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指导(攻击入侵)

合集下载

入侵检测实验报告小结(3篇)

入侵检测实验报告小结(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与目的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保障网络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入侵检测技术应运而生。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深入了解入侵检测系统的原理、技术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提高对网络安全防护的认识。

二、实验内容与步骤1. 实验环境搭建(1)硬件环境:一台装有Windows操作系统的计算机,用于安装入侵检测系统。

(2)软件环境:安装Snort入侵检测系统、WinPCAP抓包工具、Wireshark网络分析工具等。

2. 实验步骤(1)安装WinPCAP:按照向导提示完成安装,使网卡处于混杂模式,能够抓取数据包。

(2)安装Snort:采用默认安装方式,完成安装。

(3)配置Snort:编辑Snort配置文件,设置规则、端口、网络接口等信息。

(4)启动Snort:运行Snort服务,使其处于监听状态。

(5)抓取数据包:使用Wireshark抓取网络数据包,观察入侵检测系统的工作效果。

(6)分析数据包:对抓取到的数据包进行分析,验证入侵检测系统是否能够正确识别和报警。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Snort入侵检测系统成功启动,并进入监听状态。

(2)通过Wireshark抓取到的数据包,入侵检测系统能够正确识别出攻击行为,并发出报警。

(3)分析数据包,发现入侵检测系统对多种攻击类型(如SQL注入、跨站脚本攻击等)具有较好的检测效果。

2. 实验分析(1)Snort入侵检测系统在实验过程中表现良好,能够有效地检测出网络攻击行为。

(2)通过实验,加深了对入侵检测原理和技术的理解,掌握了Snort的配置和使用方法。

(3)实验过程中,发现入侵检测系统对某些攻击类型的检测效果不够理想,如针对加密通信的攻击。

这提示我们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场景选择合适的入侵检测系统。

四、实验总结与展望1. 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实际操作,使我们对入侵检测系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实验结果表明,入侵检测技术在网络安全防护中具有重要作用。

网络攻击实验报告

网络攻击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提高网络安全意识,掌握网络安全防护技能,我们进行了一次网络攻击实验。

本次实验旨在了解网络攻击的基本原理,熟悉常见的网络攻击手段,以及掌握相应的防御措施。

二、实验目的1. 理解网络攻击的基本原理和常见手段。

2. 掌握网络攻击实验的基本流程。

3. 熟悉网络安全防护技术,提高网络安全意识。

三、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网络设备:路由器、交换机、计算机3. 实验软件:Wireshark、Nmap、Metasploit等四、实验内容1. 漏洞扫描(1)使用Nmap扫描目标主机,发现潜在的安全漏洞。

(2)分析扫描结果,了解目标主机的开放端口和服务信息。

2. 拒绝服务攻击(DoS)(1)使用Metasploit生成大量的伪造请求,对目标主机进行DoS攻击。

(2)观察目标主机响应时间,分析攻击效果。

3. 口令破解(1)使用Hydra工具尝试破解目标主机的登录口令。

(2)观察破解过程,了解口令破解的原理。

4. 恶意代码传播(1)利用网络共享传播恶意代码,感染目标主机。

(2)分析恶意代码的传播过程,了解恶意代码的特点。

5. 数据窃取(1)使用网络监听工具,窃取目标主机传输的数据。

(2)分析窃取到的数据,了解数据窃取的原理。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漏洞扫描通过Nmap扫描,我们成功发现目标主机的开放端口和服务信息,发现了一些潜在的安全漏洞。

这为我们进行后续的攻击实验提供了依据。

2. 拒绝服务攻击(DoS)我们使用Metasploit生成了大量的伪造请求,对目标主机进行了DoS攻击。

观察目标主机的响应时间,发现攻击效果明显,目标主机无法正常响应服务。

3. 口令破解我们尝试破解目标主机的登录口令,使用Hydra工具进行暴力破解。

经过一段时间,成功破解了目标主机的口令。

4. 恶意代码传播我们利用网络共享传播恶意代码,成功感染了目标主机。

网络攻击与入侵检测

网络攻击与入侵检测

网络攻击与入侵检测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攻击与入侵问题也日益严重。

网络攻击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漏洞或弱点,对目标网络进行非法的访问、拷贝、破坏或者控制的行为。

入侵检测则是指对网络进行实时的监测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和防御潜在的入侵行为。

本文将就网络攻击与入侵检测这一话题进行探讨,并介绍一些常见的网络攻击方式和相应的入侵检测技术。

一、网络攻击的类型网络攻击是指黑客对计算机网络进行的非法侵入和破坏行为,常见的网络攻击类型有以下几种:1. 钓鱼攻击:黑客通过伪造合法的网站或邮件,诱导用户登录或提供个人信息,以获取用户的敏感信息,如账号密码、银行卡信息等。

2. 木马攻击:黑客通过植入恶意软件,对用户计算机进行监控、控制和盗取个人信息。

3. DoS和DDoS攻击:DoS(拒绝服务)和DDoS(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是指黑客通过大量的请求使目标服务器负载过高,导致服务不可用。

4. SQL注入攻击:黑客通过在网页表单等输入框中注入SQL代码,从而绕过身份验证,获取数据库中的敏感信息。

5. 病毒和蠕虫攻击:黑客通过植入病毒和蠕虫破坏系统安全,传播恶意代码,导致系统瘫痪或用户信息泄漏。

二、入侵检测技术为了提供对网络攻击的及时识别和防御,入侵检测技术应运而生。

入侵检测系统(IDS)是一种通过监控和分析网络流量,识别和报告潜在威胁的系统。

常见的入侵检测技术包括以下几种:1. 签名检测:签名检测是基于已知攻击模式的检测方法,通过对网络流量进行匹配,从而识别已经被发现的攻击。

2. 异常检测:异常检测是基于网络正常行为模式的分析,通过统计和学习正常网络流量的特征,如果有异常流量则进行警报和防御。

3. 流量分析:流量分析是通过对网络流量进行深度分析,发现异常行为和潜在威胁,并生成相应的报告。

4. 主机入侵检测系统(HIDS):HIDS是安装在主机上的入侵检测系统,监测和分析主机上的活动,例如文件访问、进程启动等。

实验六_网络攻击与防范

实验六_网络攻击与防范

《网络攻击与防范》实验报告(2)单击“下一步”按钮·进人如图 4-2 所示的“禁止功能选项”设定界面.根据需要进行设定。

例如。

如果选中“禁止右键菜单”复选框.当运行了该病毒后.右击时将无法弹出快捷菜单。

图 4-2 设置“禁止功能选项”(3)单击“下一步”按钮.进入如图 4-3 所示的“病毒提示对话框”设定界面时。

根据需要设置有关开机时病毒的执行情况。

当选中“设置开机提示对话框”复选框.并设置了提示框标题和内容等后,相关信息将以对话框方式在开机时自动显示图4-3 设置开机时病毒的执行情况(4)单击“下一步”按钮,进入如图 4-4 所示的“病毒传播选项”设定界面,根据需要进行设定。

当选中“通过电子邮件进行自动传播(蠕虫)”复选框时.病毒可以向指定数量的用户发送垃圾邮件。

图4-3 设置开机时病毒的执行情况下一步夏上一步图4-4“病毒传播选项”设定界面(5)单击“下一步”按钮,进入“IE 修改选项”设定界面,根据需要进行设定。

注意.当选中“设置默认主页”复选框后,会弹出“设置主页”对话框,需要读者输人要修改的IE 浏览器主页地址(即每次打开IE 浏览器时默认打开的主页地址).如图 4-5 所示图4-5设置IE浏览器修改选项(6)单击“下一步”按钮,在出现的如图 4-6 所示的对话框中选择所生成的脚本病毒存放的位置,单击“开始制造”按钮,生成病毒文件。

图4-6选择所生成的脚本病毒存放的位置此时,可看到相应路径下,已经生成了脚本病毒文件3.2感染病毒并观察感染后的系统变化情况(1)将生成的脚本病毒文件置于虚拟机中,在其上双击使之运行。

为保证完整准确地查看病毒的感染效果.可重启已经感染了病毒的虚拟机系统。

然后,根据病毒文件生成时的设置,观察系统感染了病毒后的表现情况。

主要操作步骤如下。

(2)观察系统文件夹下的异常变化,可以发现,在 C:\ Windows,C:\Windows\system32下多了不明来源的脚本文件。

attacklab实验总结

attacklab实验总结

attacklab实验总结攻击实验室实验总结一、实验目标本次实验的目标是深入理解网络安全中的攻击技术,通过实践各种攻击手段,提升我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二、实验过程1. 实验准备:在实验开始前,我们了解了各种可能的攻击手段,包括但不限于:端口扫描、缓冲区溢出、SQL注入、XSS攻击等。

同时,我们也准备了相应的防御措施和工具。

2. 实施攻击:在实验室环境中,我们对预先设定的目标系统进行了各种攻击尝试。

我们利用Nmap进行了端口扫描,尝试利用Metasploit进行缓冲区溢出攻击,对一个简单的Web应用进行了SQL注入和XSS攻击。

3. 防御与缓解:在实施攻击的同时,我们也尝试了各种防御手段。

对于端口扫描,我们使用了iptables进行端口限制和阻断。

对于缓冲区溢出,我们使用了StackGuard进行保护。

对于SQL注入和XSS攻击,我们通过参数化查询和输入验证进行了防御。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成功地对目标系统实施了多种攻击,也成功地应用了各种防御手段进行了防护。

这让我们对攻击和防御手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 数据分析: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防御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地阻止攻击。

但是,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防御手段的局限性,例如对于一些复杂的攻击手段,单纯的输入验证可能无法完全防御。

3.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理解了网络安全中的攻击技术,也提升了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防御手段的局限性,需要在实际工作中持续关注和学习新的安全技术和策略。

四、建议与展望1. 建议: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安全知识和技术的持续学习,提高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

同时,我们也应该定期进行安全演练和测试,模拟真实的攻击场景,以提升应对能力。

2. 展望:随着网络安全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攻击手段和防御策略也将不断涌现。

我们应该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关注最新的安全动态,以便及时调整和更新我们的安全策略。

网络攻击的实验报告

网络攻击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随之而来的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对网络攻击的认识和防御能力,我们进行了本次网络攻击实验。

通过模拟网络攻击的过程,了解攻击者的攻击手段,以及防御网络攻击的方法。

二、实验目的1. 理解网络攻击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手段。

2. 掌握网络安全防御的基本策略和工具。

3. 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三、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网络设备:路由器、交换机、PC机3. 软件环境:Wireshark、Nmap、Metasploit等网络安全工具四、实验步骤1. 信息收集利用Nmap扫描目标主机,获取目标主机的开放端口、操作系统等信息。

通过Wireshark抓取目标主机与网络之间的数据包,分析其网络流量。

2. 漏洞扫描利用Nmap对目标主机进行漏洞扫描,找出目标主机存在的安全漏洞。

3. 攻击模拟根据漏洞扫描结果,选择合适的攻击手段对目标主机进行攻击。

以下列举几种常见的网络攻击手段:(1)端口扫描攻击:通过扫描目标主机的开放端口,获取目标主机上的服务信息。

(2)拒绝服务攻击(DoS):通过大量请求占用目标主机资源,使目标主机无法正常响应。

(3)密码破解攻击:通过暴力破解、字典攻击等方法获取目标主机的登录凭证。

(4)木马攻击:通过植入木马程序,控制目标主机,获取敏感信息。

4. 攻击防御针对攻击模拟过程中发现的安全漏洞,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如:(1)关闭不必要的开放端口,减少攻击面。

(2)更新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修复已知漏洞。

(3)设置强密码,提高登录凭证的安全性。

(4)安装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安全设备,及时发现和阻止攻击。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信息收集,我们发现目标主机存在多个开放端口,其中包含Web服务、邮件服务、数据库服务等。

2. 漏洞扫描结果显示,目标主机存在多个安全漏洞,如:Web服务漏洞、数据库服务漏洞等。

网络安全攻击实验报告

网络安全攻击实验报告

网络安全攻击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模拟网络安全攻击的过程,提升对网络安全的认识,了解各种常见网络攻击的原理和防范措施。

实验设备:1. 一台Windows操作系统的计算机,作为实验的攻击者。

2. 一台Windows操作系统的计算机,作为实验的受攻击者。

3. 一台Linux操作系统的计算机,作为实验的网络防火墙。

实验步骤:1. 配置网络环境:将攻击者、受攻击者和防火墙连接到同一个局域网中,并进行正确的IP地址配置。

2. 确认网络连接正常后,开始进行模拟攻击。

实验一:ARP欺骗攻击1. 攻击者使用工具发送恶意ARP包,将受攻击者的IP地址与攻击者自己的MAC地址对应起来,以此实现网络欺骗。

2. 受攻击者在收到ARP包后,将误认为攻击者的计算机是网关,并将网络流量发送至攻击者的计算机。

3. 防火墙通过监测网络流量,检测到ARP欺骗攻击,将受攻击者的网络流量重定向至正确的网关。

实验二:DDoS攻击1. 攻击者利用工具向受攻击者发送大量正常请求,使其服务器超负荷运作,无法正常提供服务。

2. 受攻击者的服务器在处理这些请求时,耗尽系统资源,导致服务阻塞或崩溃。

3. 防火墙通过检测到大量请求来自同一IP地址,将该IP地址列入黑名单,过滤掉恶意流量,减轻服务器负荷。

实验三:SQL注入攻击1. 攻击者利用软件工具,通过在Web应用程序的输入字段中插入SQL代码,获取或篡改数据库中的数据。

2. 受攻击者的Web应用程序在处理请求时,未对输入字段进行正确的过滤或转义,导致攻击者成功执行注入攻击。

3. 防火墙通过检测到包含恶意SQL代码的请求,拦截并阻止恶意请求,保护数据库安全。

实验结果:1. 在实验一中,通过ARP欺骗攻击,攻击者成功将受攻击者的网络流量重定向至正确的网关,防火墙成功阻止了欺骗攻击。

2. 在实验二中,通过DDoS攻击,受攻击者的服务器遭受了大量请求的压力,导致服务不可用,防火墙成功进行了恶意流量过滤。

网络渗透攻击实验报告

网络渗透攻击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模拟网络渗透攻击,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攻击手段和防御措施,提高对网络安全问题的认识,增强网络安全防护意识。

通过实验,掌握以下内容:1. 网络渗透攻击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方法;2. 常见网络安全漏洞及其利用方法;3. 网络安全防护的基本措施。

二、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虚拟机软件:VMware Workstation 153. 目标系统:Metasploitable2(靶机)4. 攻击工具:Kali Linux(攻击者系统)三、实验步骤1. 安装虚拟机软件,创建新的虚拟机,并配置操作系统。

2. 下载并安装Metasploitable2靶机,将其设置为虚拟机。

3. 在Kali Linux系统中,配置网络,使其与Metasploitable2靶机处于同一网络环境中。

4. 使用Nmap扫描Metasploitable2靶机的开放端口,获取目标系统的信息。

5. 根据扫描结果,选择合适的攻击目标,如SSH、FTP等。

6. 利用漏洞利用工具(如Metasploit)对目标系统进行攻击,获取目标系统的控制权。

7. 在目标系统中执行任意命令,获取系统信息,尝试提权。

8. 在攻击过程中,注意观察靶机的防御措施,分析其防御效果。

9. 实验结束后,清理攻击痕迹,关闭实验环境。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扫描结果:通过Nmap扫描,发现Metasploitable2靶机开放了22、21、80等端口,其中22端口为SSH服务,21端口为FTP服务,80端口为HTTP服务。

2. 攻击目标:选择SSH服务进行攻击,利用Metasploit中的Metasploit Framework进行攻击。

3. 攻击过程:使用Metasploit中的msfconsole命令行工具,选择相应的攻击模块,设置攻击参数,如攻击目标IP地址、端口等。

然后执行攻击命令,成功获取目标系统的控制权。

4. 提权:在目标系统中,通过执行系统命令,获取root权限,成功提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指导:网络攻击与防范实验练习Dos/Ddos的攻击与防范练习缓冲区溢出的攻击与防范一、实验目的..1、理解Dos/Ddos攻击的原理及实施过程,掌握检测和防范Dos/DDoS攻击的措施..2、理解缓冲区溢出攻击的原理及实施过程,掌握防范和避免措施。

二、实验环境..实验室所有机器安装了Windows操作系统,并组成了一个局域网,并且包含UDP-Flood、DDoSer、idahack等攻击软件。

..每两个学生为一组:互相进行攻击或防范。

三、实验原理1、..DoS的原理..拒绝服务(DoS)攻击利用系统或协议的缺陷,采用欺骗的策略进行网络攻击,目的是使目标主机因为资源全部被占用而不能处理合法用户提出的请求,即对外表现为拒绝提供服务。

有几种常见的DoS攻击方法:..(1)Synflood:该攻击以多个随机的源主机地址向目的主机发送SYN包,而在收到目的主机的SYN ACK后并不回应,这样,目的主机就为这些源主机建立了大量的连接队列,而且由于没有收到ACK一直维护着这些队列,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消耗而不能向正常请求提供服务。

..(2)Land-based:攻击者将一个包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都设置为目标主机的地址,然后将该包通过IP欺骗的方式发送给被攻击主机,被攻击主机与自己建立空连接并保留连接,从而很大程度地降低了系统性能。

..(3)洪水(UDP flood) :echo服务会显示接收到的每一个数据包,而chargen服务会在收到每一个数据包时随机反馈一些字符。

UDP flood假冒攻击就是利用这两个简单的TCP/IP 服务的漏洞进行恶意攻击,通过伪造与某一主机的Chargen服务之间的一次的UDP 连接,回复地址指向开着Echo 服务的一台主机,通过将Chargen和Echo 服务互指,来回传送毫无用处且占满带宽的垃圾数据,在两台主机之间生成足够多的无用数据流,这一拒绝服务攻击飞快地导致网络可用带宽耗尽。

..(3)Smurf、UDP-Flood、Teardrop、PingSweep、Pingflood、Ping of Death等2、..DDoS的原理..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是基于DoS攻击的一种特殊形式。

攻击者将多台受控制的计算机联合起来向目标计算机发起DoS攻击。

..DDoS攻击分为3层:攻击者、主控端、代理端。

1、攻击者:攻击者所用的计算机是攻击主控台,攻击者操纵整个攻击过程,它向主控端发送攻击命令。

2、主控端:主控端是攻击者非法侵入并控制的一些主机,这些主机还分别控制大量的代理主机。

主控端主机的上面安装了特定的程序,因此它们可以接受攻击者发来的特殊指令,并且可以把这些命令发送到代理主机上。

3、代理端:代理端同样也是攻击者侵入并控制的一批主机,它们上面运行攻击器程序,接受和运行主控端发来的命令。

代理端主机是攻击的执行者,真正向受害者主机发送攻击。

..攻击者发起DDoS攻击的第一步,就是寻找在Internet上有漏洞的主机,进入系统后在其上面安装后门程序,攻击者入侵的主机越多,他的攻击队伍就越壮大。

第二步在入侵主机上安装攻击程序,其中一部分主机充当攻击的主控端,一部分主机充当攻击的代理端。

最后各部分主机各司其职,在攻击者的调遣下对攻击对象发起攻击。

3、..缓冲区溢出原理..缓冲区是内存中存放数据的地方。

在程序试图将数据放到计算机内存中的某一位置,但没有足够空间时会发生缓冲区溢出。

..缓冲区溢出指的是一种系统攻击的手段,通过往程序的缓冲区写超出其长度的内容,造成缓冲区的溢出,从而破坏程序的堆栈,使程序转而执行其它指令,以达到攻击的目的。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任务一:进行UDP-Flood攻击练习UDP FLOOD 是一种采用UDP-Flood攻击方式的DoS软件,它可以向特定的IP地址和端口发送UDP包。

UDP Flood界面..被攻击者可以通过配置系统监视器查看收到的UDP数据包。

打开“控制面板”-”管理工具”-”性能菜单”,在系统监视器中单击右侧图文框上面的“+”按钮,弹出“添加计数器”对话框,如图。

在其中添加对UDP数据包的监视,在“性能对象”框中选择UDP协议,在“从列表选择计数器”中,选择Datagram Received/Sec即对收到的UDP数据包计数。

..当入侵者发起UDP Flood攻击时,被攻击者就可以通过系统监视器查看系统监测到的UDP数据包信息。

图中凸起曲线显示了UDP Flood攻击从开始到结束的过程。

分组角色:学生A对学生B发起UDP-Flood攻击,学生B通过性能监控查看被攻击数据包信息。

步骤:(1)获得自己的主机IP,告知同组学生。

(2)学生B在系统的“性能”命令中,在系统监视器中添加对UDP数据包的监视。

(3)学生A运行UDP Flood软件,在IP/HOSTNAME中指定学生B的主机IP,指定一个端口号,设定最长攻击时间为60秒,设置UDP包发送速度为最大,设置发送内容为缺省,向目标主机发起攻击。

(4)当学生A发起对B的UDP Flood攻击时,学生B在系统监视器中查看监测到的UDP数据包信息。

(5)学生B打开sniffer pro工具,捕捉由攻击者发到本地的UDP数据包,查看捕捉数据包。

(6)互换角色,重做实验。

任务二:使用DDoSer进行攻击实验..DDoSer是一个DDoS攻击工具,分为生成器(DDoSMaker.exe)与DDoS攻击者程序(DDoSer.exe)两部分。

其中攻击者程序要通过生成器进行生成,它运行的唯一工作就是不断的对事先设定好的目标进行攻击。

..单击生成,会自动生成一个DDoSer.exe的可执行文件,这个文件就是攻击程序,它在哪运行,哪台主机就会自动向设定的目标发起攻击。

可以任意起名,达到隐蔽性。

分组角色:学生A运行生成器生成DDos攻击者程序,并设定攻击目标为A自己,学生B运行攻击者程序对A进行攻击。

步骤:(1)查询自己的IP地址。

(2)学生A打开生成器DDosMaker.exe,设置目标主机的IP地址为A自己的主机IP;端口为80;并发连接线程数为10;最大TCP连接数为1000;注册表启动项键名和攻击者程序文件名为缺省。

(3)学生A将生成的DDos攻击者程序植入学生B主机,并让其运行。

(4)学生B运行netstat查看网络状态,并记录。

(5)学生B尝试采用手工方法删除驻留的DDoSer攻击程序,并记录删除步骤。

(6)互换角色,重做实验。

任务三缓冲区溢出的攻击与防范实验..微软的IIS缺省情况下安装了一个索引服务器(Index server),IIS支持两种脚本映射:管理脚本(.ida文件)、Internet数据查询脚本(.idq文件),这两种脚本都由idq.dll来处理和解释。

而idq.dll在处理某些URL请求时存在一个未经检查的缓冲区,攻击者可以利用这一点,提供一个特殊各式的URL,就可以引发缓冲区溢出,改变程序执行流程,使其执行插入的代码。

当成功利用此漏洞入侵系统后,可以在远程获取系统的权限。

..准备工作:..扫描存在ida漏洞的主机。

..手工方法:在客户端的IE浏览器中输入http://目标主机IP/*.ida或者http://目标主机IP/*.idq,回车后若显示类似于“找不到IDQ文件,C:\inetbpu\wwwroot\1.ida”,则说明远程主机的IIS服务器存在ida或者idaq漏洞。

..漏洞扫描工具,如,流光(设置选中CGI选项)..熟悉idahack.exe工具的使用..Idahack.exe是一个利用远程主机ida漏洞进行溢出的工具,工具在命令行下使用,使用格式如下:Idahack<目标主机IP> <目标主机端口> <目标主机类型> <shell端口>其中shell端口一般选用99端口目标主机类型的编号如下:Chinese win2k : 1;Chinese win2k(sp1):2 Chinese win2k(sp2):3 ;等等..入侵方法:在有idahack.exe程序的目录下,在命令行输入idahack命令,如:idahack210.43.99.241,其他参数缺省。

屏幕会提示目标主机缓冲区溢出,可以telnet至99端口了。

相关命令1.管理计算机上面的账号命令:net user..查看账号命令:net user..建立账号命令:net user name passwd/add(net user sysbak123456 /add :添加用户名为sysback,密码为123456的账号)..删除账号命令:net user name /delete2.管理工作组命令:net localgroup组名用户名/add[delete]..如:net localgroupadministrators sysback/add。

该命令表示把sysback用户添加到管理员组(administrators)。

3.建立和目标的ipc$连接命令:net use \\目标IP\ipc$ “密码”/user:“ADMIN”(管理员账号),如:net use \\192.168.27.128\ipc$“”/user:"administrator"所有学生尝试攻击靶机,靶机IP:210.43.99.242。

步骤:(1)使用idahack.exe对靶机进行缓冲区溢出入侵。

(2)显示成功后,按照提示采用Telnet命令连接到靶机。

(3)进行telnet进行留后门入侵:添加新帐号,账号名和密码分别为自己的用户名和学号,并将该账号添加到Administrators组中。

(4)采用net use命令(利用ipc$漏洞建立远程连接)验证用户添加是否成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