴定法测定其含量,应选择何种溶剂、指示剂、标准溶液?(1)醋酸钠;(2)苯甲酸;(3)磺胺嘧啶;(4)枸橼酸钠;(5)苯酚4.下列溶剂中何者为质子溶剂?何者为无质子溶剂?若为质子溶剂,是酸性溶剂还是碱性溶剂?若为无质子溶剂,是偶极亲质子溶剂还是惰性溶剂?(1)冰醋酸;(2)二氧六环;(3)乙二胺;(4)甲基异丁酮;(5)苯;(6)水;(7)乙醚;(8)异丙醇;(9)丙酮;(10)丁胺。
5.若要对苯酚、HAc、水杨酸、HClO4进行区分滴定,应选用何种溶剂、滴定剂?6.假定在无水乙醇中HClO4、C2H5ONa都完全离解。
(1)以无水乙醇为溶剂,用C2H5ONa(0.100mol/L)滴定50.0ml HClO4(0.050mol/L),计算当加入0.00、12.5、24.9、25.0、25.1和30.0ml碱溶液时溶液的pH(-lg C2H5OH)。
(1.30,1.70,3.87,9.55,15.2,216.9)(2)将(1)中体积从24.9到25.1的pH变化( pH)同水作溶剂、NaOH 作溶剂时的情况作比较,并解释其原因。
(在乙醇中 pH=11.3,在水中 pH=6.2)7.配制高氯酸冰醋酸溶液(0.05000mol/L)1000ml,需用70% HClO4 2ml,所用的冰醋酸含量为99.8%,相对密度1.05,应加含量为98%,相对密度1.087的醋酐多少毫升,才能完全除去其中的水分?(22.89 ml)8.已知水的离子积常数K s=1014(即K w=K s=1014),乙醇的离子积常数K s=1019.1,求:(1)纯水的pH和乙醇的pC2H5OH2各为若干?(7.00,9.55)(2)0.0100mol/L HClO4的水溶液和乙醇溶液的pH、pC2H5OH2及pOH、pC2H5O各为若干?(假设HClO4全部离解)(2.00,12.00,2.00,17.10)9.高氯酸冰醋酸溶液在24℃时标定的浓度为0.1086mol/L,试计算此溶液在30℃的浓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非水溶液中的酸 碱滴定法
分析化学教研室
第一节
概述
非水滴定法: 非水滴定法:在非水溶液中进行的滴定分析法 非水酸碱滴定法: 非水酸碱滴定法:在非水溶液中进行的酸碱滴定法 两种酸碱滴定法对比 1.以水为溶剂的酸碱滴定法的特点:
优点:易得,易纯化,价廉,安全 缺点:当酸碱太弱,无法准确滴定 有机酸、碱溶解度小,无法滴定 强度接近的多元或混合酸碱无法分步或分别滴定
续前
2. 碱B溶在溶剂SH中 溶在溶剂SH中 碱 B + H+
酸 SH 离解平衡反应 B + SH B固有碱常数 溶剂固有酸常数
B Kb
BH+ H+ + SS- + BH+
= [BH + ] [B][H + ]
SH Ka
[H + ][S ] = [SH]
[BH + ][S ] B SH = Kb Ka B在溶剂中表观碱常数 KB = [B][SH]
例:酮类,酰胺类,腈类,吡啶类 特点:具微弱碱性和弱的形成氢键能力;不具碱性 适用:滴定弱酸性物质
惰性溶剂:溶剂分子中无转移性质子和接受 质子的倾向,也无形成氢键的能力
例:苯,甲苯,氯仿,四氯化碳) 特点:不参加酸碱反应 适用:滴定弱酸性物质 作用:常与质子溶剂混用,用来溶解、分散、 稀释 溶质
混合溶剂:质子性溶剂与惰性溶剂混合
三、非水滴定的条件选择——溶剂的选择 三、非水滴定的条件选择——溶剂的选择
选择原则: 选择原则: 依据溶剂酸碱性对被测物酸碱性和对滴定反应的 影响选择溶剂
1. 溶剂的酸碱性对滴定反应程度的影响
2. 溶剂的选择原则 3. 常用溶剂
1. 溶剂的酸碱性对滴定反应程度的影响
强碱滴定弱酸时——选碱性溶剂 强碱滴定弱酸时——选碱性溶剂
例: 水溶液中
H2O + H2O
H3O+ + OHH2AC+ + ACC2H5OH + + C2H5O-
Ks = Kw = [H + ][OH ] =1.0×1014
醋酸溶液中 HAC + HAC 乙醇溶液中 C2H5OH + C2H5OH 水溶液( 水溶液(Kw =1.0×10-14 )
Ks = [H2 AC+ ][AC ] = 3.6×1015
(二)溶剂的酸碱性
1. 酸HA溶在溶剂SH中: HA溶在溶剂SH中:
HA H+ + A碱 SH + H+ SH2+ 离解平衡反应 HA + SH SH2+ + A[H + ][A ] = HA固有酸常数 HA固有酸常数 [HA] + [SH2 ] SH 溶剂固有碱常数 Kb = [SH][H + ] + [SH2 ][ A ] HA SH KHA = = Ka Kb HA在溶剂中表观酸常数 HA在溶剂中表观酸常数 [SH][HA]
讨论
(4)非质子性溶剂是良好的区分性溶剂(无明显的 非质子性溶剂是良好的区分性溶剂( 质子授受现象,无均化效应) 质子授受现象,无均化效应) (5)利用均化效应——测混合酸(碱)的总含量 利用均化效应——测混合酸( 利用区分效应——测混合酸( 利用区分效应——测混合酸(碱)各组分的含量 注:利用非水滴定法的特点, 注:利用非水滴定法的特点,进行原来在水中无法 进行的酸碱滴定反应, 进行的酸碱滴定反应,从而使滴定范围扩大
二、溶剂的性质 (一)溶剂的离解性 (二)溶剂的酸碱性 (三)溶剂的极性 (四)均化效应和区分效应
(一)溶剂的离解性
酸的离解 碱的离解
SH SH2+ SH2+ + S溶剂合质子 溶剂阴离子
溶剂的自身离解反应 SH + SH 或溶剂质子自递反应
共轭酸碱对1 共轭酸碱对1 共轭酸碱对2 共轭酸碱对2 注:溶剂的酸性或碱性强弱分别由两对共轭酸碱对决定 每一对共轭酸碱对中,酸越强, 每一对共轭酸碱对中,酸越强,其对应的共轭碱越弱
例: HCL + H2O HAc + H2O 例: HCL + NH3 HAc + NH3 H3O+ + CL- H3O+ + Ac- NH4+ + CL- NH4+ + Ac- H2O为HCL和HAc的 HCL和HAc的 区分性溶剂 NH3为HCL和HAc的 HCL和HAc的 均化性溶剂
讨论
(2)在拉平溶剂中 溶剂中唯一存在的最强酸是溶剂合质子——SH 溶剂中唯一存在的最强酸是溶剂合质子——SH2+ 或H3O+ 溶剂中唯一存在的最强碱是溶剂合阴离子——S 溶剂中唯一存在的最强碱是溶剂合阴离子——S或OH- (3)酸性溶剂是溶质酸的区分性溶剂,是溶质碱的 均化性溶剂 碱性溶剂是溶质碱的区分性溶剂,是溶质酸的 均化性溶剂
没有离子对的生成,离解过程不受ε 没有离子对的生成,离解过程不受ε的影响
NH4+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在乙醇中的差不多 同为两性溶剂,乙醇的质子自递常数比水大滴定反应更完全 乙醇中可用强碱准确滴定NH 乙醇中可用强碱准确滴定NH4+
(四)均化效应和区分效应
1.均化效应(拉平效应) 均化效应(拉平效应)
(三)溶剂的极性
介电常数: 介电常数:表示带相反电荷的质点在溶液中离解 所需能量的大小
不带电酸碱 HA + SH B+ SH 电离 电离 SH2
+ A-
离解 离解
SH2+ + ABH+ + S-
BH+ S-
电离: 酸、碱同溶剂间发生质子转移,静电引力作用下形成离子对 碱同溶剂间发生质子转移, 离解: 离子对在溶剂作用下分开, 离子对在溶剂作用下分开,形成溶剂合质子或溶剂阴离子 + 库仑定律
两性溶剂:既易给出质子、又易接受质子的 溶剂
例如:甲醇,乙醇,乙丙醇 CH3OH + CH3OH CH3OH2 ++ CH3O-
特点:碱性、酸性与水相似(给出质子、接受质子 两种能力差不多,与水相似) 适用:滴定不太弱的酸性或碱性物质 作用:中性介质,传递质子
偶极亲质子性溶剂(非质子亲质子性溶剂): 溶剂分子中无转移性质子,但具有较弱的接 受质子的倾向,且具有程度不同形成氢键的 能力
SH SH Ks = Ka Kb = [SH + ][S ]
注: Ks值是非水溶剂的重要特性,可以了解酸碱滴定反应的完全 值是非水溶剂的重要特性, 程度以及混合酸碱有无连续滴定的可能性
质子性溶剂中的酸碱滴定反应:
SH2+ + S溶剂合质子 溶剂阴离子
2 SH
强酸
强碱
KT = 1
+ [SH2 ][S ]
+ Ks = [C2 H5OH2 ][C2 H5O ] = 7.9×1020
NaOH (0.1000mol/L) → HCL (0.1000mol/L) 1000mol/L) 1000mol/L) pH = 4.3 ~ 9.7,⊿pH = 5.4 19 乙醇溶液中( 乙醇溶液中(Ks =1.0×10-19..1) C2H5ONa (0.1000mol/L) → HCL(0.1000mol/L) 1000mol/L) HCL( 1000mol/L) pH* = 4.3 ~ 14.8,⊿pH* = 10.5 滴定突跃范围↑ ↑ 14. 10. 滴定突跃范围↑
酸性溶剂:具有较强的给出质子能力的溶剂
例如:甲酸,醋酸,丙酸,硫酸 HAc + HAc H2 Ac+ + Ac-
特点:酸性>H ,碱性<H 特点:酸性>H2O,碱性<H2O 适用:滴定弱碱性物质 作用:酸性介质,能增强被测碱的强度
碱性溶剂:具有较强的接受质子能力的溶剂
例如:乙二胺,乙醇胺,丁胺 H2NCH2CH2NH2 + H2NCH2CH2NH2 H2NCH2CH2NH3 + + H2NCH2CH2NH适用:滴定弱酸性物质 作用:碱性介质,能增强被测酸的强度
f = q q
ε r2
结论:溶剂极性↑ ε↑,f↓,能量↓ 越易于解离,酸性↑ 结论:溶剂极性↑,ε↑,f↓,能量↓,越易于解离,酸性↑ 例:HAc在水(ε=80.37)中比在乙醇(ε=25)中酸性强 HAc在水(ε=80.37)中比在乙醇(ε=25)中酸性强
续前 带电荷酸碱 NH4+ + SH [NH3SH2 + ] NH3 + SH2+
均化效应: 均化效应 : 能将酸或碱的强度调至溶剂合质子 (或溶剂阴离子)强度水平的效应 或溶剂阴离子) 均化性溶剂: 均化性溶剂:具有均化效应的溶剂
续前
2.区分效应
HCLO4 + HAc H2SO4 + HAc HCL + HAc HNO3 + HAc H2Ac+ + H2Ac+ + H2Ac+ + H2Ac+ + CLO4- SO42- CL- NO3-
例:冰醋酸-醋酐,冰醋酸- ——弱碱性物质滴定 例:冰醋酸-醋酐,冰醋酸-苯——弱碱性物质滴定 苯-甲醇——羧酸类的滴定 甲醇——羧酸类的滴定 二醇类-烃类——溶解有机酸盐、生物碱和高 二醇类-烃类——溶解有机酸盐、生物碱和高 分子化合物 特点:使样品易溶,滴定突跃↑ 特点:使样品易溶,滴定突跃↑ ,终点变色敏锐
溶剂固有酸常数
SH Ka
[H + ][S ] = [SH]
= [SH2 + ] [SH][H + ]
溶剂固有碱常数
SH Kb
溶剂自身离解常数
K=
+ [SH2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