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运动规律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分 析 :
慧能:不是风动,不是幡动, 仁者心动。 以上观点否认了运动是物质的 运动,脱离物质谈运动,陷入 唯心主义。
刻舟求剑者在物质和运动关系上又犯
了什么样的错误?
否认了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离开运动谈物质,导 致形而上学。
把握好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需要注意反对两种倾
吐鲁番干旱,酷热。按理说就像戈壁沙漠,难生寸草。然 而,吐鲁番却盛产世界上最好的葡萄。 这有什么奥秘? 凡来过吐鲁番的人,几乎都发出这样的疑问。高踞四周山 系的雨雪水汇成条条河流,冲下山谷。流经戈壁砂砾地带, 蒸发掉一些,而更多的却渗入沙土地下,只有少数流入绿 洲。 由于大量雪雨水渗入地下,成为潜流。经过人工挖 成地下相通的暗渠,四季长流不息,汇成了“地下长渠”, 这就是古老的坎儿井。 其实,坎儿井就是把这些地下水 引向地面的一种独特自流灌溉形式。
——马克思
机械运动的载体是: 宏观物体 化学运动的载体是: 原子、离子等 生物运动的载体是: 生命有机体 社会运动的载体是: 生产方式
结论2:
_物_质__是是 运动的 载体
思维运动的载体是: 人脑
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①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 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能否定相对静止。
静止的含义: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它主要包含两方面 的含义
①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 性质没有发生变化;(性质不变)
如:保质期内的鲜奶、食品等。
②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 或者说是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 特殊的运动。(空间位置不变)
守 株 待 兔
⑵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
4、辨证唯物论-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2010复习)

3、方法论要求 (1)坚持用运动的观点看问题, 反对静止的观点。 (2)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 而上学的观点,也要反对离开物 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二)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 1、相对静止 (1)含义: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2)表现 ①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 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②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 某种运动,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 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诡辩论:就是有意地把真理说成是错误,把错 误说成是真理的狡辩。用一句简单明了的话来 说,就是有意地颠倒是非,混淆黑白。玩弄诡 辩术的人,从表面上来看,似乎能言善辩,道 理很多。他们在写文章或讲话的时候往往滔滔 不绝,振振有词。他们每论证一个问题,也总 是可以拿出许多“根据”和“理由”来。但是, 这些根据和理由都是不能成立的。他们只不过 是主观主义地玩弄一些概念,搞些虚假或片面 论据,做些歪曲地论证,目的是为自己荒谬的 理论和行为做辩护。
(四)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1、原理内容 (1)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 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2)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 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 学的基本观点,也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 基础。 (4)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 义的根本要求。
1、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考点点击
1.世界的物质性 (1)物质的概念 (2)自然界的物质性 (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1)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2)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3.物质运动的规律 (1)规律的概念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一、世界的物质性 (一)物质 (1)概念: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 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3)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 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不是指某一具体的 物质形态。 (4)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共性和个性的 关系。物质是不生不灭的,人们既不能创造, 也不能消灭,物质的具体形态是有生有灭的, 人们既可以创造,也可以消灭。
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⑨市场上商品价格时涨时落
⑩水往低处流
⑾彗星的出现
⑿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⒀我每天6:00起床
⒁ 红灯停,绿灯行
⒂兔子撞树
自然界的 运动都是 有规律的
人类社会的 运动也都是 有规律的
人的认识 运动也是 有规律的
(1)规律具有普遍性 (2)规律具有客观性
A、是指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和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B、客观性还意味着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C、规律的客观性突出地表现在它是不可违抗的
• 固有的:本来就有的。 帝创造;
,更不是上
• 本质的:
。(苹果掉地),必须通
过人的抽象思维透过现象看本质;
• 必然的:
,这种联系必须是确定不移,
一定会发生的联系才是规律;
• 稳定的:形成规律之后规律:
1、喜鹊叫喜,乌鸦叫丧
2、新陈代谢
3、价值规律 4、慧星、地震预示国家衰败
规律不是主观想象的联系,
注意1: 而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
★规律是事物的固有联系:
♦不是外部强加 ♦不是主观意识赋予的 ♦不是上帝或神创造的
规律不是主观想象的联系, 而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
例: 万有引力定律是自然界本身固有的规律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发展固有的规律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联 系成 为社会发展固有的规律
系 现形式,是人们认识规律的向导。
现象
苹果落地,水往低 处流 商品价格上下波动
种瓜得瓜,种豆得 豆
人类社会由低级向 高级发展
规律(本质联系) 万有引力定律
价值规律
遗传规律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 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判断下列哪些是规律:
1、守株待兔
物质运动规律

02
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惯性定律描述
惯性定律应用
• 当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
• 在汽车突然刹车时,车内的乘客会向前冲,因为乘客具
线运动
有惯性
• 惯性定律揭示了物体的惯性,即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
• 在桌面上放置的书本,当桌子突然被拉开时,书本会沿
的性质
着原来的方向滑落,因为书本具有惯性
牛顿第二定律:力的作用与加速度
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
牛顿第二定律应用
• F = ma
• 在弹簧秤上挂一个物体,当物体重量增加时,弹簧秤的
• F 代表作用力,m 代表物体质量,a 代表物体加速度
读数也会增加,因为作用力与加速度成正比
动量守恒定律应用
• 在工程力学中,可以通过动量守恒定律计算物体受到的冲量和碰撞过程中的速度
变化
• 在物理实验中,可以通过动量守恒定律设计实验方案和测量数据
动量守恒定律实例
• 在台球运动中,碰撞后的两个球动量之和保持不变
• 在火箭发射过程中,火箭的动量增加,火箭燃料的动量减少
角动量守恒定律及其与动量守恒定律的关系
• 宏观运动运动
• 微观运动是指微观粒子(如原子、分子等)的运动
• 微观运动的特点是速度较快,加速度较大
• 微观运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量子力学
⌛️
量子运动
• 量子运动是指量子系统(如电子、光子等)的运动
• 量子运动的特点是波粒二象性和不确定性原理
• 量子运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量子力学
• 在信息技术、材料科学等领域,量子力学为电子器件设
物质运动及其规律性

第一节物质运动及其规律性二、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三、科学认识的任务是揭示物质运动的规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生理解规律的科学含义、特征,正确区分规律与规则;学生理解科学的任务就是揭示规律,把握科学与规律的关系,探索规律是一个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过程,学会鉴别真象与假象。
2、过程与方法:运用、列举生活中的事例、现象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规律、探索规律的科学精神及求真务实的态度。
【重点难点】1、重点:规律的含义及其特征、科学认识的任务是揭示物质运动的规律。
2、难点:规律的含义及其特征,区分真象与假象【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天文学家哈雷,对1682年出现的彗星进行了研究和计算,指出,这一颗彗星是以76年左右的时间为一周期,沿着一个很扁长的椭圆轨道绕日而行。
正如哈雷所言,76年后,彗星又光临了地球。
这个事例说明了什么?——说明:(1)事物是运动的,(2)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3)这种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物质运动的规律”。
P46操作平台:反映了自然界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有规律的。
其实,我们人类寻求真知也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说明人类思维也是有规律。
所以我们说:二、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1、任务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提问:规律有什么样的特征呢?2、规律的特征分析:以下现象或事实是不是规律?为什么?①喜鹊报喜,乌鸦报丧;②六六大顺,逢八就发;③守株待兔;④骑车撞人;⑤昼夜循环,四季交替;⑥苹果落地;⑦种瓜得瓜,种豆得豆;⑧红灯停、绿灯行;⑨中学生不染发、不烫发;⑩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分析与归纳】①②两个事例不是规律。
作为事物发展规律的联系,不是人们从外部强加给事物的,也不是人的主观意志赋予事物的,更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事物在发展过程中自身固有的,只有这样的联系,才能构成事物发展的规律。
是否承认这一点,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规律认识上的根本分歧。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 1、什么是主观能动性 • 主观能动性:想(认识)、做(实践)、精神状态 • 意识能动性:想(认识)、精神状态 • 2、主观能动性的方法论要求 • 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人们可以
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 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 ③人们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并不意味着改变或创造 规律,规律是不能被改变或创造的。
• (5)小结:规律的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 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的制约,正确发挥
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客观性为前提。
• 两者不可分割,也不能并列,更不能颠倒。片面强调规 律的客观性而否认主观能动性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思想; 夸大主观能动性而否认客观规律的制约性是唯心主义思想。
C
2、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 (1)什么是运动?
• 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 (2)什么是静止?
•
静止是就物质的具体存在形式来说,是运动的一种特殊
状态,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
• 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 有发生变化;
• 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 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 2008年8月5日中科院专家陈挺恩表示,喜马拉雅山 目前仍处于隆升的过程之中,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它 一定会越来越高。珠峰未来的高度取决于珠峰隆升 的速度和风化的速度谁快谁慢,如果风化快过隆升, 则珠峰无疑就会变矮,而如果隆升速度快过风化过 程,则世界第一高峰还会长高。这说明
• ①自然界是变化发展的
3.懂得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发 展 理解人和规律的关系,提高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自觉性。 要求 说明 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要素之一,它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事物中。
无论是大自然中的山川河流,还是人类创造的建筑和科技产品,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物质的存在和发展不仅是人类生活和社会进步的基础,也是自然界中各种变化和运动的根本原因。
本文将从物质的本质、物质的发展过程以及物质发展的规律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物质的本质物质是构成现实世界的基本要素,它具有一定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
根据现代物质观,物质通常表现为具有质量和体积的,具有可感知属性的实物。
物质由微观的原子、离子和分子组成,通过不同的组合和排列形成各种物质的状态,如固体、液体和气体等。
物质的本质是运动的。
根据物质运动的观点,物质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在不断地变化和运动中。
物质的运动包括微观的分子动力学和宏观的物质迁移、变形等过程。
形成物质的运动的原因是微观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和能量的转化。
二、物质的发展过程物质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包括物质的生成、发展和消亡等阶段。
在宇宙大爆炸后,物质通过星体的聚合和扩散等形式进行生成和演化。
在地球上,物质通过地壳运动、大气气候变化等过程进行演化。
而在人类社会中,物质的发展则主要表现为生产力的提高和科技进步。
物质的发展过程中有着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自然条件、社会需求和人类智慧等。
自然条件如气候、地质和生物环境等对物质的生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社会需求指人类对物质生活和文化需求的追求,它推动了生产力的提高和物质发展的进程。
人类智慧则是人们在实践中积累的知识和技能,它直接推动了科技进步和物质创新。
三、物质发展的规律物质的发展符合客观的规律,即物质发展的规律。
这些规律是在物质运动和物质转化中产生的客观规律性。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物质发展的规律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发展的普遍性和基础性:物质的发展是普遍存在的,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表现出物质的不断变化和发展。
2.辩证性和矛盾性:物质的发展是辩证的过程,包含着各种矛盾的存在和解决。
物质运动的知识点总结

物质运动的知识点总结一、物质运动的基本定义物质运动是指物质在空间中位置的改变。
物质的运动是世界上最普遍和最基本的现象之一,也是自然界中各种现象和物质相互作用的基础。
物质的运动可以是线性运动、旋转运动、振动运动等形式,同时还可以是复合运动,即包含了多种运动形式的综合运动。
二、物质运动的基本规律1.惯性定律惯性定律是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趋向。
根据惯性定律,物体保持原来的状态,即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如果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则它会保持静止状态;如果物体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它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这个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基本规律之一。
2.牛顿定律牛顿定律描述了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
牛顿第一定律指出,如果物体受到合力的作用,则它将产生加速度。
这个定律描述了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加速度变化规律,是描述物体运动的重要定律之一。
3.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描述了物体在受到作用力时的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指出,物体在受到合力作用时会产生加速度,这个加速度的大小跟合力的大小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在受到作用力时的加速度变化规律,是描述物体运动的重要定律之一。
4.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描述了物体在受到合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
牛顿第一定律指出,物体在受到合力作用时会产生加速度,这个加速度的大小跟合力的大小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在受到作用力时的加速度变化规律,是描述物体运动的重要定律之一。
5.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描述了物体在受到合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
牛顿第一定律指出,物体在受到合力作用时会产生加速度,这个加速度的大小跟合力的大小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在受到作用力时的加速度变化规律,是描述物体运动的重要定律之一。
6.牛顿运动定律霍牛顿运动定律描述了物体在受到合角运动的作用来的运动规律。
牛顿第一定律指出,物体在受到合角运动的作用来的运动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运动规律
一、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指出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这意味着物体的运动状态不会自发地改变,而需要外力来改变其状态。
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的关系。
具体而言,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这个定律可以用公式F=ma来表示,其中F是物体所受的力,m是物体的质量,a是物体的加速度。
牛顿第三定律,也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指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会引起与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这意味着所有的力都是成对出现的,且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二、动能定理和功率
动能定理描述了物体的动能与物体所受的净作用力之间的关系。
动能是物体运动时所具有的能量,它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动能定理可以用公式K=1/2mv^2来表示,其中K是物体的动能,m是物体的质量,v是物体的速度。
功率是描述物体完成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的大小。
功是力在物体上
的作用导致物体发生位移时所做的工作。
功率与功和所用的时间成正比,可以用公式P=W/t来表示,其中P是功率,W是功,t是时间。
三、万有引力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描述了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和距离之间的关系。
根据这个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这个定律可以用公式F=G(m1m2/d^2)来表示,其中F是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m1和m2分别是两个物体的质量,d是它们之间的距离,G是万有引力常数。
四、动量定理和冲量
动量是物体运动时所具有的量度,它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成正比。
动量定理描述了物体所受的净冲量与物体的动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动量定理可以用公式FΔt=Δp来表示,其中F是物体所受的净冲量,Δt是冲量的时间间隔,Δp是物体的动量变化量。
冲量是力在物体上产生的作用时间。
冲量越大,物体的动量变化越大。
冲量可以用公式I=FΔt来表示,其中I是冲量,F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Δt是作用时间。
五、摩擦力和滑动摩擦系数
摩擦力是物体之间由于接触而产生的阻碍相对滑动的力。
摩擦力的大小取决于物体之间的粗糙程度以及它们之间的压力。
摩擦力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静摩擦力是阻止物体开始滑动的力,动摩擦力是物体相对滑动时所受到的力。
滑动摩擦系数是描述物体之间摩擦力大小的比率。
它与物体的材质和表面粗糙度有关。
滑动摩擦系数越大,摩擦力越大。
六、弹力和胡克定律
弹力是物体被拉伸或压缩时所受到的力。
弹力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弹性恢复特性和变形量。
根据胡克定律,弹力与物体的弹性系数和变形量成正比。
胡克定律可以用公式F=kx来表示,其中F是弹力,k是弹性系数,x是变形量。
总结
物质运动规律涵盖了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和功率、万有引力定律、动量定理和冲量、摩擦力和滑动摩擦系数以及弹力和胡克定律。
这些规律描述了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行为和相互作用。
通过了解和应用这些规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控制物体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