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专题研究
唐诗宋词专题(上编)唐诗研究

• 萌芽于隋唐之际的词,在唐代民间的沃壤 中开出了鲜艳的花朵;盛唐、中唐文人已 染指填词,渐成风气;及至晚唐五代,词 已经相当成熟,作为韵文中一种独立的新 体,在诗坛上争得了一席之地。
北宋的词,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是宋初令词为主的时期,以晏殊、欧阳修 为代表。词的体制和题材,与《花间集》相 近;词风清丽闲雅,不出南唐窠臼 。 第二是以柳永为代表的时期。内容上有新扩展, 开始描写都市风光,抒发羁旅情怀;在体制 上则突破小令的格局,或将本为短小的令词 衍为长调,或干脆自创新腔,以赋体作长调, 词的风格上能雅不避俗,蕴雅于俗,俗不伤 雅,雅俗并陈,故而雅俗共赏 。
张孝祥《念奴娇· 过洞庭》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 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 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 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挹西 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 知今夕何夕!
第十七讲 田园词
第十三讲 “无题”诗人李商隐
一、“无端嫁得金龟婿”——李商隐的婚姻与政
治
《为有》: 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 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 这首“闺怨”与一般的闺怨诗不同,另 有寄托。诗中抒发自己不幸卷入政治斗 争漩涡的痛苦。
二、“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无题”诗的奥秘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 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一、 宋代咏史怀古词论析
唐诗宋词研究ppt

《诗经》中使用了“兴”的有112首,共有兴象389 个(取材于自然界的349,人事的40个)
《诗经》中的“兴”位置比较固定,运用手法不太 熟练,景与情不能“妙合无痕”。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 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央。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 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子夜吴歌 李白 长安一片月, 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 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
良人罢远征。
返回
第三节 唐诗境界的审美功能及特点
1、审美功能:
在诗的线性的、时间性的艺术中,注入了
空间性的审美因素。 两重的空间审美特征 “象外之象” 、 “景外之景”《春怨》 意象、场景、情景——情绪空间
返回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返回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明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返回
后出塞五首(其二) 杜甫
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
清沈德潜: “唐诗蕴蓄,宋诗发露,蕴蓄则流韵言外,发露则意 尽言中。” 今人钱钟书: “唐诗多以丰神情韵见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
境界
近代王国维:
“然沧浪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 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
一、境界在唐诗中的普遍性 举例: 辛夷坞 王维 木末芙蓉花, 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 纷纷开且落。
第一节 境界为唐诗之本
唐诗宋词研究

一、绪论
A、山水诗派: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山水诗派: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王多才多艺,亦官亦隐,又受佛教影响, 王多才多艺,亦官亦隐,又受佛教影响, 故以一种虚灵的胸襟去体悟山水, 故以一种虚灵的胸襟去体悟山水,在清新宁静 而又生机昂然的山水中, 而又生机昂然的山水中,感受到万物生生不息 之趣,将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融为一体, 之趣,将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融为一体,创造 出水月镜花般的明静秀丽的诗境。 辋川集》 出水月镜花般的明静秀丽的诗境。《辋川集》 20首 首 孟亦以疏淡之笔描写山水景物, 孟亦以疏淡之笔描写山水景物,多表现其 隐逸情趣。其田园诗作近似陶诗, 隐逸情趣。其田园诗作近似陶诗,如《过故人 庄》。
唐诗宋词专题研究
重庆市永川广播电视大学 涂珍发(高级讲师) 涂珍发(高级讲师)
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的
• 本课程是文科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 学专业本科教学的一门必修课程,是专 题研究性质,其教学目的是利用以往已 经获得的文学史知识,引导学生更深入 地理解一些古代的重要文学现象以及具 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并希望通过四 个专题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 力,引发他们对文学研究的兴趣。
一、绪论
A、杜甫:诗风转变之始。 、杜甫:诗风转变之始。 杜甫经历了影响唐朝由盛及衰的重要历史事件:安史之乱。 杜甫经历了影响唐朝由盛及衰的重要历史事件:安史之乱。 严酷的现实使他的诗歌创作由表现自我转向关注国运民生, 严酷的现实使他的诗歌创作由表现自我转向关注国运民生,表 现战乱给国家命运与百姓生活带来的巨大灾难,把写实倾向推 现战乱给国家命运与百姓生活带来的巨大灾难, 向艺术的高峰,因此,其诗素有“诗史”之誉。 向艺术的高峰,因此,其诗素有“诗史”之誉。这一性质决定 了其写作方法的变化,以叙事手法写时事, 了其写作方法的变化,以叙事手法写时事,将强烈深沉的抒情 融入叙事手法之中,寓主观于客观。在风格上, 融入叙事手法之中,寓主观于客观。在风格上,表现出沉郁顿 挫的特征。 挫的特征。杜甫的艺术贡献最突出的就是使律诗的表现手法达 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七律是在他的手里才真正成熟。 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七律是在他的手里才真正成熟。 尽管李杜生活在同一时代, 尽管李杜生活在同一时代,但他们在唐诗发展史上的意义 却大不相同。如果说李白是盛唐气象的终结者,那么, 却大不相同。如果说李白是盛唐气象的终结者,那么,杜甫则 可以视为中唐诗风的开启者。 可以视为中唐诗风的开启者。
唐诗宋词研究报告

唐诗宋词研究报告唐诗宋词研究报告一、研究题目:中唐山水诗与贬谪文化研究二、本课题的目的与研究意义1、中唐诗歌在整个唐代诗歌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其中又尤以山水诗分量最重。
中唐山水诗与前代山水诗相比又有着自身独特的气质。
结合中唐历史,笔者发现中唐山水诗的独特气质与其时政治导致的贬谪文化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希望能够通过分析中唐贬谪文化对中唐山水诗人的心理特征和情感倾向,从而进一步了解中唐山水诗的文学内涵——清冷疏淡的意境和愤激哀怨的基调。
三、本课题的研究现状目前学术界对于中唐诗、中唐山水诗之特色以及中唐贬谪文化均分别有一定程度的深入探析。
1、有关中唐诗的论述: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明高棅《唐诗品汇•五言古诗叙目•正变》;郭延礼《中国文学精神·唐代卷》;许总《唐诗体派论》;许总《论元和诗歌变态美特征的形成与走向》;许孝萱《漫谈中唐诗坛》2、专论中唐贬谪文学:尚永亮《贬谪文化与贬谪文学————以中唐元和五大诗人之贬及其创作为中心》;尚永亮《唐五代贬官之时空分布的定量分析》;谭琳《浅论唐代贬谪诗流变》等。
3、稍涉中唐诗贬谪文化色彩:戴伟华《唐代文学专论》;郭延礼《中国文学精神·唐代卷》等但是,对于鼎盛的中唐山水诗却少有专论,并且具体到中唐山水诗与贬谪文化之间的关系者就更是凤毛麟角了。
而更多的是将中唐贬谪诗人的山水诗作或归为山水诗或类为贬谪诗研究,这样的做法都不利于分析了解中唐山水诗与贬谪文化之间独特而深刻的关系。
四、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与思路本课题针对课题研究之意义以及目前研究现状,亟欲通过分析中唐山水诗独特的创作内涵和诗人因贬谪遭遇而引起的心理特征与情感倾向变化,从而探索出中唐山水诗中隐含的贬谪情绪,反映贬谪文化在诗人创作中所产生的影响。
具体思路简列为以下提纲:1、中唐山水诗的独特气象——与盛唐山水诗比较中唐山水诗非常鼎盛,其山水诗风对盛唐山水诗风既有承袭又有突破,成了自身的独特气象。
07564唐宋词研究

燕乐的新体诗,是以音乐为本体的。
“曲子”是词最初的名称。
2.曲子是词的最初名称,以曲子称词,鲜明地体现出词与音乐的紧密关系。
长短句之称标志着词已经逐渐摆脱了音乐的附属地位,是以词的语言句式特点取代了音乐的特点。
诗馀是就词和诗的式特点。
2、唐诗中的七言诗往往被称为“长句”,五言诗被称为“短句”。
所谓长短句,其最初的轼,缘由是苏轼在《与蔡景的,是相对后起的一个概念。
曲子侧重强调其音乐性,长短句转而以文学性为主,诗馀则是就是词与诗的关系而起的一个新名词。
2、俞彦认为是“诗亡然后词作,故曰馀也。
”3、况周颐说:“诗馀之‘馀’,作‘赢馀’之‘馀’解。
词之情、文、节奏,并皆有馀支流、余脉解,视词为诗歌之剩义,不承认词体的独立地位。
事实上,词的兴起不是以诗歌之亡为前提的。
3.作丰富而有韵味解。
4.为庆元年间已经出现。
4、词与诗相比,所“馀”者何?乃所谓和声、泛声、虚声、散声也。
(从音乐的创作模式有关。
2、“倚声”一词大概在中唐唯一依。
唐。
王灼、朱熹与胡仔持这以乐府为中心,填词所倚的燕乐至隋代已初步成形。
以七调和十二律而燕乐系统,包含胡乐、俗乐和清乐三类。
2、词的音乐性的标志就是词《宋词研究》中提出的一个概念。
词在语言风格上侧重浮艳。
2、宋人在唱词风格方面独重维给词的体性下的定义,“词之为体,要眇宜修。
”“要眇宜修”四字的意思大概是形容一种精巧细致富有于女性修饰之美的一种特质。
2、缪铖“细美幽约”。
出自缪铖的《论词》,他把词的特质和词的起源结合起来,是具有启迪《蕙心词话》。
他的词心词境说相当于创作中主客体之间的关系。
词境相对客观,词心则相当于创作主体,是天资、学力、阅历等的综合反映。
词的创作就是词心与词境的有机结合,两者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3、中国自古以来由于地域的辽阔,在文化取向上就一直存在南北的不同。
南方文学的典范,词往往被称为“南词”。
在唐宋词人中,从其籍贯来考察,重要的词人或者说是在所有的词人中,占籍南方或在南方有仕履经历的,在总共800多人中,南方占了82%,其中浙江最多,其次是江西、神理而遗其外貌,质实的词写得典雅奥 博,但过于胶着于写作对象,所以显得板滞。
关于古诗词的课题研究报告

关于古诗词的课题研究报告一、引言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
通过对古诗词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和情感表达,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本报告旨在探讨古诗词的历史价值、艺术特点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二、古诗词的历史价值1. 文化传承古诗词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
通过阅读古诗词,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社会的风貌、人情世故以及社会伦理观念等,有助于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2. 经典价值许多古诗词作品被誉为经典之作,被广泛传颂于古今中外。
这些作品凝练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以精炼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智慧。
它们成为后人学习和借鉴的重要材料,对于提高我们的文学修养和人生品味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古诗词的艺术特点1. 语言之美古诗词以其独特的语言之美成为世人所称道。
它们运用意象丰富、文字优美、句法精练、布局与音韵相得益彰等手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古诗词的语言之美不仅使人愉悦,也能激发人们的联想和思考,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享受。
2. 感情之真古诗词常常通过简短的文字表达出复杂的情感。
作者运用细腻入微的描写手法,将自己内心的喜怒哀乐通过字里行间传递给读者。
这种真实的情感表达,使人们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也可以产生共鸣和共情的效果。
四、古诗词对现代社会的影响1. 文化自信通过研究古诗词,我们能够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进而培养文化自信心。
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对于我们树立文化自信意识、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符号具有积极意义。
2. 情感交流古诗词深入人心的情感表达方式,也使其成为人们情感交流的重要媒介。
在现代社会,人们通过引用古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与他人产生情感共鸣,增进感情交流。
3. 艺术启示古诗词的艺术特点,无论是语言之美还是情感之真,都对现代艺术的创作和欣赏有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学习古诗词,现代艺术家可以得到启示,从而使自己的创作更具有艺术性。
唐诗宋词研究

唐诗宋词研究唐诗宋词研究古典诗词修辞法浅说古典诗修辞法浅说⼀、设问:藉问话的语⽓来表达意念,可加强⽂句语势。
1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李⽩:清平调)2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回?(王翰:凉州词)3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居易:琵琶⾏)4 不知细叶谁裁出?⼆⽉春风似剪⼑。
(贺知章:咏柳)古典诗修辞法浅说⼆、夸饰:夸张铺饰超过客观事实,造成加强印象的作⽤。
1 ⽩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秋浦歌)2 笔落惊风⾬,诗成泣⿁神。
(杜甫:寄李⼗⼆⽩⼆⼗韵)3 似将海⽔添宫漏,共滴长门⼀夜长。
(李益:宫怨)4 霜⽪溜⾬四⼗围,黛⾊参天⼆千尺。
(杜甫:古柏⾏)古典诗修辞法浅说三、譬喻:根据类似的联想,运⽤另外的事物来形容原来的事物。
这个修辞⽅法是由“喻体”、“喻依”、“喻词”三者配合⽽成。
“喻体”,是所要说明的事物;“喻依”,是⽤来⽐⽅的另⼀事物;“喻词”,是联接喻体和喻依的语词(如、像、似、犹如、彷佛、好像……)。
1 嘈嘈切切错杂弹,⼤珠⼩珠落⽟盘。
(⽩居易:琵琶⾏)2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两兔傍地⾛,安能辨我是 雄雌(⽊兰诗)3 飘飘何所似?天地⼀沙鸥。
(杜甫:旅夜书怀)4 ⿊云翻墨未遮⼭,⽩⾬跳珠乱⼊船。
(苏轼:望湖楼醉书)古典诗修辞法浅说四、转化:转变某事物原来的本质,化成另⼀种本质不同的事物加以描述。
甲、⼈性化 — 拟物为⼈(拟⼈法)⽉既不解饮,影徒随我⾝。
(李⽩:⽉下独酌)⼄、物性化 — 拟⼈为物在天愿作⽐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居易:长恨歌)丙、形象化 — 拟虚为实(使抽象的观念具体化)桃花潭⽔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赠汪伦)古典诗修辞法浅说五、映衬:利⽤两种不同(或相反)的观念或事实互相对⽐,使其意义明显。
1 战⼠军前半⽣死,美⼈帐下犹歌舞。
(⾼适:燕歌⾏)2 朱门酒⾁臭,路有冻死⾻。
(杜甫:⾃京⾄奉先县咏怀五百字)3 少⼩离家⽼⼤回,乡⾳⽆改鬓⽑摧。
11347唐诗宋词研究

CE
意象宏大肆意、风格雄豪悲 壮、意境慷慨激昂,以抗敌爱 国、感抚时事为主要创作内容。
咏杨柳,将物性与人情毫无痕 迹地融在一起,做到了“借物 以寓性情”,写得声韵谐婉, 情调幽怨缠绵,反映了苏词婉 约的一面。
骆宾王 陈子昂
波撼岳阳城
望岳
草色遥看近却无
元稹 元结
李煜
无可奈何花落去
试问闲愁都几许
柳永
李清照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7. 崔颢的《黄鹤楼》有唐人七言律第一的称号。 18. 元结,字次山,有《元次山集》,代表《贫妇吟》《春陵行》《贼退示官吏》。 19. 顾况,自号华阳山人,有《华阳集》,代表作《国》。 20. 山水田园诗派——盛唐时期,有一批诗人以描绘山水田园风光著陈,被称为“山水田园诗派”这个诗派的诗歌作品内容大多
中唐(公元762年—827年)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于公元755年至763年所发生的一场叛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此时 的唐朝进入中唐。 中唐诗人中的佼佼者有白居易、元稹和李贺等人。白居易以讽喻诗见长,他 在诗歌中讽刺横征暴敛、反对黩武战争、攻击豪门权贵,另外白居易还努力使自己的诗歌语言 更加通俗、流畅,生动感人,因而也为广大读者所喜爱。
(1)李白诗风总体上看豪放飘逸。(2分) (2)较多运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2分) (3)语言准确生动,明快自然。(2分)
骆宾王 王维
李白/沈佺期
据唐代诗人王维的七言绝句《送元二使安西》谱写的一首著名 的艺术歌曲。
岑参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临江仙》 《青玉案》中有“梅子黄时雨”之句,人皆服其工。
孟浩然
AD
ABCDE
ABD
苏轼 秦观
BCDE 李煜 《虞美人 春 花秋月何时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唐的诗歌成就:
• 2、陈子昂:更加彻底地否定齐梁遗风,提倡把汉 魏风骨与风雅兴寄结合起来,“风骨”正式形成。 • 风骨:诗歌内容与形式、整体构造与感染效果的要 求。(刘勰《文心雕龙》) • 3、沈宋(沈全期和宋之问):继承和发展南朝沈 约等人开创的“永明体”,使诗歌在声律方面真正 成熟,标志着律体诗(又称“沈宋体”)真正形成。 • 沈宋体的特点:一是四声二元化,即把古代汉语的 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简化为平仄两声。二是 积极了粘式律的问题,“粘”指后联出句与前联对 句平仄必须相粘,即平粘平,仄粘仄。 • 4、张若虚与刘希夷等人的诗歌意境创造。 •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堪称压倒全唐之作。
盛唐的诗歌成就:
• 王昌龄、王之涣、李颀、崔颢、王翰等诗人的代表作。
• 3、李白的诗:唐代浪漫主义诗歌最高成就的代表 • 4、杜甫的诗:唐代现实主义诗歌最高成就的代表
“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
• 唐代诗坛上的“双子星座”。 • 李诗不假人工,如行云流水,是后人可慕而不可学的天才美、 自然美。 • 而杜诗沉郁顿挫、深刻悲壮、气势磅礴,却又严格收纳在工 整的音律节奏中,抑扬开阖、起伏呼应,都合乎于规矩,是 人人可学的人工美、艺术美。 • 羡太白之洒脱超俗者,多推崇李白。 • 慕子美之学深品正者,推尊杜甫。 • 正如严羽《沧浪诗话》所说:“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子 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
• 歌行体:古代诗歌的一种,“行”的乐曲的意思。 • 由于汉魏以前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 颇多而得名,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常 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 • 乐府:本指西汉建立的古代音乐官署,后借代为古 代诗体之一。 • 初指乐府官署所采集及创作的乐歌,后用以称魏晋 至唐代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 宋元以后的词、散曲和剧曲,因配合音乐,有时也 称乐府。 • 古风:诗体名,即“古诗”“古体诗”,与近体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相对。
古代诗歌分类
A、古体诗: 四言诗(《诗经》) 骚体诗(《离骚》) 古风——五言古诗(五古) 七言古诗(七古) 杂言诗(长短句) • B、近体诗:律诗——五律、七律(八句) • 绝句——五绝、七绝、六绝(四句) • 排律——五言排律(十句以上) • 七言排律(多可达两三百句)
二、唐诗的发展
• 近三百年历史的唐诗,大体分为初、盛、中、晚唐四个时 期—— • 初唐革新 • 盛唐气象 • 中唐之音 • 晚唐风韵
唐诗繁荣的准备阶段(风骨、声律、意境等方面的贡献) • 1、初唐四杰:指初唐时期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 王四位诗人。 • 由于更朝换代,初唐时期的诗坛普遍弥漫着南朝齐梁时期 的诗歌遗风,即以宫廷诗人上官仪为代表的纤巧绮靡的 “上官体”,他们反对南朝齐梁诗歌遗风,倡导“骨气” 刚健之诗,他们的诗重视抒发自己的情怀,呈现出一种壮 大的气势,具有建安文学那种慷慨激昂的艺术力量,为因 循的初唐诗坛吹进了一股清新的空气。 • 代表作品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骆宾王写于狱 中的《在狱咏蝉》等。他们的诗歌创作成就获得了很高的 评价,如杜甫便写诗给予评价。
唐诗
• • • • •
一、唐诗的繁荣 二、唐诗的发展 三、唐诗的风貌和特质 四、唐诗的影响 五、唐诗赏析
一、唐诗的繁荣
• • • • • • 名家辈出 名作如林 题材丰富 体裁完备 风格多样 流派众多 诗人数量众多 队伍扩大 诗歌数量众多 题材丰富 风格流派繁多 艺术形式多样
• 1、唐诗数量空前。(约五万首,主要见于《全唐诗》) • 2、唐代诗人数量空前而且遍布社会各阶层。(约二千二百 多位) • 3、题材广、流派多:山水诗、田园诗、边塞诗、政治诗、 讽喻诗、咏史怀古诗、闺怨宫怨诗、友情送别诗,咏物言 志诗等 • 4、体裁丰富,众体皆备:骚体诗、歌行体、乐府、古风、 格律诗(近体诗)的各种形式等。 • 5、名篇多。求新求变,充满创造精神。
•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中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 “诗仙”之称。汉族,出生于 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 县(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 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 (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 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平 凉市静宁县南)。存世诗文千 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 《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 别》、《将进酒》等诗篇,有 《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 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其 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 北安陆有纪念馆
• 李白于武后长安元年(701年)出生在剑南道之绵州(巴西 郡)所属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今四川省绵阳市所 属江油市青莲乡)。另一种说法是其父从中原被贬至西域的 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所生,4岁再迁回 剑南道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其父李客,生平事 迹不详。 • 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他的一生,绝大部分都在漫游中 度过,游历了大半个中国。 • 二十五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 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应山(今湖 北省广水市)。 • 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拜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 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可是,十年 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今陕西省西 安市),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省济宁 市)。
唐诗宋词专题 研究 (教案)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主 流
• • • •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座丰碑。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化长廊中的两颗璀璨明珠 唐诗宋词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两大美学范式 在世界文学史上享有重要地位,深受各国文学爱好者的喜 爱。
教学内容与要求
• • • • • • 1、唐诗与宋词的发展脉络 2、唐诗与宋词的总体特征、基本风貌、 3、唐诗与宋词的审美特质、艺术价值、 4、唐诗与宋词的地位和影响 5、作品赏析 要求对唐诗宋词的面貌有深入的了解和比较准确的把握。
唐诗的巅峰时期(盛唐气象)
• 1、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 • 王维的诗歌特点:空灵的禅境,诗中有画,画中有 诗。如《山居秋暝》和《鸟鸣涧》等。 • 孟浩然的诗歌特点:风格清淡,长于写景及隐逸生 活。如《宿建德江》和《过故人庄》等。 • 2、以“高岑”为代表的边塞诗 • 其他边塞诗人:王翰、王之涣、王昌龄等。 • 高适的《燕歌行》等。 •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