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白鹿原鉴赏

合集下载

《白鹿原》文学鉴赏

《白鹿原》文学鉴赏

《白鹿原》文学鉴赏
《白鹿原》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陈忠实的代表作之一。

该小说以民间传说为基础,描绘了20世纪初在华北平原上的种种社
会生活情景,对中国现代历史及社会变迁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探讨。

小说采用了多线叙事的方式,将人物鲜明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小说中各个角色的命运交织在一起,表现出了社会变迁对于不同人群的生活、情感、价值观等各个方面的深刻影响。

同时,小说中也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封建社会、官场文化、资本主义等不同力量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相互斗争和影响。

小说语言优美,真实地再现了当时华北平原上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社会环境,揭示了这些环境对人的生存、发展和命运的影响。

此外,小说也涉及到了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使读者受益匪浅。

总之,《白鹿原》是一部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俱佳的长篇小说,对于理解中国现代化进程、文化传统以及人类命运等多个方面都有深刻的启示和帮助。

白鹿原鉴赏述评

白鹿原鉴赏述评

白鹿原鉴赏述评白鹿原,是一部由陈忠实所著的长篇小说。

它以白鹿原这个小村庄为背景,通过讲述白鹿原一家人的兴衰起伏,展现了中国农村社会的历史变迁和人性的复杂性。

本文将从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三个方面来评述《白鹿原》这部小说。

情节是一部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读者的阅读体验。

《白鹿原》的情节布置紧凑,扣人心弦。

小说以白鹿原一家人的兴衰为主线,穿插着白鹿原上各个家族的纷争和恩怨。

小说的开篇就以白嘉轩的出生和他与白嘉轩的婚姻为引子,引发了一系列的悲剧。

接着,小说又讲述了白嘉轩的儿子白嘉轩的成长经历,他的命运与家族的命运紧密相连。

小说中的情节跌宕起伏,充满了悬念和冲突,引人入胜。

人物形象是小说的灵魂所在。

《白鹿原》中塑造了一批鲜活的人物形象,他们各具特色,性格鲜明。

首先是白嘉轩,他是一个精明能干的人,也是一个具有很高人情味的人。

他的命运起伏跌宕,经历了无数的磨难,但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尊严和坚持。

其次是白嘉轩,他是白嘉轩的儿子,也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之一。

白嘉轩性格复杂,既有着善良和正直的一面,又有着冷酷和残忍的一面。

他在小说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推动了故事的发展。

除此之外,还有一系列的次要人物如白嘉轩的妻子和兄弟等,他们各自有着各自的人生轨迹,共同构建了小说的世界。

主题是一部小说的核心思想。

《白鹿原》通过讲述白鹿原一家人的故事,揭示了中国农村社会的历史变迁和人性的复杂性。

小说以白鹿原这个小村庄为背景,通过讲述白鹿原一家人的命运,展现了中国农村社会从清朝末年到新中国成立这段时间的变迁。

同时,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也体现了人性的复杂性,他们有着善良和邪恶、懦弱和坚强等不同的一面。

这些主题的呈现使得《白鹿原》成为一部思想深刻、内涵丰富的作品。

《白鹿原》是一部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活、主题丰富的小说。

通过讲述白鹿原一家人的命运,它展现了中国农村社会的历史变迁和人性的复杂性,引发了读者对于中国农村社会的思考和思想的激荡。

这部小说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具有深刻意义的作品。

小说作品《白鹿原》的评论

小说作品《白鹿原》的评论

小说作品《白鹿原》的评论
《白鹿原》是中国著名作家陈忠实的代表作,该小说以白鹿原这个地方为背景,通过讲述一个家族的兴衰和变迁,反映了中国农村社会的种种问题和矛盾。

该小说以其深刻的主题、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优美的文学语言,成为了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首先,该小说的主题非常深刻。

该小说通过家族的兴衰和变迁,反映了中国农村社会的种种问题和矛盾,如土地问题、家族和个人的矛盾、利益和道德的冲突等等。

小说中每个角色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复杂的内心世界,使得整个故事更加丰富和生动。

其次,该小说的情感描写非常细腻。

小说中的角色们生动而真实,他们的情感、思想、人生轨迹都被描写得非常透彻。

在小说中,每个人物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和情感,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作者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生命的珍视。

最后,该小说的文学语言优美。

作者的用词精准而贴切,语言流畅,让读者可以感受到故事中的每个情节和人物。

此外,小说中蕴含着浓郁的地域文化和历史氛围,这也让故事更加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总之,《白鹿原》是一部充满深刻主题、细腻情感描写和优美文学语言的经典小说。

该小说反映了中国农村社会的种种问题和矛盾,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人性和生命的深刻思
考和关注。

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可以感受到小说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同时也可以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价值。

《白鹿原》点评

《白鹿原》点评

《白鹿原》点评
《白鹿原》是作家陈忠实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93年。

该小说以陕西关中地区白鹿原上白鹿村为缩影,通过讲述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展现了从清朝末年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变化。

小说以白嘉轩为叙事核心,围绕白鹿两家矛盾纠葛组织情节,反映了白嘉轩所代表的宗法家族制度及儒家伦理道德,在时代变迁与政治运动中的坚守与颓败。

同时,小说也深刻揭示了传统文化所展现的人之生存的悲剧性。

在故事中,白家和鹿家各自经历了不同的命运变迁。

白家后代中规中矩,而鹿家则因为鹿子霖的野心和鹿兆鹏、鹿兆海兄弟的追求理想而充满动荡。

此外,小说还通过黑娃、田小娥等角色的命运,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和挣扎。

在寻根主题方面,《白鹿原》带着对精神中“真”的追求写出儒家文化的精髓,并通过文本中人物的个性描写,来宣传中国文化的深刻价值,表达自己“寻根”理念。

作者不仅以民间历史的本来面目突显了寻根性思考,还通过人物语言、行为表现了重构地域文化发展史的强烈意向。

这使得《白鹿原》保持了历史的混沌性和丰富性,成为一部浓缩性的民族命运史和心灵史。

总的来说,《白鹿原》是一部深刻反映中国历史变迁、家族恩怨、人性挣扎和文化寻根的经典之作。

它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丰富的人物形象和深刻的社会思考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赞誉,并被改编成同名电影、电视剧、话剧、舞剧、秦腔等多种艺术形式。

当代文学作品《白鹿原》的评论

当代文学作品《白鹿原》的评论

当代文学作品《白鹿原》的评论
《白鹿原》是当代文学作品中的一部重要之作,由作家陈忠实创作,被誉为中国乡土文学的经典之一。

本文将对这部作品进行评论。

首先,本书通过对白鹿原这个小山村的描述,展现出了当时中国农村的生活状况。

书中详细描绘了土地的分配、村民的日常生活、习俗等,让读者得以深刻了解中国传统农村的面貌。

同时,书中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批判也非常值得注意。

陈忠实通过对于传统观念的描绘和分析,让读者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与历史演变,同时也表达了对于传统文化的思考和批判。

其次,本书通过对于家族史的讲述,展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阶层分化和人性的复杂性。

书中的角色形象各具特色,其中的黑暗面和人性的复杂性让人深思。

这些角色的命运和性格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社会历史背景,这也成为了这部小说最为重要的亮点。

最后,陈忠实的文学风格也非常值得称赞。

他将叙事与思辨相结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如象征、反讽、对比等,使得整个故事显得深邃、感人而又具有思考性。

总的来说,《白鹿原》是一部非常出色的小说。

它通过对于传统文化的探究和对当时社会的反思,深入探讨了中国文化与社会的历史。

陈忠实的文学风格也使得这部小说不仅
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部富有思考性和启示性的文化著作。

《白鹿原》解析

《白鹿原》解析

《白鹿原》解析这集中地通过作品中的正面形象白嘉轩和否定人物田小娥表现出来,一褒一贬,情感分明。

《白鹿原》中的白嘉轩是一个封建色彩很浓的旧式乡村权威--白鹿村的族长。

可以说,他就是中国社会所倚重的、儒家文化所渗透到旧乡村的生活秩序、伦理原则的化身。

他像他的祖先一样,笃守农耕为本的传统,修身,齐家,治村,率民众抗税交农,正民风痛责孽子,为祈雨忍痛自残,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以德报怨,宽宥仇家,被称为白鹿原上“头一个仁义忠厚之人”。

作家对他是倾其笔墨,不遗余力地赞颂的。

有人指出,“白嘉轩无疑是陈忠实的理想人格。

作家可以说是倾其所爱。

在白嘉轩的人际关系网中,除了朱先生以外,几乎所有的人都在空间和时间的运动中为他静态的、浮雕式的肃穆与威严做了陪衬。

鹿子霖、田福贤、黑娃、小娥、白灵、白孝文、贺老大,甚至包括鹿三等都曾经过人生的大起大落,而白嘉轩始终是白嘉轩,人格不变,信念不变,生活态度不变,理想不变,甚至他德高望重的地位都无丝毫改变。

”他是一个“肯定的、正义力量的化身”。

(5)应当承认,陈忠实所写的白嘉轩,在人物形象上是成功的,把许多读者甚至把一些批评家都带入作品的情境,让他们对白嘉轩无条件地认同和赞美。

但是,我们的怀疑也正在这里。

白嘉轩真的值得作家和批评家如此赞赏吗?他固然有恪守祖训,耕读传家的一面,有仁义为本,持身谨严,威镇乡里的一面--姑且不论这种小农经济的产物,对于现代社会,并不值得完全肯定;不容含糊的是,他还是封建礼教在乡村中的化身,是存天理、灭人欲和封建等级制度的全力以赴的维护者。

黑娃和田小娥,两个被侮辱与被损害者,在苦难中结合,当然是对封建伦理的反叛,是对合理的生活的追求,可是,白嘉轩利用族长的权力,把他们打入另册,不许黑娃进入祠堂祭拜祖先,使他们成为村子里的“贱民”。

直至小娥死后,他仍然没有任何动摇,在人们为瘟疫和死亡所恐惧,要为小娥修庙的时候,他力排众议,置众人的生死于不顾,继续对小娥的迫害,掘墓焚骨。

《白鹿原》深度解析

《白鹿原》深度解析

《白鹿原》深度解析:
《白鹿原》是陈忠实的一部代表作,它以中国农村社会的历史变迁为背景,通过描绘白鹿原上的各种人物和事件,展示了中国传统社会的风俗、信仰和道德观念。

这部小说以它深刻的人性描绘、丰富的历史内涵和出色的文学艺术性,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赞誉。

首先,从人性的角度来看,《白鹿原》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丰富多彩,从白嘉轩、鹿三等传统人物,到田小娥、黑娃等反叛者,再到白孝文、鹿子霖等矛盾人物,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命运。

这些人物在历史变迁中经历了各种磨难和考验,他们的选择和行动都充满了人性的光辉和阴暗。

其次,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白鹿原》展示了中国农村社会的历史变迁和传统文化的影响。

小说中的人物和事件都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历史事件紧密相连。

从清末到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农村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这些变革都在小说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

同时,小说中也展现了传统文化对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影响,例如对家族荣誉的追求、对封建礼教的坚守等等。

最后,从文学艺术性的角度来看,《白鹿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
作品。

陈忠实的笔触细腻而深刻,他通过对人物性格、历史事件和自然景观的描写,生动地再现了中国农村社会的历史变迁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同时,小说中也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和隐喻手法,例如白鹿原上的“白鹿”、田小娥的悲剧命运等等,这些手法都为小说的深度和广度增添了更多的内涵。

总之,《白鹿原》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文学艺术性的优秀作品,它通过生动的人物形象和历史事件,展示了中国传统社会的风俗、信仰和道德观念,同时也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白鹿原文学评析

白鹿原文学评析

白鹿原文学评析第一篇:白鹿原文学评析灵魂的黑洞,浑噩的黎明——浅析《白鹿原》一部白鹿原勾勒几曲轮回的忧伤和怅然。

在从清末民初到建国之初的半个世纪里,一阵阵狂风掠过了白鹿原上空,一场场暴雨袭击着白鹿原上的人们,然而春光明媚后的午后,物是人非,只剩下山形依旧枕寒流。

周而复始的逃离、欢好,反反复复的动荡、抵抗,是挣扎、是无奈、是风吹过的浮萍,命运的轮回由不得你的出轨。

即使偏离了原有的轨道,百转千回,俯瞰大地,人性的七情六欲,人情的悲欢离合,儒家的仁义道德,民族的兴衰存亡,冲击着这座平凡的废墟,敲打着庸儒的人心,为我们展现着灵魂深处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去感受历史发展中心脏脉搏跳动的视觉……白鹿“缘”,缘生缘灭缘起欲,表为爱。

一场半生缘,到底化为灰烬的是什么?《白鹿原》这部作品并没有只是单纯的论述政治党派的问题,从中夹杂着一段被拍成电影的爱情。

田小娥与黑娃的结合,第一次是所谓的偷欢导致的是田小娥来到黑娃生活的地方,命运的使命总是这么巧妙。

还记得黑娃之前担心,就对小娥说:“只要你好好地跟着我就行。

”是否黑娃的担心就已经预示着田小娥的命运呢?该批判田小娥对以前那户人家的背叛吗?也许不该,田小娥一出现则是侧室,不仅如此,她的作用除了所谓的“泡枣”便没有什么实质性作用,在这样一个畸形的视觉下,这不是出轨,只是求生,求爱,求尊严吧。

也许她本就没有什么自尊心可言,不管是因为那张过人的人皮还是自己的所作所为都为她的结局做好了铺垫。

坍塌的房屋结束了她的一生,她的爱情,她的欲望化为灰烬。

是她的罪过吗?为什么如此对待一个只是想找个依靠的女人,手无缚鸡之力的女人,她只是以自己生存的方式生活着,她只是合乎人性本能而活着。

也许在封建主义伦理道德下,她是不贞不洁的;在现实主义下,她是艰难的生存者,出卖肉欲本不是她所愿,然而她的到来,引起的是白鹿原上的震动,有色眼镜下还能出淤泥不染?即使有心也恐怕是无力了吧。

田小娥只是一个缩影,世界上有多少个田小娥活着,为了生存,如果仅仅以一个女人的到来而去畏惧她带来的危害,是可笑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鹿原》 前六章情节简介
《白鹿原》人物形象
《白鹿原 》为我们精心塑造了一系列人 物形象: 强悍阴毒的白嘉轩 乖巧圆滑的鹿子霖 儒雅正直的朱先生 桀骜豪爽的黑娃(鹿兆谦) 苦命无奈的田小娥……
《白鹿原》人物形象
白嘉轩既自尊自信、律人律己、顽强、坚毅, 又顽固、守旧、冷酷无情。做为一族之长,他具有 宗法家族制度所赋予的有形无形的至高权力。小说 展示出白嘉轩以一种超出常人的意志力与使命感坚 守白家的社会地位。他换地迁坟、种植鸦片、兴办 学堂送子女进学堂读书,躬身劳作。目光炯炯、智 力超群,善行恶举莫不为白家生存着眼;神机妙算, 悉为白家子嗣昌荣。他多次拒绝田福贤、岳维山、 鹿子霖多次让他出任乡约的请求。出于关心乡民的 利益的愤怒,他曾发动大规模的鸡毛传贴和交农事 件,宽恕黑娃的暴力侵害。
《白鹿原》“民族秘史”
白鹿原做为清末民初解放前夕中国历史的 见证,可以视为民族历史发展的一个缩影。以 政治文化角度看,其社会结构有以田福贤、岳 维山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势力,有以鹿兆鹏、 白灵为代表的共产党革命力量,有以鹿兆谦(黑 娃),大姆指为代表的农民土匪武装。以民间文 化角度看,有以白嘉轩、鹿子霖为代表的宗法 家族团体,有以朱先生为代表的白鹿原的精神 领袖。阶级矛盾、家族纷争、利欲情欲的角逐, 相互融汇交织,构成白鹿原半个多世纪的“民 族秘史”。
白鹿原
白鹿原也是地名,也叫荻寨原,位于西安市 霸桥区,地处长安城以东的制高区域,南接蓝关, 北扼灞水,俯临长安,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 争之地。从春秋时期的秦穆公开始,就在灞河上 修筑军事要塞“灞城”。秦末农民起义时,刘邦 进军关中,也首先占领异屯兵灞上,迫使秦王子 婴不战而降,并在灞上召集关中父老宣布了著名 的“约法三章”。而在唐代,由于白鹿原地处京 郊,地势开阔,故当时的显贵死后多葬于此。近 40年来,原上出土了包括皇室亲王、公主及刺史 等高级官吏的墓志铭百余方。
《白鹿原》人物形象
朱先生是旧式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他满腹经 纶,刚正不阿,也乐天知命,旁人纷纷投共投国, 他只想修县志以赠后人,晚年更是仙风道骨,能窥 天机。他一生以做学问为生,以做学问为荣,安贫 乐道,却不是归隐山林的修士,在日本鬼子入侵中 华大地时他也能拍案而起,愤而反抗;时势平静之 后,又再埋首书堆,以绵薄之力为一片土地一方人 记录风土人情,无欲无求,不争不斗。朱先生是最 令人敬佩的人物,他不为五斗米而折腰,威武不能 屈,富贵不能淫。
《白鹿原》问世后一版再版,已在全国发行了66 万册,并被译为日、韩文出版和印成繁体汉字竖排版 在港、台地区发行。此外,在《亚洲周刊》与来自世 界各地的学者作家联合评选的“20世纪中文小说一百 强”中,它也榜上有名,被列名第38位。 中外文学界高度赞扬陈忠实的成就,认为: “《白鹿原》凭其恢弘的规模,严谨的结构,深邃的 思想,真实的力量和精细的人物刻画,成了当代小说 林中有永久艺术魅力的作品。”“《白鹿原》把当代 长篇小说的现实主义创作推蹄,那鹿角是莹 亮剔透的白。白鹿跳跳蹦蹦像跑着又像飘着从东原向 西原跑去,倏忽之间就消失了。庄稼汉们猛然发现白 鹿飘过以后麦苗忽地窜高了……歪嘴斜眼的丑女儿变 得鲜若桃花……这就是白鹿原。”这个古老的神奇传 说,在历代居民口耳相传,白鹿精灵,在书中不时映 现。 白鹿的意象,构成《白鹿原》小说的灵魂。白鹿 成为“人”“神”一体的精魂,白鹿披上神的外壳, 其实是人性的化身,成为居民渴望理想生活的幸运使 者,也寄托了无穷的乡情乡思。
陈忠实其人
陈忠实(1942-),出生于西安市东郊 灞桥区西蒋村,1962年毕业于西安市第34中, 担任过农村中小学教师。1965年开始创作, 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2年成为陕西 作协的专业作家,后任陕西省作协主席。文 革后发表中篇小说9部,短篇小说80余篇,屡 获多项文学奖。1993年6月北京人民出版社印 行的50万字的《白鹿原》,4个月之内,销行 6版40万册,成为90年代最引人瞩目的长篇小 说。
鹿子霖的两个儿子:兆鹏、兆海,相当杰出, 分属国、共两大阵营。 在白灵心目中:“鹿兆鹏是一个已经成型的家 具,而鹿兆海还是一节刚刚砍伐的原木;鹿兆鹏已 经是一把锋利的斧头,而鹿兆海尚是一圪塔铁坯。” 乡贤“白鹿书院”的朱先生,他是传统文化的 象征。
三、语言特殊,大气磅礡
《白鹿原》最显着的特点,是语言的运用,不 但鲜活传神,更值得咀嚼的是长句铺叙,壮文势, 广文义。无论叙事、状物、议论,充分显现大气磅 礡之气势。 第33章叙朱先生临终前送县志又一次游览了滋 水故地:“滋水县境的秦岭是真正的山,挺拔陡峭 巍然耸立是山中的伟丈夫;滋水县辖的白鹿原是典 型的原,平实敦厚坦荡如砥,是大丈夫胸襟;滋水 县的滋水川道刚柔相济,是自信自尊的女子,山川 依旧,而世事已经陌生……”
二、人物对比,个性分明
《白鹿原》中,主要人物有十余人:白嘉轩、鹿 子霖、朱先生、冷先生、田福贤,岳维山、鹿三、黑 娃、小娥、白孝文、白孝武、鹿兆鹏、鹿兆海、白灵 等。主要分属白、鹿两大家族,或国共两派政治势力。 人物刻画,个性显明,对比强烈。 白嘉轩——凝聚着传统文化,坚持仁义道德。 鹿子霖——假仁假义、阴险、狡诈、贪婪、自 私、好色,不甘寂寞,集人性丑陋面于一身。
一、意象鲜明,民族史诗
《白鹿原》的地理背景就是作者的家乡,时间 背景是20世纪前半,从辛亥革命、军阀混战到30年 代、40年代的国共斗争。故事情节主要是围绕着白 嘉轩、鹿子霖两家族的兴衰,半个世纪的现代史, 在白鹿原上风云变幻,社会动荡、文化冲击、人性 矛盾,令人目眩神迷。由白鹿原这个小社会,可以 檃括整个大时代的变迁,堪称民族史诗,其中的意 象鲜明,尤其耐人寻味。 白鹿原当然有“逐鹿中原”的意味,“白鹿” 的意象第一次出现是第二章:“很古很古的时候,
《白鹿原》文化因素
谶兆预言。这是常有神秘色彩的文化因 素。集中表现于白鹿原上的智者圣者——朱 先生的行为言语之中。朱先生既是宗法家族 观念的维护者,又是充满禅机妙心的社会文化 危机的预言家,也是伦理道德观念的美质的象 征。
《白鹿原》艺术成就
《白鹿原》在“以时间为经、事件为纬”的结构 框架中,始终以人物为叙述中心;事件讲求情节化, 人物讲求性格化,叙述讲求故事化,而这一切都服从 和服务于可读性,有关的历史感、文化味、哲理性, 都含而不露地化合在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之中,比较 好地打通了“雅”与“俗”的界限。一部作品内蕴厚 重、深邃而又如此好读和耐读,这在当代长篇小说中 亦不多见。
《白鹿原》人物形象
在白鹿原上阶级之间的搏斗白热化之时, 他竟当田福贤的面说:“白鹿原成了鏊子”。 显然对国民党反动势力疯狂的阶级报复怀有 强烈不满。作者意图通过白嘉轩这一形象以 新的姿态使其具有更为丰富复杂的文化内涵。
《白鹿原》人物形象
鹿子霖是一个阴鸷、淫乱、孱弱的人。鹿家祖 辈以卧心尝胆,定要出人头地的欲望与决心,攒下 可以炫耀于世的产业家财。但鹿家到他这一辈已使 祖宗的宏图大愿归于空想。祖宗昔日忍辱含垢的韧 性与毅力,在他身上变相化为凌驾弱人之上的恣肆 欺虐;产业家财的优越感则蜕变为维护权力欲望的 奸作狡黠。在与白氏家族的纠葛矛盾中,他处心积 虑地以阴毒的手段与白家抗衡。最令人齿冷的是, 他唆使小娥拉白孝文下水的阴谋,以及俨然厚道长 者的跪谏。投井下石、背信弃义、“窝里斗”…… 鹿子霖身上体现出的这种腐朽堕落的人格特征, 显然代表着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劣质因素。
《白鹿原》人物形象
黑娃(鹿兆谦)年轻的时候有冲劲儿,当了土 匪头子更是叱诧风云。可是自从“招安”到保安团, 拜朱先生为师学为好人又回白鹿村祭祖后,运气反 而越来越差,精神头也没有了,最后反而被善于钻 营的白孝文反过来咬了一口,成了革命罪人受到审 判。
《白鹿原》文化因素
宗法观念。这是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的宗 法制度沉积于民间构成的稳定的社会心理结构。 其主要内涵是以儒家伦理道德为内核的行为规 范。可以说,这是中国古代文明社会的文明禁 忌。朱先生以《乡约》呈给白嘉轩,与鹿子霖 带乡民诵读,期待一种稳定安宁的生存平衡。
《白鹿原》文化因素
生殖繁衍。小说中描写生殖繁衍的文字很 多,生殖功能在白氏家族展示得最为充分。白 嘉轩连娶七房老婆,是想向世人证明传宗接代 的使命感。
《白鹿原》文化因素
权势。小说中主要人物形象对权势的热衷 和执着,不仅构成小说或明或暗的线索,也是 白鹿两家赖以生存的心理动因。白嘉轩迁坟换 地,机心深匿是由于白家权势的需要;鹿子霖 居心叵测,陷白孝文于淫乱,同样出自对权势 的欲望。这种刻画,曲折地传达出作者对这种 文化现象的无奈与怨艾,反衬出作者渴望宽仁 大度宽人容物的感伤情怀。
第33章叙旱灾后的白鹿原:“一座座峁梁(山 脊)千姿百态奇形怪状,有的像展翅翱翔的苍鹰, 有的像平滑的鸽子;有的像昂首疾驰的野马,有的 像静卧倒嚼的老牛;有的酷似巍巍独立的雄狮,有 的恰如一只匍伏着的疥蛙……它们其实更像是嵌镶 在原坡表层的一副副动物标本,只有皮毛只具形态 而失去了生命活力。” 第11章描叙大火奇观:“火焰像瞬息万变的群 山,时而千仞齐发,时而独峰突起;火焰像威严的 森林,时而呼啸怒吼,时而缠绵呢喃;火焰像恣意 狂舞着的万千猕猴万千精灵。”
总之,《白鹿原》以其厚重深邃 的思想内容,复杂多变的人物性格, 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绚丽多彩的风 土人情,形成作品鲜明的艺术特色和 令人震撼的真实感,是一部不可多得 的长篇力作。
巴尔扎克说过:小说被认为是 一个民族的秘史。也许是因为中华 民族的历史太长久了,隐藏在历史 帷幕下的秘密太多了。几千年来, 能够被公认为“民族秘史”的小说 迄今寥寥可数,而荣获第四届“茅 盾文学奖”的《白鹿原》,可称得 上是名副其实的一部。
真正震撼人心的杰作,绝非纤巧之短 篇,而是那些蕴蓄广深、波澜壮阔、卓荦 不群的巨著。20世纪中国的小说中,陈忠 实的《白鹿原》,堪称大气磅礡的民族史 诗,让读者神驰情移,悸动不已。
《白鹿原》中迭用长句,采博喻的技巧,排比的 句法,文气浩浩荡荡,有排山倒海之势。 光是骂人的话就很够瞧:“乱臣逆党死皮赖娃。” “凭您这号痴熊闷种鳖蛋贱胚还想给我当长工?” “那就注定是个没出息的软蛋狗熊窝囊废!” 正因为如此迭用长句、排比、博喻,连续设譬, 使得文章气盛理畅,再加上意象鲜活,通俗传神,更 具感染力。所以成就了这部大气磅礡的民族史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