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两化融合评估与诊断管理程序
两化融合评估与诊断控制程序教学内容

两化融合程序文件评估与诊断控制程序文件名称管理单位文件编号文件版本A/00版文件管理员分管领导文件签发人制/修订情况制/修订次数制/修订主要内容制/修日期实施日期A/00 首次建立1 目的对两化融合发展现状进行全面评估、分析与诊断,以满足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为明确持续改进的重点和方向,特制定并执行本程序。
2 范围本程序规定了两化融合评估与诊断过程,定义了评估方法、评估实施,适用于本管理体系内所有部门与单位。
3 术语两化融合发展阶段定义:a)起步建设阶段:企业已经开始建设两化融合基础设施和具备一定条件,但其单项应用尚未开展或刚刚起步;b)单项覆盖阶段:企业具备了一定的两化融合基础设施和条件,单项应用对企业业务覆盖和渗透逐渐加强,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其综合集成尚未有效实现。
c)集成提升阶段:企业基础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单项应用基本成熟,综合集成有效实现,但其协同与创新尚未有效开展。
d)创新突破阶段:企业基础建设趋于完备,单项应用和综合集成趋于成熟,且协同与创新得到有效实现。
4 职责4.1信息化领导委员会4.1.1负责评审《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
4.2信息化管理中心4.2.1负责编写《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
4.2.2负责审核、汇总各部门上报的《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数据采集内容。
4.2.3负责组织编写、上报《两化融合现状评估报告》。
4.3各部门4.3.1负责填写本部门《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
5 流程图主责部门 流 程 图形成文件/记录 信息化管理中心《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信息化管理委员会信息化管理中心各部门《两化融合现状评估报告》信息化领导委员会《两化融合现状评估报告》6 程序内容6.1建立评估体系6.1.1信息化管理中心应每年至少一次对公司两化融合现状进行评估。
6.1.2信息化管理中心负责按照GB/T23020-2013要求,制定公司《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从基础建设、单项应用、综合集成、协同与创新等方面建立评估指标,报信息化领导委员会相关成员批准后开展评估工作。
两化融合实施方案策划控制程序

两化融合实施方案策划控制程序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推进,两化融合已经成为许多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然而,两化融合的实施需要统筹谋划和有效的控制程序,以确保实施过程的顺利进行和达到预期的效果。
本文将针对两化融合实施方案的策划和控制程序进行详细介绍。
二、两化融合实施方案的策划程序1.明确目标:明确两化融合实施的目标和预期效果,例如提升企业的数字化能力、改进生产流程等。
2.制定计划:根据实施目标,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包括时间表、资源投入等。
3.分析调研:进行市场调研和技术分析,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最新的技术发展,为实施方案的制定提供基础数据。
4.编制方案:根据实施目标和调研结果,编制两化融合实施方案,包括具体的技术选型、实施流程等。
5.制定预算:根据实施方案,制定详细的预算,包括实施费用、培训费用等。
三、两化融合实施方案的控制程序1.人员管理:建立两化融合实施团队,明确团队成员的职责和任务,确保实施过程能够有序进行。
2.进度控制:按照实施计划,对实施进度进行跟踪和控制,确保按时完成各项任务。
3.质量控制: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对实施过程进行质量控制,确保实施工作符合标准和预期效果。
4.风险管理:对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降低实施风险。
5.成果评估:对实施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估,评估实施方案的效果和可行性,为后续改进和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四、两化融合实施方案的策划控制程序示例1.明确目标:提高企业的数字化能力,实现生产自动化。
2.制定计划:在6个月内完成实施,投入人力资源10人,资金500万元。
3.分析调研:调研行业数字化应用情况和最新技术发展,确定核心技术选型。
4.编制方案:确定数字化升级方案,包括智能设备采购、信息系统建设等。
5.制定预算:详细列出实施过程中的各项费用,包括设备费用、系统建设费用等。
6.人员管理:组建数字化实施团队,明确团队成员的职责和任务。
两化融合贯标流程

两化融合贯标流程两化融合是指将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一种发展模式。
为了确保两化融合贯标流程的顺利进行,需要制定详细的流程和标准。
下面是对两化融合贯标流程的描述。
首先,制定贯标目标和计划。
根据企业的发展需求和市场需求,确定贯标的目标和计划,并将其正式提出。
贯标的目标要明确,具体和可操作性强,计划要细化,包括贯标的时间节点、实施步骤和资源需求等。
其次,开展两化融合评估。
评估两化融合的现状和水平,对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的现状进行评估,并对两化融合的程度进行测评,确定当前的两化融合水平。
评估的内容包括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情况、工业化进程的情况、两化融合的实施情况等,通过评估为贯标提供数据支持。
然后,制定两化融合贯标的标准和指标体系。
根据贯标目标和计划,制定两化融合贯标的标准和指标体系,明确贯标的评判标准和评估指标。
标准和指标体系要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能够准确评估企业的两化融合水平。
接着,开展两化融合改进工作。
根据评估结果和贯标标准,确定两化融合改进的重点和方向,制定改进措施和计划。
改进工作包括信息化建设的优化和升级、生产流程的优化和改进、技术创新的推进等。
通过改进工作,提升企业的两化融合水平。
最后,开展两化融合贯标的监督和评估。
对贯标过程中的改进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改进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目标的实现。
监督和评估包括定期对改进工作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贯标工作的进展。
通过以上流程,可以将两化融合的贯标工作开展得有条不紊。
贯标工作的顺利进行,不仅能够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力,还能够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
因此,贯标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两化融合评估测量与考核管理程序

两化融合评估测量与考核管理程序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XYXY/XG2014-2015版本号:A/0两化融合评估、测量与考核管理程序编制:审核:批准:2015-09-01发布2015-09-06实施发布1 目的为评估和诊断公司两化融合发展现状和水平,监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实施运行有效性和体系持续改进的能力、考核评价两化融合的绩效,特制定本程序。
2 范围适用于本公司两化融合管理的评估与诊断、监视与测量、考核过程。
3 规范性引用文件《两化融合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管理程序》4 管理职责4.1 两化融合管理委员会4.1.1 负责评估与诊断、监视与测量、考核的组织和总体策划;4.1.2 负责日常监督、检查和反馈工作;4.1.3 负责分析评估与诊断、监视与测量、考核结果。
4.2 管理者代表4.2.1 负责批准评估与诊断、监视与测量、考核的实施活动;4.2.2 负责确定评估与诊断、监视与测量、考核的执行范围。
4.3 内审组4.3.1 负责制订评估与诊断、监视与测量、考核实施计划;4.3.2 负责组织实施评估与诊断、监视与测量、考核;4.3.3 负责对评估与诊断、监视与测量、考核的执行情况给出评价意见。
5 管理程序5.1 评测策划为了评价两化融合整体绩效、所形成的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以及所获取的可持续竞争优势,确保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符合性,两化融合管理委员会负责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评测进行总体策划。
评测包括对公司两化融合水平的评估与诊断、对影响两化融合绩效的关键指标的监视与测量、对业务流程、部门、岗位的两化融合绩效进行考核。
公司每年年初策划两化融合的评测工作,编制《年度两化融合评测工作计划》。
管理者代表负责对策划结果进行审批。
5.1.1 评测的时机和频次:a)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建立策划前和两化融合实施过程策划前,开展两化融合整体性评估与诊断。
b)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运行和两化融合实施过程中,开展实时或定期的监视与测量。
两化融合评估与诊断控制程序

两化融合程序文件评估与诊断控制程序1 目的对两化融合发展现状进行全面评估、分析与诊断,以满足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为明确持续改进的重点和方向,特制定并执行本程序。
2 范围本程序规定了两化融合评估与诊断过程,定义了评估方法、评估实施,适用于本管理体系内所有部门与单位。
3 术语两化融合发展阶段定义:a)起步建设阶段:企业已经开始建设两化融合基础设施和具备一定条件,但其单项应用尚未开展或刚刚起步;b)单项覆盖阶段:企业具备了一定的两化融合基础设施和条件,单项应用对企业业务覆盖和渗透逐渐加强,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其综合集成尚未有效实现。
c)集成提升阶段:企业基础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单项应用基本成熟,综合集成有效实现,但其协同与创新尚未有效开展。
d)创新突破阶段:企业基础建设趋于完备,单项应用和综合集成趋于成熟,且协同与创新得到有效实现。
4 职责4.1信息化领导委员会4.1.1负责评审《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
4.2信息化管理中心4.2.1负责编写《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
4.2.2负责审核、汇总各部门上报的《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数据采集内容。
4.2.3负责组织编写、上报《两化融合现状评估报告》。
4.3各部门4.3.1负责填写本部门《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
5 流程图6 程序内容6.1建立评估体系6.1.1信息化管理中心应每年至少一次对公司两化融合现状进行评估。
6.1.2信息化管理中心负责按照GB/T23020-2013要求,制定公司《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从基础建设、单项应用、综合集成、协同与创新等方面建立评估指标,报信息化领导委员会相关成员批准后开展评估工作。
6.1.3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应由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以及数据采集项组成。
一级指标应包含基础建设、单项应用、综合集成、协同与创新,依据公司业务现状、两化融合现状分别制定相对应二级、三级指标。
6.1.4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应遵守系统性、可操作性、目的性的体系建立原则。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简介及咨询流程

一、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简介两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是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两化融合的核心就是信息化支撑,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
两化融合过程是企业获取与企业战略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的过程,是企业通过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获取能够增加其可持续竞争力的新型能力的过程。
企业两化融合分为四个阶段:基础设施建设、单项应用、综合集成和协同创新。
根据之前的试点评估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多数工业行业处于从单项应用向综合集成发展的阶段。
而无论是理论分析还是实证分析,信息化与两化融合管理“两张皮“是阻碍单项应用向综合集成发展的主要原因。
这造成了一些列严重后果:一是企业重复建设日益严重,信息化投入大;二是企业资源共享不足,相关业务流程不畅,总体效益不明显,经济学上称之为边际效益递减,严重的甚至于信息化固化了不合理流程,固化了信息孤岛,固化了部门、地区和层级间的利益分割格局,企业整理利益受损。
国家标准2017年6月7日正式发布。
2017年6月7日,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国家标准发布会在北京召开,正式发布GB/T 23000-2017《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和GB/T 23001-2017《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两项国家标准。
《基础和术语》《要求》两项国家标准的发布,是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研制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进入了新阶段。
下一步将加快《基础和术语》《要求》等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全面普及,务实推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迈上新台阶。
国际标准2017年5月26日正式立项。
2017年5月22-26日,国际标准化组织在法兰克福召开ISO/TC184/SC5年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长沙南生带领中国代表团参加了此次会议。
《工业企业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评估--第一部分:总则和框架》(英文名称:ISO 22549-1 Assessment on convergence of informat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for industrial enterprises -- Part 1: Principles and framework)已通过国际标准提案投票,并经ISO 中央秘书处确认。
两化融合管理评审控制程序两化融合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两化融合考核控制程序一目的规范本公司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绩效考核管理工作。
二范围本控制程序规定了公司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绩效考核的职责、管理活动内容与方法、检查与考核、报告与记录等要求。
适用于公司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绩效考核管理工作。
三职责3.1XXX部XXX部负责组建公司绩效管理委员会,执行《绩效管理规定》等管理制度,并对部门(即部门主要负责人)绩效进行考核。
3.2公司各部门3.2.1XXX部负责公司两化融合考核的归口管理,并对本部门员工进行考核。
3.2.2其他部门负责对本部门员工进行考核。
四内容4.1术语和定义绩效考核:指企业在既定的战略目标下,运用特定的标准和指标,对员工的工作行为及取得的工作业绩进行评估,并运用评估的结果对员工将来的工作行为和工作业绩产生正面引导的过程和方法。
4.2总体要求4.2.1目的本管理程序规定了公司两化融合考核的过程方法、内容,旨在将两化融合评测与改进相关工作落到具体的部门和员工,确保两化融合管理闭环。
4.2.2相关要求公司以业务流程为导向制定考核指标,分解至相关的部门和岗位,加强考核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立覆盖两化融合相关职能和层次的科学考核指标体系,明确考核对象、考核流程和考核结果的作用,公司应公开和反馈考核结果,因此应满足以下要求:a)考核内容符合相关制度规定,科学合理,并由总经办审定;b)考核指标体系覆盖到各业务流程、各环节;c)考核指标体系覆盖两化融合相关的职能及层级;d)考核对象明确,考核流程及考核内容清晰明了;e)考核内容符合相关制度规定,并且科学、合理,切实可行;考核统一标准备,考核结果公开、透明。
XXX部对发布的两化融合管理绩效考核指标进行宣贯和培训,确保各层级员工及时了解体系文件中各项条款要求和规定。
4.3业务描述各项条款要求和规定。
4.3.1年度绩效合约签订4.3.1.2确定年度绩效考核目标每年12月31日前,各部门根据两化融合工作领导小组与公司所签订的企业负责人年度业绩考核责任书和公司确定的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在本部门绩效指标库中选择关键业绩指标选考项目并提出年度考核目标建议值(建议值定值原则)。
两化融合实施方案策划控制程序

两化融合实施方案策划控制程序两化融合指的是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是当前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之一、在两化融合的实施过程中,制定合适的方案和制度是至关重要的,可以帮助企业确保项目的进展和效果。
下面是一个两化融合实施方案的策划和控制程序,供参考。
1.方案策划阶段:1.1.明确目标:确定两化融合的总体目标、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例如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改善质量等。
1.2.需求分析与评估:对企业现有的信息化和工业化水平进行评估,确定需要融合的领域和关键问题。
2.方案制定阶段:2.1.技术选型:根据需求分析,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和工业技术,确保能够实现两化融合的目标。
2.2.项目规划:明确项目的时间表、里程碑和关键路径,确定项目的组织和人员分工,制定项目的详细计划。
3.方案实施阶段:3.1.人员培训:对员工进行相关技能培训,确保他们能够运用新的技术和工艺。
3.2.系统搭建:根据方案制定的技术选型,搭建信息系统和工业系统,确保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3.3.数据整合:对企业现有的信息进行整合,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提高信息共享和传递效率。
4.方案控制阶段:4.1.监测与评估:对方案实施过程进行持续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
4.2.沟通与协调:保持与各方的沟通和协调,与各部门、合作伙伴以及顾问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沟通,及时处理方案中的问题。
4.3.项目管理:制定详细的项目管理计划,明确任务分工、责任主体和时间要求。
5.方案总结阶段:5.1.效果评估:在两化融合实施完毕后,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比较实施前后的差异并总结经验教训。
5.2.改进措施:根据效果评估的结果,对方案进行改进和优化,提高融合效果和成果。
5.3.分享与推广:将两化融合的成功经验和案例进行分享和推广,为其他企业提供借鉴和参考。
总之,两化融合的实施方案策划控制程序是一个复杂而又关键的工作。
该方案策划包括了明确目标、需求分析与评估,策划阶段包括了技术选型、项目规划,实施阶段包括了人员培训、系统搭建和数据整合,控制阶段包括了监测与评估、沟通与协调和项目管理,总结阶段包括了效果评估、改进措施和分享与推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化融合评估与诊断管理程序
一目的
规范本公司两化融合评估与诊断管理工作。
二范围
本控制程序规定了公司两化融合实施评估与诊断工作中,各部门的职责以及主要工作流程。
三职责
3.1管理者代表
负责审核两化融合实施评估与诊断工作。
3.2XXX部
3.2.1负责制定两化融合实施评估与诊断工作计划;
3.2.2负责组织开展两化融合实施评估与诊断工作。
3.3公司各部门
配合完成两化融合实施评估与诊断工作。
四内容
4.1术语和定义
评估与诊断:企业按照GB/T 23020-2013的相关要求,制定两化融合自评估体系,并按照策划的周期开展整体性评估、分析、诊断的过程。
4.2总体要求
4.2.1目的
通过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进行定期评估与诊断,旨在评价公司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用于识别问题、深入推进两化融合工作。
4.2.2相关要求
评估与诊断原则如下:
4.2.2.1确保评估与诊断过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4.2.2.2评估与诊断工作由公司内部人员或公司聘请外部人员来进行。
4.3业务描述
4.3.1完善自评估体系
结合各部门意见和建议,XXX部组织人员完善两化融合实施前制定的自评估体系,在保持评估框架总体不变的前提下,对三级指标及采集项进行细化完善,每年确定两化融合管理评估与诊断年度工作计划。
4.3.2 问卷填报
XXX部组织指导各部门进行两化融合实施评估与诊断问卷填报,并对出现的各类问题和疑问进行集中讨论解决,确保填报数据全面、准确、真实。
4.3.3诊断分析
各部门根据两化融合实施自评结果,对照实施前的自评结果,从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及其相互匹配等方面,对两化融合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明确未来改进的重点和方向,完成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估与诊断报告。
4.4检查与考核
对本控制程序规定的管理活动进行检查与考核,考核内容如下表所示。
序号考核项目考核标准考核对象考核部门
1 评估与诊断计划完成率100% XXX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