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断及治疗
猪细小病毒病

猪细小病毒病疾病概述:猪细小病毒病猪细小病毒病可引起猪的繁殖障碍,故又称猪繁殖障碍病。
其特征为受感染的母猪,特别是初产母猪产出死胎、畸形胎和木乃伊胎,而母猪本身无明显症状。
其病原体为细小病毒科的猪细小病毒。
本病毒对热、消毒药和酸碱的抵抗力均很强。
病毒能凝集豚鼠、鸡、大鼠和小鼠等动物的红细胞。
流行病学猪是唯一已知的易感动物。
病猪和带病毒猪是传染源。
急性感染猪的排出物和分泌物中含有较多的病毒,子宫内感染的胎儿至少出生后9周仍可带毒排毒。
一般经口、鼻和交配感染,出生前经胎盘感染。
由于本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可在被污染的猪舍内生存数月之久,容易造成长期连续传播。
猪场在大鼠感染后,其粪便带有病毒,可能也是本病的传染源和媒介。
本病发生无季节性。
发生本病的猪群,1岁以上大猪的阳性率可高达80%~100%,传播相当广泛。
许多种猪场常有本病存在。
临床症状仔猪和母猪的急性感染,通常没有明显症状,但在其体内很多组织器官(尤其是淋巴组织)中均有病毒存在。
怀孕母猪被感染时,主要临床表现为母源性繁殖障碍,如多次发情而不受孕,或产出死胎、木乃伊胎,或只产出少数仔猪。
在怀孕早期感染时,则因胚胎死亡而被吸收,使母猪不孕和不规则地反复发情。
怀孕中期感染时,则胎儿死亡后,逐渐木乃伊化,产出木乃伊化程度不同的胎儿和虚弱的活胎儿,在1窝仔猪中有木乃伊胎儿存在时,可使怀孕期间或胎儿娩出间隔时间延长,这样就易造造成外表正常的同窝仔猪的死产。
怀孕后期(70天后)感染时,则大多数胎儿能存活下来,并且外观正常,但可长期带毒排毒,若将这些猪作为繁殖用种猪,则可使本病在猪群中长期扎根,难以清除。
本病最多见于初产母猪,母猪首次受感染后获得坚强的免疫力,甚至可持续终生。
细小病毒感染对公猪的性欲和受精率没有明显影响。
病理变化怀孕母猪感染后本身没有病变。
胚胎的病变是死后液体被吸收,组织软化。
受感染而死亡的胎儿可见充血、水肿、出血、体腔积液、脱水(木乃伊化)等病变。
猪细小病毒诊断与防治

猪细小病毒诊断与防治猪细小病毒病是由病毒引起的母猪繁殖障碍性传染病。
临床上以怀孕母猪流产、死胎、配不上为主要特征。
该病最早于1967年在英国报道,目前呈世界流行,给养猪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病原】本病病原属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
本病毒能凝集豚鼠、大鼠、小鼠、鸡、鹅、猫、猴和人O型红细胞,其中以豚鼠的红细胞最好。
本病毒对外界抵抗力极强,在56℃恒温48小时,病毒的传染性和凝集红细胞能力均无明显的改变。
70℃经2小时处理后仍不失感染力,在80℃经5分钟加热才可使病毒失去血凝活性和感染性。
0.5%漂白粉、2%氢氧化钠5分钟可杀死病毒。
【流行病学】猪是唯一的已知宿主,不同年龄、性别和品种的家猪、野猪都可感染,但发病常见于初产母猪。
一般呈地方流行性或散发。
一旦猪场发生本病后,可持续多年。
感染本病的母猪、公猪及污染的精液等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本病可经胎盘垂直感染和交配感染,公猪、育肥猪、母猪主要通过被污染的食物、环境,经呼吸道、消化道感染。
本病的发生与季节关系密切,多发生在每年4~10月份或母猪产仔和交配后的一段时间。
母猪早期怀孕感染时,其胚胎、胚猪死亡率可高达80%~100%。
本病的感染率与动物年龄呈正相关,5~6月龄阳性率为8%~29%,11~16月龄阳性率可高达80%~100%,在阳性猪群中约有30%~50%的猪带毒。
【临床症状】仔猪和母猪的急性感染通常都表现为亚临床症状。
猪细小病毒感染的主要症状表现为母源性繁殖障碍。
感染的母猪可能重新发情而不分娩,或只产出少数仔猪,或产大部分死胎、弱仔及木乃伊胎等。
怀孕中期感染母猪的腹围减少,无其他明显临床症状。
此外,本病还可引起产仔瘦小、弱胎、母猪发情不正常、久配不孕等症状。
【病理变化】母猪流产时,肉眼可见母猪有轻度子宫内膜炎变化,胎盘部分钙化,胎儿在子宫内有被溶解和被吸收的现象。
大多数死胎、死仔或弱仔皮下充血或水肿,胸、腹腔积有淡红或淡黄色渗出液。
肝、脾、肾有时肿大脆弱或萎缩发暗,个别死胎、死仔皮肤出血,弱仔生后半小时先在耳尖,后在颈、胸、腹部及四肢上端内侧出现淤血、出血斑,半日内皮肤全变紫而死亡。
猪病毒性传染病:猪细小病毒病

猪病毒性传染病:猪细小病毒病病原本病是由猪细小病毒感染所致。
其病毒粒子直径为20nm左右。
能凝集猴、豚鼠、小鼠、鸡、狗、猫、猪等动物和人O型红细胞,但不能凝集牛和绵羊红细胞。
猪细小病毒通常在扁桃体、颌下淋巴结、肾、肝、脊髓和肠系膜淋巴结内增殖。
用免疫荧光技术可以查出组织细胞浆和胞核内的病毒包涵体。
猪感染后3-7天开始通过粪便排出病毒,以后呈不规则排毒。
感染猪的脏器、分泌物、排泄物以及种公种的精液中都含有病毒,猪感染后6-10天,即可产生高滴度的抗体,经感染前后抗体水平监测比较即可发现猪群的感染状况。
猪细小病毒对各种不良环境因素具有较强的抵抗力。
70℃2h、胰酶及pH3-9时都不能破坏其感染力。
2%NaOH热溶液能杀灭该病毒。
流行特点1.猪是已知的惟一的易感动物。
不同年龄、性别的家猪和野猪都可感染,尤以初产母猪为典型。
2.传染源主要是感染本病毒的种公猪和母猪。
带毒猪经粪、尿、鼻涕、唾液、精液以及死胎、弱胎、胎衣、胎水向环境排毒,污染水源、饲料、土壤、猪舍等。
病毒一般可在猪舍存活数月。
阴性猪场一旦引入带毒猪,通常于3个月内全场所有的猪只都会被感染,后呈地主流行或散发,并持续多年。
3.本病既可水平传播,又可垂直传播。
一般经口鼻为主传播。
带毒种公猪也可通过交配传染母猪,怀孕母猪也可通过胎盘感染胎猪。
鼠类也可机械性带毒散毒。
4.本病可见于一年四季(尤其是规模化猪场),但农村散养为主的地区,仍为春、秋两季产仔时多见。
临床症状仔猪和母猪感染后通常表现为亚临床感染。
主要症状为病猪母源性繁殖障碍。
妊娠初期(10-30天)的母猪感染后,可能重新发情而屡配不孕,或窝产仔数明显减少。
妊娠中前期(30-50天)感染,分娩时大部分胎儿为木乃伊。
回顾性分析可知,怀孕过程中怀孕母猪腹围逐渐缩小。
妊娠中期(50-60天)感染时,大部分胎儿为死胎。
妊娠70天时感染,母猪主要表现为流产。
妊娠70天后感染,此时的胎儿已具备产分免疫应答能力,能产生抗体,因此不宜送检以分离病毒。
仔猪细小病毒病诊断防治

2023-11-08CATALOGUE 目录•概述•诊断方法•防治策略•病例处理与报告•展望与建议01概述定义与特点仔猪细小病毒病是由仔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简称PPV)引起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
该病毒具有泛嗜性,可感染不同年龄段的猪,但主要引起1-3周龄的仔猪发病。
仔猪细小病毒病通常以生殖障碍、呼吸系统症状和消化系统症状为主。
流行病学仔猪细小病毒病主要通过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
垂直传播则通过感染母猪的胎盘和子宫,导致胎儿感染。
水平传播主要通过接触感染猪的排泄物、分泌物以及污染的食物和饮水等。
病毒对干燥和高温敏感,但在低温下可长期存活。
危害与影响母猪繁殖障碍:感染母猪可导致不孕、流产、死胎和新生仔猪死亡等。
仔猪成活率下降:感染仔猪出现生长受阻、死亡和淘汰率增加。
继发感染:病毒可与其他病原菌或病毒协同作用,加重病情。
免疫抑制:病毒可导致免疫抑制,使猪更容易感染其他疾病。
仔猪细小病毒病对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02诊断方法母猪感染后无症状或仅表现轻微症状,怀孕母猪感染后可引起流产、死胎、木乃伊胎。
新生仔猪感染后表现为呕吐、拉稀、脱水、共济失调、不能站立,有的出现黄疸、震颤、体温稍升高,几天内死亡,死亡率高。
临床症状母猪流产时,流产胎儿和死亡仔猪的肝、脾和淋巴结呈弥漫性出血。
新生仔猪死亡后,脱水、剖检可见肠道呈卡他性炎症,胃内有凝乳块,小肠和大肠黏膜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和出血。
病理变化实验室诊断采取病猪的粪便和血液进行实验室诊断,常用电镜观察、免疫荧光染色法和ELISA方法进行检测。
免疫荧光染色法:将病猪粪便或血液制成涂片,用荧光抗体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
电镜观察:将病猪粪便或血液制成涂片,用磷钨酸钠负染,在电镜下观察病毒颗粒。
ELISA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病猪血清中的抗体,以判断是否感染该病毒。
03防治策略针对仔猪细小病毒病的疫苗包括活疫苗、灭活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
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断和防治措施

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断和防治措施猪细小病毒病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病毒病,可引起仔猪的严重死亡。
即便是小猪顺利生产,也会在一定时期内发生死亡,不仅提高了养殖成本,还会给养殖场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由于猪细小病毒给全球养猪业造成了持续的损失,所以要重视对该病的防控。
另外,该病很容易混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要注意鉴别诊断和控制。
1 病原特征细小病毒是细小病毒科的一种。
猪肾、猪睾丸等原代细胞和PKps、ST、IBR2 等传代细胞中均可产生该病毒。
该病毒为单一的血清型,与其它微小病毒没有任何的抗原联系。
可凝集人、猴、豚鼠、鼠、鸡等动物的红血球。
该病毒对热、消毒物具有较高的耐受性,且对pH 值有较大的适应性。
可耐70℃2h,但80℃加热5min 后,其感染性及凝集活性均消失。
2 感染症状仔猪与母猪感染一般以亚临床表现为主,但在许多组织、特别是淋巴组织中均可检出病毒。
不同的母猪在不同的妊娠期间会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如死胎、木乃伊胎、流产。
妊娠30~50d 内,感染以产木乃伊胎为主;妊娠50~60d 内,感染多见死胎;感染70d 的母猪一般会有流产的表现。
妊娠中期和晚期感染后,可出现经胎盘感染,但在此期间,胎儿通常可以在没有明显的临诊情况下存活。
由于大部分胎儿在妊娠70d 后会出现有效的免疫反应,但是这些小猪往往携带了抗体和病毒。
另外,该病还会导致产仔瘦小、弱胎、发情异常、长期不育等。
对雄性母猪的生育能力和XY 无显著影响。
3 流行特点对热、酸性、碱性有很好的抗性。
消毒可用0.3%的氯酸钠溶液有较好的杀灭作用。
猪细小病毒会感染怀孕母猪,导致胎猪的发育受到影响,会引起母猪流产、胎猪早死。
同时,由于母猪感染后会以胎盘感染为主要表现。
所以,要严格控制感染后的母猪,避免其扩大病毒的传播。
公猪对猪细小病毒病也易感,很可能会通过配种将病毒传染给母猪,从而波及整个猪群。
公猪、母猪、育肥猪等都易感。
该病多见于春、夏季节,所以,春夏季节应注意防控该病。
猪细小病毒的症状及防治措施

2018年第5期 吉林畜牧兽医29·养猪专栏·YangZhu ZhuanLan猪细小病毒的症状及防治措施蒙兰飞广西壮族自治区扶绥种畜场,广西扶绥 532100猪细小病毒是在养猪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病毒,猪一旦染上这种细小病毒,会造成养殖场巨大的损失。
严重地影响了养猪业的发展,因此世界各地的研究机构围绕猪细小病毒病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需要掌握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加强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断,猪细小病毒病的免疫,才能对猪细小病毒病有效的防制。
1 猪细小病毒的症状猪细小病毒在春秋季节或者是母猪交配与生产的时候容易发生,病的主要传染源是存在病毒的猪舍,在传染的过程中具有很强的抗热能力,并且对多种消毒剂有着一定的抵抗力。
一些初产猪非常容易被感染,并且会在母猪的体内大量复制,这种病毒在复制的过程中会进入到淋巴组织与血液中,严重时还会进入到胎盘,导致胎儿的死亡或者是木乃伊化。
成年猪若是感染该病毒,生殖器官会首先遭到破坏,其表现的症状是精子减少或死精的现象。
怀孕母猪若是染上细小病毒,则就会对腹中的胎儿形成致命的影响。
在胎儿感染上病毒之后,胎儿各个主要生殖器官会被攻击,进而让小猪的肝脏与肺脏遭到严重损害。
在这种情况下生产出的小猪就会有畸形现象,生理状况较弱,难以适应外界环境,同时仔猪还会发生皮炎与腹泻等临床症状。
对于母猪而言,一旦感染这种病毒就会出现流产或是子宫等相关生殖器官溃烂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就极易导致母猪的不孕不育,严重时还有可能导致母猪死亡。
2 猪细小病毒防治措施2.1 隔离与消毒在对猪进行饲养的时候,若是发现母猪生产木乃伊胎或是死胎,就必须要将感染猪进行隔离,同时还要安排专门的饲养员管理感染的母猪与仔猪。
并且还要使用专门的饲养工具,要和健康猪的用具彻底分开,以防交叉感染,除此之外还要对猪舍进行全面性的清理与消毒,在消毒时一般使用7.5%的过氧化钠溶液与高浓度的氯酸钠等,这些都有很好的消毒效果。
猪细小病毒病的症状 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治与预防 - 养猪技术

猪细小病毒病的症状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治与预防-养猪技术猪细小病毒是一种只能在来源于猪的生长分裂旺盛的细胞上增殖,其体外复制是杀细胞性的,细胞病变表现为细胞隆起、变圆、核固缩和溶解,最后许多细胞碎片黏附在一起,使受感染的细胞单层外形不整,呈破布条状。
另外,不同毒株间存在培养温度依赖性差异,从而可以解释不同分离株在猪体内的复制能力和毒力差异的现象。
传染源主要来自感染细小病毒的母猪和带毒的公猪,后备母猪比经产母猪易感染,病毒能通过胎盘垂直传播,感染母猪所产的死胎、仔猪及子宫内的排泄物中均含有很高滴度的病毒,而带毒猪所产的活猪可能带毒、排毒时间很长,甚至终生。
下面就具体来了解一下:猪细小病毒病的症状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治与预防。
1、患病症状这种病毒主要攻击成年猪的生殖器官及生长旺盛的细胞,如精子,对于胎盘中的仔猪主要攻击仔猪的肝、脏、肺,以及生殖器官,不但具有很强的致命性还有很高的感染性。
患有此种病毒,对于成年猪来说没有什么明显的特征,但过了数个月之后成年猪也会发生明显的特征反应,母猪表现为不孕不育,子宫溃烂,身体不适,严重时会出现死亡。
公猪表现为性欲底下,身体不适,严重将会导致死亡。
对于胎盘中的仔猪,情况比较严重,出现流产,生出死猪、畸形胎、病猪或生理虚弱的仔猪,有些猪在生出不久就夭折,还有出现木乃伊的现象。
只有少数猪在生出之后才能免于一死,幸运存活,绝大多数猪都难逃厄运,给养殖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2、诊断猪患上细小病毒的可能性总会存在,为了及早发现患病猪,应该经常对猪群进行抽样检查,以防病毒在猪群内传播,造成巨大损失。
对猪细小病毒的诊断方法有很多,这里笔者就简单介绍几种经常用到的,主要有血清学诊断包括了血凝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血清中和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荧光技术、乳胶凝集试验。
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包括了PCR检测技术、核酸探针技术、单克隆抗体技术、基因芯片技术。
这些技术在检测中准确率高,速度快,但是成本相对来说比较高。
浅谈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断与防控

方法和病毒 的分离 。
综 合 以上 四点 , 即可 确 诊 。
1 防制方法 ( ) 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办法和疫苗 , . 2 1
使用 抗生 素和 良好 的饲 养管理 ,有助 于控制 二重感 染 ,
对 疑 似 混 合 感 染 猪 肺 炎 支 原 体 ( H) 多 杀 性 巴 氏杆 菌 M 、
母 猪 所 产 死 胎 、 木 乃 伊 胎 、 弱 子 及 子 宫 分 泌 物 中 均 含 有 高 滴 度 的 细 小 病 毒 。 由于 病 毒 对 外 界 的抵 抗 力 强 , 污 染 的 圈 舍 在 4 月 内 都 具 有 感 染 性 。本 病 主 要 通 过 胎 盘 感 个
验 。将含毒 组织或 分离 的病毒在稀 释 中研 磨 ,离 心后取
床表现 。
胎盘等均可) ,研 磨冰融后 ,取上清 同步接种P 一5 K 1细胞和
I R 。细 胞 ,逐 日观 察 细 胞 病 变 。 ( ) 红 细 胞 凝 集 试 B S2 2
1 感染来源
感染本 病毒 的公猪 和母猪 是本病 的主要 传染病 源 。 公猪精 液可携 带病 毒,此病 毒可来 自体 内和 体外 污染 。
2 临床症状
本病 的 主要临床 症状 是母猪 的繁殖 障碍 。不 同孕 期
感 染 时 对 胎 儿 的 影 响 有 所 不 同 。在 怀 孕3 d 0 内感 染 时死 亡
4 抗体检 测 用血凝抑制 试验作抗 体检测 。采用 母猪 . 2
血 清 , 经5 ℃ 3 mi灭 活 ,加 入 5 %豚 鼠红 细 胞 ( 终 浓 6 0 n 0 最
方 可混群 饲养 。经确诊 为细小病 毒感染 后的 同窝猪 的幸 存 者也 不能作 为种用 ;母猪发 生流产 时,流产物 必须 经 过 严格 消毒后在 指定地进 行深埋 处理 ,另外整个 猪场 进 行 全场 消毒( 尤其是繁殖猪舍)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断及治疗
孙洪广
【期刊名称】《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年(卷),期】2022()5
【摘要】猪细小病毒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会导致猪生产性能障碍的一种疾病,又称猪繁殖障碍病。
临床典型表现为怀孕母猪会出现流产、产死胎、畸形胎等情况。
该病的传播速度较快、途径多、范围广,致死率也比较高。
防控该病,养殖场应结合常见疾病的基本情况,制定防治计划,以提高猪存活率,保障育肥猪饲养效果。
【总页数】3页(P159-161)
【作者】孙洪广
【作者单位】辽宁省朝阳县北四家子动物卫生监督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5
【相关文献】
1.抗猪细小病毒单克隆抗体在猪细小病毒病诊断上的应用
2.猪蓝耳病、猪细小病毒病和猪伪狂犬病混合感染的多重PCR诊断与防制
3.浅述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断及治疗对策
4.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断及治疗对策
5.猪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病及猪流行性乙型脑炎多重PCR诊断方法的建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