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01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教学案含解析-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24届高三语文考前攻略---语言文字运用(正确使用词语)学案(含答案)

2024届高三语文考前攻略---语言文字运用(正确使用词语)学案(含答案)

2024届高三语文考前攻略---语言文字运用(正确使用词语)【考情诊断】“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一直是高频考点。

近几年全国卷将词语放在阅读文段中考查,对考生在具体语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22年无论是新高考卷还是全国卷都考查的是根据语境填写成语,这既考查考生的成语积累量,也考查考生在语境中灵活运用成语的能力。

正确理解词语意义、准确把握词语使用对象和准确判断词语感彩与适用语境是词语考查的主要方面。

考点一成语填空近几年全国卷对成语的考查题型是客观题,而2022年新高考Ⅰ卷、Ⅱ卷第18题,全国甲卷、乙卷第17题均采用主观题考查成语填空。

此类试题答案并不唯一,学生填写的成语只要符合上下文语境即可。

该题型突出考查考生的成语的储备量,对语言表达与运用的情景性和灵活性有更高要求。

成语填空题型新颖,难度系数大大增加,在复习备考时,要注意有意识地进行词语的积累。

【词语选择】选词填空,多为近义词。

词语选择是传统题目,解题主要方法是在近义词中找出词语的“个性义”,对照语境作出最佳选择。

解题的原则就是:去同存异,关键有三步:一是找差异。

找出近义词的差异,也就是词语的“个性义”;也就是说两个词语有共性,在共性之下,我们再来找他们的个性;个性义是广泛的,除自身带有的特殊意思上有差别外,还有语义轻重、感彩、使用对象、词语语法属性等方面的不同。

二是看语境。

结合“个性义”根据语境做最恰当的选择。

三是用排除。

运用传统的排除法,通过确定已经明确选择的某几个词语,再来综合运用排除法选出答案,可以避免某一个词语拿不定主意时的窘境。

1.个性义是选择的根本。

法制/法治法制:法制制度。

法治:依法治理国家。

反思/反省反思: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反省,有“悔悟”义。

妨碍/妨害妨碍:侧重于指造成一定障碍。

妨害:侧重于指有损害。

每时每刻无时无刻由于此二词都有“时刻”二字,一些粗心的人便容易混淆它们。

其实,它们意思完全相反:“每时每刻”讲“时刻”都有,多用于肯定句;“无时无刻”讲“时刻”都无,多用于否定句。

2018版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一正确使用词语(熟语)讲义Word版含答案

2018版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一正确使用词语(熟语)讲义Word版含答案

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一 正确使用词语(熟语)类型一 熟语(成语)[2017·全国卷Ⅰ]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比赛过后,教练希望大家重整旗鼓....,继续以高昂的士气、振奋的精神、最佳的竞技状态,在下一届赛事中再创佳绩。

②今年,公司加大公益广告创新力度,制作出一批画面清新、意味深长....的精品,有效发挥了公益广告引领社会风尚的积极作用。

③世界各国正大力研制实用的智能机器人,技术不断升级,创新产品层出不穷....,未来有望在多领域、多行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④赵老师学的是冷门专业,当年毕业时,不少同学离开了该领域,而他守正不阿....,坚持致力于该专业的教研工作,最后硕果累累。

⑤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给古丝绸之路的沿线城市带来了活力,很多城市对未来踌躇满...志.,跃跃欲试。

⑥目前,快递业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行业,快递服务虽不能说万无一失....,但的确为百姓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A .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思路梳理1.明确考点 辨别要求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今年延用了去年六选三的考查形式,要求选出全都不正确的一项。

2.研读试题 细致分析①重整旗鼓:比喻失败或受挫后,重新整顿组织力量,准备再干。

例句中比赛没有失败,所以不合语境。

②意味深长:意思含蓄深远,耐人寻味。

正确。

③层出不穷:意指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

正确。

④守正不阿:形容处理事情公平正直,不讲情面。

使用时仅从字面上牵强附会,来表达赵老师的坚守,所以此处错解词义,属于望文生义。

⑤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而语境是说“对未来”,所以对象误用。

⑥万无一失:指非常有把握,绝对不会出差错。

使用正确。

3.细致辨别做出答案B失分剖析设问方式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答题思路1.首先要明确成语的含义。

专题01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教学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品资料 含解析

专题01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教学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品资料 含解析

从近年的考查情况看,熟语中的成语是考查重点。

大部分试题的命题点主要是成语,但也有些省市会涉及一些常见俗语、谚语、歇后语等。

6.考查综合程度较高。

熟语既可单独设题考查,也可结合实虚词、古诗句等其他考点综合设题考查。

一、实词和虚词汉语的词语十分丰富,从语形式看,有单音词、多音词;从词的构成看,有单纯词和合成词,从词的意义看,有单义词和多义词;还有同义词和反义词;从语汇包含的成分看,有通用词语、文言词语、方言词语和外来词语等。

要从丰富的词汇中选用最恰当的词语来表达意思,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

怎样选用词语呢?1.要恰切地了解词语的含意。

现代汉语中近义词语的数量比较大,使用这一类词语是要留心辨别其相同与不同之处。

辟如亲密、亲切、亲热,它们的共同语素是“亲”,亲近;不同之处在另外的语素“密”、“切”、“热”。

亲密,着重指关系,感情密切,没有隔阂;亲切,着重指感情真挚、恳切;而亲热,着重指亲切而热情。

有了这样的辨析,再根据语境来选用,就不会用错。

2.要了解词语的使用范围有些近义词语有不同的使用范围和搭配习惯,使用时也应当注意辨别。

如“雄伟、宏伟”,意思相近,但“雄伟”可用于形容山峰、富有历史意义的大型建筑,也可以指乐曲、绘画的雄壮;而“宏伟”指(1)语义重复。

如:除了对阿联的看好外,雄鹿队不愿意交易阿联,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难言之隐的苦衷。

(2) 语义相左。

如:当黑客循环不断地测试可能的顺序号时,访问被拒绝词条将一个接一个地出现,纷至沓来。

(3) 前后矛盾。

如:桃花开放的岁月里,姹紫嫣红,我忽然觉得心里有无限渴望,一如每天升起的朝日,总是灿烂着它的微笑。

(4) 顾此失彼。

如:被列为经济开发区后,各地投资商,均来此建厂,带动了本地的经济,使本地人民过上了小康生活,真是否极泰来。

〔该句不包含“否极”之意)(5)成分误用。

如:这篇诗作,实际上具有魏晋南朝文学批评史的意义,要将它作为批评史上的存而不论接受下来。

(“存而不论”是动词性熟语误用作名词)3.避生就熟,巧妙排除每年的熟语试题都可能考查到较生僻的熟语,但绝大多数还是常见的,我们做题时,需要避生就熟,巧用排除法处理。

江苏2020版高考语文第一章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一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讲义(含解析)

江苏2020版高考语文第一章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一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讲义(含解析)

专题一正确使用词语 ( 包括熟语 )——准确理解词义,正确分析语境考点要求正确使用词语( 包括熟语 ) E简释:“词语”包括实词、虚词和熟语,“熟语”包括成语、歇后语及俗语等。

江苏卷主要考查实词和成语。

“正确使用”就是所用词语的含义、适用范围、语义的轻重、感情色彩以及语体色彩都要与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感情等相协调。

1.(2014 ·江苏 )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 最使我艳羡的还是园林艺术家化平淡为神奇的________。

某些树木当植当伐;某些花卉当疏当密;何处须巧借地形,顺势筑坡;何处又宜少见轩敞,________:所有这一切都煞费心血,但又不露惨淡经营的痕迹,正像一帧名作脱稿前画师那奇绝而________的点睛之笔。

A.用心别树一帜浑成B.匠心别树一帜饱满C.匠心别有洞天浑成D.用心别有洞天饱满答案 C答题提示本题考查近义词语的辨析。

用心:①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②怀着的某种念头。

“匠心”指巧妙的构思,带有褒义色彩。

结合语境,此处意思是强调“构思巧妙”,所以第一处应选“匠心”。

“别树一帜”指另外树起一面旗帜,指与众不同,另成一家。

“别有洞天”指另有一种境界,形容景物等引人入胜。

显然,第二处应选“别有洞天”。

至此,已经可以得出答案了。

“饱满”指丰满,充足。

“浑成”意为“自然”。

第三处强调的是“景物的自然,没有刻意修饰”,所以应选“浑成”。

2. (2 015·江苏)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 ) 书是整个人类的记忆。

没有书,也许历史还在混沌未开的蒙昧中________。

读书,让绵延的时光穿越我们的身体,让几千年来________的智慧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里汩汩流淌。

读书,不仅需要________的精神,还需要懂得快慢精粗之分。

A.徘徊积聚宵衣旰食B.徘徊积淀废寝忘食C.踟蹰积淀宵衣旰食D.踟蹰积聚废寝忘食答案 B答题提示本题考查近义词语的辨析。

高考语文全面复习精讲教案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高考语文全面复习精讲教案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高考语文全面复习精讲教案——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高考语文考试中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 通过对典型例题的分析,使学生能够辨别并正确运用各种词语(包括熟语)。

3. 提高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掌握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方法和技巧。

2. 难点:在具体语境中正确运用词语(包括熟语),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得体性。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结合高考真题,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重要性。

2. 运用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四、教学内容1.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基本原则。

2. 常见词语(包括熟语)的误用类型及原因分析。

3. 典型例题分析:辨别并正确运用词语(包括熟语)。

4. 如何在实际语境中正确运用词语(包括熟语)。

5. 课堂练习:根据语境,正确选用词语(包括熟语)。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高考语文考试中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解析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3. 分析:分析常见词语(包括熟语)的误用类型及原因。

4. 示例:展示典型例题,引导学生分析并解答。

5. 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战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课堂所学。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理解程度。

2. 练习反馈:收集学生练习答案,分析其错误类型,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3. 课后访谈:了解学生在课堂外的语文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词语(包括熟语)积累活动,如制作词语卡片、进行词语接龙等。

2. 推荐相关阅读材料,让学生加深对词语(包括熟语)的理解和运用。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易错点特训1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含解析)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易错点特训1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含解析)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1、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在二月河看来,五年来的反腐规模、深度、社会意义和影响,放进历史纵向看,放到世界横向比,可以说绝无仅有。

②某研究者将同一篇文章改头换面发表在不同的学术期刊上,不仅暴露了学术界的浮躁,更让人看到了某些刊物为了利益不为已甚。

③陈部长多次强调,要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让广大教师有幸福感、成就感、荣誉感,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④孙过庭的《书谱》是我国书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论著,更是草书艺术的典范之作。

自宋以来,皆推能品,被习书者奉为圭臬。

⑤党的十九大报告直击民生痛点,向大气污染宣战,国家环保部门要求相关省市认真整改,取得了令人侧目的效果。

⑥去年夏天,受台风影响,珠江流域、闽江流域五风十雨,洪峰连连,水患不断,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A.①③④B.①③⑥C.②④⑤D.②⑤⑥2、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中小学生减负确实是个大难题,我们不应只是坐而论道....,而应以实干的精神搬走孩子们的重负之山,让他们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②这两件霁青釉金彩瓷尊是清朝乾隆皇帝亲自设计并监督烧造,造型优美,工艺考究,寄托了乾隆皇帝海晏..河清..的为政梦想。

③现代的旅游不是一个浅尝辄止....的行程,而是享受文化的过程,丰富的旅游资源需要大家共同的尊重和维护,文明出游是最美的风景。

④“三八”国际妇女节来临,无论是各地线下商场还是线上各大电商平台,关于“三八”妇女节的促销广告如雨后春笋....一样随处可见。

⑤许觉民曾经中肯地说:“中国古代文学博大精深....,古典文学爱好者想要获得这方面的基本知识和修养,这套书是一个极好的门径。

”⑥站在长江大桥上极目远眺,宽阔的江面上浩如烟海....,一大片黛青色的莲花形状的礁石在江水中绽放,石块上布满了水藻和青苔。

A. ①③⑥B. ①②⑤C. ③④⑥D. ②④⑤3、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抗日战争的硝烟虽已消散,但各界人士毁家纾难....的历史永远不能遗忘,浴血奋战的英雄应当永远被我们铭记。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01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教学案(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学案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01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教学案(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学案

专题01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实词辨析主要是同义词、近义词的辨析。

要求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利用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来认识不同词语的表达效果,它考查的是词语的“动态〞。

正确使用虚词是近几年高考考查的一个能力点,一是辨析句中虚词使用的正误,二是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又以近义虚词为主。

本节介绍实词和虚词的使用。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看,实词和虚词的考查有以下特点:1.题型丰富多样。

从近几年高考命题来看,以客观题为主,也有主观题。

其中客观题的设问一般是较为固定的两种形式:一是大部分省市区的试题都采用“依次填入以下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的形式;二是“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的形式。

2.考查综合性强。

从近几年高考命题看,有时单独考查实词和虚词;有时也把二者结合在一起考查;或把正确使用实虚词与熟语结合起来考查。

3.考查重点固定。

从近几年的命题来看,本考点侧重考查实词。

实词又侧重对词义轻重、大小、褒贬色彩等差异的考查,词语的适用对象、范围、搭配对象等方面也是考查重点。

虚词考查相对较少,有时与实词结合命题。

虚词考查主要侧重对句子结构和句间关系的理解,其中关联词、介词、副词是主要考查的重点。

4.考查题型多样。

高考对熟语的考查以客观题为主,但也有主观题。

有下面四种常见题型:一是判断辨析型选择题,这是大部分省市采用的主要题目形式;二是填充辨析型选择题,这种题型是实虚词结合考查时的常用题型;三是替换辨析型选择题,替换或比较的对象可以是成语,也可以是俗语、谚语、歇后语,如2009年浙江卷;四是填充式的主观题,如2008年高考天津卷第23题。

5.考查重点明确。

从近年的考查情况看,熟语中的成语是考查重点。

大部分试题的命题点主要是成语,但也有些省市会涉及一些常见俗语、谚语、歇后语等。

6.考查综合程度较高。

熟语既可单独设题考查,也可结合实虚词、古诗句等其他考点综合设题考查。

一、实词和虚词汉语的词语十分丰富,从语形式看,有单音词、多音词;从词的构成看,有单纯词和合成词,从词的意义看,有单义词和多义词;还有同义词和反义词;从语汇包含的成分看,有通用词语、文言词语、方言词语和外来词语等。

2023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2023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12
答案:(1)× 如数家珍:像数自己家里的珍宝一样,形容对列举的事物或叙述的故 事十分熟悉。褒义词。在这里属褒贬误用。
(2)× 连篇累牍:形容叙述的篇幅过多、过长,多为贬义。此处语境并没有体现出 贬义,且用“连篇累牍”修饰“电视剧”也不恰当。
13
4.着眼语境,谨防重复和矛盾 成语的使用都有特定的语言环境,有的要和句子氛围相协调,有的要和人称相对 应,有的意义要和句子语境相吻合。同时,还要考虑成语意义和语境的意义是否有重 复,是否前后矛盾。成语也是词语,也有一般词语的语法属性,比如修饰语与名词中心 语能否搭配,动词和宾语能否搭配,动词后能不能带宾语,等等。 如:“近年来,在种种灾害面前,各级政府防患未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力争把 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防患未然”指“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时采取 预防措施”,与句中“在种种灾害面前”矛盾。
20
即学即练
20.判断下列加点成语的正误并加以分析。 (1)张先生的书画登.峰.造.极.,妙绝一时,作品绝非民间所能仿作临摹得来。( ) (2)昆仑山是中国第一神山,该山脉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部,横贯新疆、西藏间,伸延至 青海境内,全长约 2500 公里,龙.飞.凤.舞.,古人称其为中华“龙脉之祖”。( )
21
我的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登峰造极”本指登上山峰,到达绝顶。比喻成就达到极点或造诣高 深精绝。也可用为贬义词,指坏到不能再坏的地步。 (2)√ “龙飞凤舞”,形容书法笔势飘逸多姿;还形容山势蜿蜒起伏,气势磅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01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实词辨析主要是同义词、近义词的辨析。

要求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利用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来认识不同词语的表达效果,它考查的是词语的“动态”。

正确使用虚词是近几年高考考查的一个能力点,一是辨析句中虚词使用的正误,二是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又以近义虚词为主。

本节介绍实词和虚词的使用。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看,实词和虚词的考查有以下特点:1.题型丰富多样。

从近几年高考命题来看,以客观题为主,也有主观题。

其中客观题的设问一般是较为固定的两种形式:一是大部分省市区的试题都采用“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的形式;二是“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的形式。

2.考查综合性强。

从近几年高考命题看,有时单独考查实词和虚词;有时也把二者结合在一起考查;或把正确使用实虚词与熟语结合起来考查。

3.考查重点固定。

从近几年的命题来看,本考点侧重考查实词。

实词又侧重对词义轻重、大小、褒贬色彩等差异的考查,词语的适用对象、范围、搭配对象等方面也是考查重点。

虚词考查相对较少,有时与实词结合命题。

虚词考查主要侧重对句子结构和句间关系的理解,其中关联词、介词、副词是主要考查的重点。

4.考查题型多样。

高考对熟语的考查以客观题为主,但也有主观题。

有下面四种常见题型:一是判断辨析型选择题,这是大部分省市采用的主要题目形式;二是填充辨析型选择题,这种题型是实虚词结合考查时的常用题型;三是替换辨析型选择题,替换或比较的对象可以是成语,也可以是俗语、谚语、歇后语,如2009年浙江卷;四是填充式的主观题,如2008年高考天津卷第23题。

5.考查重点明确。

从近年的考查情况看,熟语中的成语是考查重点。

大部分试题的命题点主要是成语,但也有些省市会涉及一些常见俗语、谚语、歇后语等。

6.考查综合程度较高。

熟语既可单独设题考查,也可结合实虚词、古诗句等其他考点综合设题考查。

一、实词和虚词汉语的词语十分丰富,从语形式看,有单音词、多音词;从词的构成看,有单纯词和合成词,从词的意义看,有单义词和多义词;还有同义词和反义词;从语汇包含的成分看,有通用词语、文言词语、方言词语和外来词语等。

要从丰富的词汇中选用最恰当的词语来表达意思,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

怎样选用词语呢?1.要恰切地了解词语的含意。

现代汉语中近义词语的数量比较大,使用这一类词语是要留心辨别其相同与不同之处。

辟如亲密、亲切、亲热,它们的共同语素是“亲”,亲近;不同之处在另外的语素“密”、“切”、“热”。

亲密,着重指关系,感情密切,没有隔阂;亲切,着重指感情真挚、恳切;而亲热,着重指亲切而热情。

有了这样的辨析,再根据语境来选用,就不会用错。

2.要了解词语的使用范围有些近义词语有不同的使用范围和搭配习惯,使用时也应当注意辨别。

如“雄伟、宏伟”,意思相近,但“雄伟”可用于形容山峰、富有历史意义的大型建筑,也可以指乐曲、绘画的雄壮;而“宏伟”指大型建筑或计划的宏大。

如“宏伟的计划”、“宏伟的蓝图”,一般不能说“宏伟的乐章”。

再如“严密、周密”,前者侧重于严格、紧密,没有疏漏,多用于防范方面;而“周密”着重于周到、完备、细密,多用于思考、计划、安排等方面。

如果不注意它们的使用范围和搭配习惯,就会用错。

3.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词语的感情色彩有的很鲜明,高考一般不会涉及这一类词语;有的感情色彩比较含蓄、隐蔽,使用时要特别留心。

譬如“修饰、粉饰、装饰”,修饰指梳妆打扮或修整装点,使外表整洁美好;也可以指使语言文字生动鲜明,如“修饰语言”。

它不会褒贬色彩。

而“粉饰”常指装点门面,掩盖实际,带有贬义,如“粉饰太平”。

而装饰,泛指点缀,也不含贬义。

同样是贬义词,但分量有轻有重,也要留心。

譬如“唆使、指使”,唆使,指挑动别人去做坏事,有很强的贬义;指使,表示出主意叫别人去做某一件事,语言较轻。

”4.要分辨词语的语体色彩语体色彩是指词语适用于不同语体的风格色彩,口头语体用词通俗易懂,生动活泼;书面语体用词庄重典雅,讲究分寸。

有些专用词语只适用于某一类文体。

如果不注意词语的语体色彩,用得不合适。

会使人感到很不协调。

如“启程”与“动身”意思相同,但前者书面语体色彩浓,后者是口头语体色彩浓;又如“商量、商榷”,前者口头语体色彩浓,后者书面语体色彩浓,这一类词语,如果不分场合、不分对象、不分语体,随意使用,就会不协调,甚至引人发笑。

不过,词语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有时为了追求某种特定的表达效果是可以活用的;还有庄词可以谐用,谐词庄用。

这些都属修辞方面的问题,另当别论。

5.要注意词语的音节配合恰切地理解词语的含意,留心使用范围、感情色彩、语体色彩,是为了使表达准确、鲜明。

注意音节配合,是为了发挥汉语的音韵之美、读起来上口,听起来悦耳,增强表达效果。

注意音节配合,就是要注意句子内部词语音节的匀称。

一般说来,单音节与单音节配合,双音节与双音节配合,而不要交叉配合。

实词是有实在意义、能够充当句子成分、单独用来回答问题的词。

实词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

1.名词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时间、处所、方位等的词。

名词的语法特点是:①前面一般可以加数量词修饰,如“一辆汽车”、“四名青年”;②一般不受副词的修饰.如不能说“很桌子”,“太学校”;③除有的时间名词能重叠外。

一般名词不能重叠,如可以说“天天向上”,不能说“土地土地”或“土地地”;④一般不能带时态助词“着、了、过”;⑤在句子中常作主语、宾语;⑥表示人的名词后可以加“们”表示复数,如“朋友们”、“女士们”。

2.动词动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存在、消失、可能、意愿、趋向和判断等的词。

动词的语法特点是;①前边能加副词修饰,后面多数不能带程度副词;②在句中能够作谓语,动词中的及物动词能带宾语;③一部分动词能够重叠,双音动词的重叠方式为“ABAB"式,如“劳动劳动”;④一般动词能带时态助词“着、了、过”,如“劳动着”、“战斗过”;⑤表示能愿的动词,常用在动词、形容词之前作状语;⑥表示趋向的动词常附在动词或形容词后作补语;⑦能用肯定否定相叠的方式表示疑问,如“会不会”.“干不干”。

3.形容词形容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形态、性质、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状态的词。

形容词的语法特点是:①大部分能受程度副词“极”“很”等修饰,如“极腐败”、“很廉洁”;②在句中多作定语、谓语,有的也作状语、补语;③一般不能带宾语;④一部分可以重叠,重叠后表示程度的加深,单音节形容词的重叠形式是“AA”式,如“细细、圆圆、高高、亮堂堂、热呼呼、火辣辣”等,双音节形容词的重叠方式是“AABB"式,如“干干净净、清清楚楚”等;⑤可以用肯定、否定相叠的方式表示疑问。

如“好不好”、“清楚不清楚”等。

4.数词数词是表示数目和次序的词。

表基数的,如“一、103”等。

表示序数的,如“第一、第八”等。

表示分数的,如“三分之一、50%”等。

表示概数的,如“五千左右、接近一万、七八斤”等。

表示倍数的,如“三倍、五倍”等。

数词的语法特点是:①经常与量词组成数量短语;②可以单独充当主语和宾语;③数目增加可用倍数或分数表示,数目减少只用分数表示;④“两”、“俩”和“二”用法不同。

5.量词量词是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单位的词。

表物量的,如“尺、寸、斤、两、元、个,件、双”等;表动量的,如“次、回、趟、阵、下、遭”等;表复合量的,如“人次、架次、立方米每秒”等。

量词的语法特点是:①一般不能单用,常与指示代词或数词连用;②量词经常出现在数词后边,组成数量短语,在句子中作定语、状语、补语;③单音节的量词一般可以重叠,相当于“每”,如“朵朵红花向阳开”、“颗颗红心向北京”。

6.代词代词是代替名词、动词、形容词和数量词的词。

它包括人称代词(我、你,他、我们、你们、他们等),指示代词(这、那、这些、那样等),疑问代词(什么、哪里、怎么、多少等),物主代词(它、它们等)。

代词的语法特点是:①一般不受其他词的修饰;②可作句子成分,可独立成句;③在句子中代替哪类词就有哪类词的功能。

正确使用实词的考查,一是考查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二是考查能根据具体语境正确选用近义实词。

二、熟语1.高度重视积累,确切掌握词义在积累方面,首先要对课文中出现的成语,尤其是各册教材附录“现代汉语词表”中的成语及课文注解中的成语,要做到读得准确,写得无误,用得自如。

其次,把平时学习和复习中用错的成语进行梳理归纳,每隔一段时间分批分类复习一次,并通过一定量的练习加以巩固。

再次,要注意收集成语,注意积累报刊及其它课外读物中一些正确使用成语的例句或成语使用不规范的病句。

积累是为了运用,确切地掌握词义尤其关键。

首先要弄清成语的字面意义和整体意义。

现代汉语中大部分的成语的字面意义和整体意义并不一致,它们的意义并非字面意义的简单相加,往往是通过引申或用本义作比喻而产生的整体意义。

其次要注意成语中某些字的古义,了解成语的出处有助于对成语的理解。

成语主要来自神话寓言、历史故事、诗文名句和口头俗语。

比如:汗牛充栋、望洋兴叹、目无全牛、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刎颈之交、破釜沉舟、狡兔三窟、青出于蓝、登堂入室、屡试不爽、一衣带水、东施效颦、请君入瓮等成语,如果不追其本源,简单的照现代意义去理解,就会弄错成语的含义,以致误用成语。

2.掌握错误类型,提高辨误能力使用成语,就表明成语是处在一种“动态”之中的。

巧扣语境,就是要对上下文的内容有清楚的理解,只有理解上下文的内容,才会知道所用成语的语境意义是什么。

也要注意熟语本身的词素所具有的含义和感情色彩与使用范围,还要注意这些熟语与上下文语境之间的相关性与融合性,否则就会出现前后语境不合的错误。

如:⑴如果你身临其境地替他想一想,你会觉得他们的表演实在是太逼真了。

(“身临其境”与“想一想”不合);⑵ 郑刚去演艺公司学过表演,他演得最栩栩如生的角色是警察。

(不合语境)。

另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1)语义重复。

如:除了对阿联的看好外,雄鹿队不愿意交易阿联,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难言之隐的苦衷。

(2) 语义相左。

如:当黑客循环不断地测试可能的顺序号时,访问被拒绝词条将一个接一个地出现,纷至沓来。

(3) 前后矛盾。

如:桃花开放的岁月里,姹紫嫣红,我忽然觉得心里有无限渴望,一如每天升起的朝日,总是灿烂着它的微笑。

(4) 顾此失彼。

如:被列为经济开发区后,各地投资商,均来此建厂,带动了本地的经济,使本地人民过上了小康生活,真是否极泰来。

〔该句不包含“否极”之意)(5)成分误用。

如:这篇诗作,实际上具有魏晋南朝文学批评史的意义,要将它作为批评史上的存而不论接受下来。

(“存而不论”是动词性熟语误用作名词)3.避生就熟,巧妙排除每年的熟语试题都可能考查到较生僻的熟语,但绝大多数还是常见的,我们做题时,需要避生就熟,巧用排除法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