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物处置管理规程
生产废弃物处理管理规程

作为废弃物处理;
4.1.5包材废弃物收集单独存放,送至焚烧炉焚烧处理。
4.2清洗工具废弃物的处理
4.2.1清洗工具如拖把、毛巾经使用后,凡出现掉色、掉毛、污染的,应立即停止使用,收集
后作为废弃物统一处理。
4.3防护用品废弃物的处理
4.3.1食品包装人员的防护用品,包括口罩、头套、手套、鞋套等为一次性用品,使用后应统一归置集中作为废弃物处理;
生产废弃物处理管理规程
1.目的
生产废弃物及时处理,防止混用影响产品质量。
2.范围
包括但不仅限于物料、包材、清洗工具、防护用品等与产品生产接触物品。
3.责任
车间操作人员、生产管理人员及质量管理人员
4.1.1未经使用的包装材料(编织袋及内胆),因某些原因破损,不可使用,由车间根据破损
4.3.2其他防护用品如白大褂、防静电鞋应定期清洗,出现破损或污染且难以清洗时作为废弃
物处理;
4.3.3以上废弃物集中收集并定期送至焚烧炉焚烧处理。
4.4 其他废弃物
其他废弃物如散落受污染产品、流化床连接网布等因污染、破损的皆需更换并作为废弃物送至焚烧炉焚烧处置。
5 日常巡查监管
车间操作人员、管理人员、质量管理人员需对现场进行定期巡查,且皆有义务要求对于
原因退还厂家或作为废弃物处理;
4.1.2作为废弃物处理时,需在包装袋显眼位置做明显标记,如写“不可使用”;
4.1.3已经使用的包装袋,因特殊原因(检测)需将产品返工的,若包装袋未打码无破损,可单独存放,作为他用,内胆作为废弃物处理;
4.1.4凡经使用且已打码标记的不可重复使用,不合格产品返工后,包装袋及内胆保留一周后
实验室废弃物处置操作规程

实验室废弃物处置操作规程一、引言实验室是进行科学研究和实验的地方,各种化学药品和试剂是实验室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然而,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些废弃物,包括废液、废溶剂、废脱气剂、废玻璃器皿等。
正确处理实验室废弃物不仅有助于保护环境和实验人员的健康,还是每一个实验室科研工作者的基本职责。
本文旨在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实验室废弃物处置操作规程,以指导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废弃物的安全、高效处置。
二、废液的处置1. 废酸、废碱和废溶液等废液的收集和贮存:(1)使用专用的化学废液贮存容器,容器可以根据实验室废液的类型进行分类和标识。
(2)废液容器应密封严实,防止气体泄漏或溢出。
(3)在贮存废液容器上标明废液的名称、浓度以及贮存日期,以免混淆使用。
(4)稀释后的废液可以经过酸碱中和处理后倒入下水道,但要确保废液的pH值在接受条件范围内。
2. 有机废液的处置:(1)将有机废液倒入专用的有机废液容器中,容器上标明有机废液的名称和存放日期。
(2)有机废液应尽量避免混合,根据不同的有机溶剂性质进行分类贮存。
(3)若有机废液不再需要使用,与废酸碱一起进行酸碱中和处理,然后交由专门的废液处理单位处理。
三、废溶剂的处置1. 废溶剂的储存:(1)废溶剂应倒入密闭的废溶剂瓶中,瓶盖应严密封闭。
(2)废溶剂瓶上标明溶剂的名称、性质以及贮存日期,方便查找和识别。
(3)禁止将不同种类的废溶剂混合贮存,以免发生剧烈反应。
2. 废溶剂的回收和处理:(1)对于可以回收利用的废溶剂,应进行回收处理。
(2)回收废溶剂的过程应使用密闭的设备,防止有害气体的释放。
(3)不能回收的废溶剂应交由专业的废液处理单位处理,绝不能随意倒入下水道或垃圾桶等地方。
四、废脱气剂的处置1. 废脱气剂的贮存:(1)废脱气剂应贮存在封闭的容器中,避免氧气或水分的进入。
(2)废脱气剂容器上标明脱气剂的种类、贮存日期,并严防混淆。
2. 废脱气剂的处理:(1)对于无毒、无害的废脱气剂,可以空气中释放或以环保方式处理。
废弃物处置操作规程

废弃物处置操作规程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废弃物的产生量也在逐年增加。
废弃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因此,制定和执行废弃物处置操作规程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废弃物处置操作规程的相关内容。
一、废弃物分类废弃物应根据不同的性质和特点进行分类,以便更好地进行处置和回收利用。
常见的废弃物分类包括:生活垃圾、工业废水、化学废料、医疗废弃物等。
废弃物分类可以有效地降低环境污染,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二、废弃物储存废弃物在进行处置之前需要进行储存。
储存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废弃物应储存在特定的区域,离居民区、水源和农田等敏感区域要有一定的距离。
2. 废弃物容器应具备密闭性,以防止溢出和外泄。
3. 废弃物容器内应定期清理,避免滋生细菌和有害生物。
三、废弃物转运废弃物转运是将储存的废弃物从储存区域转移到处理区域的过程。
在进行废弃物转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废弃物转运车辆应定期检查和保养,确保运输安全。
2. 废弃物转运车辆在运输过程中应保持容器的密闭性,防止泄漏和扬尘污染。
3. 废弃物转运车辆应选择合适的路线,避免经过人口密集区和环境敏感区域。
四、废弃物处理废弃物处理是指将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或回收利用的过程。
常见的废弃物处理方法包括焚烧、填埋和循环利用等。
1. 焚烧是将废弃物进行燃烧处理,通过高温和二次燃烧可以减少有害气体和毒性物质的排放。
在进行焚烧时,应合理控制燃烧温度和燃烧时间,以确保废弃物完全燃烧。
2. 填埋是将废弃物掩埋在地下,采取分层填埋的方式。
在进行填埋时,应选择合适的填埋场地,避免对地下水和大气环境造成污染。
3. 循环利用是指对废弃物进行回收再利用,以减少资源的浪费。
在进行废弃物循环利用时,需要进行废弃物的分类和处理,将可回收的物品进行再加工。
五、废弃物监测与排放控制为了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必须对废弃物产生和排放进行监测和控制。
废弃物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有害物质的存在,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废弃物处理制度(四篇)

废弃物处理制度1、目的。
明确废弃物的消毒处理制度,规范实验室管理,保证实验室及相关人员的安全。
2、范围:适用于检验科及血库。
3、职责:3.1工作人员。
严格遵守次制度。
____组长。
监督小组成员严格遵守此制度。
3.3科室负责人。
负责监督全科室人员遵守此制度,及时更新修改相关规定,对于出现相关意外时及时上报相关部门,保障实验室及相关人员安全,并对违反此规定的人员进行处理。
4、具体内容:4.1损伤性废物采血针、刀片、玻片等损伤性废物放入防刺伤的黄色锐器盒内,存放损伤性废物的容器必须有盖,存放到容量的2/____时或____小时后交科室清洁人员送医院医疗废物暂存点,并做好登记交接记录。
4.2感染性废物4.3废水处理洗刷后的废水(清洗反应杯、试管等),仪器循环水槽排出的水等,直接倒入医院排污系统进入污水处理站。
4.4废弃物的处置由清洁人员送至医院医疗废物暂存点。
5、登记相关文件《生物安全手册》《医疗废物登记表》医疗废物管理制度一、使用后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必须由取得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环保部门颁发的卫生许可证、经营许可证的集中处置单位统一收集处置,不得出售给个体商贩、废品回收站或交由其他任何单位收集处理。
二、医疗一次性废物应分类放置于防渗漏、防锐器穿透的专用包装物或者密闭的容器内,须有明显的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
由专人应用专用的转运工具按照确定的时间、路线转运到指定贮存地点。
转运工具和容器使用后应当及时进行消毒和清洁。
三、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不能混合收集。
少量的药物性废物可以混入感染性废物,但应在标签上注明。
进行焚烧。
四、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废物,应当首先在产生地点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化学消毒处理,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
五、使用过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如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和输血器等物品必须就地进行毁形。
无回收价值的可放入专用收集袋直接焚烧。
废弃物处置管理制度

废弃物处理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医院废弃物的处理工作,确保医院环境的卫生与安全,保护员工和患者的健康,订立本废弃物处理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全部科室及相关人员,包含医务人员、行政人员、护理人员等。
三、废弃物分类与标识1.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的实际情况,将废弃物分为以下几类:–一类废弃物:传染性废弃物,如感染性聚集物、传染性试验器具等;–二类废弃物:不安全废弃物,如药品、化学试剂、放射性物品等;–三类废弃物:一般废弃物,如食品残渣、纸张、塑料等;–四类废弃物:其他废弃物,如病床、医疗器械等。
2.废弃物应在产生时即进行分类,并使用规定的颜色垃圾袋加以包装,以便于辨识:–一类废弃物:红色垃圾袋;–二类废弃物:黄色垃圾袋;–三类废弃物:蓝色垃圾袋;–四类废弃物:黑色垃圾袋。
3.废弃物容器上应贴有醒目的标识,清楚标明废弃物的类型及注意事项。
四、废弃物收集与储存1.废弃物的收集由医院指定的专人或专业废物处理单位负责,收集人员应经过特地培训和持证上岗。
2.废弃物收集箱应设置在各科室的定点位置,定期进行收集。
3.废弃物收集箱应保持清洁,废弃物不得溢出或堆放在收集箱旁边。
4.收集箱应定期清理和消毒,避开交叉感染的发生。
5.收集箱内不得混放不同类型的废弃物,应依据废弃物的类别进行分类投放。
五、废弃物运输与处理1.废弃物的运输必需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并依照相关标准进行包装和密封。
2.废弃物运输车辆应专用,车身应密封,车桶底部应铺设防渗透料子,以避开废弃物泄漏。
3.废弃物运输人员应穿着个人防护设备,并接受相应的培训。
4.废弃物应送往具备资质的处理单位进行处理,不得私自倾倒或处理。
5.医院应建立废弃物处理台账,记录废弃物的数量、种类、运输及处理情况。
六、责任与监督1.医院设立废弃物管理岗位,负责废弃物管理的组织、协调和监督工作。
2.各科室要加强对废弃物处理管理的宣传和教育,确保相关人员了解并遵守废弃物处理制度。
“三废”处理管理规程

“三废”处理管理规程一、目的: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规范公司内部排污行为二、范围:公司的“三废”处理三、责任者:生产部安全环保科、“三废”处理有关人员四、正文1.“三废”:主要指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以及噪声等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物质。
2.废水及其他液体的排放:2.1生产部的安全环保科在当地环保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对水污染源采取治理措施,并确保正常运行。
2.2公司内所有含污染性质的废水、废液等,不得直接外排,必须经处理后符合规定的排放要求才能排放。
2.3行政人事部负责对公司全体员工进行节约用水意识教育,养成节约用水良好习惯。
2.4研发部应追踪最新生产工艺,改进生产流程,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用水量或采用循环利用、多次利用的先进技术,节约用水。
2.5污水站对污水处理结果定时进行相关内容的监测,并安装污水在线监测装置进行随时监控和污水处理厂的随机抽查,确保达标排放,发现超标时立即进行整改。
污水的检验、监测结果应记录于《水样监测报告》中。
2.6生产部安全环保科定期对污水处理设备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正常运行。
3.废气3.1工业废气3.1.1工业废气是指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废气。
本公司的工艺废气主要是氯化氢。
3.1.2工业废气应配有废气回收或处理装置,未经处理的工艺废气不得直接排放。
3.1.3工程部应确保废气治理装置的完好,提高设备完好率,使废气处理率和废气排放达标率都达到100%。
3.1.4生产车间确保大气污染物处理设施正常运行并做好记录,在废气排放口附近醒目处设置废气排放口标识牌、废气处理操作规程、设备状态标识牌,主要连接管路标明气体流体方向。
如处理设施需维护或抢修时,必须首先向生产部安全环保科汇报,并在设备附件设置明显的维修或抢修标志,并做好相关记录。
3.1.5生产部安全环保科负责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对大气污染物排放达标情况每年监测一次,发现异常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防止超标。
3.2无组织废气3.2.1无组织废气是指无规律且无排气筒的废气的排放。
实验室废弃物处置标准操作规程

实验室废弃物处置标准操作规程1 目的为了规范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置,减少废弃物污染,特指定本操作程序。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处理实验室产生的废弃物。
3 定义无。
4 职责与权限检验员:按本标准执行操作。
负责人:监督执行情况。
5 内容及流程5.1 实验室废弃物的分类5.1.1 按废弃物的污染性质分类。
①化学污染类:包括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
有机物污染主要是有机试剂污染和有机样品污染;无机物污染有强酸、强碱的污染,重金属污染等。
②生物性污染类:包括生物废弃物污染和细菌毒素污染。
5.1.2 按废弃物的形态分类①废水:包括多余的样品溶液、标准曲线及样品分析残液、失效的贮存液和洗液、大量洗涤水等;②废气:包括试剂和样品的挥发物、分析过程中间产物、泄漏和排空的标准气和载气等;③固体废物:包括多余样品、分析产物、消耗或破损的实验用品(如玻璃器皿、纱布)、残留或失效的化学试剂等。
5.2 化学类废弃物的处理5.2.1 一般少量的有毒气体可通过通风橱或通风管道,经空气稀释后排出。
大量的有毒气体必须通过与氧气充分燃烧或吸收处理后才能排放。
5.2.2 废液应根据其化学特性选择合适的容器和存放地点,通过密闭容器存放,不可混合贮存。
容器标签必须标明废物种类、贮存时间,定期处理。
一般废液可通过酸碱中和、混凝沉淀、次氯酸钠氧化处理后排放,有机溶剂废液应根据性质进行回收。
5.3 生物类废弃物的处理5.3.1 生物类废弃物应根据其特性选择合适的容器和地点,专人分类手机进行灭菌消毒、烧毁处理,日产日清。
5.3.2 液体废弃物一般可加漂白粉进行氯化消毒处理。
固体可燃性废弃物分类收集处理,一律及时焚烧;固体非可燃性废物分类手机,可加漂白粉进行氯化消毒处理,满足消毒条件后作最终处置。
5.3.3 微生物检验接种培养过的琼脂平板应121℃高压蒸汽灭菌30min,降至室温后将琼脂倒弃处理。
5.4 一次性使用的制品,如手套、帽子、工作服、口罩等使用后放入污物袋内集中烧毁。
危险废弃物的处置规程

危险废弃物的处置规程
1、目的
进行废弃物处置,防止对环境的污染。
2、适用范围
实验室的所有工作人员及实验室的所有废弃物。
3、职责
3.1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及时配制消毒液,熟知并遵守本SOP,严防污染发生。
3.2本SOP 的改动,可由任一使用本SOP 的工作人员提出,并报经下述人员批准签字:室负责人、科主任。
4、操作步骤
4.1废弃物处置应符合《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 19489-2004)和《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
4.2从艾滋病实验室出来的所有废弃物,包括不再需要的样品、培养物和其它物品,均应视为感染性废弃物,应置于专用的密封防漏容器中,安全运至消毒室,并在高压消毒后再进行处理或废弃。
4.3要对感染性物质及其包装物进行鉴别并分别进行处理,相关工作要遵守国家和国际规定。
废弃物可以分成以下几类:
4.3.1可重复或再使用,或按普通“家庭”废弃物丢弃的非污染(非感染性)
废弃物;
4.3.2污染(感染性)锐器--皮下注射用针头、手术刀、刀子及破碎玻璃;这
些废弃
物应收集在带盖的不易刺破的容器内,并按感染性物质处理;
4.3.3通过高压灭菌和清洗来清除污染后重复或再使用的污染材料;
4.3.4高压灭菌后丢弃的污染材料;
4.3.5直接焚烧的污染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废弃物处置管理规程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JIEK MA on December 15th, 2012.
1 目的
明确并规定固体废弃物的管理,以确保固体废弃物的处理符合法律法规并尽量降低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
2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公司的所有固体废弃物。
3 术语(无)
4 职责
总务部负责编制并改进本文件。
总务部负责对公司所有固体废弃物的组织处理。
各职能部门负责将本部门活动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收集、标识并及时转移到公司规定的区域。
5 控制程序
固体废弃物的分类。
根据固体废弃物的危险性与可回收利用性,将公司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分成三类:危险固体废弃物、可回收的普通固体废
弃物和不可回收的普通固体废弃物。
危险固体废弃物:根据《国家危险废弃名录》中确定的固体废弃
物,该类废弃物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可回收的普通固体废弃物:不属于危险固体废弃物,但是可回收利用的固体废弃物。
不可回收的普通固体废弃物:不属于危险固体废弃物,但是不可回收利用的固体废弃物。
根据以上分类,公司目前的固体废弃物的具体类别见《固体废弃物分类及处理方式表》。
固体废弃物的收集、标识与堆放
各车间、总务部及主要活动场所,由总务部统一安排,设置专门的废弃物回收箱,用来回收不可回收的固体废弃物和可回收的固
体废弃物。
不设危险固体废弃物箱、
各部门产生的各种固体废弃物各部门必须自行收集并放置于废弃物箱中,根据固体废弃物的数量,总务部后勤人员负责将各固体
废弃物转移到公司设置的固体废弃物暂存区;对于危险废弃物
必须作好标识,直接送到危险废物暂存区中。
对于厂区内公共区域、包括绿化区、停车场、信道走廊、卫生间产生在固体废弃物由总务部后勤人员负责统一收集并分类。
严禁任何人以任何原因随便丢弃或混合收集固体废弃物。
对于分类收集固体废弃物的箱子或设施,总务部必须明确标识,固定位置并定期检查,必要时重新标识。
固体废弃物暂存区的设置
总务部负责设置公司固体废弃物暂存区。
固体废弃物暂存区包括危险固体废弃物区、可回收的普通固体废弃物区和不可回收的普
通固体废弃物区。
总务部在设置固体废弃物暂存区时,要充分考虑社会及自然因素,以免造成固体废弃物的人为与自然流失,对环境带来其它影
响。
总务部后勤人员负责将公司内所有回收来的固体废弃物进行详细分类标识后,采取妥协有效的方式放置于相应的暂存区内,以便
处理时不出现混杂。
固体废弃物分类暂存区,总务部必须明确标识,并定期检查,必要时重新标识。
固体废弃物的处理。
对公司固体废弃物暂存区暂存的固体废弃物,总务部安排专人负
责,根据其数量进行不定期的组织处理。
危险固体废弃物的处理:由总务部交给具有危险废弃物处理合法资质的第三方进行处理、具体见《固体废弃物分类及处理方式
表》;对每次交付活动,总务部必须填写并保持“固体废弃物
排放登记表”。
可回收的普通固体废弃物的处理:由总务部交给具有废品回收合法资质的第三方进行处理、具体见《固体废弃物分类及处理方式
表》;对每次交付活动,总务部必须填写并保持“固体废弃物
排放登记表”。
不可回收的普通固体废弃物的处理:由总务部组织人中,将其集中转移到最近的垃圾回收站,由所在地的垃圾处理中心进行统一
处理。
6 相关文件
《国家危险废弃名录》
《固体废弃物分类及处理方式表》
7 相关记录
“固体废弃物排放登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