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感官品评的五个要素
食品感官评定技术手册

项目一:食品的感官检验方法
· 任何食品的产品标准均包括三项内容:感官指标、理化 指标和微生物指标,并且感官指标往往位居第一项必检 内容。
· 食品质量感官鉴别:凭借人体自身的感觉器官,即凭借 眼、耳、鼻、口(包括唇和舌头)和手,对食品的质量 作出客观的评价。
· 食品感官检验技术对食品原料、样品的检测和质量控制 等方面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溶液(共八个样品),按号码排列顺序依次品尝各样品的
味道
味觉敏感性试验
• 味觉识别是味觉的定性认识, • 阈值试验是味觉的定量试验。 • 阈值:是指感官或感受体对所能接受的刺激变化范围的上、下限以及
对这个范围内最微小变化感觉的灵敏程度。 • 阈值分类及定义 • 1、察觉味阈:又称味阈下限,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 5、不能直接感官分析的样品的制备 ☺ 由于风味浓郁或物理状态的原因(粘度、颜色、粉状等)不能直接进行感官
分析,例如:香精、调味料、糖浆等
制备方法
根据检查目的适当稀释
与化学组分确定的某一物质进行 混合
将样品添加到中性的食品载体中
常用的中性载体有:水、牛奶、米饭、馒头、饼干、蔬菜等。
几种不能直接品评的样品及其适用的中性载体
• 感官检验环境的基本要求
• GB/T 10220-1988《感官分析方法总论》 • 感官分析应在专门的检验室内进行。 • 给评价员创造一个安静的不受干扰的环境 • 检验室应与样品制备室分开 • 室内应保持舒适的温度与通风 • 避免无关的气味污染检验环境
感官实验室的要求
• 感官实验室应有两个基本部分组成:试验区和样品制备区 • 最简单试验区:一间大房子,里面有可以将评价员分隔开的、互不干
样品 油脂
食品感官评定考点

1食品感官评定:利用人体内外感觉器官,在一定条件下用一定方法来对食品感官质量特性进行检验和分析的技术。
2感觉:感觉神经传导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有关部位,再经过分析,综合产生的印象。
3知觉:感觉的综合产生的对物质的认识。
4感受器:人和动物身上专司感受各种刺激的特殊结构,通常是一些感觉神经末梢。
6感觉器官:部分外感受器及其附属结构。
7评价员的选择:实际上主要就是对候选评价员感觉敏感性的测定。
针对不同试验,挑选不同评价员。
8感觉阈限:从刚能引起感觉到刚好不能引起感觉刺激强度的一个范围。
9敏感性(感受性):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感受、识别和分辨能力。
每种感觉既有绝对敏感性和绝对感觉阈限,又有差别敏感性和差别感觉阈限。
10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和刚刚导致感觉消失的最大刺激量,称为绝对感觉的两个阈限。
11差别感觉阈限:当刺激物引起感觉之后,如果刺激强度发生微小的变化,人的主观感觉能否觉察到这种变化,就是差别敏感性的问题。
12适应现象:指感受器在同一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敏感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13对比现象:两个刺激物同时或持续存在于同一感受器时,一个刺激的存在使另一个刺激增强的现象叫作对比现象,所产生的反应叫对比效应。
14协同效应(相乘效应):两种或多种刺激的综合效应导致感觉水平超过预期的每种刺激各自效应的叠加。
15拮抗效应(相抵效应):指因一种刺激的存在,而使另一种刺激强度减弱的现象。
16掩蔽现象:同时进行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时,降低了其中某种刺激的强度或使该刺激的感觉发生了改变。
17味觉:可溶性呈味物质作用于味觉感官便产生味觉。
18味觉感受器:覆盖在舌面的味蕾。
19味蕾的结构:味毛,味孔,支持细胞,感受器,神经纤维。
20味蕾分布在不同的味乳头:茸状乳头、轮廓乳头、叶状乳头上。
21味觉的相互作用:(1)味的对比(2)味的消杀(3)味的转换(4)味的相乘作用22四种基本味:甜、酸、咸、苦。
23我国一般分为七类:酸、咸、甜、苦、辣、鲜、涩。
食品感官评定知识概括

食品感官评定知识概括一、名词解释1、风味:指食品在嘴里经由化学感官所感觉到的一种复合现象,它不包括外观和质构;作为食品的一种属性,可定义为食物刺激味觉或嗅觉受体而产生的各种感觉的综合。
2、气味:样品的挥发性物质进入鼻腔时,能被嗅觉系统所识别的味道。
3、交叉—适应:也称感觉疲劳,感觉疲劳发生在器官的末端神经、感受中心的神经和大脑的中枢神经上,感觉疲劳的结构是感官对刺激感受的灵敏度急剧下降;灵敏性逐渐下降,随刺激时间的延长甚至达到忽略这种气味存在的程度。
4、协同:由于一种物质的存在而增强了对两种物质混合强度的感知,这样使得对混合物的感觉要比每种组分的感觉总和更为强烈。
5、组群效应:一个好的样品在一组劣质产品中会降低它的等级,反之亦然。
6、对比效应:在评价劣质样品前,先呈送优质样品会导致劣质产品的等级降低(与单位评定相比),相反情况也成立,优质样品呈送在劣质样品之后,它的等级将会被划分得更高。
7、极限阈值:指刺激水平远远高于感官所能感受的刺激水平,或是物理刺激强度增加而反应没有进一步增加所涉及到的区域,通常也称为最大阈值。
在这个水平上,感官已感受不到强度的增加,且有痛苦的感觉。
8、质地剖面方法:这是一种感官分析方法,它根据食品的机械、几何、脂肪和水分特征,每个特征表现的程度以及从咬第一口到咀嚼完成的全过程中感官属性表现的顺序情况,对食品的综合质地进行分析。
9、快感标度:在接受性检验中有一个概念叫快感标度,也就是已知的对样品喜爱程度的标度。
10、适应性:是由于持续地接受相同或类似物的刺激而对所给刺激物感觉的减少或改变。
(在感官评定中,此因素会导致感官阈值和强度等级的变化,是必须要避免的因素)11、属性差异试验:是指检验一种样品与另一种样品或其他几种样品间某种属性之间的差异。
(两样品间属性差异试验可根据两样品的特性强度的差异大小来判断)12、绝对阈值:指感官能感受到变化的最低刺激,如最暗的光、最轻柔的声音,最清淡的味道;绝对阈值被看作是一个能量水平,低于这一水平刺激不会产生感觉,而高于这一水平感觉就能够传达意识。
食品口感风味的感官评价与调控方法

食品口感风味的感官评价与调控方法食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食品的口感和风味则是影响我们对食物的喜好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
然而,不同人对于口感和风味的偏好千差万别,所以如何进行客观的感官评价和调控成为了食品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一、感官评价方法1. 人体感官评价人的感官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五种。
其中,嗅觉和味觉对于食品的口感和风味有着重要影响,因为这两种感觉能够直接接触食物。
嗅觉能够帮助我们分辨出食物的香味,而味觉则能够让我们感受到食物的甜、酸、苦、咸等味道。
通过对人体感官的评价,可以获得相对客观的口感和风味信息。
2. 仪器感官评价为了更加客观地评价食品的口感和风味,科学家们发明了一系列的仪器来进行感官评价。
例如,嗅闻仪能够模拟人的嗅觉,对食物的香气进行定量分析;电子舌则能够模拟味觉,对食物的甜度、酸度、苦度等进行测量。
这些仪器有效地解决了人体感官评价方法的主观性问题,提供了更加客观的评价数据。
二、调控方法1. 原料选择与加工工艺食品的原料选择和加工工艺对于其口感和风味至关重要。
例如,在选择肉类原料时,瘦肉和肥肉的比例会直接影响到口感的油脂感和肉质感。
同时,加工工艺的选择也会对食品的口感产生重要影响,如蛋糕的制作中加入适量的黄油能够使其口感更加绵软。
2. 添加剂的运用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加工中广泛使用的一种调控方法。
添加剂可以改善食品的口感和风味,例如酸味剂可以增加食品的酸度,增加口感的新鲜感;增稠剂可以改善食品的质地,使其更加顺滑。
当然,添加剂的使用也需要一定的限制,避免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3. 食用方式与搭配不同的食用方式和食物搭配也会对口感和风味产生影响。
例如,煮熟的面条和炒面的口感截然不同,煮熟的面条更具弹性,而炒面更加酥脆。
此外,食物的搭配也会产生化学反应,改变其口感和风味。
例如,柠檬汁可以使肉类更加嫩滑,酸甜味可以提升菜肴的层次感。
4. 物理治理与调整物理治理和调整是一种对食品口感的调控方法。
食品感官评价名词解释

食品感官评价名词解释
食品感官评价是指通过感官感知物质属性、特征和品质的过程。
它是通过观察、嗅闻、触摸、品尝等感官来评价食品的外观、气味、口感和味道等方面的质量。
1. 外观:指食品的外在形态、色泽、透明度等特征。
外观评价可以包括大小、形状、表面质地、颜色等因素,并通过观察物体的形状、颜色等特点来评价食品的美感和卫生状况。
2. 气味:指食品具有的特定香气。
气味评价可以考察食品的香气是否浓郁、清新、特殊,以及是否有异味或腐败的气味等。
3. 口感:指食品在嘴里产生的感觉和口腔的反应。
口感评价包括食品的质地、口感、咬碎后的变化以及在口腔中的滋味感受等。
- 质地:指食品的软硬程度、松脆程度、粘性等特征。
通过
咀嚼、咳嗽等动作来评价食品在口腔中的物理感受。
- 口感:指食品在嘴里的感觉,如滑腻、爽口、清新、润滑等。
- 味道:指食品含有的各种味觉感受,如甜、酸、苦、咸、
鲜等,以及其余味等。
4. 味觉:指舌头上的味蕾对食物化学成分所产生的味道感受。
味觉评价包括对食物中各种化学味道的感官体验,如甘、酸、苦、咸等。
食品感官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评价食品的质量和满意度,并为食品的改进提供依据。
通过对食品的感官评价,可以从感知的角度来研究食品的质量控制、适口性和口味改良等问题,提高消费者对食品的认同感和满意度。
同时,食品感官评价也可以用来指导食品的生产和研发,以便得到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食品感官评定技术概述

食品感官评定技术概述食品感官评定技术是一项重要的食品质量控制和产品研发的手段,通过对食品的感官特性进行评估和判断,了解食品的品质、口感和风味,为食品的生产和消费提供科学依据。
食品感官评定技术包括感官评估、感官分析和感官测试等方法,可以通过观察、嗅闻、品尝等方式来对食品进行综合评估。
感官评估是通过对食品呈现的视觉、嗅觉、味觉、口感和听觉等感官特性的感知来进行评估和判断的过程。
视觉评估主要包括颜色、外观和质感等方面;嗅觉评估主要是通过嗅闻食品的气味来判断其新鲜度、风味和异味等;味觉评估则是通过品尝食品来评价其甜、咸、酸、苦和鲜味等;口感评估则是通过感知食品的口感特性,如柔软、脆、硬、涩和油腻等;听觉评估则是通过听觉的感知来评价食品的脆度、口感和质量等。
这些感官评估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在组合中使用,以提高食品的评估准确度。
感官分析是将食品样品与标准样品进行比较,从而对其感官特性进行定量分析的过程。
感官分析通常通过感官评分法、感官偏好法和感官阈值法等方法来进行。
感官评分法是通过对食品样品的感官特性进行评分,以确定其相对质量的方法;感官偏好法则是通过对不同食品样品的感官特性进行对比,来确定消费者的偏好和品尝习惯;感官阈值法则是通过对尚未检测到风味和口感差异的食品样品进行逐渐添加感官特性物质,来确定其阈值。
感官测试是通过对一组受试者对食品样品进行品尝和评价,以得到平均感官评分和感觉差异的统计数据的过程。
感官测试可以通过专业评估员进行,也可以通过消费者进行。
专业评估员通常通过受过专业培训,并具有丰富的品尝经验和判断能力;而消费者则是通过大样本量的问卷调查和品尝测试,来获取大众口味偏好和消费者反馈信息。
食品感官评定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它可以用于新产品的研发和改良,以了解消费者对新产品的接受程度和喜好;可以用于食品质量的控制和监测,以确保生产的食品符合标准和规定;可以用于食品的创新和改进,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群体的需求和口感偏好;还可以用于食品的营销和宣传,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食品感官检验》第2章人类的感官及反应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审委员会在介绍两位美国科学家的成就时说,他们揭 示了人类嗅觉系统的奥秘,告诉世界“我们是如何能够辨认和记得1万种左右的气味” 的。两位获奖者发现了一个由将近1000种不同基因组成的基因大家族,它们制造了 种类同样繁多的气味受体。这些气味受体位于鼻上皮上部的气味受体细胞里,并在 那里辨别人类吸进去的不同气味分子。
其它感觉:温度感、痛感、疲劳感、 异常感觉(蚁走感)等
二、人的感觉因素
① 视觉 ② 触觉 ③ 味觉 ④ 嗅觉 ⑤ 听觉
1、视觉:
光线进入眼睛后产生的感官印象,由此辨别外 部世界的差异。
人 类 的 五 种 感 觉 之 一
(1)视觉的产生: 光照 → 物体发出的波 → 视网膜物像形成 → 刺激感觉细胞 → 视神经 → 视觉中枢 → 视觉 观看视觉的形成视频。
5、感觉的协同效应:
当两种或多种刺激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官时,感觉 水平超过每种刺激单独作用效果叠加的现象,称为协 同效应或相乘效应。
举例: 呈味物质A、B并用,其呈味强度比单独用A或B大
(谷氨酸盐与肌苷酸钠混合,鲜味增加8倍)。 (在食品加工中,利用味的相乘效果,可提高呈味
物质的呈味强度且降低成本,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感觉的后像现象:
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还能暂时保留一段时间的 感觉现象。
举例: ①电灯灭了,眼睛里还保留着亮灯泡的形象。 ②声音停止后,耳朵里还有这个声音的余音在环绕。
3、感觉的对比现象:
当两个不同的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 一般把一个刺激的存在比另一个刺激强的现象, 称为对比现象,所产生的反应叫对比效应。 举例:
食品感官评价知识点总结

食品感官评价知识点总结导语:食品感官评价是对食品品质的一种评估和判断方法,通过人的感官器官对食品的观察、闻、味、触等感觉,对食品进行整体评价。
食品感官评价通常包括外观、气味、口感和味道等方面的评价。
食品感官评价是食品工业、食品科学、营养学、餐饮等领域中重要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
一、食品感官评价的概念食品感官评价是指对食品品质进行直接的感知性评价的过程。
通过对食品的外观、气味、口感和味道等感官特性进行感知和评价,来判断食品的品质。
食品感官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了解食品的感官特性,判断食品的品质,指导生产和加工,改进食品质量。
二、食品感官评价的方法1. 外观评价外观评价是对食品表面形态、颜色、质地等方面的评价。
外观评价可以通过肉眼观察或者借助一些外观评价仪器来进行。
外观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食品的整体外观、表面光泽、颜色均匀度等。
2. 气味评价气味评价是对食品的气味特性进行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要尽可能的保持空气的新鲜,防止异味的干扰。
气味评价可以通过直接嗅闻,也可以通过气味评价仪器来进行。
气味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气味的浓淡、新鲜度、异味等。
3. 口感评价口感评价是对食品在口中的感觉特性进行评价,口感评价包括咀嚼性、湿润性、涩度、松脆度等。
口感评价要求评价者要有丰富的口腔感觉知识和经验,口感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食品的咀嚼性、润滑性、均匀度、湿润度等。
4. 味道评价味道评价是对食品的味道特性进行评价,味道评价可以通过嗅觉和味觉两种感觉方式进行。
味道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食品的酸甜苦辣咸五种基本味道,鲜味、香味等。
三、食品感官评价的影响因素1. 评价者的主观能动性评价者的主观能动性对食品感官评价的影响非常大,评价者的感知能力、经验、偏好等都会影响评价结果。
为了尽可能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可以选择有丰富经验的评价者进行食品感官评价。
2. 评价环境的影响评价环境也会对食品感官评价的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环境温度、光线、湿度等都会影响评价者对食品的感知和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感官品评的五个要素
以食品感官品评的五个要素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一、视觉(外观):食物的外观是我们品尝食物时首先接触到的要素之一。
一个美丽的外观会引起我们的食欲,让人产生想品尝的欲望。
外观可以包括颜色、形状、摆盘等方面。
比如,一道色彩鲜艳的水果拼盘,让人看起来就有食欲;一盘精致的寿司,形状美观,让人流连忘返。
所以,在评价食品时,外观要素是非常重要的。
二、嗅觉(气味):食物的气味也是评价食品好坏的重要要素之一。
通过嗅觉,我们可以感受到食物散发出的香气,进而判断食物的新鲜程度和味道。
比如,一杯浓郁的咖啡散发出的香气,让人感觉神清气爽;一锅炖汤的香气让人垂涎欲滴。
因此,嗅觉要素在评价食品时也是至关重要的。
三、听觉(声音):食物的声音也能影响我们对食物的感受。
比如,一块烤面包外酥里嫩,咬下去发出脆脆的声音,给人一种口感上的满足;一杯碳酸饮料冒出的气泡声,让人感到清凉。
因此,在品评食品时,听觉要素也不能被忽视。
四、触觉(口感):食物的口感是我们品尝食物时最直接的感受。
口感可以包括柔软、脆爽、嫩滑、绵密等方面。
比如,一口咬下去松软的巧克力蛋糕,让人感到舒服满足;一口咬下去的苹果,脆爽的口感让人心情愉悦。
因此,口感要素在评价食品时是非常关键的。
五、味觉(味道):食物的味道是最重要的评价要素之一。
味觉可以分为五种基本味道:酸、甜、苦、咸、辣。
不同的食物组合出不同的味道,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
比如,一口浓郁的巧克力,甜中带苦,让人回味无穷;一碗麻辣火锅,辣中带麻,让人胃口大开。
因此,在评价食品时,味觉要素是最直接的要素之一。
总结起来,视觉、嗅觉、听觉、触觉和味觉是评价食品的五个要素。
它们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我们对食品的感受和评价。
我们可以通过这五个要素来判断食品的好坏,选择自己喜欢的食物。
同时,在享受美食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通过这五个要素来提高自己的感官品味,更好地欣赏和享受美食带来的愉悦。
无论是做饭还是品尝美食,这五个要素都是不可或缺的。
通过对这些要素的深入理解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发现和欣赏美食的魅力,让美食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