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语文词语辨析题解题思路
高考成语辨析题答题技巧

高考成语辨析题答题技巧:①根据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如:万人空巷、五风十雨、对簿公堂、大快人心、屡试不爽、久假不归、差强人意、首当其冲、光怪陆离、不刊之论、涣然冰释、空谷足音、善刀而藏、暴虎冯河、酒囊饭袋、三人成虎、有口皆碑、不足为训、不以为然、奇文共赏、城下之盟、穿云裂石、身无长物、细大不捐、间不容发、罪不容诛、大方之家、不赞一词、危言危行、曾几何时、耳提面命等等。
②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如:雨后春笋、捕风捉影、弹冠相庆、洗心革面、无所不为、无所不至、始作俑者、无独有偶、处心积虑、倾巢而出、官样文章、昼伏夜出、连篇累牍、师心自用、评头品足、一团和气、闪烁其词、叹为观止、趋之若鹜、集腋成裘、危言危行、有口皆碑、殚精竭虑、蠢蠢欲动、凤毛麟角、罄竹难书、擢发难数、胸无城府等等。
另外有时为了收到特殊的修辞效果,有意贬词褒用或褒词贬用.........,这不应视为错误。
比如“这是‘咸与维新’的时候了,所以他们便谈得很投机,立刻成了情投意合....的同志,也相约去革命”“艾奇逊是不拿薪水的教员,他是如此诲人..不倦....”都是修辞上的褒词贬用,起到了很好的讽..地毫无隐晦地说出了全篇真理”,这两句中的“情投意合....”“诲人不倦刺作用。
③要注意成语语源,了解其使用范围;如:火中取栗、目无全牛、明日黄花、守株待兔、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四面楚歌、卧薪尝胆、巧言令色、倚马可待、破镜重圆、不可救药、望洋兴叹、胸有成竹、乐不思蜀、弹冠相庆、祸起萧墙、邯郸学步、风声鹤唳、秦晋之好、水落石出、按部就班、苦心孤诣、高谈阔论、不绝如缕、短小精悍、左右逢源、玲珑剔透、标新立异、登峰造极、如虎添翼、让梨推枣(比喻兄弟友爱)等。
④关注搭配对象,不要张冠李戴;如:汗牛充栋、稍纵即逝、巧夺天工、萍水相逢、甚嚣尘上、秋毫无犯、豆蔻年华、行云流水、炙手可热、多事之秋、一挥而就、青梅竹马、脍炙人口、两小无猜、乱点鸳鸯、举案齐眉、比翼双飞、耳鬓厮磨、相敬如宾、夫娼妇随、江郎才尽、挥洒自如、倚马可待、呼之欲出、信手拈来、鸿篇巨制、烘云托月、韦编三绝、相濡以沫、纵横捭阖、含英咀华、破镜重圆、日理万机、洛阳纸贵(比喻作品风行一时,广为流传。
词语辨析题解析技巧精选大全

词语辨析题解析技巧精选大全词语辨析题是中文考试中常见的题型之一,也是考察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及运用能力的重要方式。
在解答这类题目时,掌握一些解析技巧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分享一些词语辨析题解析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应对这类题型。
一、注意词义辨析在词语辨析题中,最基本的是要理解每个词语的具体词义。
很多时候,考试中给出的选项可能与原词的词义相近,但在具体的用法与意义上有所不同。
因此,读者应该特别注意每个词语的具体含义,以便正确地选择答案。
例如,在下列词语中选择与“快乐”意义最接近的选项:A. 高兴B. 愉快C. 悲伤D. 害怕从选项中可以看出,A、B两个选项都与“快乐”的意义较为接近。
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可以发现“高兴”更偏向于某种外在的表情或情绪,而“快乐”则更强调内心的满足与愉悦。
因此,正确答案应该选B。
二、区分词性差异除了注意词义之外,还应该关注词语的词性。
有时候,考试中给出的词语会有相同的词义,但词性不同。
因此,理解词性差异是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
举个例子,在下列词语中选出与“快乐”同义的词语:A. 愉快B. 高兴C. 快速D. 快乐从字面上看,“快乐”和“快乐”显然是同义词。
但是仔细观察选项,我们可以发现C选项是一个形容词词性,而其他三个选项都是形容词词性。
因此,正确答案应该选D。
三、注意用法搭配在处理词语辨析题时,还需要注意每个词语的常见用法搭配。
有些词语只能与特定的介词、动词或名词搭配使用,这些搭配关系也是考察的重点之一。
例如,在下列词语中选出与“成功”搭配最合适的一个:A. 获得成功B. 达到成功C. 得到成功D. 取得成功这里的关键词是“搭配”。
我们要用“成功”来搭配一个动词,而不是一个名词或介词。
经过观察可以发现,A、B、C三个选项都是动词+名词的搭配形式,而D选项是动词+名词的搭配形式。
因此,正确答案应该选D。
四、注意词语的辨析特点在处理词语辨析题时,有一些词语本身就具备一定的辨析特点,需要特别注意。
语文知识2017年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语文辨析语病的四种技巧

免费范文的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7年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语文辨析语病的四种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免费范文。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先找句子主干,即找出句子的主、谓、宾中心语,看句子成分有无残缺、赘余或搭配不当的现象。
例:1、这些角色不同类型,距离相当大,如果演员无表演技巧,那是演不好的。
(“这些角色不同类型”缺谓语,应补上“属于”就通了)2、近几年,他们在全县推广了裴庄坚持科学种田。
(推广的是什么?缺宾语,应为“……的经验”)3、从很多的实践中告诉我们,要掌握真理,必须自己动手。
(介词结构不能做主语,把“从”“ 中”删掉)4、你需要的文件,我们正在进行准备,明天就可以送到。
(谓语“进行”多余,可将它去掉)5、上海科技开发中心聚集了一批善于管理的专业化队伍。
(动宾搭配不当,聚集的是“专业化人才”而非“队伍”)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句子主干恰当,再检查局部,看语序是否恰当,修饰语与中心语,修饰语内部是否正确。
例1、有效利用时间,对于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事业,我们的同志,我们的民族,具有特殊的意义。
(语序不当。
“我们的民族”放在“我们的事业”之前)2、这次大会上,中英代表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交换了广泛的意见”改为“广泛的交换了意见”)3、大量远方的人口涌入了这座现代化城市。
(定语语序不当,多层定语的排列顺序为领属关系的名词、代词+数量词+动词短语+形容词+表性质材料的名词)4、在上海1995年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
(把时间名词放在最前面,多层状语排列顺序为时间状语+处所状语+副词状语+形容词状语+介词结构状语+中心词)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如果主干、语序没问题,看表意是否清楚、合乎逻辑。
例1、三个少数民族代表出席了会议。
(歧义句,表意不明,三个代表?还是三个少数民族?)2、这场球赛最后比分悬殊不大。
(“悬殊”与“不大”矛盾)3、搜集史料不易,整理和运用史料更难,中国大部分史学家主要功夫用在这方面。
从2017高考谈语文题的解答诀窍

从2017高考谈语文题的解答诀窍1懂得活用语文“答题思维” 学会掌握内在标准2理解语文题目的形式、表述以及结合方式语文除了文本之外,毫无疑问要有语文题,这一点也是我们今天要重点探讨的。
语文长期来讲是最受误读、误解的一门科目。
我们分析语文,都是说今年高考考的什么题目,文章选的哪篇,很少想到语文题本身内在的一些东西。
大家知道语文能作为高考的科目,当然需要判分,需要给全国这么多的考生进行判分排序。
既然判分,就要有一个标准化,这是一个必要条件。
那么标准化在语文当中如何体现?当然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在赏析和理解的角度,也许每个人都不一样,不可能从这里找标准化。
所以这个标准化恰恰就蕴含在考题里面。
所以,语文题一定要关注到它的内在标准、逻辑等等。
所以,我们讲语文考试的难易,其实很多同学和家长,包括现在很多机构的老师,其实没有抓到一个特别好的重点。
我们说今年这个文章好读,这就简单?今年这个文章看上去有点晦涩,可能就觉得难?当然这毫无疑问是有一定的道理,但这恰恰不是语文题难易程度的本质体现。
语文题真正的难度体现在哪儿?是体现在题目的形式、题目的表述以及我们这个题目和文本具体结合的方式。
这么说可能有点玄,我说一个很具体的话,题目是什么?是告诉你“要干什么”这件事情。
我们很多同学拿到语文题觉得难是因为什么?不是因为文章看不懂,语文不是英语,不会存在什么句子真的读不懂,字不认识的情况,这种情况不常见,我们几乎都知道它的意思。
难在哪儿?难在拿到题我们不知道要干什么。
大家觉得什么样的题比较容易?应用类文本,看一个图表,找一个数据,或者是概括某一段信息,我们觉得这种题容易。
但是它容易在哪儿?不是文本本身容易,而是这个题对你的要求是一目了然的,我们很清楚地知道这个题老师出这题他到底要让我干什么,所以我就知道要去干什么。
但是对于一些大家觉得老大难的题目,比如你对什么东西如何理解,请你谈谈什么东西的内涵、含义,及赏析某某等。
2017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及方法汇总

2017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及方法汇总一、语文基础题先说时间的分配。
第一大题的3个选择题,一般同学可控制在5分钟。
这部分题目因题型稳定,平时训练也多,基本套路考生应该是相当熟悉的,因此在审题清楚的前提下可大胆作答,中等速度解答为宜。
另外,答案要看重第一印象,没有充分的依据,不要擅自改动。
答题策略:1.看清题干要求。
选的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项,有没有其他可供答题参考的信息等,务必看仔细,看清楚。
2.先排除最有把握排除的选择项。
如“词语、成语(含熟语)辨析题”可从感情色彩、范围大小、程度轻重、搭配得当与否、是否重复累赘等方面考虑。
3.几点常规的提醒。
读音正误辨别时,注意越是你平常最有把握、人人似乎都这么读的字越要谨慎;错别字正误辨别,看题不宜太长久,时间长了原本是正确的反而会觉得像是错的,如无把握,可先放一放不去做它;选词填空题宜用“排除法”,而且要注意“搭配”问题;成语使用题忌“望文生义”的理解,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有时试题中那“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
二、自然科学和社科类文章阅读这两部分的内容考查,一般采用单项选择的形式,共设四个小题。
做好这四道题,要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思考的严密、周详。
2.务必找到与试题选项对应的词、句、段,反复对照理解,仔细判断选项正误;依据原句进行推理要合理,否则成为“无中生有”。
3.了解设置干扰项的几种情况: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无中生有,扩大或缩小概念的范围,缺乏依据,因果颠倒,先后错乱,张冠李戴等。
4.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有时选文可能枯燥,要保持大脑清醒。
静下心仔细阅读,力求准确理解。
答题技巧:一是锁定题目的阅读区间,在第几段第几行,特别是涉及到第一、第二自然段的词语、句子的理解题。
二是一般第1、2题比较容易,可以直接找到原文中的位置,根据题干指向。
表述一般与原文一致的,大都正确。
三是第3、4题的设题难度稍微大一点。
设题的错误项大都与原文有些偏差。
细微处要搞清楚。
2017年高考语文答题技巧:针对考试题具体答题策略

2017年高考语文答题技巧:针对考试题具体答题策略语文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7年高考语文答题技巧:针对考试题具体答题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语文网。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一)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基础知识(1—6题,18分)1、字音辨析题:答题技巧:(1)常见多音字标“次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大,标“常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小。
(2)形声字标“不同声旁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大,标“同声旁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小。
常见字标音正确的可能性小。
(3)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
2.字形辨析题答题技巧:把字的音、形、义结合在一起来考虑。
如无把握,可放放再说,但必须用记号来提示自己。
3.词语运用题答题技巧:(1)语素分析:分析出不同的语素进行组词再作区别。
(2)语境分析:在原句中划出关键词作为区别的参考。
(3)善用排除:将最容易辨析的词语先排除,逐渐减少选项,同时也要做记号。
(4)语感判断:如果确实拿不准,就要凭语言感觉去选择。
4.成语辨析题答题技巧:(1)根据成语意思判断(2)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3)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4)四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最符合要求的(5)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另外要特别注意两用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如,想入非非,灯红酒绿。
5.病句辨析题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做题思路通常是:检查主干是否缺成分→→推敲词语是否搭配→→推敲词语有否重复→→关联词位臵是否正确→→并列短语或句子语序是否合理→→个别短语有否歧义→→句子是否符合逻辑。
特别注意以下几种情况:(1)介词“关于”“对于”“对”等开头的句子,注意主语的残缺。
(2)动词后有很长的修饰词语,注意是否宾语残缺。
(3)用“和”“或”以及顿号连接的并列成分,注意歧义及内在逻辑顺序是否失当以及意义的从属关系。
(4)前半句使用了“能否”“可否”等双面词语,注意后半句是否与前半句协调。
高中成语辨析答题技巧

成语辨析题【答题经验】(1)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
(2)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3)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
【答题知识】搞清成语意思(本义引申义比喻义)是前提,考察语境是基本切入点。
重点:(1)注意易望文生义的成语。
(2)注意有两个意义的成语。
(3)注意含有相同语素的成语是否混用。
(4)注意成语潜在的褒贬色彩。
(5)注意成语的固定陈述对象。
(6)注意谦敬成语是否误用。
(7)注意只用于否定句的成语。
(8)考虑成语的语法特点(词性,搭配以及和前后语境是否重复或矛盾)。
具体各类词语见资料,特别强调:A.谦敬成语:谦词类蓬荜生辉:蓬:用蓬草编的门;荜:用荆条、竹木之类编成的篱笆;以“蓬荜”借指穷苦人家。
“蓬荜生辉”指某事物使寒门增添光辉(多用作宾客来到家里,或赠送可以张挂的字画等物的客套话),也说“蓬荜增辉”。
不情之请: 不合情理的请求(称自己提出请求时的客气话)(自谦之词)。
不揣冒昧: 自谦之词,谓不自量,鲁莽无知;用于没有慎重考虑就轻率行事的客气话。
揣测,想到的意思,现代汉语词典:估计,忖度。
敬谢不敏: 谢:推辞;不敏:不聪明,没有才能。
恭敬地表示自己能力不足,不能够接受做某事。
多作推辞做某事的婉辞。
抛砖引玉:抛出砖去,引回玉来。
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
忝列门墙: (liè mén qiáng):谦辞,表示自己愧在师门。
只能用于第一人称。
一般指仍在老师门下。
忝,有愧。
忝tiǎn: 便是自己位列其中会让余者蒙羞。
该词只能用于自己,不能用于他人。
百无一能: 释义:能:能力,胜任。
什么都不会做。
狗尾续貂: 狗尾续貂:貂不够用了拿狗尾巴来顶替,指封官太滥。
亦比喻拿不好的东西补接在好的东西后面,前后两部分非常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
“狗尾续貂”这条成语,除了本来的意思,后来也用来比喻文章或办事能力拙。
语文知识2017年高考语文答题技巧

免费范文的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7年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免费范文。
答题技巧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有些同学失分,不是失在知识能力上,而是失在没有题技巧上。
掌握好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能使复习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例如,复习语病题时,就要在把握六种病句特点的同时,掌握一些辨析病句的方法:■高考语文答题技巧之审读法。
审读法就是通过审慎的阅读,发现句子的毛病。
一般说来,大凡读起来别扭,听进来含混的地方,就可能是毛病的所在。
找到了病处,再仔细分析判断,查清语病的原因,然后加以修改。
例如“针对国际原油价格步步攀升,美国、印度等国家纷纷建立或增加石油储备,我国也必须尽快建立国家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读第一分句“针对国际原油价格步步攀升”,就会觉得不通,要在其结尾加上“情况”或“状况”之类的词语比较顺畅。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之病句类题目须要注意哪些方面才能够得高分?答:从小就接触汉语,对于汉语的句子非常熟悉,这就使得我们对汉语有着较强的语感,这是我们辨析语病的优势。
做题时,首先通读句子,借助于语感初步判断,然后再根据语法或逻辑知识进行检验,从而得出准确答案。
考生判断不准是因为只是跟着感觉走,忽视了用语法或逻辑去检验。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之比较法。
在选择有语病的项时,四个选项中往往有两个容易排除,剩下这两个,就为难了,那个干扰因素比较大的选择项,也给人似是而非的印象,这时就需要进行认真细致的比较。
如果是确认两项都有问题,就选择问题较大,较明显的那一项。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之仿用句式题极具开放性,命题极为灵活,命题形式都有哪几种?答:句式的仿用是指根据提供的例句或新的语境来仿造句子。
从近几年高考命题来看,所考查的题型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种:(1)嵌入式。
要求仿写的内容镶嵌在语段当中,既有上文的语境,又有下文的语境。
(2)续写式。
要求仿写的句子是在给定了上文语境的基础上,承接上文语句的续写,在内容上具有连贯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高考语文词语辨析题解题思路
语文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17年高考语文词语辨析题的解题思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果有其他最新的资讯,小编会在第一时间通知大家,请大家持续关注语文网。
高考语文试题词语部分,往往虚词、实词、成语各设一道题,足见词语这个知识点在能力型试卷中所处的重要性。
考查形式多是在动态的语境中考查词语(包括成语)的使用。
从考试能力层级上讲,正确使用词语属于“表达运用”,要求较高。
对虚词的考查集中在关联词(连词、部分副词及部分介词)的使用上;对实词的考查,则主要集中在辨析含有相同语素的同义近义词。
在备考高考语文中,重点要做到三个方面的落实:一是落实词义的认读,注重多角度的辨析;二是强化语境意识,坚持“词不离句”的原则;三是重视语言实践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言感悟能力。
近义实词主要有两类:一是同音近义词,二是异音近义词,无论哪种类型,准确把握词语含义,辨析、判断用法迥异或微殊的词语都是不变的考查方向。
实词的考查以同义近义词辨析为主。
要掌握和运用好同义近义词,关键在于能辨析同义近义词的意义和用法。
1.从意义方面辨析
从意义方面来辨析如词义的轻重。
“激动”比“感动”更强烈。
“蔑视”比“轻视”词义重。
词义的着重点不同。
如“诡辩”与“狡辩”同是无理强辩,但“诡辩”着重在“诡”,即欺诈、怪异,“诡辩”就是用欺诈的手段、奇怪的言辞,似是而非的论证,来为自己的谬论辩护。
“狡辩”则着重在“狡”,即不老实、耍花招,“狡辩”就是歪曲事实,狡猾地为自己的错误言行辩解。
词义的范围大小不同。
如“开垦”、“开拓”、“开辟”都有“开发”之意,但“开垦”指用力把荒芜的土地开发为可耕种的土地;“开拓”指在原来开发的基础上加以扩充,两者词义范围较小;而“开辟”着重指开发、新开创,词义范围较大。
(1)辨明范围
很多近义词适用范围的大小是不同的,有的大一些,有的小一些;有的概括的是事物的总的方面,有的概括的是其中的某一部分。
只有准确把握词语的适用范围,才能正确地辨别。
(2)把握轻重
词义的轻重不同,它的用法也就不一样。
一组词的意义基本相同,但是有的适用于重要的、较大的事物,有的适用于一般的事物;有的表示程度深、性质重,有的表示程度浅、性质轻。
(3)弄清侧重
名词近义词的侧重点区别往往在所指的事物现象的特点方面。
动词近义词的侧重点区别往往在所指动作的方式、方法或动作的结果方面。
形容词近义词的侧重点区别往往在所指状态和性质的方面。
(4)弄清具体与概括的不同
如:“船”和“船只”都指水上的主要运输工具。
但“船”是具体的,“船只”是概括的。
如他在湖面上划船。
来往船只很多。
2.从用法方面辨析
从用法方面来辨析。
A、搭配对象不同。
如“爱戴”适用于对上,“爱护”适用于对下。
B、语法功能不同。
如“公然”、“公开”都含有不加掩饰地采取行动之意,但“公然”是副词,在句中只能作状语,如“公然侵入”。
“公开”是动词兼形容词,在句中多充当谓语,如“真相早已公开了”;也可充当状语,如“公开表明态度”;还可充当定语,如“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
(1)分清对象
有些近义词有特定的使用对象,有的对人,有的对事,有的对物。
分清所指对象,可以直接区分词语的细微差异。
(2)找准搭配
一个词语所依据的语法关系,往往有比较固定的搭配方式。
做题时,要根据语境正确选择。
(3)明确词性和语法功能
根据词性可以判断某词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确定词的语法功能,从而准确辨析词义。
(4)注意词语的特定“方向性”
有些词语有特定的“方向性”,比如谦敬,如果在选择时忽视这方面就会出现错误。
(5)区分语体色彩
从色彩方面来辨析。
主要表现在:A、感情色彩不同。
如“鼓动”、“鼓舞”、“煽动”都有激发人的情绪使之行动起来的意思,但“鼓动”是个中性词,即可用在好的方面,也可用在坏的方面;“鼓舞”是个褒义词,指受到好的影响而积极奋发;“煽动”则是个贬义词,有挑唆、怂恿人干坏事之意。
B、语体色彩不同。
语体色彩主要表现在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如“夫人”和“爱人”是同义词,前者适合于庄重的场合,后者适用于一般的场合。
有一些词语具有语体风格的差异,有的是口语,有的是书面语;有的是政论用语,有的是描写性用语。
如果不注意词语的语体色彩,用得不合适,就会使人感到很不协调。
高考对虚词的考查有两种题型:一是辨析句子中虚词使用的正误,一是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
考查的重点在虚词的用法上,因此,分析词语的性质、功能,尤其是用法,对于辨析虚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正确使用虚词,一要弄清虚词的语法功能和搭配习惯,掌握某些易误虚词的常见用法;二要注意辨析易混虚词的细微差别;三要正确使用关联词语,注意关联词语搭配使用的特点。
辨析虚词的方法如下:
①从词性的角度辨析。
如“固然”和“诚然”,前者只能作转折连词,后者除了有同样的性质、功能外,还可以作副词,如:他诚然是一名优秀的小品演员。
虚词的词性不同,其语法特点和功能就不同,我们只有把握了词性,才能做到准确使用。
比如: “关于”“对于”都引进涉及的事物,但“关于”表示关联、涉及的事物,“对于”用于指出对象。
句中“对于……作过……阐述”,旨在指出对象,故应选用“对于”。
②从词语的适用对象、场合、范围等角度辨析。
如:介词“对”和“对于”,前者适用范围比后者广,一般而言,用“对于”的地方都能换用“对”,但用“对”的句子,有些不能换用“对于”。
如:小黄对我笑了笑。
强调动作行为的方向、目标,或含有“对待”意味的,只能用“对”。
如,他对工作很负责。
“对”可用在主语前(有停顿),意思相同。
如,我们会对这件事作出安排的。
“对于”则不能用在助动词、副词之后。
③从词语搭配的角度辨析。
许多关联词的搭配是固定的。
如:表并列关系的“也……也……”、“不是……而是……”等;表递进关系的“不但……而且……”、“不仅……还……”等等。
虚词的摆放位置必须根据句子的语法需要和虚词自身的表意特点来确定,而不能错位。
比如:在复句中,前后分句的主语如果一致,关联词语应该放在主语后;反之,则放在主语前。
有些虚词需要与实词或者其他虚词搭配使用,在搭配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搭配的对应。
④从表达关系的角度辨析。
如“进而”与“从而”,前者一般表示递进关系,后者一般表示承接或因果关系。
“只要”与“只有”,前者所强调的是充分条件,后者所强调的是必要条件。
⑤从语气的角度辨析。
主要是指表示语气的副词和助词。
如“难道”与“莫非”,前者多用来加强反问语气,后者多用于揣测语气,有时也用来加强反问语气,但不及前者强烈。
⑥辨明关系,有机衔接。
为了表明或强化词语之间、短语之间、句子之间的关系,常常需要使用虚词,在使用之前,我们首先必须辨明关系,否则,就会发生关系混淆、关系颠倒或强加关系等错误。
⑦避免重复,谨防脱漏。
虚词的使用应切合语境的需求,如果滥用,往往会造成语意的累赘、重复,甚至破坏句子的结构。
所有这些,都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多加体会揣摩。
①高考对实词考查的重点是近义词的选用和辨析,
②试题的设问形式固定不变。
如: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或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
如2009年江西卷、湖北卷。
③试题的考查侧重于对语言环境的分析和对词义的辨析,二者要兼顾。
④试题的考查不仅有词语使用是否正确的问题,还有是否使用得更好的问题。
⑤试题考查的词语往往是常见于报刊中使用率较高又容易被误用的词语。
1.弄清语境,要善于根据上下文来断定词语的意义。
2.辨别词义。
主要看近义词语的不同语素,通过组词、找反义词、形声字依形旁辨义等多种方式来了解词义的细微差别,然后结合句意,进行选择。
3.筛选排除。
比较难以确定对错的选项,除从词义上加以辨析外,还可用定范围、析词性、明色彩、辨轻重、试搭配等方法进行鉴别。
注意采用排除的方法,将最容易辨析的词语先排除,逐渐减少选项,以至选出正确项。
4.迁移应用。
有些近义词没有相同或相异的语素,而词语本身的意义、功用又辨析不清,这时可以另造句子进行比照辨别,区分出异同,选出正确项。
5.词义代入。
每个词语在具体的语境中都有确切的含义,考生可以将其具体词义代入句中,根据词义进行判断。
同时兼顾其搭配关系、适用范围、感情色彩、语体风格等是否适当,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