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花阴》 李清照 公开课
《醉花阴》公开课教案

《醉花阴》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经历及创作风格,理解《醉花阴》的思想内涵。
2、品味《醉花阴》的意境,赏析词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3、掌握诵读技巧,通过诵读感受词的韵律之美。
4、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词中表达的相思之情,把握词的情感基调。
(2)赏析词中的意象,体会其营造的意境。
(3)掌握词的诵读技巧,感受词的韵律美。
2、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李清照在词中所蕴含的复杂情感。
(2)引导学生体会词中独特的艺术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讨论法、赏析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古代文学的长河中,诗词犹如璀璨的明珠,闪耀着迷人的光芒。
今天,我们将一同走进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醉花阴》,去领略她笔下的相思之苦和细腻情感。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李清照(1084 年 3 月 13 日—约 1155 年),号易安居士,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2、写作背景: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是李清照婚后思念丈夫赵明诚所作。
当时赵明诚在外为官,李清照独守空闺,在重阳节这天,她借赏菊饮酒来排遣寂寞和思念之情。
(三)初读感知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情感。
2、学生自由朗读,初步体会词的情感。
3、指名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四)文本赏析1、上阕:“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1)“薄雾浓云愁永昼”,这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营造了怎样的氛围?明确:“薄雾浓云”描绘了阴沉的天气,烘托出一种压抑、愁苦的氛围,“愁永昼”直接点明了愁绪,白昼漫长,让人感觉时光难熬。
《醉花阴》公开课教案

《醉花阴》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李清照的生平经历及词作风格,体会其情感世界。
2、引导学生理解《醉花阴》的词意,感受词中描绘的意境。
3、培养学生赏析词作的能力,包括意象分析、情感把握、艺术手法等。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词中重点词句的含义,把握词作的情感基调。
(2)分析词中运用的艺术手法,如烘托、对比等。
2、教学难点(1)深入体会词人在词中表达的相思之苦和孤独寂寞之情。
(2)让学生能够将词中的情感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产生共鸣。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词作的韵律之美,体会词人的情感。
2、讲授法:讲解词的创作背景、词句含义、艺术手法等知识。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词中的意象、情感等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音频等多媒体素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作。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古典音乐,营造出古典文化的氛围。
(2)提问学生对李清照的了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醉花阴》。
2、作者及背景介绍(1)简单介绍李清照的生平经历,包括其生活的时代背景、家庭环境等。
(2)讲述李清照早期词作的风格特点,以及《醉花阴》的创作背景。
3、初读词作,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由朗读,初步体会词的情感。
4、词句赏析(1)“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分析“薄雾浓云”这一意象所营造的氛围,体会词人的愁苦心情。
讲解“瑞脑消金兽”这一细节描写所表现的时间流逝和词人的寂寞。
(2)“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强调“又”字的含义,突出词人对时光流逝和佳节独处的感慨。
分析“凉”字的多重含义,既指身体的寒冷,也指内心的凄凉。
(3)“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讲述“东篱”这一意象与陶渊明的关联,以及在此词中所表达的隐逸之情。
体会“把酒”这一动作所蕴含的借酒消愁之意。
分析“暗香盈袖”所营造的优美意境和词人的孤独之感。
醉花阴公开课课件

她是谁?
她就是宋代词人易安居士李清照
学习目标:
1、把握《醉花阴》的意境,感受作者的 情感。 2、体会词作情景交融的特点。
品析鉴赏
1、从炼字炼句角度把握意象感受意境
2、赏析本诗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归纳总结
• 通过反复诵读和仔细地分析,我们不难发 现除首句出现“愁”外,其余部分虽无 “愁”字,但是却是处处含愁,词人寓情 于景,通过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含蓄、 委婉地表达出了其内心深沉的相思之愁和 孤寂、空虚之感。愁,弥漫整首词的字里 行间,是整首词感情的中心,同时也是整 首词的聚焦点,因此“愁”可谓全词的中 心,即词眼。
诗歌鉴赏方法 ⒈知人论世,感受诗歌情感; ⒉抓住意象,连缀意境,把握诗歌情感; ⒊品味语言,把握诗(词)眼(动词、形容词、 副词等)品味诗歌情感;
作者介绍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宋代杰出的 婉约派女词人。她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精通 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夫赵明诚 是金石考据家。李清照早年生活优裕,工书能文, 通晓音律。婚后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整 理,编写了《金石录》。金兵入据中原,清照举家 南逃,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 孤苦,郁郁而终。李清照对诗、词、散文、书法、 绘画、音乐,无不通晓,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她 早年曾做《词论》,主张“词,别是一家”。前期, 其词多写闺情相思,后期的词融入家国之恨与身世 之感。
拓展延伸
点绛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 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chǎn)金钗溜,和羞走。倚 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注释】: [1]蹴(cù):踏。[2]慵整:懒整。
《醉花阴》公开课

李清照写这首词时,赵明诚在山东莱州做官,李清照留在老家青州,李清照写这首《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给赵明诚,以寄相思。
其词语言清丽柔媚、委婉含蓄,营造了一种轻烟袅袅,天气初凉和菊花吐蕊时清新、寂静的意境,结尾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是千古名句,值得品味。
教学过程:导入宋词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和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请同学们欣赏一首宋词的配乐演唱。
①歌词写的怎么样?(美)②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共度这一次寻美之旅。
5min环节一:美之探源①谁给我们创造了这种美呢,让我们走近作者。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婉约派女词人。
她的词在苏轼、柳永、周邦彦之外别树一帜,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号为“易安体”。
我用四个词语来概括李清照的一生:李清照一生经历可以宋室南迁为界,分作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少有才名伉俪情深后期:中经丧乱晚景凄凉教师简要解释四个词语:少有才名:李清照自幼就受过很好的教育,其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
李清照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
史书记载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伉俪情深:李清照十八岁嫁了礼部侍郎赵挺之幼子赵明诚,赵爱好金石之学,也有很高的文化修养。
婚后,他们过着美满和谐的生活,夫妇在一起常常诗词唱和,赵明诚很晚才出仕,到过莱州、淄州等地任职,李清照便常常以诗词排遣寂寞,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中经丧乱:1127年,金人南侵,李清照随丈夫南奔避难。
逃难中,赵、李辛苦收集的书画,家业大半被焚。
1129年,赵明诚病亡,李清照得病,又有“玉壶颁金”之谤,(一个叫张飞卿的学士拿着一把玉壶给赵明诚看,走的时候又把玉壶带走。
于是外界有风言风语说赵明诚用玉壶沟通金国。
李清照很担心,就想把收藏的金石献给皇帝。
后来却辗转到了一个姓李的将军手里).打击磨难纷至沓来。
《醉花阴》(李清照)公开课课件

学习交流PPT
7
父亲李格非为著名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官宦人
家,也有文学才能。
18-42岁:与赵明诚(宋徽宗崇宁年间宰相赵挺之的第
三子。著名金石学家、文物收藏家)结婚,婚后融洽欢
娱,度过了这生中最安宁、幸福的日子。
42岁: 北宋末日,朝廷腐败,金兵入侵,围困京师。
43岁:金灭北宋,二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
终年49岁。
47岁:寄居浙江会稽,又逢盗贼,重病缠身,几欲丧命。
48岁:再嫁张汝舟不足百日便诉讼离婚。
50岁:整理完成赵明诚遗著《金石录》。
67—71岁: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
世。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
学习交流PPT
8
学习交流PPT
16
品味:“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 似黄花瘦”,佳在何处?
A 结构上,和首句的“愁”字相呼应。愁是原因,瘦是结 果。
B 手法上,运用夸张比喻以动衬静,描写出鲜明的人物 形象(衣带渐宽、腰肢瘦损、寂寞无聊、思念憔悴)。
C 内容上,通过反问句,以“瘦”字,归结全篇“情深深, 愁浓浓”的情境。
愁情恨悠悠。漱玉飘香天地 间,独领风骚万古流。
学习交流PPT
20
课堂作业:
1、积累“明日黄花:比喻过时或无意义 的事物。” 2、高效背诵并默写全词。
起立背诵,背过坐下,开始默写。
学习交流PPT
21
期待您的关注,下载文档可以自由编辑!
学习交流PPT
22
学习交流PPT
1
——她是临水照花的乱世美神; ——她是忧时伤世的赤子精魂; ——她是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 ——她是旷古绝今的词坛奇女。 你知道她是谁吗?
学习交流PPT
李清照《醉花阴》公开课

《醉花阴》
李清照
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山 东济南人。婉约派代表词人,其词被誉为婉约正 宗,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
李清照大事记: 18-42岁:与赵明诚结婚,婚后融洽欢娱,度过了这生中 最安宁、幸福的日子。 42岁: 北宋末日,朝廷腐败,金兵入侵,围困京师。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用三个词语来概括李清
照的一生: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
其词善用白描手法,细腻精
巧,语言清新自然,音韵和 谐优美,被称为“易安体”, 著有词集《漱玉集》。被称 为“一代词宗”。
以靖康之乱为界
前期的主词要表现
一个少女、少妇 悠闲风雅的生活 情趣,内容多写自 然美景与闺阁生 活,也抒写了夫 妇之间的离别相 思,词风总体上 清新明朗。
风”“黄花”来烘托心情
酒
东篱把酒黄昏后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幕遮》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结论:酒是“愁”的象征
风
帘卷西风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在东篱饮酒直饮到黄昏以后,淡淡的 菊花清香飘满双袖。千万不要说忧愁不伤 身,当秋风掀起帘子时,你看,那幽闺里 的佳人不是比篱边的菊花还要瘦吗?
风香 纱销
, 盈袖 厨, 金
愁 人 。 东
比莫篱 黄道把 花不酒 瘦。 销 黄
魂昏
半 夜 凉 初 透 。
兽 , 佳 节 又 重
薄 雾 浓 云
必修四《李清照词两首》之《醉花阴》张PPT精品课件

易安体 李清照是宋词婉约派大家。她的词于苏豪、柳俗、周律之外别树一帜, 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 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号为“易安体”。“易安体”既保持了南唐以来 抒情词的传统词风,又创造了以时代悲剧为背景的、表现作者个人的深沉感 受和巨大不幸的艺术风格。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
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
不销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必修四 《李清照词两首》之《醉花阴》课件 (共35 张)
必修四 《李清照词两首》之《醉花阴》课件 (共35 张)
朗诵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词人为何而发愁?
醉花阴 李清照
代表作(0804)
• [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
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客入)来,袜
刬(chǎn来不及穿鞋,仅穿着袜子走路)金 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欧鹭。 (表现少女天真烂漫的生活)
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销魂:灵魂离散;形容极度的悲愁、欢乐、恐惧等。
必修四 《李清照词两首》之《醉花阴》课件 (共35 张)
必修四 《李清照词两首》之《醉花阴》课件 (共35 张)
整体感知
作者用哪些意象和画面来表达这种 离愁情绪?
必修四 《李清照词两首》之《醉花阴》课件 (共35 张)
相思 孤寂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 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课件

写作背景 宋徽宗大观二年重阳节,赵明诚至 仰天山罗汉洞观月,流连忘返;李清照 独居青州归来堂,重阳赏菊,无人相伴, 故作此词,以抒发寂寞无聊之感。
词牌简介
《醉花阴》是一种词牌名,又名《九日》, 双调小令,仄韵格,五十二字。上下阕各 五句,一般以李清照《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 永昼》为正格。
醉花阴
词意理解 稀薄的雾气浓密的云层掠起烦愁直 到白昼,龙脑的香料早已烧完了在炉金 兽。美好的节日又到重阳,洁白的瓷枕, 轻纱笼罩的床厨,昨日半夜的凉气刚刚 浸透。 在东篱饮酒直饮到黄昏以后,淡淡 的黄菊清香飘满双袖。别说不会消损神 魂,珠帘卷起是由于被受西风,闺中少 妇比黄花更加消瘦。
内 1.自主学习时的疑难 容 2.导学案中的探究题目 要 1.组长:组织好讨论,保证每个同学积极参与、高效讨论。 求 2.组员:A各成员提出疑问并展开讨论;B各成员积极补充 并明确答案;C总结方法、规律。 过 程 与 目 标 1.先一对一讨论,再组内跨层讨论。组长搞好调控和记录, 确保实效。 2.积极参与,针对疑惑点讨论,提高效率。 3.讨论形成的答案要条理化,注重方法规律的总结。
评 小组长做好过程管理,发挥好协调作用,根据每个学生投 价 入程度和目标达成情况,划好等级,纳入小组量化。
题目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探究四
展示小组 点评组
展示要求
1.点评人及时到位, 先点评展示内容, 然后进行总结和拓 展。 2.脱稿,有激情。 3.与同学们搞好互 动交流。
非点评同学要求:
认真聆听,注意质疑,感悟答案思路,并认真整理。 A层还要注意关注展示内容,准备补充点评。
醉花阴
两世之交最伟大的 词作家,也是中国文 学史上最伟大的女 词人,在女作家中可 谓“空前绝 后”,“不徒俯视巾 帼,直欲压倒须眉”. ——李清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她是临水照花的乱世美神; ——她是忧时伤世的赤子精魂; ——她是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 ——她是旷古绝今的词坛奇女。 你知道她是谁吗?
空前绝后 —— 李清照
李清照
学习目标
一、准确背诵并默写全 词。 二、掌握主要艺术手法, 体会作者情感。
时 借“永昼”“半夜”“黄昏”时
间
自己独自在家空虚、无聊 的生活,表达对丈夫的思
念之情。夜以继日/无休止
景 “薄雾”“浓云”“香炉”“玉
物
枕”“纱厨”“东篱”“酒”“西 风”“黄花”来烘托寂寞孤独
难耐的感受。
行 独坐、孤眠、自斟来渲染 动 空虚无聊的心情。
李清照将这首词写成后寄给丈夫赵明诚。 赵明诚欣赏之余,自愧不如。为了超过 妻子,竟闭门谢客三天三夜,终于写成 词50阕,并故意将清照的这首《醉花阴》 夹在当中,拿给友人陆德夫看。陆德夫 玩赏了半天说:“只三句绝佳。”
D 情感上直抒胸臆、寓情于景,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 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
因“瘦”有三词句最为脍炙人口,李清 照因此被戏称为“李三瘦”。
第一瘦:“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 瘦”;
第二瘦:“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 似黄花瘦”;
第三瘦:“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 秋”。
下片无一菊字,却处处写菊,是怎样体 现的?
寞相州流 明宋 写 无伴归连 诚徽 作 聊,来忘 至宗 背 之故堂返 仰大 景 感作,;天观 。此重而山二
词阳李罗年 ,赏清汉重 以菊照洞阳 抒,独观节 发无居月, 寂人青,赵
愁?
相思 (思念丈夫) 寂寞无聊之感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 东篱/把酒/黄昏后,
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知人论世:
李清照,号易安 居士,山东济南 人,宋代婉约派 词人的代表之一。 留有作品集《漱 玉词》。
李清照创作以南渡为界
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 时期的生活
闲愁、离愁--清丽婉转 南渡后:反映战乱痛苦生 活,感时伤怀,怀旧思乡,
表现思夫、思国、思乡
浓愁、哀愁--沉郁凄凉
父亲李格非为著名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官宦人 家,也有文学才能。 18-42岁:与赵明诚(宋徽宗崇宁年间宰相赵挺之的第 三子。著名金石学家、文物收藏家)结婚,婚后融洽欢 娱,度过了这生中最安宁、幸福的日子。 42岁: 北宋末日,朝廷腐败,金兵入侵,围困京师。 43岁:金灭北宋,二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 焚为灰烬。 46岁: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 终年49岁。 47岁:寄居浙江会稽,又逢盗贼,重病缠身,几欲丧命。 48岁:再嫁张汝舟不足百日便诉讼离婚。 50岁:整理完成赵明诚遗著《金石录》。 67—71岁: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 世。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
再读诗歌,读出情感
学习指导二 1、独立思考(2分钟): 词人是从哪些方面写相思之愁的?
2、小组讨论,整合答案。时间3分钟!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似黄花瘦。
时 以清秋游乐的重阳佳节反 令 衬她独守空闺的孤寂。
❖ 有/暗香/盈袖。 ❖ 莫道/不销魂, ❖ 帘卷/西风, ❖ 人似/黄花瘦。
从清晨稀薄的雾气到傍晚浓厚的云层,这漫 长的白昼,阴沉沉的天气真使人愁闷。那金兽 炉中的龙脑香早已烧完了,(我的忧愁却不见 半点消减)。又到重阳佳节了,我在轻薄的床 纱中枕着玉枕,感到半夜的凉气浸透了我的肌 肤。
在东篱(菊园)饮酒直饮到黄昏也难消忧愁, 那菊花淡淡的芳香飘满双袖。别说不忧愁,西 风卷起珠帘,我像黄花一样消瘦。
1、积累“明日黄花:比喻过时或无意义 的事物。” 2、高效背诵并默写全词。
起立背诵,背过坐下,开始默写。
初读诗歌,读出节奏
学习指导一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词, 注意:
一、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二、找出表达感情基调的词眼
时间2分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 东篱/把酒/黄昏后,
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 有/暗香/盈袖。 ❖ 莫道/不销魂, ❖ 帘卷/西风, ❖ 人似/黄花瘦。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
品味:“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 似黄花瘦”,佳在何处?
A 结构上,和首句的“愁”字相呼应。愁是原因,瘦是 结果。
B 手法上,运用夸张比喻以动衬静,描写出鲜明的人物 形象(衣带渐宽、腰肢瘦损、寂寞无聊、思念憔悴)。
C 内容上,通过反问句,以“瘦”字,归结全篇“情深 深,愁浓浓”的情境。
东篱 ——藏头(“东篱”,本来是用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诗意,但却隐去了 “采菊”二字) 把(菊花)酒——省略“菊花” 二字。 暗香——菊花香气 黄花——菊花
全词不见一个“菊”字,但“菊”的 色、香、形态却俱现纸上
小结: 自是花中第一流,怎奈
愁情恨悠悠。漱玉飘香天地 间,独领风骚万古流。
课堂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