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教案: 第二单元测试卷 教师版(B卷)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1.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荆轲刺秦王》中易水诀别的场面,作者通过“士皆垂泪涕泣”“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等细节描写,渲染了凄凉悲怆的氛围和同仇敌忾的气势。

B. 《烛之武退秦师》一文篇幅虽然短小,但故事却有头有尾,层次井然。

情节波澜迭起,曲折有致。

烛之武在夜间“缒而出”,用一番动人的言辞说服了秦伯,这是故事的高潮。

C. 《鸿门宴》中樊哙在危急关头不顾卫士阻拦,闯入军帐中,表现了极大的勇气,但入帐后的种种行为都有礼有节,表现了他有勇有谋、粗中有细的性格。

D. 《鸿门宴》中“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是写谋臣范增示意项王将玉玦赠沛公以迷惑对手。

【答案】D【解析】D项,“玦”与“决”同音,范增多次举起玉玦是想示意项王赶快下决断杀掉沛公。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民间剪纸是劳动人民为了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并广为流传的一种艺术样式。

随着时代更迭、生活改变和审美转化,“肥猪拱门”“龙风呈祥”等传统题材“遏冷”,①________。

新兴的剪纸艺术,增加了生肖题材,龙蛇马羊,年年更换,这种剪纸,让人感到既亲切又应时。

此外,②________,使其面貌一新。

比如这几年兴起了国画、年画样式的剪纸,让人感觉熟悉又新颖。

现代人追求变化,对一成不变的事物失去兴趣。

任何实用的艺术,倘无需求便要消亡,③________,自然获得新的生命。

【答案】传统剪纸渐渐不能适应现代需求, 新兴剪纸还借用其他艺术形式, 若能顺势应变,与时俱进【解析】语境的内容是传统剪纸和新兴剪纸的现状,表明艺术如何才能获得新生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同步训练:第二单元测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同步训练:第二单元测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解析)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失败的英雄荆轲一生只干了一件事,就是行刺当时秦国的最高统治者秦王赢政。

这件事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是,人们却一直把荆轲看作是一个英雄。

司马迁在《史记•刺客列传》里描写了五个刺客:曹沫、专诸、聂政、豫让和荆轲。

比较一下这五个人的功绩,荆轲是刺杀最没有成效的一个:刺秦完全以失败告终,不但一无所获,而且损失惨重,除了自己被杀外,还搭上秦武阳、樊於期的性命,失去了燕国督亢地区的地图,使燕遭秦的报复。

但是,荆轲却成为这五名刺客中名气最大的一个。

在《刺客列传》中,描写荆轲的文字最长,他一个人的篇幅超过了其他四个人的总和。

并且司马迁在描写荆轲时,笔墨饱含感情,整个刺秦过程慷慨悲壮、惊心动魄,从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么,司马迁又为什么要对荆轲如此偏重呢?因为荆轲比其他四个刺客高出一筹,而那又是因为秦王比其他刺客要谋刺的对象高出一筹。

况且,这个秦王后来横扫六国,统一天下,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君王。

两千年来,人们为荆轲失败扼腕叹息,纷纷分析其失败原因。

有人认为是荆轲进咸阳宫失去了帮手;有人认为荆轲剑术不精,武功欠佳,没有刺杀到秦王;还有人认为荆轲有贪生心理,没有在“图穷匕见”的第一瞬间向秦王下手,他想抓活的,给自己生还的希望。

说荆轲有贪生心理我不敢认同,说他想生擒秦王倒可能是事实。

人们对“荆轲刺秦”一直有一个误会,以为荆轲来到咸阳宫的目的就是为了杀死秦王。

其实燕太子丹派荆轲到秦国,第一目的是想效仿曹沫挟持齐桓公的事件,荆轲最好也能挟持住秦王,逼他归还侵略燕国的土地;若不行,再刺杀秦王。

但最终两个目的都没达到。

世人对荆轲的失败耿耿于怀,是因为潜意识里希望他刺秦成功。

然而,假如荆轲真刺死了秦王——那时候赢政还只是一个诸侯国的国君而已,还没有变成后来的秦始皇,那么,荆轲的名声也就与《刺客列传》里其他的刺客一样了,而不会脱颖而出。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1.对下列各句句式特点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以其无礼于晋(状语后置句)B.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省略句)C.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被动句)D.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被动句)【答案】C【解析】C项,“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是判断句,“何辞为”是宾语前置句。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2.学校成立若干学生社团,请你将下列词语分别组合成两副内容适合的对联,分别送给文学社和摄影小组,以示祝贺。

真面目旧丰神入毫端寻妙句常向秋山留住秋水现出庐山又驱春色文学社:________摄影小组:________【答案】常向秋山寻妙句,又驱春色入毫端, 现出庐山真面目,留住秋水旧丰神。

【解析】先筛选出和文学社、摄影小组相关的词语,再按照对联的要求排列。

和文学社相关的词语有“入毫端”“寻妙句”“常向秋山”“又驱春色”。

根据内容间的关系,“常向秋山”和“寻妙句”是一联,再根据仄起平收的原则,还应是上联。

“又驱春色”和“入毫端”是一组,是下联。

和“摄影小组”有关的词语有“真面目”“旧丰神”“现出庐山”“留住秋水”。

根据词语内容间的关系,“现出庐山”“真面目”是一组,再根据仄起平收的原则,还应是上联。

“留住秋水”和“旧丰神”是一组,是下联。

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3.(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2)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3)下列句子中的画线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3.(4)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配套习题:第二单元检测(B)+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配套习题:第二单元检测(B)+Word版含解析

第二单元检测(B)(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史记》体大思精,,通过描写起伏跌宕的情节,展示了的历史画卷。

3 000多年历史,风起云涌的时代,宏大壮阔的场面,纷繁复杂的史事,林林总总的人物,汇聚三寸笔端。

《史记》一书最有文学价值的是人物传记。

《史记》的人物传记以时间为序,在编排人物传记时显示出高超的技巧,它生动地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使自己形成独特的叙事脉络。

司马迁的安排,可谓,是对历史事实的充分尊重,也是合乎逻辑的归纳。

《史记》各层次的人物传记的排列基本上是以时间为序,但又兼顾了各传记之间的内在联系,遵循着以类相从的原则。

司马迁对人物传记次序的巧妙编排,形成了《史记》一书婉转多变的叙事脉络。

()。

分传即人各一传,合传则是把几个人的传记合在一起,写成一篇传记。

合传是以类相从,把某些相同类型的人物放在一起,在人物合传中,历史和逻辑有时达到的程度,叙事手法非常高超。

通过叙述某一类型的人物的所作所为,描绘出特定领域的总体风貌,人物合传以这种方式集中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

1.依次填入文段中横线处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应有尽有波澜壮阔见微知著天衣无缝B.包罗万象云谲波诡独具慧眼滴水不漏C.应有尽有云谲波诡见微知著滴水不漏D.包罗万象波澜壮阔独具慧眼天衣无缝思路解析:“应有尽有”与“包罗万象”都有“内容丰富,一切都有”的意思。

“包罗万象”是无所不包,强调丰富繁杂;“应有尽有”是无所不有,侧重内容齐全完备。

语段中用“包罗万象”更为贴切。

“波澜壮阔”,形容声势雄壮浩大(多用于诗文、群众运动等)。

“云谲波诡”,多用来形容事态或文笔变幻莫测。

根据两个成语的适用对象,应选“波澜壮阔”。

“见微知著”,见到一点儿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或问题的实质。

不符合语境。

“独具慧眼”,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形容眼光敏锐,见解高超。

“天衣无缝”,形容事物(多指诗文、话语等)严密,没有一点儿破绽。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3分,共计9分)1.下列语句与“吾得兄事之”中“兄”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项伯杀人,臣活之B. 常以身翼蔽沛公C. 群臣怪之D. 邻之厚,君之薄也【答案】B【解析】例句“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

A项,活:使动用法,使……活。

B项,翼:名词作状语,像鸟的翅膀一样。

C项,怪: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怪。

D项,厚:形容词作动词,变得雄厚。

薄:形容词作动词,变得薄弱。

故选B。

2.下列各句中全都有通假字的一组是()①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②至易水上,既祖,取道③秦王必喜而善见臣④图穷而匕首见⑤使工以药淬之⑥失其所与,不知⑦而秦武阳奉地图匣A. ①③⑤B. ②⑤⑥C. ②④⑦D. ④⑥⑦【答案】D【解析】④“见”通“现”,⑥“知”通“智”,⑦“奉”通“捧”。

故选D。

3.下列画线字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朝济而夕设版焉(渡河)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列举罪状)B. 呼中丞之名而詈之(斥骂)按诛五人(追究、查办)C. 则刘病日笃(沉重)后五年,吾妻来归(古指女子出嫁)D. 而文采不表于后也(文学才华)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同“敛”,收敛)【答案】D【解析】D项,文采:文章。

二、默写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4.(1)指点江山,激扬文字,_____________________。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4.(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烛之武退秦师》)4.(3)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士皆垂泪涕泣。

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一 第二单元 单元测试 Word版含解析 (1).doc

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一 第二单元 单元测试 Word版含解析 (1).doc

单元评估检测(二)(时间:100分钟;分数:100分)一、语基语用(21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A.油腻.(nì) 罗绮.(qǐ) 残羹.(ɡēnɡ)发酵.(jiào)B.彷.徨(pánɡ) 彳.亍(chì) 颓圮.(pǐ) 榆阴.(yīn)C.步履.(lǚ) 宛.转(wǎn) 摇曳.(zhuài) 迷惑.(huò)D.衔起(xián) 羞涩.(sè) 麦秸.(jiē) 握手言和.(hé)解析:选C。

C项,“曳”读yè。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四围四维空间衣襟衣锦还乡B.题跋提拔干部体例体力劳动C.天皇天荒地老学力大学学历D.罗绮言辞犀利长篇随声附合解析:选D。

D项,合—和。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孩子成长的终身老师。

如何维持老师身份的新鲜感,大家________,互不相让,这使得年轻的父母们无所适从。

②对于什么是企业人才,与会者________,但有一点得到公认:引领未来企业发展的人才必须具备领导才能、谈判能力和全球思维三大条件。

③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为什么是最美的?500多年来,人们一直对此________。

A.莫衷一是各抒己见各执一词B.各执一词各抒己见莫衷一是C.莫衷一是各执一词各抒己见D.各抒己见莫衷一是各执一词解析:选B。

“各执一词”,各人坚持各人的说法。

形容意见不一致。

“莫衷一是”,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

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

“各抒己见”,各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①句有“互不相让”说明大家都坚持自己的观点,因此用“各执一词”合适;②句中说“有一点是公认的”,“各执一词”“莫衷一是”强调的是不同,可见只有“各抒己见”符合语境。

4.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现代诗歌的主流是新诗。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2单元:练习册及单元测评AB卷(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2单元:练习册及单元测评AB卷(含答案解析)

第二单元4 烛之武退秦师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 .氾.南(Fàn) 函.陵(Hán) 夜缒.而出(zhuì)B .佚.之狐(Yì) 杞.子(Qǐ) 若不阙.秦(quē)C .逢.孙(Féng) 寡.人(guǎ) 共.其乏困(gōng )D .戍.之(shù) 鄙.远(bì) 肆.其西封(sì)2.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越国以鄙.远 鄙:以……为边邑B. 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救助C. 又欲肆.其西封 肆:扩张D. 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是:这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 ⎩⎪⎨⎪⎧①敢以.烦执事②以.乱易整B. ⎩⎪⎨⎪⎧①郑既.知亡矣②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C. ⎩⎪⎨⎪⎧①且.焉置土石②且.君尝为晋君赐矣D. ⎩⎪⎨⎪⎧①无能为.也已②且君尝为.晋君赐矣4.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秦伯说,与郑人盟B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C .朝济而夕设版焉D .失其所与,不知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B .行李..之往来C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D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6.下列加点的词都有活用现象的一组是( )①秦军.氾南 ②且贰.于楚也 ③既东封.郑 ④越国以鄙远. ⑤阙.秦以利晋 ⑥国危.矣⑦君亦无所害. ⑧以乱易.整 A .①③⑤⑦ B .②④⑥⑧C .①③④⑤D .②③⑤⑥7.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 .以其无礼于晋B .是寡人之过也C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D .夜缒而出8.下列“之”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公从之. ②臣之.壮也 ③是寡人之.过也 ④许之.⑤邻之.厚,君之薄也 ⑥行李之.往来 ⑦君之.所知也 ⑧夫晋,何厌之.有 ⑨将焉取之. ⑩唯君图之.A .①②④⑥/③⑤⑦/⑨⑩/⑧B .①④⑨⑩/②⑤⑥⑦/③/⑧C .①⑥/②④⑧⑨/③⑤⑦/⑩D .①④⑥/②③⑤⑦/⑧⑨/⑩二、课文精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 第二单元测试卷 教师版(B卷) Word版含解析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 第二单元测试卷 教师版(B卷) Word版含解析

第二单元测试卷(B卷)(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30分,每小题3分)一、(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夜缒.而出(zhuì)阙.秦(qué) 惊愕.(è) 玉玦.(jué)B.切齿拊.心(fū) 濡.缕(rú) 彘.肩(zhì) 斗卮.酒(zhī)C.秦军氾.南(fán) 忤.视(wǔ) 刀俎.(zǔ) 创.伤(chuānɡ)D.皆为戮.(lù)没不悖.(bèi) 参乘.(shènɡ) 瞋.目(zhēn)【答案】C(A项,“阙”应读“quē”。

B项,“拊”应读“fǔ”。

D项,“瞋”应读“chēn”。

) 2.下列加点虚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吾其.还也以其.无礼于晋B.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C.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D.嘉为先言于.秦王良曰:“长于.臣”【答案】C(C项,“所以”表示原因。

A项,“其”,前为“还是”,表祈使语气;后为代词,指郑国。

B项,“微”,前为“低微”;后为“无,没有”。

D项,“于”,前者为“对”;后者为“比”。

)3.下列加点字与“函封之”中的“函”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B.秦伯说,与郑人盟.C.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D.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答案】B(“函封之”的“函”,是“用函(匣子)”的意思,名词作状语。

而B项的“盟”,是名词作动词。

其他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B.《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记载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史实。

C.《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订的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的计策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测试卷(B卷)(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30分,每小题3分)一、(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夜缒.而出(zhuì)阙.秦(qué) 惊愕.(è) 玉玦.(jué)B.切齿拊.心(fū) 濡.缕(rú) 彘.肩(zhì) 斗卮.酒(zhī)C.秦军氾.南(fán) 忤.视(wǔ) 刀俎.(zǔ) 创.伤(chuānɡ)D.皆为戮.(lù)没不悖.(bèi) 参乘.(shènɡ) 瞋.目(zhēn)【答案】C(A项,‚阙‛应读‚quē‛。

B项,‚拊‛应读‚fǔ‛。

D项,‚瞋‛应读‚chēn‛。

) 2.下列加点虚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吾其.还也以其.无礼于晋B.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C.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D.嘉为先言于.秦王良曰:‚长于.臣‛【答案】C(C项,‚所以‛表示原因。

A项,‚其‛,前为‚还是‛,表祈使语气;后为代词,指郑国。

B项,‚微‛,前为‚低微‛;后为‚无,没有‛。

D项,‚于‛,前者为‚对‛;后者为‚比‛。

)3.下列加点字与‚函封之‛中的‚函‛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B.秦伯说,与郑人盟.C.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D.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答案】B(‚函封之‛的‚函‛,是‚用函(匣子)‛的意思,名词作状语。

而B项的‚盟‛,是名词作动词。

其他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B.《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记载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史实。

C.《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订的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的计策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

D.‚二十四史‛是指我国古代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前四史‛则指‚二十四史‛中的《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

【答案】A(《左传》是编年体著作)二、(9分)阅读《鸿门宴》中的一段文字,完成5~7题。

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

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

‛则与斗卮酒。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项王曰:‚赐之彘肩。

‛则与一生彘肩。

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

‛樊哙从良坐。

5.在下面四个句子中补出的宾语‚之‛,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交戟之卫士欲止(之)不内B.樊哙侧其盾以(之)撞C.则与(之)斗卮酒D.窃为(之)大王不取也【答案】D(A、B、C三项中补出的‚之‛分别作动词‚止‛、介词‚以‛、动词‚与‛的宾语,而D项中‚为‛(认为)的宾语是‚大王不取‛,其间不应加‚之‛。

)6.下面对选文内容所作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哙遂入,披帷西向立‛,是指樊哙面向东而立。

B.‚客何为者‛一句是‚客为何者‛的宾语前臵形式。

C.樊哙撞倒守门卫士而入帐,怒视项王,并予以斥责。

到此,《鸿门宴》一文情节发展到了最高潮,紧张气氛到达了极点。

D.樊哙在鸿门宴上说的话,其实只是对前文中刘邦对项王说的一番话的重复和补充,只不过是换一个角度来说而已。

【答案】A(‚西向‛即‚面向西‛。

)7.樊哙闯帐,面斥项王,在鸿门宴上刘、项双方的斗争中起的作用是( )A.使刘邦一方变劣势为优势B.使刘邦一方摆脱了被动的处境C.使项王决定放弃杀害刘邦的念头D.使项、刘双方的斗争更加扑朔迷离【答案】B(联系全文事件发展脉络及情节间的关系。

)三、(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也。

少时朴钝,未有识者。

颍川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统弱冠往见徽。

徽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徽甚异之,称统当为南州士之冠冕,由是渐显。

后郡命为功曹。

性好人伦,勤于长养。

领南郡太守。

先主见与善谈,大器之,以为治中从事。

亲待亚于诸葛亮。

遂与亮并为.军师中郎将。

亮留镇荆州。

统随从入蜀。

益州牧刘璋与先主会涪,统进策曰:‚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

‛先主曰:‚初入他国,恩信未著,此不可也。

‛璋既还成都,先主当为.璋北征汉中,统复说曰:‚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

杨怀、高沛,璋之名将,各仗强兵,据守关头,闻数.有笺谏璋,使发遣将军还荆州。

将军未至,遣与相闻,说荆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此二子既服将军英名,又喜将军之.去,计必乘轻骑来见,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计也。

退还白帝,连引荆州,徐还图之,此下计也。

若沉吟不去,将致大困,不可久矣。

‛先主然其中计,即斩怀、沛,还向成都,所过辄克。

于.涪大会,臵酒作乐,谓统曰:‚今日之会,可谓乐矣。

‛统曰:‚伐人之国而.以为欢,非仁者之兵也。

‛先主醉,怒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非仁者邪?卿言不当,宜速起出!‛于是统逡巡引退。

先主寻悔,请还。

统复故位,初不顾谢.,饮食自若。

先主谓曰:‚向者之论,阿谁为失?‛统对曰:‚君臣俱失。

‛先主大笑,宴乐如初。

进围雒县,统率众攻城,为流矢所中,卒,时年三十六。

先主痛惜,言则流涕。

拜统父议郎,迁谏议大夫。

追赐统爵关内侯,谥曰.靖侯。

(节选自《三国志〃蜀书〃庞统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阴.选精兵,昼夜兼道阴:暗地里B.大军卒.至,一举便定卒:通‚猝‛,突然C.闻数.有笺谏璋数:多次D.统复故位,初不顾谢.谢:推辞【答案】D(‚谢‛:认错,道歉,谢罪)9.下列各句,都能表现庞统足智多谋的一项是( )①性好人伦,勤于长养②今因此会,便可执之③并使装束,外作归形④先主痛惜,言则流涕⑤阴选精兵,昼夜兼道⑥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A.①③⑥B.②③⑤C.②④⑤D.③④⑥【答案】B(①庞统生性注重伦理关系,勤恳奉养父母,属于品行端正。

④刘备痛惜流涕是因为庞统为国捐躯,英年早逝)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庞统年少时老实憨钝,弱冠时去拜见司马徽,司马徽说庞统应该是南州读书人中最好的,从此他渐渐出了名。

B.庞统足智多谋,在攻取益州的策略上,早就成竹在胸,一口气给了刘备上中下三条计策,由其选择。

C.杨怀、高沛是刘璋的著名将领,倚仗自己兵强马壮,又占据着重要关隘,曾多次劝谏刘璋攻打荆州。

D.庞统大度耿直,面对刘备做得不对的事情,他能直言不讳地指出来,事后仍然坚持原则,不向刘备道歉。

【答案】C(‚曾多次劝谏刘璋攻打荆州‛错,原意是曾多次写信劝刘璋打发刘备回荆州)第Ⅱ卷(120分)四、(23分)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徽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徽甚异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先主然其中计,即斩怀、沛,还向成都,所过辄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司马徽正在树上采桑,让庞统坐在树下,两人一起谈论从白天到夜里。

司马徽感到他非常奇异。

(2)现在趁会面的机会,就把刘璋擒住,那么您不用打仗就能得到益州。

(3)刘备认为他的中策不错,就杀了杨怀、高沛,进军成都,经过的地方都攻打了下来。

参考译文:庞统字士元,襄阳人。

他年少时老实憨钝,没有人了解他。

颍川人司马徽高雅,有能鉴定人才的名声,庞统成年的时候前去拜见司马徽,司马徽正在树上采桑,让庞统坐在树下,两人一起谈论从白天到夜里。

司马徽感到他非常奇异,说庞统应该是南州读书人之首,从此渐渐出名。

后来南州郡任命他为功曹。

庞统生性注重伦理关系,勤奋奉养父母。

庞统后来担任南郡太守。

刘备会见了他并和他长谈,非常器重他,任命他为治中从事。

对他的待遇仅次于诸葛亮,最后他和诸葛亮共同担任军师中郎将。

诸葛亮留守荆州,庞统随刘备进入蜀地。

益州牧刘璋和刘备在涪陵会面,庞统献策说:‚现在趁会面的机会,就把刘璋擒住,那么您不用打仗就能得到益州。

‛刘备说:‚刚来到别人境内,还没有恩信,不能这样做。

‛刘璋回到成都后,刘备要替刘璋北征汉中,庞统又劝他说:‚暗地选拔精兵,日夜兼程,直接偷袭成都;刘璋不会打仗,平时又没有防备,我们的大军突然来到,一举就能拿下益州,这是上计。

杨怀、高沛,是刘璋的名将,各自凭借精兵,镇守关头,听说多次写信劝刘璋,让刘璋打发您回荆州。

您还没到成都的时候,派人告诉他,就说荆州有紧急情况,打算回兵救援,并假扮打点行装,表面上做出要回去的意向;杨怀、高沛二人既佩服您的英名,又因为您的回去而高兴,估计必定会带少量骑兵来见您,您因此把他们拿住,进而收降他们的军队,进军成都,这是中计。

撤退到白帝城,和荆州连成一线,慢慢地谋划攻打他,这是下计。

如果犹豫不决,就会带来大祸,不能长期这样。

‛刘备觉得他的中计不错,就杀了杨怀、高沛,进军成都,经过的地方都攻打了下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