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笔下的质感
第3课 画家笔下的质感-湘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3课画家笔下的质感-湘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画面的质感是如何通过绘画技法来表达的;
2.能够认识到画家在绘画质感上的表现手法,通过实际画作进行练手锻炼,提升自己的画工。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掌握质感表现的手法;
2.练习画家笔下不同材质的质感表现。
难点
1.分析画家的质感表现手法;
2.在绘画中灵活运用质感表现技法。
三、教学步骤
一、引入新课
1.谈论质感在我们身边存在的形式,让学生了解质感的重要性;
2.向学生介绍画家的质感表现手法。
二、学习画家的质感表现手法
1.向学生展示几幅经典名画,并引导学生观察细节,分析画家的质感表现手法;
2.引导学生尝试模仿画家的手法,练习各种质感的表现。
三、实践绘画
1.以布、纸、木板等材质为对象,让学生进行质感表现的实践绘画;
2.教师在学生绘画过程中进行指导、点拨,并对学生绘画成果进行评价。
四、总结归纳
1.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成果;
2.归纳总结今天所学的质感表现技法,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四、课后作业
1.背诵质感表现的技法,并练习运用;
2.自选材质进行实践绘画,并在绘画过程中运用所学质感表现技法。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为学生提供了观察、理解和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了质感的表现形式以及画家的表现手法,培养了学生的艺术欣赏和创造能力。
在实践绘画过程中,教师及时指导、点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了绘画技法。
后续教学需要进一步围绕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巩固和提高。
画家笔下的质感 二

• 1、什么是质感? • 是指某个东西的材质、面料等给人带来的感觉 • 2、质感主要是通过哪两种手段感知物体的。 • 触觉、视觉
复习:列举不同的质感类型,并举出一 种属于这种质感的物质
• • • • • • • • 粗糙: 树、石头、板砖 细腻 皮肤、丝绸 柔软 羽毛、衣服 坚硬 玻璃、金属 光滑程度
软硬程度
用形状表现质感
• • • • P16 三种线描折叠的长条,从质感的硬到软进行排序 中——左——右 同样是长条,为什么会有质感的差别?体现在什 么方面? • 原因:轮廓线条的差别 • 1、线条的直与曲
• 2、转折过渡的尖锐与平缓
思考:练习:勾画纸与绸缎的外形轮廓表 现相应的质感
• 1、轮廓线 ——长、直还是弯、曲 • 2、转折 ——尖锐还是平缓
连连看:把线与所相应质感的物体相连
• 长直线 • 短弯线 • 轻、柔线 • 粗糙线 • 重线
毛绳 不规整的狗毛 石块 羽毛 规整的砖头
思考练习:请在三个木桩内用三种不同 的线条表现三种质感
用外形表现质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面包 • 砖头 • 棉花
用线条表现质感
• 线条的类型:
• 长直线 • 短弯线 • 轻、柔线 • 粗糙线 • 重线 毛绳 不规整的狗毛 石块 羽毛 规整的砖头
长、直线
思考:粗糙的面包与细腻的石膏应该哪 个线条密集?哪个线条疏散?
• 粗糙的物体:线条粗犷、疏散
细腻的物体:线条细致、紧密
轻、细、长弯线
短、粗糙、重线
【美术】第3课 画家笔下的质感课件 2023—2024学年湘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03
叁 第
部分
用形状表现质感
用形状表现质感
质感不同的物体形态变化是不同的,注意观察物体的形状,尤 其是转折的地方,硬或软,薄或厚,可以通过细心的描绘轮廓和结 构形态来表现出来.
外形的细微变化表现出了不同的质感
用形状表现质感
思考练习:勾画纸与绸缎的形状表现相应的质感。 1.轮廓线-长,直还是弯,曲 2.转折-尖锐还是平缓
(提示:是什么→像 什么→什么质感→什 么主题→如何表现等 )
《根》油画 瞿亚申 贺大田
自主学习活动二: 作品主要描绘了什么内容?
说说这些物体的质感? 作者表达了什么主题?
重 点 总 结:
通过对物体质感的真实描绘,更 好地突出作品的情感主题,增强作品 的艺术感染力。
质感→主题
重 点 总 结:
作者是哪些方面表现作品情感的?
质感
天然质感 不同物态表面的自然特质 如空气、水分、草木、岩石和土壤等
人工质感 物体经过人为改造而呈现的表面感觉 如金属、陶瓷、玻璃、塑料、呢麻、绸布等。
练一练(区分天然质感和人工质感)
画家笔下的的质感
在造型艺术中,指艺术家对不同物态运用不同手法 所表现出的真实感。
探究学习活动一:
讨论:
你如何分析、欣赏、 领悟这幅作品?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物体的质感以及画出质感的几种方 法——
我们知道了物体的质感可以通过改变物体的形状和线 条来表现,不同的物体质感要选用适当的形状和线条来描 绘,这样我们才能准确的抓住物体的整体特征,创造出好 的作品
物体的质感需要我们仔细观察、触摸体会,以便于我们 在创作的时候能够准确定位,将物体的质感用素描的形式 展现出来。
贰 感受艺术作品中的质感,并尝试表达物体的质感。 叁 关注生活中的景物,不断发现和感受质感之美。
七年级美术《画家笔下的质感》精品说课稿

《画家笔下的质感》说课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画家笔下的质感》,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对这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讲述。
说教材本课是湘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的第3课,是“造型﹑表现”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了解关注材质的意识,体验肌理、质感表现与情感主题表达之间的内在关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本课属于造型与表现类课程,是学生进入初中以来初次涉及到的内容,所以本课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对于质感的兴趣是一个关键。
并直接为下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说学情:七年级的学生在小学的美术课堂中已经对线条有了初步的学习,在此我就采用体验中已有的知识,在欣赏、交流与尝试中学习新知,从而为体现手绘线条的艺术表达奠定了知识基础。
不过在此我会通过学生的具体感受,激发他们的想象力,结合学生较好的接受能力来弥补学生抽象能力不足的问题,从而更好的感受手绘线条的创造与表达。
说教学目标教学的目的是通过游戏、思考、分析,使学生学会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及表现方法,进而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根据初中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当前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绘画质感的形成原因,理解绘画中表达质感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创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及创新能力。
说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运用材料表达质感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能够利用不同的材料特征表达不同的质感。
说教法我认为教学中教师只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
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在课堂教学中我主要起到引导者的作用,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观察、探究、创造,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实际的操作,让学生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
初中美术_画家笔下的质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湘版美术七年级下册第三课《画家笔下的质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绘画质感的形成原因,理解学习绘画中不同质感的基本表现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和感受材料和质感美,让学生从不同材料的使用中获得体验的乐趣,并大胆地去创作和表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学情分析经过上一学期的美术教学工作,七年级各班班风积极、健康向上,大部分学生已经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思维较活跃,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强,有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有一些学生的表现欲望较强,学生能积极参与美术活动,对美术产生一定的兴趣。
但是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即美术技能及想象能力尚有差距。
所以这学期在此基础上,针对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要深入了解,根据学生的基础、特点,分层因材施教。
重点还是培养学生的技能和创造力,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创作能力。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运用材料表达质感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能够利用不同的材料特征表达不同的质感。
四、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欣赏导入1、欣赏油画《根》。
提问:你觉得这幅作品中画的是什么?像什么? 学生欣赏、自主回答。
2、教师引导,引出课题《画家笔下的质感》。
活动2【导入】对比研究:1、绘画中质感的表现: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段,再现其特质,使其符合人们的感觉。
什么是质感?质感是物体具有的特质,质感是我们对某种物体的触觉或视觉的感受。
2、探究、交流感受小组合作研究。
通过实物,学生从视觉和触觉等方面感受不同物体的不同质感。
皮毛质感:蓬松、有光泽、柔软;感受:温暖、舒适。
丝绸质感:细腻、有光泽、柔软;感受:华丽、典雅。
玻璃质感:坚硬、透明、光滑、能反光;感受:晶莹、纯净。
石头质感:坚硬、不透明、粗糙、无光泽;感受:朴实、顽强。
两大类不同质感的静物:用不同材质制作的物体光滑度、硬度、透明度不同,表现着不同质感。
粗质感的静物: 质地较粗,表面反射光线能力不很强,受环境的影响也不明显。
初中美术《画家笔下的质感》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湖南美术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第三课《画家笔下的质感》教学设计
你认为用线条表现质感与线条的哪些因素有关?
长短、曲直、粗细、宽窄、轻重、排线的方法、
知识递进质感,特别是转折处的厚薄软硬的结构变化。
那么,有
圈状、点状、编织状、轻重排线状也能变化出不同的质感像——海绵、切片面包、藤编储物盒、书本等。
环节三:教师微视频演示表现质感的技巧方法
师:大家看,这两件物品可以用怎样的线条和笔触表现?
陷处,用点状笔触表现圆面上微小的起伏。
接下来老师又用了彩铅丰富物体的色彩质感,用暖色邻近色中黄、
土黄、土红、褐色等找出干枯莲蓬的色彩变化,书本用
对比色紫色衬托莲蓬。
老师尝试了用多种工具材料表达了
,
微视频演示步骤方法
,
,
学生作品
三部分-----学生练习表现质感
板书设计。
第3课画家笔下的质感第1课时用形状表现质感(教案

第3课 画家笔下的质感
(第1课时)
一、质感的含义:
质感是指触觉或视觉对不同物质的特质的感觉。在造型一艺术中,指艺术家对不同物态运用不同手法所表现出来的真实感。
不同物态表面的自然特质,称为天然质感,如:空气、水分、草木、岩石和土壤等。
物体经过人为改造而呈现的表面感觉,称为人工质感,如:金属、陶瓷、玻璃、塑胶、呢麻、绸布等。
课件展示作品《冠军的诞生》。
课件展示作品。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板书设计
第3课 画家笔下的质感
一、质感的含义:
二、分析领悟:——画家笔下的质感
1、《根》(油画) 翟亚申、贺大田
2、《任弼时》(油画)邵增虎
3、《冠军的诞生》(油画)杨志坚
课后评价与《根》(油画) 翟亚申、贺大田
组织学生欣赏、分析、思考。
提问:这幅画表现的是什么内容?
(学生根据问题回答)
师生共同归纳:
作品通过刻画苍莽雄浑的黄土高坡——中华文明的摇篮,画家对黄土地地表质感的细腻刻画,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牵引着观赏者的思绪。以极端的写实手法、精致入微的形象给人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使人联想到老人沧桑的脸,又似裸露的大树之根。这沧桑的风貌不禁让人联想到千百年来生息相关的我们的祖先,以及他们历经的无数苦难和艰辛,从而感受到黄土之下,我们深潜而密布的文化血脉。
兴仁市第六中学教学设计方案
单 元
课时
第1课时用形状表现质感
适合年纪
主备教师
备课时间
2020年5月24日
上课时间
2020年5月25日-5月29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不同质感的基本表现方法。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自我探究、表达、尝试等知道质感。
描写赏画的唯美句子摘抄(精选100句)

描写赏画的唯美句子摘抄(精选100名句)1. 画中的繁花似锦,仿佛跃动在纸上的世界。
2. 细腻的筆触透露出艺术家的情感与灵魂。
3. 画家用色使每一朵花儿都生动鲜活。
4. 画面中的每一道光影都形成了宛如梦境的景色。
5. 画家的笔下,每一片叶子仿佛在微风中轻舞。
6. 画中的山水充满了宜人的宁静与祥和。
7. 眼神在画中流转之间,仿佛与人物交相辉映。
8. 画作中仿佛凝聚了艺术家的智慧和才情。
9. 色彩的搭配让画面更加饱满而绚烂。
10. 画中的角度和透视给人一种立体感和深度。
11. 画中的情绪仿佛溢出纸张,让人心生共鸣。
12. 画中的细节描绘得如此入微,仿佛能听到花开的声音。
13. 画家运用光影勾勒出的形态让画面更具层次感。
14. 每一笔每一画都像是染上了艺术的魔力。
15. 画家的笔触仿佛是火染在了纸上,令人陶醉。
16. 色彩的明暗变化形成了画面的所在氛围与情感。
17. 画作中的细节之处仿佛隐藏了一个个小故事。
18. 画中的人物动静自如,仿佛能够跳出纸张。
19. 画面的构图精巧而有力地向观者传递着一种美的力量。
20. 色彩的韵律勾勒出了一种生动而和谐的气氛。
21. 画中的线条给人一种优美而流畅的感觉。
22. 画家用笔勾勒出的人物仿佛能说话,互动起来。
23. 画作中的细节仿佛是一个个鲜活的重要瞬间。
24. 只有用心欣赏,才能感受到画作中蕴含的情感。
25. 画中的细腻让人仿佛能够闻到花香的气息。
26. 画家用色彩创造出一个个美丽的世界,令人陶醉。
27. 画作中的每一个细节都精心构思,每一笔都富有灵性。
28. 画家的笔触仿佛是一个个魔法,以不同形式展现着美。
29. 画中的情感仿佛在默默述说,静静传达到观者的心中。
30. 画家勾勒出的情景仿佛是一个个永恒的瞬间。
31. 画面中的色调与光影交织,形成了一幅幅绚丽的画卷。
32. 每一笔都是艺术家心灵的流露,每一幅都是一个创作者的心血。
33. 画家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向人们展现了一幅幅独一无二的画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类型:造型*表现 湘教版美术七年级下册第三课
摸一摸
手部皮肤
请同学们摸一摸自己的手 和今天穿的衣服,你们有 什么感受呢?
服装布料
《根》描绘了苍莽雄浑的黄 土高原——中华文明的摇篮,
画家对黄土地地表质感的细
腻刻画,增强了作品的感染 力,牵引着观看者的思绪。
油画 《根》
翟亚申、贺大田
质感
指视觉或触觉对不同物态(如固态、气态、液态)特
质的感觉。在造型艺术中,指艺术家对不同物态运用不同手
法所表现出的真实感。
粗糙的麻绳
干枯的树皮
鹅卵石
细腻的陶瓷
干涸的土地
花岗片麻岩
粗糙的麻绳
干枯的树皮
鹅卵石
你能从中总结得出结论吗?
细腻的陶瓷
干涸的土地
花岗片麻岩
不同的质感在画面中拥有不同的表现力,如布料拥有曲线
与柔软的转折褶皱,石头有分明的轮廓线与粗糙的外表。
刚、光滑、轻 柔、粗糙、重等等
粗、细、长、短 交叉、重叠、等等
不同的笔触表现不同的质感
不同的线条表现不同的质感
画一画
根据右侧不同肌理
和质感为参考,发 挥你自己的创造力, 选择一个简单的形 通过线条和笔触的
第一种 第二种
变化,营造出一幅
连环画式的四幅绘 画。
第三种 第四种
展 示 评 价
课堂小结
画家笔下的质感
形状表现
转折 硬或软、薄或厚
线条表现
线条、笔触 轻、重、光滑、粗糙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