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现状与进展(珠海)

合集下载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护理研究及进展汇总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护理研究及进展汇总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护理研究及进展摘要: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护理;研究;进展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临床上骨科多发病、常见病,其病理机制为脊髓或神经因椎间盘的破裂、退变、后凸受到压迫而出现的综合征[1],临床常表现为腰腿痛,部分病情严重者甚至失去劳动能力,生活艰难[2]。

手术是在非手术治疗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采取的常用并且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如何提高手术疗效,避免和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如何配合医生使手术顺利完成,给骨科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0例,对其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护理的研究及进展综述如下。

1 临床资料选自2009年1月~2010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腰椎间盘突出症采取手术治疗的患者20例,入院时根据MRI诊断、临床症状及体征确诊断腰椎间盘突出。

男14例,女6例,年龄37~66岁,平均51.3岁,病程3.6~14.5年。

其中,4例采用内镜下椎间盘摘除术,16例行后路手术。

2 围术期护理2.1 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手术为一种能对患者的心理造成影响的应激源,造成恐惧和焦虑,患者的焦虑和恐惧会随着手术日的临近达到高峰,手术的成功与否又和患者的心理状况密切相关,针对患者的心理反应,对其讲解相关疾病的知识,让其明白手术的原理和安全性与必要性,对患者进行体贴和关心,并举出成功的病例,打消其顾虑心理,消除抑郁情绪,以良好的心态积极主动的配合手术[3-4];②术前康复训练指导:对患者在术前2~3 d进行下列训练:指导患者在卧位和俯卧位时进行大小便训练,避免术后发生便秘和尿潴留。

教会患者直腿抬高运动、腰背肌锻炼、卧位上下床及轴线翻身的方法,为术后患者离床活动、正确翻身和进行有效功能锻炼做好准备。

针对注意事项应在术前向患者指导说明,包括禁饮食的目的、内容及时间,术前皮肤准备,注意手术区皮肤擦洗时的保暖,防止感冒的发生。

术前应尽量让患者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充足的睡眠,若有睡眠障碍,可适当根据医嘱给予镇静药。

中医毕业论文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治疗现状

中医毕业论文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治疗现状

中医毕业论文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治疗现状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椎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论文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系统分析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临床表现以及传统中医对其治疗的现状。

结果显示,中医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包括减轻疼痛、改善病情、促进康复等方面的作用。

然而,中医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仍需进一步研究和验证。

本论文旨在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治疗;现状;疗效;安全性引言: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常见类型之一,发病率逐年上升。

传统中医在脊椎疾病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本论文旨在系统综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治疗现状,以期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与临床表现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引起的一种脊椎疾病。

其主要病因包括退行性变、外伤、劳损等多种因素。

临床上常见的表现包括腰背痛、下肢放射痛、肌力减退等。

二、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现状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治疗中,常用的方法包括中药内服、中药外治、针灸、推拿、拔罐等。

中医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具有以下优势:1. 缓解疼痛:中药内服可通过活血化瘀、祛湿化痰等作用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2. 改善病情:中药外治可以直接作用于患处,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改善病变组织的营养供应,有助于恢复患者的功能。

3. 促进康复:针灸和推拿等手法可以刺激经络,调理气血,增强患者的自愈能力,促进康复。

然而,与传统的中医治疗相比,现代医学发展迅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日益多样化,临床上常常采用中医与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

三、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与安全性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与安全性一直备受关注。

前期研究显示,中医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一定的疗效,可以缓解症状、改善功能。

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进展

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进展

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进展摘要】由于基础研究和微创外科技术的进步,腰椎间突出症的治疗取得长足进展。

保守治疗趋向综合化、手术治疗趋向微创化。

治疗方案趋向个体化,合理的制定治疗方案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国内尚无统一的诊疗标准,有必要在本病的治疗上提出一个合理的指导建议。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进展The recent advances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Wu jian【Abstract】 The basic research and the minimally invasive surgical technique progress, lumbar herniation treatment obtains great progress. Conservative treatment tends to integration, operation trend of minimally invasive treatment.Treatment options towards individualization, reasonable treatment plan is the key to obtain better curative effects. There is no uniform standard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t is necessary in the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 suggest a rational guidance.【Key words】 lumbar disc herniation; progression【中图分类号】R68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6-0008-04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当腰部受到内、外因素影响,椎间盘发生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由化学、免疫反应或机械压迫神经根、血管、脊髓等组织而引起腰痛,并伴有下肢神经放射性疼痛等症状为特征的一种病变。

椎间融合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现状及进展

椎间融合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现状及进展

椎间融合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现状及进展腰椎间盘突出症为骨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引起腰腿疼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每年约10%~15%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最终需要手术治疗[1]。

手术治疗分为融合性和非融合性两大类。

椎间融合手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是外科治疗的重要方法。

本文主要就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优缺点及新近发展方向做一综述。

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腰椎间盘是身体负重量最大的部位,一般认为机体从20岁以后椎间盘便开始退变,外伤及腰椎反复活动和负重等均能加速这种退变。

当退变到达一定阶段,纤维环产生薄弱区域,其内部的髓核便会突出。

椎间盘(髓核)突出时神经根及硬膜囊会直接受到压迫,产生神经根痛及功能障碍,这是由于神经根对机械压迫非常敏感,因为神经根没有周围神经那样的结缔组织保护鞘[2]。

突出物压迫和机械刺激还会影响椎管内小血管,致神经组织产生缺血缺氧,引起功能障碍。

有研究认为,神经组织缺血缺氧引起的功能障碍较单纯压迫更为严重,预后也更差。

当椎间盘突出发生时,髓核还能引起神经根、硬膜和马尾神经的炎症,但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确认。

新近的实验研究还表明,椎间盘突出会在局部产生免疫反应,这是因为正常的髓核封闭在纤维环中,当纤维环破裂时,髓核的某些成分便会与机体在神经根局部产生抗原抗体反应。

2 椎间融合术椎间融合的概念首先由Cloward在1940年提出,即切除椎间盘,通过植骨或内植物将椎体间关节融合。

经过不断发展,椎间融合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

椎间融合术可以切除导致疼痛的椎间盘,并提供腰椎节段间坚强的融合固定,以维持腰椎的承重作用,同时可以恢复椎间隙的高度扩大椎间孔,解除或缓解神经根压迫[2]。

手术治疗原则是充分减压和保持脊柱稳定性,目的是去除突出物造成的压迫和刺激,消除或缓解临床症状[3]。

按手术入路可分为前路椎体间融合术(An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ALIF)、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及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等。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的实施现状与研究进展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的实施现状与研究进展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的实施现状与研究进展蒙壮丽;李宏宇;蔡敏【摘要】@@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常见、多发疾病,也是腰腿痛最常见病因之一.随着分子生物学、生物力学等学科的发展和医疗器械的更新,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临床路径的实施运用,手术治疗的疗效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微创手术在临床的广泛运用,手术创伤日益缩小,在病程长、症状重患者的治疗中逐渐取代了非手术疗法.伴随临床路径的不断实践,与之密不可分的临床护理路径应运而生.实践表明,缺少临床护理路径的全程参与不是完整的治疗方案,护理路径是决定临床治疗成败的重要环节.【期刊名称】《微创医学》【年(卷),期】2012(007)004【总页数】3页(P407-409)【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医疗管理;护理管理;单一病种;控制医疗费用【作者】蒙壮丽;李宏宇;蔡敏【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骨科,南宁市,530021;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骨科,南宁市,530021;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骨科,南宁市,53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33.1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常见、多发疾病,也是腰腿痛最常见病因之一。

随着分子生物学、生物力学等学科的发展和医疗器械的更新,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临床路径的实施运用,手术治疗的疗效有了很大提高。

特别是微创手术在临床的广泛运用,手术创伤日益缩小,在病程长、症状重患者的治疗中逐渐取代了非手术疗法。

伴随临床路径的不断实践,与之密不可分的临床护理路径应运而生。

实践表明,缺少临床护理路径的全程参与不是完整的治疗方案,护理路径是决定临床治疗成败的重要环节。

当前,国内各级医疗机构开展临床路径工作已有时日,但至今尚未出台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MED手术的标准化临床路径。

因此,建立一套基于临床护理路径的标准化腰椎间盘突出症MED手术治疗程序,迫在眉睫。

1 国内外的研究概况腰椎间盘突出症之临床路径可分医疗管理类和护理管理类。

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研究进展

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研究进展
愈 的 可 能 性 大 大 增 加 。王 义 亮 ,杨 芳 综 合 治 疗 腰 椎 间 盘 突 出 症
任 何 后 遗 症 . 合 治 疗 的方 法 可 以 大 大 提 高 治 疗 效 率 . 轻 后 遗 综 减
症和复发的可能。
【 考文献1 参
【] 李 盛 华 , 忠 何 , 正 凯 胧 中 损 伤散 对 去 卵 巢 大 鼠 股 骨 和 第 一 腰 椎 生 1 刘 姚 物 力 学 的影 响 m . 肃 中医 ,0 6,91)4 — 4 甘 20 1(1:3 4 . 【] 李 盛华 , 明旺 , 渊胧 中损 伤散 治 疗激 素 性 股 骨 头坏 死 的 实 验 研 究 f. 2 周 宋 J 1
2 2
中 国 卫生 产 业
21 假 体 置 换 和 椎 间 盘 移 植 .
[】 谢 秀琼. 5 中药新试剂 开发 与应用[ 版j 京 : 民卫生 出版社. 0 :2-9 . J P E 人 2 67 170 0 ( 稿 日期 :0 2 0 — 6 收 2 1—7 1)
机 理 是 摘 除 退 变 椎 间 盘 的 髓 核 并 采 用 置 换 或 移 植 的 方 法 填
此 法 也 是 治 疗 腰 椎 间 盘 突 出症 的常 用 方 法 , 中较 为 常用 的 其
几 种 方 法 有 微 波 超 短 波 电疗 、 P 电 磁 波 治疗 、 红 外 热 疗 、 脑 rD r 远 电 中频 电疗 、 频 脉 冲 电 疗 。 此 法 的 机 理 为 放 松椎 旁 肌 肉缓 解 肌 肉 低 痉 挛 、 轻 软 组 织 的粘 连 、 加 腰 椎 间 隙 。 外 还 可 以促 进 由于 椎 减 增 此
腰椎变得不稳定等导致的腰痛 、 骨神经痛 、 椎滑脱等 , 坐 腰 因此 在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研究进展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研究进展

成 为针 灸 推拿 科 的 常见 疾 病 之 一 , 2 的腰 腿 疼 病 人 患 有 腰 部开 始 逐 渐扩 展 到大 腿 后侧 、 腿后 侧 或外 侧 ; 约 O 小 椎 间 盘突 出症 。以针 灸 推拿 疗 法 为代 表 的 中医疗 法 较 西 医的 手 ③ 下肢 麻 木感 : 其 病 情 较 长 者 , 尤 多有 主 诉 的 麻 木 区 , 限 局
s c r y i i h h u a ie e fc sr ma k be e u i sh g ,t e c r t f ti e r a l.Bu h wo s i a n s e t o sr n t e h e e r h t v e tt et t l d ma y a p cs t t e g h n t e r s a c . lh Ke wo d : as n e v r e r lds r mi e t ik e s M e h d o r a me t S mma y y r s W itit r e t b a icp o n n c n s s t o fte t n u r
d v l p n l e a u e n e sa d h r s n i a a d t eW e tme ii e d man t h i n ev re r ld s r mi e t e eo me t i r t r ,u d r tn s t e p e e tCh n n h s d cn o i o t e was i tr e tb a i p o n n s t t c sc n s ra me ts mma y M eh d Be a s u ik e st e t n u r . t o : c u es mma ie o t ewas rs ss d e l h a s fd s a e o d vd ,t e s mp o r st h ita ie u d n y t ec u eo ie s ,t i ie h y t m z a d t e s mp o ,t e p a t m t d ig o i a d t e te t n s e tc r is o h e r a i t n n h y t m h h n o s u y da n ss n h r a me ta p c a re n t e r o g n z i .Th r a me tdv d s i t ao e te t n i ie n o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论文综述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进展姓名:杨睿学号:10412049班级:10中西结合全科班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进展【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导致腰腿痛的重要的原因之一,占腰腿痛病人的60%以上,是困扰临床医生和病人的一大顽疾。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种作用机制,在预防和控制腰椎间盘突出、提高病人生存质量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

因此,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加强中医药抗腰椎间盘突出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研究,研制安全高效的抗腰椎间盘突出症天然药物,是目前药学工作者的重要研究领域。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中医综合疗法针灸推拿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导致腰腿痛的重要的原因之一,占腰腿痛病人的60%以上,是困扰临床医生和病人的一大顽疾,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

其主要为腰椎间盘发生退变以后,在外力的作用下,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马尾神经、神经根等组织所引起的腰痛,并且伴有坐骨神经放射性疼痛等症状为特征的一种疾病[1]。

腰椎间盘突出症以腰4-5、腰5-骶1发病率最高,约占95%。

因此,积极防治腰椎间盘突出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笔者通过近年有关中医专家对腰椎间盘突出的研究报道,并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从综合疗法、中药方剂、针灸、推拿以及针灸配合推拿等各方面揭示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研究进展。

一发病病因1.1基本病因1.1.1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是基本因素髓核的退变主要表现为含水量的降低,并可因失水引起椎节失稳、松动等小范围的病理改变;纤维环的退变主要表现为坚韧程度的降低。

1.1.2损伤长期反复的外力造成轻微损害,加重了退变的程度。

1.1.3椎间盘自身解剖因素的弱点椎间盘在成年之后逐渐缺乏血液循环,修复能力差。

在上述因素作用的基础上,某种可导致椎间盘所承受压力突然升高的诱发因素,即可能使弹性较差的髓核穿过已变得不太坚韧的纤维环,造成髓核突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限三维元研究
纤维环主要是抵抗垂直于终板的压缩应力,髓核 在压缩负荷时髓核的中心向前移位,在屈曲时椎 间盘中心后移位,在后伸时中心向前移位; 单纯的压应力不能使腰椎间盘突出,而压缩加前 屈可使力集中在纤维环后侧使腰椎间盘向后突出; 垂直负荷量的大小及负荷时间的长短与内侧纤维 环及髓核细胞的死亡呈正相关系。
股四头肌
腱反射减 其它检 弱或消失 查阳性
膝腱反射
股N牵 拉试验
直腿抬 高试验 直腿抬 高试验
L4/5
L5
胫前肌、伸 小腿外侧和足背内 肌和趾伸肌、 侧 腓骨长短肌
小腿后侧、足背外 侧、跟部和足底 小腿三头肌

L5/S1
S1
跟腱反射
影像诊断
• • • • • 磁共振成像(MRI) 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 脊髓造影 椎间盘造影 X光片
治疗
治疗目的: 症状的缓解 功能的恢复 疗效持久的时间 复发的问题 患者满意度--医生的满意度
治疗
非手术治疗
中医治疗
卧硬板床 手法治疗 牵引治疗 针灸治疗 中药治疗 功能锻炼 物理治疗
西医治疗
手术治疗
西药治疗 封闭治疗
非手术治疗:适用于大部分患者; 手术治疗:适用于少部分反复发作,非手术治疗 无效,影响生活及工作,或游离型脱出,临床症 状严重,或神经实质损害;或有马尾神经损害者。
年轻女性,腰3/4/5椎间盘突出症-腰痛,左下肢 后外侧射痛。腹针处方:水分、关元、气海、气 旁、气穴、外陵、下风湿点、下风湿下点、大巨
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照片
• 腰骶部痛 • 双臀部痛 • 直腿抬高 双侧40度 阳性。
疗效特点
• 即时镇痛作用强,但有时效性 • 即时改善直腿抬高的高度(神经根对牵 拉的赖受力增强) • 改善行走步态 • 症状体征表现轻、中度患者,疗效快 • 症状重,如不能坐立、转身困难、或直 腿抬高试验少于30度者,即时疗效差。
腰椎管造影
腰椎间盘造影
• 对于纤维环撕裂及椎 间盘退变引起的慢性 下腰痛,椎间盘造影 具有价值。 • Anti—Poika和 O.L.Osti分别将CT及 MRI与椎间盘造影的 结果相比较发现,所 有CT、MRI显示不正 常的椎间盘,椎间盘 造影亦显示不正常; 而CT、MRI显示正常
X光片
• X光片虽无确诊意义,但仍是很必要的检查 • Maclean观察了200例进行椎间盘切除术患者的术前X光 平片,发现其中移行椎的发生率明显增高,而腰骶角的 变化则无显著差异; • D=髂嵴连线至L4椎体下缘的距离 H=L4椎体高度 D/H>10%,L4椎体下缘高于髂嵴连线,则多发于L5S1 L4椎体下缘低于髂嵴连线,则多发于L4/5 D/H<10%,发于L4/5与L5S1的机会相似。
中药实验研究
• 独活、威灵仙、全蝎、蜈蚣、延胡索、防风等 药均有镇痛、镇静的作用;乌头碱有明显的止 痛作用;马钱子、当归、红花等能抑制炎症与 对免疫复合物的超敏反应;威灵仙、秦艽、狗 脊、丹参、桑寄生、刘寄奴等有不同程度的扩 张血管、增加血流量、抗凝的作用 • 复方丹参注射液有活血祛瘀止痛作用,静注后 能改善全身及局部的血液循环
针灸治疗
• 取经:手阳明、足阳明、足太阴、足太阳、足 少阴、督脉和带脉等; • 取穴:肾俞、委中,并临症配伍;如兼风湿配 阴陵泉、地机、阿是穴;兼风寒配腰阳关、委 阳、阿是穴;兼湿热配承山、志室、阴陵泉、 长强、膀胱俞、京门;兼血瘀配肝俞、血海、 大椎、支沟、阳陵泉;兼肾阳虚型配太溪、命 门;兼肾阴虚配太溪、志室、承山;急性期用 泻法,慢性期用平补平泻或补法,或加用灸法 • 体会:临床观察腹针疗效肯定。
腰椎间盘突出症
研究现状与进展
广东省中医院 林定坤
正常椎间盘结构图
正常椎间盘由纤维环、髓核、软骨终板组成,人体 在颈2~骶1之间一共有23个椎间盘。
概念
• 又称腰椎纤维环破裂症。是由于腰椎间盘发生 退行性变,或外力作用引起腰椎间盘内、外压 力平衡失调,使纤维环破裂,导致腰椎间盘的 髓核突出,从而产生腰腿痛等症状的疾病。
腹针:治则--扶正祛邪
针、药诸法综合治疗可能有比单一疗法治疗有优势。 腹针的治则为: • 调脏腑 补肾健脾 • 通经气 督任二脉、膀胱经、肾经、胃经等 • 调局部 发病的局部:下腰椎,如腰3/4,腰4/5,腰5/骶1 症状体征表现的部位: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侧、 小腿外侧、小腿前侧、足背、足底、马鞍区等
诊断
症状
腰痛 腿痛 麻木 马尾神经损伤
体征
腰部畸形 腰椎旁的压、叩痛 腰椎活动受限
直腿抬高试验、股神经牵拉 试验、屈颈试验阳性 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下肢感觉减退或异常 肌力减弱、肌萎缩
受压神经根与症状体征关系表
突出椎 受压神 间 盘 经 根
L3/4 L4
感觉麻木区 大腿前外侧、小腿 内侧
肌力减弱 和肌萎
治疗经验
三步整脊手法 腰椎牵引 腹针 综合保守治疗 中药辩证施治
中药离子导入 蜡疗 练功
西药治疗
• • • • 消炎止痛药物口服 糖皮质激素 脱水药 营养神经药物
中药治疗
• 属中医“痹症”范畴,与损伤、肾亏、风寒湿 邪有关,涉及肾经、督脉、膀胱经及肝胆诸经 等,多家辨证施治,均有良效。 • 邓晋丰等运用中医辨证将腰椎间盘突出症分为 六型辨证论治和三期论治。六型为:风湿痹阻 型、寒湿痰阻型、湿热痹阻型、气滞血瘀型、 肾阳虚型、肾阴虚型;三期为:急性发作期、 症状缓解期、基本恢复期。
腰椎牵引
• 机理:有减轻椎间盘的内压力、促进炎症的吸 收、解除肌肉痉挛、去除后关节的负载等作用。 • 分为仰卧、俯卧、立式、坐式、旋转式等牵引, 亦可分为持续床边牵引、电动骨盆牵引、三维 立体电脑牵引床牵引、自身体重垂直牵引等。 • 体会:牵引要根据患者病情来选择适当的类型、 适当的重量、牵引的角度,并且需循序渐进、 重视病人的反应。中央型及游离型突出一般被 列为禁忌。
病因病理研究
• 机械压迫学说 • 化学炎症学说 • 免疫反应学说
机械压迫学说
1934年Mixtrer和Barr发现手术摘除突出椎间盘 可使坐骨神经痛缓解,故提出了机械压迫是导 致神经根痛的唯一原因; 问题1:有些突出很大,却没有什么临床症状? 问题2:有些症状典型,影像检查却为阴性? 问题3:保守治疗症状改善,病理结构并无变化? 有研究证实机械压迫仅会产生麻木,而不会导 致疼痛。例如:用丝线结扎神经根造成机械性 压迫,并不出现痛觉过敏反应;而用铬肠线代 替丝线,则会导致痛觉过敏和自发性疼痛。
最新研究进展
•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 • MMPs是一类结构中含有Zn2、Ca2的蛋白水解酶
类,作为基质降解酶,在椎间盘退变基质成分
(胶原和蛋白多糖)的合成与降解过程中发挥重 要作用。 • 家族成员众多,机理复杂,深入研究正在进行
生物力学研究
其内部高压力特性与汽车轮胎极其相似,纤维环的板 层结构可对抗机械应力,防止脊柱结构单位异常运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椎间盘脱出 示意图
流行病学
• 全人类50~80%的成人一生当中曾患过腰腿痛; • 瑞典:53%的轻体力劳动者与64%的重体力劳 动者均有腰痛;美国:100万例腰腿痛/每天; • 全人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病率已达到15%, 大多数为青壮年,年龄在20~40岁的占80% ; • 男性多于女性;下腰部为好发部位,约占98%; 发生在L4/5最多,约占60%,L5S1次之。
诊断要点
一、诊断以临床为主,影像为辅 临床思维: 四诊得出临床资料--腰痛或下肢痛与腰 椎有关--明确受损的神经根(神经根 定位)--可能引起的受损神经根病损 的部位(突出的椎间盘定位)--影像 学求证--有者求之,无者求之(反证)
诊断要点
• 二、分清髓核对神经压迫的轻重 • 是否有神经实质的损伤:麻木、肌萎、 乏力 • 致痛的因素分析:化学、机械压迫、心 理 三、椎间盘的支持功能评估:椎间隙的高 度、动力位椎节的稳定性 四、关注患者的职业
纤维环完整
“异 己”
神经根炎
排除在机体 免疫机制外
髓核
免疫反应
纤维环破裂
抗原
与机体免疫 系统接触
遗传学说
有些认为小于21岁的年轻患者,遗传因素起着 重要的作用。 Varlotta对这种诊断明确并施行手术的年轻患者 的父母进行调查,发现患者有32%有明确的家 族病史,而对照组只有7%。 Gunzburg报告了一对13岁的孪生姐妹,无明显 诱因分别于数月内先后发生腰椎间盘突出,其 症状、体征、CT所见相似。
2.3
2 1.7 1.5 1.1 1 0.46 0.3 0.1 0 0.12 0.5
压力(Mpa)
0.5
有 靠 垫 坐 位 无 靠 垫 坐 位
俯 卧
侧 卧
立 位
重 20 位 Kg 后 负 伸 重 立 20 位 Kg 前 屈 立 位
负 重

20 Kg 立
瑞典Wilke测定(1999)
手法按摩
• 机理:有缓解局部痉挛、松解粘连、分离机 械压迫、消除炎症、纠正后关节紊乱等作用。 • 有轻手法、调整关节手法、大推拿术等类型。 • 刘柏龄的二步十二法(第一步:按、压、揉、 推、滚五个轻手法,第二步:摇、抖、搬、 盘、运五个重手法);招仕富采用平衡整脊手 法;林应强的提拉旋转斜扳手法等。
化学炎症学说
很多能诱导神经根炎的生化因子已经在髓核被 发现,如PLA2、各种细胞因子、PGE2 、NO等。 PLA2 被认为是局部组织炎症的一个特殊性标志: Saal、Franson等发现在突出髓核中PLA2 的活性 异常高,证实其与椎间盘变性有关;Chen等发 现PLA2 能导致神经根脱髓鞘,造成神经高度敏 感,产生异位放电而导致坐骨神经痛。 Kang发现在突出髓核中PGE2含量较高,当它刺 激坐骨N时,可选择性刺激C-纤维而产生疼痛。 对白介素IL族的因子开展了很多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