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癌症诊断系统的开发及应用资料

合集下载

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s)分离富集检测及其临床应用

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s)分离富集检测及其临床应用

仅能揭示瞬时的基因组特征 不可行 无 58%(肺癌)
49.6%(肺癌)
97.2%(肺癌) 未见报道 不可以 不可以 数据质量较差
CTC检测助力肿瘤诊疗
2 最具潜力的液体活检---CTC检测
7
2.1 CTC概念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指从实体瘤中脱离出来并进入外周血液循环的肿瘤细胞。
03 非典型形态
• CTC入血后随血液快速流动。 • 与其他细胞碰撞、受到血管壁 的挤压。 • 受机体免疫系统以及药物的攻 击。 • CTC形态有别于肿瘤组织、细 胞大小、形态及表型发生变化。
瘤标志物
Weinberg提出CTC 可作为具有临床实 践价值的诊断指标, 为临床提供重要信

CTC的EMT状态与 肿瘤治疗效果和复
发相关
CFDA批准叶酸受 体阳性CTC检测试
剂盒
1869 1889
1976
1982
2004
2007 2008
2011
2012
2013
2014
2016 2017
提出“种子与土壤”假说, 即肿瘤细胞可随血液在 体内循环,进入其他器 官如同种子遇到土壤,
03 非典型形态
•相同肿瘤的不同细胞之间的基因 与表型存在差异。
• 不同实体肿瘤来源CTC,不同患 者CTC表面抗原表达、分布存在差 异。
Burrell RA, et. al. Nature. 2013 ;501(7467):338-45.
2.3 循环肿瘤细胞特点---非典型形态
01 稀有性
02 异质性
优点:非侵入式; 无创; 可重复性取样; 获取全面的疾病信息。
Alix-Panabières C, Pantel K. Clin Chem. 2013 Jan; 59(1):110-8.

人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

人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

人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技术的研发及临床应用开发美国肿瘤协会于2006 年发表的年度报告指出,目前全世界范围内每3 人中就有1 人在其一生中会患有某种肿瘤,而且肿瘤发病率在发展中国家随着污染程度的增加,患病几率还会高于1/3 的比例。

现今全世界用于肿瘤治疗与防治的费用每年以16.5% 的比例递增。

仅用于乳腺癌,结直肠癌及前列腺癌(还不包括发病率最高的肺癌)的投资,目前世界范围内已达每年92 亿美元。

目前全世界用于肿瘤诊断的方法可归为三大类:病理学(活检切片);影像学(超声,X光,CT, PET 等)和血清学(血清肿瘤相关蛋白,如CA-125, CA-199, CEA 等),但所有这些方法都有不可避免的缺点,例如灵敏性及特异性差,过于依赖医生判断的主观性等。

因此目前临床急需一种能够为医生及病人提供准确,快速的肿瘤检测手段。

经过长时间的大量研究,美国FDA 认证的人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 CTC)检测目前已被公认为最好及最可观的检测手段之一。

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医生开始应用此技术作为肿瘤检查的重要辅助手段。

不仅于此,CTC 检测也被公认为是目前国外新近流行的肿瘤治疗方法-即阻断肿瘤细胞入血转移的唯一有效检测指标。

除了上述CTC可作为肿瘤检测手段外,CTC还可成功应用于以下一系列其它方面的用途:(1)个体化治疗的体外肿瘤药物筛选;(2)体内化疗药物药效的快速评估: 相对于每12周一查的CT 诊断,CTC在第1-2周即可显示药效结果,这一点对临床医生和病人尤为重要;(3) 根据CTC数目,判断病人愈后状况及存活时间;(4)肿瘤病人复发的监测与及时诊断;及(5)正常人群体检普查以利于尽可能的肿瘤早期诊断。

除了应用于临床外,CTC 亦可应用于众多药厂和科研机构的基础研究,包括寻找新的肿瘤标识物以及开发新的抗肿瘤药物等。

目前美国FDA已于2004年认证了美国上市公司Immunicon/Veridex的CTC检测技术及其临床应用。

循环肿瘤细胞在肺癌诊疗中的临床研究进展

循环肿瘤细胞在肺癌诊疗中的临床研究进展

循环肿瘤细胞在肺癌诊疗中的临床研究进展
循环肿瘤细胞(CTCs)是肺癌治疗中的重要指标,通过对CTCs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肺癌的发展和转移过程,为肺癌的临床诊疗提供更为准确的信息。

本文将介绍循环肿瘤细
胞在肺癌诊疗中的临床研究进展。

一、循环肿瘤细胞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CTCs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在肺癌早期进行更准确的诊断。

通过检测患者的外周血样本中的CTCs数量和形态,可以提前发现患者体内的肿瘤细胞活动,从而更早地进行治疗。

目前,已有研究表明,在肺癌早期患者的血液标本中检测到CTCs的情况下,其较高的阳性率提示了CTCs可能成为肺癌早期诊断的新生物学标志物。

CTCs的检测可以用于评估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

在肺癌治疗过程中,通过定期检测患者的CTCs数量和形态的变化,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估肺癌治疗的疗效。

如果治疗有效,CTCs 数量将减少,反之则会增加。

CTCs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CTCs的检测可以帮助预测肺癌患者的预后。

多项研究表明,CTCs的存在与患者的生存率和疾病进展率密切相关。

通过检测CTCs的数量和形态,可以更好地评估肺癌患者的预后,为患者制定更为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循环肿瘤细胞在肺癌诊疗中的临床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为肺癌的早期诊断、治疗
效果监测、预后评估和治疗耐药性监测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依据。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循环肿瘤细胞的研究将为肺癌的个体化治疗和精准医学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为肺
癌患者的康复和生存带来更大的希望。

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及临床应用

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及临床应用

循环肿瘤细胞C T C检测及临床应用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及临床应用中文摘要:循环肿瘤细胞是从原发肿瘤扩散,进入到血液或淋巴系统的肿瘤细胞。

循环肿瘤细胞在血液中含量稀少,一般先将循环肿瘤细胞富集,然后再进行检测,现在已经开发了多种细胞富集和检测技术。

本文主要对CTCs的富集和检测技术研究进展,以及CTCs在临床分析和研究上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循环肿瘤细胞富集检测临床Abstract:Circulatingtumorcellscomefromtheprimarytumorproliferation,andprolife ration,癌症转移的过程是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TumorCells,CTCs)从原发肿瘤分离,通过循环系统扩散,进入血液或者淋巴系统,在远处形成新的肿瘤,最终导致大多数的癌症病人死亡。

1869年,Ashworth在一例癌症死亡患者的外周血中发现了类似肿瘤的细胞,并首次提出了CTCs的概念。

从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CTCs的出现与癌症密切相关。

通过上皮-间质转化(EMT),实体瘤的上皮细胞进行细胞的变化,使他们通过增加流动性和侵袭性脱离组织,进入到血液中,附着,、发展成远端转移。

由于CTCs能够代表原发肿瘤的表型和遗传组成,并能够作为任何转移性肿瘤的”液体活检”,CTCs的富集分离和特征研究,十分具有吸引力。

CTCs的富集和计数技术已经建立,其中CTCs的计数可以成为预测指标,当其大于已知的阈值时,就预示着病人就患有转移性乳腺癌,、前列腺癌,、结直肠癌等。

基于临床试验,美国FDA批准了一种临床检测CTCs的CellSearch技术,用于上述癌症的CTCs的富集和计数。

CellSearch技术成功的证明了CTCs确实表征了疾病的活跃,CTCs数量的增加预示着病情的恶化,可以通过CTCs了解原发性和转移性肿瘤,以CTCs为基础的分析,可以帮助人们实时诊断和预测,对病情做出决定,并取样检测耐药性。

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与临床应用

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与临床应用

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与临床应用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 CTCs)是指从肿瘤组织中脱落并进入体液循环系统的癌细胞。

它们在转移和复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对于检测和分离CTCs已成为癌症诊断和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本文旨在分析和总结目前CTCs的检测方法和临床应用。

CTCs检测方法目前,CTCs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免疫磁珠分离、微流控芯片、等电聚焦、单细胞隆起和基于体内成像技术等。

其中,免疫磁珠分离是目前最为成熟和常用的技术。

该技术利用细胞表面的免疫标志物,如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细胞角质素18(CK18)、CK19等,选择性地将肿瘤细胞从血液中分离出来。

目前已有多种商业化的CTCs检测系统,如CellSearch系统、AdnaTest系统等,这些系统已在临床试验中广泛应用。

微流控芯片技术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型检测技术,通过裂解样本细胞,将核酸、蛋白质、细胞膜等组分分别沉积到微流控芯片上,并通过荧光及显微成像技术进行分析。

这种方法容易污染少,分离效率高,但其缺点在于无法直接观察分离出的细胞形态。

等电聚焦是一种通过细胞表面电位的差异来分离细胞的方法。

这种方法利用不同细胞类型的表面电荷特征区别,将细胞分离到不同的电荷区带,并通过经验公式进行定量计算。

但这种方法需要进行多次检测,样品处理相对复杂,操作难度较大。

单细胞隆起和基于体内成像技术技术也是目前一些科研人员开发的新型检测技术。

单细胞隆起技术是通过将样品细胞嵌入到3D 胶体中,通过胶体形态的变化来观察分离出的细胞。

体内成像技术利用CTCs特征表达,如增加CK19、降低E-cadherin等,在体内结合相应标志物进行成像。

这种方法虽然独特,但其实际应用还有待更多研究。

CTCs的临床应用由于CTCs可预示复发和轮转风险,故作为肿瘤化疗后临床评价指标,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前景。

同时,CTCs也可用于监测治疗后肿瘤复发转移,确定治疗方案并评估疗效。

循环肿瘤细胞计数在胃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循环肿瘤细胞计数在胃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循环肿瘤细胞计数在胃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循环肿瘤细胞计数在胃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胃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胃癌术后复发和转移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循环肿瘤细胞是导致胃癌转移的主要因素之一。

因此,循环肿瘤细胞(CTC)计数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介绍循环肿瘤细胞在胃癌中的临床应用。

循环肿瘤细胞的基本概念循环肿瘤细胞(CTC)是指从肿瘤组织进入周围血液循环中的癌细胞。

CTC在外周血液中的存在表明肿瘤已经入侵血液系统,具有转移和复发的潜在威胁。

因此,CTC计数可以用于预测癌症患者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胃癌CTC的检测方法目前,胃癌CTC的检测主要是通过免疫学技术、PCR技术和微流控技术。

免疫学技术是指通过特异性抗体结合CTC的表面标志物进行检测。

其中,Cytokeratin(CK)是CTC的常见标志物之一,与血液中的细胞通过表面蛋白区分。

其他标志物如EpCAM、CD45、CD34等也被用于CTC的检测。

PCR技术是利用肿瘤标志物或特异性基因表达的定性和定量检测CTC。

其优点是高灵敏度和特异性,但需要金标准和复杂的样本预处理。

微流控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分离和捕获CTC的高效方法。

由于CTC占外周血液中总细胞数量的比例极低,因此微流控技术通过利用微型流体学原理将血液分离成不同的区域,从而实现高效分离CTC的目的。

微流控技术的优点是高精度、高通量、无需前处理和高自动化,因此将会是未来的研究重点。

胃癌CTC的应用胃癌CTC的检测可以为各种临床问题提供关键信息。

胃癌预后的预测胃癌术后复发和转移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

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胃癌CTC的检测可以提高胃癌预后的预测能力。

李等研究发现,在术后2-10天时CTC计数是预测胃癌患者无病生存期(DFS)的独立指标。

另外,CTC检测还可以预测胃癌的转移和治疗反应。

胃癌治疗反应的监测胃癌CTC的计数可以用于胃癌治疗反应的监测。

一些研究表明,胃癌CTC计数可以用于癌症药物的疗效监测,如嘌呤类药物和氟尿嘧啶。

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技术及其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

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技术及其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

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技术及其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技术越来越受到科研工作者和临床医生的关注。

循环肿瘤细胞(CTC)是指肿瘤细胞从原发病灶脱落,进入循环系统,定植到其他部位的肿瘤细胞。

CTC具有急性转移、远处转移、耐药性等特点,是癌症转移的重要载体和预后评估指标,因此检测、隔离和研究CTC的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癌症治疗研究领域。

CTC检测技术主要包括流式细胞术(FACS)、聚合酶链反应(PCR)、基于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基于磁珠分选等技术。

其中,流式细胞术(FACS)是一种常用的CTC检测方法,其通过将CTC与血液中其他细胞分离,从而检测出肿瘤细胞。

PCR技术是一种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CTC检测技术,可以检测出单个CTC。

基于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技术则可以通过分析CTC的分子特征,实现高效、准确、无创的肿瘤筛查和癌症治疗。

基于磁珠分选技术则可以利用特定标记物对CTC进行捕捉和分离,并进一步进行各种分析和研究。

CTC检测技术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癌症筛查、治疗监测和个体化治疗。

首先,CTC检测技术可以用于癌症筛查。

通过检测血液中的CTC,不仅可以有效地诊断出早期肿瘤,也可以进行癌症的风险评估,从而制定更加科学的健康管理方案。

而且,与传统的癌症筛查技术相比,CTC检测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无创和操作简便的优点。

其次,CTC检测技术可以用于治疗监测。

通过跟踪血液中CTC 数量的变化,可以有效地评估治疗效果,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对于一些难以判断疗效的癌症类型,如淋巴瘤、脑胶质瘤等,CTC检测技术也可以提供参考依据。

最后,CTC检测技术可以用于个体化治疗。

由于不同患者的肿瘤细胞有着不同的分子特征和遗传变异,基于CTC的个性化治疗策略可以更精准地、更有效地治疗患者的肿瘤。

例如,一些针对CTC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可以通过精准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来实现更好的治疗效果。

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技术及临床应用

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技术及临床应用

基金项目:上海市科委自然基金项目(15ZR1437900)资助*通讯作者文章编号:1007-4287(2015)07-1223-05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技术及临床应用曹雅楠,庄文芳,盛慧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检验科,上海200336)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tumorcells,CTC)计数有助于早期诊断肿瘤转移,反映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肿瘤预后。

近年来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的广泛应用大力推进了相关技术的发展。

本文对近年来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技术的发展,临床及研究领域的应用情况及未来展望做一简要综述。

循环肿瘤细胞(CTC)一经发现,就得到了广泛重视,CTC被认为是肿瘤播散转移的标志。

研究表明,肿瘤组织每天会释放大量肿瘤细胞入血,但在循环中的存活率极低,大多会发生凋亡,只有少量具有强侵袭力的肿瘤细胞可表达凋亡抑制因子得以存活[1],这些存活下来的肿瘤细胞即CTC。

CTC在外周血中含量极少,一般每106-107个白细胞中仅含有1个。

所以,CTC检测首先要进行细胞富集,以提高检测灵敏度,再对富集的细胞进行CTC检测。

1 CTC富集技术1.1 以形态学为基础的富集CTC细胞体积大,直径超过25μm,胞核形状不规则,核浆比异常。

肿瘤细胞体积分离法和核孔分析技术通过滤网可将直径大于8μm的肿瘤细胞分离,但此类方法敏感性较低[2]。

基于密度梯度分离原则的Oncoquick,利用单个核细胞较其它血液成分相比密度低,采用1.077g/ml的密度梯度将单个核细胞和肿瘤细胞与血液其它成分分离,同时增加设置多孔屏障,进而分离得到更加纯化的目的细胞[3]。

1.2 以免疫学为基础的富集免疫磁珠法将磁性微珠包被单抗形成免疫磁珠,再结合靶细胞上的对应抗原形成抗原-抗体-磁珠复合物,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定向移动、吸附,进而与其它细胞分离。

该分离技术的方法有两种:(1)阳性分离法是直接从细胞混合液中分离出靶细胞;(2)阴性分离法则是利用免疫磁珠去除无关细胞,利用抗CD45抗体或抗CD61抗体去除血液中的巨核细胞和血小板,使靶细胞得以纯化[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说明
CTC分离鉴定试剂盒可实现对患者外周血中的CTC进行有效分离和鉴定。

目前已通过大量实验验证该项目检测方法的捕获效率、稳定性、重复性、特异性等,并与同类强生Cell search检测试剂盒进行对比试验,初步验证了本项目研发的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诊断系统的可操作性、有效性及稳定性。

大肠癌患者CTC结果分析:结直肠癌患者A第一次化疗前CTC个数统计为213,第一次化疗后个数为112,第二次化疗后个数为66,结果表明CTC分离鉴定试剂盒及配套仪器可有效的监测患者外周血中CTC个数的变化,可以说明化疗药物的疗效,并指导医生进一步的用药。

CTC市场分析
目标市场:
1.临床市场:省市级肿瘤医院和三甲医院等,可为患者提供快速的CTC检测方案。

2.科研市场:临床医院内的研究科室、高校、研究所等,进行肿瘤相关的科学研究。

3.体检市场:临床第三方检验机构及体检机构,可提供个性化的肿瘤检测服务。

市场规模:
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市场容量巨大:
单以乳腺癌为例,2014年上海每年新增乳腺癌患者4500-5000例(已有患者>2000例),而中国每年新增乳腺癌患者21万(已有患者>10万);以平均每人检测1.5次,每次2000元计算,上海市场容量保守估计>2100万元/年(7000*0.2*1.5),全国市场容量保守估计> 9.3亿元/年(31万*0.2*1.5)。

全球癌症患者每年新增1400多万(已有患者>700万),则全球癌症市场容量保守估计>630.0亿元/年(2100*0.2*1.5)。

中国目前每年新增癌症患者占全球总数的五分之一,则全国癌症市场容量保守估计>126.0亿元/年。

因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有很高的技术壁垒,目前国内尚无已获CFDA批准的同类产品。

通过以往的研究,循环肿瘤细胞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有目共睹,国内已有多家企业正在研发同类产品,其研发目标一致,均为体外诊断外周血肿瘤细胞,但核心技术各不相同各有优劣,因此存在一定的竞争压力,机遇与挑战并存。

主要竞争对手及其产品:
1.Veridex公司的CellSearch® Circulating Tumor Cell (CTC) Kit产品,唯一获得美国FDA批准的产品,包括全自动肿瘤细胞的提取染色以及半自动计数分析仪。

2.北京莱尔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技术-试剂,采用去除白细胞的阴性富集方法获得循环肿瘤细胞,以角蛋白CK和白细胞共同抗原CD45进行鉴定。

3. 武汉友芝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循环肿瘤细胞捕获仪,以微孔过滤装置分离并富集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通过免疫荧光染色鉴定。

4. 上海宝藤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循环肿瘤细胞计数仪,结合微流控芯片技术对循环肿瘤细胞进行分析计数。

临床市场问题:
国外产品Cell Search外周血CTC临床检测系统(强生Veridex公司)垄断市场;
1、Cell Search价格昂贵,无法适应国内市场需求。

临床检测收费4800元/次,分选及鉴定仪器320万元。

2、Cell Search产品本身存在技术缺陷,限制其针对不同肿瘤的应用。

单一的EpCAM抗体修饰磁球,对低表达EpCAM的肿瘤细胞难以捕获,阳性捕获率较低。

解决方案:
1.改进功能纳米磁球的制备方法,提高磁球对CTC的捕获效率,有效降低成本;
2.多抗体组合修饰,提高捕获阳性率和准确率;
3.CTC计数方面采用微流控多色荧光细胞计数仪,使用微流控芯片实现循环肿瘤细胞的单
层分布,提高细胞计数的准确性,减少人工计数误差。

技术原理及创新点
实现原理:根据癌症患者外周血中的循环肿瘤细胞能够高表达EpCAM等膜蛋白,制备抗EpCAM等免疫纳米磁球。

功能磁球的制备方法可有效保持抗体活性,从而大大提高免疫磁球对循环肿瘤细胞的捕获效率。

因免疫纳米磁球体积非常小,既不会损伤细胞,又不会影响细胞固有的生物功能,可使分离富集的细胞进行进一步的分析鉴定。

根据肿瘤细胞所特有的高表达的其他标记物,对其进行免疫荧光染色,染色后的细胞可于荧光显微镜下进行人工鉴定计数,也可于自主研发的微流控多色荧光细胞计数仪进行自动计数分析。

核心技术:免疫纳米磁球制备方法;微流控多色荧光细胞计数方法。

创新点:
1.功能磁球技术,已申请专利;
2.微流控技术在荧光标记细胞计数方面的应用;
3.特异性乳腺癌鉴定系统;
竞争优势及项目风险分析
竞争优势:
产品研发优势:新型功能纳米磁球技术,有效提高对肿瘤细胞的捕获效率,并已申请发明专利;自主研发的微流控多色荧光细胞计数仪可实现循环肿瘤细胞的准确自动计数
分析,减少人工计数所造成的误差。

价格优势:大大降低检测成本,使价格处于大部分人可承受的范围内,有利于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市场优势:与医学特检集团(全国排名前5的第三方检测机构)、生物(基因检测)、生物(肿瘤分子诊断)等公司建立合作联盟,以上公司均拥有多年的诊断试剂市场销
售经验及成熟的覆盖全国的营销网络。

可为该产品的市场营销提供宝贵的借鉴和
强有力的支持。

合作单位的研发和技术认知优势,使该产品得到行业和市场的认
可。

项目风险评价:
项目整体投资小,回报率高,风险较低。

政策风险:医疗器械检验试剂从实验室开发到产品上市前,要经过严格的临床前研究、注册检验、临床应用、申请审批等程序,日趋严格的行业监管增加了新产品注册难度
不确定性,延长了注册周期,并最终导致企业产品研发和产业化投资风险较大。

市场风险:医学检验试剂销售推广和售后服务有较强的专业性,需要在医疗全流程中提供及时、稳定的专业支持,因此不但需要有力的市场开发,更需要专业的售后服务团
队来维持户源的稳定。

资金风险:项目应保证将资金用于产品生产和销售等公司营运的关键之处,使资金发挥更大的功效,同时应建立资金核算控制和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控制企业经
营资金的风险。

财务情况
商业模式(利润来源):
代理商制:为在短期内快速拓展市场,建立营销网络,使产品迅速推向市场,公司主要的销售渠道为通过代理商销售。

公司选择代理商时主要衡量代理商对产品的熟悉程
度、代理经验、与客户关系等多方面因素。

公司目前正在积极建立区域和省级代
理商网络。

公司直销:项目拥有自己的销售团队,在部分地区尝试直销的方式,这些客户包括:总公司有较强地域资源的客户、总公司已建立临检关系的医院等。

网络销售:以B2B、B2C模式直接提供产品或者提供检测服务。

财务数据预测:
融资情况
附录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