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 视 节 目 频 道 对 照 表

电 视 节 目 频 道 对 照 表
电 视 节 目 频 道 对 照 表

电视节目频道对照表

磁生电的探索教案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教案 授课教师: § 1.1磁生电的探索 电磁感应定律定律不仅在科学和实践上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发现定律的指导思想以及发现过程中科学家行科学思想、科学态度的教育。因此实施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可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这个发现过程所揭关的资料,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和评价,让同学们发表自本节课是学生认识电磁感应现象的开始,也是后面学习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的基础,是电磁学的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磁通量的定义及意义,会在具体实例中判断磁通量的变化。 (2)了解电磁感应现象。 (3)知道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 (1)用实验的方法获得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方法分析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实验操作的乐趣,提高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物理规律的良好习惯,提高自 教学重点: 1、判断磁通量的变化 2、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教学难点: 能在具体实例中判断闭合回路中磁通量的变化

2014年1月10日 电流计、大小线圈、条形磁铁、导体棒、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 1、 查阅资料,与同学交流讨论电磁感应现象的探索历程,体会人类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 学生分组实验,通过感应电流产生条件的探究,认识到猜想与假设的重要性。 3、 探究教学过程中,能和同学们进行交流、分析、讨论,得出自己的结论。 4、 PPT 展示 、电池组、PPT 、投影仪

情景1. 放映PPT 设问1. 用PPT ,构成情景,引出问题,电是怎样产生的呢? 你知道吗,最初让这个世界真正充满“电”的,只是一些不起眼的磁铁、线圈等。英国 物理学家法拉第就是利用这些材料打开了电气时代的大门。 诱思一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一、磁生电的探索历程 师:在初中、高中我们都学习了奥斯特实验。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个实验。 (边演示边叙述) 1820年4月的一天,奥斯特在大学讲课结束时, 偶然将通电直导线放在南北指向的小磁针上 方,这时,奇怪的现象发生了。 (课件演示)小磁针发生了偏转,奥斯特愣住了。一个小小 的磁针的偏转,诞生了一个伟大的发现。 问:(1)同学们能告诉我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生:通电导线周围产生了磁场, “电7磁”。 问:(2)如果你处在奥斯特时代,当你得知“电7磁”时(电能生磁) 想? 生:“磁7电”,(磁能生电)吗? 师:是的。自然界无处不存在对称美,当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后,在科学界引起迅速热 烈的反响。很多科学家对此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探索、法国物理学家菲涅尔、法国物理学 家安培、瑞士物理学家科拉顿、美国科学家亨利以及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等。 (放映法拉第 简介)法拉第经过10年的坚持不懈的努力,1831年获得了重大突破,发现了利用磁场产生 电流的条件,今天咱们就重复法拉第所研究过的实验现象从中找到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并 体会一下研究自然规律的一种方法,那就是实验加科学思维。 二、探索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师:下面咱们来探索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要想实现“磁7电”首先得有磁,这里有条形磁铁和 备回路,这是线圈,要观察是否生成电流可在闭合回路中接入灵敏电流计来检验。 指针偏转说明有电流流过,不偏转则说明没有产生电流) 。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你们桌上的器材(结合初中学过的实验)来寻找一下“磁7电” 能找到几种方法? (PPT 放映实验的线路图) 刚才我观察了一下同学们设计的方案有这两种,我们先来分析方案 生感应电流(指针偏转)的方法是什么?请同学分组实验。 师:将单导线上下运动,左右运 动,导线不动,磁场上下移动,左右移动。磁场与单导线一 起运动。几个过程后问学生:哪些操作中有电流?不同的操作都会得到电流,那么得到电 流的条件是什么? 生:闭合电路切割磁感线运动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你会有什么新的猜 教 学 过 程 U 形磁铁。要想形成电流就必须具 (电流计 ?你 Bl 1 (图1)中,要产 3 图1

新课标鲁科版3-2选修三1.1《磁生电的探索》WORD教案2

第一章电磁感应 第一节磁生电的探索 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与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相关的物理学史; (2)知道电磁感应、感应电流的定义。 (3)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4 )会使用线圈以及常见磁铁完成简单的实验。 2、过程与方法:领悟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观察实验、分析论证、归纳总结等要素在研究物理问题时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领会科学家对自然现象、自然规律的某些猜想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性; (2)以科学家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激励自己。 教学重点:知道与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相关的物理学史。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艰难历程。培养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 教学难点: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艰难历程。培养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手段:计算机、投影仪、录像片。 教学过程: 一、电磁感应的探索历程 1、奥斯特梦圆“电生磁”------ 电流的磁效应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内容。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 回答: (1)是什么信念激励奥斯特寻找电与磁的联系的?在这之前,科学研究领域存在怎样的历史背景? (2)奥斯特的研究是一帆风顺的吗?奥斯特面对失败是怎样做的? (3)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过程是怎样的?用学过的知识如何解释? (4 )电流磁效应的发现有何意义?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活动:结合思考题,认真阅读教材,分成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2、法拉第心系“磁生电”------电磁感应现象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的内容。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来源:学科网 ZXXK] (1)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引发了怎样的哲学思考?法拉第持怎样的观点? (2)法拉第的研究是一帆风顺的吗?法拉第面对失败是怎样做的? (3 )法拉第做了大量实验都是以失败告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4)法拉第经历了多次失败后,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他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具体的 过程是怎样的?之后他又做了大量的实验都取得了成功,他认为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5 )从法拉第探索电磁感应现象的历程中,你学到了什么?谈谈自己的体会。 学生活动:结合思考题,认真阅读教材,分成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科学探究一一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高中物理第4章第1节磁生电的探索教案含解析鲁科版选修1_1

第1节磁生电的探索 自主预习叭皆新 电磁感应现象 1 ?历史的回顾 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它提示了电现象和磁现象之间存在的某种联系. 2.实验观察 (1)没有电池也能产生电流: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回路中电流表的指针发生了偏转. (2)磁铁与螺线管有相对运动时也能产生电流:在条形磁铁插入或拔出螺线管的瞬间,电 流表的指针发生了偏转?条形磁铁在螺线管中保持不动时,电流表的指针不发生偏转?如图 所示. 3.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穿过闭合回路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回路中就产生感应电流.产生感应电流的现象称为电磁感应现象. 4.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具有极大的实用价值,对电生磁与磁生电的正确揭示,展现了电与磁间的密切联系和对称统一,为电磁学理论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进一步推动了电磁技术的发展,引领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1.思考判断 (1)奥斯特发现了“电生磁”的现象之后,激发人们去探索“磁生电”的方法. (V)

(2)英国科学家牛顿一直坚持探索电磁感应现象,历时近十年的探索,终于获得了成 功. ( X) (3)闭合电路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V) 2 .合作探究 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回路中产生感应电流,这时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是否一定发生了变化? 【提示】只要有感应电流产生,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一定发生变化. I IEZU

【沪科版】2019九年级物理第16章第三节《测量电功率》随堂练附答案解析

【沪科版】2019九年级物理第16章 第三节《测量电功率》随堂练 1.在“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的实验中,某同学电路连接正确,闭合开关,灯泡发光,但测试中无论怎样调节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示数都达不到灯泡的额定电压值,其原因可能是() A.变阻器总电阻太大B.电压表量程太大了 C.电源电压太低D.灯泡灯丝断开 2.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电路,测量额定电压为2.5V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闭合开关前,滑片P应滑到B端 B.闭合开关后,小灯泡不发光,一定是小灯泡灯丝断了 C.当电压表示数为2.5V时,测出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可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D.实验还可得知,小灯泡的实际功率越大,小灯泡越亮 3.(对应例1)如图甲所示是“测量小灯泡功率”的实验电路,电源电压为3V,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 (1)连接电路时,图中导线a端应与电压表上标有数字____(选填“3”或“15”)的接线柱相连。 (2)闭合开关前,应将滑片P置于____(选填“A”或“B”)端。 (3)若要测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移动滑片P,使电压表的示数为____V。 (4)根据实验数据画出I-U图像,如图乙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____W。

4.小斌要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实验桌上备有如下器材:符合要求的电源、额定电压为U 的小 灯泡L、阻值为R的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已调零的电压表、单刀双掷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 (1)请你帮助小斌将实物电路图补充完整。 (2)连接好电路后,请你将正确的操作步骤补充完整:闭合开关S ,将开关S扳向1,调节滑动变 1 阻器,使____;将开关S扳向2,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置保持不变,记录电压表示数为U。 、U、R表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P=____。 (3)请用U 5.(对应例1)某实验小组用“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待测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图中甲实物电路的连接。(要求:连线不得交叉,电压表量程要正确) (2)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后,闭合开关S,灯泡不亮,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指针几乎不动。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 (3)故障排除后进行实验,通过移动滑片记录了多组数据,并作出了如图乙所示的I-U图像。据图可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____W。 (4)现将该小灯泡与一个10Ω的定值电阻串联后接入电压为3V的电源两端,此时小灯泡的实际功率是____W。

2017-2018学年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六章第三节测量电功率习题新版沪科版

第十六章第三节测量电功率 一、单选题 1.如图是小松同学做电学实验时所画电路图的一部分,其中小灯泡的铭牌不清,根据此图,可以直接研究的问题是() A. 测小灯泡正常发光的电 阻 B. 测小灯泡的实际电功率 C. 测小灯泡消耗的电 能 D. 测小灯泡产生的热量 2.如图中的三个电路电源电压均相同且保持不变,灯泡的规格相同,忽略温度对电阻的影响.当开关闭合后,a、b、d三盏灯实际功率的大小关系式正确的是() A. P a=P d=P b B. P a=P d> P b C. P a>P d> P b D. P a<P d=P b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对人体的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V B. 保险丝应与所保护的电路并联起来 C. 在家庭电路中可以用铜丝代替保险丝 D. 用电路的电功率可用专用的功率表来测量 4.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 闭合开关后将滑动变阻器移动到阻值最大处之后就可以进行灯泡电功率的测量 B. 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电阻的测量原理是 C. 利用可以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D. 利用二力平衡的可以测量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5.如图所示,在“探究电功率跟电压的关系”实验中,将小灯泡L1:“2.5V 0.3A”和L2:“3.8V 0.3A” 串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L1和L2串联的主要目的是使两灯泡电流和通电时间都相同 B. 如果电源电压可调,两灯泡可以同时正常发光 C. 闭合开关后,“3.8V 0.3A”的小灯泡更亮,因为其额定功率大 D. 通过此实验现象和数据能探究出电功率跟电压的定量关系 6.在“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的实验中,某同学电路连接正确,闭合开关,灯泡发光,但测试中无论怎样调节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示数都达不到灯泡的额定电压值,其原因可能是() A. 变阻器总电阻太大 B. 电压表量程太大 了 C. 电源电压太低 D. 灯泡灯丝断开 7.如图所示电路,灯泡L1标有“6V 6W”,L2标有“6V 3W”,电流表A1的量程是0 ~ 3A, A2的量程为0~0.6A,电压表量程0~15V,在a、b间接入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闭合开关S后,假设灯泡电阻不随温度变化,为保证所有电学元件的安全,则允许加的电源电压和通过电流表A1的电流不得超过() A. 3.6V 0.9A B. 6V 1.5A C. 12V 3A D. 15V 3.75A 8.在“伏安法测电功率”的实验中,滑动变阻器不能起到的作用是()

3细胞的生物电活动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一、电生理学实验常用仪器 (一)刺激系统 1.电子刺激器:刺激与反应是观察机体组织兴奋性的重要指标。1)单刺激2)双刺激3)连续刺激 2.刺激隔离器:其用途是消除地环干扰,避免伪迹和误差。 由于刺激输出的一端为地,因此,在记录生物电时接通到组织去的电刺激必须和地面进行隔离。如不进行隔离,将使交流电波或刺激伪迹带入记录系统,导致生物电波形被完全掩盖。 3.刺激电极:刺激电极是刺激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较为常用的有普通电极、保护电极和乏极化电极。 1)普通电极:常用于刺激离体组织的急性实验,不适于慢性实验。因为在电流作用下,离子进入组织可产生毒性作用。 2)保护电极:当实验需要刺激深部组织时,采用保护电极,可避免刺激周围无关组织,保证刺激的准确性。 3)乏极化电极:当采用直流电刺激组织时,金属电极与组织之间发生电解过程,产生与刺激电流相反的电动势,这种反电动势即形成了极化电流,对抗了原来的刺激电流,使刺激电流的强度衰减,刺激的时间越长,失真现象越严重。采用乏极化电极,则可避免极化现象。常用的乏极化电极有银-氯化银(Ag-AgCl),甘汞电极(汞-氯化汞电极)等。 (二)信号探测转换系统 信号探测转换系统由信号引导电极和传感器(换能器)组成。其功能是拾取生物信号,并进而把非电生物信号转换为生物电信号。 1. 测量和信号引导电极 (1)普通电极:其电极尖端一般是毫米级的,作为记录用的普通电极,又称为记录电极或引导电极。 (2) 微电极:电极尖端是微米级的,根据制作材料不同,可分为金属微电极、碳丝微电极和玻璃微电极。 玻璃微电极:分为单管和多管。单管:一般尖端外径<4μm ,如用于细胞内记录尖端外径<1μm。单管微电极的粗端插入银-氯化银电极作为导电连接,由于电极内径小,电极阻抗高,一般选用3mol/L的KCL溶液充灌玻璃微电极以减少电极阻抗。多管微电极:可以引导细胞的生物电活动,同时可以通过微电泳法向被观察的细胞的临近小范围内导入离子化合物,药物、及对照等。 2. 传感器 传感器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是一种能把机体生理活动的非电信号转换成与之有特殊关系的电信号的转换装置。 分类:1)物理型传感器:电阻式、电感式、光电式等。 2)化学型传感器:能把化学成分和浓度等转换成与之有确定关系的电信号的传感器。 3)生物型传感器:压力换能器,张力换能器 (三)信号调节系统 1.前置放大器2.微电极放大器 (四)显示、记录系统 二、细胞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 (一)兴奋性: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 组织细胞受到刺激时,可以应答性地出现一些特定的反应或暂时性的功能改变。 1. 兴奋性的概念:各种组织兴奋性的高低不一样---可兴奋组织?兴奋性和动作电位有联系吗? 2. 兴奋和抑制 3.兴奋和动作电位: 4.兴奋性和动作电位

第1节 磁生电的探索

第1节磁生电的探索 1.了解电磁感应现象发现的历史过程,体会对称思想和科学猜想在物理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通过实验,知道电磁感应现象及其产生的条件.(重点+难点) 3.了解法拉第及其对电磁学的贡献. 一、历史的回顾 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它揭示了电现象和磁现象之间存在某种联系. 奥斯特发现了“电生磁”的现象之后,激发人们去探索“磁生电”的方法,比较著名的物理学家有:安培、科拉顿等,都没有成功或半途而废. 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坚信自然界的各种现象之间存在相互联系,一直坚持探索电磁感应现象,前后历时数十年的探索,终于悟出了磁生电的基本原理,“一切都存在于变化之中”.二、磁生电的实验探索 1.实验观察 (1)没有电池也能产生电流:闭合电路中的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回路中电流表的指针发生了偏转. (2)磁铁与螺线管有相对运动时也能产生电流:在条形磁铁插入或拔出螺线管的瞬间,电流表的指针发生了偏转.条形磁铁在螺线管中保持不动时,电流表的指针不发生偏转.如图所示. 2.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只要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回路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在回路中产生感应电流现象表明发生了电磁感应现象. 三、发现磁生电的意义 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实际上是发现了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展现了电和磁间的密切联系及其对称与统一,为电磁理论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进一步推动了电磁技术的发展,引领人们走进了电气时代.

感应电流条件的探究 1.产生感应电流的常见方法 (1)闭合电路中的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如图甲所示,导体AB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回路中有电流产生,而导体AB顺着磁感线运动时,回路中无电流产生. (2)磁铁在线圈中运动 如图乙所示,条形磁铁插入或拔出线圈时,线圈中有电流产生,但磁铁在线圈中静止不动时,回路中无电流产生. (3)改变螺线管AB中的电流 如图丙所示,将小螺线管AB插入大螺线管CD中不动,当开关S接通或断开时,电流表中有电流通过;若开关S一直接通,当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时,电流表中也有电流通过.2.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可以归纳为两个:一是电路本身必须闭合,二是穿过回路本身的磁通量发生变化,主要体现在“变化”上,回路中有没有磁通量穿过不是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如果穿过回路的磁通量很大但无变化,那么无论多大,都不会产生感应电流. 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长直导线通过恒定电流,有一矩形框与导线在同一平面内,在下列情况中线圈产生感应电流的是() ①导线中电流变大②线框向右平动 ③线框向下平动④线框以ab边为轴转动 ⑤线框以直导线为轴转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⑤ [思路点拨] 分析是否产生感应电流,关键就是分析穿过闭合线框的磁通量是否变化,而分

第三节测量电功率学案教案

第三节测量电功率 学习目标 1.经历“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过程,体会根据原理设计实验的方法。 2.体验实际功率跟实际电压的关系,领悟用电器正常工作的条件。 3.会用电能表测算家用电器的功率。 课前准备 复习课本P74页实验:测量灯泡工作时的电阻 1.说明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 2.画出电路图。 3.怎样正确地将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 4.连接电路时要注意哪些问题?怎样检查你连接的电路是否能正常工作? 预习记录 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 合作探究 活动1:怎样知道用电器的电功率 说出你有哪些办法? 1. __________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 ; 3. ________________ 。 活动2: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1.提出问题 如果给你额定电压分别为2.5V和3.8V的小灯泡各一只,你能测出它们的电功率吗?说明: 从生活走向物理,在生活中发现问题,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用一个活动复习并引入新课 说明:测量小灯泡电功率是九年

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思考、讨论: ①用 表测出小灯泡两端的电压,用 表测出通过小灯泡的电流,根据 就可以计算出小灯泡的功率。 ②你能画出测量的电路图吗? ③连接电路图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怎样根据灯泡是否发光,电 流表、电压表检查你连接的电路是否能正常工作? ④怎样测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⑴额定电压为2.5V 的小灯泡 ⑵额定电压为3.8V 的小灯泡 级物理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验。在实验探究中,引导学生结合电功率的计算公式了解实验原理,知道实验必须测量的物理量,画出电路图,选择需要的器材,进而完善电路的设计。 指导学生利用电功率的计算公式制定出完整 的实验方案是本节的重点。引导学生与伏安法测电阻相对比,让学生明确测量的物理量,画出电路图, 伏安法测灯泡的电功率与伏安法测灯泡的电阻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如都是根据公式设计实验测量物理量,所测物理量、所用器材、电路图、连接电路的方法、

《磁生电的探索》教案

鲁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2 第一章电磁感应 第一节磁生电的探索(教案) 教师:沈雄斌 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高中物理选修3-2的开篇,在电磁学的学习过程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电磁感应现象认知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节的主要内容可以总结为两大部分: 1、磁生电的探索历程:本部分的目的在于通地过简述若干科学家在磁生电探索过程中的贡献,让学生感受科学发现过程的态度与精神,并从中得到启发。 2、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实验探究是学生发现和验证物理规律,理解物理知识极为重要的途径,本部分教材上安排三个实验要求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2、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清楚电能够生磁,并能判断通电导线周围的磁场分布;了解什么是磁通量; (2)知道电路中要有电流,电路必须是闭合回路; (3)在初中,学生对闭合电路的部分导线切割磁感线能产生电流已有一定的认识,但在空间想象、问题本质的分析等方面还较为薄弱。 (4)能较熟练的使用互联网搜索引擎,有通过互联网查找相关知识的经验。 二、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分析 (一)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过程,体会人类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知道电磁感应、感应电流的定义。 (3)通过实验与探究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互联网搜索,收集科学家在磁生电探索中的成与败,感悟科学发现的过程,并与同学分亨交流; (2)通过科学探究,认识科学发现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观察实验、分析论证、归纳总结);并能通过交流得到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会科学家对自然现象、自然规律的某些猜想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性。 (2)学会通过实验探究、分析现象、团结协作、讨论交流的途

高中物理第1章电磁感应第1节磁生电的探索教学案鲁科版选修3-2

第1节磁生电的探索 一、电磁感应的探索历程 事件意义 电生磁 1820年,奥斯特发现了电流 的磁效应 拉开了研究电与磁相互关系 的序幕 磁生电 菲涅耳、安培、科拉顿、亨 利等致力于磁生电的研究 科学探索是曲折的,真理追 求是执着的 1831年,法拉第发现了电磁 感应现象 揭示了电和磁的内在联系, 引领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二、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1.探究导体棒在磁场中运动是否产生电流(如图1-1-1) 图1-1-1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有无电 流) 分析论证 1.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 效应,拉开了研究电与磁相互关系的序幕,法拉 第历经10年发现磁生电的原因。 2.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有两个,一是电路闭合, 一是磁通量发生变化,二者缺一不可。 3.磁通量变化有多种:B不变S变、B变S不 变、B与S都变、B与S都不变只是二者夹角 变。

导体棒静止 无 闭合电路包围的面积变化时,电路中有电流产生;闭合电路包围的面积不变时,电路中无电流产生 导体棒平行磁感线运动 无 导体棒切割磁感线运动 有 2.探究磁铁在通电螺线管中运动是否产生电流(如图1-1-2) 图1-1-2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有无电流) 分析论证 N 极插入线圈 有 线圈中的磁场变化时,线圈中有感应电流;线圈中的磁场不变时,线圈中无感应电流 N 极停在线圈中 无 N 极从线圈中抽出 有 S 极插入线圈 有 S 极停在线圈中 无 S 极从线圈中抽出 有 3.模拟法拉第的实验(如图1-1-3) 图1-1-3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线圈B 中有无电 流) 分析论证 开关闭合瞬间 有 线圈B 中磁场变化时,线圈 B 中有感应电流;磁场不变 时,线圈B 中无感应电流 开关断开瞬间 有 开关保持闭合,滑动变阻器滑片不动 无 开关保持闭合,迅速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有

第二章第三节 细胞的电活动

第二章第三节细胞的电活动 电信号的产生和传播都是在质膜两侧进行的。 细胞的跨膜电位有两种表现形式: 即安静状态下相对平稳的静息电位和受刺激时发生的可传播、迅速波动的动作电位。 一、膜的被动电学特性和电紧张电位 膜的被动电学特性:是指细胞膜作为一个静态的电学元件时所表现的电学特性,它包括静息状态下的膜电容、膜电阻和轴向电阻等。 (一)、膜电容和膜电阻 跨膜电位-transmembrane potential,简称膜电位,是指当膜上的离子通道开放而引起带电离子跨膜流动时,就相当在电容器上充电或放电,从而在膜两侧产生的电位差。 (二)、电紧张电位 二、静息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一)、静息电位的记录和数值 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 RP :指静息时(安静状态下),质膜两侧存在的外正内负(与钾离子有关)的电位差。 细胞内电位记录:将无关电极(参考电极)置于细胞外,记录电极插入细胞内的记录方式,即细胞内电位记录。 绝大多数的静息电位是负电位 膜内电位负值的减小称为静息电位减小,反之,称为静息电位增大。 极化-polarization:人们通常把平稳的静息电位存在时细胞膜外正里负的状态称为极化。 超极化-hyperpolarization:静息电位增大的过程或状态称为超极化。 去极化-depolarization:静息电位减小的过程或状态称为去极化。 反极化:去极化到达零电位后膜电位如进一步变成正值称为反极化。 超射-overshoot:膜电位高于零电位的部分称为超射。 复极化-repolarization:质膜去极化后向静息电位方向回复的过程称为复极化。 静息电位: 骨骼肌细胞约-90mV 神经细胞约-70mV 平滑肌细胞约-55mV 红细胞约-10mV (二)、静息电位产生的机制 静息电位仅存在膜的内外表面之间,两层间可形成很大的电位梯度,形成这种状态的基本原因是离子的跨膜扩散。 产生离子跨膜扩散的条件有两个: ①、钠泵的活动,可形成膜内外离子的浓度差; ②、静息时膜对某些离子,主要是对K+具有一定的通透性。 某种离子在细胞静息时的通透性越大,这种离子的跨膜扩散对静息电位的贡献就越大。 在安静状态下,细胞膜主要对K+的通透性高。(这是由于质膜上存在经常处于开放状态的非门控钾通道,如神经纤维膜上的钾漏通道、心肌细胞膜上的内向整流钾通道。) 1、离子跨膜扩散的驱动力和平衡电位 电化学驱动力-electrochemical driving force:当某种离子跨膜扩散时,它受到来自浓度差和电位差的双重驱动力,两个驱动力的代数和称为电化学驱动力。 离子的平衡电位:当质膜只对溶液中某一离子有通透性时,电位差造成的驱动力与浓度差的驱动力的方向相反,成为阻止离子进一步跨膜扩散的力量,直至电位差驱动力增加到等于浓度差驱动力时达到稳态,此时的跨膜电位差称为该离子的平衡电位。

第三节 测量电功率 教案

第三节测量电功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进一步加深对电功率概念的理解.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巩固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操作技能. 3.通过实验、比较,进一步理解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 4.能利用家用电能表测算家用电器的电功率.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本节课培养学生依据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方法的能力.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过程中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态度. 2.通过实验中的观察和比较,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会利用伏安法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 2.对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理解. 【教学难点】电流表、电压表及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 【教具准备】电源(电池组)、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小灯泡(带灯座)、开关、导线若干、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课时】1.5课时 【巩固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新课引入】 师前面几节课我们讨论了电功率的有关问题,那么请同学们思考后回答: (1)电功率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2)什么是额定电压?什么是额定功率? (3)用电器工作时的电功率一定等于额定功率吗?为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从以上讨论可知,只有当用电器两端实际电压等于额定电压时,用电器的实际功率才等于额定功率,此时用电器的工作才是正常的. 师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有时需要知道用电器的电功率,根据你所学的知识,你能测出用电器的电功率吗?如果不能的话那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三节“测量电功率”. 【预习指导】 阅读课本P125-127文字内容和插图,把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等用红色笔做上记号,并完成对应练习册中“课前预习”部分,然后,各小组内部交流讨论,提出预习疑问,组长做好记录,准备展示. 【交流展示】 1.各小组代表举手发言,报告“课前预习”答案,教师评价订正. 2.学生质疑,教师指导释疑. 【拓展探究】 怎样测量电功率 (一)利用课件导学 1.实验目的:测量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工作时的电功率. 师一般情况下,实验室里并没有直接测定小灯泡功率的仪器,同学们能不能从刚才回答的问题中找到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方法呢? 生: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伏安法”,我们可以利用“伏安法”来测电功率. 2.实验原理:P=UI 师根据这一原理,只要测出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和与之对应的电流就能知道小灯泡的电功率.那么,这个实验需要哪些器材?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下列填空题,引导学生思考后独立填写,并积极举手发言. 填空题: (1)既然要测定小灯泡的功率,当然要有____________. (2)要测量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可用____________. (3)要测小灯泡的电流可用____________.

高考物理专题复习:第三节16章测量电功率

第三节(16章) 测量电功率 教学目标: 1.会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2.通过测量,体验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 3.进一步练习使用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 4.培养学生设计与制订计划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小灯泡的实际功率的方法。 2.区分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 教学难点: 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电路和实验步骤。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拿出LED 灯)问:同学们,你们可知道灯泡的铭牌上标明的“220V ,4.8W ”是什么意思吗?(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20V ,额定功率4.8W ),那么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又有怎样的关系呢?同学们观察小灯泡的铭牌,今天我们就来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二、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 1、设计实验 实验目的: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 实验原理:利用P=UI ,通过测量U 和I ,得出P 。 实验电路图:引导学生回忆测电阻实验, 指导学生画出电路图,如右图所示。 实验器材(7种):每组配备学生电源一只,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和开关各一只,2.5V (或3.8V )小灯泡一个,导线若干。 实验步骤: (1)按电路图连接好电路; (2)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恰好等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2.5V ,记录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并观察小灯泡的亮度。 (3)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小于U 额(约等于0.8U 额)。记录此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并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变化。 (4)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大于U 额(不能超过1.2U 额)。记录此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并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变化。 (5)计算出三种情况下小灯泡的电功率和灯丝电阻。 (6)断开电路,整理器材。 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小灯泡规格 电压U/V 电流I/A 电功率P/W 发光情况 电阻R/Ω U 额=2.5V 2.5 2 3

2021鲁科版选修第一节《磁生电的探索》word教案1

第一节2021鲁科版选修第一节 《磁生电的探索》word教 案1 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明白与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觉相关的物理学史; (2)明白电磁感应、感应电流的定义。 (3)明白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4)会使用线圈以及常见磁铁完成简单的实验。 2、过程与方法:领会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观看实验、分析论证、归纳总结等要素在研究物理问题时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会科学家对自然现象、自然规律的某些猜想在科学发觉中的重要性; (2)以科学家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鼓舞自己。 教学重点:明白与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觉相关的物理学史。领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艰巨历程。培养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 教学难点:领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艰巨历程。培养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摸索,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手段:运算机、投影仪、录像片。 教学过程: 一、电磁感应的探究历程 1、奥斯特梦圆“电生磁”------电流的磁效应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奥斯特发觉电流磁效应的内容。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摸索并回答: (1)是什么信念鼓舞奥斯特查找电与磁的联系的?在这之前,科学研究领域存在如何样的历史背景? (2)奥斯特的研究是一帆风顺的吗?奥斯特面对失败是如何样做的? (3)奥斯特发觉电流磁效应的过程是如何样的?用学过的知识如何说明? (4)电流磁效应的发觉有何意义?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活动:结合摸索题,认真阅读教材,分成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2、法拉第心系“磁生电”------电磁感应现象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法拉第发觉电磁感应的内容。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摸索并回答:(1)奥斯特发觉电流磁效应引发了如何样的哲学摸索?法拉第持如何样的观点? (2)法拉第的研究是一帆风顺的吗?法拉第面对失败是如何样做的? (3)法拉第做了大量实验差不多上以失败告终,失败的缘故是什么? (4)法拉第经历了多次失败后,终于发觉了电磁感应现象,他发觉电磁感应现象的具体的过程是如何样的?之后他又做了大量的实验都取得了成功,他认为成功的“要领”是什么?(5)从法拉第探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历程中,你学到了什么?谈谈自己的体会。 学生活动:结合摸索题,认真阅读教材,分成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科学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1、磁通量 (1)定义:公式:φ=BS 单位:特斯拉符号:T (2)推导:B=φ/S,磁感应强度又叫磁通密度,用Wb/ m2表示B的单位; 运算:当B与S垂直时,或当B与S不垂直时,φ的运算。 2、初中知识回忆:当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会产生感应电流,叫做电磁感应现象。 3、实验探究 实验1:闭合电路的部分导线在匀强磁场中切割磁感线,教材P6图4.2-1 探究导线运动快慢与电流表示数大小的关系。 实验2:向线圈中插入磁铁,或把磁铁从线圈中抽出,教材P6图4.2-2探究磁铁插入或抽出快慢与电流表示数大小的关系。

生理学-细胞电活动

第三节:细胞的电活动 一、静息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静息电位减小:膜内电位负值的减小;反之,则为静息电位增大。 不同细胞的静息电位不同。(只看绝对值) 超极化:静息电位增大。 静息电位去极化:静息电位减小。 复极化:细胞膜复极化后再向静息电位方向恢复的过程。 超射:膜电位高于零的部分。 静息电位及 其影响因素离子跨膜扩散的驱动力和平衡电位:挡膜电位处于某一离子的平 衡电位时,该离子的电化学驱动力为零,此时尽管膜对钙离子 有通透性,但没有离子跨膜净移动。 影响因素膜对离子的通透性:K+、Ca2+、有机负离子和温度均影响静息电位。 钠泵的生电作用:钠泵活动增强将使膜发生超极化,使静息电位 增大。低温、缺氧、钠泵受抑制:细胞膜内Na+↑,膜外K+↑, 生电作用受抑制,静息电位减小,动作电位幅度减小。 备注: ①静息电位的大小即静息电位绝对 值的大小。 ②在静息状态下,质膜对K+的通透性 较高,大约是Na+的10~100倍,这 使静息电位非常接近K+平衡电 位,。 ③以神经骨骼肌为检测对象时,惊喜 地安慰总是不同程度地小于平衡电位。这是因为膜对Na+亦有一定的通透性,扩散内流的Na+可抵消由K+扩散外流所形成的膜内负电位。 二、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一)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1. 细胞受刺激时产生 2. 锋电位:动作电位的升支和降支共同组成一个短促的尖峰状的电位变化。 3. 升支:去极化过程,由钠离子内流引起;降支:复极化过程,由钾离子外流引起。 4. 动作电位是一过性的极性倒转(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和复原。 5. 超射值:动作电位大于零的电位。 (二)细胞的动作电位 1. 接近于钠的平衡电位:。 2. 动作电位幅度=峰电位值-静息电位值=峰电位值+静息电位绝对值。动作电位幅度越大,传导速度越快。 3. 产生动作电位时,增加刺激强度,动作电位幅度不再增大。阈下刺激不产生动作电位。 4. 动作电位具有“全或无”特征:

精选2018年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六章第三节测量电功率练习新版沪科版

第三节测量电功率 小试身手 1.如图16-3-15所示是小红在测量小灯泡电功率时连接实验器材的情况,其中错误的是() A.电流表没有串连 接入电路中 B.电压表没有与灯泡并联 C.滑动变阻器接线柱的连接 D.开关没有串连接入电路中 2.某同学在做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时,在连接电路的过程中,由于疏忽,他把两表的位置颠倒了,其他连接正确无误。当开关闭合后,产生的现象是() A.电流表将被烧坏

B.电压表将被烧坏 C.电压表有读数、电流表的读数几乎为0 D.电流表有读数、电压表的读数几乎为0 3. 为了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在具体实验操作中,手和眼的分工应该是() A.手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眼睛观察电流表 B.手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眼睛观察电压表 C.手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眼睛观察灯泡是否发光 D.手按开关,眼睛观察小灯泡 4. 在“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中,当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小灯泡两端的电压高于额定电压时,小灯泡的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的关系是() A.实际功率等于额定功率 B.实际功率大于额定功率 C.实际功率小于额定功率 D.条件不足,不能判断 5. 在“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中,若要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必须让小灯泡在电压下工作,通过实验测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才能根据公式计算出小灯泡的电功率。 6. 某电子式电能表表盘上标有“ 3 2 0 0 imp /(kW·h)”的字样,将某用电器单独接在该电能表上正常工作30 min,电能表指示灯闪烁了1600次。该用电器在上述时间内消耗的电能为_______kW·h,它的实际电功率是______W。则这个用电器可能是______(选 填“电风扇”“空调器”或“电视机”)。 7. 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中,电源是由四节干电池串联而成的,小灯泡的额定电压是3.8 V。实验过程中电压表0~15 V的量程损坏了,聪明的小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将

测量电功率练习

第三节测量电功率 第1课时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01 知识管理 1.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功率 实验原理:________. 方法:根据P=UI可知,要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可以用________表测出小灯泡两端的________,用________表测出通过小灯泡的________. U实<U额P实<P额发光较暗 U实=U额P实=P额正常发光 U实>U额P实>P额发光较亮 注意: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多次测量,但不求平均值. 2.利用电能表和秒表测量电功率 实验原理:P=________. 方法:(1)记下电能表参数N(r/kW·h);(2)关闭其他用电器,只让待测用电器工作,用秒表测量用电器工作时电能表转盘转过n转所用的时间t;(3)计算:①W=________(kW·h);②将时间t的单位换算为h;③P=________(kW). 注意:用电能表和秒表测量电功率时,为计算方便,统一单位为:P-kW、W-J、t-h. 02 基础题 1.在“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当用手移动变阻器滑片时,眼睛应观察() A.灯泡发光情况 B.电流表的示数 C.电压表的示数 D.变阻器滑片的位置 2.在“测定小灯泡的功率”的实验中,某同学电路连接正确.闭合开关,灯泡发光较暗,无论怎样调节滑动变阻器,总不能改变灯泡的亮度,且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也不发生变化.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下述的哪一种() A.电源电压太低 B.变阻器的电阻太大 C.变阻器连成了定值电阻 D.变阻器连入电路时,接的是上面两个接线柱 3.(齐齐哈尔中考)如图所示,电源电压6 V保持不变,测量额定电压为3.8 V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闭合开关前,滑片P应移动到B端 B.闭合开关后,小灯泡不发光,可能是灯泡灯丝断了 C.滑片P向A端移动时,小灯泡额定功率变大,亮度变亮 D.当电压表示数为3.8 V时,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可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4.(广元中考)如图所示用来测量电能的仪表,这只电表此时的读数是________kW·h,当电路中只有一只电饭煲接入电路,正常工作0.5 h,发现此电能表的转盘转过1 500转,则这只电饭煲的额定功率是________W.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