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 《寻隐者不遇》《所见》教案
2014苏教版五年级上册 古诗两首(《寻隐者不遇》《所见》)教学设计2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2、学会本课3个生字认识生字,会写生字,并能写好。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出古诗的大概意思。
3、、想像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出古诗的大概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通过朗读能初步感悟诗歌的韵味和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出古诗的大概意思。
教学难点: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通过朗读能初步感悟诗歌的韵味和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释题。
2.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自学古诗,理解诗意
1、师:这首诗读来琅琅上口,而且简单易懂,老现在请大家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问题二:学生联系上下文想象隐者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可能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雅士,可能是被贬官而隐居பைடு நூலகம்也可能是厌恶尘世间的浑浊……)
四、感情朗读,细细体会。
1、在整首诗中,作者将个人的情感含蓄地表达了出来,同学们再读读,仔细体会体会。
2、练习有感情地吟诵这首诗,体会诗中无穷的韵味。
五、总结本课所学。
六、作业: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重现这首诗呢?大家可以相互合作,看哪一组最有创意。
2、背诵这首古诗。
附板书:寻隐者不遇
贾岛(锤词炼句,惜墨如金)
松下问童子,满怀希望
言师采药去。失望
只在此山中,又生希望
云深不知处。无奈
金山小学电子备课教案
课题
3、古诗两首
备课人
韩善明
教材简析:这两首古诗都是五言绝句,语言清新、平白。《寻隐者不遇》记叙了诗人前往山中寻访隐者而没有遇到这件事,体现了隐者高洁的性格以及诗人对他的仰慕。《所见》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生动的牧童行歌捕蝉图。两首古诗简单易懂,师应引导学生在细读中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真正品味到古诗所蕴含的内在意境。
古诗两首 寻隐者不遇 所见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

3古诗两首寻隐者不遇所见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说古诗的大概意思。
3.凭借语言文字,想象诗歌所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二、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
2.通过朗读古诗,想象诗中所描写的生动景象,在反复吟诵、回味中,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真正品味到古诗所蕴含的内在意境。
因为孩子年龄还比较小,缺少生活实践体验,平时学诗歌主要是熟读、背诵诗歌及诗意,阅读理解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对古诗包含的感情及蕴含的意境还有待老师引导。
三、教与学的准备:学生:收集作者及写作背景等相关资料。
教师:教学课件。
四、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一一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导入:放音乐,教师配乐激情讲述关于作者贾岛《推敲》的故事,说说故事中贾岛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初步感受贾岛认真、严谨的文学创作态度。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创作的一首古诗《寻隐者不遇》,大家齐读课题。
2.你们觉得应该怎样才算是学会了古诗呢?指名说。
其他同学补充。
(总结需要掌握的问题:古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作者是谁?要掌握重点词的意思、诗句的意思。
古诗蕴含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学生分组交流对作者的了解。
小组代表汇报交流情况,教师出示课件,简要补充作者情况。
(二)初读感知1.检查预习情况。
第一关:和字宝宝交朋友。
(1)检查对词语的识读和理解应用。
出示词语:隐者不遇童子云深%1正确读词。
%1学生说说词语的意思。
2.第二关:我会朗读古诗。
(1)同桌两人为一组,互相检查。
(2)指名朗读古诗,集体评议、正音。
(3)再读古诗,做到把古诗读正确、流利。
3.第三关:我会感知古诗的内容。
简单交流:古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指名说。
(引导:说说古诗中写了哪些人、事、物?)环节二、部分理解一一精读感悟,重点突破(三)精读感悟,品味古诗描绘的景象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最新苏教版2018-2019学年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两首《寻隐者不遇》《所见》教学设计-评奖教案

3、古诗两首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说古诗的大概意思。
3、凭借语言文字,想象诗歌所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
2、通过思索、想象诗中所描写的环境、心情,并反复吟诵、回味,理解诗人的言外之意、意外之情。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体会《寻隐者不遇》这首诗采取问答体,写出山的高大幽深和行踪不定的隐士生活情景。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一、导入1、我们曾经学习过不少古诗,谁来背背?大家想想,我们以前是怎样来学习古诗的?2、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两首古诗。
二、学习《寻隐者不遇》(一)初读感知1、出示古诗。
2、初读诗歌,学习生字。
指名读,齐读,读准生字。
3、简介作者。
4、解题。
指名说说题目的意思。
(二)细读理解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这首诗里都写了些什么?主要内容是什么?2、指导理解。
(1)“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松下问童子”告诉我们什么?由“言师采药去”可知道什么?还可以推测诗人问了些什么?(2)“只在此山,云深不知处。
”这是谁说的?由此推测诗人问了些什么?从童子的回答中,我们可以想象到什么?(童子的语气、神态)诗人听了童子的回答,想象一下诗人可能会做些什么动作?心里会想些什么?(诗人听后的动作、神态,看到山的幽深……)(3)指导朗读。
3、感悟诗情。
(1)读完全诗,你们觉得作者所抒发的感情是什么?请谈谈理由。
(2)学生自主思考,小组交流。
(3)讨论交流。
隐者沉醉于山林之中,诗人对隐者充满了敬意,也洋溢着羡慕之情。
当然,由于“不遇”,多多少少有些怅然若失,但观赏了山中美景,忘却了世俗的烦恼,心中更多的是兴奋、开朗。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三、作业1、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2、试着把这首古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古诗两首《寻隐者不遇》《所见》说课稿

古诗两首《寻隐者不遇》《所见》说课稿一、说教材分析《寻隐者不遇》是苏教版五年级上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写的是贾岛去访问隐士没有见到的情景。
诗句虽然浅显,但耐人寻味。
这首诗第一句交代“寻隐者”,第二句说明“不遇”,三四句直中有婉。
“只在”说明走得不远,容易找到,让人在找寻不到的失望中萌生一线希望,“不知”说明隐者在白云深处,难以寻踪,又使人怅然若失,无可奈何。
这首是语言精练,第一句以“问”开头,后两句省略了“问”只写了“答”,可见作者用句十分巧妙。
二、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认识并学会写2个生字,正确背诵并默写《寻隐者不遇》。
过程和方法:借助书中插图,理解古诗的意思。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的感情变化,及对隐士生活的向往。
说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2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富有节奏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感受诗的意境,体会寓问于答的写法。
三、说教学方法1.品读感悟法。
语文教学,对语言文字的品味是学生的语文能力形成的关键因素,品出诗歌的韵味,必须扣住重点词句,在比较、玩味、体悟中咬文嚼字,嚼出语言背后的情味、意味。
2.引导想象法利用插图引导诗人访问的过程。
四、说教学媒体资源选择课件、课外资料。
五、说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揭题释题质疑以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产生与文本对话的愿望,使学生更多地了解诗人贾岛。
【设计意图】通过质疑,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初读古诗通过范读,自由读,指定读,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声情并茂地读出诗文的情和意。
【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在语言环境中有所感悟。
(三)借助画面,理解诗意。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依据课标和诗词教学的特点,这环节我采取自读自悟,看图想象,教师引导,品读诗味的方法,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诗意。
1.同桌互说诗意。
先自由锻炼表达能力。
2.集体汇报。
3.解决重点字词意思,再完整地说说古诗的意思。
在这里为学生扫清字词障碍,就轻而易举地理解诗意了。
古诗两首寻隐者不遇、所见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寻隐者不遇、所见(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古诗两首:寻隐者不遇、所见(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篇一」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理解生字词。
3、能解释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1、能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时间:2课时。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之一教学要求:1.学会6个生字。
认识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生字。
朗读、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本课生字卡片,朗读课文录音带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提示课题1.认生字。
课题上有4个字,读一读:寻隐者遇2.释题。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
寻:寻找,寻访。
隐者:独居大山林里的人。
遇:碰见,遇上。
这首诗说的是诗人去访问隐者却没有遇见。
3.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围绕"寻"思考。
如,诗人为什么没遇上?有没有问问其他人?为什么不在那等一会儿?二、自学课文1.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
2.画出本课要求学会和认识的生字,读一读。
3.看插图想想:图上画的是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三、读诗句,认生字1.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注意读准平、翘舌音的字:松、采;师、深。
"只"是多音字,文中读zhi。
2.提问:(1)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完整通顺地回答问题,相机识字:松、童。
)(2)图上谁是诗人,谁是童子?诗人要找的隐者是童子的什么人?识字:师(3)诗人找到了童子,怎么没遇上他师父呢?相机识字:言采药深(4)朗读课文。
四、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菹胱约菏鞘人在松下遇上童子,体会向童子询问时的心情,把这种心情读出来。
教师先放录音,同学再练习朗读。
语文《所见》教案优秀9篇

语文《所见》教案优秀9篇《所见》教案篇一课时目标:分析、品读诗句,理解诗句含义,感受牧童机灵活泼,天真可爱。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在《寻隐者不遇》中,诗人寻访隐者,有没有见到?2、我们这节课要来学习的这首诗中,诗人很幸运,他不仅见到了,而且将见到的情景写下来,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来学习的——《所见》。
二、检查预习:1、检查生字振蝉骑“振、蝉”在读音上要注意什么?“骑”看到这个字,你能想到它的意思和什么有关吗?2、交流你所搜集到的有关资料。
(袁枚一生,历任溧水、沭阳、江浦、江宁知县,除了赢得贤明政声之外,留下的文学著作也很多,有《小仓房诗文集》、《随园诗话》、《随园随笔》和笔记小说《子不语》等。
)三、初读诗文,了解大意1、出示诗句,学生自由朗读。
2、指名朗读,相机正音。
3、默读思考:在《所见》一诗当中,你见到了什么?4、交流各自收获。
5、老师见到了两幅图,你知道是哪两幅吗?(一、歌唱图二、捕蝉图)四、品读诗文,体会意境1、品析“牧童歌唱图”牧童骑黄牛,歌唱图歌声振林樾。
读一读前两行诗句,在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牧童如何骑着黄牛?这是怎样的歌声?(理解“振林樾”)他会唱什么歌?在这句诗中,你看到的牧童是怎样的牧童?指导朗读。
3、品析“牧童捕蝉图”意欲捕鸣蝉,捕蝉图忽然闭口立。
读一读后两行诗句,在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和前面那幅图中相比,这里的牧童有什么变化?他会怎样去捉这只蝉?(理解“忽然闭口立”)在这里,你又看到一个怎样的牧童?指导朗读。
《所见》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认识“牧”、“骑”、“振”、“樾”等字。
2、理解古诗意思,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3、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1课时教具准备:生字生词卡片、教学挂图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同学们,瞧!夏天是山村最美的季节。
《寻隐者不遇》教案(精选14篇)

《寻隐者不遇》教案(精选14篇)《寻隐者不遇》篇1教学目标:双基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不知处”和“意欲”的意思及诗句的含义。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诗中意境,感受人物鲜活形象。
思维发展目标:以《寻隐者不遇》为例,学习并运用读懂古诗的一种方法——把“话”变成“画”,再将“画”变成“文”。
教材分析:主要内容:《古诗二首》第一首是《寻隐者不遇》,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
诗中叙述了他去访问隐士没有见到的事情。
《所见》。
文章主题:《寻隐者不遇》通过一问三答的形式,将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尽致。
《所见》刻画了一个机灵活泼,天真可爱的牧童形象。
写作特点:《寻隐者不遇》采用问答体,通过寻访者与童子的问答形式写出,诗句自然质朴、通俗明快。
《所见》用对比的手法,描写了牧童歌唱和捕蝉时不同的样子。
本文知识点梳理:1、字词:“隐、振、蝉”注意是前鼻音。
联系上下文体会“不知处”“意欲”的含义。
2、理解并背诵两首诗。
3、学习将古诗改写成文。
:教学时间:两课时;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教学《寻隐者不遇》。
第二课时:教学《所见》。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中意境是重点。
将古诗改写成现代文是难点。
教学准备:幻灯,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理解诗句含义,想象诗句意境,背诵《寻隐者不遇》。
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它短小精悍、节奏分明、意境优美,千百年来传诵不衰。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齐读课题。
二、交流资料,检查预习:1、课前同学们都对课文进行过预习了,找到了哪些相关资料呢?(指名交流,重点放在诗人贾岛的介绍上,板书“推敲”)2、检查诗文朗读情况,相机正音。
3、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读这首诗的题目,你能否知道这首诗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寻找隐者没有遇到)4、诗人为什么没有遇到隐者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三、朗读诗文,理解诗句:1、自读诗文,想想诗人为什么没有遇到隐者?2、集体交流。
古诗两首

3 古诗两首【教材分析】《寻隐者不遇》和《所见》均为五言绝句,《寻隐者不遇》的作者是贾岛,记叙了诗人前往山中寻访隐者而没有遇到这件事。
课文主要写了诗人与童子的问答,体现了隐者高洁的性格以及诗人对他的仰慕。
本诗的特点是寓问于答,平白如话,意境幽远。
《所见》则通过动静结合的描写,写了夏天中午所见到的情景,把一个活泼机灵、天真可爱的牧童刻画得栩栩如生。
【学习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 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解释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学习重难点】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
2.通过思索、想象诗中所描写的环境、心情,并反复吟诵、回味,理解诗人的言外之意、意外之情。
【知识链接】贾岛:(779~843年),字阆(读浪)仙,人称诗奴,又名瘦岛,唐代诗人。
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涿州市)人。
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
自号“碣石山人”。
据说在长安(今陕西西安)的时候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才华,并成为“苦吟诗人”。
后来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
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今四川蓬溪县)主簿。
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精彩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题李凝幽居》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题诗后》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忆江上吴处士》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剑客》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随园先生。
晚年自号苍山居士,清代诗人、诗论家。
浙江钱塘人。
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代表作品有《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话》、《随园随笔》等。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寻隐者不遇》;能理解古诗,理解“不遇”、“言”、“云深”等词语的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图上谁是诗人,谁是童子?诗人要找的隐者是童子的什么人?识字:师
(3)诗人找到了童子,怎么没遇上他师父呢?
相机识字:言采药深
(4)朗读课文。
四、导学: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椵想自己是诗人在松下遇上童子,体会向童子询问时的心情,把这种心情读出来。
教师先放录音,同学再练习朗读。
松下/问/童子,(满怀期望)
言师/采药/去。
(感到失望)
只在/此/山中,(又有了希望)
云深/不知/处。
(无可奈何)
五、练学:识字、写字指导
松:用学过的木字旁和熟字"公"记字形。
组词:松树、放松。
童:上下结构。
上面是"立",下面是"里"。
这个字横画多,但长短不一。
首横最短,次横最长,最后一横又比它上面一横长些。
组词训练:童话、儿童、童年。
言:发言、说话的意思。
首横最长,中间两短横。
师:左边是一短竖和一撇右边是横下一个"巾"。
组词:师父、老师。
采:上面是爪字头,表示手,下面"木"表示树,手伸到树上表示采摘的动作。
第一笔为平撇,下面的三笔间隔要匀。
深:左右结构。
右边上面不要写成穴宝盖儿。
组词巩固:深山、深海、深浅。
六、抄写生字(完成课后练习2)
第二课时
一、查学:课前准备:诵诗爱诗
1、挖掘积累:小朋友,周老师每次走过你们的教室的时候,总发现你们的黑板上写着一首古诗,是不是一直在进行着古诗的背诵活动,那我们肯定会背许多适拢敢獍炎约
鹤钕不兜囊皇资掣蠹姨浚ㄖ该乘校?br>评价:背的不错,谁愿意比他的声音更响亮。
你背的是哪一首?对,咱们背诗还要记住诗的名字。
瞧,摇头晃脑背得真投入。
2、对话导入:刚才我们一起背了许多古诗,从朗朗的背诗声中老师感受到了大家对古诗的热爱。
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一座宝库。
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走进这座宝库,去学习一首新的古诗。
二、导学:整体感受:勾勒牧童轮廓。
1、老师板书课题:所见。
谁愿意把诗的题目读给大家听听。
这个生字的音读得真准,是平舌音,请你带大家读读。
有谁能为所找个朋友?
释题:“见”什么意思?“所见”就是所看见的。
2、告诉学生:这首诗是清代大诗人袁枚写的,诗里写的内容都是诗人袁枚亲眼所看见的。
(出示袁枚及诗)
3、自由读读诗,看看袁枚都看见了什么?圈出没学过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争取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学生自由读)
谁会读?(请两个)正音。
——请你读给同桌听一听,读错的字帮忙纠正一下,读的好的,请你送上你的掌声鼓励一下。
——都会读了,那我们一齐读。
(随机进行正音和生字的认读。
蝉、振、声、意、欲这几个字稍难读,注意这些字的发音。
蝉:是什么?什么季节会叫个不停?闭:谁能为他找个朋友?立:说反义词,做动作。
)
4、离开了古诗,生字宝宝你还认识吗?(出示生字认读——做小老师读)
有谁愿意为其中的一个生字宝宝找个朋友呀?(生字组词)
怎么样的孩子叫牧童?(放牛的)
5、看生字宝宝又回到了古诗中,可是拼音娃娃不见了,谁还会读?(指名读——齐读)
6、大家读的真好。
学习古诗呀,朗读是一个好办法,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