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穆公
秦穆公和晋文公的关系是什么

秦穆公和晋文公的关系是什么秦穆公和晋文公都是春秋五霸之一,那秦穆公和晋文公之间有什么关系或联系。
下面是为你搜集秦穆公和晋文公的关系,希望对你有帮助!秦穆公,秦国的一代君主,秦国史上的一代有名之君;重耳,这个名字你可能并不熟悉,但是论起他的另一个名号你一定就非常清楚了,那就是晋文公。
秦穆公和晋文公之间是对立,还是互助,是仇敌还是同盟,不同时间段他们的关系也不尽相同,从同盟到仇敌,从互助到对立。
秦穆公和晋文公同为其本国历代君主的佼佼者,勤政爱民,善于结交有才能之人,并能将其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凸显出他的最大用处,可谓是半个伯乐,能识人知人用人,善用能人,激励下士,以达到整个国家的共同前进。
只是他们生于不同国家,他们身份都是一代君主,抛开身份,他们如若相识必能成为莫逆之交,可惜命运弄人,他们天生便不可能是同一利益体,秦穆公比重耳更早登上王位,他其实十分忌惮重耳,所以在晋献公死后,辅助过二位晋国皇子登上王位,可惜均是背信弃义之小人,未能与秦国结为秦晋之好,在经历了两次失败后,当重耳找到秦穆公时,秦穆公决定再帮助晋国一次,于是就有了秦穆公协助重耳夺取皇位,永结秦晋之好的典故。
秦穆公和商鞅关系商鞅是秦国时代中非常重要的一代谋臣,从秦朝制度上进行根本性的变更并取得了巨大成功,是推动秦国向前发展的重要助力,有些人可能并不清楚他效忠的君主是哪位,甚至有些人误认为商鞅的君主是秦穆公。
这里必须要做一点澄清,秦穆公时代的谋臣并没有商鞅,商鞅出生时,早已不是秦穆公时代,准确来说,那时的秦穆公早已成为亡魂了,当然商鞅是辅助了秦国的两代君主的,这点是肯定的,这两代君主分别是秦孝公和秦惠文王。
那为什么有人一定要将秦穆公和商鞅这两个名字放在一起呢?他们既不是出生在同一个朝代,也没有什么姻亲关系,甚至是不同国家的人,难道是笔误么?笔误这点是可以排除掉的,既然非笔误,那我们就来探究下二人的政绩,看从政绩方向来看可否看出此二人的联系,我们从远到近这个时间轴来看,首先看看秦穆公。
秦穆公简介

秦穆公简介秦穆公嬴任好--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是春秋时期秦国的国君,姓嬴,名任好,秦德公少子,秦成公弟,公元前659年一前621年在位,长达39年。
秦原来是一个小国,地处西面,与戎、狄为邻。
进入春秋后,秦国逐渐强盛起来,扩大了疆土和势力,但与中原诸国相比,仍显得比较落后。
秦穆公即位后,奋发图强,锐意进取。
他重用百里奚、蹇叔等良臣,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依靠他们修明政治.发展军事,奖励生产,使国家实力大大增强。
秦穆公选拔人才能够打破尊卑贵贱界限,选拔贵族以外的人,选用别国前来投奔的人,比如百里奚曾是个奴仆,他用五张羊皮把百里奚从楚国换了回来。
秦穆公广纳贤才的做法充分表明他是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国君。
人才有了,要完成霸业,还一定要得到民心。
秦穆公很重视民心的向背,所以实行了一些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减轻百姓的负担。
他强调取信于民。
晋国闹饥荒,向秦国求援,他不计过去的恩怨,把大批粮食运到了晋国,说不能让百姓受罪。
晋国臣民都称颂他的大德,他的威信大大提高。
这使他深受下层群众的支持和拥戴,有了争霸的基础。
在外交上,秦穆公也很有谋略。
为了打开通道,争霸中原,他利用联姻与晋国结成同盟,以与中原诸强抗衡。
他娶了晋献公的女儿穆姬做夫人,又把自己的女儿怀嬴嫁给晋文公,并帮助晋文公在城濮之战中战胜了楚国。
晋文公死后,秦穆公认为时机已到,想取代晋成为霸主,但在肴之战中败于晋,暂缓了东进的步伐。
秦穆公认真检讨了自己的过失,进一步整顿内政,及时改变战略方向,全力进攻西戎。
西戎泛指泰国西边散布于广大地区的戎族国家。
他通过投奔来的由余了解了西戎各国的山川形势,兵力部署,采用离间计、美人计等策略,突出奇兵,发动全面攻击,征服了这些国家,扩地千里。
这样,东从陕酉、山西交界的黄河起,一直到遥远的西方,都为秦国所控制,秦穆公终于成为西方的霸主。
这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著积极的作用,加速了民族融合,发展了秦国经济。
秦穆公开创的霸业,为战国末年秦统一整个中国打下了基础。
秦穆公

( 一)秦穆公, 名任好, 成公弟, 公元前65 9 年至公元前6 21 年在位, 是我国奴隶社会末期一个有作为的政治家。
两千多年来, 人们对秦穆公的评价很不一致。
唐人皮日休写过一篇《秦穆溢缪论》①, 是对秦穆公持否定意见的代表。
这篇论文援引晋献公死后秦穆公不先立“贤公子”重耳, 却立“不仁”的夷吾为惠公的事实而大发议论说: “圣人务安民, 不先置不仁以见其仁也, 不先用不德以见其德焉。
苟如是, 是见危者己坠而欲援, 观斗者将死而方救。
”把夷吾回到一晋国之后“背内外之赂, 诛本立之臣, 蒸先父之室, 故生民兴诵, 而子杀于晋”, 全归罪于秦穆公, 认为都是秦穆公违背圣人的准则, 做事荒谬造成的, 所以断言谧穆公曰“缪”是不可更易的。
明代人杨慎写的《二伯论》以及汉代人应动的《风俗通义·皇霸篇》也持同样看法。
这一类意见, 专以仁与不仁为是非标准评论历史人物, 即便在封建社会里, 也不能算是进步的历史观点。
他们把秦缪公的“缪”读做背谬的“谬”也是错误的。
这种读法仅仅是依据蒙毅说过这样的话: “昔者秦缪公杀三良而死罪百里奚, 而非其罪也, 故立号曰缪”②。
这说法显然是牵强的, 连记述了这段话的太史公也没有同意, 《史记》和《公羊传》都说缪与穆同, 与荒谬的谬毫不相干③。
清人高士奇的看法是给秦穆公以肯定评价的代表。
他以为秦穆公乃“春秋之贤诸侯也”。
,’天资仁厚, 举动光伟, 加于人一等矣”④。
孔丘也曾说过, 秦穆公“其志大”、“行中正”, “虽王可也, 其霸小矣”⑤, 对之相当推崇。
这类肯定秦穆公的看法, 在某些具体问题上讲得虽有道理, 但是, 因为他们是从儒家的道德准则出发品评人物, 往往是抓住历史人物言论和行动中那套虚伪的假象备加赞扬, 对其真正的历史作用却忽视了, 所以同样不可能对秦穆公作出恰当的历史评价。
我们认为, 秦穆公是我国奴隶社会末期一位有作为的政治家。
他在位三十九年间, 第一次使秦国强大起来, 在我国西部实现了局部的统一, 并且促进了我国西部的民族融合, 影响到后来秦始皇统一中国和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国家的建立, 对我国历史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文言文秦晋崤之战翻译

昔者,秦穆公欲吞并诸侯,乃与晋文公结盟。
然晋文公心中多有疑虑,恐秦之野心难平。
于是,秦晋两国遂有隙。
是时,晋文公使介子推为将,率兵驻扎于崤山。
介子推者,智勇双全,深得军心。
秦穆公闻之,乃命孟明视为帅,率秦军讨伐晋国。
孟明视,勇猛善战,有“百战百胜”之誉。
然其性刚愎自用,不善于谋略。
秦穆公知其不足,遂召百里奚、蹇叔二老为军师,以辅佐孟明视。
初战,秦晋两军于崤山对阵。
介子推见秦军来势汹汹,乃令将士严阵以待。
孟明视挥师进击,秦军势如破竹,晋军节节败退。
介子推见状,急令将士据险坚守,不得轻举妄动。
时值秋末,天气转寒。
介子推命将士筑起高墙,深挖壕沟,以抵御秦军的进攻。
孟明视见晋军坚守不出,心中焦急,遂下令猛攻。
然而,晋军坚守如初,秦军虽勇猛,亦难以突破。
一日,孟明视命人探听晋军虚实,得知介子推粮草将尽,军心动摇。
孟明视大喜,遂令秦军夜袭晋营。
介子推不知秦军将至,毫无防备。
秦军趁夜色突袭,晋军大乱,介子推力战不屈,终被秦军生擒。
秦穆公闻之大怒,欲斩介子推以泄愤。
百里奚、蹇叔谏曰:“介子推虽败,然其勇猛忠诚,乃国家之良将。
若斩之,恐失天下之心。
”秦穆公沉思良久,乃赦免介子推之罪,命其归乡。
介子推归乡后,闭门不出,潜心修炼。
孟明视得胜而还,向秦穆公献俘。
秦穆公大喜,封孟明视为上将军,加封百里奚、蹇叔为军师。
未几,晋文公病逝,其子晋襄公继位。
晋襄公新立,国内不安。
孟明视见时机已到,遂率秦军再次伐晋。
此次,秦军势如破竹,晋军节节败退。
晋襄公无奈,只得向秦国求和。
秦晋崤之战,历时数月,终以秦胜晋败而告终。
秦穆公自此威震诸侯,然其心中仍有忧患。
盖因晋国虽败,然晋文公之子晋襄公尚在,未尝不可东山再起。
于是,秦穆公命孟明视继续监视晋国,以防不测。
而晋国亦深知秦之野心,不敢轻举妄动。
自此,秦晋两国相安无事,然两国之间之隙,却始终未解。
嗟乎!秦晋崤之战,虽为一场战争,实则两国兴衰之始。
秦穆公虽一时得胜,然其后世子孙,亦难以长久。
秦穆公广招人才故事

秦穆公广招人才故事秦穆公是战国时期秦国的一位聪明睿智的君主,他深知人才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因此他积极广招人才来为国家尽忠职守。
秦穆公广招人才的故事可以追溯到他即位之初。
当时,秦国正面临着外患和内乱的困扰,国家不稳定,百姓流离失所。
为了重振国家经济和稳定社会秩序,秦穆公积极寻找贤才来辅佐国事。
他广开门路,给予人才广泛的施展和发展机会。
不论是来自秦国内部还是外部,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贵族子弟,只要有才干、有能力,都能得到秦穆公的重用,成为国家的重要干部。
秦穆公通过广泛招才,不仅培养了很多贤能之士,更为国家带来了繁荣与富强。
他特别注重选拔和培养年轻人才,将年轻人的活力和创造力充分发掘出来,让他们在各个岗位上展示才华,为国家建设做出贡献。
他鼓励人才们不断学习进取,注重实际工作经验和理论知识的相结合,提倡创新,鼓励试错。
每年他都会举办一次规模盛大的宴会,聚集各方英才交流学习,以此来激励人才们展示自己的才华,并为他们创造广泛的交流机会。
除了广招人才,秦穆公还十分注重人才的培养和使用。
他认为,人才是国家最重要的资源,应该尽量发挥他们的作用。
他每年都会组织各级官员和干部参加培训班,让他们学习先进的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提升自身的能力。
此外,他还鼓励人才们参与政策制定和决策过程,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和才干。
他相信只要给予人才足够的发展空间和机会,他们一定能够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秦穆公广招人才的做法,在当时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的影响。
许多有才能的人纷纷前来竞相投奔秦国,秦国也因此得以迅速崛起,并最终统一了六国,成为了战国时期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才是国家最宝贵的财富。
只有重视人才,广泛招才,注重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国家才能蓬勃发展。
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只有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机会,才能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并且充分发挥他们的才华和能力。
作为个人,我们也应该不断学习进取,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春秋时期秦穆公简介

春秋时期秦穆公简介秦穆公别名秦缪公,嬴姓,名任好,是春秋时期秦国国君。
秦穆公称霸西戎,在《史记》中为春秋五霸之一。
下面就带大家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秦穆公人物简介秦穆公(公元前682年-公元前621年),别名秦缪公,嬴姓,名任好,是春秋时期秦国国君。
秦穆公称霸西戎,在《史记》中为春秋五霸之一;任用百里奚、蹇叔、由余为谋臣,击败晋国,俘晋惠公,灭梁、芮两国。
秦穆公曾协助晋文公回到晋国夺取君位,周襄王时出兵攻打蜀国和其他位于函谷关以西的国家,开地千里。
因而周襄王任命他为西方诸侯之伯,遂称霸西戎,为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石。
公元前621年,秦穆公去世,葬于雍(今陕西宝鸡凤翔东南),殉葬的人数达一百七十七人。
人物生平秦晋之好秦穆公为求将来做霸主,巴结当时力量强大的晋国,向晋献公提亲,晋献公就把大女儿嫁给了他。
后来,晋献公年迈昏庸,受宠最多的妃子骊姬,谎称申生要毒死晋献公,借晋献公之手除去申生。
于是,另外的两个儿子夷吾和重耳为了活命,分别逃往他国避难。
再后来,晋国臣子里克杀死骊姬的两个儿子,想迎奉重耳回国,秦穆公也想这样做,但臣子认为重耳贤能皆胜过夷吾,不能够让晋国强大,于是秦穆公转而迎立夷吾为国君。
但是不久,夷吾畏权杀死里克等老臣,又派人追杀重耳,并且恩将仇报,不接济秦国,导致夷吾与秦国失和,他忘掉了秦国的恩情,反倒发兵攻打秦国,终遭惨败。
不得已割地求饶,还叫儿子公子圉到秦国做人质,这才将两国的关系修好。
秦穆公为了联络公子圉,把自己的女儿怀赢嫁给了他。
这在当时的社会来说,是一件亲上加亲的事,按理关系应该是很稳固的了。
然而公子圉听说自己的父亲病了,害怕国君的位置会被传给别人,就扔下妻子,一个人偷偷跑回晋国。
第二年,夷吾一死,公子圉就做了晋国君主,跟秦国不相往来。
没想到公子圉又是一个忘恩负义的夷吾,秦穆公当然很生气,立即决定要帮助重耳当上晋国国君,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攻下晋都,并派人杀死圉,晋怀公在位不到一年就身死。
秦穆公为什么能深受百姓的爱戴-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秦穆公为什么能深受百姓的爱戴?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本文导读:大家都知道,历史上的秦国之所以能拥有称霸天下的能力,主要还是因为有秦穆公嬴任好的存在,是他让原本偏安一隅的弱小秦国逐渐变得强盛起来,慢慢的拥有了开拓疆土的实力。
那么这位秦国君主到底是怎样让一个弱小的国家变得强大起来的呢?
而这就要从秦穆公本身的两大优秀品质说起了:其一,他非常的重视人才。
要知道,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一个国家要想发展、要想变得强盛就离不开人才的支持,而秦穆公显然明白人才的重要性。
在晋国有一位非常非常有才能的人——百里奚,由于他不认可晋献公这个人,因此拒绝为官,在秦穆公去取献公女儿的时候便被作为奴隶一同被送往秦
国,并于行车途中逃走,最后去到了楚国放牧。
可当穆公知道这件事后,立刻就要求属下去将其赎回,并让他做了大夫,后来百里奚又向穆公推荐了蹇叔,穆公当即派人带重宝前往拜其为大夫,而正是因为当时这两位大夫的协助,才让秦国变得越多越强大。
其二,穆公很有仁心。
一个国家要想长治久安就得赢得民心、赢得臣心,而秦穆公正是这样一位拥有仁心的好君主。
一个国家的君主地位有多高,这个不用多说,只要是君主的东西平民动过了那就是死罪。
而穆公有一个爱好就是骑马,在他的牧场里养了许多马,一次马丢失了,那些管马的人非常害怕,便急的四下寻找,可找到之时那匹马已经被山下的三百村民给吃了,那些马官就想让村民戴罪,要判这些人死罪,可秦穆公却表示一匹马而已吃了也就吃了,村民们高兴就好,并且走的时候还让人分给村民许多美酒。
如此宽容大度、体谅人民的君主如何能不被人民爱戴呢?
拥有了这样一位仁德、受爱戴的明主,一个弱小的国家也能团结一致,发挥出它无穷的力量来,而正是这样一种力量才使得秦国逐渐变得强盛起来。
春秋五霸秦穆公生平简介

春秋五霸秦穆公生平简介春秋五霸秦穆公生平简介秦穆公,公元前682年出生,前621年去世,嬴姓,赵氏,名任好,秦穆公的名称也又说是叫秦缪公。
是秦德公的小儿子,也就是秦宣公、秦成公的弟弟。
在位38年,在《史记》中被认定为春秋五霸之一,也是缪氏的祖宗。
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扶持晋文公即位并促进秦晋联盟,晋文公死后秦晋交恶,秦穆公在百里奚、蹇叔、由余等谋臣的辅佐下大败晋国,俘晋惠公,后又消灭梁国和芮国,最后称霸西戎,成为一方霸主。
秦穆公在位时的强化了秦国的国力,这为后来秦国统一六国的霸业打下了基础。
秦穆公在位时主要经历了秦晋之好、秦晋失和、称霸西戎等重要事件,他帮助晋文公即位,与晋国联盟,形成两国较好的历史佳话,这就是秦晋之好的典故。
秦穆公秦晋之好典故当年,晋文公在外逃亡,最后逃到秦国,秦穆公盛情款待晋文公,并安排人马护送晋文公回国,并将扶持晋文公即位,发展到这里晋文公与秦穆公的关系已经是非常复杂微妙了,所以两个人(其实是两个国家)都相互扶持,最终形成秦晋之好。
其实原本秦穆公与重耳之间并没有什么关联的,只是起初秦1/ 3穆公打算借助晋国的力量来强大自己,所以一直想跟秦国联盟,但是当时的晋国君主晋献公太荒淫而且有不讲信用结果还与秦国交恶,所以秦穆公就只能转而选择晋献公的儿子夷吾,晋献公死后,秦穆公扶持夷吾即位,哪知道夷吾也是个忘恩负义之人,秦穆公的目的还是没能达到,所以在夷吾死后又扶持夷吾的儿子圉即位,可是悲剧再一次上演,最后,秦穆公在把希望放在了守信的晋文公重耳身上,所以之后才有了他迎接重耳来秦国避难,并护送重耳回国即位的故事了。
秦穆公这一次算是选对了人,重耳重信,所以与秦国修好,形成联盟,两国建邦交好,相互扶持。
不过秦穆公的想法是自己称霸天下,但是这一次是促进了晋文公的霸业,而自己就只是一个后盾。
所以在晋文公死后,秦穆公就想要效仿晋文公来称霸天下,因此晋文公死后,秦晋交恶,秦穆公开始征伐各国,最终打败晋国、灭掉梁、芮两国,最终成就霸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穆公曾经外出王宫而因此丢失了自己的骏马,他 亲自出去找,看见有人已经把自己的马杀了并且还 正在一起吃肉。秦穆公对他们说:“这是我的马。” 这些人都害怕惊恐的站起来。秦穆公说:“我听说 吃骏马的肉但不喝酒的人会有死人。过了三 年,晋国攻打秦穆公,把秦穆公围困住了。以前那 些杀马吃肉的人互相说:“我们到了可以以死报答 穆公给我们马肉吃好酒喝的恩德的时候了。”于是 {食马者连同秦军}击溃了包围秦穆公的军队,穆公终 于解决了困难,并打败晋国,把晋惠公抓了回来。 这就是给人恩惠而得到福佑的回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