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人民医院金牛医院(丁苯酞病例分享)

合集下载

病例分享丁苯酞 ppt课件

病例分享丁苯酞 ppt课件
病情简介
患者男性,85岁。
诚信| 厚德| 仁爱| 精业
入院日期 :2017.08.25 18:40
主诉:“突发左侧肢体无力10小时,言语不清5小 时”
诚信| 厚德| 仁爱| 精业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学院 蚌埠医学院附属阜阳医院
病情简介
现病史:患者约于入院前10小时在家中无明显诱因下突然 出现左侧肢体无力,左腿沉重感,尚可站稳、行走,未在意;
• 推荐意见:在临床工作中,依据随机对照试验结果,个体化应用丁 苯酞(Ⅱ级推荐B级证据)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学院 蚌埠医学院附属阜阳医院
诚信| 厚德| 仁爱| 精业
挽 救 缺 血 半 暗 带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学院 蚌埠医学院附属阜阳医院
诚信| 厚德| 仁爱| 精业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学院 蚌埠医学院附属阜阳医院
诚信| 厚德| 仁爱| 精业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学院 蚌埠医学院附属阜阳医院
入院查体
T36.5℃,P 74次/分,R 18次/分,Bp 158/67mmHg
心肺腹未见明显异常。神经系统检查:神志清楚,精神尚可,言语欠 流利,时间、地点、定向力完整。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光反射 灵敏,眼球活动自如,额纹对称,双眼闭合有力,左侧鼻唇沟稍浅,示 齿口角右歪,伸舌居中,咽反射(+),软腭运动良好。左侧肢体肌力4 级,右侧肢体肌力5级,四肢肌张力正常,腱反射(+)。感觉无异常, 指鼻试验及跟膝胫试验正常,双侧巴氏征阴性,颈软无抵抗,克氏征、 布氏征阴性。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学院 蚌埠医学院附属阜阳医院
入院辅助检查
诚信| 厚德| 仁爱| 精业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学信| 厚德| 仁爱| 精业
诚信| 厚德| 仁爱| 精业

依达拉奉、丁苯酞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依达拉奉、丁苯酞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依达拉奉、丁苯酞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张淑艳;赵倩;孙蜀宁【摘要】目的观察依达拉奉、丁苯酞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及对照2组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予依达拉奉、丁苯酞联合银杏达莫治疗,对照1组予丁苯酞联合银杏达莫治疗,对照2组仅予银杏达莫治疗,比较3组治疗前和治疗后7d、14d的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以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NIHSS评分及ADL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明显,且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丁苯酞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药》【年(卷),期】2013(008)032【总页数】3页(P28-30)【关键词】依达拉奉;丁苯酞;急性脑梗死【作者】张淑艳;赵倩;孙蜀宁【作者单位】110015 辽宁省金秋医院神经内科;110015 辽宁省金秋医院神经内科;110015 辽宁省金秋医院神经内科【正文语种】中文脑梗死在我国脑血管病发病率高, 致死率和致残率高居第一, 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 对于治疗脑梗死来说, 急性期除溶栓外, 神经保护及改善脑供血是必不可少的治疗措施。

依达拉奉是自由基清除剂, 丁苯酞是新型抗脑缺血药物, 银杏达莫为常规的改善脑供血药物, 辽宁省金秋医院神经内科采用依达拉奉、丁苯酞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30例, 结果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于2012年1月~2013年6月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 均经过头CT或MRI检查确诊, 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脑梗死诊断标准[1]。

患者入院后随机分为3组, 观察组、对照1组对照2组, 观察组包括男15例, 女15例, 对照1组包括男14例, 女16例, 对照2组包括男18例, 女12例。

病例分享丁苯酞注射液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障碍

病例分享丁苯酞注射液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障碍

入院诊断
定位诊断 左侧颈内动脉系统 诊断依据:1.患者右侧肢体瘫痪,言语不能伴意识障碍 2.查 体:意识模糊,言语不能,右侧鼻唇沟浅,右上肢肌力III级, 右下肢肌力I级,右侧巴氏征阳性
––––––––––––––––––––––––
定性诊断 缺血性脑血管病 诊断依据:1.中年男性,急性安静状态下起病 2.有高血压 病史3.查体有神经系统局灶定位体征4.头颅CT排除出血。
病情简介
现病史:2小时前突发言语不能,意识丧失,呼之不应,歪 在床上,干呕,无肢体抽搐,无大小便失禁等,查体可见右 侧肢体全瘫,复查头颅CT未见出血,给予扩容治疗,右侧肢 体瘫痪及意识障碍稍好转,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以“脑梗 死”收住我科。发病来,患者意识欠清,精神差,大小便无明 显异常。
病情简介
病例分享
病情简介
患者,男性,51岁。 职业:工人 入院日期 :2016.11.11 20:00 代主诉:发作性右侧肢体无力2天,加重伴意识障 者上班时突发右侧肢体无力,不能行走, 跌倒在地,呼叫同事帮忙,症状持续约5分钟缓解,未进一步 治疗。
1天前自觉言语不利,遂至洛阳某医院住院,行头颅CT及 MR提示脑梗死,予以输液治疗,具体不详,症状好转。1天 来症状时轻时重。
7
治疗前评分
• 发病前mRS评分 0分 • 入院时NIHSS 14分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急诊绿色通道
NIHSS 14
治疗流程
• 入院时间:2016年11月11日20时00分 • DWI、MRA时间:20时26分 • 术前谈话 • DSA • 手术开始时间: 21时10分 • 首次开通时间: 21时50分 • 手术结束时间: 22时30分
➢ 2015-12-01克利夫兰医学中心将 支架取栓列入2016年顶尖医疗创新。

丁苯酞90天序贯治疗

丁苯酞90天序贯治疗
效果和生活质量。
康复期生活指导建议
合理饮食
指导患者保持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习惯, 多摄入新鲜蔬菜和水果。
适当运动
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兴趣爱好,为其制定个性 化的运动方案,如散步、太极拳等。
ABCD
规律作息
建议患者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 和休息。
情绪管理
教会患者一些简单的情绪管理技巧,如深呼吸、 冥想等,以缓解不良情绪。
经验教训分享
1 2
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重要性
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 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
长期随访的必要性
为了评估丁苯酞序贯治疗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 需要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观察。
3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的辅助作用
在治疗过程中,应加强对患者的教育和心理支持 ,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和治疗带来的压力。
血管性痴呆
辅助治疗血管性痴呆,提 高患者认知功能和生活质 量
其他神经系统疾病
还可用于其他神经系统疾 病如帕金森病、多发性硬 化等的辅助治疗
安全性与耐受性
安全性
丁苯酞在临床应用中安 全性较高,不良反应较

常见不良反应
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轻度 胃肠道不适、头痛、头
晕等症状
禁忌症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孕 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丁苯酞在治疗其他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随着对丁苯酞研究的深入,未来可能会发现其在治疗其他神经系统疾病中的潜在应用价值 。
药物剂型的改进与优化
为了提高患者的用药体验和依从性,未来可能会对丁苯酞的剂型进行改进和优化。
联合用药方案的探索与实践
未来可能会探索丁苯酞与其他药物的联合用药方案,以期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不良 反应发生率。

丁苯酞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案例分析

丁苯酞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案例分析

丁苯酞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案例分析血管性痴呆是由于脑血管疾病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交能力。

目前,治疗血管性痴呆的药物和方法有很多,而丁苯酞作为一种新型的抗痴呆药物,已经在临床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本篇案例分析将结合具体病例,探讨丁苯酞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

病例一:患者男性,65岁,因“突发左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1小时”入院。

患者家属诉称,患者上午在公园散步时突然出现左侧肢体无力,伴言语不清,无意识丧失。

立即拨打120送至医院。

急诊查头颅CT提示“左侧基底节区脑出血”。

予以紧急处理后,患者被收入神经内科病房。

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糖尿病病史5年。

入院时,患者意识清楚,但遗留左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等症状。

经过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和认知功能评估,诊断为“血管性痴呆”。

治疗方案:1. 控制血压和血糖,改善生活习惯;2. 抗痴呆治疗:给予丁苯酞片,每日3次,每次0.2g;3. 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等;4. 心理支持: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接受现实,树立信心。

治疗结果:经过1个月的抗痴呆治疗和综合康复治疗,患者的认知功能得到了显著改善,左侧肢体力量也有所恢复。

言语表达能力逐步提高,能够进行简单的交流。

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自觉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

病例二:患者女性,70岁,因“记忆力下降、计算能力减退3个月”就诊。

患者家属诉称,患者近3个月来记忆力下降,计算能力减退,生活自理能力受到影响。

曾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血管性痴呆”。

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5年,冠心病病史8年。

入院时,患者意识清楚,但遗留明显的认知功能障碍。

经过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和认知功能评估,诊断为“血管性痴呆”。

治疗方案:1. 控制血压和血糖,改善生活习惯;2. 抗痴呆治疗:给予丁苯酞片,每日3次,每次0.2g;3. 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等;4. 心理支持: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接受现实,树立信心。

丁苯酞静滴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30例

丁苯酞静滴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30例

丁苯酞静滴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30例秦灵芝;李玮;杨红旗;黄月;李书剑;张杰文【期刊名称】《山东医药》【年(卷),期】2016(056)003【总页数】2页(P101-102)【作者】秦灵芝;李玮;杨红旗;黄月;李书剑;张杰文【作者单位】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450003;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450003;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450003;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450003;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450003;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450003【正文语种】中文眩晕是机体对空间关系的定向感觉障碍或平衡感觉障碍,是一种运动幻觉[1]。

眩晕的特点是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并且易导致各种脑血管疾病。

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我们采用丁苯酞静滴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30例,取得良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选择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60例,男41例,女19例;年龄42~65岁,平均51.4岁。

所有患者均以眩晕为始发或主要症状,且符合后循环缺血的诊断指标[2,3]。

纳入标准:①根据第4届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对全部患者进行诊断,符合标准的纳入研究[3]。

②均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及颅脑、颈部CT或MRI检查证实有后循环缺血表现,并排除后循环供血区的出血或梗死。

③年龄>40~<70岁。

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

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静滴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0.25 mg/mL,1次/d,共14 d;对照组静滴长春西汀注射液,0.3 mg/mL,1次/d,共14 d。

疗效判定:①治愈:眩晕等症状完全缓解或消失,TCD恢复正常;②显效:眩晕等症状有明显减轻,TCD较治疗前增加30%以上;③有效:眩晕及相关阳性体征减轻,TCD较治疗前增加15%以上,生活和工作受到一定的影响;④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改善或有恶化现象。

血浆溶血磷脂酸(LPA)、酸性磷脂(AP)检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7、15 d用抗凝管取受试者静脉血各4 mL,以3 750 r/min离心15 min,用移液枪取上清液1 mL,吸取磷脂成分,过滤浓缩分离,取适量样品加入显色剂显色,90 ℃水浴5 min,室温下放置35 min,采用比色法检测血浆LPA、AP。

(医学课件)丁苯酞病例分享

(医学课件)丁苯酞病例分享

《(医学课件)丁苯酞病例分享》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病例介绍•诊断与治疗过程•丁苯酞使用情况•病例分析•总结与讨论01病例介绍本次研究纳入的病例均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中规定的诊断标准,且经影像学检查证实存在缺血半暗带。

纳入标准存在以下情况的患者被排除在外,如患有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出血性疾病、对丁苯酞过敏、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等。

排除标准病例选择标准与依据年龄患者年龄在45-75岁之间,其中男性58例,女性32例。

病史有高血压病史者36例,糖尿病病史者24例,高脂血症者40例,吸烟史者40例。

就诊时间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在3小时-7天之间,其中3小时-6小时者48例,6小时-24小时者40例,24小时-7天者24例。

病例基本信息患者主要表现为偏瘫、失语、偏盲等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其中左侧偏瘫者36例,右侧偏瘫者44例,失语者28例,偏盲者16例。

主要症状入院时患者体温在36.1℃-38.5℃之间,平均体温为37.2℃;心率在60次/分-100次/分之间,平均心率为78次/分;血压在90/60mmHg-140/90mmHg之间,平均血压为(130±20)/(85±15)mmHg;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在4-25分之间,平均为(12±5)分。

体征病例主要症状与体征02诊断与治疗过程初步诊断与评估初步诊断患者男性,59岁,因“突发左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2h”入院。

查体:血压130/85mmHg,神志清楚,发音稍含糊,左侧中枢性面舌瘫,左侧肢体上肢肌力0级、下肢肌力1级,左侧偏身感觉障碍,左侧病理征阳性。

NIHSS评分:7分。

初步评估患者中年男性,有高血压及糖尿病史,活动中突发左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查体偏瘫症状以左侧肢体上肢重于下肢、左侧偏身感觉障碍、左侧病理征阳性。

NIHSS评分7分,考虑诊断为脑梗死。

常规治疗患者入院后常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抗血小板聚集;辛伐他汀稳定斑块;给予依达拉奉清除氧自由基;丁苯酞改善侧支循环;奥拉西坦改善脑代谢;控制血压、血糖等基础治疗。

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03
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不良 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是一 种有效的治疗策略。
研究亮点与贡献
本研究为丁苯酞治疗急性脑 梗死的疗效提供了有力的证 据支持,有助于推广该药物
在临床的应用。
研究结果证实了丁苯酞对急 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改 善作用,为该药物的治疗效
果提供了科学依据。
研究分析了丁苯酞治疗急性 脑梗死的作用机制,进一步 深入探讨了该药物的治疗效 果。
02
急性脑梗死概述
急性脑梗死的定义与分类
• 急性脑梗死是指脑部供血血管内壁上的血栓形成,或栓子脱 落导致血流阻断,引起相应供血区脑组织发生缺血坏死。根 据影像学表现和梗死部位,急性脑梗死可分为腔隙性梗死、 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
急性脑梗死的病因与病理生理机制
• 急性脑梗死的病因主要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饮酒等危险因素,这些因素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和血栓形成,进而引发急性脑梗死。病理生理机制主要包括缺血区脑组织的细胞坏死、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等 。
研究的局限性及未来研究方向
研究的局限性
本研究样本量较小,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倚。
未来研究方向
进一步探讨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机制和 长期疗效观察。
06
结论与展望
结论
01
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显 著疗效,能够改善患者神经功 能,降低残疾程度,提高生活 质量。
02
丁苯酞可能通过改善脑缺血区 的微循环、抑制神经细胞凋亡 、促进神经再生等机制发挥治 疗作用。
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与治疗现状
• 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或MRI显示梗 死部位和范围。治疗主要包括溶栓治疗、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等,但治疗 时间窗较窄,且部分患者治疗效果不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尖瓣反流(轻度) 左室收缩功能测值正常
开通侧支 重扬生命之帆
TCD: 双侧大脑中、前动脉血流速度减慢,余无异常。
24小时动态心电图:
窦性心律,平均心率是72bpm 最慢心率是48bpm,发生于05:46:28 最快心率是86bpm,发生于15:00:14 房型早搏有32个,有3次成对房早和1次房速 未见ST-T改变
开通侧支 重扬生命之帆
2. 辅助检查:
头部CT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TG 1.55mmol/L,LDL 3.02mmol/L,血常规、肝肾功、 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凝血功能、心肌标志 物、BNP、D-二聚体未见明显异常。
开通侧支 重扬生命之帆
T2
T2
T2
开通侧支 重扬生命之帆
T1
开通侧支 重扬生命之帆
诊断结论:
左侧桥脑急性脑梗死、高血压2级 很高危、 双侧颈总动脉及右侧颈外动脉起始段粥样硬化 斑、大脑动脉粥样硬化、左侧椎动脉部分性盗 血。
开通侧支 重扬生命之帆
八.诊疗计划:
1. 低盐低脂饮食,监测并控制血压。 改善脑代谢:长春西汀 10mg qd 14d 清除氧自由基:依达拉奉 30mg qd 14d 开通侧支循环:丁苯酞注射液 100ml Bid 14d 调脂稳定斑块:阿托伐他汀钙 40 mg qn 抗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肠溶片 100 mg qd(首剂量
开通侧支 重创生命之帆
急性脑梗死病例
开通侧支 重创生命之帆
一.患者基本信息
王某某,女,70岁;
二. 主诉
右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9小时;
三. 现病史
1. 老年女性,急性起病,病程短; 2. 临床表现:入院前9小时患者无明显诱因突发出现右侧肢
体无力、言语不清,行走时不自主向右侧歪斜,右下肢 呈拖拽步态,右上肢精细活动差,伴饮水呛咳、头晕, 无意识障碍,无头痛、恶心呕吐、视物旋转、视物模糊, 无肢体抽搐,无口角歪斜、流涎,无黑曚、晕厥。
300mg) 2. 入院10小时后右侧肢体无力症状较前明显加重,右上肢
明显,查体:NHISS评分8分。右侧肢体肌力3级,余查体 同前;
开通侧支 重扬生命之帆
3. 因患者NHISS评分>3分,使用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可能加重脑出血风险,且此次加重为醒后卒中,具体 时间不详,建议转院行脑血管造影,家属治疗欠积极, 治疗方案同前。经过上述治疗,辅助康复理疗,出院 时患者右侧肢体肌力较前有所好转,查体:NHISS评 分7分。右侧肢体肌力4-级,余查体同前。
功能检查正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光反射 灵敏。双眼球活动到位。双侧额纹及鼻唇沟对称无变浅, 伸舌稍向右偏,咽反射减弱,右上肢肌力5-级,右下肢肌 力3+级,左侧肢体肌力5级,四肢肌张力正常,右下肢感 觉减退,双侧肌腱反射对称(++),右下肢巴氏征 (+),左下肢巴氏征(-) ,Romberg征(+)。右侧肢 体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深感觉无异常。 内科查 体无特殊 。
L/O/G/O
一例急性脑梗死病例分享
四川省人民医院金牛医院 神经内科
缺血性脑卒中
人类三大致死病因之一,每年死于脑卒中的患者约170万人.
指南推荐: 除了恢复大血管再通外,侧支循环与卒中预后密切相关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
8、其他改善脑血循环药物:急性缺血性脑卒 中的治疗目的除了恢复大血管再通外,脑侧 支循环代偿程度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密 切相关[68-69],建议进一步开展临床研究寻找有 利于改善脑侧支循环的药物或方法。
九.出院后治疗:
低盐低脂饮食,监测并控制血压,定期复查颈动脉彩 超、头部影像学检查,长期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定期复 查血脂,建议LDL下降50%)、阿司匹林肠溶片(警惕出 血风险)、丁苯酞软胶囊(总疗程90天)
开通侧支 重扬生命之帆
一○.总结:
患者是一位典型的进展性卒中病人,因错过 了溶栓时间窗,此次有明确左侧桥脑新发梗死灶, 表现为右侧肢体无力,入院后积极予以抗栓、调 脂、改善循环、促进侧支循环开放对症治疗,患 者症状有所缓解。
影响早期临床症状的改善或恶化
改善预后
对于缺血性卒中患者,软脑膜侧支吻合的存在是患者长期
预后较好的预测因素
Stroke. 2017;48:A178 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 2018 Sep;89(9):903-909 Stroke. 2016 Feb;47(2):535-8. Lancet Neurol. 2011,10:909-21.
开通侧支 重扬生命之帆
L/O/G/O
Thank You!

开通侧支 重扬生命之帆
提问:
1. 该患者入院后肢体无力症状较前明显加重,且 加重表现为醒后卒中,具体时间不详,对于此 类情况治疗方案有无调整?有无治疗措施能降 低此类情况发生概率?
2. 患者老年女性,既往无长期吸烟、饮酒史、无 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病史,但头部MRA 提示颅内多根血管显影欠佳,有无其他危险因 素可解释患者血管情况?
T1
开通侧支 重扬生命之帆
FLAIR
FLAIR
开通侧支 重扬生命之帆
ADC
ADC
开通侧支 重扬生命之帆
DWI
DWI
开通侧支 重扬生命之帆
MRA
MRA
开通侧支 重扬生命之帆
MRA
MRA
开通侧支 重扬生命之帆
双侧颈动脉、椎动脉彩超
开通侧支 重扬生命之帆
双侧颈动脉、椎动脉彩超:
双侧颈动脉级右侧颈外动脉起始段粥样硬化斑; 左侧椎动脉血流部分反向并流速降低:考虑部分性盗 血; 双侧椎动脉不对称发育(左侧较细)
开通侧支 重扬生命之帆
四.既往史
患者有高血压10年,长期口服“吲达帕胺片2.5mg qd” 控制血压,平素未规律监测血压,血压控制情况不详。否认、 “糖尿病、冠心病”。
五.个人史:
否认吸烟史,偶有饮酒。
六.家族史:
哥哥、弟弟均患有高血压。
开通侧支 重扬生命之帆
七.入院查体:
家属扶入病房,发育正常,查体合作。体温:36.6℃,心 率76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66/98mmHg,随机指血糖 6.6mmol/L。 1. 专科查体:NHISS评分5分,神清,对答切题,高级皮质
明确指出建议进一步开展临床研究寻找有利于改善脑侧支循环的药物或方法
第一时间开放侧支循环的意义——改善血流灌注
第一时间建立侧支循环,实现血管不通血流再通
改善血流灌注
侧支循环的关注点并非是导致血管闭塞的栓子或斑块,而是缺血区血流的恢
复,增加脑缺血中心区域周围的血供,改善血流灌注
减缓缺血性脑卒中的发展
侧支循环代偿良好的患者低灌注区域小,缺血半暗带存活的时间长;侧支循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