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伟群文阅读(课堂实录)

合集下载

群文阅读全国一等奖课堂实录

群文阅读全国一等奖课堂实录

群文阅读全国一等奖课堂实录摘要:一、引言:群文阅读的定义与重要性二、全国一等奖课堂实录的概述三、课堂实录的具体内容分析四、教学策略与方法的探讨五、群文阅读教学的反思与建议正文:一、引言: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新型的阅读教学模式,在我国教育界正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它倡导学生在一定主题下,通过阅读多篇相关文章,进行比较、分析、整合,从而提高思维品质、拓宽知识视野。

近年来,全国一等奖课堂实录为我们提供了群文阅读教学的优秀典范,值得广大教师学习与借鉴。

二、全国一等奖课堂实录的概述:本次全国一等奖课堂实录主题为“人与自然”,教师通过精心挑选五篇围绕这一主题的文章,引导学生进行深入阅读。

在课堂实录中,教师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三、课堂实录的具体内容分析:1.教师以“人与自然”为主题,引导学生阅读多篇相关文章,让学生在比较中分析各篇文章的观点、论据、表达方式等,从而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整合资源的能力。

2.教师通过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例如:“文章中的主人公是如何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是如何论证自己的观点的?”等。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策略与方法的探讨: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主题的选择,使之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本次课堂实录以“人与自然”为主题,贴近生活,富有时代感。

2.教师要善于设计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问题要有针对性、启发性,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自主探究。

3.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学生个性化的指导,促进全体学生共同发展。

五、群文阅读教学的反思与建议:1.教师在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时,要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2.教师要善于调整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与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以更好地适应群文阅读教学的需要。

群文阅读全国一等奖课堂实录

群文阅读全国一等奖课堂实录

群文阅读全国一等奖课堂实录
摘要:
一、群文阅读的概述
1.群文阅读的定义
2.群文阅读的教学模式
二、全国一等奖课堂实录的背景
1.比赛简介
2.比赛意义
三、课堂实录的过程
1.课程导入
2.教学内容与方法
3.课堂互动与讨论
4.课程总结与反思
四、群文阅读的优点与启示
1.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2.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3.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4.对我国教育的启示
正文:
群文阅读是一种将多篇文本组合在一起进行阅读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探究,达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拓展学生知识面的目的。


年来,群文阅读在全国各地逐渐受到重视,并在各类教学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来探讨一下全国一等奖课堂实录中的一堂群文阅读课。

这节课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为核心目标,围绕一堂课的时间展开。

课程开始时,教师通过一段引人入胜的故事或话题作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多篇相关文章,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思辨能力。

在课堂实录中,教师以丰富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章内涵,例如:对比阅读、归纳总结、拓展延伸等。

这些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提高阅读效果。

课程结束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收获与感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群文阅读的优点在于它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群文阅读高中语文一等奖课堂实录

群文阅读高中语文一等奖课堂实录

群文阅读高中语文一等奖课堂实录
今天上午,本校高一(1)班进行了一堂群文阅读课,这是该班在高中语文考试中取得一等奖的课堂实录。

课堂开始,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群文阅读的概念和意义,强调了其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

接着,老师让同学们自由选择一篇有代表性的文章,然后进行阅读和讨论。

同学们在自由选择文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选择了各类文章,涵盖了不同的主题和文体。

在阅读和讨论的过程中,同学们积极交流,各抒己见,不断探讨文章的内涵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他们不仅对文章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分析,而且对自己的观点做出了充分的支撑和论证。

在课堂的最后,老师对同学们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赞他们的思维活跃、阅读深入、论证有力,学习成果显著。

同时,老师也提出了一些提高的建议,鼓励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保持对语文的热爱和对群文阅读的积极参与,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和语文素养。

通过这堂课,同学们不仅加深了对群文阅读的理解和认识,而且进一步提高了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了“阅读是思想的启蒙,思考是阅读的升华”的真谛。

- 1 -。

“单元整合,群文阅读”:“感动”课堂实录

“单元整合,群文阅读”:“感动”课堂实录

“单元整合,群文阅读”:“感动”课堂实录一、单元回顾。

师:在第四单元中,我们一起学习了四篇文章,它们是:(课件出示课内四篇文章的题目,学生读文章题目),其中的那些人,那些事都让我们的心中涌动着一种情感,那就是感动,对,感动,究竟是什么让我们感动呢?今天,我们就用画知识树的方法来讨论这个问题。

(老师出示树干,上书“感动”二字。

)师:这颗知识树的主干就是我们今天的主题“感动”,那么这些文章到底讲了些什么呢?又是什么让你感动呢?谁来说说?(学生说)《再见了,亲人》——伟大友谊;《金色的鱼钩》——终于革命;《桥》——无私无畏;《梦想的力量》——坚定执着。

老师根据学生说的内容总结并贴上叶子(课文题目)和苹果(主题)二、单元回顾、阅读概览师:大家把课内的这几篇文章说得很准确,说明大家上课时很认真,而我们的课外课外同步阅读中,也有四篇以感动为主题的文章。

这四篇文章是:(课件,学生读题目,老师贴树叶)前几天,老师已经让大家进行了认真的阅读,我想知道大家是怎么阅读的,能把你们的阅读方法告诉我们吗?(学生说,老师板书)(勾画,批注,讨论……)(师:能将课内学到的这些方法用到课外阅读中,非常好!师:老师还在课前给大家发了同步阅读卡,下面就请大家拿出我们课前填写的《同步阅读卡》,同桌之间交流、讨论一下。

(师巡视,生讨论交流)师:刚才老师看了看,同学们填写得都很认真,说明读书很用心,下面我们就来汇报一下这四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让我们我们感动的是什么?谁先来?《哑巴渡》——默默奉献《馒头的故事》——舍己为人《上学只要半小时》——不屈不挠《最后一片藤叶》——善良赤城师小结:孩子们读书都非常的认真,也很仔细,我们再来看看这颗知识树,从这颗感动的树上,我们看到了“友谊、忠诚、无私、执着、奉献、献身、坚忍、善良”不同的人,不同的事带给我们的确是不一样的感动。

三、片段分享师:那么,在同步阅读的四篇文章中,哪些段落或句子最打动你呢?请你找出来先给大家读一读,再说一说为什么让你感动。

群文阅读教研活动记录

群文阅读教研活动记录

群文阅读教研活动记录一、活动背景为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我校于 2021 年 4 月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一次群文阅读教研活动。

此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教研的方式,深入挖掘群文阅读实施的有效途径,促进学科的交叉融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活动流程我们组织了一场师生座谈会,教师们就群文阅读的含义、目的、实施方式等进行了深入讨论,并邀请学生代表分享了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

在座谈会的基础上,我们确定了群文阅读的活动形式和计划安排。

我们利用每周一次的学科组会议时间,进行了群文阅读教研活动的专题研究。

在研讨过程中,老师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分享了群文阅读在不同学科中的应用案例,并进行了互相交流、学习和思考。

我们组织了一次包括中学部所有学生和教师的群文阅读动员大会。

在大会上,我们邀请了学校文学社的学生代表们进行了朗读和讲解,激励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到群文阅读中来。

三、活动成果通过本次群文阅读教研活动,我们收获了丰硕的成果。

教师们凭借群体力量共同破解了群文阅读这一教学新难点,发掘了多种多样的群文阅读方案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学校学生群体的阅读兴趣明显增强,阅读量和阅读广度得到了提高。

学生们能够在老师和同学的共同参与中,更好地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和收获,进一步提高了阅读的效果。

四、活动心得群文阅读教研活动的举办,不仅促进了学科交叉融合,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养,更是让学生在群体中共同感受和分享阅读的快乐。

通过此次活动,我深刻地意识到了群体合作的重要性,体会到了合作教学的魅力。

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充分运用群文阅读这一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成绩。

以上是我校群文阅读教研活动的记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胡志伟群文阅读课堂实录.docx

胡志伟群文阅读课堂实录.docx

实用标准文档“古人晚上干什么”课堂实录模式找景象——想画面——悟情古人晚上干什么文篇目《静夜思》、《十九》、《客》、《琵琶行》片段、及来源《和仆射塞下曲 .其二》、《和仆射塞下曲.其三》1.引学生运用“ 、批、默、”等方法行多文本,了解文大意,感悟作者在夜晚作的目的及情感。

2.合古特点,想象文所表的意境,品味富有表力的言,教学目同累言、提高运用言的能力。

3.通比和,感悟典古的魅力,激学生持的趣。

4.通找景象——想画面——悟情来学古。

教学重点感悟典古的魅力,体会作者在夜晚作所表达的真情感。

教学点教学模式的形成,利用两种方法古行学。

一、引入,夜晚。

:孩子,在晚上,我会干什么呢?生:看、写作、跳舞⋯⋯:真是丰富多彩啊,那古代人晚上会干什么,你想知道?生:想。

师:让我们一起回到古代,看看看看诗人们晚上干些什么呢?(板书课题,古人晚上干什么?)二、阅读诗文,谈《静夜思》。

师:让我们穿越时空,来到唐代,请看大诗人白的《静夜思》。

请同学们自由读诗,想想:你是从哪里可以看出这首诗是在夜晚写的?诗人在做什教么?写了哪些景物呢?边读边批注。

学师:请一位同学读一读。

实生:可以从明月知道是在夜晚写的诗,也可以看图知道的。

白在看月亮,录写的景物有:床、月光、明月。

师:我们已经学过这首古诗,我想问问孩子们: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生:思念家乡的感情。

师:真棒,你从哪里读出来的呢?生:低头思故乡。

师:请这位同学教大家读一遍,读出思乡之情。

生:教读、齐读。

师:你喜欢哪句呢?勾出来,和同桌交流读一读。

师:这首诗我们以前学过,没什么难度,孩子们,愿不愿意挑战一下没有学过的古诗呢?生:愿意。

师:出示古诗《问十九》,请孩子们一起读一读。

生:齐读。

师:请结合老师出示的古诗,边读边想想:从诗句中哪些词语能体现出作者是在夜晚写的诗?写了哪些景物呢?诗人在做什么?孩子们,请拿起笔,在诗句中批注。

生:晚可以看出作者写诗的时间是在夜晚;分别写了:酒、火炉、雪。

全国群文阅读大赛特等奖《大小之变》课堂实录

全国群文阅读大赛特等奖《大小之变》课堂实录

全国群文阅读大赛特等奖《大小之变》课堂实录《大小之变》课堂实录一、引言在当今社会,阅读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全国群文阅读大赛特等奖作品《大小之变》给我们带来了一场思想与情感的盛宴。

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这部作品,成为了老师们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进行全面评估,《大小之变》课堂实录,帮助老师们更好地展开课堂教学。

二、初识《大小之变》《大小之变》是一部以文学艺术为载体的作品,通过描述主人公在一次奇特的身体变化中所经历的精神与心灵的变化,探讨了社会与现实的种种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让学生在广度上更好地了解这部作品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并激发其对文学作品的情感共鸣。

三、课堂实录1. 开场引言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来探讨一部文学作品《大小之变》。

这是一部荣获全国群文阅读大赛特等奖的作品,作者通过一次身体变化展现了主人公内心的挣扎与成长。

我希望大家在课堂上可以敞开心扉,感受其中的情感共鸣。

2. 分析主题老师:在《大小之变》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主人公身体的变化,引发了他对生活、对自我、对社会的认知。

这是否也反映了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困惑和挣扎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并畅所欲言。

3. 分组讨论老师:现在请同学们分成小组,就作品中的某个片段或人物进行深入讨论,看看你们是否有不同的理解与感悟。

4. 思想碰撞同学们在小组讨论后,可以进行思想碰撞,共享彼此的观点与见解。

在思想碰撞中,可以促进学生对作品的更深层次理解,也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广度。

五、总结与展望通过以上的课堂实录,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对《大小之变》这部作品有了更全面、深刻的理解与感悟。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在广度和深度上的拓展,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学作品所蕴含的丰富内涵。

个人观点与理解《大小之变》这部作品,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对社会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群文阅读全国一等奖课堂实录

群文阅读全国一等奖课堂实录

群文阅读全国一等奖课堂实录群文阅读全国一等奖课堂实录一、群文阅读的概念解读群文阅读,是指通过集体阅读的方式,促进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素养。

群文阅读强调学生阅读的主体性和参与性,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让阅读成为一种共同体验和交流的文化现象。

在群文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共同探讨书中的内容,互相共享自己的阅读体会,从而达到共享知识、丰富情感、启发思维的目的。

群文阅读全国一等奖课堂实录2019年,我有幸观摩了一节获得群文阅读全国一等奖的课堂,深受启发和震撼。

这节课是一堂语文课,课程内容是《红楼梦》的选段赏析。

在这节课上,学生们不仅展示了对《红楼梦》的深入理解,更重要的是展现了他们在群体合作中所获得的认知和情感上的共鸣。

以下是我对这节课的一些观察与思考。

二、课堂实录及反思1. 开篇引导课堂开始,老师并没有直接进入《红楼梦》的文本赏析,而是先通过观赏一组名家绘画作品来引发学生对于《红楼梦》的兴趣与想象,以此作为引入,打开了学生的阅读欲望。

这一引导方式让学生从艺术欣赏中产生了一种对于文学作品的向往,为深入阅读奠定了基础。

2. 群体合作在文本赏析阶段,老师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分析不同的章节和人物,然后让他们互相介绍各自分析的内容,最后在全班共同讨论中进行巩固和升华。

这种分组合作的方式不仅让每个学生有机会深入研读文本,更重要的是让每个人的观点和思考在集体讨论中得以呈现和升华,从而获得了认知上的共鸣。

3. 总结回顾课堂的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了简要总结和回顾,并邀请学生共享自己在阅读《红楼梦》过程中的体会和感悟。

通过这个环节,学生们不仅得以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和升华,同时也得以从他人的共享中获得更多的灵感和启发。

三、个人观点与理解对于这节课的观摩,我深受启发。

在传统的文学课堂中,学生们往往是被动的接受者,而在这节课中,学生们成为了文本分析的主体,他们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得到了充分的释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人晚上干什么”课堂实录
阅读选文见附录
阅读选文: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绝小诗。

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诗人于屋内抬头望月的所感。

表达客居思乡之情,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含蓄无穷,历来广为传诵。

问刘十九⑴
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⑵,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⑶,能饮一杯无⑷?
⑴刘十九:白居易留下的诗作中,提到刘十九的不多,仅两首。

但提到刘二十八、二十八使君的,就很多了。

刘二十八就是刘禹锡。

刘十九乃其堂兄刘禹铜,系洛阳一富商,与白居易常有应酬。

⑵绿蚁:指浮在新酿的没有过滤的米酒上的绿色泡沫。

醅(pēi):酿造。

绿蚁新醅酒:酒是新酿的酒。

新酿酒未滤清时,酒面浮起酒渣,色微绿,细如蚁,称为“绿蚁”。

⑶雪:下雪,这里作动词用。

⑷无:表示疑问的语气词,相当于“么”或“吗”。

[2]
译文:新酿的米酒,色绿香浓;红泥炉的小火苗,烧得殷红。

天色阴沉,好像晚上要下雪,能否留下与我共饮一杯?[2]
约客⑴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⑵,青草池塘处处蛙⑶。

有约不来过夜半⑷,闲敲棋子落灯花⑸。

⑴约客:邀请客人来相会。

⑵黄梅时节:五月,江南梅子熟了,大都是阴雨绵绵的时候,称为“梅雨季节”,所以称江南雨季为“黄梅时节”。

意思就是夏初江南梅子黄熟的时节。

家家雨:家家户户都赶上下雨。

形容处处都在下雨。

⑶处处蛙:到处是蛙声。

⑷有约:即为邀约友人。

⑸落灯花:旧时以油灯照明,灯心烧残,落下来时好像一朵闪亮的小花。

落,使……掉落。

灯花,灯芯燃尽结成的花状物。

[2][3]
译文:梅子黄时,家家都被笼罩在雨中,长满青草的池塘边上,传来阵阵蛙声。

时间已过午夜,已约请好的客人还没有来,我无聊地轻轻敲着棋子,震落了点油灯时灯芯结出的疙瘩。

琵琶行(节选)
白居易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