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病例分享
丁苯酞病例分享

04
丁苯酞治疗的价值与意义
丁苯酞的药物价值
1
丁苯酞是治疗脑卒中的重要药物之一,具有改 善脑部供血、减轻脑水肿、保护神经元等作用 。
2
丁苯酞可以抑制花生四烯酸、降低炎症因子表 达、减少细胞凋亡等途径发挥其药效。
3
丁苯酞在临床中已被证实对急性脑卒中的治疗 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和预后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减轻残疾程 度,提高生活质量。
疗效显著
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丁苯酞治疗的有 效率较高,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3
恢复时间缩短
丁苯酞能够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使患者更快 地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
副作用情况
胃肠道反应
丁苯酞对胃肠道有一定刺激作用,可能导致恶心 、呕吐等不良反应。
发病情况:突发口齿不清,左手臂麻木,左侧面部及上下肢无力,无法行走。 诊断:脑梗塞
02
治疗过程
药物治疗
适用药物
丁苯酞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 中的一种常用药物,能有效改 善脑缺血区的微循环,促进神
经细胞凋亡
用药途径
口服或静脉注射
注意事项
在使用丁苯酞的过程中,需要严格 遵医嘱,注意药物副作用
康复治疗
肝功能异常
丁苯酞可能对肝功能产生一定影响,导致转氨酶 升高等。
过敏反应
部分患者对丁苯酞成分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如 皮疹、瘙痒等。
对患者的影响
心理负担加重
由于丁苯酞存在一定的副作用,患者可能会对其产生担忧和恐惧,从而加重心理 负担。
经济负担加重
丁苯酞是一种较为昂贵的药物,长期使用可能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治疗过程
采取的药物、剂量、使用时间、疗 效等。
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33例临床观察

2.3 两组血肿吸收时间比较(见表2)表2 两组血肿吸收时间分布例组别n 1周2周3周复发治疗组19151)400对照组126321与对照组比较,1)P <0.052.4 并发症 治疗组颅内少量积气2例,少量积液2例。
对照组颅内少量积气1例,积液2例,两组在3周后吸收,无一例并发脑出血和颅内感染。
3 讨 论慢性硬膜下血肿确切机制尚未完全明了[3]。
本研究中多数病人多无外伤史,或仅有轻微头部外伤史,可能由于头部外伤或老年人硬膜下积液或硬膜下腔内桥静脉被拉长、变细,直至撕裂出血有关,出血时间长或出血量大时可出现颅内高压,甚至出现严重脑中线结构移位,导致脑疝形成而危及生命。
由于多数老年人有脑萎缩,所以即使出血量较大而临床症状表现不严重,往往仅表现头晕头痛、呕吐、步行不稳、偏瘫、嗜睡、记忆力下降甚至痴呆等表现。
若不积极清除血肿,脑损害将越来越重。
本组病人出血量均较大,以往采用开颅血肿引流术,创伤大,费用高,老年人难以耐受。
本组采用颅内微创术,可大大减少创伤,提高老年人手术耐受性,而且可减轻费用。
采用微创术穿刺抽吸引流,大部分病人可基本引流干净,但仍可有部分残留,部分病人由于血肿广泛无法引流干净,或合并少量脑叶积血,所以通过加用中医药治疗来促进血肿吸收,提高治愈率,减小复发率。
从临床症状特点结合舌脉看来,慢性硬膜下血肿属于中医的头痛、眩晕、中风、痴呆等范畴,证属瘀阻脑窍、水湿内停,故采用活血化瘀、平肝利水之法治疗,方选补阳还五汤合五苓散加减,以川芎、赤芍、当归、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北芪、地龙、桂枝、泽泻、云苓行气祛湿利水,天麻平肝潜阳,共奏活血化瘀,平肝利水之效。
从本组临床研究看来,治疗组加上中医药治疗后,其血肿吸收率和治愈率均好于对照组(P <0.05),说明采用中医药配合微创术,可显著提高血肿吸收率,缩短血肿清除时间,提高治愈率。
参考文献:[1] 史玉泉.实用神经病学[M ].第3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728-729.[2] 刘隆熙,刘红石,刘永吉,等.利水逐瘀合剂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30例[J].中医研究,2005,4(18):23-25.[3] 蒋建刚,张光齐.慢性硬膜下血肿发生机制分析(附376例临床报告)[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9,20(5):339.[4] 李贤彬,叶坤,熊震,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29例[J].四川医学,2000,9(21):837-838.作者简介:杨劲松(1965 ),主任医师,现工作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中医院(邮编:529100)。
病例分享丁苯酞 ppt课件

患者男性,85岁。
诚信| 厚德| 仁爱| 精业
入院日期 :2017.08.25 18:40
主诉:“突发左侧肢体无力10小时,言语不清5小 时”
诚信| 厚德| 仁爱| 精业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学院 蚌埠医学院附属阜阳医院
病情简介
现病史:患者约于入院前10小时在家中无明显诱因下突然 出现左侧肢体无力,左腿沉重感,尚可站稳、行走,未在意;
• 推荐意见:在临床工作中,依据随机对照试验结果,个体化应用丁 苯酞(Ⅱ级推荐B级证据)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学院 蚌埠医学院附属阜阳医院
诚信| 厚德| 仁爱| 精业
挽 救 缺 血 半 暗 带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学院 蚌埠医学院附属阜阳医院
诚信| 厚德| 仁爱| 精业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学院 蚌埠医学院附属阜阳医院
诚信| 厚德| 仁爱| 精业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学院 蚌埠医学院附属阜阳医院
入院查体
T36.5℃,P 74次/分,R 18次/分,Bp 158/67mmHg
心肺腹未见明显异常。神经系统检查:神志清楚,精神尚可,言语欠 流利,时间、地点、定向力完整。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光反射 灵敏,眼球活动自如,额纹对称,双眼闭合有力,左侧鼻唇沟稍浅,示 齿口角右歪,伸舌居中,咽反射(+),软腭运动良好。左侧肢体肌力4 级,右侧肢体肌力5级,四肢肌张力正常,腱反射(+)。感觉无异常, 指鼻试验及跟膝胫试验正常,双侧巴氏征阴性,颈软无抵抗,克氏征、 布氏征阴性。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学院 蚌埠医学院附属阜阳医院
入院辅助检查
诚信| 厚德| 仁爱| 精业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学信| 厚德| 仁爱| 精业
诚信| 厚德| 仁爱| 精业
四川省人民医院金牛医院(丁苯酞病例分享)

开通侧支 重扬生命之帆
TCD: 双侧大脑中、前动脉血流速度减慢,余无异常。
24小时动态心电图:
窦性心律,平均心率是72bpm 最慢心率是48bpm,发生于05:46:28 最快心率是86bpm,发生于15:00:14 房型早搏有32个,有3次成对房早和1次房速 未见ST-T改变
开通侧支 重扬生命之帆
2. 辅助检查:
头部CT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TG 1.55mmol/L,LDL 3.02mmol/L,血常规、肝肾功、 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凝血功能、心肌标志 物、BNP、D-二聚体未见明显异常。
开通侧支 重扬生命之帆
T2
T2
T2
开通侧支 重扬生命之帆
T1
开通侧支 重扬生命之帆
诊断结论:
左侧桥脑急性脑梗死、高血压2级 很高危、 双侧颈总动脉及右侧颈外动脉起始段粥样硬化 斑、大脑动脉粥样硬化、左侧椎动脉部分性盗 血。
开通侧支 重扬生命之帆
八.诊疗计划:
1. 低盐低脂饮食,监测并控制血压。 改善脑代谢:长春西汀 10mg qd 14d 清除氧自由基:依达拉奉 30mg qd 14d 开通侧支循环:丁苯酞注射液 100ml Bid 14d 调脂稳定斑块:阿托伐他汀钙 40 mg qn 抗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肠溶片 100 mg qd(首剂量
开通侧支 重创生命之帆
急性脑梗死病例
开通侧支 重创生命之帆
一.患者基本信息
王某某,女,70岁;
二. 主诉
右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9小时;
三. 现病史
1. 老年女性,急性起病,病程短; 2. 临床表现:入院前9小时患者无明显诱因突发出现右侧肢
(医学课件)丁苯酞病例分享

康复治疗等。
02
进行治疗
按照制定的治疗方案对病人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反应和效果。
03
调整治疗方案
根据治疗反应和效果,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提高治疗效果
。
治疗方案分析
1 2
药物治疗
丁苯酞是治疗脑卒中的重要药物之一,能够改 善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促进患者康复 。
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是脑卒中患者治疗的重要环节之一, 包括运动康复、语言康复、认知康复等。
02
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案
临床诊断
病史采集
对患者的病史进行详细采集,包括症状出现的时间、伴随症状等。
临床检查
进行心电图、影像学检查等,以确定患者的病变部位和程度。
鉴别诊断
对患者的症状进行鉴别诊断,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确定患者的疾病类型。
治疗过程及效果
01
制定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
《医学课件》丁苯酞病例 分享
目 录
• 病例介绍 • 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案 • 丁苯酞治疗及效果 • 病例总结与讨论 • 参考文献
01
病例介绍
病例选择标准
病例须符合丁苯酞适应症
用于治疗轻、中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病例须具备代表性
所选病例应具有普遍性,能够反映丁苯酞治疗过程中的常见情况。
病例基本信息
不能与碱性药物同时使用,因为这会影响药物的吸收。
02
不良反应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转氨酶升高,但停药后可恢
复正常。此外,还有可能出现恶心、腹部不适等不良反应。
03
适用人群
丁苯酞主要适用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但对于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孕
病例分享丁苯酞注射液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障碍

入院诊断
定位诊断 左侧颈内动脉系统 诊断依据:1.患者右侧肢体瘫痪,言语不能伴意识障碍 2.查 体:意识模糊,言语不能,右侧鼻唇沟浅,右上肢肌力III级, 右下肢肌力I级,右侧巴氏征阳性
––––––––––––––––––––––––
定性诊断 缺血性脑血管病 诊断依据:1.中年男性,急性安静状态下起病 2.有高血压 病史3.查体有神经系统局灶定位体征4.头颅CT排除出血。
病情简介
现病史:2小时前突发言语不能,意识丧失,呼之不应,歪 在床上,干呕,无肢体抽搐,无大小便失禁等,查体可见右 侧肢体全瘫,复查头颅CT未见出血,给予扩容治疗,右侧肢 体瘫痪及意识障碍稍好转,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以“脑梗 死”收住我科。发病来,患者意识欠清,精神差,大小便无明 显异常。
病情简介
病例分享
病情简介
患者,男性,51岁。 职业:工人 入院日期 :2016.11.11 20:00 代主诉:发作性右侧肢体无力2天,加重伴意识障 者上班时突发右侧肢体无力,不能行走, 跌倒在地,呼叫同事帮忙,症状持续约5分钟缓解,未进一步 治疗。
1天前自觉言语不利,遂至洛阳某医院住院,行头颅CT及 MR提示脑梗死,予以输液治疗,具体不详,症状好转。1天 来症状时轻时重。
7
治疗前评分
• 发病前mRS评分 0分 • 入院时NIHSS 14分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急诊绿色通道
NIHSS 14
治疗流程
• 入院时间:2016年11月11日20时00分 • DWI、MRA时间:20时26分 • 术前谈话 • DSA • 手术开始时间: 21时10分 • 首次开通时间: 21时50分 • 手术结束时间: 22时30分
➢ 2015-12-01克利夫兰医学中心将 支架取栓列入2016年顶尖医疗创新。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频发型TIA的疗效分析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频发型TIA的疗效分析作为一名患有频发型TIA的患者,我曾深感困扰和无助。
然而,自从我开始接受丁苯酞注射液治疗以来,我的病情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详细阐述我的治疗过程和疗效分析。
我患有频发型TIA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这种疾病的发作让我痛苦不堪。
每次发作时,我都会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肢体无力等症状,这让我对生活充满了恐惧和不安。
为了摆脱这种困扰,我曾多次寻求医生的帮助,但始终没有找到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然而,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我得知了丁苯酞注射液这种药物。
据医生介绍,丁苯酞注射液是一种新型的神经保护剂,具有显著的抗血栓、改善微循环和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
在了解到这些信息后,我决定尝试这种药物治疗。
在开始使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后,我立即感受到了它的效果。
我的发作频率明显减少,从之前的一天几次减少到了一周几次。
发作时的症状也得到了缓解,意识丧失的时间缩短,肢体无力的程度也有所减轻。
这些变化让我对生活重新充满了信心。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我的病情继续得到改善。
我发现自己的记忆力、注意力等方面的能力也有所提高。
这让我非常高兴,因为我曾担心这种疾病会对我的大脑造成永久性损伤。
而丁苯酞注射液的治疗让我意识到,只要找到合适的方法,我们完全可以战胜病魔。
在疗效分析方面,据医生介绍,丁苯酞注射液治疗频发型TIA的疗效非常显著。
该药物能有效抑制血栓形成,改善脑部血液循环,保护神经细胞免受损伤。
丁苯酞注射液还具有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降低血小板聚集等作用,从而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在我个人的治疗经历中,丁苯酞注射液确实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改善。
然而,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病情都有所不同,因此疗效也会有所差异。
我相信,只要坚持治疗、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我们都有机会战胜病魔,重拾健康的生活。
作为一名频发型TIA患者,我深感丁苯酞注射液对我的治疗起到了关键作用。
我希望我的经历能给同样遭受这种疾病困扰的朋友们带来希望和信心。
(医学课件)丁苯酞病例分享

2023-11-05contents •病例介绍•丁苯酞治疗•病例分析•丁苯酞的临床应用•总结与展望•参考文献目录01病例介绍患者基本信息年龄:65岁性别:男性职业:退休籍贯:中国初步诊断:脑梗死诊断依据:患者突然出现言语不清、肢体乏力、头晕等症状,结合神经系统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医生诊断为脑梗死。
病情诊断急性期治疗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但效果不佳。
恢复期治疗医生考虑使用丁苯酞进行治疗。
治疗过程02丁苯酞治疗丁苯酞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消旋体,主要作用是改善脑缺血区的微循环,增加脑缺血区毛细血管的数量和密度,增强缺血区脑细胞对氧和葡萄糖的利用,同时降低脑缺血时脑细胞的耗能,保护缺血缺氧的脑细胞。
丁苯酞可以抑制细胞内钙离子超载和减轻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毒作用,同时可以增强神经营养因子的作用,改善缺血区脑细胞的生存环境,延长缺血区脑细胞的生存时间。
丁苯酞的作用机制丁苯酞可以通过口服、静脉注射和肌肉注射的方式给药。
其中,口服给药是最常用的方式之一。
在口服给药时,一般建议空腹服用,以增加药物的吸收效果。
给药方案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可以在发病后48小时内开始口服丁苯酞,每次200毫克,每天3次,连续服用10-14天。
对于慢性脑供血不足的患者,可以长期口服丁苯酞,每次200毫克,每天3次。
静脉注射和肌肉注射通常用于不能口服的患者。
在静脉注射时,可以将丁苯酞加入到250毫升的生理盐水中,每天滴注2次,每次滴注时间不少于30分钟。
在肌肉注射时,可以将丁苯酞加入到2毫升的生理盐水中,每天注射2次,每次注射量不超过2毫升。
010203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在使用丁苯酞治疗时,需要注意患者是否有过敏史。
如果患者对丁苯酞有过敏反应,需要停止使用丁苯酞。
在使用丁苯酞治疗时,需要注意患者的出血风险。
如果患者有出血倾向或者正在使用抗凝药物,需要谨慎使用丁苯酞。
在使用丁苯酞治疗时,需要注意患者的肝功能和肾功能。
如果患者的肝功能或肾功能不佳,需要谨慎使用丁苯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神经功能恶化和死亡的比例高达40-80%
• ▶ 减压颅骨切除术占所有缺血性卒中的0.3% • ▶ 减压颅骨切除术占所有入院缺血性卒中的比例:19992000年为0.04%;2007-2008年为0.14%。
病例分享
• 辅助检查:
2014.11.03头颅CT
病例分享
• 脑疝:呋塞米、甘露醇, • 尿出血:停用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
病例分享
病例分享
• (2014.11.16)头CT
病例分享
脑梗死出血转化的分型
HI-1型 梗死灶边缘斑片状小出血; HI-2型 梗死灶内较多融合性斑片状出血,但无占位效应; PH-1型 梗死灶内血肿,≤30%梗死区,有轻度占位效应;
PH-2型 致密的血肿,>30%梗死区,有明显占位效应;
病例分享
• (2014.11.22)头CT
病例分享
• (2014.11.22)头MRA
• (2014.10.28)头MRA
病例分享
• (2014.11.22)颈MRA
• (2014.10.28)颈MRA
总结
• 溶栓时间窗内尽早动脉溶栓、取栓或碎栓 • 超时间窗后形成脑疝尽早脱水降颅压、开颅 • 为减少脑梗死面积,有效挽救半暗带,防止再 灌注损伤,需尽快促进侧枝循环建立,改善脑 细胞能量代谢:丁苯酞
病例分享
• 辅助检查: 2014.11.5心脏彩超
病例分享
病例分享
病例分享
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 (CISS分型)
病例分享
• 入院诊断:
1.脑梗死 右侧颈内动脉系统 心源性栓塞可能性大 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心律失常 心房颤动
病例分享
病例分享
病例分享
mMCAI诊断标准
恶性MCA梗死的流行病学
L/O/G/O
Thank You!
病例分享
• 体格检查:
T36.7℃ P84次/分 R19次/分 Bp131/93mmHg 平车入病室,查体欠合作。双肺呼吸音粗,两肺均可闻及散在哮鸣音。 心率98次/分,房颤律,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部膨隆,肝脾 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双侧足背动脉搏动正常。 神经系统:嗜睡状,构音不清。双眼向右凝视,无眼震及复视,双侧 瞳孔正大等圆,直接及间接对光反射灵敏。双侧额纹对称,左侧鼻唇 沟浅,示齿口角右偏,伸舌偏左。左侧肢体痛觉减退。左侧上肢肌力 0级,左下肢肌力1级,肌张力减低。右侧肢体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 左侧Babinski征、Chaddock征(+)。
• 神经元 代谢受 到影响
2分钟
• 脑细胞 功能活 动停止
5分钟
• 脑组织 发生损 害
30分钟
• 脑组织 不可逆 损害
缺血性脑卒中后缺血区的病理变化
缺血半暗带 (细胞坏死、凋亡和存活)
缺血中心区 (细胞坏死)
• 脑梗死中心区(0%-20%CBF): 细胞死亡,不可挽救 • 半暗带(20%-40%CBF):细胞 挽救半暗带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最终目标 损伤,可以挽救 • 半暗带CBF低于25%时,95% 以上都会发展为梗死区 • 半暗带CBF高于50%时,只有 5%会发展为梗死区 大脑中动脉
•一般处理
•判定有无静脉溶 栓的适应征和禁忌 征
•多模式影像学
•判定有无可挽救 脑组织(半暗带)
•有半暗带:静脉/ 动脉溶栓/机械取 栓 •无半暗带:阿司 匹林150-300mg/d
•无禁忌症:标准 静脉溶栓
•有禁忌征:阿司 匹林150-300mg/d
34
• 已超时间窗,溶栓?否 • 未形成脑疝,开颅、脱水?否
病例分享
• 辅助检查:
病例分享
• 辅助检查:
病例分享
• 辅助检查: 复查空腹静脉血糖:6.5mmol/L。
病例分享
• 辅助检查:
2014.10.27头颅CT
病例分享
• 辅助检查:2014.10.28
病例分享
• 辅助检查:2014.10.28
病例分享
• 辅助检查:
病例分享
• 辅助检查:
协和医院 恩必普软胶囊IV期临床试验总结报告 参加单位:全国11个地区,94家大型医院 病例收集:2047例
组长单位:北京协和医院
统计单位:
WHO临床试验数据管理中心(中国)(WHO/TDR Clinical Data Management Center of China)
病例分享
• 基本情况
患者老年男性,74岁; 入院时间:2014-10-27 12:30; 主诉:左侧肢体力弱、言语不清10小时 ; 既往史:既往25年前曾患“肝炎”,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 脏病 心房颤动”病史10余年; 否认吸烟史,饮酒40余年,平均1两/天; 否认家族史。
L/O/G/O
脑梗死1例病例分享
石家庄市第一医院中心院区 张 斌 神经三科
缺血性脑卒中
人类三大致死病因之一,每年死于脑卒中的患者约150万人.
全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约200万人. 约75%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能力,其中重
度致残者约占40% .
大脑血液供应是维持正常脑功能和 结构的根本保证
6秒
脑组织 血液循 环完全 阻断后
• 抗凝,华法令?
病例分享
病例分享
病例分享
• 有效侧枝循环建立,挽救半暗带及周边正 常组织 • 改善线粒体能量代谢,挽救正常脑细胞
• 据2010中国缺血性卒中指南,第一时间加 用丁苯肽 • 综合治疗以后效果很好
病例分享
• 用药:
阿司匹林 低分子肝素 阿托伐他汀 单硝酸异山梨酯 丁苯酞 依达拉奉 血栓通 脑苷肌肽 100mg 4100u 20mg 20mg 100ml 30mg 0.5 4ml Qn Q12h Qn Tid Bid Bid Qd Qd
血栓
Curr Vasc Pharmacol 2007;5(4):259-265
如何挽救半暗带
• 1、 增加缺血区灌注 “脑梗死是缺血所致,恢复或改善缺血组织 的灌注成为治疗的核心,应贯彻于全过程, 以保持良好的脑灌注压。”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06版》
增加缺血区脑灌注的主要途径
微循环
• 保护内皮细胞的结构和完整性 • 缓解血管痉挛,保证血液与组织细胞充 分的物质交换
侧支循环 • 促进侧支循环的开放,恢复血管管径 • 促进新生血管生成,建立新的侧支循环
如何挽救半暗带
• 2、减少神经细胞死亡
脑缺血区因ATP生成不足使脑细胞各功能 障碍甚至死亡,维持线粒体能量代谢成为挽 救脑细胞,恢复神经功能的最佳靶点。
线粒体
独特的双重作用机制:
双重狙击 对抗脑卒中
恩必普如何挽救半暗带? —独特的双重作用机制
治疗
• • • • • 溶栓/取栓 低温 脱水降颅压 去骨瓣减压 一般内科治疗(保持气道通畅、控制血糖 血压、抗凝)
基于发病时间患者分类及其处理
发病9小时以上
•一般处理
发病4.5—9小时
•一般处理
•系统评价病人
•病因诊断和发病 机制诊断 •基于病因和发病 机制的治疗和二级 预防 •康复
发病4.5小时内
恩必普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总有效率高达
78.2%!!
90.00% 80.00% 70.00%
70.3% 40.4%
73.2%
78.2%
疗效评定(%)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00%
Ⅱ期对照组
Ⅱ期NBP组
Ⅲ期NBP组
Ⅳ期NBP组
来源:崔丽英
重构微循环,增加缺血区灌注1-7
保护血管结构完整
复血管管径
增加缺血区血流量 增加缺血区周围微血管数量
保护线粒体,减少细胞死亡8-14
保护线粒体结构的完整 提高线粒体复合酶IV的活性 提高线粒体ATP酶的活性
维持线粒体膜的稳定性
1.Liu CL,et al.Journal of the Neurological Sciences2007;260:106-113. 2.徐皓亮等.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1999;13:281-284. 3.Yan CH,et al.Acta Pharmacol Sin1998;19:117-120. 4.徐皓亮等.药学学报 1999;34:172-175. 5.阎超华等.药学学报 1998;33:881-885. 6.Liao SJ,et al.Brain Res 2009;1289:69-78. 7.李其富等.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39:84-88. 8.董高翔等.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2;24:93-97. 9.高钟生等.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8;16:420-422. 10.熊杰等.药学学报1999;34:241-245. 11.熊杰等.中药药理与临床2007;23:73-76. 12.Li L,et al.Brain Res2009;1290:91-101. 13.董高翔等.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2;24:93-97. 14.Chang Q,et al.Acta Pharmacol Sin2003;24:796-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