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晶体三极管的简易声控灯设计报告
声控灯实验报告总结

声控灯实验报告总结近年来,随着智能家居技术的发展,声控灯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种新型产品。
声控灯可以通过声音控制开关、亮度和色彩等,方便快捷,广泛应用于家庭、办公室、会议室等场合。
本文将介绍声控灯的实验过程和结果。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声控灯的工作原理,理解其使用方法,并通过实验掌握声控灯的基本操作和调试方法。
二、实验原理声控灯是通过声音信号来控制灯光的亮度和颜色。
其原理是利用声音传感器模块来采集声音信号,然后将信号经过处理后,控制灯光的开关、亮度和颜色等参数。
声音传感器模块可以将声音信号转换成模拟电压信号,再通过模拟转数字转换芯片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最终通过单片机控制灯光的亮度和颜色。
三、实验器材和材料本次实验所使用的器材和材料如下:1. 单片机控制板2. 声音传感器模块3. RGB彩色灯模块4. 面包板5. 连接线6. 电源适配器四、实验步骤1. 将单片机控制板和声音传感器模块、RGB彩色灯模块连接在面包板上,通过连接线连接电源适配器。
2. 将面包板上的元件连接好后,将程序烧录到单片机控制板上。
3. 开始测试。
将声控灯放置在静音的环境中,通过手拍、吹口哨等方式发出声音信号,观察灯光的亮度和颜色是否发生变化。
4. 调试参数。
通过调整程序中的参数,可以改变声控灯的亮度和颜色等参数,让其更符合实际需求。
五、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我们成功制作了一款声控灯。
在测试过程中,我们发现声音传感器模块对声音信号的采集比较敏感,能够准确地控制灯光的亮度和颜色。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通过调整程序参数,使声控灯更符合不同场合的需求。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声控灯的工作原理,掌握了声控灯的基本操作和调试方法。
声控灯可以方便快捷地控制灯光的亮度和颜色,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智能家居产品。
在未来的生活中,声控灯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走廊声控灯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了解声控灯的构造原理,掌握声控灯的制作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科普知识的理解和兴趣。
二、实验原理声控灯是一种利用声音控制电路通断的灯具。
其工作原理是:当声音达到一定强度时,声控传感器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从而控制电路的通断,使灯泡点亮或熄灭。
此外,声控灯通常还配备光控传感器,确保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灯泡不自动点亮。
三、实验器材1. 声控传感器2. 光控传感器3. 电池盒4. 小灯泡5. 导线6. 电线连接器7. 电池8. 灯座9. 线路板10. 螺丝刀11. 电工胶带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电池盒、声控传感器、光控传感器、小灯泡、电线连接器、电池、灯座、线路板等实验器材准备好。
2. 组装电路:按照以下步骤组装电路:a. 将电池盒的正负极与声控传感器的正负极连接;b. 将声控传感器的输出端与光控传感器的输入端连接;c. 将光控传感器的输出端与小灯泡的一端连接;d. 将小灯泡的另一端与电池盒的负极连接;e. 将线路板固定在灯座上,并将所有连接线固定好。
3. 测试电路:将电路组装完成后,将电池装入电池盒,观察灯泡是否能在有声音的情况下点亮。
4. 优化电路:根据实验结果,对电路进行优化,如调整电池电压、更换声控传感器等,以提高声控灯的性能。
5. 记录实验数据:记录实验过程中灯泡点亮、熄灭的时间,以及声控灯在不同环境下的工作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过程中,声控灯能在有声音的情况下点亮,说明电路连接正确,声控传感器工作正常。
2. 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下,声控灯不自动点亮,说明光控传感器工作正常。
3. 通过调整电池电压和更换声控传感器,可以优化声控灯的性能,使其在更远的距离和更低的声音强度下工作。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声控灯的构造原理和制作方法,掌握了声控灯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点。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在设计和制作声控灯时,需要充分考虑电路的稳定性和实用性,以提高声控灯的性能和可靠性。
简易声控灯报告

简易声控灯报告班级:090625121姓名:闫猛指导老师:张拥军目录1、声控灯的工作与设计原理 (3)2、继电器电路的原理 (4)3、仿真图示 (5)3、仿真结果 (6)4、PCB设计: (7)5、PCB制版 (8)6、设计总结 (10)1、声控灯的工作与设计原理如下图所示,电路中的B是一只压电陶瓷片,它能将声音信号转变为电信号。
压电陶瓷片所转换的电信号很微弱,只有通过由三极管VT1组成的放大器把微弱的信号进行放大后,才能去触发单稳态电路。
放大后信号中的负脉冲作用在三极管VT2的基极上时,可以使单稳态电路翻转。
电路中的电容器C3是电源退耦滤波电容器。
在电路的稳态过程下,单稳态电路中三极管VT2导通,三极管VT3截止。
三极管VT3的集电极为高电平,接在它上面的三极管VT4是PNP型三极管,所以三极管VT4没有导通,继电器不工作。
一旦有外界的声音来触发电路,单稳态电路中三极管VT2的基极受到负脉冲的作用而截止,单稳态电路处在了暂态的过程中。
这时三极管VT3导通,它的集电极电压下降,导致与它连接的三极管VT4也导通,继电器吸合。
由于单稳态电路的暂态时间是由电阻器R3与电容器C2的参数决定的,所以十秒钟后单稳态电路会自动恢复到稳态过程下,继电器停止工作。
在本次设计电路中使用了一只φ20的压电陶瓷片,它的符号和外形见图1.1所示,压电陶瓷片所转换的电信号很微弱,只有通过由三极管VT1组成的放大器把微弱的信号进行放大后,才能去触发单稳态电路。
所以要设置一个简单的放大电路,将微弱的信号放大,才能触发后边的电路。
图1.1 压电陶瓷片的符号和外形图1.2所示为放大电路的组成,将信号放大。
图1.2 放大电路部分由R1和R2比例控制放大的倍数。
图中V o输出了放大的信号。
2、继电器电路的原理电磁式继电器一般由铁芯、线圈、衔铁、触点簧片等组成的。
只要在线圈两端加上一定的电压,线圈中就会流过一定的电流,从而产生电磁效应,衔铁就会在电磁力吸引的作用下克服返回弹簧的拉力吸向铁芯,从而带动衔铁的动触点与静触点(常开触点)吸合。
基于晶体三极管的简易声控灯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田鑫专业班级:电子0703班指导教师:娄平工作单位:信息工程学院题目:基于晶体管的简易声控灯的设计初始条件:具较扎实的电子电路的理论知识及较强的实践能力;对电路器件的选型及电路形式有一定的了解;具备晶体管电路的基本设计及基本调试能力;能够正确使用实验仪器进行电路的调试与检测;使用适当的软件进行仿真和制作PCB板图。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1.采用晶体管设计电路完成一个简易声控灯的设计;2.通过声音震动使灯发光,并且延迟10秒左右后熄灭;3.利用仿真软件Pspice或Multisim仿真电路,并学习PROTEL软件,并用其绘制电路的原理图和PCB图,要求图纸绘制清晰,布线合理,符合绘图规范;4.完成课程设计报告(应包含电路图,清单、调试及设计总结)。
时间安排:1.2010年6月12日分班集中,布置课程设计任务、选题;讲解课设具体实施计划与课程设计报告格式的要求;课设答疑事项。
2.2010年6月13日至2010年6月24日完成资料查阅、设计、制作与调试;完成课程设计报告撰写。
3. 2010年6月25日提交课程设计报告,进行课程设计验收和答辩。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1绪论 (1)2设计内容及要求 (2)2.1设计目的及主要任务 (2)2.1.1设计目的 (2)2.1.2设计任务及要求 (2)2.2设计思想 (2)3声控灯的工作与设计原理 (3)3.1放大电路的原理 (3)3.2单稳态电路的原理 (4)3.3继电器电路的原理 (5)3.4整机电路的原理 (6)4整机电路的制作 (7)5软件仿真与硬件调试 (8)5.1 multisim10仿真 (8)5.1.1 仿真图示 (8)5.1.2 仿真结果 (9)5.2 Protel绘制PCB版图 (11)5.3硬件调试 (12)6元器件清单表 (13)7设计总结 (14)8参考文献 (15)摘要本文介绍作品采用Multisim10对简易声控灯电路进行绘制电路图及仿真工作以及protel进行绘制电路图制作PCB 板。
声控灯的课程设计报告

声控灯的课程设计报告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声控灯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声音与电信号转换的基础知识。
2. 学生能描述声控灯电路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了解电路图的阅读与绘制。
3. 学生掌握声控灯的制作步骤,了解相关的电子元件及其在电路中的作用。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能独立完成声控灯的制作,培养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声控灯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对科学技术的兴趣,提高探索精神和求知欲。
2. 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完成项目,学会沟通与分享,培养合作意识。
3. 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认识到科技对生活的改变,培养环保意识和创新意识。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科技制作类课程,旨在通过声控灯的制作,使学生掌握基础电子知识,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的特点,课程内容以形象、直观的方式呈现,注重实践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要求:1. 课程内容与课本知识紧密结合,注重知识的应用与实践。
2. 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鼓励学生提问、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课程目标。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以《电子技术基础》教材中“声音传感器及其应用”章节为依据,结合以下内容展开:1. 声音传感器原理:介绍声音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包括声音信号的采集、转换和放大过程。
2. 声控灯电路设计:讲解声控灯电路的组成部分,如麦克风、运算放大器、继电器等,分析各部分功能及相互关系。
3. 电子元件识别与应用:学习常用电子元件,如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等,了解其在声控灯电路中的作用。
4. 电路图绘制与解读:教授电路图的绘制方法,指导学生阅读和理解声控灯电路图。
5. 实践操作:安排学生进行声控灯制作实践,包括电路搭建、调试和优化。
6. 故障分析与排除:教授学生分析声控灯制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故障,掌握相应的排查和解决方法。
声控灯课题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家居逐渐成为人们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必备条件。
声控灯作为一种智能家居产品,以其操作简便、节能环保等特点,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本实验旨在通过设计和实现一个声控灯系统,了解声控灯的工作原理,掌握其设计方法和调试技巧。
二、实验目的1. 熟悉声控灯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2. 掌握声控电路的搭建和调试技巧;3. 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实验设备1. 声控模块(含话筒、放大器、光敏电阻等);2. 电路板;3. 电源;4. LED灯;5. 连接线;6. 万用表;7. 实验台。
四、实验原理声控灯系统主要由声控模块、电路板、电源、LED灯和连线组成。
声控模块负责接收声音信号,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然后通过电路板进行放大、滤波等处理,最终控制LED灯的开关。
实验原理图如下:```+-------+ +-------+ +-------+| | | | | || 话筒 |----->| 放大器 |----->| 滤波器 |----->| LED灯 || | | | | |+-------+ +-------+ +-------+| || || |V V电源地```五、实验步骤1. 搭建电路:按照实验原理图,将声控模块、电路板、电源、LED灯和连线连接好。
2. 连接电源:将电源的正极连接到电路板上的电源输入端,负极连接到地。
3. 调试电路:使用万用表检测电路板上的各个节点电压,确保电路连接正确。
4. 测试声控灯:站在声控模块前方,发出声音,观察LED灯是否能够按照预期进行开关。
5. 调整参数:根据实际效果,调整电路板上的参数,如放大器增益、滤波器截止频率等,以达到最佳效果。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过程中,成功搭建了一个声控灯系统,并按照预期实现了声控功能。
以下是实验结果分析:1. 声控灯在接收到声音信号后,能够及时响应,实现LED灯的开关。
2. 通过调整电路板上的参数,可以改变声控灯的灵敏度,使其在更远的距离或更小的声音强度下也能实现开关。
电子实验 声控灯

(一)声控灯一:工作原理“一拍亮”延时小夜灯的电路如图一所示,它实际上是一个“声控延时小灯”电路。
压电陶瓷片B与晶体三极管VT1,电阻R1,和电阻R2等组成了声控脉冲触发电路,时基集成电路IC与电阻R3,电容器C等组成了典型单稳态延时电路,晶体三极管VT2,VT3和电阻R4,R5等组成了小电珠H的功率驱动放大电路。
整个电路的电源由干电池GB提供。
平时,由于晶体三极管VT1的偏流电阻R1取值较大,所以VT1趋于截止状态,其集电极输出电压高于1/3VDD=1.5V(VDD等于电源电压,即4.5V),与之相连的时基集成电路IC的低电位触发端2脚处于高电平,单稳态电路处于稳态。
电容器C两端通过IC的7,1脚被IC内部导通的三极管短路,IC的3脚输出低电平,VT2,VT3均无偏流而截止,小电珠H不发光。
当在有效距离范围内拍一下手掌时,突发的声波被压电陶瓷片B接收,并转换成微弱的电信号,该信号的正半周经VT1放大后,从其集电极输出负脉冲,时基集成电路IC的2脚获得瞬间低于1/3VDD=1.5V 的低电平触发信号,使IC组成的单稳态电路受触发进入暂稳态(即延时状态),IC的3脚输出高电平,VT2获得适合的偏流而导通,VT3进入完全饱和导通状态,小电珠通电发出亮光,随着IC的3脚变成高电平,IC内部导通的三极管截止,解除对电容器C的短路,电池GB通过电阻R3向电容器C开始充电,当C两端的充电电压(即IC的高电位触发端6脚电位)达到2/3VDD=3V时,单稳态电路翻转恢复稳态,IC内部三极管重新导通,C通过IC的7,1脚放电并被再次短路,IC的3脚重新输出低电平,导通到VT2,VT3失去偏流而截止,H断电自动熄灭。
电路中,小电珠H每次延时点亮的时间长短,取决于单稳态电路中电阻器R3,电容器C的时间常数,具体可以通过公式:T=1.1R3C来估算。
按图选择R3和C的值,H延时点亮的时间约为1min。
在晶体三极管VT1电流放大系数β,R1电阻值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R2的电阻值,可调整静态时IC的2脚电位高低,也就是说,通过适当调整R2的电阻值,可以控制声控灵敏度。
声控灯的实验报告

声控灯的实验报告声控灯的实验报告引言:声控灯是一种利用声音信号控制灯光开关的装置。
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不仅能提高生活的便利性,还能节约能源。
本实验旨在研究声控灯的原理和实现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其可行性和效果。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声控灯的工作原理,了解声控灯的实现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其可行性和效果。
二、实验材料和仪器1. 电路板:用于搭建声控灯电路的基础平台。
2. 电子元件:包括声音传感器、继电器、电阻、电容等。
3. 灯泡:用于模拟灯光。
4. 电源:提供电路所需的电能。
5. 声源:用于产生声音信号。
三、实验步骤1. 搭建电路:根据电路图搭建声控灯电路,将声音传感器与继电器、电源等连接起来。
2. 连接灯泡:将灯泡与继电器连接,使其能够受到电路控制。
3. 调试电路:根据实验要求,调整电路的参数,使其能够准确地识别声音信号并控制灯光的开关。
4. 进行实验:利用声源产生不同强度和频率的声音信号,观察灯光的开关情况,并记录实验数据。
5. 分析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声控灯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我们发现声控灯能够根据声音信号的强度和频率来控制灯光的开关。
当声音信号达到一定强度时,声控灯会自动打开灯光;当声音信号消失或强度减弱时,声控灯会自动关闭灯光。
这说明声控灯能够根据环境中的声音变化来智能地控制灯光,提高了生活的便利性。
此外,通过实验我们还发现,声控灯对声音信号的敏感程度和响应速度与电路中的参数设置有关。
当电阻和电容的数值适当时,声控灯能够更加准确地识别声音信号,并做出相应的控制动作。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电路参数,以获得最佳的声控灯效果。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声控灯的工作原理和实现方法。
声控灯作为一种智能化的照明设备,不仅提高了生活的便利性,还能节约能源,减少人为操作的繁琐。
然而,声控灯的实现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对环境噪声的干扰、对声音信号的敏感度等,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庆师范学院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设计课题:基于晶体管的简易声控灯的设计学院:物电学院专业:物理教育班级: 08级物理教育姓名: 武士非姜珊薄小庆高金雪宋美晶日期: 2012月10年11月27日2010年12月27日指导教师:付保红目录1绪论 (1)2设计内容及要求 (1)2.1设计目的及主要任务 (1)2.1.1设计目的 (1)2.1.2设计任务及要求 (1)2.2设计思想 (2)3声控灯的工作与设计原理……………………………………………错误!未定义书签。
3.1放大电路的原理 (3)3.2单稳态电路的原理 (3)3.3继电器电路的原理 (4)3.4整机电路原理 (5)4设计总结……………………………………………………………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7)附录A:元器件清单 (8)附录B: 成绩单 (9)1绪论晶体管(transistor)是一种固体半导体器件,可以用于检波、整流、放大、开关、稳压、信号调制和许多其它功能。
晶体管作为一种可变开关,基于输入的电压,控制流出的电流,因此晶体管可做为电流的开关,和一般机械开关(如Relay、switch)不同处在于晶体管是利用电讯号来控制,而且开关速度可以非常之快,在实验室中的切换速度可达100GHz以上。
晶体管,本名是半导体三极管,是内部含有两个PN结,外部通常为三个引出电极的半导体器件。
它对电信号有放大和开关等作用,应用十分广泛。
输入级和输出级都采用晶体管的逻辑电路,叫做晶体管-晶体管逻辑电路,书刊和实用中都简称为TTL电路,它属于半导体集成电路的一种,其中用得最普遍的是TTL与非门。
TTL与非门是将若干个晶体管和电阻元件组成的电路系统集中制造在一块很小的硅片上,封装成一个独立的元件.晶体管是半导体三极管中应用最广泛的器件之一,在电路中用“V”或“VT”(旧文字符号为“Q”、“GB”等)表示。
本文介绍了基于晶体管的简易声控灯设计。
声控灯已经广泛应用在居民楼的楼道中,它给人民的生活带来很多的方便。
这些声控灯电路中几乎都使用了集成电路,并且直接使用220V的交流电源。
虽然这样做简化了电路,但对于初学者来说他们理解电路有一定的困难,调试电路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这里介绍一个简单的声控灯电路,采用了三极管等分立元件和低压电源,不仅适合初学者的学习,而且通过电路中的继电器也可以控制其它电器进行工作。
当你对着声控电路拍手或喊叫时,电路中的继电器会动作,如果用它控制小灯,可以使小灯工作几秒钟,然后自动关闭。
2设计内容及要求2.1设计目的及主要任务2.1.1设计目的提高电子电路的理论知识及较强的实践能力;对电路器件的选型及电路形式的选择有一定的了解;学习晶体管电路的基本设计能力及基本调试能力;能够正确使用实验仪器进行电路的调试与检测;使用适当的软件进行仿真和制作PCB 板图。
2.1.2设计任务及要求根据已知条件,完成通过基于晶体管的声控灯的设计、连接与仿真。
须符合以下要求:1.采用晶体管设计电路完成一个简易声控灯的设计;2.通过声音震动使灯发光,并且延迟10秒左右后熄灭;3.利用仿真软件Pspice或Multisim仿真电路,并学习PROTEL软件,并用其绘制电路的原理图和PCB图,要求图纸绘制清晰,布线合理,符合绘图规范;4.完成课程设计报告(应包含电路图,清单、调试及设计总结)。
2.2设计思想本次设计要求完成基于晶体管的声控灯的设计、连接与仿真,选择适合三极管。
而整个设计的核心部分就在采用了三极管等分立元件和低压电源,通过电路中的继电器也可以控制其它电器进行工作的设计,当你对着声控电路拍手或喊叫时,电路中的继电器会动作,如果用它控制小灯,可以使小灯工作几秒钟,然后自动关闭。
该模块完成的功能主要包括放大电路和单稳态电路以及继电器控制电路。
随后运用Multisim10中的仿真功能对其予以仿真,从仿真的结果中分析程序的正确性。
然后运用Protel画出电路图待所有模块的功能正确之后,然后制作相应的PCB板。
最后照着原理图进行整机电路的连接。
3声控灯的控制及设计原理3.1放大电路的原理如下图所示,在本次设计电路中使用了一只φ20的压电陶瓷片,它的符号和外形见图 3.1所示,压电陶瓷片所转换的电信号很微弱,只有通过由三极管VT1组成的放大器把微弱的信号进行放大后,才能去触发单稳态电路。
所以要设置一个简单的放大电路,将微弱的信号放大,才能触发后边的电路。
图3.1 压电陶瓷片的符号和外形图3.2所示为放大电路的组成,将信号放大。
图3.2 放大电路部分由R1和R2比例控制放大的倍数。
图中Vo输出了放大的信号。
3.2单稳态电路的原理图3.3中三极管VT2、VT3及其电阻器、电容器组成了单稳态电路。
电阻器R3为三极管VT2提供了基极电流;而三极管VT3的基极电流则是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电阻R4上得到的。
三极管VT2集电极与三极管VT3基极之间是直接耦合的;而三极管VT3集电极与三极管VT2基极之间的耦合则是由电容器C2来完成的。
电阻器R4是三极管VT2的集电极负载,三极管VT3的集电极负载是电阻器R5。
图3.3 单稳态电路部分单稳态电路的特点是它只有一个稳定状态。
电路在没有信号输入时,选择合理的R3使三极管VT2稳定在饱和状态,此时它的集电极电压约为0.3V以下。
这样使三极管VT3稳定在截止状态。
这就是单稳态电路的稳定状态。
当一个负脉冲通过C1到达三极管VT2的基极时,三极管VT2开始趋向截止,它的集电极电流减小,集电极电压升高;经过直接耦合,使三极管VT3的基极电压升高,三极管VT3开始导通,它的集电极电压下降;经电容C2的藕合又使三极管VT2的基极电压进一步下降(虽然这时负脉冲已经不再存在),形成一个正反馈,很快达到一个新的状态。
此时三极管VT2截止,三极管VT3饱和导通。
这就是单稳态电路的暂稳态现象。
单稳态电路的暂稳态是不能持久的。
在暂稳态的期间,电容器C2通过电阻器R3进行放电,随着放电的进行,三极管VT2的基极电压逐渐升高,当它达到0.5V以上时,三极管VT2开始导通,正反馈现象再次发生,整个电路很快又回到VT2饱和导通,VT3截止的稳定状态。
电容C2通过电阻R3的放电过程决定了电路暂稳态的维持时间。
根据计算,这个时间t =0.7×R3×C2。
在本电路中电阻R3为330K,电容C2为47μF,所以t=0.7×330×103×47×10-6=1ls.根据这个公式改变电阻R3或电容C2的参数,可以延长或缩短电路的延迟时间。
电路复原后,电容器C2通过电阻器R5和三极管VT2的发射结进行充电。
充电完成后电路才可以接收下一次的触发。
3.3继电器电路的原理电磁式继电器一般由铁芯、线圈、衔铁、触点簧片等组成的。
只要在线圈两端加上一定的电压,线圈中就会流过一定的电流,从而产生电磁效应,衔铁就会在电磁力吸引的作用下克服返回弹簧的拉力吸向铁芯,从而带动衔铁的动触点与静触点(常开触点)吸合。
当线圈断电后,电磁的吸力也随之消失,衔铁就会在弹簧的反作用力返回原来的位置,使动触点与原来的静触点(常闭触点)释放。
这样吸合、释放,从而达到了在电路中的导通、切断的目的。
对于继电器的“常开、常闭”触点,可以这样来区分:继电器线圈未通电时处于断开状态的静触点,称为“常开触点”;处于接通状态的静触点称为“常闭触点”。
图3.4 继电器电路原理图如图3.4为继电器电路原理图。
在本实验中,触点那端应该连接外部的电路控制灯。
如图3.5所示。
图3.5 电路中的继电器部分控制的电路当有电流经过线圈时,开关闭合使右边的二极管发光;当电流逐渐消失时,发光二极管熄灭,实现控制功能。
电路图中,二极管接到K的线圈两端起到保护作用。
3.4整机电路的原理如下图3.6所示,电路中的B是一只压电陶瓷片,它能将声音信号转变为电信号。
压电陶瓷片所转换的电信号很微弱,只有通过由三极管VT1组成的放大器把微弱的信号进行放大后,才能去触发单稳态电路。
放大后信号中的负脉冲作用在三极管VT2的基极上时,可以使单稳态电路翻转。
电路中的电容器C3是电源退耦滤波电容器。
在电路的稳态过程下,单稳态电路中三极管VT2导通,三极管VT3截止。
三极管VT3的集电极为高电平,接在它上面的三极管VT4是PNP型三极管,所以三极管VT4没有导通,继电器不工作。
一旦有外界的声音来触发电路,单稳态电路中三极管VT2的基极受到负脉冲的作用而截止,单稳态电路处在了暂态的过程中。
这时三极管VT3导通,它的集电极电压下降,导致与它连接的三极管VT4也导通,继电器吸合。
由于单稳态电路的暂态时间是由电阻器R3与电容器C2的参数决定的,所以十秒钟后单稳态电路会自动恢复到稳态过程下,继电器停止工作。
图3.6声控电路电原理图4设计总结本次课设是完成一个简易声控灯电路设计,首先通过查找书籍资料,首先进行电路原理图的设计、绘制以及PCB版图制作,然后对电路中的各个部分进行调整修改,按照设计的电路原理图完成实物的连接,连接后在实验室不断地调试、修改,最后得到设计要求的输出波形。
此次晶体管课程设计对我们的总体电路的设计的要求更严格,需要通过翻阅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确立了实验总体设计方案,然后逐步细化进行各模块的设计;其次,在电路仿真的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问题,需要我们细心解决,所以这周下来,我对电路故障的排查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再次,通过此次课程设计,我对设计所用到的软件Multisim10和Protel 99SE有了更加深刻地了解,这对我们以后的工作和学习的帮助都很有用处。
当然,经过了课程设计,我也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
但是通过自己的动手动脑,既增加了知识,又给了我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上的提升,我也会更加努力,认真学习,争取在以后的课程中做得更好!在这次课设中,我首先要感谢学校给我们提供的机会,其次我要感谢我的老师在课程设计上给予我的指导、提供给我的支持和帮助,这是我能顺利完成这次报告的主要原因,更重要的是老师帮我解决了许多技术上的难题,让我能把设计做得更加完善。
在此期间,我不仅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而且也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自己的设计能力。
最后,我要感谢帮助过我的同学,他们也为我解决了不少我不太明白的设计上的难题。
同时也感谢学院为我提供良好的做课程设计的环境。
最后再一次感谢所有在设计中帮助过我的老师和同学。
参考文献[1] 康华光.陈大钦.张林.《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 周南生.《晶体管电路设计与制作》.科学出版社.2006.8[3] 铃木雅臣.彭军译.《晶体管电路设计》.科学出版社.2004[4] 尹勇.《Multisim电路仿真入门与进阶》.科学出版社.2005[5] 清源科技.《 Protel 99 SE电路原理图与PCB设计及仿真》.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1附录A :元器件清单序号名称型号数量备注1 电阻680k 1 R12 电阻680 1 R23 电阻330k 1 R34 电阻13k 1 R45 电阻 2.7k 2 R5、R66 二极管1N4148 1 D17 电解电容10uF 1 C18 电解电容47uF 1 C29 电解电容100uF 1 C310 三极管9013 3 VT1~VT311 三极管9015 1 VT412 压控陶瓷片φ20 1 B13 继电器HRS4H-S型5V 1 K14 开关1×2小型开关 1 S附录B : 成绩单姓名武士非 200801071291 姜姗 200801071277 薄小庆 200801071276 高金雪 200801071264 宋美晶 200801071271 成绩论文题目基于晶体管的简易声控灯的设计教师评语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