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理论解析

合集下载

供给与需求的弹性分析

供给与需求的弹性分析

供给与需求的弹性分析供给与需求的弹性分析是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市场经济中的价格变化和数量变化的关系。

供给与需求的弹性分析通过量化分析市场参与者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从而判断市场的弹性,进而决定市场调节机制的作用。

下面将从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两个方面展开讨论,具体内容如下:一、需求弹性分析需求弹性是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

根据价格变化所导致的需求量变化情况,需求弹性可以分为完全弹性、完全不弹性和介于两者之间的情况。

1.完全弹性需求:当需求量对价格变化的反应非常敏感时,即当价格发生微小变动时,需求量会发生剧烈变动,我们称之为完全弹性需求。

完全弹性需求曲线是水平的,弹性系数大于1、在完全弹性需求情况下,企业可以通过微调价格,从而对需求量产生巨大影响。

例如,奢侈品行业或者一些特殊市场的需求曲线可能表现出完全弹性。

2.完全不弹性需求:当需求量对价格变化的反应不敏感,即价格的变动对需求量没有影响时,我们称之为完全不弹性需求。

完全不弹性需求曲线是垂直的,弹性系数等于0。

在完全不弹性需求情况下,企业调整价格对需求量影响很小,消费者仍然会购买同样数量的产品。

例如,生活必需品如盐类的需求曲线可能表现出完全不弹性。

3.介于两者之间的需求:大部分情况下,需求的弹性程度介于完全弹性和完全不弹性之间。

需求弹性系数介于0和1之间。

在这种情况下,价格的变动会对需求量产生反应,但变动的幅度较小。

举个例子,如果汽车价格上涨,那么购买汽车的需求量就会有所下降,但下降的幅度不会非常大。

二、供给弹性分析供给弹性是指供给量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

与需求弹性类似,供给弹性也可以分为完全弹性、完全不弹性和介于两者之间的情况。

1.完全弹性供给:当供给量对价格变动非常敏感时,即价格的微小变化会引起供给量的巨大变动,我们称之为完全弹性供给。

完全弹性供给曲线是水平的,弹性系数大于1、在完全弹性供给情况下,企业可以通过微调价格,从而对供给量产生巨大影响。

第4章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分析

第4章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分析

第4章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分析前⾔弹性(elasticity):因变量的相对变化对⾃变量相对变化的敏感程度。

因变量的相对变化怎么表⽰:利⽤百分⽐⾃变量的相对变化怎么表⽰:利⽤百分⽐例:某件商品价格上涨了5%,需求量减少了10%,问该商品的价格弹性为多少?价格弹性=10%÷5%=21 需求弹性1.1 需求价格弹性1.1.1 需求价格弹性概念需求价格弹性:⼀种商品需求量变动对其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般⽤需求价格弹性系数来表⽰需求价格弹性的⼤⼩。

计算公式:⼀般公式:题⽬给出价格和需求量变化的百分⽐。

弧弹性公式:题⽬给出变化前后的价格和需求量。

点弹性公式:题⽬给出需求函数。

根据需求定理,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同⼀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的变化⽅向相反,所以对于⼤部分商品⽽⾔,其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结果是负值。

在实际运⽤中,为⽅便起见,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般都取其绝对值。

计算出来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越⼤,说明该商品的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灵敏度越⾼。

1.1.1.1 ⼀般公式E d为需求价格弹性系数Q为商品需求量。

△Q为商品需求量的变化量P为商品价格。

△P为商品价格的变化量Q和P的值分别是变化前的商品需求量和商品价格。

⼀般公式计算例题:(1)假定某商品的价格下降了10%,其需求量增加了8%,则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为?1.1.1.2 弧弹性公式Q与P取需求量和价格变化前后的平均值Q1:变化前的商品需求量。

Q2:变化后的商品需求量。

Q2 -Q1= △QP1:变化前的商品价格。

P2:变化后的商品价格。

P2 -P1= △PQ平均值:(Q1+Q2)/2。

P的平均值:(P1+P2)/2弧弹性计算例题:(1)假定某种物品价格从5.5元上升为6.5元,需求量从12500单位减少为11500单位。

在这段需求曲线范围内,需求的价格弹性为?解:Q1为12500,Q2为11500,P1为5.5,P2为6.5(11500-12500)/(6.5-5.5)×(5.5+6.5)/(12500+11500)=-0.51.1.1.3 点弹性公式表⽰需求曲线上某⼀点的弹性前提是必须已知该商品的需求函数。

管理经济学--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管理经济学--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P
B P0 P1 0 Q0 Q1
ΔP
B
•R
ΔQ k
h
dP A Q ΔQ P0 • ΔP OQ0
0
• R
dQ
A
D
Q
Ed =
=
Q0A
RQ0

P0
OQ0
=
RA
RB
P
f d j a b c e
O
K
G
H
U
Q
3、按照需求弹性绝对值大小分类
Ed→+∝,完全有弹性。 Ed >1 ,富有(于)弹性。A • Ed =1,单位(元)弹性。 Ed <1, 缺乏弹性。 Ed =0,完全没有弹性。
点弹性= 弧弹性=
Q2 - Q1 P2 - P1
根据需求规律,一般而言,某物品的 价格与其需求量成反方向变动,所以, 需求价格弹性的值应该是负值。在经济 分析中一般用其绝对值。
假定某一商品需求函数为Q=20-2P,求P为2 时的弹性。 解: Ed= dQ/dP×P/Q=-2 × P/Q 当P=2时,Q=20 -2×2=16 Ed= -2 × P/Q= 2 ×2/16=-0.25
数值


E=1
富有弹 性
E>1
完全有 当价格为 E→∞ 弹性 既定时需 求量是无 限的
4.需求价格弹性的应用——有助于价格策略的制定
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支出(或总收入)
1)总收益与总支出 总收益是某种物品的价格乘与其销售量。 总收益=销售量×价格 如果以TR代表总收益,Q代表销售量, P代表价格,则有: TR=Q× P 在这里可以用需求量代表销售量,所以, 总收益也是需求量与价格的乘积。 总收益←厂商角度 总支出←居民户角度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三)、需求的收入弹性
1)定义:需求收入弹性是用来衡量收入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即衡量需求量变动 对于收入变动的敏感程度。
需求收入弹性(系数)=
2)需求收入弹性的几种情况: 正常品:是指收入增加会引起需求增加的商品,但也分两种。
a、生活必需品又称刚性正常品, b、奢侈品又称弹性正常品, 低档品:指收入增加后,需求量反而减少 的商品。
,
互补品:这种情况

无关品:这种情况

(四)、供给的价格弹性 (Supply Elasticity)
1、定义: 供给弹性是指供给的价格弹性。它是用来衡量价格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供给量变动的比率,
也就是衡量供给量变动对 于价格变的敏感程度。
用公式表示 供给的价格弹性 =
2、供给弹性的分类 也同需求弹性一样,分为五类:
售收入提高,价格降低,销售收入降低; 凡是富有需求价格弹性的商品,其销售收入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也就是价格降低,销
售收入提高,价格提高收入降低。
中点法) 12(P1P2)
15010000 0.81 12(1001050) 012(10.8)
1、供给完全无弹性, =0 2、供给弹性为无穷大,即 =∞ , 3、供给弹性为单位弹性,即 =1, 4、供给缺乏弹性,即 <1 5、供给富有弹性, >1
弹性分类可用图表示
3、影响供给弹性的因素
影响因素很多,其主要因素: 1、生产成本。 2、产品生产周期长短。 3、生产规模变动的难易程度。 4、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
12(Q1QQ2)12(P1PP2)
需求价格弹性计算(点弹性)
需求的点弹性:是需求曲线某一点的弹性,也就是价格变动无限(特别)小时引起的需求量 变动的反应程度

供给弹性与需求弹性的计算与分析

供给弹性与需求弹性的计算与分析

供给弹性与需求弹性的计算与分析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是经济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用于衡量供给和需求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本文将对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的计算方法进行探讨,并分析其对市场的影响。

一、供给弹性的计算与分析供给弹性是指供给数量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可以分为完全弹性、完全不弹性和介于两者之间的情况。

供给弹性的计算公式为:供给弹性 = ((Q2 - Q1)/ (Q1 + Q2))/ ((P2 - P1) / (P1 +P2))其中,Q1和Q2分别代表两个价格水平下的供给数量,P1和P2分别代表两个价格水平。

当供给弹性大于1时,称为供给完全弹性;当供给弹性等于1时,称为供给单位弹性;当供给弹性小于1时,称为供给不完全弹性。

供给弹性的大小对市场有重要影响。

当供给完全弹性时,市场上的供给量可以无限扩大或缩小,价格变动对供给量影响较小;当供给不完全弹性时,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较为有限,价格的波动会引起供给量的相对较大变化。

二、需求弹性的计算与分析需求弹性是指需求数量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同样可以分为完全弹性、完全不弹性和介于两者之间的情况。

需求弹性的计算公式为:需求弹性 = ((Q2 - Q1)/ (Q1 + Q2))/ ((P2 - P1) / (P1 +P2))其中,Q1和Q2分别代表两个价格水平下的需求数量,P1和P2分别代表两个价格水平。

当需求弹性大于1时,称为需求完全弹性;当需求弹性等于1时,称为需求单位弹性;当需求弹性小于1时,称为需求不完全弹性。

需求弹性的大小对市场同样有重要影响。

当需求完全弹性时,市场上的需求量可以无限扩大或缩小,价格变动对需求量影响较小;当需求不完全弹性时,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较为有限,价格的波动会引起需求量的相对较大变化。

三、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的比较与影响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的大小及差异对市场均衡和价格稳定性有重要影响。

如果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意味着供给方对价格变化的反应更加敏感,市场上的供给量变动会更大,价格波动范围也会相对较小。

经济学需求、供给、弹性理论

经济学需求、供给、弹性理论

经济学需求、供给、弹性理论引言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经济活动的科学,其核心包括需求、供给和弹性理论。

需求和供给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它们决定了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和数量。

而弹性理论则涉及需求和供给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

本文将详细介绍经济学中的需求、供给以及弹性理论,并解释它们对市场的重要性。

一、需求理论需求理论是研究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决策和行为的理论。

需求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某种产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理论主要关注三个方面的因素:价格、收入和其他影响需求的因素。

1. 价格对需求的影响价格是需求理论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价格上涨会导致需求量下降,价格下跌会导致需求量增加。

这是因为价格上涨会减少消费者购买该商品或服务的能力,从而降低需求量。

而价格下跌则可以提高消费者购买的意愿,从而增加需求量。

2. 收入对需求的影响收入是另一个影响需求的重要因素。

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者的购买能力也会增加,从而导致需求量增加。

这种情况下的需求被称为正常需求。

然而,某些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在收入增加时可能会下降,这被称为低级经济品的需求。

3. 其他影响需求的因素除了价格和收入以外,还有许多其他因素可以影响需求,如消费者的偏好、人口结构、市场推广和宣传等。

这些因素可能会改变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的需求量,因此在需求理论中也需要考虑这些因素。

二、供给理论供给理论是研究生产者和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决策和行为的理论。

供给量是指生产者愿意在一定时间内提供的某种产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理论同样关注价格、成本和其他影响供给的因素。

1. 价格对供给的影响价格也是供给理论中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价格上涨会刺激生产者提供更多的产品或服务,价格下跌则会导致供给量下降。

这是因为价格上涨会提高生产者的利润,激励他们增加供给量。

而价格下跌则会降低生产者的利润,从而减少供给量。

2. 成本对供给的影响成本是另一个影响供给的重要因素。

如果生产者的成本上升,他们可能会减少供给量;相反,如果成本下降,他们可能会增加供给量。

价格理论需求、供给与弹性理论

价格理论需求、供给与弹性理论

价格理论需求、供给与弹性理论需求、供给与弹性理论是经济学中重要的概念和理论,对于价格的形成和变动有着深远的影响。

以下将分别介绍这三个理论的含义和作用。

需求理论是指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需求量通常会随着价格的变动而发生变化。

通常来说,价格上升会导致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会导致需求量增加。

这种关系被称为“价格与需求量成反比”。

需求的弹性是衡量需求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的指标。

如果需求对价格变动非常敏感,我们称之为“高弹性需求”,如果需求对价格变动不敏感,我们称之为“低弹性需求”。

供给理论是指供应者对商品或服务的供应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供应量通常会随着价格的变动而发生变化。

通常来说,价格上升会导致供应量增加,价格下降会导致供应量减少。

这种关系被称为“价格与供应量成正比”。

供给的弹性是衡量供给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的指标。

如果供给对价格变动非常敏感,我们称之为“高弹性供给”,如果供给对价格变动不敏感,我们称之为“低弹性供给”。

最后是弹性理论,它是指需求和供给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需求和供给的弹性可以分为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

价格弹性是指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收入弹性是指需求对收入变动的敏感程度。

弹性理论的目的是揭示需求和供给如何随着价格和收入的变动而变动。

价格理论利用需求、供给和弹性理论来解释价格的形成和变动。

当需求量和供应量之间的平衡点发生变化时,价格就会相应地发生变动。

如果需求增加,供给不变,价格就会上升;如果供给增加,需求不变,价格就会下降。

同时,需求和供给的弹性决定了价格的变动程度。

如果需求和供给的弹性很高,价格变动的幅度就会较大;如果需求和供给的弹性很低,价格变动的幅度就会较小。

总之,需求、供给和弹性理论是解释价格形成和变动的重要工具。

通过研究需求和供给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市场经济中价格的形成和调整机制,为经济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需求、供给与弹性理论是经济学中重要的概念和理论,对于价格的形成和变动有着深远的影响。

市场需求与供给的弹性分析

市场需求与供给的弹性分析

市场需求与供给的弹性分析市场需求与供给的弹性是经济学中重要的概念,它们对于市场的稳定和经济政策的制定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是衡量市场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的指标,通过分析它们可以了解市场的运行机制和预测市场的变化趋势。

需求弹性是指市场需求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需求弹性可以分为价格弹性、收入弹性和交叉弹性。

价格弹性是指市场需求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它可以分为完全弹性、完全不弹性和部分弹性。

当需求对价格变化非常敏感,需求弹性大于1时,称为完全弹性;当需求对价格变化不敏感,需求弹性小于1时,称为完全不弹性;当需求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介于完全弹性和完全不弹性之间时,称为部分弹性。

收入弹性是指市场需求对收入变化的敏感程度,它可以分为正向弹性和负向弹性。

当需求对收入变化的敏感程度大于1时,称为正向弹性;当需求对收入变化的敏感程度小于1时,称为负向弹性。

交叉弹性是指市场需求对其他相关商品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它可以分为正向弹性和负向弹性。

当需求对其他相关商品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大于0时,称为正向弹性;当需求对其他相关商品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小于0时,称为负向弹性。

供给弹性是指市场供给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供给弹性可以分为价格弹性和交叉弹性。

价格弹性是指市场供给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它可以分为完全弹性、完全不弹性和部分弹性,与需求弹性的概念相似。

交叉弹性是指市场供给对其他相关商品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它可以分为正向弹性和负向弹性,与需求弹性的概念相似。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的大小对市场的运行和政策制定都有重要的影响。

当市场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时,市场对价格变化的反应更为敏感,供需关系更易发生变化,市场波动较大。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可以通过调整价格来引导市场,实现供需的平衡。

当市场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时,市场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相对较小,供需关系相对稳定,市场波动较小。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可以通过其他手段来调控市场,例如税收政策或补贴政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拥有相同技术的生产者而言,拥有多余生产能力的生产者 的供给会更富有弹性。


3、生产成本的因素。
当产量增加时,成本迅速增大,供给弹性越小,反之,生产 扩大成本增长慢,供给弹性就大。


4、生产者调整供给量的时间(生产时间)。
当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生产者对供给量进行调整需要一定 时间,时间越短,生产者越来不及调整供给量。比如在一个月内, 考察西瓜的供给,它可能缺乏弹性,但如果跨年度考察西瓜供给 量的变化,则其供给弹性可能很大。
即需求曲线上两点变化趋于0时的需求弹 性,即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 公式表示为:
Q P dQ P Ed lim P 0 P Q dP Q
例:已知需求函数为Q = 120 – 20 P,则:
dQ P P P dQ 20 20 E dP Q 120 20P P 6 dP ,
这时可求出任何价格水平的弹性系数,如: 当 P = 2 时, E = – 0.5
P = 3 时, E = –1
P = 4 时, E = –2
点弹性也可用几何图形来表示和测度。
P
A
C点的价格弹性 C •
BC Ed AC
B
Ed
Q
一点沿需求曲线(切线 )到横轴的距离 一点沿需求曲线(切线 )到纵轴的距离
●点弹性的分类
P Ed=∞

A •
Ed>1 Ed=1
• • Ed <1 Ed=0 • B Q
0
需要注意的是:因为需求量和价格的变动是反
向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倾斜的曲线,所以
计算出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是负值。实际上,为
方便起见,总是取其弹性系数的绝对值。如比较
E1 = –5,E2= –4时,总是说前者的弹性大于后者。
★必须是P与Q变化率之比,而非 变化量之比;
★Q与P通常反向变动,因而 Ed通常为负值; ★同一条需求曲线上不同点 的Ed不同,弹性不同于斜 率。
2、需求弹性的分类
(1)弧弹性:
表示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弹性。
例:某商品的价格由20美元/件下降为15美元/ 件(P=20,Δ P = 15 – 20 = – 5),需求量 由20件增加到40件(Q = 20,Δ Q = 40 – 20 = 20),这时,该商品的需求弹性为:

1、定义: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两种相关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 变动的比率对另一种商品需求量变动比率反应的敏感程 度。
公式表示:
2、分类
(1)Ec>0 是替代品
Y商品的价格P 上升(下降)引起X商品的需求量Q 上升(下降),这说明商品X和商品Y之间的关系为替 代关系。
(2)Ec<0 是互补品
Y商品的价格P 上升(下降)引起X商品的需求量Q 下降(上升),这说明商品X和商品Y之间的关系为互 补关系。


Ed =1,即需求是单位弹性
P
完全无弹性
价格无论如何变动,需求量 都不会变动。 如:急救药、丧葬用品等

Q Ed =0,即需求完全缺乏弹性(完全无弹性)
P
完全富有弹性



价格为既定时, 需求量是无限的。
银行以某一固定的 价格收购黄金
农产品的保护价
Q Ed =∞,即需求完全富有弹性
(2)点弹性
提醒:容易犯错的地方:



人们往往把需求曲线的斜率和它 的弹性混淆起来。认为斜率大就 缺乏弹性,斜率小就富有弹性。 事实上,需求曲线的斜率取决于P 和Q的绝对量的变动,而弹性则取 决于百分比的变动。 在直线的任何地方,都具有相同 的斜率,但具有不同的弹性。
课 后 思 考 题:


1、当咖啡的价格急剧上升时,对茶叶的 需求量将怎样? 2、当农业歉收,对农民的收入变化有两 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由 于农业歉收,农民的收入将减少;另一 种观点认为,农业歉收,农产品产量虽 然减少,但由于农产品价格会上升,因 此,农民的收入会增加。你是如何看待 这一问题的?理由是什么?
●弧弹性的分类 富有弹性
P


需求量变动的 比率大于价格 变动的比率。 主要是奢侈品。
Q Ed > 1,即需求富有弹性
缺乏弹性
P

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小于 价格变动的比率。 主要是生活必需品
Ed <1,即需求缺乏弹性 Q
单位弹性

价格变动的比 率 = 需求量 变动的比率。
这时的需求曲线 是一条双曲线。 住房服务,总租 金
当然以后所述的其他弹性仍应保留正、负号。
3、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


1、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强度 2、商品的替代品数目和可替 代程度 3、商品用途的广泛性 4、商品的耐用程度 5、商品在家庭支出中所占的 比重
三、需求收入弹性
(The Income Elasticity of Demand)

1、定义:
需求量变动对收入变动的反应敏感程度, 即收入变动的百分比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 的百分比。 公式表示:
2、分类
(1) 收入富有弹性 Em>1


需求增加的百分比大于收入增加的百分比。 该类商品为优等品(superior goods) ,如高档消费品 和耐用消费品(高档家电、室内装修、外出旅游等)。 或奢侈商品(luxury, luxurious goods) 需求量随收入变动相同的百分比。如衣服。 需求变动的百分比小于收入变动的百分比。 如一般消费品。是必需商品(essential )(necessary goods〕。
第三讲
弹性理论
一、需求弹性理论( 重点) 二、供给弹性理论
问题:两条需求曲线为什么不同?
P 价格的变动会 引起需求量的 变动,但需求 量对价格变动 的反应程度是 不同的。 D Q
反应程度小 反应程度大
P
D Q
第一节


需求弹性理论
一、弹性的概念
弹性(Elasticity):原是物理学上的概念,意 指某一物体对外界力量的反应力。经济学中的弹性 是指经济变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时,因变量对自变 量变动的反应程度,其大小可以用两个变量变动的 百分比之比,即弹性系数来表示。
二、供给弹性的分类 1、过原点。 Es=1
与Q或P轴平行 ES=∞或ES=0
2、富有弹性与P轴相交Es>1
3、缺乏弹性与Q轴相交ES <1
三、影响供给弹性的因素


1、生产技术类型或进入和退出的难易程度。
一般而言,生产技术越复杂、越先进,固定资本,生产周期 就相对越长,供给弹性越小。


2、生产能力的利用程度。
(2)收入单位弹性 Em=1

(3)收入缺乏弹性 0< Em<1

(4)收入无弹性 Em =0

消费者收入变化后,这类商品的消费量完全没有变化。 如食盐。 消费者收入增加时,对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反而减少。 如肥肉、土豆、籼米、公共交通等。 是劣等品(inferior goods)、吉芬物品(Giffen goods)
(3)当Ec =0时独立无关的商品
即相关产品价格的变化不影响需求,即,如茶叶与 食盐之间的关系。既不相互竞争,也不相互补充的物品
第二节
一、供给的价格弹性
供给弹性理论
1、定义:指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对其价
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2、供给价格弹性系数公式:
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 Δ Q Q ΔQ ( P1 P 2) / 2 = (弧弹性) 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ΔP /P ΔP (Q1 Q 2) / 2 dQ P dQ ( P1 P 2) / 2 = (点弹性) dP Q dP (Q1 Q 2) / 2
恩格尔系数:联合国判别生活水平的标准
恩格尔系数( %) 30以下
国 家 印度 泰国 巴西 法国 日本 加拿大 美国 恩格尔系数( %) 52 30 35 16 16 11 13
生活水平 最富裕 富裕 小康 勉强度日 绝对贫困
30~40 40~50 50~60 60以上
恩格尔系数:具有可比性的指标
四、需求交叉弹性 (The Cross-Elasticity of Demand)

(5)收入负弹性 Em<0


3、恩格尔定理
(1)恩格尔系数 =食品支出总额/消费支出总额。 (2)恩格尔定律 【静态】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其食品支出在 总的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不同:

收入水平越低的家庭,其食品支出比重越高; 收入水平较高的家庭,其食品支出比重较低。
【动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收入 水平的提高,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 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弹性系数=
因变量的相对变动 自变量的相对变动
二、需求价格弹性

一般而言,需求弹性包括需求的价格弹性、 需求的交叉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等,其中 需求的价格弹性通常被称为需求弹性。 1、需求弹性( Ed)的含义
指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需求量 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公式表示为:



注意:有关需求弹性公式的说明
20 20 4 Ed= 5 20
但是,需求价格弹性的定义式,在实际运用中是有缺陷 的。若将上例倒过来,即该商品价格由15美元/ 件升为20 美元/ 件(P =15,Δ P = 5),需求量由40件减少到20件 (Q = 40,Δ Q = – 20),则需求弹性为:
20 15 Ed 1.5 5 4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