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中国人的家教与门风观后感

合集下载

于丹老师讲座的观后感

于丹老师讲座的观后感

于丹老师讲座的观后感于丹老师讲座的观后感(精选5篇)于丹老师讲座的观后感篇1“儒家”思想,几千年来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行为准则,不管各种思潮的涌入和融合,都改变不了它在每个中华儿女思想深处的基础地位,它将世世代代伴随着和指导着我们生活、成长、奋斗。

于丹老师深入、细致、认真的阐述了“儒家”思想在中小学生德育教育中的作用,并对家长如何正确认识中小学生德育教育、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讲解,本人感受如下:第一,每位家长和老师都应把学生的德育教育放在第一位,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想把孩子培养成对社会有益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首先,要教育孩子该怎样做人,培养孩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和正确的做人意识,加之努力的文化学习,孩子才能成为品学兼优,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第二,正如于丹老师所说:孩子的德育教育要从每位家长和老师自身做起,家长和老师是孩子生活和学习的榜样,是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人生观的导师,我们必须以身作则、身体励行、言传身教,为孩子做一个好榜样;第三,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政府一直提倡素质教育,但,学生以后踏入社会将面临各方面对高学历的要求,要面对各类竞争激烈的应试,这又迫使学生不得不以应试的方式完成学业,这是我国无法从现在的应试教育体制改革为素质教育体制的关键所在。

只有政府、社会、学校和家长达成共识,从根本上改变教育体制和用人体制,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才能取得真正进步。

总之,教育立国、教育树人,这是中华民族历来的根本,我们应努力教育好每个孩子,做一个对社会和民族有用的人才。

于丹老师讲座的观后感篇2对于我们大多数人而言,《论语》是熟悉的,于丹是陌生的;但今天观看了《百家讲坛》推出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后,《论语》有了新鲜的别样风味,于丹也渐渐靠近了我们的心岸。

《论语》,流传2500多年,影响世代中国人,它的经典语句,每一个中国人耳熟能详。

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紧扣21世纪人类面临的心灵困惑,结合其深厚的古典修养,运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从中国人的宇宙观,心灵观,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道,理想和人生观等七个方面,从独特的个性视角出发来解读《论语》。

于丹讲座观后感优秀6篇

于丹讲座观后感优秀6篇

于丹讲座观后感优秀6篇于丹讲座观后感篇一教育是做家长永恒不变的话题,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孩子更是每个家长的心愿。

昨天看了于丹老师的《如何培养孩子的德智体能全面发展》的讲座很受启发,于丹老师在讲座中提到百善孝为先,小孩子要懂得感恩;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和心理状态,培养孩子自信自立自强的性格;在这个世界上知识固然重要,但比知识更重要的是人的经验,比经验更重要的是人的悟性,这些值得我们做家长的细细体会和领悟。

现在的生活条件很好,独生子女家庭居多,每个孩子在家里都是小王子、小公主,父母、爷爷奶奶都伺候着,吃穿不愁,想要什么买什么。

久而久之小孩子便认为这样是天经地义的,如果有一天达不到他的要求便不高兴了,有的甚至还向父母恶语相向。

我认为家长对待孩子一定不能溺爱,这样不是爱他而是害了他。

我经常在家跟范智炫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爸爸妈妈的责任是做好自己的工作,你的责任是学好知识长本领,而且学习是为自己,老师和家长现在都是在帮助你,老师严格要求将知识传授给你们,应当尊重老师,家长辛苦挣钱供你吃喝,你应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为家长分担。

责任不是一种外在的要求,它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愿望。

有一次小范看到爷爷后背上有一道伤口自己都不知道,悄悄地拿创口贴为爷爷贴上,把爷爷感动了好久。

现在小范会主动帮我拎东西、按摩,帮助奶奶洗菜、端菜,每当这时我都觉得平时的教育很有作用,感觉很欣慰。

于丹老师说好的家教会形成好的家风,有了好的家风才能一代代地传承下去。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是每个家长应该告诉小孩子的道理。

孩子就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家庭教育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每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我们做家长的要先静下心来想一想,是不是平时的言行举止不恰当给了孩子影响。

有一次在送孩子上学的途中,看到前面一位家长将吃完早点擦手的纸随手扔在地上,我想他家的孩子肯定也不会有讲究卫生的好习惯。

很多学长认为孩子还小,等到他长大了自然就会明白,或者说这些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在学校老师也会教的,殊不知这些不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改掉。

于丹讲座观后感范文5篇500字汇总

于丹讲座观后感范文5篇500字汇总

于丹讲座观后感范文5篇500字汇总于丹,是一位中国当代知名文化女学者。

今天我看了于丹老师的专家讲座,十分有感触。

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于丹讲座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于丹讲座观后感1看了于丹老师的《中小学感恩教育》之后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感触很多。

于丹老师谈到了“仁”。

仁就是要学会怎样处理两者的关系,要充满爱心和善待人。

《三字经》里说道“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意思是说人在刚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变化,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

教育孩子要与人和睦相处,懂得一个人的痛苦,由两个人分担,痛苦就减少一半,相反一个人的快乐,两个人分享,快乐就增加了一半。

与人交往,多关爱他人,使自己健康.快乐的成长!最后谈到了“自立.自强.自信”。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会直接决定人的一生。

不要墨守成规,按部就班,而是要在这个处处混浊喧嚣的社会中,学会发现其中的有效信息。

通过于丹老师讲的这堂课,让我明白了学生的学习固然重要,但学会做人才是排在第一位,如果不会做人的话,就算学习再好,也不是一个健全的人。

于丹讲座观后感2于丹教授说,人的一生,不过是从光阴中借来的一段时光,岁月流淌过去,我们自己也就把生命篆刻成了一个样子,它成了我们的不朽,我们的墓志铭。

什么是生活?说的通俗点,就是生下来,活下去。

在这个基础上,再去追求理想,享受情调,努力过着自己理想中的日子。

若只是为生存而活的话,抛弃了理想,放弃了朋友,埋没的亲情,忘却了情怀,那自问和那些茹毛饮血的禽兽有什么区别呢?观看于丹教授的讲座,让我领悟到的是一种智慧,是对自己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是对身边朋友的理智看待,是融入生活中的一种道德,更是追求自我完善,通向自我幸福的路。

在这个物欲横流,信仰缺失的年代,每个人的一生中都充斥着各种诱惑困扰,不是想要的太多,而是看清的太少。

激烈的竞争不仅提升着每个人的`能力,同时还改变着大家的心态。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家国梦——“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于丹讲座家长观后感3篇

于丹讲座家长观后感3篇

于丹讲座家长观后感3篇于丹讲座家长观后感1尊严,我觉得人与人平等的。

虽然父母比你的等级高,但是当父母尊敬你的时候你就应该尊敬父母。

相反你要尊敬父母才行。

所以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或抱怨时,父母就应该放下尊贵的身体,首先尊敬孩子或着不说话,等到孩子说完。

于丹老师的讲座平和中透露着犀利,甚至有些深深震撼着我们家长的心灵,是啊,有时我们对于孩子过于情绪化,完全把TA们当成“私人物品”,高兴的时候能容忍孩子的一切错误缺点,不高兴的时候却会为一点小事对孩子大发雷霆。

看了于丹老师的讲座,作为家长我们感到深深的自责,平时总是单纯的关心孩子的成绩,甚至剥夺了孩子们的童心天性,好在来日方长,新时代下,我们也要做符合时代特征的新家长,给孩子们一个广阔的空间!如是之,孩子之幸!师长之幸!社会之幸!!!于丹讲座家长观后感2星期六早上,作为一个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家长,我们怀着一颗虔诚的心收看了于丹导师关于中小学生人格教育的专题讲座。

通过谛听大师的足音,让我们感受到了智者的心灵,也让为人父母的我们更加明白:学习成绩不是孩子的全部,塑造孩子成熟的人格却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在讲座中,于丹导师首先讲了如何培养孝心,并举了感动中国人物田世国捐肾救母这个事例,让我们明白尽孝道是孩子人生中不可推卸的一种责任;紧接着,于丹导师又用一个“仁”字诠释了如何为人处世,让我们懂得孩子的成长除了学业,更需要阅历和人格;最后,她寄语孩子们要象干茶叶一样,寻找自己的方式升华自己,成全社会,创造未来。

观看完讲座,我们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如何进行孩子的人格教育,大师以她独特的思维,在不到一个小时的讲课里,为我们娓娓道来,并一语中的。

想到我们的孩子龚蒋昊,我们觉得很惭愧。

孩子从小到大,我们都是在用一种传统的方式教育他。

在我们的思维里,孩子只要把学习成绩搞好就行了,别的事情我们可以代劳。

于是,我们的孩子小小年纪就一头扎在书本里,由于我们的忽视,他不能很好地理解什么是孝道,他也不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更缺乏与小朋友们充分沟通和交流的能力。

于丹讲座观后感心得体会优秀9篇

于丹讲座观后感心得体会优秀9篇

于丹讲座观后感心得体会优秀9篇人要懂得孝顺,还要仁爱。

对于于丹老师的讲座,我知道父母与子女之间关系和人在社会、在生活中,所需要的准则。

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于丹讲座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下面是精心为大家整理的于丹讲座观后感心得体会优秀9篇,如果能帮助到您,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于丹讲座观后感篇一今天,我观看了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于丹主讲的《中小学生人格教育》专题讲座,使我受益匪浅。

于丹老师用了生动的事例来教我们如何面对挫折,如何懂得感恩,字字珠玑,话语中有着发人深省的道理。

其中于丹老师在讲座中说道:“我们中国的教育缺失了小学的工艺教育、中学的挫折教育、大学的职业教育”令我感受最深的是挫折教育,这教会我们要勇敢地去面对困难,如果父母只教给孩子知识,而不教给他如何面对挫折,那么他(她)遇到什么困难都选择放弃,最后甚至选择放弃自己的生命,这都是因为自己心理上的承受能力太低。

有很多孩子(包括我)会觉得父母给他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不满足他就是亏欠,所以我们的启蒙老师,我们的父母不应该什么都满足我们,要像外国的小孩一样:如果想要钱就得自己赚。

只要我们中国的小孩懂得这个道理,我们的国家一定会变得更加富强。

这次的讲座很有教学意义,不仅教给我们人格教育,还有如何做人。

我很喜欢这个讲座。

于丹讲座观后感篇二今天早上8:20,河南法制频道播出于丹老师主讲的《中小学人格教育》节目,我们学校给每位家长都发了一张节目预知单,并发了短信告知。

于是,爸爸和我准时坐在电视前进行收看。

于丹老师认为,“中小学人格教育”,其实就是教育孩子如何追寻一种生命的快乐和尊严。

于丹老师的讲述有理论阐述、有故事启迪、有古语名句,旁征博引、令人深省。

通过收看这栏节目,我知道了“一碗米的价值因人而异,一个孩子的空间大小也因人不同,除了老师和父母能够帮助他发现最大的价值空间,更重要的是他自己来认知自己的生命”;知道了“一个孩子很小的时候,能不能拥有很多快乐,比他掌握很多知识更重要。

《家教与门风》观后感

《家教与门风》观后感

《家教与门风》观后感
家庭教育学伦理,社会教育学做人,学校教育学知识。

非常赞同于丹老师对弟子规的这段理解,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我们不能忽视。

很庆幸,在我还没有成家之前学习了于丹老师的这节课,以后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一定到位。

首先要让孩子学会尊敬长辈,唤醒孩子心底的敬意。

不求孩子学习如何优秀,只求孩子端端正正做人。

作为一名教师,虽然力量渺小,对学生的家庭教育弥补不了多少。

但我也一直要求我的学生先做人再做学问。

我时常跟我的学生说,我宁可要一个人品好学习待提升的学生,也不愿要一个成绩好却做人有问题的学生。

于是经常的教给孩子们如何做人。

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学校要尊敬老师团结同学。

待人接物要讲文明礼貌,对待学习要认真踏实。

我送给学生的寄语:谦虚,谨慎,认真,踏实。

也真心希望我的学生是一个博学多识,品行端正的人!。

(多篇汇编)于丹讲座观后感

(多篇汇编)于丹讲座观后感

于丹讲座观后感于丹讲座观后感1今天,我看了于丹老师的讲座,让我很受启发。

共分四个主题,一是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

二是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

三是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四让我们懂得感恩。

于丹老师的话,让我们明白了许多道理。

作为新时代的学生,我们不但要努力学习,跟更让自己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

父母对儿女的爱是无私的,父母对我们的教育是尽心尽力的,可我们是怎样对待父母的呢?我们只知道索取,可我们又给父母什么呢?我们有没有给父母干活?有没有给父母洗脚?动物上有小羊跪乳,乌鸦反哺之心,跟何况我们人呢?同学们,从今天起,我们不仅要对父母感恩,还要对身边的同学、老师朋友感恩,特别是我们老师。

老师天天为我们上课,还要批改作业,默默无闻,没有一句怨言,在这里我由衷说声“老师你辛苦了”!同学们,让我们都有一颗感恩的心,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于丹讲座观后感212月10日上午11点许,隆回县石门中学校长办公室发出关于部署收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习习惯》教育专题节目的通知。

通知要求,该校全体学生务必在20__年12月12日(本周六)早上7:28左右观看湖南电视台公共频道播出的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主讲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习习惯》教育专题节目,要求全体学生与其家长一起认真观看该欣赏性、教育性很强的教育专题节目。

同时要求全体学生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观看心得,并与下周星期一交给学校进行评比。

通知下发后,立刻引起该校全体师生共同关注,他们对即将播出的精彩内容津津乐道。

据悉,该教育专题的主要内容为:(一)怎样培养孩子的孝心、爱心、责任心;(二)怎样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和坚强勇敢的性格;(三)怎样培养孩子抗击压力、面对挫折和防止被骗的`能力;(四)家长面对孩子叛逆、爱发脾气不听话、不爱学习等问题怎样正确与孩子交流沟通。

于丹讲座观后感3今天,在学校的推荐下,我观看了黑龙江卫视少儿频道播放的《于丹讲座》,于丹教授告诉了我们如何孝敬父母,建立人格。

关于于丹老师讲座观后感范文5篇

关于于丹老师讲座观后感范文5篇

关于于丹老师讲座观后感范文5篇关于于丹老师讲座观后感范文5篇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增长不少见闻吧,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观后感吧。

观后感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于丹老师讲座观后感范文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于丹老师讲座观后感范文5篇1这次学校组织小朋友和家人一起观看于丹老师的孝心、人格等道德教育讲座,我觉得很有教育意义。

主要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爱心树的故事关于孝道,《爱心树》这个故事是一部很贴切、很感人的教育教材。

这棵爱心树可以为了那个小男孩奉献出自己的枝、叶、果实和树干等来帮助孩子,我想在中国社会现有的家庭教育中很多的爸爸妈妈都是以这种“爱心树”的形式在无私地为孩子们付出。

一方面让我很感动,感动于爸爸妈妈对子女无私的爱、无私的奉献;另一方面也凸显出中国式教育的弱点,于是就产生了“啃老族”这一新词汇。

二、赠人金子,不如赠人点石成金的金手指古语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这句话与“赠人金子”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是在说你送人物质,不如教人学会创造物质的方法。

爸爸妈妈亦是如此,在你给子女创造足够多的物质财富时,他们总有花光花完的一天,而教会他们创造物质财富的方法,那他们也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靠自己后天创造的物质财富,我认为这个才是重点。

三、如何在繁杂的现代社会环境中自立自强其主要的问题就是要让孩子自我去发现,多与社会、自然接触,靠他们自悟而自己发现问题,才能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培养他们的自强不息,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这样才会让他们立于社会的不败之地。

孩子有自信,孩子也会散发出他个人的“人格芬芳”。

于丹老师说:“一锅同样温度的水,却煮出不同的东西。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处于相同的社会环境下,只要有自信,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都会自主地散发出自身特有的人格魅力。

”这样才会让他们离成功的距离越来越近。

孩子的教育方式多种多样,爸爸妈妈自身就是老师,以身作则为自己的孩子慢慢地讲述着许多的人生哲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丹老师家教与门风的讲座观后感
今天晚上9点,我准时收看了于丹老师关于家教与门风的讲座。

她表示,重建中国的家教和门风,重在培养孩子的“恻隐之心、辞让之心、羞恶之心、是非之心”。

她呼吁,家庭要杜绝手机上餐桌和床,不被现代科技绑架是幸福的关键。

老师强调:先家教后学校教育,中国的父母不要把这条路走反了,现在越来越发达的科技和丰富的物质,使人们不知道通情达理,明辨是非,能否在家庭中恢复家教和门风,对中国人走向现代文明,意义深远。

重建中国的家教与门风,就是进了门要孝顺父母,出了门要友爱兄弟。

要言语谨慎、忠诚守信,博爱大众,亲近仁义道德。

在于丹老师看来,人的成长的第一阶段为家庭教育;第二段是社会教育;第三段才是学校教育。

中国的父母家长不要把这条路走反了,陷落于专业的学校教育,而忽略了家教和门风这样的基本教育。

老师讲到要培养孩子的恻隐之心,家长从小就应该向孩子灌输慈善的习惯,不要认为慈善是重大灾难发生时才临时起意的,或是富人明星才做的,我们不一定有钱,但如果我们愿意帮助别人就可以了,把培养恻隐之心变成一种课程。

孩子如果知道,因为帮助别人,所以他有尊严,这才是我们给孩子的一笔很大的财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