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混淆的成语解释总结

合集下载

高中成语易错易混淆及解释

高中成语易错易混淆及解释

高中成语易错易混淆及解释
高中成语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解和正确使用成语对于语文考试和日常交流都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高中成语易错易混淆,以及相应的解释和拓展:
1. 乘风破浪:比喻不怕困难,奋勇前进。

易错易混:浪遏飞舟。

遏,阻止;飞舟,比喻勇往直前的船只。

这句话比喻不怕困难,勇往
直前,不能错用为阻止困难。

2. 万人空巷:形容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

易错易混:
空巷,指空荡荡的街巷。

这句话形容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不能错用为街巷空荡荡的。

3. 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的技艺非常精细巧妙。

易错易混:神来之笔。

神来之笔,指写作时灵感突然出现的写作绝技。

这句话形容技艺非常精细巧妙,不能错用为写作时出现的灵感。

4. 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环境中。

易错易混:
设身处地地。

地,处所;设,设想。

这句话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
或环境中,不能错用为把处所设想为自己所在的地方。

5. 水落石出:水退了,石头就显露出来。

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
显露出来。

易错易混:石出。

石出,指山洞里的石头露了出来。

这句话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不能错用为山洞里的石头露了出来。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高中成语易错易混淆,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正确地理解和使用这些成语。

行测易混淆成语汇总

行测易混淆成语汇总

行测易混淆成语汇总1. 目无全牛: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

形容技艺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

【易错点】易误解为:没有全局观念,看问题片面,观察不细致。

2. 首当其冲:比喻首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

【易错点】易误解为:首先要做的事,或首要任务。

3. 差强人意: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易错点】易误解为:不能使人满意。

4. 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一气呵成,不用修改。

【易错点】易误解为:文章不加标点。

5.罪不容诛:比喻罪大恶极,即使杀了他都不能抵偿。

【易错点】易误解为:罪行还没有到被杀的程度。

6.瓜田李下:泛指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

【易错点】易误解为:形容田园生活。

7.曾几何时:表示时间过去没多久。

【易错点】易误解为:曾经,不知何时,在很久以前,过了很长时间。

8.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易错点】易误解为:多次试验都不成功。

9.糟糠之妻:指贫穷时共患难的妻子。

【易错点】易误解为:长得丑陋的妻子。

10.意兴阑珊:形容兴致将尽。

【易错点】易误解为:兴致浓厚。

11.好为人师:喜欢以教育者自居。

形容不谦虚,自以为是,爱摆老资格。

【易错点】易误解为:热爱教师工作,很热心为别人解答问题12.久假不归: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

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

【易错点】易误解为:长期请假不归。

13.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

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

【易错点】易误解为:常与“不堪卒读”“难以卒读”相混,易理解为文章写得不好。

14.万人空巷:形容人们都从巷子涌向某地。

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易错点】易误解为:巷子空无一人。

15.望其项背:形容赶得上或比得上,只用否定形式,如“不可望其项背”。

【易错点】易误解为:不少人用“只能望其项背”表示“赶不上”。

16.望尘莫及:望得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却不能追上,比喻远远地落在后面。

【易错点】易误解为:区别于“望其项背”,“望其项背”是指追得上。

17.惨淡经营:形容苦心开拓和经营某项事业。

易混淆成语归纳

易混淆成语归纳

易混淆成语归纳1、望其项背:项:颈的后部。

望见他的颈项和后背。

比喻赶得上。

多用于否定句。

望尘莫及: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

比喻远远落在后面。

鞭长莫及:原意是鞭子虽长,也不能打马肚子。

比喻相隔太远,力量达不到。

2、汗牛充栋:形容藏书非常多。

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

两者都可形容说多,前者偏重于多,后者偏重于广繁。

3、无可厚非:不能过分指摘,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理解或原谅。

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

4、投桃报李: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

投其所好:迎合别人的喜好,多含贬义。

5、接踵而至:指后面的人的脚尖接着前面的人的脚跟,形容人或事物一个又一个连续不断。

强调一个又一个紧接着而来。

摩肩接踵:指肩碰肩,脚碰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

侧重人多而拥挤。

纷至沓来:指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

强调多而且连续不断。

6、一视同仁:一样看待,不分亲疏厚薄,一般用于人。

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

多指不加区分,不分是非。

相提并论:把不同的或相差悬殊的人或事物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

多指不分彼此,不分上下。

多用于否定句式。

等量齐观: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

同日而语:意思是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比较,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

/强调所指的两个人或两种事物不但有本质上的不同,还往往有时间上的多用于否定语气。

7、标新立异: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一般不同。

独树一帜:单独树立起一面旗帜,指自成一家。

别具一格:另有一种风格。

8、独出机杼:合用范围广,可用于美术、诗文、修建等方面;褒义词。

自出心裁:心裁:心中的设计、筹划。

出于自己的发明。

指不抄袭、模仿他人。

别具匠心:只能用于诗文。

9、出类拔萃:指超出同类之上。

卓尔不群:指优秀卓越,超出常人,与众不同。

侧重于指人的才华。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10、骇人听闻:指使听的人十分吃惊害怕;耸人听闻:指故意说夸张或惊奇的话,使人震动。

易混淆的成语

易混淆的成语
12、步履维艰 寸步难行
它们都表示行走十分困难。但前者一般只用于有病的人或老年人,而后者还可以比喻处境艰难,事情难办。
13、饱经沧桑 饱经风霜
前者侧重于经历过许多世事的变迁,阅历极其丰富。后者形容经受过很多艰难困苦的磨难。
14、信口雌黄 信口开河
它们都指随口乱说。但前者语意较重,指不顾事实,随口乱说;后者语意较轻,指说话不经思索,不负责任地乱说。
15、一言九鼎 一诺千金
前者表示说话有分量,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后者比喻说话算数,有信誉。
16、目不暇接 应接不暇
它们都可形容东西很多,但前者是指看不过来,来不及观赏;后者则指接待应付不过来。
17、徇私舞弊 营私舞弊
都指为私而玩弄手段干违法乱纪的事。但前者指屈从私情,照顾私人关系而舞弊;后者为自己谋求私利而舞弊。
18、瑕不掩瑜 瑕瑜互见
前者比喻缺点、毛病掩盖不了优点和长处,优点和长处是主要的。后者比喻优点缺点同时并存。
19、杞人忧天 庸人自扰
前者比喻不必要的担心和忧虑;后者指本来没有问题却认为大有问题,自找麻烦,自寻烦恼。
20、名不副实 名副其实 名不虚传
“名不副实”指名称或名声跟实际不相符,有其名。后两个成语都含有名声和实际相符的意思。前者侧重名义和实际相符;后者侧重于表示传出去的名声并不虚假,含有赞叹的意思。
1、振聋发聩 震耳欲聋
前者指发出的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都能听到。比喻话语或文章有很大的震撼力量,能唤醒麻木的人。
后者形容声音大得要把耳朵震聋了。
2、事倍功半 事半功倍
这是一对反义成语。前者指下一倍工夫,收一半成效。形容飞利达而收效小。后者指下一半的功夫,收一倍成效。形容费力而收效大。

易混淆的成语解释总结

易混淆的成语解释总结

成语解释1、七月流火指夏去秋来,寒天将至。

2、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

表示对人、对事抱轻视态度。

3、品头论足(1)指无聊的人对妇女容貌体态妄加评论。

(2)对人对事说长道短,多方挑剔。

4、防微杜渐指在坏思想、坏事或错误刚冒头时,就加以防止、杜绝,不让其发展下去。

5、人穷志短人的处境困厄,志向也就小了。

6、人微言轻指社会地位低,说话提意见不被别人重视。

7、声名鹊起形容知名度迅速提高。

8、名声大噪由于名声高而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

9、无所适从(1)不知听从哪一个好。

(2)指不知怎么办才好。

10、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

11、蛛丝马迹指与事情根源有联系的线索。

12、一鳞半爪( yī lín bàn zhǎo )原指龙在云中,东露一鳞,西露半爪,看不到它的全貌。

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

13、闲言碎语(1)不满意的话;没有根据的话。

多指人们嘴里传来传去的话。

(2)与正事无关的话。

14、只言片语个别词句或片断的话。

15、子虚乌有指不存在或不真实的事情。

16、虚无缥缈形容空虚渺茫。

17、空穴来风比喻消息和谣言的传播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

18、扑朔迷离后来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容易看清真相。

19、高屋建瓴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

20、见微知著见到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与问题的实质,或从细小的事物中发现问题。

21、微词隐含批评和不满的话语。

22、非议责备;无端的指责。

23、味同嚼蜡形容语言或文章枯燥无味。

24、索然无味形容对某样事物没有兴趣(多指文章)。

25、兴味索然形容对某事物没有一点兴趣。

26、条分缕析(1)形容分析得细密而有条理。

(2)谓进行细密而有条理的分析。

27、鞭辟入里形容作学问切实。

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

28、未置可否不表示同意,也不表示反对;不说错,也不说对。

意思就是没有表示同意也没有表示反对(或对错)。

29、信口雌黄比喻不顾事实,随口乱说。

30、捕风捉影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

易错、易混淆成语

易错、易混淆成语

易错成语炙手可热:【易错点】“吃香”的事物。

[正确]比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

(贬义)ps:这个成语在考试中要注意,因为有时间考官就会用他的字面意思,所以考试中遇到这个词要考虑他的两个意思。

空穴来风:【易错点】毫无根据,无中生有。

常用“不是(绝非)空穴来风”表明有根据。

[正确]有了洞穴才有风进来,比喻消息或传说不是完全没有根据的。

目不窥园:【易错点】易误解为:不要窥探、刺探他人隐私。

[正确]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读。

不赞一词:【易错点】易误解为:不说一句赞成(或赞美)的话。

[正确]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

现也指一言不发。

守株待兔:【易错点】易误解为:正面肯定或一般的等待,或公安干警的机智。

[正确]指不主动努力,心存侥幸,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贬义词。

运斤成风:【易错点】易误解为:有力气。

[正确]比喻技术极为熟练高超。

上行下效:【易错点】易误解为:褒义词,群众以干部为榜样。

[正确]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干。

多指不好的事。

贬义词。

一饭千金:【易错点】①饭食昂贵。

②挥霍无度。

[正确]比喻得人恩惠,切莫忘记,当图回报。

求田问舍:【易错点】安居生活。

[正确]比喻没有远大志向。

猫鼠同眠:【易错点】①化敌为友。

②胸怀宽大。

[正确]比喻互相包庇一起干坏事。

百里挑一:【易错点】易误解为:人才极其缺乏。

[正确]形容十分出众。

慷慨解囊:【易错点】形容毫不吝啬地拿出钱来帮助别人。

[正确]易误解为:在消费上很大方。

翘足而待:【易错点】比喻很快就能实现。

[正确]易误解为:翘起脚来等待。

哀兵必胜:【易错点】易误解为:哀丧的军队必定胜利。

[正确]遭受压迫而悲愤地奋起反抗的军队必定胜利。

等量齐观:【易错点】易误解为:规模、数量等相等。

[正确]对不同的人或事物同等看待,常用于否定。

鸣锣开道:【易错点】易误解为:敲锣让人让道。

[正确]比喻为某事物出现制造舆论。

屠门大嚼:【易错点】易误解为:大吃大喝。

[正确]比喻心里想而得不到手,只好用不切实际的办法来安慰自己。

容易混淆的成语及辨析

容易混淆的成语及辨析

容易混淆的成语及辨析容易混淆的成语及辨析成语作为汉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引人深思的意义。

然而,由于某些成语的用法和含义相似,容易造成混淆。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容易混淆的成语,并进行辨析。

1. 良莠不齐和褒贬不一这两个成语都是形容事物或人的好坏参差不齐,但含义有所不同。

良莠不齐强调了好与坏的混杂在一起,意思是品质参差不齐,好坏不一;而褒贬不一则强调了对同一事物或人的评价存在差异,既有褒义也有贬义。

例如:“这个饭店的服务员素质良莠不齐,有的服务态度很好,有的却非常冷漠。

”与之相比,“对这本书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觉得很好,有人觉得一般。

”2. 不可思议和难以置信这两个成语都表示某事超乎想象,但语气和使用场景有所不同。

不可思议更强调人们对某事感到难以理解或解释,常用于形容匪夷所思、离奇的情况;而难以置信则更侧重于人们对某事感到难以相信,强调被事实或事件震撼。

例如:“他的骗术实在是不可思议,我们完全无法理解他是如何做到的。

”与之相比,“他的成绩提高得如此之快,简直难以置信。

”3. 秋高气爽和秋老虎这两个成语都与秋天的天气有关,但表达的意义截然不同。

秋高气爽是形容秋天天气凉爽、宜人的景象,意味着秋天是一个适合户外活动的季节;而秋老虎则指的是在秋季仍然炎热的天气,意味着秋天的某段时间仍然像夏天一样闷热。

例如:“今天的天气真是秋高气爽,适合出门散步。

”与之相比,“这几天的天气真是秋老虎,热得让人无法忍受。

”4. 好高骛远和高瞻远瞩这两个成语都与远大的目标和眼光有关,但含义截然不同。

好高骛远指的是人们追求过高、超出现实的目标,缺乏实际可行的办法;而高瞻远瞩则强调人们具有远见和眼光,能够看到事物的长远发展趋势和潜在的机会。

例如:“他总是好高骛远地追求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结果一事无成。

”与之相比,“他的决策总是高瞻远瞩,能够及时抓住市场的机遇。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容易混淆的成语及其辨析。

了解这些成语的区别能够帮助我们准确地运用它们,并避免在表达中发生误解。

易混淆成语辨析

易混淆成语辨析

成语辨析1.呕心沥血/费尽心机/处心积虑[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血。

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用心的艰苦。

含褒义。

[费尽心机]用尽了心思。

形容千方百计地谋划。

侧重在想尽办法,中性词。

[处心积虑]指费尽心机,存心很久。

也指千方百计地盘算。

侧重在长期谋算,多含贬义。

2.开诚布公/推心置腹/开诚相见[开诚布公]诚意待人,坦白无私,能坦率地谈出自己的看法。

重在表白自己的真诚无私。

含褒义。

[推心置腹]把自己的心放在对方的肚子里,形容待人真诚。

偏重在形容两人的交情很深厚,含褒义。

[开诚相见]跟人接触时,诚恳地对待。

重在以真诚的心待人。

含褒义。

3.重整旗鼓/卷土重来/东山再起/死灰复燃[重整旗鼓]指失败或受挫之后,重新集合力量再干。

也说重振旗鼓。

重在重新积聚力量。

含褒义。

[卷土重来]比喻失败之后重新恢复势力。

可喻指重新回到失败时退出的地方,多含贬义。

[东山再起]指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

重在重新兴起。

[死灰复燃]比喻已经停息的事物又重新活动起来。

多指坏事。

可喻指思想等抽象事物。

4.绘声绘色/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呼之欲出[绘声绘色]把人物的声音、神色都描绘出来。

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

也说绘影绘声、绘声绘影。

偏重于讲述故事或描写场面。

[栩栩如生]"栩栩",生动活泼的样子;“生",活的。

形容非常逼真,就像活的一样,侧重于指艺术形象像活的一样。

含褒义。

[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侧重于精妙肖似。

偏重于模仿、模拟。

[呼之欲出]形容人像等画得逼真,似乎叫他一声他就会从画里走出来,泛指文学作品的人物描写十分生动。

也指某事即将揭晓或出现。

常与“栩栩如生"连用。

5.当仁不让/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当仁不让]泛指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

偏重从情理上着眼,含褒义。

[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指理应接受。

偏重从道义上着眼,但并不一定是自己的责任。

含褒义。

[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语解释
1、七月流火
指夏去秋来,寒天将至。

2、不以为意
不把它放在心上。

表示对人、对事抱轻视态度。

3、品头论足
(1)指无聊的人对妇女容貌体态妄加评论。

(2)对人对事说长道短,多方挑剔。

4、防微杜渐
指在坏思想、坏事或错误刚冒头时,就加以防止、杜绝,不让其发展下去。

5、人穷志短
人的处境困厄,志向也就小了。

6、人微言轻
指社会地位低,说话提意见不被别人重视。

7、声名鹊起
形容知名度迅速提高。

8、名声大噪
由于名声高而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

9、无所适从
(1)不知听从哪一个好。

(2)指不知怎么办才好。

10、不知所措
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

11、蛛丝马迹
指与事情根源有联系的线索。

12、一鳞半爪( yī lín bàn zhǎo )
原指龙在云中,东露一鳞,西露半爪,看不到它的全貌。

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

13、闲言碎语
(1)不满意的话;没有根据的话。

多指人们嘴里传来传去的话。

(2)与正事无关的话。

14、只言片语
个别词句或片断的话。

15、子虚乌有
指不存在或不真实的事情。

16、虚无缥缈
形容空虚渺茫。

17、空穴来风
比喻消息和谣言的传播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

18、扑朔迷离
后来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容易看清真相。

19、高屋建瓴
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

20、见微知著
见到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与问题的实质,或从细小的事物中发现问题。

21、微词
隐含批评和不满的话语。

22、非议
责备;无端的指责。

23、味同嚼蜡
形容语言或文章枯燥无味。

24、索然无味
形容对某样事物没有兴趣(多指文章)。

25、兴味索然
形容对某事物没有一点兴趣。

26、条分缕析
(1)形容分析得细密而有条理。

(2)谓进行细密而有条理的分析。

27、鞭辟入里
形容作学问切实。

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

28、未置可否
不表示同意,也不表示反对;不说错,也不说对。

意思就是没有表示同意也没有表示反对(或对错)。

29、信口雌黄
比喻不顾事实,随口乱说。

30、捕风捉影
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

31、鱼目混珠
比喻以假乱真,以次充好。

一般形容物,不形容人。

32、鱼龙混杂
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

只能指人,不可用来形容物。

33、参差不齐
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

不用于时间等。

34、良莠不齐
指好人坏人都有,混在一起。

使用对象是:人。

35、管窥蠡测
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测量海水。

比喻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很狭窄,很片面。

36、管中窥豹
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

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指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