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之近义成语辨析
高考语文近义成语辨析大全及解释

2021年高考语文近义成语辨析大全及解释高考必考成语拾人牙慧:拾:捡取;牙慧:指别人说过的话。
比喻拾取别人的一言半语当作自己的话。
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
胸无城府:城府:城市和官署,比喻难于揣测的深远用心。
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心口如一。
虚左以待:虚:空着;左:古时以左为尊;待:等待。
空着尊位恭候别人。
心慌意乱:心里着慌,乱了主意。
心有余悸:悸:因害怕而心跳得厉害。
危险的事情虽然过去了,回想起来心里还害怕。
虚怀假设谷:虚:谦虚;谷:山谷。
胸怀象山谷一样深广。
形容十分谦虚,能容纳别人的意见。
休戚与共:忧喜、福祸彼此共同承担。
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同关于高考成语大全及解释成语大全。
烜赫一时:烜赫:声势很盛。
在一个时期内名声威势很盛。
休戚相关:休:欢乐,吉庆;戚:悲哀,忧愁。
忧喜、福祸彼此相关联。
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信口开河:比喻随口乱说一气。
循序渐进: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瓦釜雷鸣:瓦釜:沙锅,比喻庸才。
声音消沉的沙锅发出雷鸣般的响声。
比喻无德无才的人占据高位,威风一时。
高考常考成语朝秦暮楚: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
有的诸侯小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平安,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
比喻人反复无常。
责无旁贷:贷:推卸。
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
瞻前顾后:瞻:向前看;顾:回头看。
看看前面,又看看后面。
形容做事之前考虑周密慎重。
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
众口铄金:铄:熔化。
形容舆论力量大,连金属都能熔化。
比喻众口一词可以混淆是非。
真知灼见:灼:明白,透彻。
正确而透彻的见解。
在劫难逃:旧时迷信的人认为命里注定要遭受的灾难是无法逃脱的。
现有时也用来指某种灾害不可防止。
指手画脚:指说话时做出各种动作。
形容说话时放肆或得意忘形。
振聋发聩:聩:天生耳聋,引伸为不明事理。
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
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
昭然假设揭:昭然:明显、显著的样子;揭:原意为高举,现也指揭开。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近义成语辨析(共六类90组)

高考语文近义成语辨析一、根据成语的意义侧重点不同辨析1.称心如意心满意足[都有]“如愿以偿,适合自己心意”的意思。
[前者]侧重在称心,[后者]侧重在满意。
2.苟且偷安苟且偷生[都含有]“得过且过,保持现状”的意思。
[前者]侧重在贪图安逸,[后者]侧重在贪图生存。
3.安分守己循规蹈矩[都有]“规矩、老实”之意。
[前者]侧重于规矩、老实;[后者]侧重于拘守成规,不敢创新。
4.不由自主情不自禁[都有]“控制不住自己”的意思。
[前者]侧重下意识,以及环境的影响;[后者]形容热情奔放,心情无比兴奋和激动时才用。
5.琳琅满目美不胜收[都可]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
[前者]侧重于满眼都是;[后者]侧重于看不过来,来不及一一欣赏。
6.包罗万象应有尽有[都形容]“内容丰富、齐全”。
[前者]侧重于无所不包,一般就整体说的;[后者]侧重于无所不有,一般就某一方面说的。
7.口蜜腹剑笑里藏刀[都形容]“阴险狡诈”。
[前者]侧重嘴甜,形容对人外表和气,内里阴险毒辣,[后者]侧重脸笑,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
8.恋恋不舍流连忘返[都有]“舍不得离开”的意思。
[前者]语义范围广,可指切所留恋的人、事物、景物等;[后者]侧重指对景物的留恋。
9.每况愈下江河日下[都有]“越来越坏”的意思。
[前者]侧重于笼统地表示“越来越坏”(愈:越发,更加);[后者]侧重于“一天天坏下去”。
10.目光如豆鼠目寸光[都比喻]“目光短浅,看不到远处、大处”。
[前者]侧重在眼光“小”,强调看不到全局;[后者]侧重在眼光“近”,强调看不到将来。
11.目不暇接应接不暇[都可]形容“东西很多,看不过来”。
但“应接不暇”还可形容头绪多,事情忙,来不及应付;“目不暇接”不能。
12.恰到好处恰如其分[都表示]做事、说话达到适当的程度,常可通用。
[前者]侧重在恰巧达到最好的地步,[后者]侧重在正合分寸。
13.身先士卒以身作则[都有]“亲自做出榜样”的意思。
[前者]侧重于在关键时刻自己带头去做,走在群众的前面;[后者]仅指自己做出榜样(则:准则)。
辨析近义成语的方法

一、意义轻重不同1自以为是自命不凡【区别】都含有“认为自己正确”的意思。
但前者是指主观不虚心,语意较轻;后者是自以为了不起,比别人高明,语意较重。
2.惨无人道惨绝人寰【区别】形容狠毒残酷。
前者指非常凶狠,毫无人道。
后者指世上没有比这更悲惨的事了。
语意较重。
3.暗箭伤人含沙射影【区别】都比喻暗中诽谤、攻击或陷害别人。
但使用的手段有差别:前者指暗地里用某种手段伤害别人,程度比后者重,后者的手段多是语言,并还有影射某人或某事之意。
(指桑骂槐)4.捕风捉影无中生有【区别】都有凭空捏造之意。
但前者重在没有事实根据,后者重在本来没有,语气较重。
5.独断专行专横拔扈一意孤行【区别】都有不考虑别人的意见,办事主观蛮干之意。
但前者有蛮横、霸道之意,语意较重。
一般只用于掌权者;中者和后者,多形容缺乏民主作风,语义较轻,而且不限于当权者,一般人也可用,范围较宽。
6.嫉恶如仇深恶痛绝【区别】都含有厌恶、憎恨之意。
如仇,如同仇敌。
痛绝,厌恶、憎恨到了极点。
后者语意较重。
7.魂不守舍失魂落魄【区别】都可形容精神恍惚的样子。
前者可形容精神不集中;后者重在形容惊慌异常或因受强烈刺激而行动失常,语义较重。
8.荒诞不经荒诞无稽荒谬绝伦【区别】都表示荒唐、不可信之意。
但不经指不正常,不近情理;无稽指无法考查,绝伦指超出同类,没有可以相比的,后者语意最重。
9. 爱财如命一毛不拔【区别】都形容极其吝啬,但前者偏重于性格上的吝啬,语意重,后者偏重于行为上的自私吝啬,语意轻。
二、意义侧重点不同1.称心如意心满意足【区别】都有如愿以偿,适合自己心意的意思,不同点是前者侧重在称心,后者侧重在满意。
2.苟且偷安苟且偷生【区别】都含有得过且过,保持现状的意思。
不同点是前者偏重在贪图安逸,后者偏重在贪图生存。
3.安分守己随遇而安【区别】都有规矩老实之意,前者侧重于规矩老实,后者侧重于拘守成规,不敢变易。
4.包办代替越俎代疱【区别】都有包办之意。
但前者重在包办,后者重在超越权限。
高考常见近义成语辨析

高考常见近义成语辨析1.提神:意为“使某人精神振作,精力充沛”;2.令人振奋:意为“使某人形成热烈的兴奋”;3.超越:意为“比别人好、优于别人”;4.超出:意为“越出某种限度、超出某种范围”;5.胜任:意为“能做到某事,有能力从事某项工作”;6.勇于:意为“有勇气处理困难的事”;7.解决:意为“找到原因,解决问题”;8.应付:意为“以短暂的行动或方法解决这种情况”9.解除:意为“从契约关系、法律约束等取消”;10.摆脱:意为“把某种不良情况彻底摆脱出去”;11.招架:意为“使某人回避危难,回避攻击”;12.躲开:意为“远离危险的地方或危险的人”;13.道歉:意为“情绪表达对另一方不正确行为的后果”;14.弥补:意为“把某一缺点补进去,把某一不足补偿进去”;15.乞求:意为“恳请,恳求”;17.承诺:意为“许诺,表示自己保证”;18.强调:意为“着重说明,突出显示”。
提神是作为一种精神支持,使一个人有能力继续工作、学习,可以让他的精神得到振兴,而令人振奋更加强调的是热烈的激情,尤其在一个集体中,激发大家的积极性,协作精神,蕴藏在情感上的兴奋;超越是指超过另外一个人,也就是达到一定程度,超出是超过普通水平、认可的标准;胜任意味着有满足岗位要求的能力,而勇于是指有勇气去尝试新的方法,面对各种困难;解决和应付都是解决问题的方式,但前者更加长远、系统,后者多用于当下的临时解决;解除和摆脱都是摆脱的方式,但是解除多指社会道德、合同关系或者权利和义务的束缚,摆脱是指从琐细中脱身出来;道歉和弥补则能够挽救一段否定的感情,其中弥补更加突出,也就是要求对方给予弥补;乞求和提请都表明申请者的态度,但乞求更加苦口细语,而提请是比较强烈的氛围;承诺则表示自己会做到,而强调则是更多地指出业务上的重点,强调重点,以便取得理想的效果。
高考语文复习之近义成语辨析(50个)

高考近义成语辨析——?每周6+1江苏版?p3-4成语辨析1.例题:依次填入以下各句中的成语,语意最贴切的一组是①事前有周密的规那么,遇事有果敢的决心,就不至于____,左右为难了。
②要创佳绩,就必须大胆革新,勇于理论,克制____的保守思想。
③青年人在困难面前不应该____,而应该勇猛前进。
④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应该坚决地舍弃个人利益,决不应该____。
A.犹豫不决畏首畏尾畏缩不前举棋不定B.畏首畏尾举棋不定犹豫不决畏缩不前C.举棋不定畏首畏尾畏缩不前犹豫不决D.畏缩不前举棋不定犹豫不决畏首畏尾答案:选C举棋不定:比喻临事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畏首畏尾:形容“瞻前顾后〞,疑虑重重。
畏缩不前:指畏惧退缩,不敢前进。
语境:青年人犹豫不决:迟迟疑疑下不了决心。
〔1〕他是老江湖了,见多识广,早就成竹在胸了。
形容阅历深,经历多。
〔2〕这书简直就是一本百科全书,作者一定是位博闻强记的学者。
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3.殊途同归: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
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一样的结果。
不管我们从那个入口走上步道,都可以殊途同归,到达顶端的凉亭。
许多宗教的信仰方式虽有不同,但其教义殊途同归,都是劝人为善。
异曲同工:工:细致,巧妙;异:不同的。
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
比喻话的说法不一而用意一样,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到达目的。
梅耶荷德的戏剧与中国戏曲有异曲同工之处。
4.如临深渊:临:靠近;渊:深水坑。
如同处于深渊边缘一般。
比喻存有戒心,行事极为慎重。
〔接近危险〕如履薄冰:履:践、踩在上面。
像走在薄冰上一样。
比喻行事极为慎重,存有戒心。
〔已经在经历危险〕5.自行其是:自己认为对的就做,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自以为是:总以为自己是正确的,除了自己之外别人都是错误的。
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主观认为自己做的事都是对的,除自己以外都是错的,后者认为自己做的事是正确的,但不会认为别人的观点是错误的,这是不会考虑而去执行自己的观点而已。
高考常见近义成语辨析

高考常见近义成语辨析1.开诚布公: 开诚:敞开胸怀;表示诚意;布公:公正无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指坦白无私、诚恳公正地亮出自己的见解。
推心置腹: 把赤诚的心交给人家。
比喻真诚待人。
[辨析] “开诚布公”和“推心置腹”;都有诚心待人的意思。
但“开诚布公”偏重形容心地坦白、无私;“推心置腹”偏重在形容两人的交情很深厚。
披肝沥胆: 露出肝脏;滴出胆汁。
比喻真心对待;倾吐心里话。
也形容十分忠诚。
“披肝沥胆”和“肝胆相照”;都形容对人忠诚。
但“肝胆相照”中的“相”字;表示“对人”或“相互之间”;而“披肝沥胆”无“相”字;可用于表示个人对集体、对人民对党、对祖国的忠诚。
2.烟消云散:比喻事物消失净尽。
销声匿迹 :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露面。
偏重于隐藏偃旗息鼓:原指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
偏重于“隐秘”;多用于战事。
后用以指休战或不声不响停止行动。
风流云散:比喻经常在一起的人,一时间四下分离,散走各方。
也比喻作品的散轶。
多用于指朋友、同事及亲人由相聚到分散。
3.电光石火:像闪电的光;燧石的火那样一闪即过。
比喻事物很快消失。
也形容速度极快。
昙花一现: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景象出现了一下;很快就消失。
过眼烟云:如同烟云在眼前飘过。
比喻身外之物和很快就消失的事物。
【辨析】“昙花一现”和“过眼烟云”;都能比喻事物很快消失;“昙花一现“多比喻好的或稀有的人或事物很快消失;但“过眼烟云”只用于事物。
4.曾几何时:曾:曾经;几何:多少;时:时间。
才过了多少时间。
指时间过去没有多久。
不期而遇: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地相逢。
形容人意外相遇。
如期而至:比喻按照计划或者规律,按时到来。
5.耳濡目染: 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辨析] “耳濡目染”和“耳闻目睹”都有耳朵听见眼睛看见的意思。
不同在于“耳濡目染”强调经常听到看到;并不知不觉受到深刻影响;“耳闻目睹”强调亲自听到看到;受没受到影响不管。
相濡以沫:水干了;鱼互相以吐沫沾湿;以维持生命。
高考语文:近义成语辨析

高考语文:近义成语辨析一、意义轻重不同1、自以为是自命不凡【区别】都含有“认为自己正确”的意思。
但前者是指主观不虚心,语意较轻;后者是自以为了不起,比别人高明,语意较重。
2、惨无人道惨绝人寰【区别】形容狠毒残酷。
前者指非常凶狠,毫无人道。
后者指世上没有比这更悲惨的事了。
语意较重。
3、暗箭伤人含沙射影【区别】都比喻暗中诽谤、攻击或陷害别人。
但使用的手段有差别:前者指暗地里用某种手段伤害别人,程度比后者重,后者的手段多是语言,并还有影射某人或某事之意。
(指桑骂槐)4、捕风捉影无中生有【区别】都有凭空捏造之意。
但前者重在没有事实根据,后者重在本来没有,语气较重。
5、独断专行专横拔扈一意孤行【区别】都有不考虑别人的意见,办事主观蛮干之意。
但前者有蛮横、霸道之意,语意较重。
一般只用于掌权者;中者和后者,多形容缺乏民主作风,语义较轻,而且不限于当权者,一般人也可用,范围较宽。
6、嫉恶如仇深恶痛绝【区别】都含有厌恶、憎恨之意。
如仇,如同仇敌。
痛绝,厌恶、憎恨到了极点。
后者语意较重。
7、魂不守舍失魂落魄【区别】都可形容精神恍惚的样子。
前者可形容精神不集中;后者重在形容惊慌异常或因受强烈刺激而行动失常,语义较重。
8、荒诞不经荒诞无稽荒谬绝伦【区别】都表示荒唐、不可信之意。
但不经指不正常,不近情理;无稽指无法考查,绝伦指超出同类,没有可以相比的,后者语意最重。
9、爱财如命一毛不拔【区别】都形容极其吝啬,但前者偏重于性格上的吝啬,语意重,后者偏重于行为上的自私吝啬,语意轻。
二、意义侧重点不同1、称心如意心满意足【区别】都有如愿以偿,适合自己心意的意思,不同点是前者侧重在称心,后者侧重在满意。
2、苟且偷安苟且偷生【区别】都含有得过且过,保持现状的意思。
不同点是前者偏重在贪图安逸,后者偏重在贪图生存。
3、安分守己随遇而安【区别】都有规矩老实之意,前者侧重于规矩老实,后者侧重于拘守成规,不敢变易。
4、包办代替越俎代疱【区别】都有包办之意。
高考常考成语之近义成语辨析

高考常考成语之近义成语辨析高考常考成语之近义成语辨析在我们平凡无奇的学生时代,看到知识点,都是先收藏再说吧!知识点是知识中的最小单位,最具体的内容,有时候也叫“考点”。
还在为没有系统的知识点而发愁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考常考成语之近义成语辨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考常考成语之近义成语辨析11、耸人听闻骇人听闻:前者指“故意夸大或捏造事实使者震惊”,后者则指“事件本身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
2、如虎添翼为虎添翼:前者指“使强的更强”,一般用于人或组织,带褒义。
后者比喻“给恶人做帮凶,助长恶人的势力”,带贬义。
3、养痈遗患养虎遗患:二者都可以比喻“姑息坏人而使自己受害”,但前者还可以指人的错误或错误思想等。
4、无所不能无所不为:前者是褒义词,指“什么事情都会做”;后者是贬义词,形容“什么坏事都干得出”。
5、无微不至无所不至:前者是褒义词,指“待人细致周到,体贴入微”;后者是贬义词,形容“做事无法无天”。
6、迫不及待刻不容缓:二者都形容“紧迫、不能等待”。
但前者用来形容心情十分迫切,而后者则形容事情紧迫,必须立即去做。
7、因势利导顺水推舟:二者都有“顺应趋势办事”之意。
但前者用于褒义,偏重于“加以引导,使其走上正路”;后者为中性或贬义词,偏重于“灵活改变原来的主张”。
8、披肝沥胆肝胆相照:二者都有“坦诚”意。
但前者用于表示个人对集体、对祖国、对党、对人民忠诚,后者用于表示同志、朋友之间或组织之间的真心相见、坦诚相处。
9、貌合神离同床异梦:二者都表示“表面关系不错,实际有两条心”之意。
但前者可用于表示人或事物,用于人时偏重于“离心离德”;后者仅用于人,偏重于“各有打算”。
10、另眼相看刮目相看:二者都有“特别看待:之意。
但前者是作横向比较,表示看待某个人不同于一般;后者是纵向比较,表示去掉老印象,用新眼光看待。
11、望梅止渴画饼充饥:二者都指“用空想安慰自己”;但前者表示虽有空想但无行动,后者表示虽有行动但不能解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近义成语辨析——《每周6+1江苏版》p3-4成语辨析1.例题: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的成语,语意最贴切的一组是①事前有周密的规则,遇事有果敢的决心,就不至于____,左右为难了。
②要创佳绩,就必须大胆革新,勇于实践,克服____的保守思想。
③青年人在困难面前不应该____,而应该勇猛前进。
④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应该坚决地舍弃个人利益,决不应该____。
A.犹豫不决畏首畏尾畏缩不前举棋不定B.畏首畏尾举棋不定犹豫不决畏缩不前C.举棋不定畏首畏尾畏缩不前犹豫不决D.畏缩不前举棋不定犹豫不决畏首畏尾答案:选C举棋不定:比喻临事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畏首畏尾:形容“瞻前顾后”,疑虑重重。
畏缩不前:指畏惧退缩,不敢前进。
语境:青年人犹豫不决:迟迟疑疑下不了决心。
(1)他是老江湖了,见多识广,早就成竹在胸了。
形容阅历深,经验多。
(2)这书简直就是一本百科全书,作者一定是位博闻强记的学者。
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3.殊途同归: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
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不管我们从那个入口走上步道,都可以殊途同归,到达顶端的凉亭。
许多宗教的信仰方式虽有不同,但其教义殊途同归,都是劝人为善。
异曲同工:工:细致,巧妙;异:不同的。
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
比喻话的说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达到目的。
梅耶荷德的戏剧与中国戏曲有异曲同工之处。
4.如临深渊:临:靠近;渊:深水坑。
如同处于深渊边缘一般。
比喻存有戒心,行事极为谨慎。
(接近危险)如履薄冰:履:践、踩在上面。
像走在薄冰上一样。
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
(已经在经历危险)5.自行其是:自己认为对的就做,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自以为是:总以为自己是正确的,除了自己之外别人都是错误的。
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主观认为自己做的事都是对的,除自己以外都是错的,后者认为自己做的事是正确的,但不会认为别人的观点是错误的,这是不会考虑而去执行自己的观点而已。
6.咄咄怪事:形容不合常理,难以理解的怪事。
出乎意料:出于人们的意料,在人们的意料之外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季羡林先生在《八十述怀》中说:“我从来没有想到,我能活到八十岁,如今竟然活到了八十岁,然而又一点也没有八十岁的感觉。
岂非 !我服从任何人的调遣与指挥,只敢规规矩矩,不敢乱说乱动。
然而我的脑筋还在,我的思想还在,我的感情还在,我的理智还在。
我不甘心成为,我必须干点事情。
二百多万字的印度大史诗《罗摩衍那》,就是在这时候译完的。
”季老的话让读者感觉到他文章的语言没有八十岁的,反而多了一些活泼与生动。
A.出人意料行尸走肉老气横秋B.咄咄怪事酒囊饭袋老态龙钟C.咄咄怪事行尸走肉老气横秋D.出人意料酒囊饭袋老态龙钟(1)“咄咄怪事”和“出人意料”咄咄怪事:不可思议而使人惊讶的事.出人意料:出于人们的意料,在人们的意料之外.根据语境,这里是季羡林的自述,跟别人没有关系,所以选用“咄咄怪事”,排除A、D;(2)“行尸走肉”和“酒囊饭袋”行尸走肉:比喻不动脑筋、无所作为、糊里糊涂过日子的人.酒囊饭袋:比喻无能的人.前者侧重指人没有灵魂,后者侧重指人没有能力.根据语境“我的脑筋还在,我的思想还在,我的感情还在,我的理智还在”,选用“行尸走肉”,排除B;(2)“老气横秋”和“老态龙钟”老气横秋:形容人没有朝气,暮气沉沉的样子.老态龙钟:形容年老体弱,行动不灵便的样子.前者侧重指人的精神状态,后者侧重指人的体态.根据语境“文章的语言”,选用“老气横秋”.7.振振有词:形容自以为理由很充分,说个不休。
(贬义词)侃侃而谈: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交谈。
(褒义词)鱼龙混杂:比喻好人和坏人混杂在一起。
九龙城是个鱼龙混杂之区,你到了那里之后,要特别当心。
我们要坚持纠出政府中的腐败分子,杜绝鱼龙混杂。
在革命的浪潮中,难免泥沙俱下,鱼龙混杂。
现在人多手乱,鱼龙混杂,倒是这么着,咱们也洗洗清。
来参加面试的人很多,免不了鱼龙混杂。
鱼目混珠:比喻以假乱真,以次充好,它适用的对象一般是物(事),不是人。
不法商贩,常常干出鱼目混珠的事情,坑害顾客。
他鉴别古代的图书版本有丰富的经验,要想鱼目混珠,那比登天还难。
这里卖的鱼翅真伪充斥,鱼目混珠的赝品不少。
9.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出国旅游成为中国民众普遍的生活方式,这说明随着经济平稳增长,中国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其消费水平与过去相比,已经不可--- 。
②现在之所以有人误将贵阳目前的经济总量与一线城市--- ,是因为贵阳奇迹般地创造出五个“中国第一”,大有弯道超车的势头。
③中国楼市会像上世纪80年代的一样崩盘吗陈政高表示,二者不能--- ,因两国城镇化水平、经济发展阶段、宏观调控措施均不同。
A.同日而语等量齐观相提并论B.同日而语相提并论等量齐观C.相提并论等量齐观同日而语D.相提并论同日而语等量齐观同日而语,同一事物或人在不同时间比较,多用于否定式。
适用于①句。
等量齐观,不管事物的差异,同等看待。
适用于②句。
相提并论,把不同的或相差悬殊的人或事物混在一起谈论或看待,多用于否定式。
耸人听闻:指故意夸大甚至捏造事实,或出语离奇荒诞,使人震惊,所说的事不一定存在,更不一定是坏事。
骇人听闻:指的则是某种确实存在的、听了令人震惊的坏人坏事;多指社会上产生的风气令人感到害怕。
10.潜移默化:潜:暗中同,不见形迹;默:不说话,没有声音。
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
民众文学当有一种“~”之功,以纯正的博大的趣味,替代旧有读物、戏剧等底不洁的、褊狭的趣味。
(朱自清《民众文学的讨论》)耳濡目染:濡:沾湿;染:沾染。
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她完全没有读过书,但她单凭~,也认得一些字,而且能够暗诵得好些唐诗。
(郭沫若《少年时代·我的童年》)※详细区别:1、从明暗性来看。
从字面来看,“潜移默化”中的“潜”与“默”暗示这种影响是看不到的,无形的;“耳濡目染”则是可见可闻的,比如:艺术或音乐对我们的熏陶。
2、从修饰主体看。
“潜移默化”修饰的主体大多是物或事,而“耳濡目染”修饰的主体大多是人,如:我的哥哥经常一边弹吉他,一边唱歌,耳濡目染我也学会了弹吉他。
3、从修饰的侧重点来看。
“耳濡目染”往往指技能方面,而“潜移默化”往往指性格、习惯。
4、从词性来看。
“耳濡目染”是中性词,而“潜移默化”往往只修饰到的方面,如道德风尚。
1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公众人物广受关注,其言行对社会起着示范作用,所以更应该,努力做道德风尚的引领者和社会进步的推动者。
②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不能停留在口头宣传上,而应在实际工作中认真落实。
③在淮阳东北与日军作战的时候,张将军,奋勇杀敌,带领部队挺进敌后,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A.以身作则身先士卒身体力行 B.以身作则身体力行身先士卒C.身先士卒身体力行以身作则 D.身先士卒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以身作则:是指以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
(是一种态度)身体力行:是指努力实践,亲身体验。
(侧重表达自己动手、亲自体验)身先士卒:指比别人走在前面,用行动来带领大家。
(侧重表达引领、领导人们做一些事情。
)别具一格:另一种风格别开生面:比喻另外开辟一种新局面或创造出一种新的风格式样。
捕风捉影: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
无中生有:比喻毫无事实,凭空捏造。
1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纳什因腿伤复出仅三战又再度因伤退场,有消息传出,纳什决定本赛季结束后挂靴。
不过纳什本人随后出面辟谣,澄清“退役”一事纯属______。
②依靠“耳朵”这个无孔不入的网络,他定期汇编情报档案,甚至是最______的传闻都收录在内,并在各色信息中搜索匹配项。
③有些八卦媒体常常爆出一些______的新闻,这些新闻往往会误导群众,同事也伤害当事人的名誉和利益,这是极其不负责任的做法。
A.空穴来风捕风捉影无中生有B.无中生有空穴来风捕风捉影C.捕风捉影无中生有空穴来风D.无中生有捕风捉影空穴来风【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答案】A【解析】“空穴来风”,原义为有了洞穴才有风进来,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根据的,现多用来指消息和传说毫无根据。
“捕风捉影”意思是想抓住风和影子。
比喻以虚无缥缈的迹象作为根据,而没有事实依据。
“无中生有”本指本来没有却硬说有。
现形容凭空捏造。
15.不刊之论/不易之论两者都含有“见解或主张正确,无需更改”之意。
字面区别在于“刊”和“易”用法的不同:“不刊之论”其中的“刊”是古代“在竹简上刻字,有错就削,也即更改”,意即“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多用来形容至理名言不可磨灭,表意程度较重”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辞的精准得当,无懈可击;“不易之论”其中的“易”是“更改、改变”,意即“形容不可变更的言论,用来指论点或意见正确”,表意程度较轻,强调言论内容正确、不可改变。
例如:①六七十年前胡适先生提出来的“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我认为是不刊之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针。
②赵政委的发言是不易之论,我们没有什么可补充的了。
16.刮目相看出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意为用新的眼光看待。
另眼相看表示重视或歧视。
用另一种眼光看待。
指看待某个人(或某种人)不同于一般。
也指不被重视的人得到重视。
【例句】:世界也~,东亚病夫居然奋起了,睡狮果然醒了。
★朱自清《这一天》自己又仗着是邢夫人的陪房,连王夫人尚另眼相待,何况别人。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四回)如虎添翼:①比喻强大的事物得到援助后更加强大。
②也比喻凶恶的得到援助后更加凶恶。
流言蜚语:后以流言蜚语指毫无根据的话。
多指背后散布的诽谤性的坏话风言风语:没有根据的、不怀好意的、带有讥讽的话。
另指私下议论暗中传说。
19.大庭广众:处在人多的地方,多用于对生活细节中不文明行为的指责,如吸烟、大声喧哗、撒尿、说脏话等等,条件较为宽松众目睽睽: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多用于谴责不法或犯罪行为,条件比较严苛。
20.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别里科夫性格孤僻,胆小怕事,恐惧变革,执著于他的“套子”,,只想做一个纯粹的现行制度的“守法良民”,最终在华连卡的笑声里走回家,走向了坟墓。
②如果没有有效的监督和民主法制建设,没有对民意的敬畏,任凭领导者个人好恶,迷信个人的“一个声音喊到底”、“一把尺子量到底”,就必然导致的人治祸害。
③出生在天镇县一个贫困农村家庭的他,靠着自己吃苦能干,在组织的培养下,仕途一路顺坦。
然而,大权在握后,逐渐变得、胆大妄为,滥用职权、违纪违法,最终堕落为腐败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