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图看懂特斯拉汽车电池供应产业链

一图看懂特斯拉汽车电池供应产业链

一图看懂特斯拉汽车电池供应产业链

特斯拉简介特斯拉(Tesla),是一家美国电动车及能源公司,产销电动车、太阳能板、及储能设备。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硅谷的帕罗奥多(PaloAlto),2003年最早由马丁艾伯哈德(MarTInEberhard)和马克塔彭宁(MarcTarpenning)共同创立,2004年埃隆马斯克(ElonMusk)进入公司并领导了A轮融资。创始人将公司命名为特斯拉汽车(TeslaMotors),以纪念物理学家尼古拉特斯拉(NikolaTesla)。

特斯拉第一款汽车产品Roadster发布于2008年,为一款两门运动型跑车。2012年,特斯拉发布了其第二款汽车产品ModelS,一款四门纯电动豪华轿跑车;第三款汽车产品为ModelX,豪华纯电动SUV,于2015年9月开始交付。特斯拉的下一款汽车为Model3,首次公开于2016年3月,并将于2017年末开始交付。

特斯拉的电池系统电池系统是电动车的动力来源,是整个产业链中最核心的系统成分。以特斯拉ModelS为例,其电池系统(锂电池+电池管理系统)成本占比为56%,而传统的轿车发动机占比大约只有15%-25%。到了2016年,电池系统的成本占比有所下降,且成本结构也有所变化,单体电池的成本占到了83%,电池管理系统的成本占比约为13%,剩余4%为电池冷却系统。

通过对特斯拉电池系统的构成以及特斯拉配套充电设施进行详尽的梳理,我们可以对特斯拉的电池产业链有一个直观、深入的认识,对于其它新能源汽车也可以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目前电池系统的成本是制约特斯拉及其它新能源汽车发展最主要的因素之一,了解了电池系统就相当于拥有了解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钥匙。

电动车要想具备实用性,就必须考量它一次充电后的续航性及其充电的便捷性,要了解这两点就必须关注其电池的构造以及充电设备的充电速度和设备分布。

ModelS曾推出的搭配电池功率型号有40、60、70、75、85、90、100kWh,对于85kWh 及以上型号,还有一些提供更出色的动力性能的性能版可供选择,比如Perf版和Ludicrous 版。不同的型号,每次充满电所能最大行驶的距离和最大马力不同。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为

一图看懂特斯拉汽车电池供应产业链

一图看懂特斯拉汽车电池供应产业链 特斯拉简介特斯拉(Tesla),是一家美国电动车及能源公司,产销电动车、太阳能板、及储能设备。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硅谷的帕罗奥多(PaloAlto),2003年最早由马丁艾伯哈德(MarTInEberhard)和马克塔彭宁(MarcTarpenning)共同创立,2004年埃隆马斯克(ElonMusk)进入公司并领导了A轮融资。创始人将公司命名为特斯拉汽车(TeslaMotors),以纪念物理学家尼古拉特斯拉(NikolaTesla)。 特斯拉第一款汽车产品Roadster发布于2008年,为一款两门运动型跑车。2012年,特斯拉发布了其第二款汽车产品ModelS,一款四门纯电动豪华轿跑车;第三款汽车产品为ModelX,豪华纯电动SUV,于2015年9月开始交付。特斯拉的下一款汽车为Model3,首次公开于2016年3月,并将于2017年末开始交付。 特斯拉的电池系统电池系统是电动车的动力来源,是整个产业链中最核心的系统成分。以特斯拉ModelS为例,其电池系统(锂电池+电池管理系统)成本占比为56%,而传统的轿车发动机占比大约只有15%-25%。到了2016年,电池系统的成本占比有所下降,且成本结构也有所变化,单体电池的成本占到了83%,电池管理系统的成本占比约为13%,剩余4%为电池冷却系统。 通过对特斯拉电池系统的构成以及特斯拉配套充电设施进行详尽的梳理,我们可以对特斯拉的电池产业链有一个直观、深入的认识,对于其它新能源汽车也可以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目前电池系统的成本是制约特斯拉及其它新能源汽车发展最主要的因素之一,了解了电池系统就相当于拥有了解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钥匙。 电动车要想具备实用性,就必须考量它一次充电后的续航性及其充电的便捷性,要了解这两点就必须关注其电池的构造以及充电设备的充电速度和设备分布。 ModelS曾推出的搭配电池功率型号有40、60、70、75、85、90、100kWh,对于85kWh 及以上型号,还有一些提供更出色的动力性能的性能版可供选择,比如Perf版和Ludicrous 版。不同的型号,每次充满电所能最大行驶的距离和最大马力不同。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为

特斯拉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管理系统解析(苍松书屋)

特斯拉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管理系统解析 1. Tesla目前推出了两款电动汽车,Roadster和Model S,目前我收集到的Roadster 的资料较多,因此本回答重点分析的是Roadster的电池管理系统。 2. 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BMS)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电池组工作在安全区间内,提供车辆控制所需的必需信息,在出现异常时及时响应处理,并根据环境温度、电池状态及车辆需求等决定电池的充放电功率等。BMS的主要功能有电池参数监测、电池状态估计、在线故障诊断、充电控制、自动均衡、热管理等。我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电池的热管理系统,因此本回答分析的是电池热管理系统 (Battery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BTMS). 1. 热管理系统的重要性 电池的热相关问题是决定其使用性能、安全性、寿命及使用成本的关键因素。首先,锂离子电池的温度水平直接影响其使用中的能量与功率性能。温度较低时,电池的可用容量将迅速发生衰减,在过低温度下(如低于0°C)对电池进行充电,则可能引发瞬间的电压过充现象,造成内部析锂并进而引发短路。其次,锂离子电池的热相关问题直接影响电池的安全性。生产制造环节的缺陷或使用过程中的不当操作等可能造成电池局部过热,并进而引起连锁放热反应,最终造成冒烟、起火甚至爆炸等严重的热失控事件,威胁到车辆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另外,锂离子电池的工作或存放温度影响其使用寿命。电池的适宜温度约在10~30°C之间,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将引起电池寿命的较快衰减。动力电池的大型化使得其表面积与体积之比相对减小,电池内部热量不易散出,更可能出现内部温度不均、局部温升过高等问题,从而进一步加速电池衰减,缩短电池寿命,增加用户的总拥有成本。 电池热管理系统是应对电池的热相关问题,保证动力电池使用性能、安全性和寿命的关键技术之一。热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1)在电池温度较高时进行有效散热,防止产生热失控事故;2)在电池温度较低时进行预热,提升电池温度,确保低温下的充电、放电性能和安全性;3)减小电池组内的温度差异,抑制局部热区的形成,防止高温位置处电池过快衰减,降低电池组整体寿命。 2. Tesla Roadster的电池热管理系统 Tesla Motors公司的Roadster纯电动汽车采用了液冷式电池热管理系统。车载电池组由6831节18650型锂离子电池组成,其中每69节并联为一组(brick),再将9组串联为一层(sheet),最后串联堆叠11层构成。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冷却液为50%水与50%乙二醇混合物。

特斯拉分析报告

特斯拉分析报告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目录 组织:市场策划1301 班 指导老师:胡子娟 组长:符美丹 组员:徐宝怡、李嘉尊、张家梦、杨伟怡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 电话: 2016-4-6

一、背景 (一)公司概况 2003年7月1日,马丁艾伯哈德与长期商业伙伴马克塔彭宁合伙成立特斯拉(TESLA)汽车公司,并将总部设在美国加州的硅谷地区2004年2月,埃隆马斯克向特斯拉投资630万美元,但条件是出任公司董事长、拥有所有事务的最终决定权,而马丁艾伯哈德作为特斯拉之父任公司的CEO。不可忽视的是,特斯拉的背后,站着众多超级投资人。其中包括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谢尔盖布林等人,还包括丰田、戴姆勒奔驰的子公司和松下等传统汽车巨头。松下是特斯拉的锂电池电芯供应商,而特斯拉汽车的部分设计也受益于奔驰的启发特斯拉刷新了世界对电动汽车的认知,从这一点出发,特斯拉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改变了世界的公司。特斯拉当前的创新应该更多在商业模式以及对电动汽车的发展的推动上,是一个令人充满期待,并且值得让人敬佩的公司。从诞生之日起,特斯拉的品牌一直都与“环保”、“高科技”等标签贴在一起,时时闪现出高冷的明星气质。这的确在品牌初期为其吸引了众多支持者,并获得了意想不到的营销效果。而借助这层光环加持,特斯拉开始了自己的故事。在本土市场较为稳定之后特斯拉开始开拓中国市场。 (二)公司产品 1.Tesla Roadster 2.Tesla Model S 3.Tesla Model X 4. TeslaModel S P85D 二、发展(市场分析)

汽车行业人才分析报告

2010年汽车行业人才分析报告 目录 招聘趋势 前言 2.行业招聘趋势图 3.从业人员薪酬现状 4.求职人群期望薪酬 二、薪酬调查 1.汽车行业薪资范围. 2.汽车行业热门职位薪资标准 3.行业招聘主要职位 4.行业人才求职热门职位 5.汽车行业薪资现状和未来薪资的趋势 6.汽车企业财富分配现状 7.解决的方法 二、人才流动 1.前言 2.汽车企业高管的变动 3.人才流失率 4.专业人才缺口 5.汽车行业热门岗位 6.汽车行业人才流动因素 7.人才流动主要趋向城市 一、招聘趋势: 1.前言 2010年对企业而言注定是不平静的一个年。在今年里,中国内地相继发生停工事件。 在本田、现代等整车企业的干预下,其上游零部件供应商答应为自己的员工增加一定的薪水。 2.行业招聘趋势图

汽车业总的招聘需求很大,2010年开始逐月上升。受国内汽车销售市场的火爆影响,明年预计仍将有较大的职位需求。 3.从业人员薪酬现状 4.求职人群期望薪酬

调 查 结 果汽车行业求职人群的期望薪金集中在 2000—4000 与 4000—6000 之间, 占到 53%的比例,与目前在职人员的平均工资比本吻合。这样也从侧面反映出汽车行业人 员流动主要集中在中底层职位人员。 二、薪酬调查: 1、汽车行业薪酬范围: 汽车行业年均总薪酬达39073元,其中,销售部门年均度薪酬为66862元据悉, 汽车行业生产部门的年均总薪酬为29842元,汽车行业物流部门年均总薪酬为43464元。 2、汽车行业热招职位年均薪资图

排名职位类别 1销售/经纪人 24S 店管理 3设计工程师 4项目经理/主管 5装饰美容 6装配工艺工程师 7发动机/底盘/总装工程师 8检验检测 9机械/电子工程师 零配件销售 1 排名职位类别 1机械/电子工程师 2物流采购库房类 3财务后勤类 4销售/经纪人 5设计工程师 6项目经理/主管 7发动机/底盘/总装工程师 8装配工艺工程师 9装饰美容 1 4S 店管理 6.汽车行业薪资现状和未来薪资的趋势 为了全面了解目前国内汽车制造行业各级别从业人员薪酬状况,一览英才网旗下网站汽车英才网记者分别对国内不同性质的15家整车制造企业以及11家零部件企业员工进行抽样调查。

特斯拉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管理系统解析

特斯拉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管理系统 解析 1.Tesla目前推出了两款电动汽车,Roadster 和Model S,目前我收集到的 Roadster的资料较多,因此本回答重点分析的是 Roadster的电池管理系统。 2.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BMS)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电池组工作在安全区间内,提供车辆控制所需的必需信息,在出现异常时及时响应处理,并根据环境温度、电池状态及车辆需求等决定电池的充放电功率等。 BMS勺主要功能有电池参数监测、电池状态估计、在线故障诊断、充电控制、自动均衡、热管理等。我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电池的热管理系统,因此本回答分析的是电池热管

理系统(Battery Thermal Man ageme nt System, BTMS). 1.热管理系统的重要性 电池的热相关问题是决定其使用性能、安全性、寿命及使用成本的关键因素。首先,锂离子

电池的温度水平直接影响其使用中的能量与功率性能。温度较低时,电池的可用容量将迅速发生衰减,在过低温度下(如低于0° C)对电池进行充电,则可能引发瞬间的电压过充现象,造成内部析锂并进而引发短路。其次,锂离子电池的热相关问题直接影响电池的安全性。生产制造环节的缺陷或使用过程中的不当操作等可能造成电池局部过热,并进而引起连锁放热反应,最终造成冒烟、起火甚至爆炸等严重的热失控事件,威胁到车辆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另外,锂离子电池的工作或存放温度影响其使用寿命。电池的适宜温度约在10~30° C之间,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将引起电池寿命的较快衰减。动力电池的大型化使得其表面积与体积之比相对减小,电池内部热量不易散出,更可能出现内部温度不均、局部温升过高等问题,从而进一步加速电池衰减,缩短电池寿命,增加用户的总拥有成本。 电池热管理系统是应对电池的热相关问题,保证动力电池使用性能、安全性和寿命的关键技术之一。热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1)在电池温度较高时进行有效散热,防止产生热失控事故;2)在电池温度较低时进行预热,提升电池

特斯拉汽车完全解析

特斯拉汽车完全解析 来源:特斯拉行业资料库 2014/3/7 TeslaMotors,特斯拉汽车,一个2003年创立于美国硅谷,至今不过10年的纯电动车企业。在传统巨头纷纷倒下的最艰难日子里,这个出奇制胜、名不见经传的小弟不仅挺了过来,而且发展得如日中天。目前特斯拉股价已经突破100美元大关,甚至直逼丰田汽车,成为美国股市里,仅有的两家股价突破100美元的汽车企业,甩开通用、福特将近3倍,超过戴姆勒也将近1倍,总市值甚至一度超越拥有法拉利汽车的菲亚特集团。特斯拉究竟凭什么在巨头林立的汽车工业里立足呢? 特斯拉·起源

和来自美国东部汽车城底特律的传统巨头不同,特斯拉从一开始就将选址定在了美国西部的科技圣地硅谷,将自己定位为高科技公司而非传统意义的汽车企业。这种差异,恐怕也是造就特斯拉这个企业最为不同的一点。

说起特斯拉就不能不提其联合创始人兼CEO——Elon Musk。关于Musk,有个广为流传的说法,称电影版《钢铁侠》导演就是以他为灵感,塑造了大家熟知的银幕版高富帅英雄史塔克。这个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亿万富翁,一直胸怀三个梦想,第一:改变互联网的使用方式,于是他和别人联合创立了https://www.360docs.net/doc/163780946.html,网站。当然这个网站未来会有个更响亮的名字叫PayPal,也就是支付宝的先祖。他随后将PayPal卖给eBay,也就是淘宝网的先祖。卖了15亿美元后,他转头去实现第二个愿景:将视线投入遥远的太空。他创立Space X 私人航天器发射公司,连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都找到Space X,依靠他们发射卫星,并为国际空间站运输补给。Space X也因此被美国媒体称为除了美俄中外,第四个掌握卫星发射和回收技术的“国家”。

“十三五”中国汽车产业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

国内汽车消费市场将保持5%-6%的平稳增长态势。我国每千人汽车保有量远远低于国外发达国家水平。“十三五”期间,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城市化、工业化及公路建设稳步推进、汽车消费向中西部及二、三线城市转移等,我国汽车市场需求将保持较为平稳的增长态势。根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预计,“十三五”期间,我国汽车市场将保持5%-6%的增长速度,预计2020年汽车产量将突破3000万辆。 图表十二五与十三五期间汽车产销量及增速 数据来源:产研智库 新能源汽车研发和产业化进程加快。在政策推动和市场拉动下,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投资规模迅速增长。截至2015年底,新能源汽车产销累计49.7万辆,基本完成50万辆的规划目标,成为全球保有量最大的国家。根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预计,“十三五”期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保持15%左右的增速,预计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将达到145万辆,其中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80万辆,公共交通、专用车、汽车租赁和公务用车等购买达65万辆。

图表十三五期间新能源汽车产年销量预测 数据来源:产研智库 汽车产业开始向中西部转移。目前,国内已形成六大汽车产业集群:以吉林长春为代表的东北产业集群;以上海市为代表长三角产业集群;以湖北武汉为代表的中部产业集群;以北京、天津为代表环渤海产业集群;以重庆、四川为代表西南产业集群;以广州为代表珠三角产业集群。 图表我国主要的汽车产业集聚区 数据来源:产研智库 近年来中西部汽车市场消费潜力巨大,我国汽车产业向中西部转移趋势明显。国家政策

鼓励汽车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在投资审批、设备减免税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我国主要整车企业正加快向中西部布局的步伐。如上海大众落户新疆、上海通用第四工厂落户武汉、一汽大众和沃尔沃落户成都等。 图表中国主要合资品牌乘用车企业西部建厂情况 数据来源:产研智库

十三张图让你看明白全球各大汽车品牌的从属关系,再也不用做车盲

十三张图让你看明白全球各大汽车品牌的从属关系,再也不 用做车盲 世界上有种奇怪的现象,叫做有钱人的垄断性。你明明买的是A、B、C、D、E、F..不同的牌子,但是它却都是一个爸妈的。大众集团军可谓是门丁兴旺啊,不仅多,而且热,很多都是我们路上随处可见的。菲亚特集团军 相对来说,这个集团军的没有大众的那么热,不过玛莎拉蒂、法拉利、罗密欧都是听起来就高大上的豪华品牌。通用集团军,虽然说旗下不是顶级豪华品牌,然而人家还是销量好丰田集团,收入排名世界第一的车企。吉利集团军对于沃尔沃以及宝腾之间的关系,小编还是缕不清,还请各位大佬指教。雷诺-日产联盟,雷诺和日产结盟于1999年3月27日。1999年5月28日,雷诺按照每股400日元的价格,以54亿美元收购日产汽车36.8%股权,成为该公司的大股东,组建了雷诺-日产联盟。宝马集团干干净净,3个大牌分支。宝马、mini、大牌莱斯莱斯。都是小编买不起的豪华品牌。戴姆勒集团 说了宝马怎么能不提奔驰,一样的,更干净。有人会说,怎么少了迈巴赫。因为迈巴赫已经停产了。(小编离买迈巴赫之间业绩查了两三辆宝马)塔塔汽车(印度车企)3个分支,2个豪华车系,买买买,汽车行业有什么是钱解决不了

的?如果有,那就用更多的钱。PSA集团 福特集团,传奇车企,第一条汽车生产线,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发展史现代起亚集团,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反正我不喜欢本田集团,买发动机送车的车企,看过一句话,大意是:丰田是销售者的丰田,本田是工程师的本田。具体什么意思,朋友们自行体会。虽然咱们的自主品牌和其他国家尚有差距,不过这个差距正在慢慢缩小,当汽车成为了我们的一种文化,那离出发点也就不远了。

特斯拉成本分析

特斯拉成本分析 1.Model S动力电池模块的成本构成 对于纯电动汽车而言,动力电池模块(Cell+Pack+BMS)的成本占据了整车成本相当 的比例,而电池成本也是制约Tesla发展的最核心要素之一。 Tesla Model S 采用的是松下电池公司的18650标准尺寸圆柱电芯。早期的Tesla 型号使用LCO为正极的18650电芯,Model S改用NCA作为正级材料,电芯容量也从最初的2.9Ah提升到3.1Ah。Musk选择松下的18650电池实际上是基于现实的考量,而 并非是动力电池技术上的革新。不管是早期的LCO电池,还是后来的NCA电池,都是 容量型而非功率型的标准尺寸电池。目前动力电池圆柱、方形和软包这三种规格当中,圆柱尤其是18650的综合制造成本是最低的,这主要得益于其自动化和大规模的生产。同样也得益于标准化自动化,18650电池的一致性可靠性也是最好的。可以说,成本、一致性和能量密度的综合考量,是Musk选择松下18650电芯的根本原因。 NCA正极材料的实际应用是有相当技术含量的,而这正是松下的核心技术之一。之前,Samsung SDI以年薪60万美金从松下挖到一位NCA电芯专家,足以说明NCA电池

生产技术的含金量。 松下使用的NAC正极材料是由日本住友金属矿山(SMM)生产的,SMM是目前全球最 大的NCA正极材料生产商,而松下是其唯一客户。 从理论上,Model S使用85000Wh ÷ 11.2 Wh = 7589颗18650电池,为了保持 每个brick电芯数目的一致,Model S 实际上一共使用了11×9×77 =7623颗松下18650型3.1Ah高容量NCA电芯。到目前为止,Tesla与松下签订过两份电池供应合同。第一份合同是在2011年签订的,据报道松下一共向Tesla供应了大约2亿颗18650电芯。第二份合同是在2013年10月30号签订的,根据合同松下将在2014年到2017年 这四年时间里向Tesla供应20亿颗电芯。但是,在与Tesla的这两次供货合同里,松 下给出了绝然不同的报价。 2013年早些时候,松下供应给Tesla 的3.1Ah 18650电芯的售价稍微高于$2。但 是18650电芯原材料(NCA、人造石墨、膈膜、电解液、铜箔铝箔、壳体等,优级品)成 本价已经比较接近$2了,成品电芯的成本接近$3,也就是说松下是在赔本赚吆喝。而且,有媒体报道Tesla的CTO Jeffrey Straubel在2013年 8 月份接受 MIT Technology Review采访时无意中透露了一个信息,当记者问起 ModelS 的电池成本时,Jeffrey说“They’re alwayless than half, actually,less than a quarter in most cases.” 这是Tesla高层首次就其电池成本问题有据可查的公开表态。 85kWh基本款的售价是$79900,按照Tesla年报的毛利润率22.5%计算,其大概成 本为$79900×(1-22.5%)= $61923。25%的电池成本是$61923×25% =$15480。如果按照 每颗电芯$2的成本计算,ModelS的电池成本是7623×$2= $15246。这个数值跟 Jeffrey Straubel无意中泄露的信息完全一致,松下的确是以赔本价格在给Tesla供货! 那么松下为什么会以低于成本价向Tesla供货?像松下这样的跨国公司,在与Tesla合作之前也面临着18650电芯产能过剩的问题,而不得不寻找新兴应用领域。这时候赔本赚吆喝都是可以的,因为松下知道,当新兴领域发育起来以后它仍然有机会 赚取足够的利润。 于是,在2013年10月30号签订的合同,媒体广泛报道其成交价值高达70亿美元,也就是说18650NCA电芯的价格上涨到了$3.5,涨幅高达75%,松下在这个deal里面纯赚了$1 billion! Tesla和松下无疑是进行了异常艰苦的谈判,但松下显然是抓住了Musk的阿基里 斯之踵:我松下是你Tesla唯一的电池供应商,我离开你Tesla照样活得很好,但你Tesla没有我松下却活不成,这个问题你Musk没有跟我讨价还价的资本。毫无疑问,$3.5绝对不是Musk想要的报价,但Musk除了接受松下的报价,几乎没有别的选择。 2013年,Model S的动力电池系统(Cell +Pack + BMS)的成本是$15246+$20000 =$35246。但是到了2013年下半年,在Tesla官网的Model S论坛上,有位车主给出 了Tesla为其更换全新电池系统的报价:$46000。如果去掉Tesla 22.5%的毛利润率,那么Model S的动力电池系统成本就是$ 46000 × (1-22.5%)= $35650,这个数值跟 预测的Model S动力电池系统成本数据几乎完全一致。 到了2014,松下供货的18650NCA电芯已经涨价到了$3.5,也就是说2014年Model S电池组的成本为7623 × $3.5 = $26680,整整上涨了$26680-$15246 = $11434,

特斯拉简介

公司介绍:特斯拉(Tesla)汽车公司成立于2003年,只制造纯电动车,总部设在了美国加州的硅谷地带,特斯拉Tesla汽车集独特的造型、高效的加速、良好的操控性能与先进的技术为一身,从而使其成为公路上最快且最为节省燃料的车子。特斯拉得名于美国天才物理学家以及电力工程师尼古拉-特斯拉的塞尔维亚姓。 品牌历史:硅谷工程师、资深车迷、创业家马丁·艾伯哈德(Martin Eberhard)在寻找创业项目时发现,美国很多停放丰田混合动力汽车普锐斯(Toyota Prius)的私家车道上经常还会出现些超级跑车的身影。他认为,这些人不是为了省油才买普锐斯,普锐斯只是这群人表达对环境问题的方式。于是,他有了将跑车和新能源结合的想法,而客户群就是这群有环保意识的高收入人士和社会名流。 2003年7月1日,马丁·艾伯哈德与长期商业伙伴马克·塔彭宁(Marc Tarpenning)合伙成立特斯拉(TESLA)汽车公司,并将总部设在美国加州的硅谷地区。成立后,特斯拉开始寻找高效电动跑车所需投资和材料。 由于马丁·艾伯哈德毫无这方面的制造经验,最终找到AC Propulsion公司。当时,对AC Propulsion公司电动汽车技术产生兴趣的还有艾龙·马斯科(Elon Musk)。在AC Propulsion公司CEO汤姆·盖奇(Tom Gage)的引见下,穆思科认识了艾伯哈德的团队。2004年2月会面之后,穆思科向TESLA投资630万美元,但条件是出任公司董事长、拥有所有事务的最终决定权,而艾伯哈德作为创始人任TESLA的CEO。 在有了技术方案、启动资金后,TESLA开始开发高端电动汽车,他们选择英国莲花汽车的Elise作为开发的基础。没有别的原因,只是因为莲花是唯一一家把TESLA放在眼里的跑车生产商。 特斯拉汽车车型艾伯哈德和穆思科的共同点是对技术的热情。 但是,作为投资人,马斯科拥有绝对的话语权,随着项目的不断推进,TESLA开始尝到“重技术研发轻生产规划、重性能提升轻成本控制”的苦果。2007年6月,离预定投产日

特斯拉电驱动系统终极拆解篇一)

特斯拉电驱系统终极拆解篇(一) 伴随着蔚来ES8出世,来自XPT智能化电动平台,采用了和特斯拉Model X类似的交流异步电机,电池、双电机布局和四驱都比较相仿,两者都采用了弹匣式可换电池技术,不得不佩服,蔚来其实还是做到了一个成功的“跟随者”,这样一来,国内各大BAT再次掀起一股探讨分解Tesla技术的热潮,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看到底有哪些技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特斯拉电动汽车三大件(电池、电机、控制)在网上的拆解资料已不了,电池、电机拆解技术文章与视频相对较多,的在此不再详述,还是重点介绍一下电机驱动控制系统(MCU)。 一、特斯拉Model X与蔚来ES8整框架比较 1、Tesla Model X四驱方案

2、蔚来ES8四驱方案

二、特斯拉Model X 电驱动系统 上一代的Tesla采用的是后驱大圆桶式的控制器,各大网上阐述的资料较多,相对体积也较大和复杂,如下图所示:

现在重点讲的是新的一代电驱系统总成,前后驱基本一致只的悬挂上有区别,新一代电驱系统,它集成了电机、减速器、电控于一体,体积非常紧凑,电 机部分如西瓜般大小,电机功率可达300KW。电控制部分如下图:

1、控制器整体外形 下面就一层层来分解,大体分为三层:第一层为主控制部分,简称控制主板,MCU采用TI公司的TMS320F2611P8KO芯片,为了达到高速运行时快速强大的运算和处理能力,还使用了一颗ACTE的LA3P125VQG100芯片配合使用,确保系统的稳定可靠性,更详细的主板硬件下次单独拆解并出原理图。 主板正反面图如下:

第二层为驱动电路部分,简称驱动板。驱动板上电路包括电源转换及驱动电路,电源部分采用TDK变压器,输入电压为DC/DC电压12V;输出三路+15V 和-8V电压,供三相驱动IBGT芯片使用。 驱动电路部分,驱动IGBT模块采用INFIEON的1ED020I12F/A2芯片,驱动电流可达+2A/-2A,一共使用6颗芯片。采用推挽输出,更详细的驱动板下次单独详解。

中国主要汽车生产基地分布图

中国主要汽车生产基地分布图 一、上海地区汽车集群状况 1、上海区位优势 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前缘,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浙江两省,北接长江入海口,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部,交通便利,腹地广阔,地理位置优越。长江口上,航运可直达沿海沿江17个省市,可以成为连接国内国外市场的节点。 2、上海汽车、零部件分布状况 上海共有10家整车厂及346家汽车零部件厂商,固定资产总计达亿元,当年主营业务收入亿元,利润总额亿元。另外,上海还拥有上海汽车工程院、上海通用泛亚汽车技术中心、上海大众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以及同济大学汽车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等高校科研机构。在汽车经销领域,永达、东昌、安吉都是国内知名的汽车销售企业。值得一提的是上海良好的工业基础使上海汽车产业链得到了充分的延伸,上海宝钢是我国为数不多的掌握先进汽车钢板生产技术的钢铁企业,其生产的汽车钢板已被国内多家汽车生产厂家选用。

3 、上海汽车业综合实力状况 二十年来,上海汽车产业产生了一大批在整车及相关领域的骨干企业。作为上海汽车产业集群的核心企业的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截至2004年,公司注册资本亿元,资产规模1069亿元,员工6万余名,年产能90万辆,是全国三大汽车集团之一。该集团公司拥有上市公司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并投资参股了上海大众汽车、上海通用汽车、延锋伟世通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等多家整车及零部件制造企业。 在整车制造企业中,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作为国内最主要的乘用车生产厂家,先后在国内乘用车市场上排名第一。上海大众是国内首家累计生产达到300万辆的轿车企业,拥有三个整车生产厂及一个发动机厂。上海通用是中国唯一一家建成投产后8年内产销超过100万辆的企业,目前上海通用的金桥生产基地拥有两家整车生产厂及一个动力合成厂,年产能32万辆整车、10万台自动变速箱、20万台发动机7。在2006年中国乘用车销量排行榜上,上海通用以万辆居首,上海大众以万辆居于次席。此外,上海还拥有一大批技术先进、管理成熟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2004年度中国汽车零部件综合竞争力前42强企业中,落户上海的有15家。 4、上海汽车业未来发展展望 在整车和零部件公司数量、实力、整车产量、零部件产值、成本控制、新产品推出、吸引外资力度等七大类指标方面高居全国各地区的第一位;在上海区域市场(汽车保有量)方面也仅位于京津地区之后,居全国第二位。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发展汽车产业集群条件最好的地区。 二、江苏汽车集群状况 1、江苏区位优势 江苏省地处中纬度,平均气温13.5℃,年降水量800-1200毫米,无霜期达200-240天,气候湿润,四季分明。江苏东临太平洋,拥用1000多公里的海岸线,周边有上海、浙江、安徽、山东三省一市环绕。长江、淮河、京杭大运河纵横全省,长江水运连接中国腹地。这里平原辽阔,河湖众多,百草丰茂,世称“鱼米之乡”。全省现有土地面积10.26万平方公里,平原面积占69%,居住着7110.16万勤劳善良的人民,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693人。人杰地灵,民风淳朴。 江苏现设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扬州、南通、徐州、连云港、盐城、淮阴、宿迁和泰州13个省辖市,下设64个县及县级市。江苏北部的滩涂开发、粮棉种植全国闻名。南部的机械工业、电子工业、化工工业、汽车工业及轻纺、旅游业构筑起座座明星城市。 2、江苏整车、零部件分布状况 江苏省有南京菲业特、春兰汽车、上汽仪征、扬州业星,还有盐城的东风悦达起业,这一地域形成密集的汽车工业园区。最近长安福特宣布将在南京建第二工厂,将福特及其联盟企业马自达吸引过来,与南京菲业特形成在江苏的两个核心主机厂,有助于带动这一地区的汽车产业集群。 3、江苏汽车综合实力分

读懂汽车发动机特性曲线图

读懂汽车发动机特性曲线图 如果说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那么发动机特性曲线图则是这颗心脏的“健康证书”,读懂这份“证书”才能使广大同学对一款车的性能有更为清楚、客观的认识。所以,此次我们便来认识这份证书——发动机特性曲线图。 一、什么是发动机特性曲线图? 大家在读各种杂志和汽车厂商的宣传资料中会发现有发动机特性曲线(也有叫发动机工况图),将发动机功率、转矩与发动机曲轴转速之间的函数关系以曲线表示,此曲线称为发动机转速特性曲线或简称为发动机特性曲线;如果发动机节气门全开(柴油机高压油泵在最大供油量位置),此特性曲线称为发动机外特性曲线;如果节气门部分开启(或部分供油),称为发动机部分负荷特性曲线。 以上是较为专业的定义解释,但其实通俗的说,就是将油门踩到底,发动机从怠速到最高转速期间,输出的功率和扭矩的情况在图上反映出来,以此来判断车子能跑多快,有没有劲。 从图1可以看出,转速在ntq 点和np点,发动机扭矩和功率分别达到最大值,这是两个决定发动机性能的主要参数,扭矩决定汽车的起步、爬坡、超车能力,而功率决定着最高的车速和载重量。 图1

二、如何由曲线图判断发动机性能 那么怎样的发动机曲线才能代表发动机性能是较好的呢?让我们看图说话,从汽车的起步、超车和极速这3个方面分析。 起步加速能力 图2 拿到一张发动机曲线图,如图2,我们可以看到,扭矩在2000转的时候达到100Nm,升至3500转的过程中有一个快速的提升过程,而如果此区间内的斜线倾斜度越大,越光滑,则代表发动机可以用较短的时间达到扭矩的峰值,并且加速平稳线性,与此同时,功率也随转速的增加而增加。在实际的驾车当中,随着我们踩第一脚油,汽车克服地面摩擦力,开始起步,随着发动机转速提高,汽车的扭矩会快速提升,一般的发动机在3000转左右来到扭矩峰值,而人们经常提及的“3000转换挡”的惯性操作,实际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保持这个最大的牵引力,通过换挡,使发动机保持在最高扭矩转速附近,这样我们就可以用更短的时间提高车速。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一)行业发展概况 ? ??汽车产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重要的产业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汽车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实力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力。 ? ??1、整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 ??(1)全球整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及产业分工的日益加深,以中国、巴西和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国家汽车产业发展迅速,在全球汽车市场格局中的市场地位得到逐步提升。具体来看,全球汽车工业正呈现出以下新的特点: ? ??第一,新兴市场成为全球汽车工业生产的生力军。由于新兴市场汽车需求量的快速增长,国际汽车巨头以及本土整车企业纷纷加大在新兴市场的产能投入,2016 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双双超过2,800 万辆(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连续多年位居全球首位,印度、俄罗斯等国家近年来也同样发展迅速。新兴市场的特点仍然是人均汽车保有量低、潜在需求量大,因此仍是未来世界汽车业最有潜力的市场。 ? ??第二,美国、日本、德国和法国等老牌汽车强国受经济危机影响产量波动明显,但整体发展平稳。2009 年全球汽车产量出现急剧萎缩,随着各国经济刺激方案的出台以及世界经济的复苏,全球汽车产量2010 年就已经恢复并超过2007年水平。

? ??同时,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6 年我国汽车产销总量较快增长,产销总量再创历史新高,全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811.9 万辆和2,802.8 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4.76%和13.7%,高于上年同期11.5 和9.0 个百分点。 2014年至2016年主要国家汽车产量的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 ??(2)我国整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 ??我国的整车行业在经历了近十年的快速发展之后,回归到稳定增长状态。从中长期来看,以国家政策为导向的市场消费需求影响相对短暂,并且由于汽车工业对GDP 的增长贡献度较高,其对经济有巨大的拉动作用,在稳增长的前提下,刺激或抑制汽车行业的政策均较难出台,而地方性限购政策对汽车行业整体销量的影响有限,故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是汽车工业持续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汽车行业研究报告:中信证券-一张图看懂汽车行业-121127

25 8 最后更新:2012年11月27日 中国汽车行业图景 中信证券汽车行业研究小组:李春波,许英博,高嵩,陈俊斌 中国汽车企业图谱 资料来源:各车企网站及公告,中信证券研究部 注:根据长安福特马自达分立重组公告,长安汽车将持有长安福特和长安马自达各50%的股份 中国汽车行业增长与市场份额 630 676 1,033 1,376 1,447 1,585 1,709 249 258 331 430 403 377 391 21.8% 6.2% 46.1%32.4% 2.5% 6.0%7.0% 0% 10%20%30% 40%50%0 4008001,2001,6002,0002,40020072008 2009 2010 2011 2012E 2013E 商用车 乘用车汽车销量增速中国汽车市场销量及增速 万辆 879 93413641806185119622100 17.7%18.4%19.8%19.7%21.4%12.9%14.1% 13.9%15.1%16.5%16.3%16.4%14.3%14.2%14.1%9.8%12.8%13.7%13.2%10.9%7.9%8.3%9.1%8.2%8.2%5.8%5.6% 4.4%4.5%4.0%29.6%24.3%24.8%2 5.1%24.9%0% 20% 40% 60% 80% 100% 2007 200820092010 2011上汽东风一汽长安北汽广汽其他 中国汽车市场份额 世界主要汽车市场销量 单位:万辆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单位:万辆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上汽集团 155 172 271 356 397 中国 880 938 1364 1806 1851 东风集团 114 132 190 272 306 美国 1646 1349 1042 1159 1278 一汽集团 144 153 194 256 260 日本 535 508 461 496 417 长安集团 86 120 187 238 201 德国 315 309 381 292 317 北汽集团 69 77 124 149 153 法国 206 205 228 225 220 广汽集团 51 53 61 82 74 英国 240 213 199 205 194 其他 260 227 338 454 460 意大利 249 216 215 197 174 合计 879 934 1,364 1,806 1,851 资料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信证券研究部预测 资料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信证券研究部 乘用车市场销量及市场份额 473 505 747 949 1,012 1098 1169 23 20 25 45 50 52 5536 45 66 133 159 ******** 106 195 249 226 230235 21.7%7.3%52.9%33.2% 5.2%9.5%7.8%0% 10%20%30%40%50%60%0 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1,8002007 20082009201020112012E 2013E 轿车 MPV SUV 交叉乘用车 乘用车销量增速 万辆 中国乘用车市场销量及增速 63067610331376144776115851709 其他11.6%华晨金杯1.4% 江淮1.5%长城汽车2.5%东风渝安1.7%天津一汽1.7%东风本田1.8%广汽丰田1.9%广汽本田2.5%东风神龙2.8%长福马2.9%吉利3.0%比亚迪3.1%一汽丰田3.7% 长安汽车3.8% 北京现代5.1%东风日产5.6%上海大众8.1% 上海通用8.2% 上汽通用五菱8.4%2011年中国乘用车市场份额 一汽大众7.2%奇瑞4.4%东风悦达3.0%一汽轿车1.7%长安铃木1.5%南京长安1.2% 资料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信证券研究部预测 资料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信证券研究部 商用车市场销量及市场份额 中国商用车销量 单位:万辆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E 2013E 重卡 48.7 54.0 63.6 101.7 88.1 63.0 67.0 中卡 23.7 20.7 25.8 27.2 29.2 28.0 29.0 轻卡 110.5 120.0 156.0 202.6 188.0 182.0 186.0 微卡 31.5 29.3 50.6 54.6 49.2 53.0 55.0 大客 4.0 4.4 4.7 6.9 7.4 8.0 9.0 中客 7.9 7.9 8.2 9.0 9.2 10.0 11.0 轻客 23.1 21.7 22.5 28.4 32.2 33.0 34.0 22.2% 3.5% 28.4% 29.9% -6.3% -6.5% 3.7% -10% 0%10%20%30%40% 100 200 300400 500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E 2013E 重卡 中卡轻卡微卡大客 中客 轻客增速 万辆 中国商用车销量及增速 249 258 331 430 403 377 391 合计 249.4 258.1 331.3 430.4 403.3 377.0 391.0 资料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信证券研究部预测 资料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信证券研究部预测 注:重卡含半挂牵引车 中重卡市场份额 轻卡市场份额 22.4% 22.3% 20.6% 21.8% 22.9% 21.4% 20.8% 20.2% 21.0% 17.1% 13.9% 15.0% 14.0%16.8% 13.4% 8.7%8.0%9.5%8.1%9.3%9.1% 8.9%7.8%8.6%9.0%24.4%25.0%28.0% 23.7%28.3% 0% 20% 40% 60% 80% 100% 200720082009 2010 2011 东风汽车 一汽集团 中国重汽 北汽福田 陕汽集团 其他 28.9%27.4% 24.6% 22.1% 21.0% 10.9% 11.5% 11.4%11.4%12.2%9.6%8.5%8.6%8.7%9.9%3.8% 4.1% 3.2%7.3%9.3%5.8% 5.5% 5.0% 6.1% 6.8%21.9% 24.7% 27.6%26.4% 21.0% 0% 20%40% 60%80% 100% 2007 2008200920102011 北汽福田东风汽车江淮汽车金杯汽车江铃控股长城汽车 南京跃进 山东凯马 庆铃汽车 重庆力帆 其他 资料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信证券研究部 资料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信证券研究部 注:金龙汽车为苏州金龙、金龙联合和厦门金旅合计数 大中客市场份额 轻客市场份额 15.7% 16.7% 18.0% 22.8%26.4% 14.1%19.1%22.6% 24.4% 25.6% 14.7%13.3%10.7%8.2%9.6%3.9% 3.9% 4.1% 3.6% 5.0%3 6.2% 31.8%32.2% 29.4% 20.1% 0% 20%40% 60% 80% 100%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宇通客车金龙汽车东风汽车一汽丰田安凯汽车 中通客车 江淮汽车 丹东黄海 其他 28.8%28.1%28.5%28.0%27.8% 11.3% 12.2% 14.5% 17.9% 17.6% 9.2%11.5%12.2%12.1%12.9%1.5% 6.0%7.5%9.4%9.1%11.8%13.7%12.0%9.5%9.0%6.5% 6.3%9.5%8.4%7.3%7.9% 6.7% 5.9% 6.5% 6.7%15.2% 12.0%7.9% 5.3%7.3%0% 20% 40% 60% 80% 100% 20072008200920102011 金杯汽车江铃控股南京依维柯金龙汽车东风汽车 北汽福田 江淮汽车 东南汽车 资料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信证券研究部 资料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信证券研究部 注:金龙汽车为苏州金龙、金龙联合和厦门金旅合计数 证券研究报告·一张图看懂汽车行业系列 (601238.SH) 一汽通用轻型商用车一汽海马 河北长安 广汽丰田 北京奔驰 北汽制造 (000625.SZ) (1114.HK) (601633.SH, 2333.HK)(600066.SH) (600686.SH) (000951.SZ, 3808.HK)(601777.SH) (600418.SH) (002594.SZ, 1211.HK) (0175.HK) (1122.HK) (600104.SH)

特斯拉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解析

1. Tesla目前推出了两款电动汽车,Roadster和Model S,目前我收集到的Roadster的资料较多,因此本回答重点分析的是Roadster的电池管理系统。 2. 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BMS)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电池组工作在安全区间内,提供车辆控制所需的必需信息,在出现异常时及时响应处理,并根据环境温度、电池状态及车辆需求等决定电池的充放电功率等。BMS的主要功能有电池参数监测、电池状态估计、在线故障诊断、充电控制、自动均衡、热管理等。我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电池的热管理系统,因此本回答分析的是电池热管理系统 (Battery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BTMS). 1. 热管理系统的重要性 电池的热相关问题是决定其使用性能、安全性、寿命及使用成本的关键因素。首先,锂离子电池的温度水平直接影响其使用中的能量与功率性能。温度较低时,电池的可用容量将迅速发生衰减,在过低温度下(如低于0°C)对电池进行充电,则可能引发瞬间的电压过充现象,造成内部析锂并进而引发短路。其次,锂离子电池的热相关问题直接影响电池的安全性。生产制造环节的缺陷或使用过程中的不当操作等可能造成电池局部过热,并进而引起连锁放热反应,最终造成冒烟、起火甚至爆炸等严重的热失控事件,威胁到车辆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另外,锂离子电池的工作或存放温度影响其使用寿命。电池的适宜温度约在10~30°C 之间,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将引起电池寿命的较快衰减。动力电池的大型化使得其表面积与体积之比相对减小,电池内部热量不易散出,更可能出现内部温度不均、局部温升过高等问题,从而进一步加速电池衰减,缩短电池寿命,增加用户的总拥有成本。 电池热管理系统是应对电池的热相关问题,保证动力电池使用性能、安全性和寿命的关键技术之一。热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1)在电池温度较高时进行有效散热,防止产生热失控事故;2)在电池温度较低时进行预热,提升电池温度,确保低温下的充电、放电性能和安全性;3)减小电池组内的温度差异,抑制局部热区的形成,防止高温位置处电池过快衰减,降低电池组整体寿命。 2. Tesla Roadster的电池热管理系统 Tesla Motors公司的Roadster纯电动汽车采用了液冷式电池热管理系统。车载电池组由6831节18650型锂离子电池组成,其中每69节并联为一组(brick),再将9组串联为一层(sheet),最后串联堆叠11层构成。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冷却液为50%水与50%乙二醇混合物。 图 1.(a)是一层(sheet)内部的热管理系统。冷却管道曲折布置在电池间,冷却液在管道内部流动,带走电池产生的热量。图 1.(b)是冷却管道的结构示意图。冷却管道内部被分成四个孔道,如图 1.(c)所示。为了防止冷却液流动过程中温度逐渐升高,使末端散热能力不佳,热管理系统采用了双向流动的流场设计,冷却管道的两个端部既是进液口,也是出液口,如图 1(d)所示。电池之间及电池和管道间填充电绝缘但导热性能良好的材料(如Stycast 2850/ct),作用是:1)将电池与散热管道间的接触形式从线接触转变为面接触;2)有利于提高单体电池间的温度均一度;3)有利于提高电池包的整体热容,从而降低整体平均温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