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习题----标点翻译练习
古代汉语标点翻译练习

古代汉语标点练习题1、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2、梁(1)北有黎丘部(2)有奇鬼焉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3)丈人归酒醒而诮(4)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触地曰孽(5)矣无此事也昔(6)也往责于东邑人可问也其父信之曰嘻(7)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尝闻之矣明日端(8)复饮于市欲遇而刺杀之明旦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9)迎之丈人望其真子拔剑而刺之丈人智惑于似子者而杀其真子注释——(1)梁:梁国,即魏国。
魏曾建都于大梁(今河南开封),故又称梁国。
(2)黎丘部:一座叫做黎丘的小山。
部:通“培”,小土丘。
(3)道苦之:在路上折磨他。
(4)诮:责骂。
(5)孽:作孽啊。
(6)昔:昔日,这里指昨天。
(7)嘻:叹词,表惊叹的声音。
(8)端:通“专”,专门,特意。
(9)逝:往。
3、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坏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4、子思言苟变于卫侯曰其才可将五百乘公曰吾知其可将然变也尝为吏赋于民而食人二鸡子故弗用也子思曰夫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去其所短故杞梓连抱而有数尺之枯良工不弃今君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而以二卵弃干城之将此不可使闻于邻国也公再拜曰谨受教矣5、(娄)师德在河陇前后四十余年恭勤不怠民夷安之性沈厚宽恕狄仁杰之入相也师德实荐之而仁杰不知意颇轻师德数挤之于外太后觉之尝问仁杰曰师德贤乎对曰为将能谨守于边陲贤则臣不知又曰师德知人乎对曰尝同同僚未闻其知人也太后曰朕之知卿乃师德所荐也亦可谓知人也仁杰既出叹曰娄公盛德我为其所包容久矣吾不得窥其际也1、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
《古代汉语(四》练习题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四)练习题一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纪传体,司马迁,八书、世家。
裴骃集解、司马贞索隐、张守节正义。
2.32.303.发音部位1.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和调2.吕不韦,纪,论,览,八览3.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1.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和调2.吕不韦,纪,论,览,八览3.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1.战国末期,吕不韦,纪,论,览,八览,吕览2.32.303.发音部位二.选择题ADCBBCADDA三.概念题1.按照韵尾的不同,古韵学家把韵分为三大类。
一类是以元音收尾或没有韵尾的,叫“阴声韵”.2.古无轻唇音,即上古时没有轻唇音“非、敷、奉、微”,中古时的轻唇音“非、敷、奉、微”来自于“帮、滂、并、明”,由清代学者钱大昕提出。
3.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
使用“貌”字时,被释的词往往是表示某种性质或某种状态的形容词4.这个术语一般是用来注音,但有时也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
5.所谓拗救,就是指在律诗的一个句子中,本该用平声的地方却用了仄声,然后在本句或对句的适当位置,把该用仄声的字改用平声,以便补救。
1.按照韵尾的不同,古韵学家把韵分为三大类。
一类是以鼻辅音[-m]、[-n]、[-ŋ]收尾的,叫“阳声韵”;2.我国传统语音学按发音部位的不同,把声母分为: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五类,这就是音韵学上所谓的“五音”。
3.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
使用“貌”字时,被释的词往往是表示某种性质或某种状态的形容词4.正义:即注解经书而得义之正。
唐人称“义疏”为“正义”,义疏即取疏通经注意义的意思。
5.所谓“粘”,指一首律诗中相邻两联的上联对句和下联出句的第二字平仄必须相同。
所谓“对”,是指一首律诗中同一联内的出句和对句的平仄必须相反。
1.按照韵尾的不同,古韵学家把韵分为三大类。
一类是以清塞音[-p]、[-t]、[-k]收尾的,叫:“入声韵”。
2.叠韵:双声是古汉语中常见的语音现象,就是两个字的韵相同。
3.七音:宋元等韵学家从舌音中又分出半舌音,从齿音中又分出半齿音,连同上述“五音”,就构成了音韵学上所谓的“七音”。
古代汉语习题

1、写出与下列10个繁体汉字相对应的简体楷书汉字。
叢憂確逹獻護戀晝礎構2、写出与下列10个简体汉字词组相对应的繁体楷书汉字。
适应学习后来运动选择认识读书头发阳历论语3、写出与下列10个甲、金文或小篆字形相对应的楷书字形。
二、填空(5分。
共10空,每空0.5分)1、和是古代汉语书面语的两大支流,又称两大系统。
2、从造字法来看,“追”字是字,“逐”字是字。
3、“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中的“诸”是的合音词,“虽叵复见远流,其详可得略说也”中的“叵”是的合音词。
4、《说文通训定声》的作者是,《说文解字注》的作者是。
5、“小国寡民”中“小”是用法;“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中“小”是用法。
三、选择(20分。
共15小题。
1~10为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11~15为双项选择,每小题2分)1、《故训汇纂》全面系统地汇辑了先秦至晚清古籍中的故训资料,是一部大型的语文工具书,历时十八年编成。
它的作者是()A.王力郭锡良何九盈B.王力蒋绍愚严学宭C.宗福邦萧海波陈世铙D.郭锡良王海棻洪诚2、下列四个句子中,不是被动句的一句是()A.盆成括见杀。
(孟子·尽心下)B.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李密《陈情表》)C.吾属今为之虏矣。
(史记·项羽本纪)D.卻克伤于矢。
(左传·成公二年)3、《助字辨略》、《经传释词》、《词诠》的作者依序分别是()A.刘淇王引之杨树达B.段玉裁王念孙杨伯峻C.刘淇王念孙黄侃D.戴震俞樾王筠4、下面四句,没有句子成分倒装现象的一句是()A.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小雅·车舝)B.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诗·周南·桃夭)C.责毕收乎?(战国策·齐策)D.臣死且不避。
(史记·项羽本纪)5、下面四组汉字,全是象形字的一组是()A.鳥及天亡B.更木字刃C.鹿馬羊甘D.魚豆貝口6、下面四组汉字,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A.兵戒采析B.武步牧暮C.莫亦初及D.伐休寇彬7、下面四组汉字,全是形声字且声符又相同的一组是()A.肚徒杜B.穎潁顛C.衷依裹D.佃畋界8、《尚书正义》的作者是()A.唐·陆德明B.晋·杜预C.唐·孔颖达D.汉·高诱9、《说文解字》部首数和正文所收字数依序分别为()A.540;1163B.214;9353C.210;1163D.540;935310、根据词语之间的组成方式,“都城过百雉”是()A.连动词组B.联合词组C.主谓词组D.偏正词组11、汉字的一大特点是可以根据楷书的形旁来推求它的本义范畴。
古代汉语习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一、选择题:1.下面几种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成熟的隶书产生于秦代。
B.行书是由楷书发展而成的。
C.小篆的产生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D.汉字由篆书到隶书的变化叫“隶变”。
2.下列四组字中全是指事字的一组是()A.亦、寸、甘、下B.犬、上、本、州C.夕、末、刃、及D.未、又、曰、目3.“太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中,“兵”的词义保留在下列成语中的是()A.先禮后兵B.窮兵黷武C.短兵相接D.兵不厭詐4.以下各项关于词义变化的例子,属于词义扩大现象的一项是()A.獄:原义为“案件”,引申为“监狱”。
B.丈夫:原义为“成年男子”,引申为“女子的配偶”。
C.臭:原义为“气味”,引申为“难闻的气味”。
D.裁:原义为“裁衣”,引申为“裁断,裁决”。
5.下列各句中的“也”,用在句中表示提顿语气的一句是()A.寡人之於國也,盡心为耳矣B.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奚谷,不知地之厚也。
C.吾所欲者土地也,非斯言所謂也。
D.故言有召禍也,行有招辱也。
6.下列句子,含有不及物动词用作使动的一句是()A.脩道而不貳,则天下能禍。
C.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
C.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
D.沛公旦欲從百餘騎來見項王。
7.以下韵书中,作为近体诗押韵所遵循的诗韵、由南宋人根据唐诗用韵情况归并而成的一部是()A.《切韵》B.《廣韵》C.《平水韵》D.《中原音韵》8.下列句子中,“以”作连词,表示后一动作是前一动作的目的或结果的一句是( )A. 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不忍殺之,以賜公。
B. 信喜,謂漂母曰:“吾必有以重報母。
”C.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D. 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
9.下列句子中,属于疑问代词作介词宾语前置的一句是( )A.許子奚爲不自織?B.沛公安在?C.且焉置土石?D.臣實不才,又誰敢怨?10.下列句子“責”用本义的一句是A.亦恐二世誅之,故欲以法誅將軍以塞責。
全国自考古代汉语(古文标点、古文阅读题)-试卷1

全国自考古代汉语(古文标点、古文阅读题)-试卷1(总分:4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古文标点题(总题数:4,分数:8.00)1.有狗彘之勇者有賈盗之勇者有小人之勇者有士君子之勇者爭飲食無廉恥不知是非不辟死傷不畏眾彊牟牟然惟利飲食之見是狗彘之勇也為事利爭貨財無辭讓果敢而振猛貪而戾牟牟然惟利之見是賈盗之勇也輕死而暴是小人之勇也義之所在不傾于權不顧其利舉國而與之不為改視重死持義而不橈是士君子之勇也(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有狗彘之勇者,有贾盗之勇者,有小人之勇者,有士君子之勇者。
争饮食,无廉耻,不知是非,不辟死伤,不畏众强,侔侔然唯利饮食之见,是狗彘之勇也。
为事利,争货财,无辞让,果敢而振,猛贪而戾,侔侔然唯利之见,是贾盗之勇也。
轻死而暴,是小人之勇也。
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举国而与之不为改视,重死、持义而不桡,是士君子之勇也。
)解析:2.四年春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蔡潰遂伐楚楚子使與師言日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對日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日五侯九伯女實征之以夾輔周室賜我先君履東至於海西至於河南至於穆陵北至於無棣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徵;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問對曰貢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給昭王之不復君其問諸水濱(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
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
古代汉语 习题

思考与练习三一、以下是从《史记·苏秦列传》中依次摘出的句子。
请指出活用为动词的名词,说明活用的条件,并将全句译成现代汉语:1、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以为务。
“力”活用为动词,意思是“致力”,与“工商”构成动宾关系。
译文:按照东赎人的风俗,大家都经营产业,致力工商,把谋取十分之一二利润作为谋生的手段。
2、禹无百人之聚,而王诸侯。
“王”活用为动词,意思是“称王”,与“诸侯”构成动宾关系。
译文:夏禹聚集的人数没有一百人,却统率了天下诸侯。
3、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臣人之与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论哉!“臣”活用为动词,“臣人”意思是“使别人称臣”,“臣”为使动用法;“臣于人”意思是“对别人称臣”,“臣”用如一般动词。
4、令天下之将相会于洹水之上,通质,刳白马而盟。
洹水:水名,在今河南省北境。
通质:交换人质。
刳:剖开并挖空,此泛指宰杀。
“盟”活用为动词,意思是“结盟”、“订立盟约”。
译文:让天下的将领和卿相在洹水边上会盟,互相交换人质,宰杀白马来订立盟约。
5、六国从亲以宾秦,则秦甲必不敢出于函谷以害山东矣。
宾:通摈,排斥,弃绝。
从:同“纵”,南北为纵,活用为动词,意思是“合纵”。
译文:六国合纵相亲,共同对抗秦国,那么秦国的军队一定不敢走出函谷关来危害山东各国了。
6、惠王使犀首攻魏,禽将龙贾,取魏之雕阴,且欲东兵。
犀首:本魏国武官名,此指魏人公孙衍,当时在秦作官。
龙贾:魏将。
雕阴:地名,在今陕西甘南县南。
“兵”活用为动词,意思是“用兵”(方位名词“东”作状语)。
译文:秦惠王派犀首攻打魏国,活捉魏国将领龙贾,攻取魏国的雕阴,并且打算向东方用兵。
7、以有尽之地而逆无已之求,此所谓市怨结祸者也。
逆:接受。
“市”活用为动词,购买。
译文:拿有限的土地去迎合无止境的贪求,这正为通常所说的买下怨恨结下祸根的意思。
8、故为大王计,莫如从亲而孤秦。
“从”同“纵”,南北为纵。
“孤”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意思是“孤立”。
自学考试《古代汉语》试卷及解析

自学考试《古代汉语》试卷及解析第Ⅰ部分选择题(2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各组字中,属于变换构件而形成异体字的一组是()。
A.泪一淚B.峰一峯C.猿一蝯D.土一土2.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句是()。
A.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B.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JC.厲王虐,國人謗王D.同心之言,其臭如蘭3.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介词“為”介绍动作行为关系的对象的一句是()。
A.公輸般為楚造雲梯之械。
B.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C.魏其銳身為救灌夫。
D.胥之父兄為戮于楚。
4.下列句中,“甚”作程度副词表示程度高的一句是()。
A.苛政暴史,甚於虎也。
B.好讀書,不求甚解。
C.以虧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D.太后日:“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對日:“甚於婦人。
”5.下列句中,“見”不是表示被动的一句是()。
A.生孩六月,慈父見背。
B.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
C.以四百里之地見信於天下。
D.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6.下列句中,有名词作状语表示处所的一句是()。
A.劍斬虞常已。
B.漁夫樵夫之舍,皆可指數。
C.鄭有喪,春不相;裹有殯,不巷歌。
D.田單乃起,引還,東鄉坐,師事之。
7.“郎陽為病狂,卧便利”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婉曲自学考试《古代汉语》试卷及解析B.連及C.變文D.互文8.下列各项中,按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的工具书是()。
A.《經傳釋詞》B.《訶論》C.《辭源》D.《古漢語常用字字典》9.在古书的注音材料中,“壹讀爲一”采用的注音方法是()。
A.反切B.直音C.奭若D.譬况10.下列句子,属于用判断句的形式表示原因的一句是()。
A.周禮未改。
今之王,古之帝也。
B.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C.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
古代汉语---古文标点与古文翻译

❖ 例一: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史记·留 侯世家》)
❖ 例二:汤之问棘也是已。(《庄子·逍遥游》) ❖ 例三:今交九尺四寸以长,食粟而已。(《孟
❖ 也:通常位于句中(表停顿)或句末(表判断。有 时与疑问代词配合使用,表疑问的判断)。使用逗 号(,)或句号(。)。
❖ 例一:夫星之队,木之鸣,是天地之变,阴阳之 化,物之罕至者也。(《荀子·天论》)
❖ 例二: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 罕》)
❖ 例外: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 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智;…” (《左传·僖三十年》)
纪》)
❖ 彗星复见西方十六日。夏太后死。
❖ 彗星复见西方。十六日,夏太后死。(《史记
会注考证》)
3.要掌握足够的古代文化知识
❖ 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袁
枚《黄生借书说》)
❖ 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 大满。
❖ 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 落大满。
❖ 通籍:指初作官,意谓朝中已有了名籍。
文言语言的形式特点
①对称性 ❖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
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 老弱。(《淮南子·览冥篇》)
②多虚词 ❖ 修身者智之符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与者义之表也耻辱
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 君子之德风 小人之德草(《论语·颜渊》) ❖ 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孟子·滕文公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习题----标点翻译练习
俗说愚人以八百钱买匹绢持以染绯工费凡千二百而仅有钱四百于是并举此绢足其数以偿染工艾子云人有徒行将自吕梁托舟趋彭门者持五十钱造舟师师曰凡无齑而独载者人百钱汝尚少半吾不汝载也人曰姑收其半当为挽纤至彭门以折其半又夷坚戊志载汪仲嘉自言其族人之仆出干抵暮趑趄呻吟而来问何为曰恰在市桥上有保正引绳缚二十人过亦执我入其中我号呼不伏则以钱五千置我肩上曰以是倩汝替我吃县棒我度不可免又念经年佣直不曾顿得五千钱不可失此遂勉从之到鄞县与同缚者皆决杖乃得脱汪曰所得钱何在曰以谢公吏及杖直之属仅能给用向使无此将更受楚毒岂能便出哉汪笑曰憨畜产可谓痴人仆犹愠曰官人是何言同行二十人岂皆痴邪竟不悟
林外字岂尘泉南人词翰潇爽诙谲不羁饮酒无算再上庠暇日独游西湖幽寂处得小旗亭饮焉外美风姿角巾羽氅飘飘然神仙中人也预市虎皮钱箧数枚藏腰间每出其一命酒保倾倒使视其数酬酒直即藏去酒且尽复出一箧倾倒如初逮暮所饮几斗馀不醉而箧中钱若循环无穷者肆人皆惊异之将去索笔题壁间云药炉丹灶旧生涯白云深处是吾家江城恋酒不归去老却碧桃无限花明日都下盛传某家酒肆有神仙至云南桥暗淡滩湍险善覆舟行人多避之外尝戏题滩傍驿壁曰千古传名暗淡滩十船过此九船翻唯有泉南林上舍我自岸上走你怎奈何我虽一时戏语颇亦有味
天宝以前多刺客报恩李岍公勉为开封府鞠囚有意气者咸哀勉求生纵而逸之后数岁勉罢官客行河北偶见故囚厚迎待之告其妻曰此活我者何以报德妻曰以缣千匹可乎曰未也二千匹可乎曰亦未也妻曰大恩难报不如杀之故囚心动其僮哀勉密告勉被衣乘马而遁比夜半百余里至津店津店老人曰此多猛兽何故夜行勉因言其故未毕梁上有人瞥下曰几误杀死长者乃去未明携故囚夫妻二首而至示勉
容斋续笔曰欧公作尹师鲁墓铭但称其文章简而有法或以为未尽公怒至贻书他人责之荆公作钱公辅母墓铭但云子官于朝丰显矣公辅不满公曰宜以见还二公之不喜人议其文如此仆谓荆公人有片善称赞不已欧公制作窜改无馀二公好善动皆若此岂有吾文未尽而反讳人议之理不知前辈作文轻重贵于适中假借不欲太甚或者往往欲其极力称借岂二公之所乐乎昔韩熙载尝为江南一贵人制墓铭其间无甚可述文竟其人不满再丐润色韩书一
绝却之知此风尚矣仆谓使其议是二公正自心服何至不喜其不喜者以妄论故耳容斋谓二公皆不喜人议其文是又非深知二公者也
史之为道撰述欲其简考证欲其详莫简于春秋莫详于左传鲁史所录具载一事之始末圣人观其末得其是非而后能定以一字之褒贬此作史之资考证也苟无事迹虽圣人不能作春秋苟不知其事迹虽以圣人之读春秋不知所以褒贬儒者好为大言动曰舍传以求经此其说必不通其或通者则必私求诸传诈称舍传云耳
东方有人自号智士才多而心狂凡古昔圣贤与当世公卿长者皆摘其短缺而非笑之然地寒力薄终岁不免饥冻里有富人建第宅甲其国中车马奴婢钟鼓帷帐惟备一旦富人召智士语之曰吾将远游今以居第贷子凡室中金宝资生之具无乏皆听子用不计期年还则归我富人登车而出智士杖策而入僮仆妓妾罗拜堂下各效其所典簿籍以听命号智士曰假公智士因遍观居第富实伟丽过王者喜甚忽更衣东走圊仰视其舍卑狭俯阅其基湫隘心郁然不乐召纪纲仆让之曰此第高广而圊不称仆曰惟假公教智士因令撤旧营新狭者广之卑者增之曰如此以当寒暑如此以蔽风雨既藻其棁(梁上的短柱)又丹其楹至于聚筹(厕筹,用途类似今天的手纸)积灰扇蝇攘蛆皆有法度事或未当朝移夕改必善必奇智士躬执斤帚与役夫杂作手足疮茧头蓬面垢昼夜废眠食忉忉焉唯恐圊之未美也不觉越岁成未落也忽阍者奔告曰阿郎至矣智士仓皇弃帚而趋迎富人于堂下富人劳之曰子居吾第乐乎智士恍然自失曰自君之出吾惟圊是务初不知堂中之温密别馆之虚凉北榭之风南楼之月西园花竹之胜吾未尝经目后房歌舞之妙吾未尝举觞虫网瑟琴尘栖钟鼎不知岁月之及子复归而吾当去矣富人揖而出智士还于故庐且悲且叹郁郁而死市南宜僚闻而笑之以告北山愚公愚公曰子奚笑哉世之治圊者多矣子奚笑哉
昔者田成子游于海而乐之号令诸大夫曰言归者死颜涿聚曰君游海而乐之奈臣有图国者何君虽乐之将安得田臣子曰寡人布令曰言归者死今子犯寡人之令援戈将击之颜涿聚曰昔桀杀龙逄而纣杀王子比干今君虽杀臣之身以三之者可也臣言为国非为身也延颈而前曰君击之矣君乃释戈趣驾而归至三日而闻国人有得不内田成子者矣田成子所以遂有齐国者颜涿聚之力也。
淮右浮屠客吴日饮于市醉而狂攘臂突行人行者皆避士卒以闻吴牧牧录而械之为符移受五百使护而返之淮右五百诟浮屠曰狂秃坐尔乃有千里役吾且尔苦也每未晨蹴之就道执扑驱其后不得休夜则系其足至奔牛埭浮屠出腰间金市斗酒夜醉五百而髡其首解墨衣衣之且加之械而系焉颓壁而逃明日日既升五百乃醒寂不见浮屠顾壁已颓曰嘻其遁矣既
而视其身之衣则墨惊循其首则不发又械且系不能出户大呼逆旅中曰狂秃故在此独失我尔千岩老人曰是殆非寓言也世之失我者岂独吴五百哉
宋仁宗尝与宫人博才出千钱既输却即提其半走宫人皆笑之曰官家太穷相既输又惜不肯尽与仁宗曰汝知此钱为谁钱也此非我钱乃百姓钱也我今日已妄用过百姓千钱又一夜在宫中闻丝竹歌笑之声问曰此何处作乐宫人曰此民间酒楼作乐处因又曰官家且听民间如许快活都似我宫中如此冷冷落落地仁宗曰汝知否我因如此冷落故渠得如此快活我若为渠渠便冷落矣呜呼此真千古盛德之言也。
汤公名斌以右副都御史巡抚江南下车之后请蠲浮粮严禁淫祠为政简肃下令期于必行贪吏蠹胥悉摇手屏足相戒不敢犯大变吴中豪侈之俗虽穷乡僻壤莫不感颂其德里巷因公之姓至以谚语呼公清汤云方公之在吴也前公抚江南者方枋用势焰甚张忌公声望出于己上又尝以事征贿巨万于吴有司有司议率民财以应公禁不许遂衔公刺骨日用蜚语谗公于上前必欲置之死地时公已病会有辅导皇太子之命公以疾辞忌者欲藉是加公罪上不听仅令回奏镌级留任而忌者谋中伤益急是时微上保全公祸几不测
荆王所爱妾有郑袖者荆王新得美女郑袖因教之曰王甚喜人之掩口也为近王必掩口美人入见近王因掩口王问其故郑袖曰此固言恶王之臭及王与郑袖美女三人坐袖因先诫御者曰王适有言必亟听从王言美女前近王甚数掩口王勃然怒曰劓之御者因揄刀而劓美人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不寒晏子对曰天下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含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令所睹于途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孔子游于匡宋人围之数匝而弦歌不辍子路入见曰何夫子之娱也孔子曰来吾语汝我讳穷久矣而不免也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时也当尧舜而天下无穷人非知得也当桀纣而天下无通人非知失也时势适然夫水行不避蛟龙者渔父之勇也陆行不避兕虎者猎夫之勇也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由处矣吾命有所制矣无几何将甲者进辞曰以为阳虎也故围之今非也请辞而退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者操之以入中射之士问曰可食乎曰可因夺而食之王大怒使人杀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臣问谒者曰可食臣故食之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且客献不死之药什实之而王杀臣是死药是客欺王也夫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也不如释
臣王乃不杀
燕太子丹使刺客荆轲刺秦王不得诛死后高渐离复以击筑见秦王秦王说之知为燕太子客乃冒其眼使之击筑渐离乃置铅于筑中以为重当击筑秦王膝进不能自禁渐离以筑击秦王颡秦王病伤三月而死夫言高渐离以筑击秦王实也言中秦王病伤三月而死虚也秦穆公尝出而亡其骏马自往求之见人已杀此马方共食其肉秦穆公曰是吾骏马也诸人皆惧而起穆公曰吾闻食骏马肉而不饮酒者杀人即以次饮之酒杀马者皆惭而去居三年晋攻秦穆公而围之往时食马肉者相与谓曰可以出死报食肉得酒之恩矣遂溃围穆公卒得以解难胜晋获惠公以归此德出而福反也
庄子见鲁哀公哀公曰鲁多儒士少为先生方者庄子曰鲁少儒哀公曰举鲁国而儒服何谓少乎庄子曰周闻之儒者冠园冠者知天时履句屦者知地形缓(缓,用五色丝绳去穿)佩玦者事至而断君子有其道术者未必为其服也为其服者未必知其道也公固以为不然何不号于国中曰吾此道而为此服者其罪死于是哀公号之五日而鲁国无敢儒服者独有一丈夫儒服而立乎公门公即召而问以国事千转万变而不穷庄子曰以鲁国而儒者一人耳可谓多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