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邹忌讽齐王纳谏

合集下载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翻译及赏析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翻译及赏析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翻译及赏析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翻译及赏析1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谤讥一作:谤议)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及注释邹(zōu)忌(jì)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yì)丽。

朝(zhāo)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shú)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fú)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外形、容貌光艳美丽。

早晨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他的妻子说:“您非常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邹忌讽齐王纳谏》内容分析、人物形象与写作特色

《邹忌讽齐王纳谏》内容分析、人物形象与写作特色

《邹忌讽齐王纳谏》内容分析、人物形象与写作特色《邹忌讽齐王纳谏》内容分析、人物形象与写作特色邹忌讽齐王纳谏一、关于课文课文通过邹忌借用自己家庭亲友间的事情和切身感受,讽劝齐王纳谏除弊的故事,从而说明国君必须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弊,才可以兴国的道理。

这个故事明确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在受蒙蔽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客观事物的。

作为领导,更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偏听偏信,要广泛听取他人的批评意见,对于奉承话要保持警惕,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不犯或少犯错误。

应该说明的是,这篇课文所记述的,未必全是事实,很可能是战国时期流传的名人逸事。

所谓纳谏能导致战胜于朝廷的结果,在诸侯割据称雄、以攻伐为贤的战国时代,只能是一种无法实现的幻想。

但作者善于观察日常生活,从中提炼出有意义的主题,而且通俗生动,说服力强,文笔流畅而富有变化,充满情趣等,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二、内容分析第1段,进谏的缘起。

作者先刻画了邹忌的外貌:身材魁梧,仪表堂堂。

窥镜自视,逼真地刻画出他不无自得的神情。

正是有了这点自信,才使他敢于和齐国有名的美男子徐公比美,也与下文见徐公后弗如远甚的自惭心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种对比,烘托出他感到受蒙蔽的心情。

明明是弗如远甚,可他的妻、妾和客却异口同声地认为他比徐公漂亮,显然是由于各自特殊的原因,使他们没有勇气说出真实的情况。

这里,三个人的回答,由于身份和心理不同,虽然都是扬,但语气上却有明显的不同。

妻的回答表现了妻对他由衷的喜爱,爱恋之情溢于言表。

妾因其地位低下,与主人之间并没有多少真情可言,但又不能不顺从,所以她的回答就有些勉强,说话比较拘谨,不敢越雷池一步。

客人的回答则明显地流露出奉承的意味。

难能可贵的是,邹忌在这一片扬声中,并没有昏昏然,忘乎所以,而是保持着清醒的头脑。

先是不自信,等见到徐公后,又实事求是地承认自己弗如远甚,甚而至于暮寝而思之。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及赏析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及赏析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及赏析《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中心思想篇一《邹忌讽齐王纳谏》阐述的另外一个道理,那就是人要有自知之明。

邹公高大美貌的身材与徐公比,得出三种相同的答案:“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在周遭的赞美声中,邹公没有陶醉,迷失自我,而是善于反思,认识自我,坚持内心。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一个人能在别人一再表扬之下,躬身自省,真令人刮目相看。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邹忌在问美、比美、思美的过程中,能够敢于反思,认识自我,在阿谀奉承重重表象面前具备了清醒的头脑,保持了高度的自知之明,与曾子的三省吾身有异曲同工之妙。

而齐威王从邹忌的故事中悟到的结果仍然是“自知之明”。

今天,面对这位勇于纳谏的齐王,既佩服他的大智,也赞赏他的风度。

一个封建时代的帝王,面对下属的进谏能够虚心接纳,指陈弊病,广开言路,不仅言者无罪,反而重赏,这等气度和胸怀,实在令人感奋不已。

可见,人贵有自知之明,要明己之长短,知己之斤两。

不因过去有些许小成就而沾沾自喜,实事求是地估计比较与同行之间的差距,不至于孤芳自赏,自我陶醉,唯我独能,盲目地小瞧他人。

也不会在奉承话面前骄傲自大,目中无人,迷失本性。

译文篇二两汉:刘向撰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 教案(精选14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 教案(精选14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精选14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篇1教学目标:1、进一步落实本文的字词句,把握易读错的字,理解重点字词。

2、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3、通过探讨本文记叙的故事、人物形象等,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4、引导同学初步学会委婉劝告别人的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培育同学委婉劝告别人的力量。

教学方法:练习法、朗读法、争论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词句(一)读准易错的字昳(yì)丽朝(zhāo)服衣冠(guān)窥(kuī)镜期(jī)年朝(cháo)于齐间(jiàn)进(二)理解标题中的“讽”、“谏”两个字意思1、讽,这里是动词,讽,这里是动词,讽谏,用示意、比方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2、谏,这里是名词,指批判意见。

(三)巩固其它字词(1)修(2)尺(3)明日(4)美我(5)地方千里(6)王之蔽甚矣(7)面刺(8)虽欲言(9)皆朝于齐(四)翻译以下各句: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2.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4.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二、再读课文,感知文意(一)提问:结合本文,说一说怎样朗读,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二)朗读课文三、整体把握课文1、你能讲一讲本文记叙了一个什么故事吗?2、邹忌是怎样胜利说服齐王的?3、争论:邹忌和齐王分别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四、拓展延长提问:邹忌的劝告方式对我们今日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五、学一学劝告语境1:初春天气,时冷时热,假如你要劝你的母亲多穿件衣服,你该怎么说?你的母亲要劝你,又该怎么说?语境2:小英时不时的在看男同学写给自己的信,假如你是母亲,你将如何与女儿谈话?语境3:齐景公酷爱打猎,特别喜爱捉野兔的老鹰。

烛邹不当心,让一只老鹰逃走了。

景公大发雷霆,命令将烛邹推出去斩首。

晏子走上公堂,怎样进谏才救得了烛邹?六、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二。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注释、译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注释、译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注释、译文【原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邹忌①修②八尺③有余,而形貌昳丽④。

朝⑤服⑥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⑦城北徐公⑧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⑨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⑩,而复(11)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12),客从外来,与坐(13)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14),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15)寝(16)而思之(17),曰:“吾妻之美我(18)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19)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20),百二十城,宫妇(21)左右(22)莫(23)不私(24)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25)蔽(26)甚(27)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28)寡人之过(29)者(30),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31)于市朝(32),闻(33)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34)而间(35)进(36);期年(37)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注释】①邹忌:齐人,善鼓琴,有辩才。

齐桓公时就任大臣,威王时为相。

②修:长。

这里指身高。

③八尺:战国时各国尺度不一,这里的“一尺”等于现在的23.1 厘米。

④昳(yì)丽:光艳美丽。

⑤朝:早晨。

⑥服:动词,穿戴。

⑦孰与:用于比较。

孰,疑问代词,谁,哪一个。

⑧徐公:人名。

⑨及:赶上,比得上。

⑩不自信:不相信自己美。

宾语前置用法。

(11)复:又。

(12)旦日:第二天。

(13)与坐:与之坐,陪客人坐。

介词“与”的后面省略宾语“之”。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和赏析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和赏析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和赏析《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赏析本文着重写齐相邹忌以自身生活中的小事设喻,劝说齐王必须以广泛听取人民的意见作为施政依据的故事。

全文可以分三部分。

从开始到“欲有求于我也”是第一部分,写邹忌从妻、妾、客三人都谬赞自己比城北徐公还美这件事悟出一个深刻的道理。

这一段的第一层,写邹忌之美。

先说明邹忌是个高大美丽的男子,再通过三问三答,从妻、妾、客三个人异口同声的回答中印证了邹忌的美丽,而且比齐国的美男子徐公更美。

然后在这一段的第二层,记叙邹忌和徐公实地比较的情况。

邹忌深信:“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因此在比美中颇有自知之明,他怀疑妻、妾、客同声肯定他比徐公美是一种阿谀。

他要从客观现实中找到正确的答案。

通过“孰视”“窥镜”,终于发现自己远远不如徐公,于是引起他的深思。

夜深人静,独自思忖,最后悟出妻、妾、门客阿谀自己的原因:凡对自己有偏私,有所畏惧,或者有所企求的人,在自己面前只会说些献媚讨好的假话,不会指出自己的缺点。

邹忌讽齐王纳谏内容理解

邹忌讽齐王纳谏内容理解

邹忌讽齐王纳谏内容理解《邹忌讽齐王纳谏》载于《战国策·齐策》,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

本文篇幅不长,写的是邹忌通过与徐公比美悟出了治国的道理,进而讽劝齐威王纳谏终使齐国大治的故事。

它主题思想明确,要求统治者能听取不同意见,而一个人之所以能听取不同意见,就在于他有自知之明。

下面是查字典语文小编给大家编辑整理的邹忌讽齐王纳谏内容理解,希望对同学们把握全文有帮助。

1、表明邹忌有自知之明的句子是:答:熟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2、与王之蔽甚矣相照应的语句是:答: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3、邹忌以设谕类比的方法进谏的好处是:答:邹忌以日常生活小事设喻,由已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由浅入深,生动形象,委婉含蓄,益于接受。

4、邹忌为什么时候么会劝谏成功?答:邹忌能从个人小事联想到国家大事,用设喻说理的方法讽谏齐王,他是一位责任感强,远见卓识,能言善辩的贤臣,可见邹忌大胆含蓄的进谏是成功的主要因素。

另外齐王察纳雅言,知错能改,是位头脑清醒的明君,这是成功的次要因素。

5、你认为邹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答:有自知之明,不受蒙蔽,细致求实,精于思考,能言善辩,巧于讽谏,远见卓识,尽忠尽职,关心国家大事,是个贤臣。

6、你认为齐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答:英明果断,胸怀宽广,明辨是非,知错能改,言而有信,广开言路,善于纳谏,是个明君。

7、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齐国是怎样实现战胜于朝廷的。

答:邹忌以生活小事喻国家大事,类比推理,大胆含蓄地指出了国家问题所在——建筑君主售受蒙蔽;齐王胸襟宽广,接受建议,广开言路,齐国因此政治清明,国势强大,使四方畏服。

这样就做到了战胜于朝廷。

8、揣摩妻、妾、客回答邹忌时不同的感情色彩。

答:妻:热情地赞美邹忌,爱恋之情溢于言表,用的是反问句,表达一种十分肯定,不容怀疑的口气;妾:口气比妻稍微冷淡点,但彡的仍是反问句,回答有些勉强,说话较拘谨,表现了她低微的地位和畏怯、顺从的心理。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译文及赏析—中考必修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译文及赏析—中考必修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译文及赏析—中考必修原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两汉〕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外形、容貌光艳美丽。

早晨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他的妻子说:“您非常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于是又问他的妾:“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妾回答说:“徐公哪能比得上您?”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相坐而谈,问客人:“我和徐公比,谁更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

”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着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再照镜子看着自己,更是觉得自己与徐公相差甚远。

晚上他躺在床上休息时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我的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我的客人认为我美,是有事情有求于我。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邹忌讽齐王纳谏
适用年级八年所属学科语文
情境|任务|成果|资源|评估
情境:大家都知道唐朝名臣魏征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一定要有大臣的支持。

战国时代诸侯林立,尔虞我诈,一批谋臣策士周旋期间,因势据时为国君出奇策异计。

齐威王就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

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任务:《邹忌讽齐王纳谏》生动地记叙了邹忌以自己的切身体验来启发齐王纳谏的故事,标题中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邹忌讽齐王。

“讽”是动词,指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改正错误。

这个精练含蓄、意味深长的小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多层面的:人贵有自知之明,不要被不合实际的赞誉冲昏头脑。

君贵有纳谏
成果:
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达到准确背诵。

2、分析邹忌和齐王的人物形象。

3、理解类比推理在讽谏中的作用,并学习这种委婉劝谏的方式。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把握人物形象,及邹忌委婉的讽谏艺术和齐王从谏如流的胸襟气度。

教学难点:理解类比推理在风景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预习任务:1、自读课文,利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解决阅读障碍;2、搜集资料,了解邹忌及齐王其人,制作学习卡片,争取可以脱稿简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唐朝魏征曾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一定要有敢于进谏的大臣。

战国时期诸侯林立,尔虞我诈,一批谋臣策士周旋期间,因势据时为国君出奇策异计。

齐威王就非常幸运的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

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解题。

1、借助课下注释,了解何为“讽”?何为“谏”?
讽:用含蓄的话劝说或指责。

谏: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其改正错误。

封建社会,皇权威威,不可侵犯,有多少谋臣良相因皮龙鳞、逆圣而惨遭杀身之祸。

伍子胥赐剑自刎,比干剖腹挖心,屈原放逐,司马迁蒙宫刑之辱,都是千古奇冤!然而,邹忌敢于劝说齐威王要从谏如流,他凭借的正是一个“讽”字,一种聪明巧妙地劝谏办法。

2、这篇文章选自《战国策》,请同学们交流你所查找的资料,尽量投稿。

《战国策》有汉代的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

全书共33篇,内容多是这个时期游说之士是策谋和言论。

3、对于本文涉及的两个人物:邹忌和齐王你了解多少?
邹忌:齐国的谋臣,以敢于进谏和善变著称。

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

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旦危
亡,在于旦暮。

”齐威王爱隐语,谋士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也,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齐国政治清明。

那么在《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个小故事中,邹忌是怎样巧妙劝谏齐王的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三、引导学生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从读音、语气、句读三个角度进行朗读指导。

2、学生放声朗读。

3、指明两名学生朗读,教师指导。

4、全班齐读。

四、作业。

背诵课文,并用稿纸抄写一遍。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全班齐读课文。

二、问题探究,了解课文。

1、邹忌劝谏齐王是源于一件家庭小事,这件家庭小事是什么?
——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与徐公比美的问题。

2、妻、妾、客都是如何回答的?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3、这三种回答在感情色彩上是否相同?我们在朗读的过程中应分别采用怎样的语气?
“君美甚”三个字表现了妻子对他的偏爱,反问句表示一种十分肯定、不用怀疑的口气,这种赞美是由衷的。

妾的回答中少了“君美甚”三个字,但仍然用反问句,表现了她低微的地位和胆怯的心理。

客人只是平淡的肯定邹忌美于徐公,这是一种应酬,逢迎的态度。

4、反复思考,分析后,邹忌“入朝见齐王”是如何“讽”齐王的?
邹忌入朝后,并没有单刀直入向齐王进谏,而是先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推理的方式委婉进谏。

5、讽谏的结果如何?从中可以看出齐威王是一个怎样的君王?
他立即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进谏。

从“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如市”到“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直到“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说明齐威王完全采纳了群臣吏民的意见,最终达到了“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的盛况。

6、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齐国是怎样实现“战胜于朝廷”?
齐王的从谏如流,拥有广阔的胸襟,并能立即采纳建议。

邹忌的远见卓识,他大胆而含蓄的进谏使齐王可以欣然接受他的建议。

三、作业。

阅读《战国策》中的其他文章,有意识的积累其中的成语,在阅读课上交流读书心得。

板书设计:
齐王(善纳):胸襟开阔知错能改从谏如流战胜于朝廷
邹忌(善言):自知之明尽职尽责委婉进谏
资源:《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教学设计方案、flash朗读《邹忌讽齐王纳谏》、有文字介绍、图像,及制作需要的各种图片等。

本课件采用Microsoft公司PowerPoint
工具,结合flash动画制作而成。

评估:
评估:
这节课下来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定教,是现代教学思想的重要体现。

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

教师只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促
进者、引导者。

学生有着巨大的发展潜能,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自
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逐渐形
成独立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

在《邹忌讽齐王纳谏》的预学展示
中,我和学生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相互交流,真正感受到了在自主
空间中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能力。

从学生积极探究的实践中,我
也感受到了他们自主学习探究获得的愉快,也感受到了作为引导者
的自豪和快乐。

课堂上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流利的口语表达、丰富的情感体验也让我初步尝试到以生为本的教学模式带来的快乐。

课改的
路很不平坦,需要在不断学习、听取各位老师们意见的基础上进行
大胆的尝试,以一种踏踏实实的态度面对困难,迎接跳战,相信离
成功不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