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父爱》群文阅读课课堂实录

合集下载

小学关于父爱的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小学关于父爱的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小学关于父爱的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父爱的认识和感激之情。

2.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学科综合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父爱相关的文学作品,如故事、诗歌和课文等。

2. 父爱的意义和表现形式。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1. 老师播放一段关于父爱的短视频,引起学生对父爱的思考和关注。

2. 老师提问:你们都有爸爸吗?你们觉得爸爸对你们有什么样的贡献?步骤二:群文阅读(15分钟)1. 老师给每个小组分发一份父爱相关的文学作品。

每小组选择一位代表阅读并概括内容。

2. 学生分小组展示各自选读的文学作品,并简要讲述作品中所表达的父爱。

步骤三:合作探究(25分钟)1. 学生重组小组,每组讨论一个问题:父爱的表现形式有哪些?请列举举例。

2. 学生展示并讨论各自小组的讨论结果。

3. 老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整合各小组的答案。

步骤四:思考拓展(15分钟)1. 老师提问:你们在文学作品中都看到了哪些不同形式的父爱?2.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3. 学生自由发挥,以绘画、写作等方式表达对父爱的理解和感激之情。

步骤五:分享展示(15分钟)1. 学生将自己的绘画作品、写作或其他形式的作品分享给全班同学。

2. 同学们观赏、欣赏并互相交流对父爱的理解和感激。

四、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对父爱相关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和讨论表现。

2. 评价学生在分享展示中的表达能力和对父爱的理解。

3. 教师记录学生学习笔记和课堂观察心得,做出综合评价。

五、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进行更多父爱相关文学作品的阅读。

2. 学生可以采访自己的父亲,了解他们对自己的爱和付出。

3. 学生可以组织父亲到校园进行一次亲子活动,增进亲子关系。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群文阅读的方式,让学生们深入体验父爱的伟大和深厚。

通过小组合作和分享展示的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同时,通过思考拓展和教学延伸的部分,拓宽了学生对父爱的认识和思考。

关于父爱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关于父爱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关于父爱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关于父爱的群文阅读1. 绪论父爱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之一,也是社会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通过群文阅读,学生们可以深入了解父爱的内涵,培养对父爱的感恩和敬重之情。

本教学设计以群文阅读为主线,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任务,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父爱的表现形式及其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2. 知识目标通过本次教学设计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父爱的不同表现形式;-理解父爱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培养感恩父爱、敬重父辈的情感。

3. 教学内容与方法3.1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设计以群文阅读为主线,选择了几篇经典的父爱相关文章。

3.2 教学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任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父爱的内涵。

包括但不限于:-小组讨论,提出对父爱的理解和感受;-阅读文章,理解其中所描绘的父爱场景;-角色扮演,模拟父子对话,感受父爱的言传身教;-写作任务,让学生通过文字表达对父爱的感激。

4. 教学过程4.1 引入使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类型的父爱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对父爱的思考和讨论。

4.2 群体阅读教师给每个学生发放一篇文章,学生独立阅读,理解文章内容,并标注自己认为重要的父爱表现形式及其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4.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享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体会和理解。

每个小组从自己阅读的文章中选出1-2个最有代表性的父爱表现形式和相关影响,并展示给其他小组。

4.4 角色扮演请学生自愿参与角色扮演,模拟父子对话,表达父爱的言传身教。

可以选择故事中的场景或者自由发挥。

4.5 写作任务给学生下发作文纸,让他们用文字表达对父爱的感激之情。

可以鼓励学生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汲取素材,展示父爱的伟大和不可替代性。

5. 教学反馈与评价学生完成作文后,可以相互交流分享,鼓励大家付出真实而感人的故事,以增加学生对父爱的理解和感悟。

在评价方面,可以从文章的内容、情感表达、语言运用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并鼓励学生再次修订,形成更好的作品。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感悟父母的爱》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感悟父母的爱》教学设计

选文一: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记得七八岁的时候,我写了第一首诗。

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

我既腼腆又得意扬扬,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确实是我写的。

她高兴得再次拥抱了我。

“妈妈,爸爸下午什么时候回来?”我红着脸问。

我有点迫不及待,想立刻让父亲看看我写的诗。

“他晚上七点钟回来。

”母亲摸着我的脑袋,笑着说。

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

我用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重新誊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上描上一圈花边。

将近七点钟的时候,我悄悄走进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上。

七点。

七点一刻。

七点半。

父亲还没有回来。

我实在等不及了。

我敬仰我的父亲。

他是一家影片公司的重要人物,写过好多剧本。

他一定会比母亲更加赞赏我这首精彩的诗。

快到八点钟的时,父亲终于推门而入了。

他进了饭厅,目光被餐桌上的那首诗吸引住了。

我紧张极了。

“这是什么?”他伸手拿起了我的诗。

“亲爱的,发生了一件美妙的事。

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

“对不起,我自己会判断的。

”父亲开始读诗。

我把头埋得低低的。

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几个小时。

“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

”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

“亲爱的,我真不懂你这是什么意思!”母亲嚷道,“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

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

他需要鼓励。

”“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我再也受不了了。

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

饭厅里,父母还在为那首诗争吵着。

几年后,当我再拿起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

那的确是一首相当糟糕的诗。

不过母亲还是一如既往地鼓励我。

因此我还一直在写作。

有一次我鼓起勇气给父亲看一篇我新写的短篇小说。

“写得不怎么样,但还不是毫无希望。

”根据父亲的批语,我学着进行修改,那时我还未满十二岁。

品味父爱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品味父爱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无私与伟大。
结合学生的生活 实际,引导学生 回忆自己与父亲 相处的点滴,分 享父爱的感动与
力量。
通过群文阅读的 方式,让学生比 较不同阅读材料 中父爱的异同点, 培养学生的阅读 理解能力和文学
鉴赏能力。
对比不同文章中的父爱表达方式
文章B:通过细节描写展示 父爱的细腻和温暖
文章C:通过反衬手法表现 父爱的无私和奉献
其他同学补充 或提问:其他 同学可以针对 发言进行补充 或提出疑问, 进行互动交流。
教师点评:教 师对每个小组 的发言进行点 评,引导学生
深入思考。
总结反思:在 讨论交流结束 后,引导学生 进行总结和反 思,加深对父
爱的理解。
教师总结:总结学生的发言,强调父爱的伟大与珍贵
总结学生的发言,提炼出父爱的主题和特点 强调父爱的伟大与珍贵,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父爱的意义 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反思自己对父爱的理解和感受 鼓励学生表达对父爱的感激和敬爱,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
创新能力
培养跨学科、 跨文化的视野 和素养,提高 综合素质和人
文素养
培养学生对父爱的感悟能力
教学目标:通过群文阅 读,让学生深入体会父 爱的伟大和深沉,培养 学生对父爱的感悟能力。
教学内容:选取有关 父爱的文章,引导学 生阅读、思考、讨论, 让学生从多个角度理 解父爱的内涵。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 作、互动交流、情境模 拟等方式,引导学生积 极参与,深入感受父爱 的温暖和力量。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阅读材料,要求学生写读后感
布置相关阅读 材料,如《背 影》、《目送》 等,让学生了 解父爱的不同
表现形式。
要求学生阅读 这些材料,并 写读后感,以 加深对父爱的
理解。
组织学生进行 小组讨论,分 享彼此的读后 感,互相学习、

《感悟父爱》课堂实录

《感悟父爱》课堂实录
感 受 ? 或者 哪 个 画 面 深 深感 动 了你 ? 穿 过 铁道 ,要 爬 上那 边 月 台 ,就 不 容 易 了 。他 用两 手 攀 着 上
面 , 两脚 再 向 上缩 ;他 肥 胖 的 身子 向左微 倾 ,显 出努 力 的 样 子 。 这 时我 看 见 他 的背 影 ,我 的 泪很 快 地 流 下 来 了 。
次 耕地 时 ,不 小心 被 “ 垄 犁 ”轧 断 了左 手 小 指 。断 指 再 起
是一个永恒 的话题。世 间对于父亲的赞美,也许没有母亲那 植需 要几 千元手术 费 ,想想求 学的儿子 ,刘滋溪… 咬牙 : 一
么 多 。那 是 因为 : 父爱 如 一 座 人 山 ,虽挺 拔 伟 岸 , 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默 默
生 2 我觉 得 画面 中父 亲把 鸡 蛋给 儿子 吃 , 自己吃鸡 蛋壳 :
里剩 下 的蛋 液 。这 个 画 面 让我 想 到 下 雨 时我 爸 爸 把雨 伞 全 遮 多 ,但 他 却 只选 取 车 站送 别 这 一 场 景来 写 , 极力 渲 染 父 亲臃 在 我 的头 上 ,而 他 自己却 全 身 都 淋湿 了 。 肿蹒 跚 的身 体 攀过 月 台 的 背影 。就 是这 个 背 影 ,让 作 者 体会
无 言 ; 父爱 如 一 池 深潭 ,虽 爱 意深 深 ,却 又不 动 声 色 。然 而
“ 植 了 ,反 正 少一 个 指 头 也耽 误 不 了干活 儿 。 ”这 样 一 份 不 深 深 的父 爱 ,也 感 动 了一 位 著 名 的作 曲家 。他 为 刘和 刚量 身
父 爱 与 母 爱一 样 ,都 是 阳光 ,伴 随着 我 们 成 长 。今 天 , 让我 打 造 了这 首感 人 至 深 的 歌 曲 《 亲 》 。 父 们 一 起走 进 父 亲 的 内心 世 界 ,共 同沐 浴在 父爱 的阳 光 里 。 二 、 出示 训 练 目标 主 题 目标 :借 助 多种 方 法 充 分感 受 和 体悟 父 爱 。 写 作 目标 :学 会 运 用 生 活 化 的 典 型 细 节 来 表 现 父 爱 。 ( 生齐读) 学 如 果 说 母爱 如 涓 涓 细流 滋 润 着 我们 的 心 田,那 么 父 爱 便 在 第 1 届C T 全 国青 年 歌手 大 赛 中 ,刘 和 刚深 情 地演 唱 2 CV

感悟父爱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感悟父爱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感悟父爱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一、前言在当今社会,对于孩子的教育这个话题一直备受关注。

尤其是孩子们的阅读能力,它不仅决定了他们的学业成绩,更关系到他们的人生发展。

而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孩子们对父爱的感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就此进行设计探讨。

二、目标通过群文阅读教学,培养孩子们对父爱的感悟能力。

三、教学内容安排1. 选择适当的文本针对感悟父爱的主题,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具有代表性的文本。

如《红楼梦》中贾母与宝玉的亲情,或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捷连科与他的父亲的关系等等。

2. 分析文本特点在群文阅读开始前,教师应当先向学生们介绍所选择文本的背景和主题,引导他们对父爱这一主题有个初步的了解。

3. 进行阅读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逐段地阅读文本,并鼓励他们去思考、分析文本中体现父爱的细节与形象。

教师可以提问、让学生们互相讨论,以加深对父爱的理解。

4. 情感体验在学生们读完所选文本后,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情感体验的活动。

比如让学生们用一句话总结自己对父爱的感悟,或者写下对文中父爱形象的评价等等。

这样可以让孩子们对父爱产生更深的体验和思考。

5. 创作互动为了进一步培养孩子们的感悟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进行相关的创作活动,如写一篇感恩父爱的作文或者创作一首表达对父亲的诗歌。

四、教学策略1.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群文阅读的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前提。

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播放相关影视片段等方式,激发学生们的阅读愿望。

2. 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在掌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们思考文本背后的意义和价值。

同时,鼓励他们积极表达自己的感悟和观点。

3. 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在学生们完成相关作业后,教师应当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口头评价、写作评价、小组评价等等,以便全面了解学生们对父爱的感悟程度。

五、评价与总结在实施感悟父爱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可通过观察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表达,以及完成的作业等方式进行评价。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感受父爱》教学设计及选文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感受父爱》教学设计及选文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感受父爱》教学设计及选文教学设计目标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研究《感受父爱》一文,让小学生感受到父爱的温暖和重要性,培养他们对家庭关系的理解和关怀。

教学内容- 选文:《感受父爱》- 主题:父爱的意义和体验- 目标识别:了解父爱的特点和感受- 教学方式:阅读、讨论、角色扮演- 研究资源:教材、图片、视频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 利用图片或引用相关的父爱故事,引发学生对父爱的思考和想法。

2. 阅读理解- 学生阅读《感受父爱》一文,理解故事中父爱的表现和意义。

- 学生根据理解问题回答,检查学生对文章的掌握程度。

3.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你觉得父爱有哪些特点?- 你在生活中体验过父爱吗?可以分享一下。

- 父爱对你的成长有什么影响?4. 角色扮演- 将学生分为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场景,通过角色扮演来展示父爱的呈现方式和影响。

- 各小组展示后,进行互动和讨论。

5. 总结反思- 教师总结父爱的特点和重要性,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家庭关系和父爱的意义。

- 学生在小作文、画画或口述的方式下,表达对父爱的感慨和思考。

教学评价- 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学生对父爱的理解和表达程度- 学生的合作和讨论能力- 学生的反思能力和创造力以上是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感受父爱》教学设计及选文的内容和教学过程。

通过本教学活动,希望能够唤起学生对父爱的思考和感受,增强他们对家庭关系的重视和理解。

同时,也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感悟父爱课堂教学实录

感悟父爱课堂教学实录

《感悟父爱》课堂实录淄博市桓台世纪中学高燕一、导入:(课前播放崔京浩《父亲》,创设教学情境)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的训练主题是“感悟父爱”。

父爱,一个永恒的话题。

世间对于父亲的赞美,也许没有母亲那么多。

那是因为:父爱如一座大山,虽挺拔伟岸,却总默默无言;父爱如一池深潭,虽爱意深深,却又不动声色。

然而父爱与母爱一样,都是阳光,伴随着我们的成长。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父亲的内心世界,共同沐浴在父爱的阳光里。

二、出示训练目标主题目标:借助多种方法充分感受和体悟父爱。

写作目标:学会运用生活化的典型细节来表现父爱。

(学生齐读)如果说母爱如涓涓细流滋润着我们的心田,那么父爱便是一首永远不老的歌,时时震撼着我们的心灵!有一首歌,名字就叫《父亲》,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播放刘和刚的《父亲》师:刚才我留心观察同学们,我发现同学们都被这首歌深深的感动了,有些同学眼角泛着泪花。

谁来说说此刻你的感受?或者哪个画面深深感动了你?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1:我觉得父亲背着柴火的画而最感人。

那些柴火那么重,父亲被压得脊背深深地弯了下去。

为了儿子,父亲付出得太多了。

生2:我觉得画而中父亲把鸡蛋给儿子吃,自己吃鸡蛋壳里剩下的蛋液。

这个画面让我想到下雨时我爸爸把雨伞全遮在我的头上,而他自己却全身都淋湿了。

生3:我印象深刻的一幕是爸爸看到别人为了儿子去送礼,也想去送,但终究没送。

我觉得这里的父亲让我觉得很高大。

• • • • • •师:同学们,你们说得都非常好。

当我第一次听到这首歌的时候,我也被深深的感动了。

不仅被这首歌曲所传达的浓浓父爱所感动,而且还被这首歌曲背后的心酸故事所感动。

刘和刚生长在农村,家境贫寒,父亲刘滋溪为了给儿子积攒学费,披星戴月地在庄稼地里忙碌,由于过度疲劳, 在一次耕地时,不小心被“起垄犁”轧断了左手小指。

断指再植需要几千元手术费,想想求学的儿子,刘滋溪一咬牙:“不植了,反正少一个指头也耽误不了干活儿。

”就是这样一份深深的父爱,也感动了一位著名的作曲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悟父爱执教年级:八年级群文议题:感悟父爱群文材料:《背影》、《父爱之舟》、《父亲的画面》群文特点:本课选用的三篇“文本”都是记叙类散文,都是名家名作,表现的对象都是父亲,表达的都是人间至真的父爱,正如“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一样,读名家名作就是和大师在心灵上晤谈,他们以其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情感、细腻的笔触,带着我们品读父爱,回忆往事。

阅读此类作品,要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品味含义深刻的语句,还要体会文章所表达的丰富的情感,感悟文章的思想内涵。

教学目标:1、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大意。

2、对比、分析文章所蕴含的情感及触点。

3、感悟、评价和珍惜人间至真至纯的父爱。

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营造氛围音乐作为一种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使人深受感染。

大家先来欣赏一首流行歌曲《父亲写的散文诗》。

教师:大家听得很投入,这首歌曲讲述了什么故事,表达了什么情感?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这种情感?(学生回答)是啊,这首歌词作者通过父亲日记里的细节以及女儿读父亲日记的感受来表达父女深情。

人们感恩父亲,写文表达对那个给予我们生命陪伴我们长大的父亲的深情。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议题为《感悟父爱》的群文阅读课。

二、默读文章,理解父爱1、认识散文本节课学习的几篇文章都属于文学体裁中的散文,什么是文学体裁和散文呢?大家来看一下它们的定义。

文学体裁:文学体裁是指文学作品的类别。

它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

散文: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

广义的散文,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包括通讯、杂文、传记等文体。

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

散文具有记叙、议论、抒情三种功能,据此散文可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三种。

记叙散文:以记叙人物、事件、景物为主的散文。

我们今天所读的几篇文章属于散文中的记叙散文。

2、默读《父亲的画面》,概括文章内容教师:接下来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阅读《父亲的画面》这篇文章,每个同学都可以直接在文章圈画批注,希望你们在阅读时自主思考以下问题:(1)以小标题的形式总结文中所描述的有关父亲的画面。

(2)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章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父亲的形象。

学生默读文章。

3、交流讨论,体会感情教师:大家读得很认真,请大家四人一组,快速推荐本组的组长,有3分钟的时间讨论交流前面的几个问题。

(学生交流讨论、回答)明确:1、快乐的溜滑梯和游乐场-----为我买纯丝的汗衫-----逛街买玩具------带我钓鱼------ 枕边讲故事-----千方百计为我买书-----教我写字----教我唱戏------打蚊子教师:大家总结得很迅速也很准确,散文重在通过记叙亲身经历的事情来抒发情感,这篇散文作者通过记叙自己亲身经历的与父亲有关的事情,描绘父亲陪伴我的一个个画面来表现父子情深,抒发了作者对父亲的怀念与感激之情,塑造了亲切、慈爱、深情的父亲形象,语言优美有诗意,抒情性强。

教师:同学们讨论的很充分,体会也很深刻,接下来你们要完成最重要的一个任务:2、从其他的两篇文章中选择一篇进行阅读,并和组内成员讨论交流。

(直接在文章中画出让自己最有感触的语句。

)(学生讨论、交流文章内容以及最有感触的语句)三、对比探究,创作封底文字感悟父爱教师:这三篇文章你们都熟悉了,大概内容都知道了,但是你们要通过讨论,透过你们有感触的语句去讨论这三篇文章的共同特点。

大家有十分钟的时间做以下两件事。

1、把三篇文章编辑成一个小册子,讨论给小册子取名字。

2、在封底要创作一些文字向读者介绍这三篇文章(三篇文章的内容、共同的特点、作者表达的情感、感兴趣的段落或是句子等)用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吸引读者。

(学生讨论取名和创作封底,并选出一个人作为本组的记录人,另选一个人作为发言人)老师:大家讨论的很激烈,我想先听听咱们各组给小册子取的名字。

请问你们这一组取的名字是什么?学生:我们这一组取的名字是《流年碎影》,三篇文章都是在回忆与父亲有关的温暖的往事。

老师:你们组觉得最有感触的部分是什么?学生:最有感触的部分,是《背影》第六段“我看见他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把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他的父亲那么艰难地爬月台穿铁道仅仅是为了给儿子买几个橘子,令人动容。

另外还有就是“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我们从父亲信中的这句话体会到了父亲的年老的无奈以及对儿子的思念。

老师:谢谢你们组。

非常诗意的名字,关注到文中的具体情节、语句。

你们这一组取的名字是什么?学生:我们这组的名字是《父爱无声》。

老师:为什么取这样的名字?学生:因为有这三篇文章都是在表达父爱,让我们对父爱有了更深的理解:父亲为我们做的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也没有什么深情告白,但是却是用实实在在的小事儿来表达自己对儿子的爱。

老师:很好,总结感悟到了父爱的特点。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组同学的眼睛告诉我她们准备好了,想和大家分享他们的创作。

你们取的名字是?学生:《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这三篇文章都回忆了父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陪伴儿子的事情,比如《父爱之舟》这篇文章写父亲替我做万花筒,买皮球,背我上学,用船送我考学,替我铺床被,为我买汽水等小事,让我们明白真正的爱是陪伴,是无论做什么事都和你在一起,陪着你共经风雨。

老师:很好。

关注的事文章的内容和情节。

这一组,来分享一下你们的创作?学生:我们这一组的名字是《心中的悔》。

老师:这个名字比较特别,为什么起这样的名字?学生:因为我们觉得这三篇文章不仅仅写了父亲对儿子的爱,儿子对父亲的爱,还写了作者对年少时不理解、不珍惜父爱的悔恨。

比如《父亲的画面》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当时我明明觉得非常舒服,却因为他的眼神,故意装作有些不对劲的样子。

”既写出了作者小时候的调皮可爱,又写出了长大后对于自己当初让父亲担心的后悔。

再比如《背影》中“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

”“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这些话直接抒发了作者的悔恨,年少时不能理解、体会父爱,总觉得父亲把自己当孩子一样,觉得自己什么都可以做,不用父母太操心,还有点嫌弃父亲。

不能明白在父母眼中自己永远是孩子,正像我们初中生,总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不相信自己可以做好一些事,嫌弃父母做事不够完美。

还有《父爱之舟》里的“正值那感情似野马的年龄,为了爱,不听父亲的劝告,不考虑今后的出路毅然沉浮于茫无边际的艺术苦海,去挣扎吧,去喝一口一口失业和穷困的苦水吧!我不怕,只是不愿父亲和母亲看着儿子落魄潦倒。

我羡慕过没有父母、没有人关怀的孤儿、浪子,自己只属于自己,最自由,最勇敢。

”这些都表现了作者对自己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忽略了父亲的感受,让他们失望和担心的极度悔恨。

教师:谢谢你分享你们组的感受,并且还结合自身谈体会,关注到了一些细致的地方,理解很深刻,也让我感同身受,再次审视了父爱。

这一组写的封底文字也很有意思,请你们读一读。

学生:劝君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亲情,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愿每一个人都没有“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让我们把最好的年华最美的自己献给父母,多陪伴父母吧!老师:不要等到失去后才想到去珍惜,多么痛的领悟啊!老师:谢谢你。

你们这组取了什么名字呢?学生:我们取的《细微之处显父爱》。

老师:为什么?学生:父爱不像母爱那么强烈和善于表达,但是却很深沉。

比如《背影》中作者因为家里的变故伤感时他的父亲说“事已至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他的父亲面临着失去母亲的痛楚和赋闲在家的无奈,却仍然安慰儿子;父亲因为事忙本来已经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在,他再三嘱咐但还是不放心,最终还是决定自己去并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父亲的画面》中“打到了,它才不会再去叮我儿子!”,为了自己的儿子不被蚊子咬,宁愿蚊子吸足了自己的血才打死。

《父爱之舟》中父亲用钱虽极为节省,但在旅馆投宿时,他看到我身上被臭虫咬的大红疙瘩,却心疼得同意加钱换房间。

这些都是细微的平凡的小事,但却小中见大,表现出了父爱之伟大与深沉。

四、总结收获,达成共识老师:谢谢你们给小册子取名的分享。

我们来总结一下阅读散文时可以从哪些地方体会作者的情感?学生回答(内容、语句、段落等)教师:我们总结出阅读记叙散文的方法:关注情感触点,体会情感情感触点:情节、事件、段落、句子。

教师:情感触点对我们理解作者的情感很重要,尤其是散文更是如此。

其实把我们大家生活中有感触的事情,甚至是一句话写下来,再写写自己的感受,就是一篇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老师:通过刚才为小册子取名和创作封底文字的活动,我看到大家对这三篇文章有很真切的感受。

我们来谈谈中国的父爱有什么特点?呈现这些特点的原因有哪些?学生回答(都抓住了父亲承担着生活压力为孩子辛苦付出的形象,因为对于中国人来说父亲在很大程度上承担着生活的压力和家庭中的大事,男人性别特点也决定着父爱的厚实、稳重、温暖、坚固与深沉。

)教师:结合大家所说我们对比找出几位作者都抓住了父爱的特点:厚实、稳重、温暖、坚固与深沉。

原因:承担着生活的压力和家庭重担、性别、传统的观念等。

教师:课后希望同学们能继续完成这个阅读活动,小组成员一起写完封底文字,深刻感悟父爱。

(作业)教师:这节课大家对父爱感受很深,请记住刚刚我们内心的真实感受。

是啊,父爱是坚固的,像一座大山,你可以走近他,感受他的博大与厚实;父爱是温暖的,似一个壁炉,你可以靠近它,感受它的炽热与温馨。

请不要把父爱当成理所当然,请试着多理解那个给予我们生命,陪伴我们成长的父亲至真至纯的的爱,请不要等到失去了才知珍惜,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希望大家多陪陪父亲,让爱温暖我们的生活!谢谢大家,同学们再见!学生:老师再见!谢谢老师!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