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三章声的世界-新整理
2020_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三章声的世界单元总结含解析新版沪科版

第三章声的世界【知识详解】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固体、液体、气体振动都可以发声。
自然界中凡是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声音的传播速度: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平常我们讲的声速,指的就是此值。
4.回音: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这种现象是声音的反射,通常称为回音(或回声)。
要点诠释:(1)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2)影响声速的因素:①介质的种类,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②温度,同种介质,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3)人耳能分辨出回声和原声的条件是:反射回来的声音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即: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大于17m。
(4)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以波的形式传播。
【典例分析】例1、(2020•苏州模拟)在做有关声现象的实验时,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会看到水花飞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A.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B.说明声音能在水中传播C.估测声音传播的速度 D.探究音叉发声音调的高低【答案】 A【解析】正在发生的音叉是否振动,不容易观察,把它放到水中,能够激起水花,看到水花飞溅,就能够说明插入水中的发声音叉是振动的,故选A。
【技巧总结】题目考查了,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利用“转换法”把不易观察的音叉的振动转换成能够明显观察到的水的振动。
知识要点二、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知识详解】发声体发出声音→介质传声→耳朵听声。
其中任何一个阶段被阻断,都将听不到声音。
人耳听觉障碍如果是传导障碍,一般可用骨传导来帮助听到声音。
如果是神经性耳聋,不易治愈。
要点诠释:(1)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初中毕业九年级中考物理 沪科版 教材系统复习 第三章 声的世界

考点 2:声音的特性
1.响度、音调、音色
强弱弱
声音的□11高高低低
声音的品质与 特色
发声体的□12振振幅幅,振幅 发声体振动的□14频频率率
决定 越大,响度越□13大大;还 (每秒内振动的次数, 发声体的材料、
因素 与声音的传播距离和分 单位:Hz),频率越高,结构等
( A)
9.(2018·贵港 2 题 3 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 B.“禁止鸣笛”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闻其声便知其人”判断的依据是人发出声音的响度 D.演奏弦乐器时,演奏者不断变换手指在琴弦上的位置,这是为了改变 声音的音调
猛击鼓面、公共场合禁
实例
同的装有不同高度水 乐器的声音;声纹
止大声喧哗
的杯子
锁
几种常见乐器的声学知识
乐器 示例 发声体
打击乐器 鼓、锣 鼓面、锣面
弦乐器 小提琴
弦
管乐器 笛、箫、号 空气柱
影响音调的因素 鼓皮的绷紧程度 弦的材料、长短、粗细、松紧 空气柱的长度
2.噪声的防治
无规律的、难听刺耳、让人心烦的声音(凡是妨碍人 定义
命题点 3:声现象综合
7.(2022·贵港 3 题 3 分)蓝牙音箱可在一定距离内无线连接手机进行音
乐播放,蓝牙音箱播放音乐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音箱发声不需要振动
B.根据音色可以分辨出不同歌手的声音
C.音箱发出的声音不会成为噪声
D.调节音箱音量大小是改变声音的音调
8.(2020·百色 2 题 3 分)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C.调节电视机的音量是改变声音的音调 D.考场周边“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复习课第三章 声的世界

5.噪声
(1)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
无规则的运动时发出的声音。 (2)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防碍人们正常 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 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3)减弱噪声的途径:(1)从声源处(产 生);(2)在传播过程中(传播);(3) 在人耳处减弱(接收)。
科学的实验支持了“D、信鸽体内有某种磁性物质, 它能借助地磁场辨别方向”,上述的科学实验中涉及 了研究问题的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2、利用回声测定海水的深度需要知道:( ) A、海水的温度和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B、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和传到海底的时间。 C、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和海水中的速度。 D、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和声音从海面传播到海 底经过反射后再返回海面所用的时间。
3、下列声音中不属于噪声的是:( A ) A、他在欣赏着悠扬的音乐声 B、马路上拖拉机行驶的声音 C、汽车的喇叭声 D、睡觉时听到蚊子的嗡嗡声 4、地震是地球上某个部位发生强烈振动,人们却听 不到这种振动的声音,这是由于:( C ) A、声音不够响 B、声音音调太高 C、声源振动频率低于20Hz D、声音是噪声而不是乐音
3、1991年8月《新世界晚报》报道一则消息“上海的 雨点鸽从内蒙放飞后,经历20余天,返回上海市区的鸽 巢。”信鸽这种惊人的远距离辨认方向的本领实在让人称 奇,那么信鸽究竟靠什么辨别方向呢?人们对信鸽有高超 的认路本领的原因提出了如下的猜想: A、信鸽对地形地貌有极强的记忆力 B、信鸽能发射并接收某种超声波 C、信鸽能发射并接受某种次声波 D、信鸽体内有某种磁性物质,它能借助地磁场辨别方 向
课堂练习
一、填空题 1、优美悦耳的歌声是歌唱家声带_______发出的; 将要上钓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音或脚步声吓跑, 表明________能够传声。 振动 水(液体) 2、“震耳欲聋”这成语是形容声音的_______大; 在“闻其声而不见其人”时,我们也能听得出哪 位熟人在讲话,这是因为不同的人的声音具有不 同的_______。(选填“音色”、“响度”或“音 调”) 响度 音色
第三章《声的世界》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声的世界》知识点总结第三章声的世界一、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注:发声的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二、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3、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 以上(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叠加重合);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的距离,海的深度,冰川到船的距离);四、怎样听见声音、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5、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也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我们听见立体声就属于双耳效应的应用);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小;3、音色:声音的品质特征;与发声体的结构和材料有关,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音色)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六、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XX0Hz,高于XX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3、常见噪声: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为dB。
新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第3章声的世界优质教学课件

3.把正在发声的音乐芯片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 出其中的空气,声音会逐渐 减小 ,直至消失,再让 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声音又会逐渐 增大 ,说明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实验中声音无法完全消
失的原因可能是 与芯片相连的固体及 .
玻璃罩能够传声或玻璃罩内仍然有空气,
.
不是真空 。(写出一种)
4.如图甲所示,能听见水中音乐芯片发出的音乐 声,这说明声音可以在液体 中传播;如图导航,受蝙蝠的
启示,人们制成了超声波雷达 ,可用来探测海底
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的深度、 海中的鱼群等(如图乙所示) 。 考点一、声音的利用
2、动能和重力势能间的转化规律: 5.燃料电池问题会涉及对电功公式的掌握和运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从表格中提取有用的信息,此题难度不大。 2、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 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3)对环境的污染要比火力发电小。 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1、物体能够对外做功(但不一定做功),表示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 1.对噪声的认识方面:所谓噪声就是影响人们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无用的声音。有的人总认为悠扬的乐声、轻声的说话声或有规律的声音不是噪声,这是对噪声认识的误区。在 考题中此类问题也会出现,希望考生能多加注意。 19.6核裂变
第3章 声的世界
1.在扬声器纸盆内放些碎泡沫,当扬声器发声时
出现如图所示的现象,该现象说明了声音是由物 体 振动 产生的,人耳能听见扬声器发出的声音, 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 中传播。
初中物理3.五三第三章 声的世界S精编版

第三章声的世界第一节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 笛子是由管内的、的振动发出声音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 声音可以在、、中传播, 真空传声。
3.声音在常温下的空气中, 传播速度是m/s,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还与和有关。
一般情况下, 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
4.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以的形式传播。
引起鼓膜振动, 然后通过听觉神经传到大脑, 我们便听见了声音。
5.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回来的现象叫做回声。
6.(2014河南安阳六十三中期中) 如图3-1-1所示, 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实验中, 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 小球被多次弹开。
在此实验中小球的作用是()图3-1-1A. 使音叉振动时间延长B. 使音叉振动尽快停下来C. 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 便于观察D. 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7.(2014安徽安庆期中, 13, ★★☆) 关于声现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B. 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C. 真空可以传播声音D. 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8.将正在响的鼓的鼓面用手一按, 响声立即就消失了, 下列原因中正确的是()A. 声波传到鼓内去了B. 鼓面停止了振动C. 鼓的振动变快了D. 以上说法都不对9.小纸片会在发声的扬声器的纸盆上跳动, 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会激起水花, 风吹树叶哗哗响, 树叶在振动。
这些现象说明了()A.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 声音能在水中传播C.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D. 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10. “隔墙有耳” 的意思是说, 在墙的一面说话时, 墙另一面的人也能听得到。
这个现象能够说明()A. 声音能够穿透墙壁传播B. 声音能够拐弯传播C. 固体、气体能够传播声音D. 耳朵有这个特异功能11.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 因为鱼听到人声会被吓走, 这说明()A. 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B. 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C. 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小D. 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 声音的传播速度发生了变化12. 考试钟声敲响后, 同学们开始答题。
第三章 声的世界 中考知识点总结(全面)

第三章声的世界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是由产生的,停止,发声也停止。
(不能叙述“振动停止,声音也停止”)2.声音靠传播,中不能传声。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一般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在液体中较,而在气体中较;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米/秒。
声音以_______的形式向外传播。
3.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1)发声体要振动,且振动的频率要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即每秒振动20-20000次)(2)要有传播声音的介质。
(3)声音的响度要足够大。
4.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声波→鼓膜振动→听觉神经→大脑5.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而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叫。
(1)人耳朵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的条件是: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秒以上人就能听到回声;如果不到0.1s,回声与原声相混使原声(t≥2×17/340 t≥0.1秒)。
(2)回声的应用:A.加强原声 B.测距定位二、声音的特性1.乐音:有规律,好听悦耳的声音叫乐音。
乐音的三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音调A.定义:指声音的高低。
人的主观感受:B.音调决定于发声体的___________,_______越大,音调越高。
频率的单位是________,简称______,用符号_____表示。
(2)响度A.定义:指声音的强弱。
人的主观感受:B.响度决定于发声体的________,_____越大,响度越大。
还与距发声体的远近、声音的分散程度有关。
C.声音的强弱常用分贝(dB)来表示。
声音的强弱不同,人们听起来的效果是不同的。
(3)音色A.定义:又叫______,指声音的__________。
B.音色决定于发声体自身的材料、结构等。
不同的发声体,_______一般不同。
2.噪声(1)定义:从物理学角度讲,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讲,难听刺耳或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作用的声音都是噪声。
精选中考物理总复习考点第三章声的世界

第三章声的世界目录:狙击知识点狙击考点狙击知识点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通过观察和实验证明:声音是由物体_振动___产生的。
二胡、提琴等弦乐器是靠弓和弦的_相互摩擦产生振动发出声音的;笛子是由_ 管内的空气 _、笛膜的振动发出声音的。
2.声音的传播是需要__介子__的,它既可以在_气体_中传播,也可以在液体_和__固体_中传播,但不能在___真空_中传播。
声音在三种不同状态的物质中传播速度的关系是_ v气<v液<v固 _。
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 340 m/s __。
知识点二声音的特性1.___音调__、___响度____、_音色__是决定乐音特性的三个因素,_声音的强弱 __叫作响度,声音的响度与_物体振动的__ 幅度有关;声音的高低叫作音调,声音的音调与_振动的快慢有关。
2.减弱噪声的途径:从噪声的___产生__、噪声的传播___、噪声的__接收___三个环节进行。
知识点三超声与次声1.人耳的听觉范围是__ 20~20 000 _Hz,超声的频率大于__20 000_Hz,次声的频率小于20__Hz。
2.人类发不出超声,也听不到超声,有些动物能发出超声,还能听到超声。
受蝙蝠利用超声导航的启示,人们制成了超声雷达,又叫__ 声呐 _。
狙击考点考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常考角度】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例1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的传播不需要时间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D.敲鼓时,听到鼓声,鼓面不振动【思路点拨】物体振动一定发声,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是声音不一定停止,例如隆隆的雷声。
【自主解答】 C【解题技巧】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声的传播需要介质,声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声的传播需要时间。
变式训练: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B.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无关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2.利用声呐系统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2 s后收到回波,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 531 m/s,则此处海水的深度为__1531_m;利用此种方法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这是因为超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地球到月亮之间是真空,所以超声波不能传播 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声的世界
目录:
狙击知识点
狙击考点
狙击知识点
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通过观察和实验证明:声音是由物体_振动___产生的。
二胡、提琴等弦乐器是靠弓和弦的_相互摩擦产生振动发出声音的;笛子是由_ 管内的空气 _、笛膜的振动发出声音的。
2.声音的传播是需要__介子__的,它既可以在_气体_中传播,也可以在液体_和__固体_中传播,但不能在___真空_中传播。
声音在三种不同状态的物质中传播速度的关系是_ v气<v液<v固 _。
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 340 m/s __。
知识点二声音的特性
1.___音调__、___响度____、_音色__是决定乐音特性的三个因素,_声音的强弱 __叫作响度,声音的响度与_物体振动的__ 幅度有关;声音的高低叫作音调,声音的音调与_振动的快慢有关。
2.减弱噪声的途径:从噪声的___产生__、噪声的传播___、噪声的__接收___三个环节进行。
知识点三超声与次声
1.人耳的听觉范围是__ 20~20 000 _Hz,超声的频率大于__20 000_Hz,次声的频率小于20__Hz。
2.人类发不出超声,也听不到超声,有些动物能发出超声,还能听到超声。
受蝙蝠利用超声导航的启示,人们制成了超声雷达,又叫__ 声呐 _。
狙击考点
考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常考角度】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例1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的传播不需要时间
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D.敲鼓时,听到鼓声,鼓面不振动
【思路点拨】物体振动一定发声,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是声音不一定停止,例如隆隆的雷声。
【自主解答】 C
【解题技巧】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声的传播需要介质,声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声的传播需要时间。
变式训练: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B.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无关
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
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2.利用声呐系统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2 s后收到回波,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 531 m/s,则此处海水的深度为__1531_m;利用此种方法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这是因为超
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地球到月亮之间是真空,所以超声波不能传播 __。
考点二乐音的特性 (3年3考)
【常考角度】
(1)乐音的三要素;
(2)区别乐音的三要素
命题角度❶音调、响度、音色辨别
例2为迎接歌咏比赛,音乐教师将班内的学生分为“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进行排练。
这里“高”和“低”是指声音的(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振幅
【思路点拨】音调对应声音的频率,产生高、低音的原因是物体振动快慢不同。
【自主解答】 A
【解题技巧】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性的含义不同,音调与声音的频率相对应;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声音的响亮程度);音色是物体本身的一种特性(可以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命题角度❷音调、响度、音色波形的辨别
例3如图所示,分别是音叉和钢琴发出的两列声波在同一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则这两列声波( )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音调、响度和音色均不同
【思路点拨】由图可知,它们的波形不同,即发声体不同,故音色不同;两幅图中音叉、钢琴振动的快慢相同,因此音调相同;振动幅度相同,因此响度相同。
【自主解答】 C
【解题技巧】频率是1 s物体振动的次数,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振幅是物体振动时偏离原位置的大小,偏离原位置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音色反映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与发声体的结构、材料有关。
注意:乐音的三要素的区别与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