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赛专题辅导9: 综合实验

合集下载

竞赛专题辅导9: 综合实验

竞赛专题辅导9: 综合实验

竞赛专题辅导九:综合实验【内容综述】设计者:wen-ku 设计时间:2020年设计用途:公开文档类型:word Document source network, if there is infringement, contact the author to delete.1、熟练掌握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制气分型,型,集气有排水法,排空气法,干燥,净化…)2、培养审准实验目的,审定全系统步骤先后顺序合理,以达目的的能力【要点讲解】1、读审题中信息,联系学过的知识,紧扣实验目的,创设途径选择最佳。

2、分解每一步骤,明确这一步目的,严格准确操作(如气体的投制,净化,干燥各步)3、审定系统顺序使整个流程谐调(如先查气密后制气,先去杂后干燥;用洗气瓶,长管进短管出…)例1、例用下图给出装置,设计实验以粗略测定铜的相对原子量(已知氢、氧原子的相对质量)回答提出问题。

(1)按气流从左至右流向,仪器组装连接顺序为(用大写字母标)______________ (2)各组仪器接口顺序为(用小写字母标)____________(3)写出下列装置的作用A 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解析:1.读、审题目,实验目的:粗测铜的原子相对质量,由给出的图示,可进行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能测生成水的量,则可达目的。

因是计量实验,要尽量使实验值准确,要净化干燥、产物水量要防止其它湿气的干扰。

2.分解审定;参照图示,除HCl用F,干燥用A;测定水量D紧接C,防止大气中湿气干扰后接B。

接口位置注意,洗气瓶导管,长进短出,干燥管粗进细出。

答案:(1)E→F→A→C→D→B(2)e→f’, f→a , a’→c , c’→d’ , d’→b’3)A干燥,B吸收大气口水气 F吸收中混有的HCl例2、已知某食盐中掺有纯碱。

为测定纯碱含量,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步骤:1. 组装仪器__________2. 准称D装置为M1克3. 准称样品混合物的质量n克放也入B内4. _________,使稀缓缓滴在样品上,直至不再产生气泡5. 向A中鼓入空气,要缓缓进气几分钟后,再称___________(仪品名称)的总质量为克)请你(1)将步骤中缺处补充完整,回答(2)鼓入空气目的是_________ A,应盛_______溶液(俗称),用作________________(3)步骤4、5操作要慢,缓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过快,导致实验值_________(偏大或小)(4)E作用____________(5)由记录数据处理,含有纯碱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6)夹子K在________操作后打开解析:(1)读审题目,明确用测定含量导出纯碱质量。

高中化学专题讲座5 综合实验题解题策略-学生版

高中化学专题讲座5 综合实验题解题策略-学生版

专题讲座(五)综合实验题解题策略[构成要素][解题策略]1.制备型实验题解题程序(1)巧审题,明确实验目的和原理。

实验原理可从题目所给实验目的结合有关知识获取,综合考虑,促进制备主反应,消除控制副反应。

遵循可行、简捷、安全性原则,确定符合目的要求的制取、提纯方案。

(2)善思考,理清操作步骤的先后顺序。

根据方案中方法步骤,把握各步操作的要领、目的和原理,理清制备后除杂提纯操作的先后关系与原理。

(3)看图表,认识各装置的作用,分析图中各项装置,并结合实验目的和原理,分析装置作用,举一反三,分析缺少装置的可能后果,表格中信息如何控制运用落实。

(4)悟规律,得出正确的结论,实验数据(现象)是化学原理的外在表现,分析现象(或数据),找出影响实验成败的关键因素,产生误差的原因,进行必要的推导与计算。

2.探究型实验的基本程序(1)解答探究型实验题的基本程序可用以下流程图表示:①提出问题要提出问题,首先得发现问题,对题给信息进行对比、质疑,通过思考提出值得探究的问题。

此外,实验中出现的特殊现象也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重要契机。

②提出猜想所谓猜想就是根据已有知识对问题的解决提出的几种可能的情况。

有一些问题,结论有多种可能(这就是猜想),只能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③设计验证方案提出猜想后,就要结合题给条件,设计出科学、合理、安全的实验方案,对可能的情况进行探究。

实验设计中,关键点是对试剂的选择和实验条件的调控。

④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根据设计的实验方案,根据实验现象进行推理分析或计算分析得出结论。

(2)整体思路①明确目标,根据题目要求,找出该题需要解决的最终目标。

②分析问题,根据上述目标,结合题目所给信息,分析解决该问题可能涉及的所学知识,即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该问题。

③注意细节,在解决该类问题时,注意分析实验原理是否正确可行,实验操作是否安全合理,实验步骤是否简单方便,实验现象是否突出明显。

[典题导航](2017·重庆一中模拟)二价铬不稳定,极易被氧气氧化。

初三化学实验专题复习——综合实验专题辅导

初三化学实验专题复习——综合实验专题辅导

化学实验专题复习——综合实验综合实验是考查同学们能不能将所学的化学知识和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综合起来,去解决一些社会、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施新课程标准以来,各省市在中考中都加强了对综合实验的考查。

下面结合实例对综合实验进行讲解。

一、传统型综合实验传统型综合实验,主要是通过仪器连接,对常见气体除杂和检验进行考查。

初中化学要求同学们掌握的气体不多,主要是CO2、CO、H2、HCl气体、水蒸气等。

在此,我们首先要掌握除去这些气体和检验这些气体要选择的试剂。

1. 这类问题的基本顺序:制取→除杂→(检验除杂的效果)→性质实验→生成物检验→尾气处理。

但在具体的实验中,可能只有其中的一部分实验操作。

2. 除杂试剂的选择:(1)除去大量的CO2:NaOH溶液;(2)除去CO:先将CO与灼热的CuO反应转化为CO2,然后再除去;(3)除去H2:先将H2与灼热的CuO反应转化为H2O,然后再用浓硫酸除去;(4)除去HCl气体:将混合气体通过可溶性碱溶液。

若是除去CO2中的少量HCl气体,可将混合气体通过NaHCO3溶液;(5)除去水蒸气:通过浓硫酸(水蒸气的除去应放在除气体的最后一步)。

3. 检验试剂的选择:(1)CO2的检验:用澄清的石灰水;(2)CO的检验:先将CO与灼热的CuO反应转化为CO2,通过检验CO2(要先除去混合气体中的CO2)确定CO的存在;(3)H2的检验:先将H2与灼热的CuO反应转化为H2O,然后再用白色硫酸铜固体检验,以确定H2的存在;(4)HCl气体的检验:通入AgNO3溶液中;(5)水蒸气的检验:通入白色的硫酸铜固体中(水蒸气的检验应放在所有气体检验的第一步)。

二、新型综合实验这类综合实验大多是传统型综合实验和化学计算的进一步结合。

在处理这类问题时,我们要通过对各种气体的吸收,准确测量气体的质量,进一步用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各元素的质量或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例题(2006年·南通)请你参与某学习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并协助完成相关任务。

《高考总复习》化学小专题九综合实验的探究[配套课件].pptx

《高考总复习》化学小专题九综合实验的探究[配套课件].pptx

10mL5%H2O2溶液, 少量HCl溶液

10mL5%H2O2溶液, 少量NaOH溶液
催化剂 无 无
1mL0.1mol·L-1FeCl3溶液 1mL0.1mol·L-1FeCl3溶液
1mL0.1mol·L-1FeCl3溶液
(1)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化学课件
金戈铁骑整理敬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共同进步
小专题九 综合实验的探究
考向1 有机物的制备与基本操作 [思维流程] 首先应根据目标产物的组成去寻找原料,原料的来源要经 济、易得、安全;根据原料确定反应原理,要求考虑环保、节 约等因素,找出最佳制备途径。制备途径一般包括中间产物的 制取、粗产品的制得及粗产品的精制等几个部分。选择途径时 应注意杂质少易除去、步骤少产率高、副反应少好控制、污染 少可循环、易提纯好分离等特点;根据产品的性质特点选择合 适的分离提纯方案。
考向2物质性质的验证与探究 [解题指导] 设计探究实验时,应注意物质变化往往受到多个因素的影 响,在研究化学反应与外界因素之间的关系时,对影响物质变 化规律的因素或条件加以人为控制,使其他几个因素不变,集 中研究其中一个因素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以利于在研究过程
中,迅速寻找到物质变化的规律。常涉及的题型:外因(浓度、 温度、压强等)对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的影响;物质性质的 递变规律。注意选择数据要有效,且变量统一,否则无法作出 正确判断。
[方案二] 实验方案:将铝镁合金与足量稀硫酸溶液反应,测定生成 气体的体积。 实验步骤: (1)同学们拟选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实验:
你认为最简易的装置其连接顺序是A接(
),( )接

初中化学综合实验的教案

初中化学综合实验的教案

初中化学综合实验的教案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次综合实验,让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实验观察、分析、推理和
判断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二、实验内容:
本次综合实验包括以下几个实验项目:
1. 酸碱中和反应实验
2. 水的电解实验
3. 金属与酸反应实验
三、实验原理:
1. 酸碱中和反应实验:酸和碱中和反应是指当酸和碱按化学计量比混合时,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过程。

2. 水的电解实验:电解是指在电流作用下,化合物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

当水在电解质的
作用下电解时,会发生水分解反应,生成氧气和氢气。

3. 金属与酸反应实验:金属与酸反应表现为金属与酸接触时,产生氢气和相应的金属盐的
反应。

四、实验步骤:
1. 酸碱中和反应实验:
- 将若干盐酸和氢氧化钠分别倒入两个试管中。

- 将盐酸滴入氢氧化钠试管中,观察生成的化合物。

2. 水的电解实验:
- 将一些电解质溶液倒入电解槽中,通电一段时间,观察气体释放和电极变化。

3. 金属与酸反应实验:
- 将若干金属片放入不同种类的酸中,观察产生的现象。

五、实验材料和仪器:
酸碱中和反应实验:盐酸、氢氧化钠、试管
水的电解实验:电解槽、电极、电缆、电解质溶液
金属与酸反应实验:金属片、盐酸、硫酸、试管
六、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综合实验,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实验原理和实验现象,提高了实验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理解能力,为日后更深入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学校科技创新竞赛辅导方案

学校科技创新竞赛辅导方案

学校科技创新竞赛辅导方案科技创新竞赛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学校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为了帮助学生在科技创新竞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学校应该制定科技创新竞赛辅导方案,有针对性地提供学术支持和指导。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阐述学校科技创新竞赛辅导方案的内容和实施。

1. 建立科技创新竞赛辅导团队学校应当设立专门的科技创新竞赛辅导团队,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和科研人员组成。

这个团队可以结合教师组织和学生俱乐部,培养学生科技创新的兴趣和天赋,搭建学术交流的平台。

2. 设置科技创新竞赛学习课程学校可以设置科技创新竞赛学习课程,将科技创新知识融入到正式课程中。

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高他们在竞赛中的竞争力。

例如,可以设置科技创新实践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科技实验和研究,锻炼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 提供资料和资源支持学校可以提供相关的科技创新竞赛资料和资源支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材料和指导书籍。

同时,学校还可以联系相关实验室、研究机构等,为学生提供科研设备和资源,以促进他们的科技创新研究。

4. 组织科技创新研讨会学校可以组织科技创新研讨会,邀请专家学者和科技创新竞赛获奖者进行讲座和交流。

这样一方面可以拓宽学生的科技创新视野,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了解科技创新竞赛的要求和趋势。

5. 强化科技创新竞赛辅导学校可以通过组织科技创新竞赛辅导班来强化学生的竞赛辅导。

将学校的科技创新竞赛辅导团队成员和外部专家邀请到学校进行辅导,帮助学生解决科技创新竞赛中遇到的问题,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建议。

6. 培养科技创新竞赛团队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组织科技创新竞赛团队。

这些团队可以针对不同的科技创新竞赛项目进行分组,并由老师或研究人员担任指导员。

通过团队合作,学生可以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7. 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专业技能培训,帮助他们熟练掌握科技创新竞赛所需要的技能和工具。

初中物理竞赛及自主招生专题讲义第九讲简单的磁现象第一节电流的磁场含解析

初中物理竞赛及自主招生专题讲义第九讲简单的磁现象第一节电流的磁场含解析

第九讲简单的磁现象第一节电流的磁场一、磁体与磁感线我们把物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的性质叫做磁性.具有磁性的物体叫做磁体.磁体都有两个磁极,即南极(S极)和北极(N极).磁极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通过磁场传递的.磁场是存在于磁体周围的一种摸不着、看不见的特殊物质.磁场对放人其中的磁极有力的作用.物理学中规定,某处磁场的方向与放在该处的小磁针的N 极受磁场力的方向相同.磁体周围的磁场强弱不是均匀的,靠近磁极处,磁场较强.为了形象地描述磁场的分布,人们在磁体周围画出一系列曲线,并使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切线方向与该点的磁场方向一致,这样画出来的一系列曲线叫做磁感线.磁感线是人们为了形象地描述磁场强弱和方向而人为画出的曲线,不是在磁场中客观存在的.磁感线是一种假想的物理模型.关于磁感线,我们必须明确以下几点:(1)磁感线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磁场方向,即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2)磁感线是闭合的曲线,在磁铁的外部,磁感线的方向为从N极到S极,在磁铁的内部,磁感线的方向为从S极回到N极.(3)磁感线越密,磁场越强;磁感线越疏,磁场越弱.(4)任何两根磁感线不相交.图9.1给出了几种常见的磁场分布.两个靠得很近的异名磁极之间的磁场是匀强磁场,匀强磁场是指强弱和方向处处相同的磁场,磁感线是等距的平行直线.地球也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球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的磁场类似,地球磁场的南极和北极与地理南极和北极不同,地理的南极是地磁的北极,地理的北极是地磁的南极.所以,地球外部的磁感线方向是从地理的南极指向地理的北极,这也是小磁针在静止时N极指北,S极指南的原因.图9.2为地球磁场的分布.从图9.2可以看出,地面附近的磁场方向,并不平行于地面,在北半球,磁场方向斜向下,在南半球,磁场方向斜向上.例1 科考队进入某一磁矿区域后,发现指南针原来指向正北的N 极逆时针转过30°(如图9.3所示的虚线),设该处的地磁场磁感应强度水平分量为B ,则磁矿所产生的磁感应强度水平分量的最小值为( ).A .BB .2BC .2BD .3B分析与解 磁矿产生的磁场1B 与地磁场B 合成一个合磁场B 合,小磁针的N 极最终将指向B 合的方向,图9.3中虚线方向即为B 合方向.1B ,B ,B 合围成一个矢量三角形.如图9.4所示,当1B 与B 合垂直时,1B 最小,显然1B 的最小值为12B ,选项C 正确.二、电流周围的磁场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一直相信电和磁之间有某种联系.1820年,在一次讲座中,奥斯特惊喜地发现,将导线通电的瞬间,导线下方的小磁针突然跳动了一下.奥斯特激动之余,对这个现象进行了长达三个月的研究,终于发现: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着磁场,这就是电流的磁效应.通电导线周围的磁场同样可以使小磁针受力而转动.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之后,法国物理学家安培又进一步做了大量的实验,研究了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并总结出右手螺旋定则,又叫安培定则.1.通电直导线的磁场分布如图9.5所示,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可以用右手螺旋定则判定:用右手握住通电直导线,使大拇指指向直导线中的电流方向,则弯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直导线周围磁场的方向.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感线是一簇簇与导线垂直的同心圆,圆心在导线上,且距离导线越远,磁场越弱.图9.6给出了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分布情况.在图9.6(b)中,“•”和“×”分别表示与纸面相交处的磁场方向是垂直于纸面向外和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图9.6(c)中,“⊗”表示垂直于纸面向里的电流(反之,“”表示垂直于纸面向外的电流).2.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分布如图9.7所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也可以用右手螺旋定则来确定:用右手握住通电螺线管,使四指弯曲的方向与螺线管中电流的环绕方向一致,则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即螺线管内部的磁感线方向.这里,大拇指所指的一端实际是螺线管的N极.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的磁场分布类似.图9.8给出了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分布情况.由图9.8(c)可以看出,螺线管内部的磁感线是从S极回到N极,磁感线是等距平行直线,螺线管内部为匀强磁场.值得一提的是,通电螺线管可以看成由若干个单匝线圈串联而成.对于单匝线圈产生的磁场,右手螺旋定则仍然适用.三、磁感应强度磁感应强度是用来描述磁场强弱的物理量,用B表示,单位是“特斯拉”,简称“特”,符号为“T”.磁感应强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若空间中存在两个磁场,则某点的磁感应强度为两个磁场在该点单独产生的磁感应强度的矢量和.在磁场中,磁感线越密的地方,磁感应强度越大.例2 已知通电长直导线周围某点的磁感应强度IB Kr=,即磁感应强度B与导线中的电流I成正比、与该点到导线的距离r成反比.如图9.9所示,两根平行长直导线相距为R,通以大小、方向均相同的电流.规定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为正,下面的~O R区间内磁感应强度B随r变化的图线可能是().A .B .C .D .分析与解 根据右手螺旋定则,可得左边通电导线在两根导线之间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右边通电导线在两根导线之间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离导线越远磁场越弱,两电流的磁场叠加后如图9.10所示,在两根导线中间位置磁场为零.由于规定B 的正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因此选项D 正确.例3 如图9.11所示,两根相互平行的长直导线分别通有方向相反的电流1I 和2I ,且12I I >.a ,b ,c ,d 为导线某一横截面所在平面内的四点,且a ,b ,c 与两导线共面,b 点在两导线之间,b ,d 的连线与导线所在平面垂直.磁感应强度可能为零的点是( ).A .a 点B .b 点C .c 点D .d 点分析与解 如图9.12所示,可以根据右手螺旋定则,分别画出电流1I 在各个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1a B ,1b B ,1c B 和1d B ,以及电流2I 在各个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2a B ,2b B ,2c B 和2d B .可见,只有a 点和c点处的磁感应强度方向相反,但是由于电流12I I >,且a 点距离电流1I 较近,因此12a a B B >,a 点磁感应强度不等于零.虽然12I I >,但c 点距离电流1I 较远,因此有可能12c c B B =,c 点磁感应强度可能等于零,选项C 正确.例4 如图9.13所示,分别置于a ,b 两处的长直导线垂直纸面放置,通有大小相等的恒定电流,方向如图所示,a ,b ,c ,d 在一条直线上,且ac cb bd ==.已知c 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1B ,d 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2B .若将b 处导线的电流切断,则( ).A .c 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变为112B ,d 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变为1212B B -B .c 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变为112B ,d 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变为2112B B -C .c 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变为12B B -,d 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变为1212B B -D .c 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变为12B B -,d 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变为2112B B -分析与解 如图9.14所示,a ,b 两点处的长直导线在c 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均向上,由于ac cb =且两电流大小相等,又c 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1B ,可知两长直导线在c 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12B .由于cb bd =,易得b 处的长直导线在d 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等于12B ,方向竖直向下.设a 处的长直导线在d 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由右手螺旋定则可知B '竖直向上,且有12B B '<,因此d 点的磁感应强度122B B B '=-,解得12BB '=2B -.可见,当将b 点处导线的电流切断时,c ,d 两点就只有a 点处的长直导线产生的磁场了,显然选项A 正确.例5 已知无限长通电直导线周围某一点的磁感应强度B 的表达式为02πIB rμ=,其中r 是该点到通电直导线的距离,I 为电流强度,0μ为比例系数(单位为2N /A ).则根据上式可以推断,若一个通电圆线圈半径为R ,电流强度为I ,其轴线上与圆心O 点的距离为0r 的某一点的磁感应强度B 的表达式应为( ).A .()20322202r I B R r=+B .()0222032RIB R r μ=+C .()20322202R IB R rμ=+ D .()200322202r IB R rμ=+分析与解 本题是求不出圆心处的磁感应强度的.但是仍可以根据题目条件,结合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判断.首先进行单位的分析,由题给条件,无限长通电直导线周围某一点的磁感应强度B 的表达式为02πIB rμ=,这个表达式分母中出现了长度的单位“米”的一次方,则可知在通电圆线圈圆心处磁感应强度的表达式的分母中,也应出现“米”的一次方.在四个选项中分别令00r =,只有C 选项分母中出现了“米”的一次方,因此,本题正确答案应为C.练习题1.(上海第32届大同杯初赛)如图9.15所示,把一根长直导线平行地放在小磁针的正上方,当导线中有电流通过时,磁针会发生偏转.首先观察到这个实验现象的物理学家是( ).A .奥斯特B .法拉第C .麦克斯韦D .伽利略2.(上海第31届大同杯初赛)如图9.16所示,一束粒子沿水平方向飞过小磁针的下方,此时小磁针的N 极向纸内偏转,这一束粒子可能是( ).A .向右飞行的正离子束B .向左飞行的负离子束C .向右飞行的电子束D .向左飞行的电子束3.奥斯特做电流磁效应实验时应排除地磁场对实验的影响,下列关于奥斯特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通电直导线必须竖直放置B .该实验必须在地球赤道上进行C .通电直导线应该水平东西方向放置D .通电直导线可以水平南北方向放置4.当导线中分别通以下图所示各方向的电流时,小磁针静止时N 极指向读者的是( ).A .B .C .D .5.(上海第16届大同杯初赛)如下图所示,当闭合电键后,四个小磁针指向都标正确的图是( ).A .B .C .D .6.为了解释地球的磁性,在19世纪,安培假设地球的磁场是由绕过地心的轴的环形电流/引起的.下图能正确表示安培假设中环形电流I 方向的是( ).A .B .C .D .7.如图9.17所示,两根相互平行的长直导线分别通有方向相反的电流1I 和2I ,且12I I .a ,b ,c ,d 为导线某一横截面所在平面内的四点,且a ,b ,c 与两导线共面,b 点在两导线之间,b ,d 的连线与导线所在平面垂直.磁感应强度可能为零的点是( ).A .a 点B .b 点C .c 点D .d 点8.如图9.18所示,两根水平放置且相互平行的长直导线分别通有方向相反的电流1I 与2I ,与两导线垂直的一平面内有a ,b ,c ,d 四点,a ,b ,c 在两导线的水平连线上且间距相等,b 是两导线连线的中点,b ,d 连线与两导线连线垂直,则( ).A .2I 在b 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方向竖直向上B .1I 与2I 产生的磁场有可能相同C .b ,d 两点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必定竖直向下D .a 点和c 点位置的磁感应强度不可能都为零9.如图9.19所示,两根互相平行的长直导线过纸面上的M ,N 两点,且与纸面垂直,导线中通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电流.a ,O ,b 在M ,N 的连线上,O 为MN 的中点,c ,d 位于MN 的中垂线上,且a ,b ,c ,d 到O 点的距离均相等.关于以上几点处的磁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O 点处的磁感应弹度为零B .a ,b 两点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C .c ,d 两点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D .a ,c 两点处磁感应强度的方向不同10.已知通电长直导线周围某点的磁感应强度IB kr,即磁感应强度B 与导线中的电流I 成正比、与该点到导线的距离r 成反比.如图9.20所示,两根平行长直导线相距为R ,通以大小、方向均相同的电流.规定磁场垂直纸面向里为正方向,在图9.20中,0~R 区间内磁感应强度B 随x 变化的图线可能是( ).A .B .C .D .11.如图9.21所示,a ,b ,c 为纸面内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在a ,b 两顶点处,各有一条长直导线垂直穿过纸面,导线中通有大小相等的恒定电流,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则c 点的磁感应强度B 的方向为( )A .与ab 边平行,向上B .与ab 边平行,向下C .与ab 边垂直,向右D .与ab 边垂直,向左12.(上海第29届大同杯复赛)已知无限长通电直导线周围某一点的磁感应强度的表达式为kIB r=,其中r 是该点到通电直导线的距离,I 为电流强度,k 为比例系数(单位为2N /A ).一个通电圆线圈的半径为R ,电流强度为I ,其轴线上距圆心O 点距离为h 的某一点P 的磁感应强度B 的表达式可能正确的是( ).A .()232222kh I B R h=+B .()3222πkhIB Rh =+C .()22232πkR IB Rh=+D .()23222πh IB Rh=+13.4根直导线围成一个正方形,各自通以大小相等的电流,方向如图9.22所示.已知正方形中心O 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若将1I 电流反向(大小不变),则O 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变为________,要使O 点磁感应强度变为零,1I 电流反向后大小应变为原来的________倍.参考答案1.A.这是“电生磁”现象.奥斯特首先发现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麦克斯韦提出了电磁场理论;伽利略提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得一样快.2.C.小磁针N 极向纸内偏转,说明粒子流上方的磁场垂直于纸面向里.根据右手螺旋定则,粒子流定向移动形成的电流方向为向左,则粒子流可能是向左运动的正电荷,也可能是向右运动的负电荷.3.D.奥斯特做的电流磁效应实验在地球各个地方都可以做.静置在地面上的小磁针由于受地球磁场的影响,一端指南,一端指北.若通电直导线东西方向放置,根据右手螺旋定则,直导线产生的磁场沿南北方向,这样小磁针将不偏转.当通电直导线南北放置时,直导线产生的磁场沿南北方向,会使小磁针明显偏转.当然,直导线也可以竖直放置在合适位置,也能使得小磁针明显偏转.4.C.若要题中小磁针的N 极指向读者(即垂直于纸面向外),则需电流在小磁针处产生的磁场指向读者,根据右手螺旋定则,选项AB 的小磁针N 极指向纸面内,选项D 的小磁针N 极沿水平方向指向右.5.D.提示:本题应注意小磁针处于螺线管内部时,不能再应用“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的规律,而应按照N 极的指向即为磁感线的切线方向来判断小磁针N 极的指向.6.B.地理的北极是地磁的S 极,地理的南极是地磁的N 极,所以,地球内部的磁感线是从地理的北极指向地理的南极,若地球的磁场是绕过地心的轴的环形电流引起的,则该电流的方向应如题中选项B 所示.7.A.磁感应强度为零的点一定是两电流所产生的磁感应强度相同、方向也相反的点.由于12I I <,电流产生的磁感应强度与距离成反比,因此,磁感应强度为零的点应离1I 较近,再考虑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可知两电流在a 点产丰的磁感应强度方向相反.选项A 正确.8.D.根据右手螺旋定则,2I 在b 点产生^磁感应强度方向应竖直向下,选项A 错误.1I 与2I 电流方向相反,它们产生的磁感应强度不会相同,选项B 错误.由于1I 与2I 电流大小不一定相同,所以两电流在d 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叠加后,方向未必竖直向下,两电流在b 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均竖直向下,则b 点处的合磁场方向一定向下.由于a 点到1I 的距离与c 点到2I 的距离相等,无论如何调节1I 与2I 的大小关系,都做不到1I 与2I 在a 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等大反向的同时,在c 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也等大反向,D 项正确.9.C.导线M 在a ,b ,c ,d 各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分别记做1a B ,1b B ,1c B ,1d B ,导线N 在a ,b ,c ,d 各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分别记做2a B ,2b B ,2c B ,2d B .根据导线中电流大小关系及各点位置,可知12a b B B =,21a b B B =,1221c d c d B B B B ===.画出两导线在各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如图9.23所示,则显然a ,b 两点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方向也相同,c ,d 两点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方向也相同,选项C 正确.另外两导线在O 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方向均向下,方向也相同,选项A 错误.10.C.略,可参照本节例2的解法.11.B.a 处的导线在c 处产生的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于ac 连线斜向左下方,而b 处的导线在c 处产生的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于be 连线斜向右下方,这两个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合成后,可得c 处的磁感应强度方向竖直向下.12.C.略,可参照本节例5的解法.13.2B,3.4个电流在O 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方向均相同,因此每个电流在O 点单独产生的磁感应强度为14B ,将电流1I 反向后,1I 在O 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不变,方向与其他电流产生的磁感应强度方向相反,此时O 点的磁感应强度变为311442B B B -=.若要使O 点的磁感应强度为零,则1I 需要在O 点产生34B 的磁感应强度,即1I 应变为原来的3倍.。

综合试验训练设计方案

综合试验训练设计方案

综合实验训练设计方案实验一:4-碘代苯甲醚的合成实验目的:1.了解一种简便的活泼芳烃碘代物制备方法2.熟悉点板检测反应、柱层析分离物质等一系列基本操作步骤。

实验原理:活泼的芳烃能够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与卤素发生亲电取代反应,主要发生邻对位的取代反应。

根据亲电试剂的性质不同也对于取代位有所影响。

由于碘的体积较大,故考虑空间效应,与苯甲醚反应主要发生在对位,取得4-碘代苯甲醚。

同时,活泼芳烃的取代基不同也会影响到反应的产率,根据文献资料,苯甲醚与碘的取代反应收率高达90%,而与苯叔丁基醚反应的收率达87%。

333MeO IMeO苯甲醚物理性质:熔点-37.5℃,沸点155℃,相对密度0.9961(20/4℃)4-碘代苯甲醚物理性质:熔点:46-51℃二氯甲烷物理性质:沸点:39.8℃实验仪器和药品:仪器:注射器两支;反应器;磁力搅拌器;分析天平;分液漏斗;旋蒸仪;层析柱等。

药品:单质碘;五水合硝酸铋;氯化铋;乙腈;苯甲醚;二氯甲烷;无水硫酸镁;硫代硫酸钠(约0.5mol/L);硅胶;海砂;石油醚(已除去水分)等。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室温下,在反应器中放入一粒表面干燥洁净的磁力搅拌子,用称量纸称取126.9mg单质碘(0.5mmol)加入,直接称取12.1mg五水合硝酸铋(0.025mmol)和7.9mg氯化铋(0.025mmol)加入,再用注射器注入1mL乙腈,最后用注射器采用减量法滴加入110.7mg苯甲醚(1mmol),盖上瓶盖封住,用黑纸包裹后于磁力搅拌器上搅拌反应6小时。

用点板法测苯甲醚是否反应完全,如未反应完全可适当延长反应时间至反应完全。

反应停止后,将反应混合物转移至分液漏斗中,用二氯甲烷多次淋洗以避免损失,加入二氯甲烷至适量体积,用0.5M硫代硫酸钠水溶液洗3次(每次约10mL),至洗去多余的碘(有机相由红色到无色)。

水相再用二氯甲烷10mL萃取一次。

合并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

将滤液于适当温度水浴上常压旋蒸除去二氯甲烷,然后减压旋蒸至干燥,得粗产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竞赛专题辅导九:综合实验
【内容综述】
1、熟练掌握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制气分型,型,集气有排水法,排空气法,干燥,净化…)
2、培养审准实验目的,审定全系统步骤先后顺序合理,以达目的的能力
【要点讲解】
1、读审题中信息,联系学过的知识,紧扣实验目的,创设途径选择最佳。

2、分解每一步骤,明确这一步目的,严格准确操作(如气体的投制,净化,干燥各步)
3、审定系统顺序使整个流程谐调(如先查气密后制气,先去杂后干燥;用洗气瓶,长管进短管出…)
例1、例用下图给出装置,设计实验以粗略测定铜的相对原子量(已知氢、氧原子的相对质量)回答提出问题。

(1)按气流从左至右流向,仪器组装连接顺序为(用大写字母标)______________ (2)各组仪器接口顺序为(用小写字母标)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装置的作用A 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
解析:1.读、审题目,实验目的:粗测铜的原子相对质量,由给出的图示,可进行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能测生成水的量,则可达目的。

因是计量实验,要尽量使实验值准确,
要净化干燥、产物水量要防止其它湿气的干扰。

2.分解审定;参照图示,除HCl用F,干燥用A;测定水量D紧接C,防止大气中湿气干扰后接B。

接口位置注意,洗气瓶导管,长进短出,干燥管粗进细出。

答案:(1)E→F→A→C→D→B
(2)e→f’, f→a , a’→c , c’→d’ , d’→b’
3)A干燥,B吸收大气口水气 F吸收中混有的HCl
例2、已知某食盐中掺有纯碱。

为测定纯碱含量,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1. 组装仪器__________
2. 准称D装置为M1克
3. 准称样品混合物的质量n克放也入B内
4. _________,使稀缓缓滴在样品上,直至不再产生气泡
5. 向A中鼓入空气,要缓缓进气几分钟后,再称___________(仪品名称)的总质
量为克)
请你(1)将步骤中缺处补充完整,回答(2)鼓入空气目的是_________ A,应盛_______溶液(俗称),用作________________(3)步骤4、5操作要慢,缓其目的是
______________,过快,导致实验值_________(偏大或小)(4)E作用____________(5)由记录数据处理,含有纯碱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6)夹子K在________操作后打开
解析:(1)读审题目,明确用测定含量导出纯碱质量。

一定要保证产物
纯且产生,吸收都充分
(1)检查气密性;打开分液漏斗a ;干燥管D 。

(2)使产生的全部通过D 被吸收A中盛大碱溶液吸收空气中(3)在B中反应充分,气流通过碱石灰被吸收彻底,过快使测定结果偏低(4)防止空气中进入D。

(5)
(6)操作 4 后打开K夹鼓入空气
强化练习:
★1为确定气体X(可能为、CO 、的一种),将X点燃,将其产生通过A、B 两个洗气瓶,无明显现象,B中溶夜可使酚酞变红
试回答:(1)A中盛有______溶液,B中液体应为______
(2)填下表√表示增加×表示不变
(3)若X为纯净或混合物,当AB质量均增加时,X组成最多为______种,X为纯净物时,若B增m克A则增加_______克
★★★2 、可选用装置(如下示意图铁架台未画)
给出药品:稀,无水、、、粒(a克<1)
利用以上条件,设计最简单实验,粗测锌原子相对质量。

(假定标况下实验密
度0.08928g/l)
(1)选用装置按顺序为(写装置标号)_________
各仪器接口连接顺序为(写接口字母)_________
(2)为产量尽量少损失,放试剂时操作为_________
(3)测得水为V升,所用粒a克,则原子量数学表达式为________
★★★3、有气体为测定其组成,做如下图所示实验
将欲测气()由注射器A缓缓推入B管,至B内反应完全,由黑变红数据:B管与药品反应前后质量分别为21.32克和21.16克
测定:C管内收集到的物质电解后是和,D针管中收集到
己知:被测气体中,元素质量比为14 : 3
试回答(1)C中收集到的液体为________ 克
(2)B中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参考答案:
1. (1)产物为和,吸收且不产生混浊,B内盛A中盛浓吸水
(2)①,2+2② CO、2CO+2③、
+2+2
(3)5 种
2、利用与稀反应,测得量即可推出量(1)④③⑥接口短进长出G F E
I (2)为使少损失,先加入足量稀于试管中,再将粒放在斜放的试管口,小心紧塞胶塞,慢慢将试管竖直,让粒滑入中(3)2a/0.08928V
3、紧扣信息分析出组成元素。

C中一定为0.18g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