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设计说明
高铁广场绿化设计说明111

高铁广场绿化设计说明111武广高铁衡山西站绿化体质改造设计说明1、前言武广高铁衡山西站位于衡山县开云镇跃进村,靠近107国道,毗邻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国家首批5A级风景名胜区――南岳衡山,西距南岳衡山核心景区入口约5公里,南距湖南省第2大城市――衡阳40公里。
一条双向6车道的宽阔马路直达南岳衡山核心景区。
2、设计中存在的问题2.1植物品种过于单一,树的品种质量差武广高铁衡山西站站广场绿化密度在整个衡山是最高的,但从空间效果上看,整个广场的乔木大部分就是有香樟和桂花组成,而且树型没有达到一定的冠幅,由于长期缺乏养护管理,部分乔木已经坏死,灌木大部分已经坏死。
整体上根本无法形成整体统一的绿化效果。
3、广场绿化改造设计原则广场的建设与一般绿地群落相比,景观性更为突出,要求考虑植物的群体景观和个体景观相结合,在遵循基本生态学原理的基础上,考虑植物群落的林冠线和群体的色彩,季相和形体的关系,做到简洁而不单调,变化而不凌乱,追求整体空间观赏效果的大手笔、大气势。
还要考虑以旅客的观赏感受为依据,创造优美、舒适的空间突出武广高铁衡山西站建筑的景观性的特色。
在这个广场绿化改造中,以突出植物多样性为原则,种群间相互协调,有复合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具有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各得其所,能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空间、养分、水分等,构成和谐有序、稳定多样的群落景观。
结合的性质和交通中心建筑风格,采用以本地乡土树种为主、外来树种为辅的搭配方式。
乡土树种最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具有抗性强、耐旱、抗病虫害等特点,为当地人民所喜爱,也能体现地方风格。
选择树形美观、花艳、抗性较强的树种。
从乔、灌木的比例来说,以乔木为主,乔、灌、草结合形成多层绿化;从速生和慢生的比例来说,以慢生树为主;从常绿树和落叶树的比例来说,以常绿树为主,达到既要一年四季常青,又使景观富于变化。
以木本花卉为主,做到四季有花。
设计植物中,春季有、紫叶李、樱花、红花继木、杜鹃等,夏季有紫薇,秋季有桂花、银杏,冬季有山茶、茶梅等。
杭深铁路苍南动车站站前广场景观设计说明

杭深铁路苍南动车站站前广场改扩建工程设计说明一、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杭深铁路苍南动车站站前广场改扩建工程设计2、项目区位:苍南县位于浙江省最南端,是温州市下辖的六县之一,西南毗连福建省福鼎市,西邻泰顺县,北与平阳、文成两县接壤。
本设计位于苍南县灵溪镇苍南站站前广场。
3、设计红线范围:规划建设用地面积总面积约57000㎡。
二、设计依据1、苍南动车站站前广场改扩建工程设计任务书;2、《国家园林城市标准》;3、《浙江省园林城市标准》;4、《城市绿地设计规范》;5、《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 ;6、《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7、《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GB50647-2011;8、《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9、《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10、其他相关法规、规范和标准及苍南县相关政策文件等。
三、设计总体定位打造美丽浙江南大门设计本着优化交通、提高效率的总体核心思想,坚持智能交通一体化的设计原则,推进绿色交通+智能交通综合发展,将区域内各空间元素作为一个整体设计,注重风貌、空间、功能的整体性,打造风貌高度统一的城市广场景观示范区。
诗画浙江,山海苍南。
设计将苍南历史文脉、旅游资源和现代形象巧妙融合,并与交通综合组织功能相融合,构建山海苍南的城市客厅。
四、设计特色1、“交通优先优化组织”规划设计将交通功能放在首位,充分依据车站高峰人流1.7万、平日人流1万的基础数据,分析测算车站各项交通客流数据。
交通规划师依据数据分析结果并结合未来发展预测,测定了各交通模式及聚集人数所需的场地规模范围及交通节点设置建议,并制定了站前广场各交通模式的立体交通组织方案。
2、“智慧管理、公共优先”规划拟引入智能车牌识别系统、智慧支付系统、实时车位统计及显示系统、国标导视系统、智能充电、智能监控等多项智慧化管理系统,多系统合一,通过管理优化组织、提高效率。
通过管理实现专车专道、快速通行。
温岭方案结构说明

温岭市铁路站场综合交通枢纽结构方案设计说明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温岭铁路新区核心区,距温岭市中心约15公里,距台州市路桥区约12公里。
规划用地范围550亩,其中核心设计范围105亩。
主要建设内容有:新建站前广场及S1号线以及单轨示范线站房外观改造。
站前广场地下一层,地上一层(局部上设风雨廊等)。
地下一层主要功能为停车,地面层主要为车道、商业等,高架层主要为人行广场。
站前广场平面尺寸约为88m×214m,屋顶高度12.150m。
二、设计依据1、设计标准、规范、规定及规程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2001)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 (GB50153-2008)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023-200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2016年版)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1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2015年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1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2)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规程(JGJ140—200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2009)其余现行的国家和地方规范、规程和规定2、工程地质条件:目前项目区域内尚未进行地质勘察。
3、地震作用: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 0.05g。
4、风荷载:基本风压:W o=0.70N/㎡(50年,用于主体结构)W o=0.77kN/㎡(100年,用于钢屋盖)地面粗糙度类别B类。
5、温度作用:依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温岭最高基本气温36℃,最低基本气温0℃。
中国铁塔大型项目设计编制指导意见-高铁

中国铁塔⼤型项⽬设计编制指导意见-⾼铁附件1:铁塔公司⼤型项⽬设计编制指导意见(⾼铁部分)⼀、设计编制指导意见(⼀)总则1. 设计依据:需按照国家⼯程建设强制性技术标准、通信建设标准和相应设计规范进⾏设计,设计依据⾥应对强制性标准明确标识。
2. 与电信企业分⼯:(1)根据⼯信部联通[2014]586 号⽂,室内分布系统建设,铁塔公司与运营商以合路器输⼊端⼝为分界点;考虑到⾼铁红线内施⼯的特殊性,运营商设置于红线内的RRU、光缆以及⽆线主设备⾄电源设备的连接线可由铁塔公司承建或代建。
各分省公司需协调督促各省运营商,争取在新建铁路联调联试前完成运营商主设备的调试。
(2)铁塔公司可承接传输类产品需求,投资建设光缆,传输专业需按单项⼯程分册编制。
(⼆)⽆线专业1. 覆盖指标⾼铁(含隧道)设计⽆线⽹络覆盖应参考各省运营商室外覆盖指标设计,如对⾼铁有特殊覆盖要求的请参考电信运营企业相关覆盖指标需求。
2. 链路预算各省分公司应按照漏缆性能参数进⾏各系统链路预算编制,注意事项如下:(1)按选取POI具体型号和漏缆认证测试指标值确定参数;(2)边缘场强应根据各省运营商需求复核;(3)如果漏缆能敷设在靠列车窗体处,则穿损取值较附录中车体损耗典型值适当减⼩2dB左右。
3. ⼲扰分析分析各电信运营企业接⼊系统间的互调⼲扰、杂散⼲扰以及阻塞⼲扰,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分析说明本系统对铁路信号有⽆⼲扰。
4. 单、双缆取定原则如果各省运营商提出LTE 的MIMO要求,则隧道需要按双缆布放,宜分别设置在距离轨⾯2.1m和2.6m处。
如果各省运营商提出隧道按单缆布放,为后续扩容⽅便,单缆宜设置在2.6m处。
5. POI设备要求POI设备采⽤满⾜《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源分布系统多系统接⼊平台(POI)技术要求及测试⽅法(试⾏)》(QZTT 1003.2-2014)要求的9端/12端设备,采购时应要求设备⼚家空余端⼝接假负载,施⼯阶段⽆需重复考虑相关⼯作量。
动车组详细介绍高铁完整PPT课件

2021/3/7
35
• 辅助供电系统采用线供电方式,由分散布置在若 干车厢的各电源设备向干线供电。车辆的车载电 源的电力是通过牵引变流器的直流环节获得的。 辅助变流器(ACU)把直流电转换为车辆的车载 电源系统的三相交流电。
• 网络控制系统由控制微机网络系统完成信息传输
功能。控制网络系统由两级传输组成:MVB和 WTB。通信和控制微机网络系统应为车载分布式 计算机网络系统。可由多级网络构成。通讯协议 基本上基于标准VIC556和IEC61375-1:1999。
2021/3/7
19
CRH
• CRH1:四方-庞巴迪-鲍尔铁路运输设备有 限公司
• CRH2: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日本 川崎(原型车:新干线E2-10000)
• CRH3:唐山轨道有限责任公司+德国西门 子(原型车:德国VELARO-E)
• CRH5: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法国 阿尔斯通(原型车:法国SM3)
语)。
•
“动车组”其实是个似是而非的概念,为了
更好地说明,可以人为地把它分为两大部分,即
正统意义上的动车组和扩展意义上的动车组,在
下文中分别称做“狭义动车组”和“广义动车
组”。
2021/3/7
9
【狭义动车组】
• “狭义动车组”英文
名为“MU”,全称 “Multiple Units”,意
单元
为“单元式组合”。
2021/3/7
11
2021/3/7
12
2021/3/7
13
【动车组分类】
• 1.按照动拖比分类 动力分散型:弱动力分散系动车组相对多见,多用于城际和中长途线路。
法国的TGV、德国的ICE1-2动车10拖车编组和ICE2、美国的Acela、 瑞典的X2000、中国的“中华之星”、“蓝箭”、“神州”等大多数 推挽、推拉式动车组都是这样。
京张铁路的内容说明理由,用材料一和二

京张铁路的内容说明理由,用材料一和二
材料一:京张铁路,是连接北京市和河北省张家口市的一条高速铁路,全长174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
该线路始建于2014年,于2019年底建成通车。
这条铁路是中国高铁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交通支撑项目之一。
材料二:京张铁路的建设对于区域发展和生态保护都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该铁路连接了北京和张家口两个经济圈,有利于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京张铁路还贯穿了北京、张家口等地区的自然保护区,为野生动物的迁徙提供了便利,具有重要的生态保护作用。
根据以上材料的内容,京张铁路对于以下两个方面有重要意义:
1. 提高交通效率
京张铁路的建成连接了北京和张家口两个经济圈,缩短了两地之间的时间跨度,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区域发展。
同时,该铁路作为高速铁路,时速达到350公里,提高了交通效率,为人们的生活和经济活动带来了巨大便利。
2. 促进区域生态保护
京张铁路全程贯穿了北京、张家口等地区的自然保护区,对于野生动物的迁徙有
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同时,在建设过程中,京张铁路也注重生态环保,通过合理规划、绿色建设等方式,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有利于促进区域生态保护。
雅万高铁的文章-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雅万高铁的文章-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雅万高铁是中国境内一条重要的高速铁路线路,连接雅安和万县两个城市。
该高铁线路的建设背景和技术特点使其成为了当前重要的基础设施项目之一。
本文将对雅万高铁的建设背景、技术特点以及其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雅万高铁的建设背景可以追溯到中国高铁发展的整体背景。
在近年来中国高铁的快速发展中,交通运输的重要性得到了广泛的认识,高铁作为一种高速、便捷、安全、环保的交通方式,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
雅安市和万县作为四川省的重要经济和旅游城市,其互联互通的需求和交通运输瓶颈问题日益凸显,因此决定了雅万高铁的建设必要性和紧迫性。
雅万高铁在技术特点上具有显著的优势。
该项目采用了中国自主研发的最新一代高速铁路技术,包括但不限于线路设计、列车技术、通信信号等多个方面。
首先,雅万高铁的线路设计充分考虑了地形和气候条件,在山区地区采用了大量的桥梁和隧道,以确保线路稳定和安全性。
其次,高铁列车采用了最新的高速动车组技术,具有更高的运行速度和更低的能耗。
此外,通信信号技术的引入使得雅万高铁的运行更加安全可靠,同时也提高了运输的效率。
雅万高铁的建设和投入使用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雅万高铁的开通将极大地提升了雅安市和万县的交通运输能力,加快了周边地区的发展速度。
其次,高铁的运行将为人们提供更加便利的出行方式,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此外,雅万高铁的建设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
在未来,雅万高铁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随着中国高铁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雅万高铁有望进一步提升运行速度和安全性。
同时,雅安市和万县的经济实力和旅游资源也将进一步拓展,为雅万高铁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总之,雅万高铁的建设背景和技术特点以及其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都说明了这一项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于促进区域发展和提升人民生活水平都具有积极意义。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指的是整篇文章的组织框架和逻辑顺序。
边坡设计说明

某铁路沿线两侧边坡及绿化恢复工程设计说明第一局部工程概况工程位于 XX 市 XX 区,XX 铁路〔XX 站周边〕与 XX 路穿插口段的沿线边坡,北近三棵松水库,东北侧为松子坑森林公园,是 XX 区的生态核心;南部紧邻城市主干道 XX 大道。
工程总占地面积约 8.8万平方,共有 10 处边坡。
其增边坡 3、增边坡 2、旧有边坡 1、增边坡 4、增边坡1、旧有边坡 2、TP-03、TP-04、增边坡 5、增边坡 6。
边坡平面位置图增边坡 3:拟建边坡总长约 173 米,边坡呈近南北走向,坡向东,坡高 8-15m,后缘坡度50-75°,前边缘平坦。
坡后缘北段为残坡积粉质粘土,南段为强-中风化中细粒花岗岩。
前缘为素填土,层厚 1.0-3.0m。
增边坡 2:拟建边坡总长约 300 米,边坡呈北东走向,坡向南东,坡度在前 45-70°之间〔为阶梯状〕,坡高21-36m,坡前缘紧靠高铁高架桥。
边坡段多为强至弱风化中细粒花岗岩,中部素填土,南西段后缘多为坡积粉质粘土,且有一条北东走向构造。
旧有边坡 1:拟建边坡总长约 268 米,在平面图上呈半圆形,在空间上呈半圈椅形,近南东走向。
东高、西低,后边缘陡坎70-85°前缘较平坦。
①前缘为素填土,以碎石、块石及粘粉粒堆填,层厚5-8m,②坡后缘为强-弱风化花岗岩,层厚 5-25m 左右,③后缘坡上表层有 1-2m 粉质粘土。
增边坡4:拟建边坡总长约68米,在平面图上呈半圆形,在空间上呈斜坡,南北走向。
北高、南低,斜坡陡坎坡度 25-50°。
为弱风化中粒花岗岩,前缘大路傍有少量素填土,层厚0.5-1.0m。
增边坡 1:拟建边坡总长约 148 米,在平面图上呈半圆形,在空间上呈半圈椅形,近东西走向。
东高、西低,后边缘陡坎65-80°前边缘平坦。
①前缘为素填土,以碎石、块石及少量粘粉粒堆填,层厚 2-5m,②后缘坡强-弱风化花岗岩,层厚 5-15m 左右,③后缘坡上表层有小于 1.0m 粉质粘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速铁路绿化带滴灌工程
2010-11-30
一、设计背景及意义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事业的蓬勃发展和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提高,高速铁路的绿化越来越受到了广大设计人员和建设者的高度重视。
通过对高速铁路进行绿化,不仅可以大大改善高速铁路在建设期和运营期给沿线造成的自然景观、生态环境的局部影响,保护铁路用地内和相邻地带原有的植被;而且还能减少沿线环境受列车噪声、废气排放和夜间行车灯光等带来的各种影响及缓和沿线居民的心理功能等作用。
同时,通过高速铁路绿化设计,不仅利于路堑、路堤边坡的美化与稳定,美化路容;而且还能防止雨水对路堑、路堤的侵蚀,保持水土流失。
通过对高速铁路进行绿化,除改善环境方面因素外,还能使其具有优美的流线型、新颖的构造物,而且还具有令人赏心悦目的自然景观,能使司乘人员及游客置身于舒适、优美的自然环境之中的感觉,进而提高高速铁路的使用效率,发挥高速铁路的功能。
滴灌是一种以小量、频繁的方式向植物根部输送水份,从而满足作物整个生长期里需水的均匀灌溉技术。
滴灌技术从20世纪60年代出现,经过近50的发展,已经成为一项独立产业。
目前滴灌产业系统化的步伐大大加快,生产商按统一的标准生产系列化产品,生产成本不断降低,其技术和产品日趋完善,所使用的各种管道、配件供应也十分齐全。
滴灌的微灌节水产品研发、制造和技术应用的企业之一,公司并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论证,这为高速铁路绿化工程提供了技术和设备等方面的保障。
据公司试验测算,滴灌的灌溉效率可以达到90%以上,且灌溉定额仅为漫灌的25%,因此,在大力提供构建节水型社会的今天,采用滴灌对高速铁路绿化带植物进行灌溉,可节省大量用水和费用。
二、高铁绿化带滴灌系统的规划设计
1、系统特点
高速铁路绿化带滴灌系统与田间农作物滴灌系统的技术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其独特的技术要求:
①地形差异明显。
随着铁路呈线状分布,坡度变化较大,因此我们选取了压力及流量偏差较小
的滴灌带以满足不同高程点下滴头的正常工作;
②管道布置方式各异。
田间农作物滴灌系统主要呈梳齿型和鱼骨型布置,随布置方式的不同其管道总长度不同;高速铁路管道刚随铁路路基走向呈线性布置,其一个单位内管道长度基本为定值;
③灌溉目的不完全相同。
高速铁路绿化灌溉的目的是保持美好的环境,不同于农业生产灌溉,主要追求作物产量。
所以在灌溉制度我们结合了高铁绿化带自身的特点,充分利用不同植物的耗水规律,建立了一种仅够维持植物景观效果的最低用水量制度。
2、系统工作原理
本滴灌系统是以一条线性铁路路基走向为一个灌溉区,通过事先在一定位置修建的蓄水池,通过过滤系统,利用
动力加压使水流入干管中,再通过与
干管连接的旁通流入到帖有流道滴
头的滴灌带中,从而将水流缓慢而又
均匀地滴施在作物根系周围的土壤
中。
3、绿化带滴灌系统的规划设计
通过对规划区域内的调查,收集了地形、气候、土壤等资料,在确保绿化带受水均匀系数满足要求的同时,又保证了滴头的滴水强度小于土壤的入渗速度,避免产生地面积水,从而达到了美化环境,确保植株存活的目的。
①灌水器选型
灌水器是滴灌系统的心脏,滴头质量与选型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和投资。
结合高铁绿化带干管管线较长及当地的土壤类型和渗透率,我们选用型号规格为φ16×0.3×300流量为1.38L/h的滴灌带,这样既能使绿化区作物根系层经常保持适宜的土壤水分,又不至于产生深层渗漏。
②干管铺设适宜长度
干管基本走向沿铁路路基走向布置,是中心输水管道,贯穿于整个滴灌带。
干管的首端与蓄水池相接,入水口为防止系统堵塞设有过滤器,管材为高压聚氯
已烯。
理论下讲,只要保证干管上任一点孔口压力水头满足滴灌工作压力,干管的铺设长度就是合理的。
但是,系统干管过长,水头损失增大,均匀度降低,系统投资、运行费用增加,系统的安全系数降低,且首尾水流出流时间差增大;系统干管过短,水头损失小,均匀度提高,首部设计工作压力降低,但供水水源点增加。
我们综合考虑系统投资及灌溉均匀度采用单向干管适宜长度250m左右最优,并且采用双向供水,干管长度在500m左右为最理想的建设单元。
由于设计毛管铺设间距为0.8m,刚每单向主管铺设313根毛管。
每根毛管含40个滴头,则每根毛管流量为55.2L/h,于是得到干管内流量Q为17.3m3/h
③灌水定额的确定
综合当地资料,设计灌水定额用下式计算
m=1000γh (β1-β2)/η
式中:m—设计灌水定额(mm);
γ—土壤容重(g/cm3),实测得γ=1.48 g/cm3;
h—计划湿润层深度(m),此处取h=0.40m;
β1——适宜土壤含水量上限(重量百分比),常取田间持水量的90%;
β2——适宜土壤含水量下限(重量百分比),常取田间持水量的60%;
η—灌溉水利用系数;取η=0.9;
根据已知数据,计算得灌水定额为:
m=11.6mm
高速铁路绿化带宽度为12米,刚每公里灌水量约为139m3
④灌水周期的确定
灌水周期用来确定作物耗水量最旺时期的允许两次灌水的最大间隔时间,用下式计算T=mη/E
式中:T—设计灌水周期(d);
E—日需水量,mm/d,取灌水临界期的平均日需水量,其它符号同前
可根据不同月份作物需水量计算得出。
以日耗水强度Ea=3.5mm/d为例,计算得出T=3.3,取3天。
4、绿化带滴灌系统的水力计算
①干管经济管径的确定
D=13Q0.5
式中D为干管管径,(mm)
Q为干管流量,(m3/h)
代入干管流量得D=54.1mm,选择管径为63mm的PE管。
②干管的水头损失
h f=fQ m L/d b
式中h f为干管沿程水头损失(m)
Q为干管流量(L/h)
L为干管长度(m)
d 为干管内径(mm)
f、m、b分别为摩阻系数、流量指数和管径指数。
计算得h f=9.35m;加上局部水头损失得到h干为10.3m
③毛管的水头损失(多孔管)
hf=fSqd m/d b{[(N+0.48) m+1/m+1]-[Nm (1-So/Se)]}
式中hf为干管沿程水头损失(m)
q d为毛管滴头设计流量(L/h)
s为分流孔间距(m)
So为多孔管进口至首孔的间距(m)
N为分流孔个数
f、m、b分别为摩阻系数、流量指数和管径指数。
因毛管铺设距离较短,仅为12米,计算得hf=0.006m加上局部水头损失得到h毛为0.0066 m。
故此水损可以忽略不计。
5、蓄水池类型及位置的确定
经对高铁沿线的初步勘察,结合系统的规划设计,蓄水池应尽可能修建于控制单元内的最高点,并双向供水。
结合系统干管所需流量要求,蓄水池体积在80m3左右。
6、系统水泵建议选型
考虑滴灌系统的流量及管道水损因素,建议水泵出水量约为35m3/h,扬程为20米左右。
三、管网的规划布置(见附图)
四、工程材料详单(见附表)
五、灌溉工作制度
在灌溉之前,应对管道系统进行全面检查、试水,在符合以下要求后方可运行工程:
1、管道通畅,无漏水现象。
2、控制阀门启闭灵活、安全保护设备运行可靠。
3、量测仪表盘面清晰,显示正常。
然后根据设计,打开干管一侧的阀门,启动水泵,并注意观察首部压力表变化,一般首部压力应保持在0.15~0.20Mpa为宜;并要注意观察过滤器前后压力表压差,如果压差过大,说明过滤器堵塞,应立即开启过滤器排污阀门,至水流变清为止。
当一个侧灌水接近结束时,先开启另一侧r的阀门,然后关闭已结束侧的阀门。
做到“先开后关”,严禁“先关后开”。
六、效益分析
本项目的净效益根据“有项目”与“无项目”对比的原则来确定。
无项目是按照现有水车喷灌的方式,效益分为节水效益,灌溉运行费节约效益等。
1、节水效益
节水效益主要指减少地下水开采节省的水资源费与开采成本等。
采用滴灌系统,按照平均第年灌水15次,则每公里可节水2100m3/年。
2、灌溉运行费节约效益
运行费主要包括灌溉绿化带所发生的人工费、台班费等。
目前每公里每次水车灌溉需要台班费及交通费等共计0.18万元,水费为166元/次,年灌溉15次,年运行费为2.9万元/km。
滴灌系统成本为通讯费用和季度维护费,通讯费为1次30元,水费1次32元,按照年灌水25次计算,共计0.155万元;每季度4次维护,每次400元,年维护费为0.16万元,共计年运行费0.315万元,采用滴灌系统节省运行费用2.585万元/km。
另外不仅如此,滴灌与水车灌溉相比,能够提供较好的水、肥、气、热环境,促进作物的生长,经对比试验,红叶小檗滴灌较漫灌植株高度提高6%。
因此,利用滴灌系统作为高速绿化带的灌溉方式可以大幅减少灌溉成本,保护周边环境,增加经济及社会效益。
七、结语
滴灌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的灌溉方式有着重要的意义,它能过对作物各个环节的有效成本控制,大大减少了作物种植单位的投入成本,并可极大地改善实施地的生态环境,而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里程的不断增加,这项节水技术将会在以后的高速绿化带灌溉中被进一步的采用,从而达到降低成本、节约用水、改善环境的目的,从而实现社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