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学欣赏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中外文学作品欣赏教案

课程名称:大学语文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中外文学作品的背景和作者,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提高审美水平。
3.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增进对中外文化的了解。
教学内容:1. 中外文学作品简介2. 作品分析3. 作品讨论与鉴赏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中外文学作品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中外文学作品简介1. 教师介绍中外文学作品的背景、作者和作品特点。
2. 学生阅读作品简介,了解作品的基本情况。
三、作品分析1. 教师选取一部中外文学作品,进行详细分析。
2. 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艺术手法等。
3.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分析,并分享自己的看法。
四、课堂讨论1. 教师提出与作品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2. 学生各抒己见,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看法。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1. 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二、作品鉴赏1. 教师选取另一部中外文学作品,进行鉴赏。
2. 分析作品的文学价值、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3.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鉴赏,并分享自己的看法。
三、跨文化交际1.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中外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差异。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中外文化差异的认识。
3. 教师总结,强调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
四、课堂总结1. 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中外文学作品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作品的分析和鉴赏能力。
3. 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
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2. 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3.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英美文学欣赏教学大纲

英美文学欣赏教学大纲英美文学欣赏教学大纲英美文学是世界文学的瑰宝,是人类智慧和情感的结晶。
通过学习英美文学,我们可以感受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想和情感的碰撞,体验到不同时代的人们对生活、爱情、自由、权力等主题的思考。
因此,英美文学的欣赏教学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课程目标英美文学欣赏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英美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通过学习经典文学作品,学生能够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领悟作品所传递的思想和情感,培养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卓越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文学史概览在课程的开始,我们将对英美文学的发展历程进行概览。
从中世纪的古老传说到现代的后现代主义作品,学生将了解到英美文学的丰富多样性和变革性。
通过了解文学史的脉络,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每个时期作品的特点和意义。
2. 文学流派与作家在学习英美文学时,我们将重点介绍不同的文学流派和代表性作家。
例如,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家如雪莱、拜伦和济慈,他们的作品充满了对自然、人性和爱情的热情。
另外,我们还会涉及到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如狄更斯、莎士比亚和奥斯丁,他们的作品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复杂性。
3. 文学作品分析在学习每个文学流派和作家时,我们将通过分析具体的文学作品来深入理解。
通过解读作品的情节、人物塑造、语言运用等方面,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作品的主题和意义。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来探讨复仇和悲剧的主题,通过分析奥威尔的《1984》来探讨权力和自由的主题。
4. 文学与社会除了对文学作品的分析,我们还将探讨文学与社会的关系。
文学作品是社会的一面镜子,通过分析作品中的社会现象和人物形象,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的变革和人性的多样性。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来探讨封建社会中的阶级制度和婚姻观念。
三、教学方法1. 阅读与讨论英美文学欣赏教学的核心是阅读和讨论。
学生需要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并通过讨论来深入理解和思考。
“英美文学作品欣赏”教学大纲

英美文学作品欣赏”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英美文学作品欣赏”二、课程性质“英美文学作品欣赏” 是一门文学院对外汉语专业高年级现选课,是帮助学生从提高英语语言技能转向学术研究的跳板。
选修者应具备英语专业专科毕业水平,并必须修过《英美国家概况》课程。
三、教学目的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学生按照时间顺序阅读不同时代、题材、体裁、风格、流派的英美文学原著,丰富词汇,提高阅读及语言欣赏能力,并从文学这一角度了解英美国家意识形态,文化传统的发展及特点,进一步扩大知识面,积累文学知识,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培养文学批评能力。
为全体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中能自如地用英语进行深层思维及表达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能够用英语进行深层次的中西文学文化及美学层面的交流。
四、课程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教授此课程的原则是以学生课外自己阅读为主,以教师课上讲解为辅。
课堂活动分为两部分,即阅读和讲座部分。
阅读部分主要是检验学生阅读的质量,适当讲解生词和相关背景知识。
讲座部分主要是总结作家在文学史中的地位和作用,以便启发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
基本做法是由教师课上阐述,学生做笔记。
五、课程时间及学分本课程总共开设时间为半学年,开设时段为大四第 1 学期,每周 3 学时,全学年共约45 课时,学分3。
六、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本课程分为英美文学原著欣赏和文学常识两部分,采用的教材是1998 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张伯香编写的”英美文学选读” 。
该教材的特点是侧重文学选读,文学史及文学常识部分简单扼要,以历史背景及作家生平为主。
考虑到学时分配问题,主讲教师不可能覆盖本教材所涵盖的所有作家。
因此,从中选取八位英国作家,七位美国作家。
这些作家最能够体现他们生活时代的风貌,其作品具有与时代相一致的典型性。
主讲教师按年代顺序安排作家及作品。
作品能够体现不同文学流派的精华,从题材角度来看,作品包括了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等。
文学史及文学常识部分,由于课本不将其作为重点,需要教师紧密结合作品适当加入这方面的内容,如:一些艺术流派的主要特点、各种不同文学体裁的定义、作品的修辞手段、主题、结构、人物刻画、语言风格、作品依赖的哲学思想基础以及促成这些特点的社会背景等等。
外国文学名著赏析课程教学大纲

外国文学名著赏析课程教学大纲第一篇:外国文学名著赏析课程教学大纲《外国文学名著赏析》课程教学大纲(2001年制订,2006年修订)课程编号:300017 英文名:Analysis and Appreciation of Foreign Literary Masterpiece 课程类别:通识教育选修课前置课程:无后置课程:无学分:2学分课时:36课时主讲教师:刘诠路、侯睿选定教材:刘诠路、侯睿,简明东西方文学,现代知识出版社,2003年课程概述:本课程是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而开设的一门通识教育选修课程。
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欧美文学和东方文学两大部分,授课以文学史为纲,上迄古代文学,下止20世纪的外国文学的经典名著,在兼顾文学风格和作品流派多样性的前提下,从作家生平、内容简述、作品评析三个层面循序渐进地予以讲授。
作家生平侧重从历史时代、社会生活及文化修养方面概括的勾勒;内容简述力求准确全面,简明扼要地介绍经典名著的风貌供读者了解;作品评析主要探求经典名著的精义,既要体现作品的艺术风采,又要领略作家试图昭示世人的深层内涵。
并有的放矢的兼顾史论评述,对文艺理论的关键概念予以重点介绍,以便在学习外国文学时予以参照。
教学目的:本课程主要以外国文学名著的经典性,展示世界文学风貌。
重在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外国文学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文学思潮、流派的基本内容和演变情况;了解外国文学主要作家的生平创作、主要作品的思想艺术特点、成就及其意义。
以培养学生用文学发展论,历史地把作品放在特定时代、社会生活的人文大背景下去阅读,进而把学生散碎的外国文学作品的知识予以沉淀、梳理、提升。
以加深学生对经典名著的理解。
逐步为扩充人文思想的积淀,构建复式文化思维方式,开拓本专业以外的文学视野,为潜移默化地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做出努力,使他们具有一定的鉴赏和分析外国文学作品的能力。
课程力求科学系统的在经典名著赏析、文艺理论学习、文学发展轨迹三者的有机统一下,为外国经典名著赏析和外国文学知识的充实提高指出扩充、整合方向。
中外名篇与文学赏析教案

中外名篇与文学赏析教案引言: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环节,而中外名篇与文学赏析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对经典名篇的学习与赏析,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文学素养和文化修养。
本教案将以中外名篇与文学赏析为主题,为小学和中学语文老师提供一些教学思路和方法。
一、中学语文教案1. 目标:通过学习中外名篇与文学赏析,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
2. 教学重点:(1)了解中外名篇的背景和作者的文化背景;(2)理解名篇的主题和情感表达;(3)分析名篇的结构和修辞手法;(4)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文学赏析。
3. 教学内容:(1)中国名篇选读:如《红楼梦》、《西游记》等;(2)外国名篇选读:如《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利·波特》等;(3)名篇赏析:通过解读名篇中的经典片段,分析其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
4. 教学方法:(1)导入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引入名篇,激发学生的兴趣;(2)讲解法:通过讲解名篇的背景、作者的文化背景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名篇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4)分析法:通过分析名篇的结构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5)写作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文学赏析,写出自己的见解。
5. 教学评价:通过作业、小组讨论和期末考试等形式进行综合评价,考察学生对名篇的理解和文学赏析能力。
二、小学语文教案1. 目标:通过学习中外名篇与文学赏析,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2. 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2)理解名篇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3)感受名篇中的情感表达;(4)进行简单的文学赏析。
3. 教学内容:(1)中国名篇选读:如《三字经》、《百家姓》等;(2)外国名篇选读: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3)名篇赏析:通过解读名篇中的经典片段,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4. 教学方法:(1)故事讲解法:通过讲解名篇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2)情感体验法:通过朗读名篇中的感人片段,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情感表达;(3)绘画法:组织学生进行绘画,表达对名篇的理解和感受;(4)表演法:通过小剧场形式,让学生扮演名篇中的角色,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中外文学欣赏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中外诗歌的基本特点,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3. 增强学生对中外文化的了解,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教学重点:1. 鉴赏中外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哲理。
2. 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感知中外诗歌不同的艺术风格及其联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通过多媒体展示中外诗歌的图片,引导学生对诗歌产生兴趣。
2. 介绍中外诗歌的发展历程,简要介绍诗歌的起源、流派、代表人物等。
二、诗歌鉴赏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中外诗歌进行鉴赏。
2. 每组推荐一名代表,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 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象、情感、哲理。
三、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诗歌鉴赏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表达对诗歌的喜爱。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复习诗歌的基本特点。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二、诗歌创作1. 学生分组,每组创作一首诗歌。
2.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运用诗歌的意象、情感、哲理等元素。
3. 每组推荐一名代表,分享自己的诗歌创作。
三、课堂小结1. 教师点评各组诗歌创作,指出优点与不足。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表达对诗歌创作的热爱。
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中外诗歌的鉴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2. 学生是否能够运用诗歌的意象、情感、哲理等元素进行创作。
3. 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是否得到激发,是否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2. 教师应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具有个性的诗歌作品。
3.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中外经典文学作品赏析课程教学大纲

《中外经典文学作品赏析》课程教学大纲I 课程实施细则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文):中外经典文学作品赏析课程名称(英文):Appreciation of works China and foreign ancient classical literature 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实践性环节课程类别*:■学术知识类□方法技能类□研究探索类□实践体验类课程代码:周学时: 4节总学时: 32节学分: 2学分先修课程:无开设专业:所有专业二、课程简介该课程是一门为广播电视编导、主持、表演、动画等艺术类专业学生开设的通识平台课程。
分为中国古代经典文学作品赏析\中国现当代作品赏析以及外国经典文学作品赏析三个部分.专业培养目标:一是为学生拓宽文学知识面,大致了解外国文学发展的概貌;二是以加深学生文学素养积淀为主要目的,引导其领会最具代表性的中外文学流派及其经典作品的主要旨趣和文学特色。
授课将循着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着重对诗经、楚辞、左传、史记、乐府民歌、唐诗、宋词、唐宋八大家散文、元明散曲、明清小说中的重要作品进行思想与艺术的分析,培养学生自学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能力,提升他们的文学修养,为他们的艺术实践提供必备的中国古典文学的常识。
以国别为专题分别介绍欧洲、美洲、亚洲等各国各地区经典文学作品的基本特征,并推荐相应书目、分析其相关文学特点。
对学生的价值:学生不仅得到情操陶冶和对现当代社会生活的认知,还能在语言表达方能力方面得到提高。
三、课程目标本课程循着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着重对诗经、楚辞、左传、史记、乐府民歌、唐诗、宋词、唐宋八大家散文、元明散曲、明清小说中的重要作品进行思想与艺术的分析,培养学生自学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能力,提升他们的文学修养,为他们的艺术实践提供必备的中国古典文学的常识。
为学生拓宽文学知识面,大致了解外国文学发展的概貌;二是以加深学生文学素养积淀为主要目的,引导其领会最具代表性的外国文学流派及其经典作品的主要旨趣和文学特色。
《英美文学经典名著赏析》教学大纲

《英美文学经典名著赏析》教学大纲一、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通过深入分析英美文学经典名著,让学生了解和欣赏英美文学的精髓,提高他们的阅读和分析能力。
二、课程目标- 使学生熟悉英美文学史上的经典名著;- 培养学生对英美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文学作品欣赏- 通过阅读和讨论经典名著,了解作品的情节和主题;- 分析作家的写作技巧和风格,包括叙事结构、语言运用等;- 探讨作品对当代社会和个人的意义和影响。
2. 文学作品分析- 研究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分析作品的文学形式、主题和结构;- 探讨作品与时代、文化和社会的关系。
3. 文学作品比较- 对比不同作家和作品的风格和主题;- 比较英美文学与其他文学传统之间的异同;- 探讨不同作品对读者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四、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分享对作品的理解和观点,培养合作和沟通能力。
- 演示和展示:学生可以通过演示和展示的方式展示对作品的分析和理解。
- 课堂讲授:教师对作品的背景、主题和文学形式进行讲解和分析。
五、教学评估- 课堂参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演示。
- 作业评分:针对学生的阅读笔记、作业和论文进行评分。
- 考试评估:通过考试测试学生对文学名著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六、参考资料- 英美经典名著选读:包括《傲慢与偏见》、《威尼斯商人》、《呼啸山庄》等。
- 文学批评导论教材:介绍文学批评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 学术期刊和研究论文:提供对相关作品和文学理论的深入研究。
七、其他注意事项本课程不涉及具体的法律问题,教学过程中不引用未经确认的内容,避免产生法律纠纷。
以上为《英美文学经典名著赏析》教学大纲的初步内容安排,具体的教学细节和评估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文学欣赏》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1220601 学分:4 总学时:72说明【课程性质】《中外文学欣赏》为选修课。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本门课程使学生掌握一些中外文学知识的常识,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达到能够欣赏一般的中外文学作品的能力。
培养学生实际鉴赏能力和对文学的领悟能力,培养人文精神。
【教学任务】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牢固掌握中外文学中的一些基本常识,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作品的思想意蕴、艺术特色、作家的创作风格以及作品的鉴赏方法等有全面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教学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教学内容】这门课的内容,要重点讲析一些中外文学成就比较大、影响也比较大的作家,引导学生阅读分析一些经典作品,点面结合,以求对这些有代表性作家作品能有深刻一些的认识。
【教学原则和方法】教学原则:坚持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学术能力为目标,使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中有所收获。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授法,同时兼顾使用讨论法和练习法。
内容:第一章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二章唐、宋、元文学;第三章明、清文学;第四章外国文学名著欣赏。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参考书: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郑克鲁《外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徐葆耕《西方文学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大纲内容第一章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主要成就,重点作品的思想艺术特色。
教学要求:对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有整体上的把握,对其中的名篇能够广泛的阅读和鉴赏。
【内容提要】第一节先秦文学一、先秦文学概述。
二、名篇赏析。
第二节秦汉文学一、秦汉文学概述。
二、名篇赏析。
第三节魏晋南北朝文学一、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
二、名篇赏析【教学重点与难点问题】教学重点:这一时期文学中的重点作家和作品。
教学难点:对于重点作品的理解和赏析。
【复习思考题】1.风、雅、颂、赋、比、兴的意思各是什么?2.《诗经》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3.为什么说《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4.什么是“建安风骨”?第二章唐、宋、元文学【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唐、宋、元文学的主要成就,重点作品的思想艺术特色。
教学要求:对唐、宋、元文学有整体上的把握,对其中的名篇能够广泛的阅读和鉴赏。
【内容提要】第一节唐代文学一、唐代文学概述。
二、名篇赏析。
第二节宋代文学一、宋代文学概述。
二、名篇赏析。
第三节元代文学一、元代文学概述。
二、名篇赏析【教学重点与难点问题】教学重点:这一时期文学中的重点作家和作品。
教学难点:对于重点作品的理解和赏析。
【复习思考题】1.结合具体作品,谈谈王维山水诗的特点。
2.结合作品谈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结合作品谈苏轼诗歌艺术特色。
4.试析李清照《声声慢》十四个叠字的意蕴。
5.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在艺术上有什么特点。
第三章明清文学【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明、清文学的主要成就,重点作品的思想艺术特色。
教学要求:对明、清文学有整体上的把握,对其中的名篇能够广泛的阅读和鉴赏。
【内容提要】第一节明代文学一、明代文学概述。
二、名篇赏析。
第二节清代文学一、清代文学概述。
二、名篇赏析。
【教学重点与难点问题】教学重点:这一时期文学中的重点作家和作品。
教学难点:对于重点作品的理解和赏析。
【复习思考题】1.如何理解《三国演义》“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
2.试析《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3.试析《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造成杜十娘悲剧的原因。
4.简析《牡丹亭》的艺术特色。
5.试析《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
6.举例说明《儒林外史》的讽刺手法。
7.如何认识宝、黛爱情悲剧。
第四章外国文学名著欣赏【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目的:通过这门课学习,使学生扩展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文学鉴赏能力和分析水平,提高文学素养;进而认识和理解西方社会与西方文化的特征,提高认识能力。
教学要求: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外阅读,应在理解西方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基本了解西方文学的一些共性特点,把握一些重要作家的代表性作品;并学习独立分析鉴赏外国文学作品。
【内容提要】第一节古希腊神话一、俄林波斯神系二、英雄传说三、古希腊神话的特点第二节《荷马史诗》一、原生史诗与文人史诗二、《荷马史诗》的内容三、《荷马史诗》的艺术特点四、《荷马史诗》的认识价值第三节但丁与《神曲》一、但丁的生平与创作二、《神曲》的结构与内容一、《神曲》思想内容的两重性二、《神曲》的多重解读三、《神曲》的艺术成就第四节莎士比亚戏剧一、巨人时代的巨人——莎士比亚的生平与思想二、莎士比亚的创作三、《威尼斯商人》四、《哈姆莱特》五、莎士比亚戏剧的艺术成就第五节勃朗特姐妹一、勃朗特姐妹生平二、《简·爱》三、《呼啸山庄》第六节托尔斯泰与《安娜·卡列尼娜》一、托尔斯泰生平与创作二、《安娜·卡列尼娜》第七节卡夫卡与《变形记》一、卡夫卡与现代社会二、现代主义文学与表现主义三、《变形记》【教学重点与难点问题】教学重点:古希腊神话的特点《荷马史诗》的认识价值《神曲》的多重解读《神曲》的艺术成就《神曲》的多重解读夏洛克的形象哈姆莱特的形象莎士比亚戏剧的艺术成就托尔斯泰笔下的“心灵探索主人公”形象托尔斯泰世界观的转变安娜的形象《安娜·卡列尼娜》的艺术结构《变形记》的异化主题教学难点:《荷马史诗》的认识价值《神曲》象征寓意的手法《神曲》思想内容的两重性《神曲》的多重解读如何理解哈姆雷特的忧郁和延宕莎士比亚戏剧情节的丰富性和生动性安娜的形象托尔斯泰的“心灵辩证法”《变形记》的异化主题卡夫卡小说的艺术特性【复习思考题】1.请深入理解古希腊神话对后世欧美文学的影响。
2.《荷马史诗》具有怎样的认识价值?3.试谈《神曲》的艺术特色。
4.如何认识《神曲》思想内容的两重性。
5.如何理解哈姆雷特的忧郁和延宕。
6.你如何认识和评价夏洛克的形象?7.请具体阐述莎士比亚戏剧的艺术成就。
8.为什么说简·爱是一个新型女性形象?9.如何理解简·爱的回归?10.为什么说《呼啸山庄》具有多重主题?11.你如何看待希刺克利夫的复仇?12.分析安娜的形象及其爱情悲剧产生的的原因。
13.《安娜卡列尼娜》的艺术特点。
14.为什么说卡夫卡小说具有寓言性?15.你如何理解格里高尔的变形?《中外文学欣赏》课程考核大纲【考核目的】本门课程的考核目的:(1)了解学生对本门课程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2)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学习状况,弥补不足之处,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3)为教学提供反馈信息,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课程学习的基础】本课程的学习需要有中外文学的基本常识作为基础。
课程考核中有些内容涉及到这部分知识;有些内容虽然不直接考核这些基础理论知识,但会间接的渗透在所考核的问题之中。
【考核的内容范围】中国文学考核的内容范围主要包括每一阶段的文学发展规律及其特点;重要作家的创作成就;重要作品的思想艺术内容;学生对中国文学作品的分析鉴赏能力。
外国文学考核的内容范围主要包括西方文学的基本脉络和基本知识;西方文学重要作家或作品的相关问题;学生对西方文学作品的分析鉴赏能力。
【考核方法】第一学期采用纸笔测验闭卷的考核方法。
期末闭卷笔试,占60%;平时(出勤、提问、作业等)占40%。
第二学期采用纸笔测验开卷的考核方法。
期末开卷笔试,占60%;平时(出勤、提问、作业等)占40%。
【对试题的要求】题型比例:客观性试题占20%,包括填空、选择、概念等。
主观性试题占40%,包括简答、论述等。
能力性试题占40%,包括分析鉴赏等。
难度等级:分为较易、中等、较难三个等级,大致比例是20:60:20。
【考核的具体内容】第一章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知识点:1.先秦文学的主要成就2.秦汉文学的主要成就3.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主要成就 4.先秦时期重点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5.秦汉时期重点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6.魏晋南北朝时期重点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考核目标:1.识记:(1)先秦文学的主要成就(2)秦汉文学的主要成就(3)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主要成就2.理解:(1)先秦时期重点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2)秦汉时期重点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3)魏晋南北朝时期重点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3.运用:(1)对具体作品的鉴赏第二章唐、宋、元文学知识点:1.唐代文学的主要成就2.宋代文学的主要成就3.元代文学的主要成就 4.唐代重点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5.宋代重点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6.元代重点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考核目标:1.识记:(1)唐代文学的主要成就(2)宋代文学的主要成就(3)元代文学的主要成就2.理解:(1)唐代重点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2)宋代重点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3)元代重点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3.运用:(1)对具体作品的鉴赏第三章明清文学知识点:1.明代文学的主要成就2.清代文学的主要成就 3.明代重点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4.清代重点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考核目标:1.识记:(1)明代文学的主要成就(2)清代文学的主要成就2.理解:(1)明代重点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2)清代重点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3.运用:(1)对具体作品的鉴赏第四章外国文学名著赏析知识点:1.俄林波斯神系2.古希腊神话的特点3.原生史诗与文人史诗4.《荷马史诗》的艺术特点5.《荷马史诗》的认识价值6.《神曲》的文化内涵7.《神曲》的结构与内容8.《神曲》思想思想内容的两重性9.《神曲》的艺术成就10.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及历史剧、戏剧、传奇剧代表作11.夏洛克的形象12.哈姆莱特的形象13.莎士比亚戏剧的艺术成就14.简爱的形象15.《呼啸山庄》的主题16.《呼啸山庄》的艺术特点17.托尔斯泰笔下的“心灵探索主人公”形象18.安娜的形象19.《安娜·卡列尼娜》的艺术特色20.表现主义21.《变形记》的异化主题22.卡夫卡小说的艺术特性考核目标:1.识记:(1)俄林波斯神系(2)原生史诗(3)文人史诗(4)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及历史剧、戏剧、传奇剧代表作(5)托尔斯泰笔下的“心灵探索主人公”形象(6)表现主义(7)讲析作品的主要内容及主要人物2.理解:(1)古希腊神话的特点(2)《荷马史诗》的艺术特点(3)《神曲》思想内容的两重性(4)《神曲》的艺术成就(5)莎士比亚戏剧的艺术成就(6)《安娜·卡列尼娜》的艺术特色(7)“心灵的辩证法”(8)安娜悲剧的原因(9)卡夫卡小说的艺术特性(10)《变形记》表现的异化主题3.运用:(1)《荷马史诗》的认识价值(2)《神曲》的多重解读(3)夏洛克的形象(4)哈姆莱特的形象(5)安娜的形象(6)为什么说简·爱是一个新型女性形象?(7)如何理解简·爱的回归?(8)为什么说《呼啸山庄》具有多重主题?(9)你如何看待希刺克利夫的复仇?(10)你如何理解格里高尔的变形?【样题】一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