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备考资料精编_唐宋八大家散文练习

合集下载

高三语文《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综合测试

高三语文《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综合测试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综合测试题第Ⅰ卷一、(12分,每小题3分)1.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 爆满出类拔粹筹码备受青睐B. 呕气众口铄金渎职感恩戴德C. 修缮委屈求全嬗变冒然行事D. 胡诌文恬武嬉座落名门望族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他这次旅游回来,真是大开了眼界。

在小组交流时,他侃侃而谈....,让大家羡慕不已。

B. 在这次唐宋八大家散文阅读交流会上,大家交流了各自的阅读心得。

交流场面热烈,大家兴味盎然,不亦乐乎....。

C. 深秋的夜晚,凉风习习,大家在田埂上说着,笑着,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神情,都感到大快人心....。

D. 王教授的讲座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在场所有的学生都听得出神入化....。

讲座结束后,大家纷纷请王教授签名。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食品药品监管系统要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高度负责任的态度,依法加强食品药品监管,让人民群众吃上放心食品,用上放心药。

B.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同时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农村建设的各个方面。

C. 对“只差一点”享受不了低保、而实际生活又十分困难的家庭,一些上海市基层政府部门启动专项帮困资金和多方联动机制,一对一、点对点上门为他们排忧解难。

D. 目前,各类广告中存在的故意使用错别字或用谐音乱改成语的现象较为严重,谐音广告语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起到“混淆视听”,而像滥用人名作为品牌等等行为,正反映着当前社会的浮躁。

4.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宋代散文充分继承了韩柳古文运动的文学遗产,它的笔法和布局很有特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之,宋代散文正是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出它的风格特征。

唐宋八大家散文练习(学生版)

唐宋八大家散文练习(学生版)

第一单元祭十二朗文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能衔哀致诚..致诚:表达诚意。

B.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纯明:完全明白。

C.几何..不从汝而死也?几何:多少日子。

D.吾实为之,其又何尤..!何尤:怨恨谁。

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不省.所怙吾往河阳省.坟墓B、将成家而致.汝衔哀致.诚C、汝之子始.十岁始.速祸焉D、而不悲者无穷.期矣吾独穷.困乎此时也3、指出“其”字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亦未知其.言之悲也蜀之鄙有二僧,其.一富,其一贫B.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其.还也C.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其.皆出于此乎D.其.无知,悲不几时尔其.无忘乃父之志.4、下列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彼有食可守,以待终丧汝殁以六月二日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C、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D、其然乎?其不然乎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5、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①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②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③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全存乎?④动摇者欲脱而落矣。

⑤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

⑥将成家而致汝。

A、②③⑤B、①③④C、②③⑥D、④⑤⑥6、翻译下列句子:(1)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而不克蒙其泽矣。

(2)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抑别有疾而至斯乎?送李愿归盘谷序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谷也,宅幽而势阻宅:房屋B.才畯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畯:通“俊”C.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便:安逸D.嗟盘之乐兮,乐且无央央:完、尽2.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隐者之所盘旋盘旋:盘桓、逗留B. 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致:得到C. 奔走于形势之途形势:局面、状况D. 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壮:称赞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吾非恶此而逃之蚓无爪牙之利B.其在外,则树旗旄其闻道也固先乎吾C.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D.泉甘而土肥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4.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李愿甘于隐居、淡泊自处的一组是()①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②列屋而闲居,妒宠而负恃③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④车服不维,刀锯不加⑤侥幸于万一,老死而后止者⑥盘之阻,谁争子所A. ①⑤⑥B. ③④⑥C. ②③⑤D. ①②④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盘谷在太行山的北面,土肥水美,风景秀丽而人烟稀少。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基础过关练习(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基础过关练习(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基础过关练习(“唐宋散文”基础过关一(韩愈)班级学好姓名一、填空题目1、韩愈,字(),世称(),他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中唐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他在政治上主张天下一统,反对藩镇割据;在思想上推崇儒家之道极力排斥佛、老;在文学创作上,主张文道合一,提倡古文,反对骈文。

他的文章,气势雄浑,纵横恣肆,善用修辞,推陈出新。

2、《进学解》的“学”意为()“解”意为()“进学解”意为()。

3、序是古代散文中的重要文体。

序也作“叙”或“绪”,即依条理叙述的意思。

古代的序文一种叫(),例如《送李愿归盘谷序》;另一种叫(),例如《张中丞传后叙》。

4、人物传记文章,按照古代文体分类,大致包括()、()、()等体裁。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妒宠而负.恃()濯.清泉而自洁()美.可茹()车服不维.()古称多感慨..也()..悲歌之士()吾知其必有合为我吊.望诸君之墓()可以出而仕.矣()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远虽材若.不及巡者()将其创.残饿赢之余()以.巡,初尝得临涣县尉()士卒仅.万人()颜色..不乱()必以其言为信.()其讲.之精也()巡因.一见问姓名()以此诟.远()然尚恨.有缺者()授之柄.而处其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不能通知..二父志()独旁搜而远绍.()三、选择题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A名.一艺者不庸名:拥有、占有B贪多务得,细大不捐.捐:花费、消耗C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明:阐明、表明D忘己量之所称.称:相当、相称2、下列加点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个是()A占小善者而率以.录王尝语庄子以.好乐B 冬暖而.儿号呼有牵牛而.过堂下者C辙环天下,卒老于.行而相泣于.中庭D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惟弈秋之.为听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一组是()A辄俱往,上未尝怪.焉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与B拂拭之,因免冠谢.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C日见.亲宠任事虽见.废弃终默不泄D颖为人强记而.便敏举类迩而.见义远4、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指前人之瑕疵..之编 D言虽多而不要其中.... C手不停披于百家.. B方今圣贤相逢5、下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个是()A居民鲜.少鲜.可食 B 是.谷也是.有命焉C泉甘而.土肥处秽污而.不羞D 利泽施于.人伺候于.公卿门下6、下列解释全部错误的一项是()A比.得软脚病(等到)辍汝而就.(接近)敛不凭.其棺(凭借)B不省所怙.(依靠)遽.去吾而殁(突然)使者妄称以应.之乎(答应)C其又何尤.(怨恨)抱无涯之戚.(忧伤)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抚慰)D远具.时羞(准备)止.一岁(停止)既.又与汝就食江南(既然)、7、下列加点的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不省.所怙吾往河阳省.坟墓 B将成家而致.汝衔哀致.诚C 汝之子始.十岁始.速祸焉D而不悲者无穷.期矣吾独穷.困乎此时也8、下列加点的“其”归类正确的一个是()①其.后四年,而归视汝②止一岁,请归取其.孥③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⑤死而有知,其.几何离?⑥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⑦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⑧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⑨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⑩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⑨/⑩ B②⑦/①⑤/③⑥/⑧/⑨/④⑩C①⑦/②④⑧/③⑤/⑥/⑨/⑩ D①⑧/②⑥/③⑤⑨/⑦/④⑩9、下列加点的“而”的用法相同一组是()①其后四年,而.归视汝②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③少年强者而.夭殁④动摇者欲脱而.落矣⑤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⑥将成家而.致汝A②③⑤ B①③④ C②③⑥ D④⑤⑥10、下列加点的词用法和其他不相同的一个是()A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 B将成家而致.汝C去今之墓.而葬焉 D子孙帝王..万事之业也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子本:子息,利息B. 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引手:伸出援手C. 不自贵重顾藉,谓功业可立就..立就:很快成功D. 又将经纪..其家,庶几有始终者经纪:经管料理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自肆.于山水间肆:尽情享受B.其俗以男女质.钱质:抵押C.请于朝,将拜.疏拜:授官 D.亦可以少.愧矣少:略微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出入..停蓄..经史百子 B.为词章,泛滥C.虽重得罪..,仅如毛发比..,死不恨 D.一旦临小利害14.下列语句加点词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因.其土俗因.拔刀斫前奏案B无辞以.白其大人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C且.万无母子俱往理且.行千里,其谁不知D士穷乃.见节义今其智乃.反不能及15、下列各句的双音节词意义和用法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几何..邪..不从汝而死有也 B又有冀其成立C教吾子与汝子……如此而已..信也.. D未可以为16、下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为序,故“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中的“季父”是韩老成的四叔。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实词练习及答案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实词练习及答案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实词练习及答案《原毁》原.毁探求不如周公,吾之病.也缺陷,过错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比得上他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名望是足为良人..也品性良善的人是足为艺人..也多技能的人必其人之与.也结交、亲附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少,要求低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太、甚(不为已甚)《留侯论》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少,厚,刺激、挫伤郑伯肉袒..牵羊以逆.袒露着上身;迎接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屈己尊人;使……信服油然而不怪.者认为奇怪养其全锋而待其弊.疲困不称.其志气相当、符合《进学解》名.一艺者无不庸.拥有;任用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翻阅纂言者必钩.其玄.探索;深奥的旨意贪多务.得,细大不捐.力求;舍弃恒.兀兀以穷年..经常;刻苦用功;终年,一年到头独旁搜而远绍.继承抵排异端,攘.斥佛老排斥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止,堵;挽回上规.姚、姒,浑浑无涯效法暂为御史,遂窜.南夷贬谪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完美头童.齿豁.,竟死..何裨.光秃;缺损;一直到死;好处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比较;治国方术冗.不见治闲散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繇.其统由、顺乎(道统)犹且月费俸钱,岁靡.廪粟消耗、浪费踵.常途之促促,窥陈编以盗窃跟随若夫商.财贿之有亡,计班资之崇庳..谋算;高低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杙为楹,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批评《后赤壁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山坡、斜坡予乃摄.衣而上撩起予亦悄然..而悲忧伤畴昔..之夜往昔,从前《张中丞传后叙》授之柄.而处其下权柄竟.与巡俱守死最终外无待.而犹死守依靠乌有..城坏其徒俱死,独蒙愧耻求活哪有,岂有以此诟.远诽谤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怪罪弃城而逆.遁预先宁.能知人之卒不救怎么、哪里擅.强兵坐而观者拥有具.食与乐,延.霁云坐准备;延请《伶官传》序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推究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千万,表祈使语气;你的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随从官员;祭告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绑;绳子函.梁君臣之首用小木匣装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怎么那样、多么抑本..其成败之迹或者;推究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安乐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当;全;没有谁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等到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微小的事《送李愿归盘谷序》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盘桓、逗留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任免、升降喜有赏,怒有刑,才畯..满前, 才俊、才智杰出之士清声而便体,秀外..外貌秀美;内心聪颖..而惠中飘轻裾,翳.长袖掩映、遮蔽车服不维.束缚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吃足将进而趑趄..犹豫不前;想说而又吞吞吐吐..,口将言而嗫嚅盘之土,可以稼.耕种无不足兮奚.所望,膏.吾车兮秣.吾马什么;用油脂涂车轴使之润滑;喂《送董邵南序》董生勉.乎哉努力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况且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教化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耶哪里知道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姑且;判断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告诉《教战守策》今不为之计.考虑、谋划致民田猎..以讲武打猎豢.于游戏酒食之间安养轻霜露而狎.风雨亲近是故寒暑不能为之毒.毒害出则乘舆,风则袭裘,雨则御盖..使用;伞以为生事扰民,渐.不可长事物的苗头又挠.以军法,则民将不安扰乱《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仆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惊讶盖将吊.而更以贺也慰问乃今有焚炀赫烈之虞.忧患于是有水火之孽.,有群小之愠.灾难;怨恨以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也疑忌、猜忌仆良.恨修己之不亮实在颜、曾之养.,其为乐也大矣奉养父母因人南来,致书访.死生。

高中语文唐宋八大家散文阅读测试题两套

高中语文唐宋八大家散文阅读测试题两套

唐宋散文阅读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选段,完成1-4题。

圬者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王承福传韩愈圬之为技,贱且劳者也。

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

听其言,约而尽。

问之,王其姓,承福其名,世为京兆长安农夫。

天宝之乱,发人为兵。

持弓矢十三年,有官勋。

弃之来归。

丧其土田,手镘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衣食。

余三十年。

舍于市之主人,而归其屋食之当焉。

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

有余,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

又曰:“粟,稼而生者也。

若布与帛。

必蚕绩而后成者也。

其他所以养生之具,皆待人力而后完也。

吾皆赖之。

然人不可遍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

故君者,理我所以生者也。

而百官者,承君之化者也。

任有大小,惟其所能,若器皿焉。

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故吾不敢一日舍镘以嬉。

夫镘,易能,可力焉,又诚有功,取其直,虽劳无愧,吾心安焉。

夫力,易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

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亦其宜也。

吾特择其易为而无愧者取焉。

……愈始闻而惑之,又从而思之,盖贤者也,盖所谓独善其身者也。

然吾有讥焉;谓其自为也过多,其为人也过少。

其学杨朱之道者邪?……其贤于世之患不得之而患失之者,以济其生之欲,贪邪而亡道以丧其身者,其亦远矣!又其言有可以警余者,故余为之传,而自鉴焉。

(选自韩愈《圬者王承福传》有删节)[注]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圬(wū)者:泥瓦匠。

圬,涂抹、粉刷墙壁。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镘(màn):泥瓦匠抹墙的工具。

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听其言,约.而尽约:节约B.余三十年,舍.于市之主人舍:居住C.而百官者,承.君之化者也承:通“丞”,辅佐D.又诚有功;取其直.直:通“值”,工钱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仆以.口语遇遭此祸(《报任安书》)B.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陈豨拜为巨鹿守,辞于.淮阴侯(《淮阴侯列传》)C.而.夫人以有家为劳心某所,而.母立于兹D.吾特择其易为无傀者取焉.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泥瓦匠人王承福本身是个有战功、有官爵的人,可是他因为没有能力去做官治理百姓,只得抛弃了官爵禄位,来到市镇上做了泥瓦匠。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文学常识、课文内容复习检测(1)(含答案)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文学常识、课文内容复习检测(1)(含答案)

《唐宋的八大家散文选读》文学常识、课文内容复习检测(1)一、下列选项中,对有关文学、文化常识和课文内容解释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 韩愈,字退之,自称祖籍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卒谥文,世称韩文公。

苏轼称赞他“文起八代之衰”。

“八代”,指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

B. 《留侯论》中的留侯叫张良,字子房,在秦灭韩之时,曾以重金求刺客,得力士以大铁椎狙击秦始皇,事败不成,乃匿名逃亡。

后楚汉相争时,子房辅佐汉高祖打败项羽,事成不居功,自请封于留,高祖乃封之留侯。

C. 《越州赵公救灾记》中的赵公当时以右谏议大夫、资政殿大学士身份执越州政务,治绩卓著,特别是在救灾中表现出了他卓越的见识和吏治才能,在朝野中颇负盛名。

累官至参知政事,以太子少保致仕,“致仕”,即走上仕途。

D. 《游褒禅山记》写了作者一次没有尽兴的游历,作者借此阐明了无论是建功立业、治学或是办其它事情,都要矢志不渝,人尽其力,物尽其用,讲究方法,深思慎取以达致成功的道理。

二、下列选项中,对有关文学、文化常识和课文内容解释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 韩愈,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收录了他的散文作品《师说》、《原毁》、《进学解》、《祭十二郎文》、《柳子厚墓志铭》等。

B. 《留侯论》是苏轼早年的一篇著名史论散文。

就宋代散文而言,“史论散文”中的“史”,指的是历史,包含人物和事件,主要针对的是文章中的内容部分。

“论”指的是散文形式中的“论体散文”。

C. 《游褒禅山记》主要告诉人们两个道理:其一,见世上之神奇雄伟、美丽奇特景观,常在险远,所以人之行事当“尽志”无悔;其二,感仆碑之“华山”音误,后世谬传“何可胜道”,所以人之治学当“深思而慎取”。

D.《后赤壁赋》的文章开头,以“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等寥寥十六字,逼真地写出初冬月夜静谧温馨的气氛,烘托出主客浓厚的游兴,为下文写登山和见鹤作了很好的铺垫。

2024届高考文言文双文本专练:唐宋八大家作品(含解析)

2024届高考文言文双文本专练:唐宋八大家作品(含解析)

文言文双文本专练-------唐宋八大家作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传》曰“君子大居正”,又曰“王者大一统”。

正者,所以正天下之不正也;统者,所以合天下之不一也。

由不正与不一,然后正统之论作。

尧、舜之相传,三代之相代或以至公或以大义皆得天下之正,合天下于一,是以君子不论也,其帝王之理得而始终之分明故也。

及后世之乱,僭伪兴而盗窃作,由是有居其正而不能合天下于一者。

周平王之有吴、徐是也;有合天下于一而不得居其正者,前世谓秦为闰是也。

由是正统之论兴焉。

自汉而下,至于西晋,又推而下之,为宋、齐、梁、陈。

自唐而上,至于后魏,又推而上之,则为夷狄。

其帝王之理舛而始终之际不明,由是学者疑焉,而是非又多不公。

自周之亡迄于显德,实千有二百一十六年之间,或理或乱,或取或传,或分或合,其理不能一概。

大抵其可疑之际有三:周、秦之际也,东晋、后魏之际也,五代之际也。

秦亲得周而一天下,其迹无异禹、汤,而论者黜之,其可疑者一也。

以东晋承西晋则无终,以隋承后魏则无始,其可疑者二也。

五代之所以得国者虽异,然同归于贼乱也,而前世议者独以梁为伪,其可疑者三也。

夫论者何?为疑者设也。

尧、舜、三代之始终,较然著乎万世而不疑,固不待论而明也。

后世之有天下者,帝王之理或舛而始终之际不明,则不可以不疑。

故曰由不正与不一,然后正统之论作也。

(节选自欧阳修《正统论》)材料二:不幸有天子之实,而无其位;有天子之名,而无其德。

是二人者立于天下,天下何正何一,而正统之论决矣。

正统之为言,犹曰有天下云尔。

人之得此名,而又有此实也,夫何议?天下固有无其实而得其名者,圣人于此不得已焉,而不以实伤名。

而名卒不能伤实,故名轻而实重。

不以实伤名,故天下不争;名轻而实重,故天下趋于实。

(节选自苏轼《正统论》)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三A代B之C相D代E或F以G至H公I或J以K大L义M皆N得O 天P下Q之R正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得,具备的意思,和《荀子·劝学》中“而神明自得”的“得”意思相同。

高考必考:唐宋八大家精品欣赏之王安石散文(一)

高考必考:唐宋八大家精品欣赏之王安石散文(一)

王安石和他的散文王安石(公元1021-1086年)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人(今属江西省)。

1021年出生在一个官僚土大夫家庭。

父亲王益曾做过几任地方官,有些政绩,能为民办点实事。

这对青年王安石有较好的影响。

宋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王安石中进士。

接着被派往扬州作州政府幕僚。

1047年改任鄞县县令。

他到任后见渠川大多淤塞,早情十分严重,影响到农业生产下降。

他写了《上杜学士言开河书》。

利用冬闲时,组织当地农民起堤堰,决陂塘,大力兴修水利。

久受干旱之苦的农民,无论老壮稚少都乐于参加。

王安石亲自下乡巡视。

淤塞的水渠疏通了,旧的和新建的渠道发挥了蓄水和排水的作用,解除了旱情。

他又将官仓的粮食,轻息贷给农民,约定秋收后用新谷归还,使农民免受高利贷剥削,受到农民的欢迎。

这次实践成为后来他在熙宁初执政时推行的青苗法的重要思想来源。

又农民受到官府下令要农民出钱雇人捕盐的骚扰,痛苦不堪。

王安石写了《上运使孙司谏书》,请求罢捕盐以纤民困,体现了他爱民如子,关心农民疾苦之心。

1051年以后,王安石历任了舒州通判、群牧司判官、常州知州、江南东路提点刑狱等地方官七、八年。

100年5月被召入朝改任三司度支判官。

1061年春夏朝廷下令让王安石兼管修撰皇帝的“起居注”。

6月下句改任“知制诰”和“纠察在京刑狱”。

1063年秋,母逝,丁忧。

居丧期间,王安石在江宁府招收门徒,从事讲求六率精品欣赏一一三万文学和著述。

从1042年中进士,从政开始,到103年丁优守丧,这前后十二年中,从地方官到京城做官,阅历广博了,实践经验增多了他关心国家大事,了解人民疾苦,勤于观察,善于思考,也善于总朝意英结前人改革的经验,努力学习,“某自百家诸子之书,至于《难经》《素问》、《本草)诸小说,无所不读;农夫女工,无所不问”(《答曾子固书》)从中吸取大量知识来充实和武装自己,使他的变法革新思想逐渐成熟起来了,终于显示出他是一个励精图治、锐意改革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杰出人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宋八大家散文练习文言专题0912 1850唐宋八大家散文练习一、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1.妒宠而负恃() 2.濯清泉而自洁() 3.美可茹()4.车服不维() 5.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 6.吾知其必有合也()7.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8.可以出而仕矣()9.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10.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11.远虽材若不及巡者()12.将其创残饿赢之余()13.以巡,初尝得临涣县尉()14.士卒仅万人()15.颜色不乱()16.必以其言为信()17.其讲之精也() 18.巡因一见问姓名()19.以此诟远() 20.然尚恨有缺者() 21.授之柄而处其下()22.具食与乐,延霁云坐()23.不能通知二父志() 24.独旁搜而远绍()25.然皆乱亡其国()26.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

()27.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王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28.由此观止,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29.乃今有焚炀赫烈之虞,以震骇左右。

()30.仆私一身而负公道久矣,非特负足下也。

()31.月费俸钱,岁靡禀粟。

()32.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

( )33.名一艺者无不庸。

()34.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

()35.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36.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而囚禁之,目为党人()37.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38.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

()39.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 )40.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 )二、翻译下列句子: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2.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

3.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耶?4.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剩乎?抑别有疾而至斯乎?5.足下勤奉养,宁朝夕,唯恬安无事是望6.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7.而辙也未之见焉8.起居无时,唯适之安9.独取其髦,简牍是资10.莫之求而自至11.或莫之见而意之12.是以终乃大喜也13.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14.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15.然则若余之于生,将何言哉?16.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17.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18.何为久读此?19.吾实为之,其又何尤?20.念公之不可复见,而其谁与归21.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

22.终必不蒙见察。

23.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

24.嵩将诣州讼理,为所杀。

25.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

三、选择题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A名一艺者不庸名:拥有、占有 B贪多务得,细大不捐捐:花费、消耗C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明:阐明、 D忘己量之所称称:相当、相称2.下列加点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个是()A占小善者而率以录王尝语庄子以好乐 B冬暖而儿号呼有牵牛而过堂下者C辙环天下,卒老于行而相泣于中庭 D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惟弈秋之为听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一组是()A辄俱往,上未尝怪焉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与B拂拭之,因免冠谢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C日见亲宠任事虽见废弃终默不泄D颖为人强记而便敏举类迩而见义远4.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指前人之瑕疵 B方今圣贤相逢 C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 D言虽多而不要其中5.下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个是()A居民鲜少鲜可食 B是谷也是有命焉C泉甘而土肥处秽污而不羞D利泽施于人伺候于公卿门下6.下列解释全部错误的一项是()A比得软脚病(等到)辍汝而就(成就)敛不凭其棺(凭借)B不省所怙(依靠)遽去吾而殁(突然)使者妄称以应之乎(答应)C其又何尤(怨恨)抱无涯之戚(忧伤)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抚慰)D远具时羞(准备)止一岁(停止)既又与汝就食江南(既然)、7.下列加点的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不省所怙吾往河阳省坟墓 B将成家而致汝衔哀致诚C汝之子始十岁始速祸焉 D而不悲者无穷期矣吾独穷困乎此时也8.下列加点的“其”归类正确的一个是()①其后四年,而归视汝②止一岁,请归取其孥③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⑤死而有知,其几何离?⑥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⑦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⑧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⑨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⑩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⑨⑩B②⑦①⑤③⑥⑧⑨④⑩C①⑦②④⑧③⑤⑥⑨⑩D①⑧②⑥③⑤⑨⑦④⑩9.下列加点的“而”的用法相同一组是()①其后四年,而归视汝②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③少年强者而夭殁④动摇者欲脱而落矣⑤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⑥将成家而致汝A②③⑤B①③④C②③⑥D④⑤⑥10、下列加点的词用法和其他不相同的一个是()A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 B将成家而致汝C去今之墓而葬焉 D子孙帝王万事之业也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子本:子息,利息B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引手:伸出援手C不自贵重顾藉,谓功业可立就立就:很快成功D又将经纪其家,庶几有始终者经纪:经管料理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自肆于山水间肆:尽情享受 B.其俗以男女质钱质:抵押C.请于朝,将拜疏拜:授官 D.亦可以少愧矣少:略微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出入经史百子B.为词章,泛滥停蓄C.虽重得罪,死不恨D.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14.下列语句加点词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因其土俗因拔刀斫前奏案B无辞以白其大人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C且万无母子俱往理且行千里,其谁不知D士穷乃见节义今其智乃反不能及15.下列各句的双音节词意义和用法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几何不从汝而死有也 B又有冀其成立邪C教吾子与汝子……如此而已 D未可以为信也16.下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为序,故“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中的“季父”是韩老成的四叔。

B古代礼俗称幼年丧父为独,老而无夫为寡,老而无子为孤,老而无妻为鳏。

C祭文是祭奠死者的一种文体,《祭十二郎文》是韩愈为自己侄儿韩老成而作,其感情真挚,凄恻动人,与清代袁枚的《祭妹文》并举。

D韩愈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创始人,也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其他几位散文家是:柳宗元、王安石、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

17.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请归取其孥(nú)形单影只(zhī)不省(xǐng)所怙(hù)B、乃能衔(xián)哀致诚虽万乘(shâng)之公相丞相薨(hōng)C、其余奴婢(bì)呜呼哀哉!尚飨(xiǎng)中年兄殁(mò)南方D、并令守汝丧(sàng)闻汝丧(sàng)之七日吾不以一日辍(chuò)汝而就也18.下列加点词解释全部错误的一项是()A、比(等到)得软脚病辍汝而就(接近)敛不凭(凭借)其棺B、不省所怙依靠)遽(突然)去吾而殁使者妄称以应(答应)之乎C、其又何尤(怨恨)抱无涯之戚(忧伤)吊(抚慰)汝之孤与汝之乳母D、远具(准备)时羞止(停止)一岁既(既然)又与汝就食江南19.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不省所怙吾往河阳省坟墓B、将成家而致汝衔哀致诚C、汝之子始十岁始速祸焉D、而不悲者无穷期矣吾独穷困乎此时也20.加点的“其”字正确的一项是()①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②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③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⑤死而有知,其几何离?⑥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⑦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

⑧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

⑨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⑩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

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⑨⑩B、②⑦①⑤③⑥⑧⑨④⑩C、①⑦②⑧③⑤⑥⑨④⑩D、①⑧②⑥③⑤⑨⑦④⑩21.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①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②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③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全存乎?④动摇者欲脱而落矣。

⑤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

⑥将成家而致汝。

A、②③⑤B、①③④C、②③⑥D、④⑤⑥22.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B、将成家而致汝C、去今之墓而葬焉D、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2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双音节词,其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几何不从汝而死也B、又可冀其成立邪C、教吾子与汝子……如此而已D、未可以为信也24.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翻译不恰当的一项是()A、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

——你叔父超过了七天,才得到你丧亡的消息,于是就怀悲哀之情向你表达祭奠的诚意。

B、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

——继承先人的后代,在孙子辈中只有你,在儿子辈中只有我。

C、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者非其真邪?——唉!难道是真的这样吗?还是在做梦呢?还是这传来的消息不可靠呢?D、呜呼!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唉!话有说完的时候而哀痛之情却不能终止,你是知道呢,还是不知道呢?25.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A、古代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为序,故“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中的“季父”是韩老成的四叔。

B、古代礼俗称幼年丧父为独,老而无夫为寡,老而无子为孤,老而无妻为鳏。

C、祭文是祭奠死者的一种文体,《祭十二郎文》是韩愈为侄儿韩老成而作,其感情深挚,凄恻动人,与清代袁枚的《祭妹文》并举。

D、本文虽记叙的是家庭、身世和生活琐事,但把抒情与叙事结合在一起,字字是泪,后人称为“祭文中千年绝唱”。

E、韩愈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创始人,也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其他几位散文家是:柳宗元、王安石、范仲淹、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26.下列对课文的鉴赏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韩愈幼年丧父,由兄嫂抚养成人,与十二郎虽是两辈人,但如兄弟,感情很深。

B、《祭十二郎文》是少为长祭。

追以往,念后事,有切肤之痛,一字字,一句句,都从心底流出,跌宕顿挫,感人肺腑。

C、《祭十二郎文》中,用了九个“呜呼”,悲天抢地;四十个“汝”字,如对其人,一称叫、一伤痛、一悲切、一呜咽,催人泪下。

D、全文贯注着一个“情”字,“言有穷而情不可终”,表明整篇都是用感情、用心血写成的。

27.在祭文第八段中回忆叔侄二人在往来书信中讨论侄儿所患软脚病一事,作用是()A、探究侄儿的死因。

B、根本不相信侄儿死于软脚病。

C、对侄儿是否死于软脚病仍持怀疑态度。

D、对没能重视侄儿所患疾病的追悔莫及。

28.说:“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这话表达出怎样的心境?()A、表示不再想活着了,愿与侄儿同去。

B、表示不想在人世间再追求什么,只求把儿女抚养成人而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