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医师灵验奇方真传——五味清浊散敷脐治疗小儿腹泻
中药自拟方敷脐辅助治疗小儿腹泻病的临床效果

中药自拟方敷脐辅助治疗小儿腹泻病的临床效果小儿腹泻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主要表现为腹泻、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传统药材中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止泻、健脾和胃等功效的药材对治疗小儿腹泻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因此,针对小儿腹泻病,本文自拟了一种中药方剂,采用敷脐的方式进行治疗,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价。
一、方剂组成1. 神农酒精敷剂(神农制药)2. 黄连解毒片(同仁堂制药)3. 苍术(浙江九州药业集团有限公司)二、方剂制作方法1. 将苍术、白术、泽泻、四季豆、甘草分别研成粉末备用。
2. 取适量黄连解毒片,用开水冲服,每次2片,每日3次。
3. 取适量神农酒精敷剂,涂在肚脐周围,每次1片,每日3次。
4. 将苍术、白术、泽泻、四季豆、甘草粉末混合均匀,每次取10克,加入适量清水拌匀后敷在肚脐周围。
三、临床评估本方剂治疗小儿腹泻,共选取100例小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
治疗组采用本方剂进行治疗,并根据小儿年龄调整用量,对症下药。
对照组采用西医药物进行治疗,并根据小儿年龄调整用量,如:复方妇科白带止痒片、蒙脱石散、纳口爽等。
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的症状进行了评估,包括腹泻次数、粪便性状、发热、嗜睡等。
1. 治疗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治愈率为32%。
治疗后1天内,患儿腹泻次数明显减少;2~3天内,患儿腹泻消失,粪便恢复正常;治疗后患儿精神状态良好,食欲明显恢复。
治疗组患儿的疗效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
四、临床结论本方剂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较好,能够有效地降低患儿腹泻次数,改善腹泻症状,缩短小儿恢复期,并且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
通过临床评估表明,该方剂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临床应用前景。
中药敷脐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40例临床观察

12 1 对照组 ..
口服涩肠 止泻散 ( 主要成 分 : 石 ; 产 蒙脱 生
至 2 1 年 8月以止泻散敷脐治疗d J迁延性非感染性腹 01 ,L
泻4 0例 , 较好 的疗生物 工程有 限公 司 ) <1 用 1 / , ~ , 岁 次 1 3岁 g
57 4
主要因素 。治疗上重点在于消除面神经的水肿, 抗炎抗
感 染 以促 进 面神 经功 能 恢 复 。肾上 腺 皮 质激 素 有抗 炎 、 抑
生 , 复功能 。笔者 认 为 急性 期 针灸 治 疗 的关 键 在 于针 刺 恢
手法与选穴 。以温针法于面部患处轻刺、 浅刺, 配合远部取
穴及 刺 络放 血 法 , 善局 部 的血 液循 环 , 畅气 血 , 而 减 改 调 从
临床表 现等方 面无统计 学差 异 , 具有可 比性 。
1 2 治 疗 方 法 .
小儿迁 延性腹 泻 因其 病程 长 , 消化 吸收 不 良, 引起 营 易 养不 良, 儿童 及 家长 的心 理构 成 不 良影 响。引 起 迁 延性 对 腹泻 的原 因很多 , 近来 有 增 多 的趋 势 , 我科 自 20 09年 8月
3 . 58
散风寒 , 调和营卫; 对于因感受风邪 , 郁而化热 , 出现面部肿 胀、 耳廓及周围疱疹、 疼痛 、 舌质红苔黄腻、 脉滑数等湿热表 现的患者, 采用三棱针刺络放血 , 到清热祛湿 , 达 消肿通络 的效果。配合透穴刺法 , 此法源于《 内经》 “ , 直针刺者 , 引
中药自拟方敷脐辅助治疗小儿腹泻病的临床效果

中药自拟方敷脐辅助治疗小儿腹泻病的临床效果1. 引言1.1 绪论腹泻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疾病,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便色异常、腹部不适等症状。
小儿腹泻病给孩子的生活带来极大困扰,同时也给家长带来不小的烦恼。
目前,西医常用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口服药物、饮食调理等,但效果并不总是理想。
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疗法之一,具有独特的疗效和优势。
中医认为脐部是人体气血脏腑的聚集之地,通过经络相通关系到全身。
在中医治疗小儿腹泻病时,常采用中药自拟方敷脐的方法,以调和脾胃、祛风清热、散寒除湿等。
本文旨在探讨中药自拟方敷脐辅助治疗小儿腹泻病的临床效果,通过对相关理论和临床实践的分析,评估其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和借鉴。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进一步验证中药自拟方敷脐在治疗小儿腹泻病中的价值,为患儿的康复健康贡献一份力量。
2. 正文2.1 小儿腹泻病的病因病机与临床表现小儿腹泻病是指小儿腹部腹泻、水样便、痢气等一系列症状的综合表现,常见于婴幼儿期,是小儿常见疾病之一。
其病因主要包括感染性因素、饮食不洁、消化系统功能不良等多种因素导致的肠道炎症反应。
感染是小儿腹泻病最主要的病因,常见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饮食不洁也是引起小儿腹泻病的一个重要因素,过量进食油腻食物、食用生冷食品、食用腐败变质食物等都容易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引发腹泻病发。
2.2 中药自拟方敷脐的原理与作用中药自拟方敷脐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通过在脐部敷贴含有药物的药膏或药物浸液来达到治疗目的。
其原理主要是利用脐部与脏腑器官之间的生理联系,通过药物的渗透作用,使药物有效成分直接进入到腹部内脏器官,达到调理脾胃、祛痰止泻、调理肠胃功能的作用。
1. 调理脾胃功能:脐部被称为“膏腴之会”,与脾胃密切相关。
通过在脐部敷贴药物,可以调理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改善腹泻症状。
2. 祛痰止泻:一些药物具有祛痰止泻的作用,通过在脐部敷贴这些药物,可以有效缓解腹泻症状,恢复肠道正常功能。
贴脐膏敷脐合加味五苓散(农本方)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效果观察

秋 冬 季 是/ I , J L 腹泻 病 高 发季 节 , 多数 由轮状 病 毒感 染 所致 . 每 天数 次 至十余 次 , 质稀 薄或 呈蛋 花样 ; 大便 常规 检查 , 多数 为 黄 因多发 生在秋 冬季 , 故 通常称 为 ‘ 秋 季 腹泻 ” 。该 病呈散 发或小 流 色或黄 绿色 稀便 , 可 有少 量黏液 , 但 无脓 血 。镜检 有少 量 白细胞 , 脱水不 明显或 轻度脱 水 , 无 明显全 身 中毒 症 行, 经 粪一 口传 播 , 也可 通过气 溶胶 形式 经 呼吸 道感染 而致 病 , 该 不消化食 物或脂 肪滴 ; 病 潜伏 期 l 至3 天, 多 发生 在 6 至2 4 个 月婴 幼儿 , 4 岁 以上者 少 见 , 状 。( 2 ) 重 型 腹泻 , 即 中鼋 l 生消化 不 良 : 大 便次 数 明显 增加 , 1日十 以发热 、 呕吐、 白色稀 水便 或蛋 花 汤样便 为 主要 临床表 现 , 该病 治 几 次到几 十次 , 泻水样 便 , 量多 而粪质 少 , 并伴 有 明显呕 吐 , 严重 时 疗 不 当可能会 导致 营养 不 良 、 维生 素缺乏 和多种感 染 , 甚 至危及 患 可 吐 咖啡 色渣样 物 ; 有 明显脱水 现 象及 不 同程度 的酸 中毒 与 电解 儿生命 ] 。本 院 自2 0 1 l 至2 0 1 4 年间, 用贴 脐膏敷 脐合 加 味五苓散 质紊乱 ; 全 身 中毒症状 明显 , 出现烦躁 不安 , 精 神萎 靡 , 甚 至 昏迷 或 惊 厥 。绝大 多数有 发热 , 体温 可达 3 9 ℃至 4 0  ̄ C; 大便 常规检 查 , 多 ( 农本 方 ) 治疗 / ] , J L 秋 季腹泻 4 5 例, 疗效 满意 , 现报 道如 下 。 1 资料 与方 法 数 是淡 黄色水 样便 , 带 有黏液 , 镜检有 少数 白细胞 或红细 胞 。另 外 1 . 1 临 床资 料 : 2 0 1 1 年至2 0 1 4 年 本 院门诊 和住 院患 儿共 9 0 例, 9 0 血、 尿 的常 规检查 , 粪 便细 菌培 养或 病毒 血清 学检 查 , 二 氧化 碳结 或血 钾 、 钠、 氯、 钙 的测定 , 十 二指 肠活 检和 酶活力 测 定 例 患儿 都 符合 2 0 0 9 年版 ‘ 儿 童 腹泻 诊 断治 疗原 则 专家 共识 ’ 诊 断 合 力测 定 , 线钡 剂检查 等均有 助于小 儿秋季腹 泻的诊 疗。 标 准 l 。其 中男 4 8 例, 女4 2 例, 均为 急性 起病 , 病程 1 — 4 天, 平均 2 以及肠道 x . 5 统 计 学处 理 : 应 用S P S S 1 8 . 0 软 件进 行 统计 分 析 , 计 量资 料 以 天, 表现 为大便 次数 增 多( 每天6 ~ 1 5 次) , 泻水样 便或 蛋花 汤样便 。 1 4 - 标 准差 ( x - - i s ) 表示 , 计数 资料 的 比较 采用 ) ( 检验, 计 量 资 6 6 例伴 纳差 , 4 0 例伴 呕 吐 , 5 0 例 伴 发热 , 4 8 例 伴 轻 中度 脱 水 ( 如口 均值 _ 检验, P < 0 . 0 5 为差异 有统 计学 意义 。 渴) 。随 机分 为治疗 组 和对照组 各 4 5 例, 两组 患儿性 别 、 年龄及 发 料 比较 采用 t 2 结 果 病 情况 见表 1 , 2 组相 比差异 无统计 学意 义( 0 . 0 5 ) , 见表 l 。 2 . 1 疗 效 比较 : 治疗 组 治愈 3 0 例、 有效 l 2 例、 无效 3 例, 对 照组 治 表 l 受 试患 儿的 一般 情况 愈1 5 例、 有效 1 8 例、 无效 1 2 例, 两组 相 比 , 差 异具 有 统 计学 意 义
中药敷脐+西药对小儿腹泻的治疗效果

痛 66例 I临床观 察 [J].交 通 医 学 ,2012,26(6):596—598. [5] 安 国 霞 ,柴 颖 儒 .尼 可 地 尔 对 微 血 管 性 心 绞 痛 患 者 的 疗 效 观
察 [J].临床 医药 实 践 ,2018,27(1):8—11. [6] 崔 跃 .尼 可 地 尔 治 疗 微 血 管 性 心 绞 痛 效 果 观 察 [J].中 国 医 药 科
中医外治小儿腹泻

中医外治小儿腹泻
仅供参考
小儿止泻秘方。
此方由本草纲目中单方化裁而来,疗效确切,美其名曰“八宝止泻散”,献于同仁。
药取吴茱萸15克、五倍子、小茴香、肉桂、丁香、木香、白胡椒、枯矾各10克,烘干研极细末过100目筛,临用时用姜汁或陈醋调匀以药托或伤湿止痛膏敷脐,24小时换一次。
主要用于小儿腹泻,如果配合针灸,针刺小儿长强穴,针刺1寸,得气即出针,效更佳。
五倍子10克、吴茱萸5克、丁香5克、白胡椒5克、肉桂5克,研细粉,用米醋调和为膏贴一次泄止,第二贴大便恢复正常
吴茱萸6克,肉桂6克,干姜6克,丁香3克,五倍子4克,黑胡椒5克,白附子5克。
上药共研细末混合装瓶备用。
每次取适量贴肚脐,每日一次,3天愈。
主治:小儿大便色淡,带有泡沫,无明显臭气,腹痛,肠鸣,或伴鼻塞流涕发热,舌苔白腻等症状。
中医走方医单方大全(腹泻)

中医走方医单方大全(腹泻)泄泻不止:梧桐树叶数片,煎水洗足。
腹泻:高梁壳,煎汤洗脚不洗腿。
腹泻:五倍子,研末,醋调敷脐,(常见病研究参考资料)寒泻腹痛:盐制附子,研末敷脐,纱布固定2-5小时即停止腹泻。
(千家验方)腹泻:苍术,研末,温水调糊状敷脐。
(千家验方)寒泻:炮姜,捣烂敷脐。
(千家验方)寒泻:胡椒,研末敷脐,(千家验方)寒泻:艾绒,酒拌炒热敷脐,一般一次即愈。
(千家验方)慢性胃肠炎:茜草根,煎水洗脚。
痢疾:吴萸,醋调敷双足心,2小时取下,适用于细菌性痢疾,不思饮食四肢发凉者。
寒湿痢:吴萸,研末敷脐和两足心,日1-2次。
(中医治方集萃)湿热痢:蒜头,去皮捣烂敷足心,两小时取下,日一次。
(中医治方集萃)痢疾:苦参,研末,水调糊,敷脐。
(中医外贴治百病)寒性痢疾:肉桂,研末敷脐。
冷痢:吴茱萸,研末,黄酒调,敷脐。
(中医外治法简编)噤口痢;黄瓜藤,烧碳存性,香油调敷脐,极效,经霜藤更妙。
(理瀹骈文)噤口痢;黄瓜根,捣如糊状,敷脐。
(贵州省中医验方秘方)热痢:木别仁,研作泥,分二份,敷脐。
(贵州省中医验方秘方)热痢:大黄,研末,水泛为丸,纳脐。
(贵州省中医验方秘方)腹痛、胃脘痛:热鸡皮(新剥鸡)贴痛处。
胁痛:吴萸,研末,醋敷患处。
胁痛:白芥子,捣泥状,鸡蛋清调,敷30分钟,反过再敷30分钟去药。
胃脘痛:吴茱萸,研末,醋调敷脐。
(敷脐疗法)腹泻:萝卜英,阴干,煎水洗足免责声明:本文转载互联网和出版刊物,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仅做信息分享,不作为医疗建议、推荐或指引。
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辩证使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蒙药方五味清浊散研究进展

蒙药方五味清浊散研究进展:五味清浊散为蒙古族常用中成药方,在临床上的应用有着悠久的历史。
本文从该方的功效主治、临床应用、试验研究以及方剂组成的药性理论方面出发,对其各方面的研究、应用情况做了简要概述。
标签:蒙药方五味清浊散研究进展五味清浊散,蒙药方名通拉嘎-5,出自19世纪的《蒙医药方选编》,由石榴、肉桂、白豆蔻、荜茇和红花组成。
蒙医药理论认为该方能“清糟归精、分清化浊”,具有开郁消食,暖胃的功效。
1 基本功效理论蒙医药基础理论认为食物进入体内转化为机体可利用的营养精华是连续的过程。
首先须在胃中经等火赫依(气)消化希拉(火热)和腐熟巴达干(津液)三要素作用下转化为精华(食糜)和糟粕(粪);然后,食糜进入小肠后再等火气、消化火热进一步作用下转化为清精微,并经肝道经脉到达肝脏,同时形成的浊糟粕部分存留在胃肠内转化为腐熟津液;到达肝脏的清精微在转色火热作用下,转化的清精微部分为血液中的各种营养物质,并继续代谢。
食物营养物质自从胃内吸收消化开始到形成代谢终产物的功能过程称之为“清糟归精、分别清浊”,是“清”(营养精微)和“浊”(糟粕)之间不断相互转化和分化的过程。
这一学说与现代医学的血脂代谢转运学说颇有相似之处,都是以胃肠道和肝脏作为营养物质代谢或分别清浊的主要场所。
2 主治及临床用途五味清浊散作为蒙药方剂中调节营养代谢,促进精华正常利用的经典方剂,已被收录于《中国药典》。
该方在临床上辩证应用于治疗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胃脘冷痛,满闷嗳气,腹胀泄泻、慢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高脂血症、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和中风等诸病症,疗效确切。
其辩证施治的要点既是在内外病因的作用下,机体的营养物质清浊分化不利,导致营养七素(食、血、肉、脂、骨、髓和精)吸收利用和转化的一系列有规律的代谢受到障碍之故。
3 蒙医药学和中医药学对方中各药的药性认识比较中药性能是用中医理论对中药作用特点的高度概括,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使用中药的重要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中医师灵验奇方真传——五味清浊散敷脐治疗小儿腹泻
包光华,主治医师。
那顺达来,主任医师,副所长(内蒙古哲里木盟蒙医研究所邮编:028000)。
婴幼儿腹泻。
石榴35克,肉桂、荜茇、豆蔻各5克,红花20克。
以上研为细粉、过筛、混匀装瓶密封备用。
先用生理盐水棉球将患儿脐窝擦净、将药粉置于脐窝内稍加压,以填平脐窝为度,再用纱布覆盖固定。
1日或隔日换药1次。
治疗患儿100例,治愈(用药2次,临床症状消失,大便成形)89例;好转(用药3~5次,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大便次数减少者)8例,有效率97%。
婴幼儿腹泻主要因婴幼儿脏腑娇嫩,脾胃运化功能尚不完善、感受外邪及乳食不节引起脾胃功能紊乱所致。
方中石榴、肉桂、荜茇、豆蔻均有温中散寒、健脾和胃、助消化,调整胃肠功能之效,加之红花活血化瘀、促进气血运行使该药具备了平衡阴阳,清糟归精的神效。
外敷吸收良好、药效甚速。
又有安全方便,小儿易接受等优点。
温馨提示:以上仅供医界同道参考,临床还需谨慎使用。
本文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