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 轴对称图形教案 沪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 轴对称图形教案 沪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 轴对称图形教案 沪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轴对称图形教案沪教版

1、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的含义。

2、会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根据轴对称的概念,制作轴对称图形。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思考和折、剪、画操作,培养学生探索与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情感目标:引导学生领略自然世界的美妙与对称世界的神奇,领会数学美,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基础图形。学具:图片、基础图形。教学过程:

一、折纸活动,感知对称轴图形

1、师:五一长假老师去了几个地方旅游,一路上拍了些我喜欢的照片,我们一起来欣赏。(天安门、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上海大剧院、蜻蜓、蝴蝶、蜜蜂、瓢虫)老师选了几张,画下来就是这样的图形。(出示简图天安门、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蝴蝶、蜜蜂)

2、现在,老师在这些图形中间加上一条直线把它们分成两部分,大家看看,直线左右两侧的图形有什么特点?(大小相同)(板书:直线两侧图形)到底是不是呢?拿出你们的图形,选一个动手检验吧。生交流。(检验的是哪个图形,用什么方法来验

证的,发现了什么?)要求完整回答。(师画出对称轴,板书:对折、完全重合)

3、揭示课题。师:像这样,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我们手中的这些图形都是。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轴对称图形”。(出示课题:轴对称图形)

二、折折画画、认识对称轴

1、师:这条使左右图形完全重合的直线叫做对称轴。(板书:对称轴)

2、手势判断,在哪些图中红线是对称轴?(课件)为什么茶壶上的红线不是对称轴?(茶壶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这些图形你们都认识(出示图片,长方形、正方形、五边形、梯形、圆、等腰三角形)它们中有些是轴对称图形,有些不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就画出它们的对称轴,能找到几条就画出几条,画好后先在你的小组内交流。拿出你们的图形,小组合作。(生先交流演示,再媒体演示)

3、课本上有两幅图,但只画出了它们的一半,请你选一幅画出它的另一半,使它成为轴对称图形。你是怎么画的?(找格子)

三、联系生活、拓宽知识

1、猜字游戏:我听说你们语文认字本领都很大,现在我考考你们,给你们半个字,猜猜它们各是什么字?(抢答:日、品、丰等)

2、师:在我们周围的许多物体上都能找到轴对称图形,一起来欣赏一下。(多媒体演示)你知道昆虫和鸟类这样的体形有什么优点吗?(可以帮助它们保持平衡。)看了这些建筑物的照片,你有什么要说的?(轴对称图形美)你们也能举出些轴对称图形的例子吗?(生举例)。

3、师:课前同学们剪了一些轴对称图形的作品,愿意展示给大家看吗?

4、师:对呀,我们可以运用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来制作许多漂亮的轴对称图形。(展示脸谱、吉祥物等)中华民族是一个聪明的民族,我们很早就把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运用在了很多领域,美化我们的生活,如吉祥物,剪纸,脸谱艺术等等。

四、总结:谈谈你的收获。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5.1《轴对称图形》教案(1)

15.1轴对称图形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轴对称图形”是八年级上册沪科版数学教材第15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 教材中提供了建筑物、枫叶、蜻蜓、雪花等图片,目的是使学生从这些图形中抽象它们的共同特征.教材在安排上通过学生观察图片,鼓励学生探索轴对称现象的共同特征,动手操作,亲自实践,体验活动的乐趣.教材给学生自主探索留有很大空间,学生可以充分的发挥想象,以促进学生对轴对称的体验和理解. 本节课是本章的第一节,对于以后学习等腰三角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有很重要的铺垫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训练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图形设计能力,拓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为学生后续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这一节课也是联系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的含义,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能够画出轴对称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观察辨析图形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丰富的轴对称现象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促进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一般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提高.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教学难点: 能够识别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它的对称轴;画出轴对称图形。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七年级的时候已经接触过图形知识,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能力.本节的知识全都来源于生活,所以本节利用学生已有的能力来学习知识、解决问题. 三、教学策略和方法 教学方法和手段: 基于本节课内容和八年级学生的心理及思维发展的特点,在教学中选择引导探索发现法,配合演示法、讨论法和总结法的使用.在演示、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操作、抽象概括、练习巩固各个环节中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增强直观性,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法指导: 本课的学习,学生应立足于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自觉地运用自身已具备的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通过观察、分析、操作、抽象概括等共同探讨,以数学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进而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 四、教学过程 (一)图片欣赏,导入新课:

二年级数学上册 倍 1教案 沪教版

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将什么定为1份”的本领。 2.知道几个△就是△的几倍,并会列算式。 发展目标: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 情感目标: 让学生感受获得新知的喜悦。 教学重点: 认识“倍”。 教学难点: 谁是谁的几倍。 教学准备: 每张桌子黄豆若干。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知。 口答:2+2+2+2+2+2=8+8+8+8= 表示个2表示个8 师:说得真好,这是我们前几天学的本领,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 二、探索新知。

1.观察“划船”主题图。 师:小胖的学校组织他们去公园春游了,这是他们在划船的情景,从这张图中你知道些什么?(小组讨论。) 汇报:(1)一共有6条船,1条黄船,2条绿船,3条红船。 (2)每条船上的人数都是3人。 (3)绿船的人数是黄船人数的加倍。 2.看“黄船”图,引出“倍”。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有1条黄船,船上有3人,就是几个几?(1个3)算式呢?(13=3)1个3还表示3的1倍,算式:31=3。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本领:倍(板书课题)。 3.认识“几个3就是3的几倍”。 (1)看“绿船”图。 师:刚才有同学说“绿船人数是黄船人数的加倍。”说得很好,这是一年级学的本领。也就是——把黄船上的人数看作1份,绿船上的人数有这样的2 份,2个3也就表示3的2倍,所以绿船上的人数是黄船上人数的2倍。 谁会列算式? 23=6或32=6(板书)。 (2)看“红船”图。 师:谁会学说这句话,告诉大家,黄船人数和红船人数的关系?(把黄船上的人数看作1份,红船上的人数有这样的3份,3个3也就表示3的3倍,所以红船上的人数是黄船上人数的3倍。算式:33=9。) (学生个别说,同桌互说。) (3)看“划船”主题图。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5.1《轴对称图形》教案(12)

轴对称图形(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的含义,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观察辨析图形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丰富的轴对称现象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促进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一般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提高.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教学难点:能够识别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它的对称轴. 二、教学内容分析: “轴对称图形”是八年级上册沪科版数学教材第15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教材中提供了建筑物、枫叶、蜻蜓、雪花等图片,目的是使学生从这些图形中抽象它们的共同特征.教材在安排上通过学生观察图片,鼓励学生探索轴对称现象的共同特征,动手操作,亲自实践,体验活动的乐趣.教材给学生自主探索留有很大空间,学生可以充分的发挥想象,以促进学生对轴对称的体验和理解. 本节课是本章的第一节,对于以后学习等腰三角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有很重要的铺垫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训练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图形设计能力,拓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为学生后续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这一节课也是联系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学案等。 学生:白纸、方格图、三角板等 三、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

(二)、图片库 多媒体展示图片,让学生感知现实生活中轴对称图形。动画展示蜻蜓图片。 (三)、互动乐园 将一张纸对折以后,用笔尖在纸上扎出自己喜欢的图案,将纸打开后铺平,观察所得到的图案。位于折痕两侧的部分有什么关系?与同伴进行交流。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四)、猜字游戏 猜一猜:下列图案都是轴对称图形文字的一部分,你能猜出它们原来的字分别是什么字? 你能举出几个轴对称图形的例子吗?互相交流一下。 多媒体展示汽车标志,交通标志,脸谱,剪纸,丰富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并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受到美的洗礼。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巧算

巧算 教学内容: 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 教学目标: 1、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巧算方法。 2、理解“一个加数增加一,一个加数减少一,和不变”的特点。 3、培养学生的同向思维变化。 4、能用“被减数与减数同时增加与同时减少一,差不变”的同向变化来巧算减法 计算题。 教学重点:了解并掌握加减法的巧算。 教学难点:能理解并会运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巧算加减法题目。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巧算加法) 1、师:观察通往小岛的栈道上写的算式,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迅速算出呢?(学生自由 说) 26+18=44 (学生说出上学期所学的各种方法) 2、如果把一个加数变为整十数,那么计算将更为方便,你是怎么想的? 生:26减少2,18增加2,就是24+20=44 3、师:在加法中一个加数减少几,另一个加数增加几,和是不变的。在计算加数的时 候,我们将一个加数变成最近的整十数就可以了。 4、为什么把18 变成整十数,而不把26变成整十数? 生:因为把18变成20容易。 5、小结:巧算时我们要先把一个最接近整十数的加数变成整十数,然后这个加数加上 几,另一个加数就减去几,和不变。 [意图:教师运用已学的知识来教授新知识,既可以复习就知,又能为新学知识起到铺垫作用。] 二、练习: ★师:现在让我们把下面的加法用巧算的方法表示出来。 69+16=70+ = 45+48= +50= 38+17= + = 把哪个加数变成整十数?为什么? 三、减法巧算: 1、出示:34-27= 35-28= 36-29= 37-30= 老师在黑板上写了4道减法题,先一起算出答案。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 识点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1、加减乘除混合运算,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同级运算按顺序从左往右进行计算。 2.、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加数+加数=和被减数 - 减数 = 差 和 - 第一个加数=第二个加数被减数 - 差 = 减数 和 - 第二个加数=第一个加数差 + 减数 = 被减数 3、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因数×因数=积积÷第一个因数=第二个因数积÷第二个因数=第一个因数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4、在有余数的除法中: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余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除数=商 5、 5×3+3×3=8×3=24 5×3-3×3=2×3=6 计算方法:相同的因数不变,另外两个因数相加减。 6、最小的一位数是1,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两位数是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

7、数的排列: 从大到小排列,用 >连接,先找最大数。从小到大排列,用<连接,先找最小数。 位,第四位是千位。 9、位数有: 一位数、二位数、三位数、四位数······ 10、数位有: 个位、十位、百位、千位等. 11、计数单位: 个位的计数单位是一,十位的计数单位是十,百位的计数单位是百.千位的 计数单位是千。 12、数的组成:1427是由1个千、4个百、2个十、7个一组成。 13、 100里有一个百,100里有2个50,100里有4个25,100里有5个20,100里有 10个10. 14、1000里有1000个一,1000里有100个十,1000里有10个百,1000里有1个千。 15、千位是几就表示几个千,百位是几就表示几个百,十位是几就表示几个十,个位是几就表示几个一。 16、写出相邻数: 前面一个数是原数减1,后面一个数是原数加1. 例如: (47) 48 (49) 17、写出相邻整十数:

沪科数学八上《 轴对称图形》同课异构教案 (5)

16.1轴对称图形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对称图形,明白对称的含义,能找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多种能力,渗透美的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对称图形的概念及性质,会找对称轴. 教学难点 准确找全对称轴. 教学准备 1.教具: 投影片、图片、剪刀、彩纸. 2.学具: 蝴蝶几何图片、剪刀、白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们看这些图形好看吗?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 (图形的左边和右边相同. ) 你能举出一些特点和上图一样的物体图形吗?(人体、昆虫、房屋、衣服……) 这些图形从哪儿可以分为左边和右边?请同学到前边来指一指. (指出中间的那条线. ) 你怎么知道图形的左边和右边相同?(看出来的……) 还有别的办法吗?用手中蝴蝶图形动手试一试,互相讨论. (对折,图形左右两边完全合在一起,也就是完全重合. ) 你能不能很快剪出一个图形,使左右两边能完全重合?可以讨论,也可以看一看其他同学是怎么剪的. (把纸对折起来,再剪. ) (二)讲授新课 1.对称图形的概念. (1)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定义.

以剪出的图形为例,贴在黑板上. 问: 你们剪出的这些图形都有什么特点? (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 ) 师: 像这样的图形就是对称图形. (板书课题) 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画在图上). 问: 现在谁能准确说出什么是对称图形?什么是对称轴. 板书: 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加深理解概念. 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你刚才剪的图形叫做什么图形?为什么?画出自己剪的图形的对称轴. 注意对称轴是一条直线,两端可以无限的延长. (3)巩固概念. (投影) ①判断下面的图形是不是对称图形?为什么?用小棒摆出对称轴. 生: 天安门、奖杯、汽车图是对称图形,金鱼图不是对称图形,无论怎样折,两侧都不能完全重合,因此也就没有对称轴. ②拿出从方格纸上剪下来的几何图形,折一折,看一看哪些是对称图形,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个人完成后,按顺序摆放在桌子上,同桌互查,再指名按顺序说. 投影出示,折一折,说明是否是对称图形,并在()里写明有几条对称轴. 生边回答老师边填在投影片上,并用小棒摆出对称轴. 回答: 1°任意三角形不是对称图形. 2°等腰三角形是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三篇精选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三篇精选 【导语】一份优秀的教案需要教师提前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准备,提前将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和反应进行预想;还需要教师对授课对象也就是学生进行一定的分析,对授课内容进行一定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使教案在教学中更好地发挥其"引导者"和"先行者"的作用。以下是无忧考网整理的相关资料,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一】 1、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并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 2、能准确地判断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4、引导学生领略自然世界的美妙与对称世界的神奇,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概念。 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建立表象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礼物,猜猜是什么?出示蝴蝶的一半。生:蝴蝶

师:你是怎么猜到的呢?你怎么知道是蝴蝶的呢? 生说一说,师加以引导。 师:生活中,像蝴蝶这种两边大小、形状、图案一模一样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 2、你在生活中见过轴对称图形吗?说一说吧 生举例子,师加以引导并表扬肯定。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出示小青蛙图片 你认为它是轴对称图形吗?你怎么判断的?从哪里看两边一模一样呢?你有什么办法证明你的想法吗? 小组动手操作 2、交流汇报。 用对折的办法,发现两边完全重合。 中间的折痕就是对称轴。 3、剪一剪――认识轴对称图形。 (1)师: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对称图形,老师这里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些纸张,大家能够用剪刀试着剪出一个对称图形码? 在剪之前先想一想怎样剪才能剪出对称的图形,然后动手试一试。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剪一剪。 组织学生将自己小组剪出的对称图形进行展示并汇报各自的剪法。 (2)引导学生明确剪对称图形的方法。 要剪出一个对称图形,可以先把纸张进行对折再剪,最后沿对折的

沪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沪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 第一课时千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课本P8-9 教学目标: 1. 借助千数图认识记数单位千,知道一千是个四位数; 2. 正确读写千以内的数并登入数位表。 教学重、难点: 1.点图、简图等多种方式表达数。、 2.千以内数的读与写。 教学准备:千数图,数位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 数一数:一个一个数, 2. 数一数:十个十个数 小结:一个一个数,数了10个一就是10; 十个十个数,数了10个十就是100。 3. 从十个十个数引入百数图,说一说百数图的特点。 10行10列,共100个。 二、认识千数图 1. 谈话:今天老师带大家参观体育馆,来学习体育馆里的数学知识。 2. 观察:(媒体播放)体育馆里人山人海,请你先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少人?生:几百人(依据什么?生:百数图) 3. 学习认识千数图:一百一百地数,十个百就是一千(板书) 三、探究 1. 在千数图上表示数 读一读:它表示哪些数?(媒体演示:遮千数图,读露出来的数) 小结:先数完整的看台区,一个区是100,有3个区就是300;再数完整的一行行,一行有10人,有4行就是40;最后数一个一个的,有2个。合起来就是342。简图2. 沪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⑴示意简图:从看台上取下形象的图 ⑵看着简图说说数的组成:由3个百,4个十,2个一组成的数是342。 3. 在数位表上表示数 ⑴认识数位表: 师:一个一个数,对应数位表上的个位 ; 十个十个数,对应数位表上的十位 ; 一百一百地数,对应数位表上的百位 ; 相邻的数位之间满十进一, 数了10个100,满十进一,有了一个新的数位,名叫千位。 师:数位是这样排列的:千位、百位、十位、个位。 师:个位上是几就表示几个一;十位上是几就表示几个十;百位上是几就表示几个百;千位上是几就表示几个千。 ⑵数的组成:

二年级数学下册 轴对称图形教案 沪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轴对称图形教案沪教版 1、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的含义。 2、会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根据轴对称的概念,制作轴对称图形。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思考和折、剪、画操作,培养学生探索与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情感目标:引导学生领略自然世界的美妙与对称世界的神奇,领会数学美,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基础图形。学具:图片、基础图形。教学过程: 一、折纸活动,感知对称轴图形 1、师:五一长假老师去了几个地方旅游,一路上拍了些我喜欢的照片,我们一起来欣赏。(天安门、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上海大剧院、蜻蜓、蝴蝶、蜜蜂、瓢虫)老师选了几张,画下来就是这样的图形。(出示简图天安门、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蝴蝶、蜜蜂) 2、现在,老师在这些图形中间加上一条直线把它们分成两部分,大家看看,直线左右两侧的图形有什么特点?(大小相同)(板书:直线两侧图形)到底是不是呢?拿出你们的图形,选一个动手检验吧。生交流。(检验的是哪个图形,用什么方法来验

证的,发现了什么?)要求完整回答。(师画出对称轴,板书:对折、完全重合) 3、揭示课题。师:像这样,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我们手中的这些图形都是。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轴对称图形”。(出示课题:轴对称图形) 二、折折画画、认识对称轴 1、师:这条使左右图形完全重合的直线叫做对称轴。(板书:对称轴) 2、手势判断,在哪些图中红线是对称轴?(课件)为什么茶壶上的红线不是对称轴?(茶壶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这些图形你们都认识(出示图片,长方形、正方形、五边形、梯形、圆、等腰三角形)它们中有些是轴对称图形,有些不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就画出它们的对称轴,能找到几条就画出几条,画好后先在你的小组内交流。拿出你们的图形,小组合作。(生先交流演示,再媒体演示) 3、课本上有两幅图,但只画出了它们的一半,请你选一幅画出它的另一半,使它成为轴对称图形。你是怎么画的?(找格子) 三、联系生活、拓宽知识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三篇精选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三篇精选【篇一】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并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 2、能准确地判断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4、引导学生领略自然世界的美妙与对称世界的神奇,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概念。 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建立表象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礼物,猜猜是什么出示蝴蝶的一半。生:蝴蝶 师:你是怎么猜到的呢你怎么知道是蝴蝶的呢 生说一说,师加以引导。 师:生活中,像蝴蝶这种两边大小、形状、图案一模一样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 2、你在生活中见过轴对称图形吗说一说吧 生举例子,师加以引导并表扬肯定。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出示小青蛙图片 你认为它是轴对称图形吗你怎么判断的从哪里看两边一模一样呢你有什么办法证明你的想法吗 小组动手操作 2、交流汇报。 用对折的办法,发现两边完全重合。

中间的折痕就是对称轴。 3、剪一剪——认识轴对称图形。 (1)师: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对称图形,老师这里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些纸张,大家能够用剪刀试着剪出一个对称图形码 在剪之前先想一想怎样剪才能剪出对称的图形,然后动手试一试。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剪一剪。 组织学生将自己小组剪出的对称图形进行展示并汇报各自的剪法。 (2)引导学生明确剪对称图形的方法。 要剪出一个对称图形,可以先把纸张进行对折再剪,最后沿对折的地方打开,这就形成了一个对称图形。 教师小结:像这样剪出来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 同桌交流,将剪出的图形对折,看看是否完全重合,说说同桌剪的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怎样判断 教师引导:我们剪轴对称图形时,先要对折,那就是说,把你手上的图形对折,如果能完全重合,就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操作,判断。指名上台演示,说说判断的理由。(展示时,教师注意让学生从不同的方向,横着、竖着、斜着的方向对折,感受不同角度进行判断。)

二年级数学上册 乘与除教案 沪教版

乘与除 教学内容: 课本P78~79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的实际含义。 2.培养学生多渠道收集并整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乘、除法的建模能力。 3.渗透转化的思想,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春游情景图、多媒体课件、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自己设计的“春游”情景图,请学生说说从情景图中收集到的信息。 2.揭示课题:春游中的数学问题。 二、乘与除 1.出示题1(图、文字) (1)请学生交流信息并列式解答(强调“8个3”或“3的8倍”)。 (2)学生摆学具验证。 2.在“春游”情景图中选两棵树,另外根据情景图配文字(如:梧桐树高12米,柳树高3米,梧桐树的高度是柳树的几倍?)。 (1)请学生交流信息并列式解答(强调求倍数)。 (2)学生自己画草图验证。

3.练习 根据“春游”情景图,编乘、除法情景题并列式解答。 三、应用 1.出示题3(图) (1)请学生交流信息。 (2)列式解答问题(1):2壶茶可以倒满几杯?(巩固乘法题) (3)出示问题(2)。 ①讨论:能直接比较吗?为什么?怎么办?(策略:将牛奶和橙汁的量都转化成“杯”)②列式解答、选择。 2.出示题4(图、文字) (1)请学生交流信息。 (2)讨论:能直接进行比较吗?为什么?怎么办?(转化) (策略1:将男生领的面包的数量转化成个数“乘” 策略2:将女生领的面包的数量转化成盒数“除”) (3)列式解答、比较。 3.小结: 两个数量在无法直接比较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根据已知条件将它们转化成统一的计量单位,再进行比较。 4.出示题5(图、文字) (1)请学生交流信息。 (2)列式解答。

二年级数学下册测试题沪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测试题沪教版 一、填空 1、在我们学过的角中.( )角比直角小.( )角比直角大。 2、时针运动是()现象.拉抽屉是()现象。 3、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移动属于()现象.车轮运动属于()现象。 4、红领巾上有两个()角和一个()角。 5、48÷6=().读作().口诀().被除数是().除数是().商是()。 6、 9是3的()倍.9的3倍是()。 7、二(3)班有56人划船.每7人坐一条船.需要租()条船;如果每条船租金为9元.一共要花()元。 8、请在□里填上适合的数: 6×□=30 □×6=42 63÷□=7 49÷□=7 32÷□=4 4×□=20 二、画一画 分别画一个锐角、直角、钝角, 并写出它们的名称。 三、列式计算 1、7个3相加.和是多少? 2、45是5的多少倍? 3、31除以8.商和余数是多少? 4、甲数是6.乙数是甲数的4倍.乙数是多少?

四、解决问题 1、体育室有8个足球.排球的个数是足球的2倍.排球有多少个? 2、食杂店有41千克大米.每9千克装一袋.可以装几袋?还剩几千克? 3、一个活动小组有24个男同学.女同学有6个.男同学是女同学的几倍? 4、停车场有24辆货车.3排小汽车.每排6辆.求:(6分) (1)、一共有多少辆小汽车?(2)、停车场共有多少辆汽车? 5、老师昨天教了16个生字.今天又教了14个生字.老师一共教了多少个生字?小明每天复习6个.几天可以复习完?(5分) 6、妈妈在商店买了5千克的苹果、1千克的面粉和3千克的雪梨.妈妈一共买了多少千克的东西?合多少克?(5分) 小学教育资料

同学们要认真检查一遍哦!!!

沪教版数学二年级二教案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第二十四课时 讲讲算算,例1,例2 1、会解答用乘法计算的表格式图文应用题。 2、会看情景图口编乘法应用题 会解答用乘法计算的表格式图文应用题。 会看情景图口编乘法应用题 一、复习 出示: 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呢? 师:这是上学期学的加法讲讲算算。题目中有三句话,哪两句 话是条件?哪一句话是问题? 师:讲讲算算中一定要有两个条件、一个问题,今天我们继续 学习讲讲算算。 (板书课题:讲讲算算) 二、新授 1.教学例1 出示投影:轿车图 问:题目中哪两句话是条件?哪一句话是问题? 问:一辆轿车可以乘4人,有5辆轿车,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师:我们把一辆轿车乘4人看作一份,5辆轿车有这样的5份, 我们就说乘车人的总数是4的5倍是20人。 问:求4的5倍是多少谁会列式计算? 问:单位名称是什么呢? 这题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呢? 老师这样列式对吗?4+5=9(人) 请问错在哪里? 2.教学例2 出示投影:学生图 问:告诉我们哪两个条件?要我们求什么? 告诉我们“女孩的人数是男孩的4倍”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师:我们把男孩有7人看作1份,女孩的人数是7的4倍。 问:题目中哪种人数已告诉我们了。 根据哪个条件我们可以求出女孩的人数? 问:算式怎么列?单位名称又是什么? 问:这题表示什么意思? 问:这两题都是用什么方法算的?为什么? 师:这就是今天学的新本领:用乘法计算的讲讲算算。 三、巩固练习 师:我们学会了用乘法计算的讲讲算算,下面老师要考考你们, 看谁学得最好。 1.练一练1 问:说说告诉我们的条件是什么? 问我们的问题是什么? 师:要求一共有柿子多少个?我们根据条件可以怎么想? 用什么方法计算?算式怎么列? 2.练一练3 指名答 生答 指名读题 生答 讨论答 同桌互说 指名答 同桌讨论 指名读题 讨论答 学生口答 生默读题

沪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一二单元测试题

二年级数学科第一二单元测试题 学完2—36页用时间60分钟 一、直接写出得数(20分) 2×6= 18÷3= 30÷5= 6×5= 12÷4= 17-9= 9÷9= 24÷6= 36÷6= 16÷4= 25﹢5= 20÷5= 71-51= 36﹢5= 8÷4= 18÷6= 12÷2= 5×4= 15÷3= 24﹢12= 二、填一填(共34分,10+10+6+8) 1、﹝1﹞30个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得()个。 算式是:□÷□=□,读作()除以()等于()。 ﹝2﹞30个,每个小朋友得5个,平均分给()个小朋友,。算式是:□÷□=□,被除数是(),除数是(),商是()。 2、看图填空。 (1) □×□=□□÷□=□□÷□=□ 计算时用到的口诀是。 (2) 3、在○里填上“>”、“<”或“=”。 24÷4○7 5÷1○5×1 3×2○12÷2 18÷3○6 25÷5○12÷3 5×2○2×5 4、 三、观察下图,在平均分的图后面画“√”。(8分) (1)() (2)() (3)() (4)()四、把左边的问题和右边的算式连起来。(10分) 8÷4=2一个因数是4,另一个因数是5,积是多少? 4×5=20 每行摆6个●,摆了4行,共摆了多少个●?

五、解决问题( 28分,) 1、算一算,我们班现在有多少个同学? 2、 3、 4、我拨了8个萝卜我们都拨了7个萝卜。 你们一共拨了多少个萝卜? 5、用15元钱买票够吗? 6×4=24 24÷6=4 8÷2=4 共有24个▲,每行摆6个▲,有,可以摆多少行? 有8个☆,每2个分一份,可以分成多少份? 把8个☆,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多少个☆? 爸爸和妈妈带我去看电影。 售票处 票价 成人:5元∕张 儿童:3元∕张去年我们班有40个同 学,王力、张扬转学走了。 今年,我们班又来 了4个新同学。

沪教版三年级教案 轴对称图形

沪教版三年级教案轴对称图形 1、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 2、在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发展观察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发散能力。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教学难点:能正确的找到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 1、情景引入1)图片欣赏出示一组都是轴对称图形的图片,引起同学们的注意力和好奇心。并对轴对称图形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对称,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等特点。 二、自主探究,体验新知 1、尝试分类多媒体出示图片:同学们交流得出看到的这些图形,它们的左右两边都是完全一样的图形揭示课题轴对称图形。(板书:轴对称)(1)出示蝴蝶的照片看多媒体展示的蝴蝶的图片。用多媒体展示蝴蝶翅膀重合的动画。(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板书:对称轴)(2)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轴对称图形? 2、独立判断。出示一组图片,请同学们判断它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在哪里。 三、内化新知、拓展引伸 1、观察观察,判断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2、辨析出示一组有对称轴的图形,请同学们判断它的对称轴对不对。 3、找一找数字有没有轴对称图形、试着用几个对称的数字组成一个新的轴对称图形。 4、找一找英文字母中有没有轴对称图形。试着用几个对称的数字组成一个新的轴对称图形。 四、练一练书本P54练一练1,2,3让同学们自己做,自己说。1,画出对称轴2,画出它们的另一半这里要让同学们讨论发现画出另一半,就是找到图形每个顶点的对称点,并连线就可以得到轴对称图形了。3,判断红线是不是对称轴判断比较简单,可以完全交给学生。总结:总结轴对称,对称轴的概念,让同学们明白对称是一种美。上课之前,我们先欣赏一组美丽的图片。师:漂不漂亮?那么,这些漂亮的图形有没有什么规律呢?师:是的,这些图形的左右两边是完全相同的。师:在数学上我们称这样的图形为轴对称图形师:哦,那这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呢?师:你真聪明。同学们,蝴蝶的左右两边重合。是不是很像我们玩得折纸呢。像这样使蝴蝶两边左右完全对称的折线,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对称轴。2)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轴对称图形?学习了新知识,我们来挑战一下自己好不好?请同学们判断一下,这些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呢?这个图形是歪的等腰三角形。看看同学们能不能想象的出来。同学们,我们的身边有着无数的轴对称图形。就拿数学来说,请同学们想一想,数字里面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复习课教案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复习课教案 教学内容总复习内容 教学课时共5课时 教学目标: 1、整理、归纳本册教科书所学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有关知识间的联系。 2、经历整理与复习所学知识的过程,初步学会一些整理数学知识的方法,培养自觉整理与复习的意识和习惯。 3、引导学生回顾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一些整理数学知识的方法。 教具准备:主题图。 教学过程: 导入一、谈话引入 出示主题图:他们在做什么? 这学期的新课学习已经结束,从现在开始,将对本学期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复习。 二、这学期的收获 1、整理全册所学内容: (1)小组合作,初步整理。

①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本学期学习了哪些内容?学生回答 ②想一想:你能用学过的整理知识的方法把这些内容整理出来吗?怎样整理才能使这些内容比较清楚地展现出来呢?先独立思考,然后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③小组合作:小组内的同学商量一下,选择喜欢的方法整理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 整理要求: A、整理结果要简洁、清晰、有条理。 B、整理完后,要能说出整理的理由。 (2)全班汇报交流,完善整理结果 ①各小组选一名代表展示、交流整理的过程、结果。 ②结合展示、交流的过程,师生共同评价各组的整理情况:你喜欢哪种整理方法?为什么?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地方?哪些内容还需进一步调整? ③根据评价结果,可选一种有代表性的板书。 如: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 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表内除法有余数的除 法混合运算 计量单位:克、千克 图形:图形的运动三、交流学习中最有趣的事 2、与同伴说一说 3、回忆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节数学课,最喜欢的一个数学活动,或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1、加减乘除混合运算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同级运算按顺序从左往右进行计算。 2 、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加数+加数=和被减数- 减数= 差 和- 第一个加数=第二个加数被减数- 差= 减数 和- 第二个加数=第一个加数差+ 减数= 被减数 3、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因数×因数=积积÷第一个因数=第二个因数积÷第二个因数=第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4、在有余数的除法中: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余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除数=商 5、5×3+3×3=8×3=24 5×3-3×3=2×3=6 计算方法:相同的因数不变另外两个因数相加减。 6、最小的一位数是1 最大的一位数是9 最小的两位数是10 最大的两位数是99 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 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 7、数的排列: 从大到小排列用>连接先找最大数。从小到大排列用<连接先找最小数。 第四位是千位。 9、位数有: 一位数、二位数、三位数、四位数······ 10、数位有: 个位、十位、百位、千位等 11、计数单位: 个位的计数单位是一,十位的计数单位是十,百位的计数单位是百千位的计数单位是千。 12、数的组成:1427是由1个千、4个百、2个十、7个一组成。 13、100里有一个百100里有2个50 100里有4个25 100里有5个20 100里有 10个10 14、1000里有1000个一1000里有100个十1000里有10个百1000里有1个千。 15、千位是几就表示几个千百位是几就表示几个百十位是几就表示几个十个位是几就表示几个一。 16、写出相邻数: 前面一个数是原数减1,后面一个数是原数加1 例如: (47) 48 (49) 17、写出相邻整十数: (1)原数个位在1-9之间的,将原数个位变成0就是前面一个数,后面一个数是前面一个数加10 例如: (50) 56 (60) (2)原数是整十数的,原数减10是前面一个数,原数加10是后面一个数例如:(30)40 (50) 18、写出相邻整百数: (1)原数百位后面有数的前面一个整百数是将百位后面的数变成0 后面的一个整百数就是前面的整百数加100 (2)原数是整百数的原数减100是前面一个整百数原数加100是后面一个整百数 19、加法竖式计算:(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加起(3)哪一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多位数加法一样) 20、减法竖式计算:(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减起(3)哪一位上不够减从前一位退 一作10 在本位上加10再减。(多位数减法一样)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角 1.

角 教学目标: 1.能够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2.知道角的大小只与它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而与所画的它的两条边的长短无关。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动手能力及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观察图片,找“角”。(简单介绍有关改革开放给上海带来的巨大变化。) 出示图片:这是我们小朋友亲手描绘的杨浦大桥。在这座漂亮的大桥上藏着许多角,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分组观察、讨论并找角,然后小组汇报),揭示课题:《角》。2.复习“角”的有关知识。 ①角的名称: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对于“角”,你有什么认识?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它吗?(复习角的各部分的名称: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②复习直角:在这些角中,找一找有没有自己已经认识的?它的名字叫什么?(直角)我们可以借助什么工具来验证它是否是直角呢?谁能上台验证?(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来进行比较)。在平日的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样的直角呢? 二、认识锐角和钝角: 1. 画角:在我们的周围,其实除了直角之外,还有着许许多多其它的各种各样的角,请你用笔在纸上画一个自己最喜欢的角。(教师选择若干张作品贴到黑板上展示。) 2. 角的分类:这里有那么多不同的角,请你把它们分一分。(请一组学生演示、 汇报 分类方法,引出锐角和钝角) 师:钝角、直角、锐角是角家庭里的三兄弟,如果要给它们排排队,谁是老大,老二,

老三呢?(板书:钝角>直角>锐角) 3. 巩固认识锐角和钝角: a. 同桌之间先互相交流自己刚才所画的是什么角?再验证。 b. 拿出三角尺,指一指并说一说上面的三个角分别是什么角。 4.建立锐角、直角、钝角之间关系的表象。 1)按要求摆一摆:每位学生用活动角按顺序分别表示锐角,直角和钝角。同时交流你是怎样操作的?(让学生充分感受锐角逐渐变化到直角,再变化到钝角的过程。锐角和钝角的大小可以有很多种,但直角只有唯一的大小。) 2)闭上眼睛,想象出锐角、直角、钝角的特征,用喜欢的方式比划,建立三种角的模型。鼓励学生举例:大家认识了钝角和锐角,那么,在你的生活中,见到过锐角或钝角吗? 三、探究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的关系: 1. 出示两把相同的小三角尺:两把小三角尺中所对应的角的大小怎样?如何比较大小?(顶点重合,一边重合,再看另一条边) 2. 出示一把小三角尺和一把大三角尺: 1)猜一猜:(指任意一组角)比一比,哪把尺的角大? 2)学生小组操作比较,发现问题。 质疑:为什么两把尺的角的大小是一样的?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想一想:如果想把这个角变大,你有什么好办法? 3)小结:比较两个角的大小要看角两边的开合情况,叉开越大,角就越大。角的大小 与它的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四、巩固练习,丰富感知:

沪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试题

沪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试题2 第一部分计算(共43 分) 一、直接写出得数(10 分) 600+400=800-400=2000-200=30÷7= 442-42=306+40=340+50=7×5= ()÷8=8 138=()-138 二、竖式计算(6 分) 486+167=867-568= 三、递等式计算(12 分) 483+307-690 984-174-36 107-7×7 20+20÷5 ==== ==== 四、巧算(9 分) 652-78-52 138+227+362 17×5 === === === 五、用竖式以外的方法计算(6 分) 456+348 345-123 == == == 第二部分概念(共27 分) 一、填空题:(18 分) 1、如果把“763-144”中的每个数都估成最接近的整十数,那么估算的结果是(),它与精确计算结果相差()。 2、与3000 相邻的两个数分别是()、()。

3、二千零二写作(),这个数的最高位是()位。 4、要使四位数25□7<2555,□里可填()这几个数。 5、1 小时40 分=( )分;1 天=()小时。 6、10 个千组成的数是(),它比()大1。 7、三种书比重量:数学书比语文书轻,英语书比数学书轻,那么这三种书中,最重的是()书,最轻的是()书。 8、填重量单位:一支铅笔大约重35();小巧体重30()。 9、算盘上的1 个上珠表示5,一个下珠表示 (),右边算盘上表示的数是() 二、画出“9 时35 分”的分针(2 分) 三、选择题:(填正确答案的编号)(3 分) 1、2 包500 克的糖与1 千克水的重量相比,()。 A、不能比较; B、2 包500 克糖重; C、1 千克水重; D、同样重 2、4050 是由5 个十和()组成。 A、4 个千; B、4 个百; C、4 个十; D、4 个一 3、左图中一共有()个直角。 A、0 ; B、1 ; C、2 ; D 、3 四、判断题:(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4 分) 1、钝角一定比锐角大。………………………………() 2、正方形一定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3、一个三角形中,如果最大的一个角是钝角,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钝角三角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5.1《轴对称图形》教案

教学设计: 15.1轴对称图形

15.1 轴对称图形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轴对称图形”是八年级上册沪科版数学教材第15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教材中提供了建筑物、枫叶、蜻蜓、雪花等图片,目的是使学生从这些图形中抽象它们的共同特征.教材在安排上通过学生观察图片,鼓励学生探索轴对称现象的共同特征,动手操作,亲自实践,体验活动的乐趣.教材给学生自主探索留有很大空间,学生可以充分的发挥想象,以促进学生对轴对称的体验和理解. 本节课是本章的第一节,对于以后学习等腰三角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有很重要的铺垫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训练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图形设计能力,拓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为学生后续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这一节课也是联系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的含义,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观察辨析图形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丰富的轴对称现象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促进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一般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提高.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教学难点: 能够识别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它的对称轴.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七年级的时候已经接触过图形知识,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能力.本节的知识全都来源于生活,所以本节利用学生已有的能力来学习知识、解决问题. 三、教学策略和方法 教学方法和手段: 基于本节课内容和八年级学生的心理及思维发展的特点,在教学中选择引导探索发现法,配合演示法、讨论法和总结法的使用.在演示、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操作、抽象概括、练习巩固各个环节中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增强直观性,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法指导: 本课的学习,学生应立足于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自觉地运用自身已具备的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通过观察、分析、操作、抽象概括等共同探讨,以数学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进而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图片欣赏,导入新课:

(完整版)沪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推荐文档

示5,一个上珠表示5。定位点:表示个位所在位置。4、10个一是10,10个十是100,10个一百是1000。2.2 数射线(千) 1、字母所表示的数:a =60 b =180 c =310 d =410 e =480 2、与a 相邻的整十数是50和70;与d 相邻的整百数是400和500。2.3 位值图上的游戏 写作:521,读作:五百二十一 1、加一个小圆片 a)加放在个位,写作522,读作五百二十二b)加放在十位,写作531,读作五百三十一c)加放在百位,写作621,读作六百二十一2、移动一个小圆片 a)移动个位i.放在十位,写作530,读作五百三十ii.放在百位,写作620,读作六百二十b)移动十位 i.放在个位,写作512,读作五百一十二ii.放在百位,写作611,读作六百一十一c)移动百位 i.放在个位,写作422,读作四百二十二ii. 放在十位,写作431,读作四百三十一 三、 时间的初步认识(二)3.1 时、分、秒 1、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钟面上共有60个小格。 2、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1(小)时,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分(钟),分针走 一圈是60分(钟),这时,时针走了1大格。 百位十位个位····· ·· · 建议收藏下载本文,以便随时学习! 我去人也就有人!为UR扼腕入站内信不存在向你偶同意调剖沙

3、钟面上最长最细的指针是秒针,秒针走1格就是1秒。 4、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四、 三位数的加减法 4.1 整百数、整十数的加减法 整百数加、减法。200+300=500。想:2个百加3个百等于5个百。 800-200=600。想:8个百减2个百等于6个百。 整十数加、减法。420+190=610。想:42个十加19个十等于61个十。 580-240=340。想:58个十减24个十等于34个十。 4.2 三位数加减一位数(联系两位数加减一位数)477+5=482,因为77+5=82,所以477+5=482。792-6=786,因为92-6=86,所以792-6=786。 794+9=803,因为794+6=800,800+3=803,所以794+9=803。903-7=896,因为903-3=900,900-4=896,所以903-7=896。4.3 三位数加法1、横式计算 356+247 =603356+247 =603个加个6+7=13百加百300+200=500十加十50+40=90十加十50+40=90百加百300+200 =500 个加个6+7 =13 13+90+500=603 500+90+13=603 2、递等式计算(分拆) 356+247 356+247 =356+200+40+7先加百=356+7+40+200先加个=556+40+7再加十=363+40+200再加十=596+7最后加个 =403+200最后加百 =603 =603 3、竖式计算: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4.4 三位数减法1、横式计算 245-223=22 245-223=22百减百200-200=0 先减百 245-200=45 建议收藏下载本文,以便随时学习! 我去人也就有人!为UR扼腕入站内信不存在向你偶同意调剖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