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风格的类型及特色
阅读语言风格类答题技巧

阅读语言风格类答题技巧语言风格是指作者在表达思想和情感时所采用的语言特点和风格。
它是作者与读者之间进行交流和沟通的桥梁,能够直接影响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因此,具备良好的语言风格类答题技巧对于我们的语文学习和考试备考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在阅读理解和语文答题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以下几种语言风格类型的特点和解题技巧:1.描述性语言风格描述性语言风格的特点是生动形象、详细具体、感觉鲜明。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作者使用了哪些生动具体的描写词语,以及这些描写词语所传达的意思和情感。
通过理解这些描写词语的含义和用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意图。
2.叙事性语言风格叙事性语言风格的特点是情节连贯、线索清晰、事件有起伏。
在回答与叙事性文章相关的问题时,我们需要注意文章中的事件安排和情节发展。
我们可以通过重读与事件相关的句子和段落,理清事件发生的顺序和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准确作答与叙事性文章相关的问题。
3.议论性语言风格议论性语言风格的特点是观点明确、依据充分、逻辑严密。
在阅读与议论性文章相关的问题时,我们需要关注作者使用的论证方法和论据。
我们可以通过仔细阅读文章中的观点表达和论据推导,判断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并给出恰当的回答。
4.抒情性语言风格抒情性语言风格的特点是情感真挚、语气煽动、意境唯美。
在阅读抒情性文章时,我们应该重点关注作者表达的情感和情绪,以及文章传递的主题和意蕴。
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方式和运用修辞手法的技巧,有助于我们把握文章的内在意义,并给出准确的回答。
在阅读理解和语文答题过程中,我们需要灵活运用这些语言风格类答题技巧,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把握作者意图,并提供恰当的回答。
下面是一些具体的技巧和建议:1.仔细阅读题干和文章,理清思路在回答题目之前,我们需要仔细阅读题干和文章,理清题目的要求和文章的主旨。
可以标注关键信息、划出重点句子,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和答题要求。
2.注意关键词和上下文的语境通常题目中会给出一些关键词,如描写词语、事件名称等。
语言风格的类型及特色

语言风格的类型及特色语言风格的类型及特色1、平实质朴、朴素自然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语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词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中蕴含着深意。
如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全篇4句20字,毫无难解之处。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2、含蓄隽永、含蓄委婉诗歌最富有灵气,诗的灵气在于隽永,在于“字短情长”,字里行间总是留着启人联想、开人悟性的“空白”。
含有深意,藏而不露。
这种风格往往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藏在形象中,让读者自己展开想象,思而得之。
多用象征、双关等手法。
如李商隐的《雨夜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天各一方的夫妻间挂念问候,其时其境其情,归家团聚作长夜之谈的憧憬,统统显于言外,隐于空白。
如"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3、清新明丽、清新雅致这种风格往往用清丽的语言来营造优美的意境,表达怡然喜悦的感情。
其艺术境界多如大雨过后的清清柳色、荷叶上颤动着的晶莹水珠。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
如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
用语新颖别致,不落俗套,给人一种清新美的愉悦。
4、形象生动诗歌的语言往往以其生动形象而感人至深。
如苏轼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赤壁怀古》),既是诗又是画,有形有声有色地展现了赤壁的壮丽景色,气势雄伟,境界开阔。
语言活灵活现,具体形象,包括①人物语言个性化,言如其人;②描写逼真,绘声绘色,惟妙惟肖;③运用多种辞格,新鲜活泼;④注意词语选用,注意句式变换。
5、绚丽飘逸如“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鲁迅的语言风格和特点

鲁迅的语言风格和特点
1.简洁直接:鲁迅的语言简练,直接表达思想,不喜欢冗长的修
辞和华丽的辞藻。
2.锐利批判:鲁迅的语言充满了批判精神,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
丑恶进行尖锐的揭露和批评。
3.原汁原味:鲁迅的语言风格独特,充满了地道的中国味道,融
入了大量的方言和俚语,使作品更加真实生动。
4.独特的幽默感:鲁迅的作品中常常穿插着一些幽默的插科打诨,
通过幽默来表达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讽刺。
5.反叛精神:鲁迅的语言中透露出强烈的反叛精神,他对传统观
念和权威进行了挑战,呼吁人们独立思考和解放思想。
6.感人肺腑:鲁迅的语言往往能够触动人们的内心,引起共鸣,
他通过真实的描写和深入的思考,表达出对人性的悲悯和对社会的关切。
诗歌语言风格(语言特色)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羁诗歌语言风格(语言特色)羆一、规范答题模型:莆(1)用两三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肁(2)用诗中的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肁(3)指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莇二、常见的语言风格或语言特色有以下几种类型:袃⑴清新自然。
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而又能语出自然。
即所谓“清水出芙蕖,天然去雕饰”。
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四句写了四种景色,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
肃清新一般是用在写景诗中,一般诗风比较亮丽,语言比较通俗,比喻新颖独到,包含着作者的喜悦之情。
清新之风常见于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陶潜的诗特点主要在平淡,有时候也不乏清新,而王维,孟浩然的诗则相对比较清新。
膁⑵平淡朴素,或称质朴,或说平易自然。
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不追求华丽的词藻,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朴实真切,平易近人,但于平淡之中蕴含着深意。
螇平淡不同于平庸与淡而无味,是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思想用朴素的语言说出,富有情味的,所以说往往平淡而有思致。
平淡首推陶渊明,如《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风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句句平淡,但平淡之中蕴含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
孟浩然的《春晓》在用语及诗意上也有此特点:全诗语言平易浅近,自然天成,丝毫不事雕琢,但言浅意浓,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在字里行间自然流淌,情与境会。
薅⑶绚丽工整,或称华丽、工丽。
其特点是有华词丽句、文采斐然,用以表达奇巧的情思,又讲究对仗工整。
袂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间两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琢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用笔细腻,用语工整,从早春景色的描写中透出姹紫嫣红的盎然春意,景象饱满,仿佛浓妆艳抹的西子。
绚丽工整的诗风上,要注意的是李商隐与李贺。
古典诗词的常见语言风格

古典诗词的常见语言风格一、语言风格1.平淡(平实质朴、朴实无华、冲淡自然、多用口语)即语言不着意修饰,不堆砌典故。
特点: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首推陶渊明。
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表面看来句句平淡,平淡之中蕴涵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
如袁枚的《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此诗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既绘苔之形,又显苔之神,更写出了诗人的人格精神。
王维的山水诗有闲、静、淡、远的特点,他是冲淡派大师。
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
”(《鸟鸣涧》)“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鹿砦》)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人间的纷争,没有外界的纷扰,只有大自然的宁静,山水花鸟的生机。
诗人尽情地消受着、欣赏着、陶醉着,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变成了大自然的有机体了。
诗人笔下的大自然,无不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回旋着诗人的声音,震荡着诗人的灵魂,因此,大自然已被人格化了。
诗人笔下的大自然,就是诗人自己,它反映了诗人冲淡的心情。
诗人自己已消融在大自然中了。
其它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温庭筠《商山早行》2.清新(清新自然、清幽淡雅)即人们所说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特点: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如陶渊明,王唯,孟浩然。
孟浩然:诗歌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
孟诗不事雕饰,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生活气息浓厚。
如《过故人庄》、《春晓》等篇,淡而有味,浑然一体,韵致飘逸,意境清旷。
《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打成一片,这是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恬淡的艺术美与淳朴的生活美深深融在字里行间。
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完整版)语言风格的类型及特色

语言是一种人类沟通交流的工具,通过听说读写等方式,人们可以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感觉和意见。
在世界范围内,语言的种类和类型千差万别,每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特色和风格。
本文将详细介绍语言风格的类型及其特点,以便读者了解不同语言风格的特点和差异。
一、叙述风格叙述风格是指语言表达的方式和结构。
叙述风格包括直接陈述式、描述式和叙事式三种类型。
直接陈述式是最为基础的语言表达方式,简洁明了,常用于科技文献等领域。
描述式则更加复杂,通过形象生动的描述来传达更为具体的信息,常见于文学作品等领域。
叙事式则更为富有感情色彩,通过故事情节等手段来传达信息,常见于小说、影视等领域。
在叙述风格的应用中,不同类型语言的差异也非常明显,例如英语在叙述时更为直接,中文则更注重细节描述和情感表达。
二、修辞风格修辞风格是指通过修辞手法来加强语言表达的效果。
修辞手法包括比喻、夸张、反复等技巧。
比喻是最为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通过比较两种不同的事物来产生新的认识和感受。
夸张则常常用来强调某个观点或者事物的重要性,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度。
反复则让语言更为生动,更易被人记忆。
在不同语言中,修辞手法的使用也有所不同,例如英语更偏向于使用比喻和夸张手法,中文则更适合使用反复和排比手法。
三、语音风格语音风格是指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下的语音差异。
在不同的语言中,语音风格可以体现出不同的特色。
例如英语以发音准确、语调抑扬顿挫著称,法语则以发音优美流畅、韵律感强为特点。
在不同的语音风格中,语言的音节和音调也有所不同,影响着语言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四、语法风格语法风格是指不同语言的文法结构和表达方式。
在不同的语言中,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也有所不同。
例如英语中的主谓宾结构和句式简洁明了,而中文则更善于使用复杂的修辞和表达方式。
在具体应用时,不同的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也影响着语言重点的强调以及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总结:语言风格是指不同语言的表达特点和差异,包括叙述风格、修辞风格、语音风格和语法风格四个方面。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必考题型 专题07 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解析版)

专题07 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考点解读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这种题型不是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技巧,而且要品味整首诗(词)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即语言风格(特色)是就诗歌整体而言的。
常见错误是从语言的使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炼词、炼字,阐述字词运用巧妙。
一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的使用(炼字);二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上的特点,诗歌在语言上的特点包括炼字用词、修辞特点、语言风格等。
技巧点拨答题步骤1、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析作用: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风格分类【语言风格分类1】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清新、明快、凝练、含蓄、华丽、质朴、简洁、工丽、隽永、晦涩等类型。
1、清新:主要指语言浅显而有新意。
2、明快:主要指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的语言风格。
3、凝练(精练):主要指语言简洁而含意丰富。
4、含蓄:有时也称蕴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5、华丽(绚丽):主要指有富丽的词藻,绚丽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6、质朴(平淡、自然):主要指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7、简洁:特点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8、工丽: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
9、隽永:语意深长,耐人咀嚼。
10、晦涩:主要指语言艰涩、冷僻、难懂。
【语言风格分类2】1、豪迈雄奇:此种风格的诗,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如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2、沉郁顿挫:沉郁就是深沉蕴藉。
沉郁的诗作者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
如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鉴赏诗歌语言风格

(二)、诗歌的语言风格
所谓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 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 是诗人的个人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 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 他诗人的艺术特色。风格是多种多样的, 不同的诗人、同一诗人的不同作品往往 表现出不同的风格。
1.不同的风格有不同的特征
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 追求,常用夸张手法,语言热情奔放, 想象瑰丽神奇。代表的诗人有屈原、李 白、李贺、苏轼、龚自珍等。 现实主义:注重按照生活本来的样了精 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反映人民的 生活与追求。代表的诗人有杜甫、辛弃 疾、陆游等。 ◇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 ◇婉约派: 语言清丽含蓄,抒情婉转缠绵。
类型巩固
春 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问题:分析《春怨》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的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 (步骤一)。“黄莺儿”这一儿化音的使用, 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三、四句用质朴的语 言表明是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 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 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示秬秸 ① 张耒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捧 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业 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注:①秬秸:张耒二子,张秬、张秸。 张耒,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太常寺少 卿。 问题:这首诗的写景叙事,平实而富有 韵味,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考查方式
1、提问方式: 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提问变体: ①这首诗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 ②谈谈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③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④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
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 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 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 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 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等。这类题 最好能知人论事,因为不同的作者语言风格 不一样,如李白雄浑飘逸,而杜甫则是沉郁 顿挫。但有时候我们不熟悉作者也可以从诗 中读出语言风格,有的晓畅明快,有的民歌 风味十足,有的口语化很浓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风格常用术语例析1、平实质朴、朴素自然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语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词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中蕴含着深意。
如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全篇4句20字,毫无难解之处。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2、含蓄隽永、含蓄委婉诗歌最富有灵气,诗的灵气在于隽永,在于“字短情长”,字里行间总是留着启人联想、开人悟性的“空白”。
含有深意,藏而不露。
这种风格往往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藏在形象中,让读者自己展开想象,思而得之。
多用象征、双关等手法。
如李商隐的《雨夜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天各一方的夫妻间挂念问候,其时其境其情,归家团聚作长夜之谈的憧憬,统统显于言外,隐于空白。
如"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3、清新明丽、清新雅致这种风格往往用清丽的语言来营造优美的意境,表达怡然喜悦的感情。
其艺术境界多如大雨过后的清清柳色、荷叶上颤动着的晶莹水珠。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
如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
用语新颖别致,不落俗套,给人一种清新美的愉悦。
4、形象生动诗歌的语言往往以其生动形象而感人至深。
如苏轼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赤壁怀古》),既是诗又是画,有形有声有色地展现了赤壁的壮丽景色,气势雄伟,境界开阔。
语言活灵活现,具体形象,包括①人物语言个性化,言如其人;②描写逼真,绘声绘色,惟妙惟肖;③运用多种辞格,新鲜活泼;④注意词语选用,注意句式变换。
5、绚丽飘逸如“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的诗大都写得色彩缤纷、景象绮丽、变幻莫测,这是绚丽飘逸之美。
6、婉约细腻这种风格往往体现出"曲、细、柔"的特点,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
如,"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7、幽默讽刺在诗中多指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
运用夸张、反语、仿词、双关等手段,突出事物特征,揭露事物本质,富于讽刺意义,增强批判性和说服力,令人轻松愉快,忍俊不禁。
如,"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章碣《焚书坑》)8、雄浑雄浑指力的至大至刚,气的浑厚磅礴。
其特点是:骨力挺健,气壮山河,气吞宇宙,气度豁达,气概恢宏,气宇轩昂,气势浩瀚,气魄雄伟。
在具体作品中,有的壮志凌云、刚毅雄健,如刘邦《大风歌》;有的慷慨悲歌、视死如归,如项羽《垓下歌》;有的胸襟豁达,豪情横溢,如曹操的《观沧海》。
雄浑是盛唐诗歌的时代风格,它反映了盛唐欣欣向荣的景象和朝气蓬勃的活力。
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气势浩瀚,雄伟壮丽;王之涣的《出塞》(黄河远上白云间)想象丰富,境界辽阔;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临洞庭》)气魄宏大,气势壮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何其高远,多么壮丽!而真正能够称为“雄浑”的是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
9、豪放豪迈奔放,谓之豪放。
其特点既表现了作为主体的诗人的特点,又表现了作为客体的描绘对象的特点。
就主体而言,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夸张出格;志向高远,襟怀旷达;气呑宇宙,力拔山河;傲骨嶙峋,狂荡不羁。
就客体而言,往往拥有巨大的体积、伟大的力量而显示出特有的壮美、崇高,或显示出浑茫、浩淼的无限阔大的景象,因而气势峥嵘,场面壮阔,境界缥缈,极目无垠。
李白是豪放风格之集大成者,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夸张出格,是李白豪放诗风的特点。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将进酒》)气势浩荡,一泻千里;“草绿霜已白,日西月复东。
”(《古风》)描绘光阴流逝之快,人事变迁之速,一气呵成,天衣无缝;“燕山雪花大如席“(《北风行》)“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
”(《秋浦歌》)夸张虽不合理却合情。
宋词中的豪放派,以苏、辛为最杰出代表,苏词注重将慷慨激昂、悲壮苍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善于在写人、咏景、状物时,以奔放豪迈的形象,飞动峥嵘的气势、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代表作。
10、沉郁沉郁,就是指情感的浑厚、浓郁、忧愤、蕴藉。
“沉则不浮,郁则不薄。
”杜甫之诗,为浓郁之极至。
忧愁是杜诗沉郁的主要内容,他的忧愁,不只是个人的,更是国家的、民族的、人民的,因而这种忧愁具有丰富的情感层次,使其沉郁获得深厚的情感和崇高的价值。
他的“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沉郁的力作。
11、悲慨触景生情,睹物伤怀,悲壮慷慨,谓之悲慨。
大凡诗人,慨叹风云变幻之疾,痛惜韶光流逝之速,目击人民灾难之重,身受命运坎坷之苦,郁积壮志未酬之愤,而忧心忡忡、慷慨悲歌者,均以悲慨目之。
可见,悲慨是时代的心声,诗人的呼喊,诗人面对动乱的现实,出于严肃的责任感,遂作悲慨。
陈子昂的诗,就以悲慨而驰誉诗坛。
《登幽州台歌》是最激动人心的悲慨之诗。
12、俊爽即英俊豪纵,飒爽流利。
代表诗人是杜牧。
他的诗,纵横古今,雄视万代,畅谈历史,痛砭时弊,总结教训,忧国忧民,怀撑天之宏志,感报效之无门,另一方面,又矫健豪举,潇洒风流,流转飞动,畅快爽利。
如《过华清宫绝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以含蓄讽刺的笔调,深刻揭露了唐玄宗纵情声色,骄奢淫逸,醉生梦死的生活。
13、冲淡冲淡,即冲和、淡泊,含有闲逸、静穆、淡泊、深远的特点。
王维的山水诗有闲、静、淡、远的特点,他是冲淡派大师。
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
"(《鸟鸣涧》)"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鹿砦》)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人间的纷争,没有外界的纷扰,只有大自然的宁静,山水花鸟的生机。
诗人尽情地消受着、欣赏着、陶醉着,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变成了大自然的有机体了。
14、旷达即疏狂不羁,通脱豁达,潇洒飘逸,高洁特立,代表作家是苏轼。
苏轼的词除了豪放外,更多的是旷达的词风。
有雄才大略而又怀才不遇的苏轼,既要坚持不苟合随俗,又要随缘自适;既要"尽人事",又要"知天命",使其性格中带有典型的"旷达"的特征。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老夫聊发少年狂"(《江城子密州出猎》)这样的诗句,就带有明显的旷达的色彩。
15、音律和谐语言具有音乐美。
合辙押韵,节奏匀称,平仄调配,抑扬顿挫,音律讲究;多用叠词、回环、顶真修辞和象声词,多用整句,多用四字短语。
读来朗朗上口,听来悦耳动听,富音乐性。
16、整散结合整句(对偶、排比等)与散句错杂。
语言具有整齐美、对称美、复叠美、回环美、错落美,活泼多致,丰富多彩,显得富有文采,情浓意满,酣畅淋漓。
(二)语言风格有关知识“风格”是指由于作者的生活经历、艺术素养等造成的不同的创作特色。
如李白之诗清新飘逸,杜甫之诗沉郁顿挫,陶渊明之诗冲淡平和,王维之诗诗中有画,韩愈的诗深奥险怪,白居易的诗通俗鲜明。
再如,按词论家说,苏轼、辛弃疾之词豪迈奔放,柳永、李清照之词婉约含蓄。
体会其风格特色,就是要体会语言的美,体会其内蕴。
◇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夸张手法,语言热情奔放,想象瑰丽神奇◇现实主义:注重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精确细腻地描写想象。
◇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抒情婉转缠绵。
1、豪放:苏轼、辛弃疾婉约:柳永、姜夔、李清照隽永:李煜、刘禹锡自然:谢朓、谢灵运清新飘逸:李白沉郁顿挫:杜甫雄浑悲壮:屈原淡远闲静:陶渊明恬淡优美:王维雄壮豪迈:王昌龄豪放磅礴:曹操旷达俊爽:杜牧2、宫廷诗:缠绵宛转田园诗:恬淡宁谧山水诗:清新优美边塞诗:悲凉慷慨讽喻诗:沉郁激愤咏史诗:雄浑壮阔怀古诗:幽深绵长送别诗:意蕴深远记叙文: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说明文:准确、简洁、富有表现力、生动活泼、概括、具体、简洁、丰腴、精练、详略得当、平易朴实、幽默风趣、当然还有科学严谨议论文:条理清晰、结构严谨、具有说服力、诗歌:语言新颖,不落俗套、质朴,真切深刻而又平易近人,直接而明朗、绚丽、含蓄、干净利落,言简意赅、豪放飘逸,热情奔放,气势磅礴散文:有散中见整,清新自然。
散文的语言具有朴素、自然、流畅、简净、具有感染力小说:简练、舒畅语言风格1.民族化:《背影》的语言非常忠实朴素,又非常典雅文质。
这种高度民族化的语言,和《背影》所表现的民族的精神气质,和《背影》文章的完美结构,恰成和谐的统一。
没有《背影》语言的明丽典雅、古朴质实,就没有《背影》的一切风采。
2.简洁:文章通体干净,没有多余的字眼,即使一个“的”字、一个“了”字,也是必须用才用。
除了夹入了一些文言词语以外,没有华美的辞藻,生僻的词语,都是质朴自然的家常话,生活气息非常浓厚,提炼得非常简洁。
3.朴实:《背影》全用白描记叙事实,不作任何修饰、渲染。
通篇写父亲多么关心爱护儿子,儿子又是多么感激思念父亲,但像“关心”“爱护”“感激”这一类的抽象现成的字眼,文章中却一个也没有用,更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
大朴正是大巧的表现。
文中用词造句都经过认真考究,绝不随便。
如送行那一段:“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
”这里的“说定”,如果用“说过”似乎也通,但逊色多了。
“说定”不送,后来终于还是送了,实际上是说而不定,很好地表现出父亲当时的矛盾心理。
“熟识”一词,说明父亲嘱托的这个茶房该是靠得住的;“再三嘱咐”,表明嘱咐茶房遍数之多,不厌其烦,反复交代,唯恐茶房有半点疏漏;“甚是仔细”,表明嘱咐内容之详,把送行中应该注意的细微末节都提到了。
这些用语,强调说明父亲已经为儿子上车作了极其精细、周密的考虑和安排,字眼虽然十分平常,但用得恰到好处,使父亲爱子之心跃然纸上。
4.感人语言平实简洁,却能传达出无限深情是文章语言又一特色。
全篇文字平平实实,但字里行间渗透着一种深切怀念之情,因而十分感人。
话都是很平常的,没有什么特别,读者都有这种生活经验,因此也容易引起联想,由此发现人世间普遍平平常常而又最为珍贵的美好感情,给人以性情的陶冶,增进人们对天下父母心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