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成章《安塞腰鼓》中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安塞腰鼓》课文赏析2

xx生命的火烈颂歌民族魂魄的诗性礼赞《安塞腰鼓》是刘成章先生的散文名篇,最早发表于1986年10月3日的《人民日报·大地副刊》上,后被选入多家散文选本;1996年收入由工人出版社出版的散文集《羊想云彩》(此散文集荣获首届“鲁迅文学奖·散文奖”)。
目前,又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安塞腰鼓”是陕北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现象,也是陕北人精神风貌的象征和符号,而这一切均与陕北古老的历史有关。
陕北高原是连接中原农业民族和草原游牧民族的重要通道,自古以来就是边关要地:秦始皇时期大将军蒙恬,率三十万大军镇守陕北,筑长城,修直道,防止匈奴内侵;北宋时期韩琦、范仲淹、沈括等一代武将、文臣来到陕北,领导过抵御西夏人入侵的战争;而明朝时期九镇之一的“延绥镇”长城,几乎承担了明朝中、后期北方边境的一半以上的防务。
可以这样说,“安塞腰鼓”既是古代激励边关将士冲锋杀敌、浴血奋战的号角,也是将士们征战凯旋的欢迎曲。
它气势磅礴,它置于死地而后生,它充满激情与力量,它是生命的舞蹈与狂欢……古代战争擂鼓鸣金的场面,永远地消失了。
然而,这种于激情和力量中的仪式,却深深地根植于陕北这块古老的土地上。
陕北的乡间,腰鼓成为一种娱乐形式,于浪漫中宣泄生命的激情,于诗意中追求永恒的精神力量。
20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共产党中央进驻延安13年,以及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延安精神”走向全国,“安塞腰鼓”这种原来纯民间的广场文化形式,也渐渐走进庙堂,进入全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视野。
远不要说20世纪五六十年代,“安塞腰鼓”曾经如何在亚非拉走红;也不要说20世纪80年代初,“第五代导演”陈凯歌一炮打响的《黄土地》中“安塞腰鼓”是如何征服西欧观众的心灵;就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们国家许多次大型的国家庆典,均有“安塞腰鼓”出场。
某种意义上,“安塞腰鼓”所释放出的能量,不仅仅是陕北这块古老的黄土地的地域文化信息,更重要的是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坚毅不屈、意气风发、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象征。
安塞腰鼓 刘成章

2 作者简介
刘成章,当代诗人、散文家、共产党员,陕西 省延安市人。1937年出生,1961年毕业于陕西 师大中文系,曾任该系助教、延安歌舞剧团编 剧、《文学家》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部 副主任、陕西省出版总社副社长。现任陕西省 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 文学会常务理事,一级作家。已出版多本散文 集,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①描写安塞腰鼓宏伟的场面美; ②描写安塞腰鼓雄壮的响声美; ③描写安塞腰鼓元气淋漓的后生美章结构
第三部分
“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 出奇地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 它十分陌生。” “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 “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鼓声戛然而止时周遭的安宁。
7 品读赏析
腰鼓表演时的场面、鼓声、后生及舞 第二部分、(5-27):
姿的艺术魅力; 第三部分、(28-30):鼓声止时周遭的安宁。
6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
“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梁。 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梁叶子, 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 “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
描写蓄势待发的后生美
6 文章结构
第二部分
核心句子: 好一个安塞腰鼓!
讲师:程艳
1 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是陕西省的汉族民俗舞蹈。表演可 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 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 1996年,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 鼓之乡。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 护,2006年5月20日,安塞腰鼓经国务院批 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10月1日那天安塞腰鼓参加了国庆六 十周年天安门广场的群众游行演出。安塞腰 鼓是安塞三绝(腰鼓、剪纸、农民画)之一。
品读赏析:感受语言的节奏美、诗意美、意蕴美、情味美。
刘成章《桃花鼓声安塞》中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成章《桃花鼓声安塞》中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3题。
(20分)桃花鼓声安塞刘成章安塞在延安正北,离延安只有四十公里,可是过去由于交通不便,我家的亲戚朋友,去过安塞的屈指可数。
只是听说,安塞有个真武洞,那洞很神秘,藏着无数故事。
春天的安塞,满山桃花,老辈人说,每年三月从洞那头吹进去的桃花瓣,直到六月才能从这边飘出来。
这个浪漫的故事,使我很是着迷。
二十多年后的一天,我终于有机会乘车去安塞。
去安塞路不好走。
安塞街道不长,宁静安谧,铺面好多都住着人家。
这里只有一个供销社和一座国营食堂,要不是挂着一块县政府的牌子,人们也许想不到它是个县城。
看见真武洞洞口时,觉得它无非是个较大的山洞。
去年我回到延安,受邀又一次来到安塞。
汽车沿着宽阔的大路飞驰,一路上桥梁飞架,已没有奔腾的河水挡道。
大路平如砥,车如响箭飞。
路的两侧,有崛起不久的高楼大厦、石箍窑洞。
现在的安塞,已是延安的一个区,高楼鳞次栉比,一派现代城市气象。
市中心矗着一座金色雕塑,造型是鼓手在捶击腰鼓,充满动感。
他的双脚飞舞的场地,是一面大鼓的造型,鼓面光亮,鼓身鲜红。
安塞人,已经用腰鼓做了城市的招牌和名片。
而我的注意力,已经落在一些斜背腰鼓的小朋友身上了。
那是红军小学的娃娃。
他们在语文课上学过我的《安塞腰鼓》,听说我来了,呼啦啦地跑到我的面前,要给我表演打腰鼓。
他们的眼神,明亮而炽烈。
他们那些好看的小脸蛋上,不知吸收过多少阳光,甜美亮丽。
和他们在一起,就像和袅袅上升的地气在一起。
他们身上腰鼓的红、背带的红、流苏的红,以及情绪的红,包裹着我,我成了喜庆的中心。
打起腰鼓的孩子们,腿脚欢蹦,精气神四射,鼓槌上的流苏飞舞……霎时间,我仿佛看见真武洞里飘出漫天的桃花瓣!人道是“杏花春雨江南”,但这儿不属于江南,而属于北国,是北国里的安塞、粗犷的安塞、强悍的安塞、谷子南瓜苹果飘香的安塞、“走头头骡子三盏盏灯”的安塞,这儿是“桃花鼓声安塞”。
刘成章 安塞腰鼓

关于《安塞腰鼓》刘成章迄今为止,我一共有七篇作品(《安塞腰鼓》、《扛椽树》、《走进纽约》、《读碑》、《七月的雷雨》、《牛群》、《压轿》)被选人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但我只想谈谈其中影响最大的《安塞腰鼓》。
1986年秋,我坐在陕西干阳县城关镇政府一间临公路的小屋子里,花了半上午时间,写成了《安塞腰鼓》。
其时正好有同来扶贫的省委宣传部青年干部到我处闲聊,他看了后认为作品开篇的三个字显得累赘,我觉得这意见很好,就把它删掉了。
而在我,此文就像我写出的其他散文一样,因此并没有特别的激动和特别的欣喜。
大约半个月后,经编辑丛培香女士之手,文章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出来了。
我听到的第一个对此文大声叫好的是我妻子单位的一个青年业务员,接着,《散文选刊》选了它。
后来,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季涤尘先生编散文选本的时候,选了进去,还特别来信对我说了这篇文章的价值。
从此这篇文章便不断进入各种选本,逐渐成了我的代表作。
过了三年,即1989年,四川广元剑阁中学的语文教师段增勇先生率先撰文在上海《语文学习》上向中学课本极力推荐,又过了十一年,即2000年,作品终于入选人教版、上教版中学语文课本。
而此时距作品最初发表,已经过了整整十四个年头了。
粗略计算一下,这些年来,选用此文的各种书籍和网站,恐怕已有百种之多,其中八种为语文课本。
大约有20多位朗诵艺术家在各种晚会上朗诵了它。
有时,我透过网络悄悄地看着它,它竟比我本人活跃得多,几乎每个月都会有新作为。
于是我想,我虽然老了,我年轻的血气却运转在它的身上了。
我因此而非常欣慰。
说到这篇短文的写作情况,是很值得回味一下的。
早在1977年.我即被安塞腰鼓深深震撼了。
那时我在延安歌舞剧团工作。
一天,团里从安塞县请了一些作为腰鼓手的农民后生,让他们给舞蹈演员传授打法。
剧团简陋的黄土院子就是教学场所。
那天我正在写什么东西,根本没兴趣去看。
还是在出门上厕所时,无意瞟了那么一眼。
但这一瞟就放不下了,觉得那些农民后生简直神透了,他们舞臂啸风,踢腿喷火,他们的每一个动作都扑打着我,点燃着我。
《安塞腰鼓》刘成章

《安塞腰鼓》刘成章[18"]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
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咝(sī)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裳(shān)。
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
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的,似(sì)乎从来不曾响过。
[1'00"]但是:看!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腰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zhân)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shǎn)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1'56"]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zào)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shǎn)!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zuì)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2'39"]容不得束缚(fù),容不得羁(jī)绊(bàn),容不得闭塞(sâ)。
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好一个安塞腰鼓![3"]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chãn)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rǒnɡ)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sī)索,隆隆隆隆的犁间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阵(zhân)痛的发生和排解……好一个安塞腰鼓![3'58"]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急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镇江市中考:《语文》科目2023年中考真题与参考答案

镇江市中考:《语文》科目2023年考试真题与参考答案一、积累运用1. 阅读语段,在下面的方格内依次填写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加点字的拼音。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它震hàn()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
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guǒ()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和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摘自刘成章《安塞腰鼓》2.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孔子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子路》)其中“和而不同”的思想,不仅是一种人际交往的方式,更是一种对待世界的哲学态度。
②从白帝到江陵,一千二百里,朝发暮至,船行之快,郦道元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比,确实恰当。
③北固山下,王湾吟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蕴含着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理趣,给人以乐观向上的鼓舞力量。
④从困境中成功突围,找到新出路,发现新天地的时候,我们心中往往会浮现出陆游《游山西村》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人间有味是清欢”。
②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的一句颇富人生哲理的诗句,原本是对远离喧嚣和争斗,安然享受农家粗茶淡饭的一种心迹的诗意表达,后来则被诠释为对平静、素淡、简朴生活的满足,对各种境遇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③它___________给人以无尽的思索和玩味,___________一直以来都是高人雅士们的殷殷向往与孜孜追求。
安塞腰鼓阅读题答案

安塞腰鼓阅读题答案
1、用排比句能生动地写出了打腰鼓时的声响、阵势、风姿,读来节奏分明,铿锵有力,使人从语势上也感到了安塞腰鼓的壮阔,豪放,火烈
2、阳光本是静态的,但阳光下那舞动的身影,挥动的手臂,蹦跳的脚步让人眼花缭乱,阳光也似乎被舞动得四处飞溅了,这句话写出打腰鼓时那热烈、灵动的场面。
3、所联想到的事物都豪迈、壮烈、深沉,与浑厚的鼓声、深厚的高原相应,同时也给人以历史感,从更广阔的时空写出安塞腰鼓所蕴含的民族力量,以及作者对它无限神往。
4、这句话从人的感受的角度写安塞腰鼓所释放出的磅礴能量和对观众产生的奇特效应。
它震撼人心,使观众受到感染,产生了心灵共鸣。
5、“好一个安塞腰鼓”是文章的抒情线索,它反复出现,表达了作者对安塞腰鼓无限赞美的深情。
6、安塞腰鼓是人类生命力量的凝聚物,是一个表现生命之源和力量之源的象征体。
(意思对即可)
(二)
1、D
2、C
3、人们已被生命的力量所折服所感动所沸腾,当腰鼓“戛然而止”时,人们已经不习惯这样寂静、冷清的世界了。
17、《安塞腰鼓》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安塞腰鼓》阅读理解题(一)看!——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主即变得亢奋了。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好一个安塞腰鼓!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好一个安塞腰鼓!1、文中画线部分是个排比句,请说说它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阳光本来就是静态的,为什么说它“变得飞溅”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三个“使人想起”段,写的是人的联想。
联想到的事物有什么特点?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观众的心能变成牛皮鼓面发出隆隆的响声吗?这句话该如何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二(23分)
安塞腰鼓
刘成章
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他们身后是一片高粱地。
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地。
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梁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
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
紧贴他们身后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起过。
但是:
看!——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面前。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烁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
使舔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贱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吭奋了。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电!使人想起:晦暗了天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好一个安塞腰鼓!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枣树的山涯上,山涯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了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隆隆隆隆地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杂着草根土浪,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好一个安塞腰鼓!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它震撼着你,灼着你,威逼着你。
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
()(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震动很大)的搏击!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啊!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
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
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
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愈捶愈烈!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愈捶愈烈!思绪中不存在任何隐秘!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致使人感到对它十分陌生了。
简直像来到了另一个星球。
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18.按要求回答问题(9分)
①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晦暗()颤栗()蓦然
()冗杂()
②根据括号里的解释在文中空白处填写一个成语。
()
③下面句子中找出四个错别字,然后改正过来()()()()
使舔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贱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吭奋了。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枣树的山涯上。
19.本文“看!——”后面几大段描写打安塞腰鼓的情景,着重表现了哪些方面?(写出4点。
每点不超过5个字)(4分)
答:
20.这篇散文中,(1)作者写安塞腰鼓,为什么要写黄土高原的厚土?(2)“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这一句话的作用是什么?(4分)
答:(1)
(2)
21.“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这一段是写安塞腰鼓的高潮,其语言有些什么特点?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试写出两点并略加分析。
(4分)
答:(1)
(2)
22.下面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2分)()()
A.本文的材料是按照打腰鼓前——打腰鼓的过程——停止之后的时间顺序来安排的。
B.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意即听了安塞腰鼓,使人想起千军万马急行军的情景。
C.“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意即观众在欣赏安塞腰鼓艺术时专心致志,抛弃了一切世俗杂念,灵魂得到升华。
D.“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意味着安塞腰鼓的沉重鼓声可以催发新生命的诞生,这个新生命就是中国的现代化。
E.“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简直像来到了另一个星球”,写出了经过强烈音响刺激之后,猛然静下来的真实感受。
答案:
18.按要求回答问题(9分)
①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晦暗()颤栗( zhàn)蓦然( mò)冗长( rǒng)(4分)
②根据括号里的解释在文中空白处填写一个成语(惊心动魄)(1分)
③下面句子中找出四个错别字,然后改正过来(恬)(溅)(亢)(崖)(4分)
19.示例:热烈的舞姿。
巨大的力量。
沉重的鼓声。
强烈的震撼力(4分)
20、(1)说明安塞腰鼓的豪放雄奇有其地域原因。
(2)反衬黄土高原才能产生这样的艺术(4分)
21.(1)“痛快”“蓬勃”采用使动用法,既与前面句式保持一致,又突出了腰鼓的作用。
(2)反复与排比的运用,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3)“交织!旋转!……”一连用七个双音节词语独立成句,并列起来,既突出了鼓点的作用,又显示了节奏的急促繁密,使人有应接不暇之感。
(本题任选两点即可)(4分)
22.C D(C项,这里只是专心致志,还谈不上灵魂的净化;D项说这个“新生命就是中国现代化”有些拔高,牵强附会)(2分)
我长大了(1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