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性遗传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伴性遗传的教案一、教学目标(一)学习目标1、概述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传递和性别相关联的特点;2、基于对伴性遗传的认识,运用演绎推理,对位于性染色体上的显性和隐性基因的遗传特点进行分析,对常见的由一对等位基因决定的伴性遗传病,能够根据双亲的表型对后代的患病概率做出科学的预测;3、运用伴性遗传规律,提出相关的优生建议;4、关注伴性遗传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

(二)核心素养1、科学思维:伴性遗传规律及人类遗传病比较;2、生命观念:从伴性遗传特点分析建立进化与适应的特点;3、科学研究:人类遗传病的调查、基因定位遗传实验;4、社会责任:了解人类遗传病,关注人体健康。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伴性遗传的特点及其他遗传病的特点;2、教学难点(1)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2)运用伴性遗传理论分析解决实践中的相关问题。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白板、教案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大家在体检的时候有没有看过红绿色盲检查图?请大家仔细观察红绿色盲检查图,思考教材P34的“问题探讨”,并讨论回答一下两个问题。

1、为什么人类的红绿色盲与抗维生素D佝偻病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联系呢?(因为决定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2、为什么两种遗传病与性别关联的表现又不相同呢?(因为它们的遗传方式不同,因此有不同的遗传特点)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讲的——伴性遗传(二)讲授新课1、探究一:人类的红绿色盲症——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1)分析红绿色盲的遗传图解(课本35页)图中“□”“○”分别代表男女正常,“■”“●”表示男女患者。

以罗马数字(Ⅰ、Ⅱ等)代表代数以阿拉伯数字(1、2等)代表个体经分析可知道,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红绿色盲的致病基因为Xb,人类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3)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述遗传图解并思考问题。

由图解分析:男孩的色盲基因只能来自于母亲。

《伴性遗传》 说课稿

《伴性遗传》 说课稿

《伴性遗传》说课稿一、说教材《伴性遗传》选自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第2章第3节。

本节课讲解并描述伴性遗传的现象和特点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

本节以及本章的其他两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基因在染色体上》都是在第一章认识孟德尔遗传逻辑的基础上,沿着科学家探索基因在细胞中位置的脚步而设计的。

本节又为《人类遗传病》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说学情在之前同学已经知道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这为他们理解本节课基因和性染色体行为全都打下了基础。

生活中同学知道遗传病的概念但并不了解伴性遗传病的特点,因此适宜带领同学以探索的方式学习伴性遗传。

高中同学的规律思维已经临近成熟,而且通过之前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分析思维,可以对伴性遗传的例子红绿色盲症遗传举行探索。

三、说教学目标【学问目标】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资料,总结出伴性遗传的逻辑;进展分析问题,揭示事物逻辑的能力。

(2)通过伴性遗传逻辑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学习,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道尔顿发觉红绿色盲症的过程,养成擅长发觉生活中小问题的习惯,形成探索生活中现象的意识。

(2)形成生物联系生活生产的观念,用生物学学问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按照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教学重点为:伴性遗传的特点。

本节课主要以红绿色盲的分析为例学习伴性遗传的特点,所以难点为:分析红绿色盲遗传。

五、说教法学法本节课主要是以红绿色盲为例举行问题探索,因此我会预备足够的资料,引导同学自主阅读、小组研究,对问题举行自主的探索和研究,得出伴性遗传的特点和应用。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首先是导入新课环节。

为了引起同学的学习爱好,我会请学生们按照PPT上的红绿色盲检查图,检测自己的色觉。

此时同学会主动的参加到检测和研究中。

之后老师引出:有一种色觉不正常的病症叫红绿色盲症,它是一种伴性遗传病,请大家说说什么是伴性遗传。

在劳碌的高中学习生活中,老师采纳这样的导入可以很快速的引起同学的爱好,在不知不觉中带领同学进入本节课伴性遗传的学习。

人教版教学教案高中生物《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人教版教学教案高中生物《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伴性遗传》教学设计余干县新时代学校符九洲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2)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3)掌握伴性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2能力目标(1)通过提问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究伴性遗传的概念、遗传特点,培养学生探究的科学思维方法;(2)通过讲解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症的过程,培养学生要善于发现、把握生活中的小问题,并养成对发现的问题科学探究的意识。

(3)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揭示事物规律的能力;(4)通过对遗传图解进行观察、推理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综合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5)通过伴性遗传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同假说—演绎推理的方法在建立科学理论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2)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伴性遗传的规律。

2、难点: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和伴性遗传的规律。

三、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课件、启发式教学、循序渐进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练习法、讲授法。

四、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承接了上一堂课的内容,是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特殊情况,摩尔根在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假设中就假设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从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所以通过讲解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逐步引导学生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对学生来说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学生已经学习了孟德尔的两大遗传定律,又学习了该定律的细胞学基础,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和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也是有基础的,通过引导和讲解也是可以有个很好的掌握,在学生现有知识面的情况下学习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总结出伴性遗传的特点,并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即应用所学的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伴性遗传教案(正式)

伴性遗传教案(正式)

伴性遗传教案(正式)第一篇:伴性遗传教案(正式)伴性遗传教案一、教材分析《伴性遗传》这一节,是新课标教材必修2 第二章第三节内容.它是以色盲为例讲述伴性遗传现象和伴性遗传规律.它进一步说明了基因与性染色体的关系,其实质就是基因分离定律在性染色体遗传上的作用.同时也为第五章第三节《人类遗传病》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伴性遗传的概念以及伴性遗传的特点。

2.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

(二)能力目标1.运用资料分析,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特点,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伴性遗传传递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1.遗传系谱图的识别和判断。

2.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遗传的特点。

(二)教学难点1.通过分析人类红绿色盲,总结伴X隐性遗传的一般规律。

四.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说明了什么?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什么染色体上?果蝇红眼和白眼性状的遗传与前面所学的其他性状的遗传有什么不同之处?(果蝇眼色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新课学习一、性别决定 1.定义;2.类型:XY型ZW型XY型染色体组成:22对+XY 22对+XXXY染色体传递规律:XY染色体结构:二、伴性遗传:1、定义2、类型:伴Y遗传:XY同源区段基因的遗传:基因型种类遗传特点伴X隐性遗传:基因型种类遗传特点伴X显性遗传:基因型种类遗传特点三、系谱判断:小结:课堂练习:1.正常情况下,男性的性染色体不可能来自其A.外祖父B.外祖母C.祖父D.祖母2.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致病基因决定的,这种疾病的遗传特点之一是()A.男患者与女患者结婚,其女儿正常B.男患者与正常女子结婚,其子女均正常C.女患者与正常男子结婚,必然儿子正常,女儿患病 D.患者的正常子女不携带该患者传递的致病基因。

3.下列关于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决定的人类遗传病的说法,正确的是A.患者双亲必有一方是患者,人群中的患者男性多于女性B.女性患者的后代中,儿子都患病,女儿都正常C.有一个患病女儿的正常女性,其儿子患病的概率为1/2 D.表现正常的夫妇,性染色体上不可能携带该致病基因4.下列有关性别决定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同型性染色体决定雌性个体的现象在自然界中比较普遍B.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Y染色体都比X染色体短小C 理论上含X染色体的配子和含Y染色体的配子数量相等D.各种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可分为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5.某正常男人的伯父患红绿色盲,其妻子的外祖母为红绿色盲基因的携带着,但她的外祖父及父亲均正常,则这对夫妇的子女中患红绿色盲的几率是A.1/2 B.1/4 C.1/8 D.1/16 6.某男患有色盲和血友病。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学教案《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学教案《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伴性遗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2)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3)掌握伴性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2能力目标(1)通过提问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究伴性遗传的概念、遗传特点,培养学生探究的科学思维方法;(2)通过讲解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症的过程,培养学生要善于发现、把握生活中的小问题,并养成对发现的问题科学探究的意识。

(3)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揭示事物规律的能力;(4)通过对遗传图解进行观察、推理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综合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5)通过伴性遗传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同假说—演绎推理的方法在建立科学理论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2)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伴性遗传的规律。

2、难点: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和伴性遗传的规律。

三、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课件、启发式教学、循序渐进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练习法、讲授法。

四、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承接了上一堂课的内容,是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特殊情况,摩尔根在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假设中就假设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从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所以通过讲解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逐步引导学生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对学生来说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学生已经学习了孟德尔的两大遗传定律,又学习了该定律的细胞学基础,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和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也是有基础的,通过引导和讲解也是可以有个很好的掌握,在学生现有知识面的情况下学习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总结出伴性遗传的特点,并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即应用所学的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一)引入色觉的测试,让学生观察红绿色盲检查图,问学生这几张图里画的是什么?(色觉测试图2张),问问学生有哪位分辨不出的。

《伴性遗传》说课稿ppt

《伴性遗传》说课稿ppt
意见和建议。
教师自我反思与改进
教学内容反思
教学方法反思
教学节奏反思
自我提升
回顾教学过程,思考教 学内容是否合适,是否
需要调整。
思考教学方法是否有效, 是否需要改进。
反思教学节奏是否合适, 是否需要调整。
持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 和教学方法,提升自己
的教学能力。
教学评估与质量监控
教学计划评估
评估教学计划的合理性和可行 性。
义。
伴性遗传的重要性
伴性遗传在人类健康和疾病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一些伴性遗传疾病如 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在男性和女性中的发病率和表现形式不同,有助于 深入了解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
伴性遗传在生物进化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有助于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形 成和演化过程。
伴性遗传在性别决定和分化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有助于深入了解性别 差异的生物学基础。
02
伴性遗传分为X连锁遗传和Y连锁 遗传,分别指基因存在于X染色体 和Y染色体上。
伴性遗传的特点
伴性遗传具有性别特异性,即某 些基因只在特定性别中表达。
伴性遗传与常染色体遗传相比, 传递规律较为复杂,因为性染色 体在遗传过程中会发生交叉互换
和非等位基因的相互作用。
伴性遗传在人类进化、生物多样 性和性别分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
教学效果评估与反馈
学生反馈与评价
01
02
03
04
课堂参与度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是 否积极参与讨论,是否能主动
回答问题。
作业完成情况
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 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课堂小测验
通过课堂小测验,了解学生对 课堂内容的即时掌握情况。
学生反馈调查

伴性遗传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伴性遗传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第三节伴性遗传教学目的(一)知识要求1.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2.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

3.举例说明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能力要求学会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

通过遗传习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伴性遗传的特点,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熟悉解答遗传问题的技能、技巧。

(三)品德要求1.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2.通过学习和理解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教学重点1. XY型性别决定方式。

2. 人类红绿色盲的婚配方式及伴性遗传的规律。

教学难点1. 人类红绿色盲的婚配方式和伴性遗传规律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教学重点及解决办法色盲遗传。

[解决办法]以人的色盲为例了解伴性遗传。

在教学中可把色盲遗传的四种主要婚配的遗传图解归纳成一个总图解,这样就把知识化繁为简,便于学生掌握色盲基因的传递方式,归纳色盲遗传的特点,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

2.教学难点及解决办法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的遗传特点。

[解决办法](1)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分析色盲遗传图解,根据各种婚配子女基因型和表现型及其比例,揭示伴X隐性遗传的一般规律。

(2)通过讲解例题和练习,应用伴性遗传原理解决特定情境中的新问题。

3.教学疑点及解决办法伴X显性遗传。

[解决办法]通过比较和练习有关习题,对以上遗传知识作一般的了解。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方法注意启发式教学五、教具准备人类男女染色体组型示意图,X和Y染色体的对应关系图。

XY型性别决定图解,色盲检查图,关于色觉的四种婚配情况的汇总图解。

板书内容投影片。

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明确目标通过银幕显示,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应达到的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是:1.以XY型为例,理解性别决定的知识。

2.以人的色盲为例,理解伴性遗传的知识。

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应在教学中体现。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引言:提问:生物界普遍具有的生殖方式是什么?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新个体发育的起点是什么? 设问:同样是受精的卵细胞,为什么将来有的发育成雌性个体?有的发育成雄性个体?为什么生物有一些性状在遗传时会对雌雄后代的影响不同?比如,人类中的色盲病,往往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生物遗传的第三个问题: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一)性别决定讲述:性别决定一般是指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

伴性遗传的说课稿

伴性遗传的说课稿

教材分析本框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伴性遗传的基本知识 ,这为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本节内容是知识整理并拓展部分,因此,在重点在于知识梳理,并对学生进行科学及普法教育
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及能力目标
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学会分析人的红绿色盲遗传原理和规律,.通过学习各类伴性遗传的特点来分析遗传图谱。

2.创新素质目标:
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各类单基因伴性遗传病的特点,培养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通过分析不同情况遗传图谱,培养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个性品质目标:
通过对人类常见的一些遗传病的分析认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客观、科学的人生态度。

通过遗传病致病基因遗传概率的计算对学生进行一定生命教育和普法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伴性遗传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概述伴性遗传的概念和特点。
2.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
3.举例说明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4. 学会运用资料分析,并熟练的书写红绿色盲症不同婚配方式
的遗传图解,从而掌握伴性遗传的特点,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分析色盲遗传图解,学习使用图示方法分析性别决定
特点和红绿色盲遗传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红绿色盲症的发现让学生了解科学家的献身科学,尊重科
学的精神。
2.通过学习和理解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培养辩证唯物主义的思
想。
3.通过 “优生”故事的探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合作精神及
优生优育的道德观。
二、学法指导
伴性遗传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比较贴近,又能够解释一些常见的
遗传病例,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内容,在教学中极易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和分析,
2

并练习绘制遗传图解,真正理解伴性遗传的特点,在此基础之上,教
师再及时引导学生学习伴性遗传的意义和应用。课时安排2课时。
三、重点难点
重点:
1.使学生理解伴性遗传现象与遗传基本规律的关系。
2.以人的红绿色盲为例,分析说明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的遗传原
理及特点。
3.正确书写红绿色盲症不同婚配方式的遗传图解
难点:
以人的红绿色盲为例,分析说明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的遗传原理
及特点。
四、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课前准备
学案——课前预习
填写下列内容:
1、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
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
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
利用网络查找性别决定的方式,什么是伴性遗传。
活动2【导入】情景创设
引导学生辨认红绿色盲检查图,通过学生的辨认、识图以激发其
学习兴趣,并简要指出红绿色盲对于人类本身所造成的危害。再结合
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提出控制红绿色盲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
引出伴性遗传的概念:像人类的红绿色盲的遗传表现和果蝇眼色
的遗传非常相似,控制它们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所以在遗传上总是
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
活动3【讲授】介绍色盲症小故事
【教师活动】介绍人类红绿色盲的发现过程,激发学生的探究兴
趣。
教材呈现的化学家兼物理学家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过程十分
生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很好的情感
教育。
【学生思考】从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过程中,你获得了什么样
的启示?(提示:道尔顿不放过身边的小事,对心中的疑惑进行认真的
分析和研究,道尔顿的这种认真态度是学习科学的重要品质之一;道
尔顿勇于承认自己是色盲患者,并将自己的发现公之于众,这种献身
科学、尊重科学的精神也是科学工作者的重要品质之一。)
活动4【活动】资料分析
【提出问题】这是一个典型的色盲家系图。在表示一个家系的图
4

中,通常以正方形代表男性,圆形代表女性,以罗马数字(Ⅰ、Ⅱ、
Ⅲ等)代表代,以阿拉伯数字(1、2、3等)表示个体,深颜色或阴影
部分表示患者,两个个体之间用横线连接,表示婚配。
1、控制红绿色盲基因是显性基因,还是隐性基因?从哪些亲子代
可以判断?
2、假设红绿色盲的隐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那么它在遗传上
会有什么表现?
3、性染色体有X染色体和Y染色体两种,红绿色盲基因究竟位
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Y染色体上?假设红绿色盲基因在Y染色体
上,它在遗传上会有什么表现?
4、为什么红绿色盲基因在X染色体上,而不在Y染色体上呢?
5、红绿色盲的遗传有何特点?
【学生活动】讨论后回答;
【教师讲述】
从上述的问题中我们已经知道,色盲基因是隐性基因,位于X染
色体上(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那么这种遗传有何特点呢?依照上节
课学过的果蝇眼色遗传,请你写出下列男女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活动5【讲授】一、人类红绿色盲
1、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女性 男性

基因型 XBXB XBXb
XbXb XBY Xb
Y
5

表现型 正常 正常(携带者)
色盲 正常 色

提问:据上表内容,请同学们分析为什么红绿色盲患者男性远远
多于女性的原因?
生答:男性只要X染色体上有色盲基因b,就表现为色盲患者;而
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必须两条染色体上都有色盲基因b,才表现为
色盲患者。
提问:根据表中的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分析人类红绿色
盲的遗传方式有几种?学生试着写出遗传图解。
活动6【活动】遗传图解练习
师写出两个做示范,生写剩余两个,展示
活动7【活动】总结归纳
红绿色盲遗传的特点。
(1)男性多于女性。
(2)交叉遗传。即男性(色盲)→女性(色盲基因携带者,男性的女
儿)→男性(色盲,男性的外孙,女性的儿子)。
(3)一般为隔代遗传。即第一代和第三代有病,第二代一般为色
盲基因携带者。(4)女病其父其子必患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