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性超声

合集下载

介入超声

介入超声

简史
一·超声引导穿刺
1961年Berlyne用A型超声探伤仪和普通探 头在肾病患者尸体上肾脏定位和穿刺研究; 1967年Joyner等用A型和M型对常规穿刺引流失 败的胸腔积液定位成功;1972年Holm和 Goldberg成功研制出带有中心孔的穿刺探头, 并用于B型超声,清晰显示病灶和穿刺针尖, 这是临床超声引导穿刺术开端的标志。之后, 相继出现肝肿瘤活检、肾活检、羊膜腔穿刺以 及膀胱、甲状腺、胰腺、前列腺、心包腔、胸 腔等的临床应用,还有囊肿、脓肿、胰腺假性 囊肿的穿刺引流及经皮肝门静脉造影、胆管穿 刺等的广泛应用。
超声仪及穿刺探头
三·引导器
在探头上附加导向器,可保证穿刺针沿预定的角度与方向,
刺中目标,提高穿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引导器大致分为侧方型、中央型和改良中央型。以侧方型为佳,
既不影响图像质量,配以扇形、小凸阵探头,操作方便,穿刺也 准确;也可配用在线阵凸阵探头使用。中央型和改良中央型多用 于线阵探头,尤中央型因探头中央缺2mm晶片,故图像受影响, 穿刺方向易偏移,近年以少生产。
简史
三·腔内超声 1964年Watanabe用旋转式直肠探头探查前列腺
成功; 1974年Holm和Nothered首创经尿道膀胱检查; 1981年日本发展内窥镜(胃镜)超声技术; 1983年Natori创用线阵式食道探头探查食道肿
瘤,1986年Martin报道食道超声心脏应用; 近年来,阴道超声迅速发展。
二·穿刺探头:a.机械扇型扫描探头:显像方式呈扇型,最大夹角达90度, 探头小而灵活,进针方向与超声扫描线呈一角度,故针尖显示良好,穿 刺准确性高。近场角度小,易刺中近距离目标,远场角度大,有利于对 肝穹隆部取材,是较理想的穿刺探头。但此型探头无动态聚焦,图像欠 清、欠稳定。b.电子相控阵扫描探头、小凸阵扫描探头:体积较其他类 型探头小,可以作扇型扫描或聚焦声束扫描,除具有扇型扫描探头的优 点外,其图像质量更高,操作方便、灵活。c.凸阵扫描探头:扇面最大角 度可达98度,对于浅表部位的穿刺,更优于扇型及相控阵探头。d.线性 扫描探头:具有动态聚焦,成像更清晰,显像方式呈长方形,探头较其 他类型大,穿刺时便于把握,稳定性好。缺点是探头底面较宽,灵活性 差,其引导方向多为中央型。面前常用于肺表面小肿瘤的穿刺。

介入性超声

介入性超声

导管
• 导管是经皮穿刺和插管的重要器具。 一般要在X线、CT或超声仪监视下将 导管插入血管、内脏或病变部位。超 声导向插管特别适用于阻塞性黄疸、 腹腔积液或积脓、心包积液、胰腺囊 肿或脓肿、肾盂插管和置管引流。近 年来已成功将超声用于心导管术的监 视和经颈内静脉门—体静脉支撑架分 流术(TIPSS)的导向。
瘤和位于脏器表面的血管瘤等
术前准备
• 一.严格掌握穿刺适应症和禁忌症。
• 二.检查患者血、尿常规和凝血功能如血小板 计数、凝血酶元时间等。
• 三.了解患者一般情况,精神紧张者可用适量 镇静剂,呼吸道感染,频繁咳嗽尤其是剧咳患 者应暂缓行穿刺手术。穿刺前常规测定患者血 压、心率。
• 四.向病人说明穿刺的必要性,示教呼吸动作 等,以充分取得病人合作。
导丝
• 导丝又称导引钢丝,主要对导管起 引导和支持作用。导丝的内芯为质 地较硬的钢丝,外层是由不锈钢丝 卷绕的致密弹簧。
腹部超声导向穿刺基本技术
• 在临床腹部疾病诊断与治疗过程中,穿刺技 术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常规治疗手段。为了保 证达到穿刺诊疗目的和保证穿刺操作的安全 性,许多情况下,穿刺手术需要在一定的监 护手段指导下完成。超声检查技术既能实时 显示穿刺目标及其周围主要解剖结构,又能 动态监视穿刺针经过组织和达到目标的全过 程。它与其它方法比较的主要优点是引导穿 刺准确、可靠、并发症少,操作简便和费用 低廉。
• ①超声导向穿刺; • ②内腔超声; • ③术中超声; • ④声学造影。
仪器与穿刺器械
• 一.仪器 • 各种类型的实时二维超声诊断仪配
上专用的穿刺探头和导向器即可用 于穿刺导向。
二.,但与体表接触面积大,灵 活性差,适用于探测窗较大的部位 的穿刺,但对肋间等较窄部位的穿 刺多有不便。

介入性超声资料PPTPPT课件

介入性超声资料PPTPPT课件
总结词
实时动态监测、安全性高
详细描述
介入性超声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中能够实时动态监测心脏 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安全性高,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诊断心 血管疾病。
总结词
操作简便、重复性好
详细描述
介入性超声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中操作简便、重复性好, 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妇产科介入性超声应用案例
总结词
无创无痛、安全性高
介入性超声的应用领域
诊断
用于脏器、组织、血管等部位的 病变检测,如肝、胆、肾、子宫
等。
治疗
用于各种微创手术,如超声引导下 的穿刺活检、抽吸、消融、引流等。
监测
用于实时监测手术过程和治疗效果, 如超声引导下的肿瘤消融治疗。
介入性超声的发展历程
01
02
03
起步阶段
20世纪40年代,超声技术 开始应用于医学领域。
介入性超声的优点与不足
定位准确
介入性超声能够精确定位病变部位, 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降低并发症风险
介入性超声可以降低手术并发症的风 险,减少术后感染和出血等问题的发 生。
介入性超声的优点与不足
高技术要求
01
介入性超声需要高技术水平的医生和设备支持,限制了其在一
些地区的普及和应用。
成本较高
02
介入性超声设备和技术的成本较高,导致治疗费用相对较高。
详细描述
介入性超声在妇产科领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 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有效减轻患者痛苦,术后恢复快, 提高患者的生育质量和生活质量。
THANKS
感谢观看
检查肝、胆、胰、脾等腹部脏器的病变。
肌肉骨骼疾病诊断
观察关节、肌肉等病变,协助诊断和治疗。

介入超声临床技术操作要求规范

介入超声临床技术操作要求规范

介入超声临床技术操作规(一)第一节概述介入超声所在超声成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

其主要特点是在实时超声的监视下或引导下,针对体的病变或目标,通过穿刺或置管技术以达到进一步诊断或治疗的目的。

介入性超声属于微创技术,相当于用一次精确的小手术来替代大手术。

因此,对操作医师素质要求较高,须具备良好的超声成像的基础理论知识,较丰富的超声检查临床经验和较全面的临床诊疗知识。

须经过正规的培训和严格的考核才能上岗。

介入超声属于有创操作,应有专门的介入超声室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

整个过程须有专门人员密切配合,以保证整个操作过程的顺利完成。

【适应症】1.诊断性介入性超声(1)穿刺抽液化验检查。

(2)穿刺抽吸细胞学检查。

(3)穿刺切割组织病理检查。

(4)穿刺和置管后注药行X线检查。

2.治疗性介入性超声(1)抽液(注药或不注药)。

(2)引流(单纯、清洗或加注药)。

(3)药物注入(乙醇、抗生素、血凝剂、抗肿瘤药及免疫制剂等)。

(4)物理能量导入(射频、微波、核素、冷冻、高强聚焦超声、激光等)。

【禁忌症】1.灰阶超声显示病灶或目标不明确、不清楚或不稳定者。

2.严重出血倾向者。

3.伴大量腹水者。

4.穿刺途径无法避开大血管及重要器官者(粗针及治疗性穿刺更列为禁忌)。

5.化脓性感染病灶如脓肿可能因穿刺途径而污染胸膜腔或腹膜腔。

【术前准备】1.在穿刺之前,超声医师必须掌握病人的病史和病情,明确穿刺目的,尤其要明确躔次的目的所诊断性还是治疗性。

然后,用超声诊断仪仔细观察病灶或目标,研究穿刺引导是否可行。

同时结合具体适应症和禁忌症的规定,确定病人是否适宜做介入性超声并通知病人实际情况。

2.化验与器械(1)检查血常规和凝血三项。

(2)必要时,检查心功能、肝功能及肾功能。

(3)治疗前1周停服抗凝剂(如阿斯匹林等)。

(4)操作前禁食8h,腹胀明显者应事先服用消胀药或清洁灌肠。

(5)做好病人及其家属的术前谈话,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6)完成超声引导探头及穿刺针、导管等介入操作器械的清洁、消毒。

介入性超声临床技术应用技术

介入性超声临床技术应用技术

介入性超声临床技术应用技术介入性超声临床技术是一种结合超声影像学和介入手术的技术,通过超声引导进行治疗或诊断操作。

它在临床应用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包括肿瘤治疗、心脏病介入治疗、血管病介入治疗等。

本文将从技术原理、临床应用、优点与局限性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介入性超声临床技术的实现主要依靠两个方面的技术:超声成像与介入操作。

超声成像技术通过探头的高频超声波发射和接收,可以实时获取人体内部器官和组织的图像。

而介入操作则是在靶区域进行的治疗或诊断操作,如穿刺、取样、引导导丝等。

通过结合这两方面的技术,可以实现在超声成像下进行精确的介入操作。

其次,介入性超声临床技术在临床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中,最常见的应用是肿瘤治疗。

通过超声引导,在肿瘤部位进行射频消融、微波治疗或者注射药物等操作,可以达到治疗肿瘤的效果。

此外,心脏病介入治疗也是介入性超声临床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

例如,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可以利用超声引导准确定位冠状动脉病变部位,并进行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等操作。

介入性超声临床技术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超声成像能够提供实时的图像,可以直观地观察靶区域的解剖结构和病变情况。

其次,超声成像无辐射、无创伤,对患者安全性较高。

再次,超声成像具有良好的血管显示能力,在血管病介入治疗中有着独特优势。

最后,介入性超声临床技术操作简便,对医生的操作要求较低,具备较高的实用性。

然而,介入性超声临床技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超声成像受到组织的声阻抗差异和声散射等限制,对深部靶区域的成像效果不如浅表区域。

其次,由于超声成像技术的限制,对于一些细微的病变或病灶,超声图像可能无法清晰显示,影响了准确定位和操作。

最后,因为超声信号的传播范围有限,所以在超声引导下进行操作时,需要经过皮肤和软组织层,无法直接触碰到靶区,可能导致操作的精确性下降。

综上所述,介入性超声临床技术在临床应用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并且具备一定的技术优点。

介入性超声

介入性超声
介入性超声
介入超声概述
概念:1983年哥本哈根世界介入 性超声学术大会首次提出介入性超声 (interventional ultrasound)概念 。 范畴:超声引导下的各种穿刺与 治疗(穿刺活检、抽吸、引流、注药 治疗、微波与射频治疗等)、腔内超 声(血管内超声、经直肠超声、经阴 道超声以及超声胃镜等)、术中超声、 超声造影、高强度聚焦超声等。
仪器与操作技术
导管 引流管的规格依其外径的 粗细以F表示。1F=1/3mm。但 要注意,相同规格的导管,由 于其材质与壁厚不同,内径可 能存在较大差异。
仪器与操作技术
3、临床常用穿刺针具简介 (1)普通穿刺:临床使用最普遍的有PTC针或Chiba针(千叶针)。可 用于穿刺针吸活检、含液病变的穿刺抽吸、局部药物注射治疗以及胆道、 肾盂等穿刺。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穿刺到达靶部位后,抽出针芯, 连接上注射器就可进行相应操作。如配以导引钢丝、扩张管和引流管, 还可进行穿刺置管等操作。
穿刺操作程序
2、器具消毒
(1)针具:金属穿刺针与橡胶材料导管等器具可采用高温灭菌法,塑 料材质的器具如导向装置则采用浸泡消毒(酒精、2%戊二醛、氧氯灵 等)或气体熏蒸消毒法(甲醛、环氧乙烷气体等)。目前临床上常使用 的一次性针具,出厂时已经消毒处理,可直接使用。 (2)探头:采用包裹隔离法。利用消毒塑料薄膜、外科手套等包裹探 头,探头表面与橡胶套之间涂布偶合剂。
2、 禁忌症 (1)患者无法配合,如频繁咳嗽、躁动等; (2)有严重出血倾向的患者; (3)病灶紧临重要脏器结构或大血管,或穿刺进针路径上有重要脏器 结构或大血管而又无法规避; (4)动脉瘤、嗜铬细胞瘤、肝脏表面的血管瘤或癌结节、胰腺炎等不 宜进行穿刺。
穿刺操作程序
穿刺前准备

带您了解什么是介入超声诊断与治疗技术

带您了解什么是介入超声诊断与治疗技术

带您了解什么是介入超声诊断与治疗技术提起超声影像技术,大多数人可能首先想到B超、彩超检查,超声影像技术除了检查之外,还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治疗手段。

介入超声作为一种新兴疾病诊疗方法,具有微创、安全、疗效好等多重优势,也符合当代医学的诊疗理念。

1 什么是介入超声?介入超声是一种医学影像技术,通过将超声探头插入体内,直接观察和操作病变部位,以达到诊断和治疗的目的。

介入超声可以在无创伤的情况下,对病变进行准确的定位和评估,同时还可以进行针刺、穿刺、引导导管等操作,对一些疾病的治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介入超声广泛应用于肝脏、胰腺、肾脏、甲状腺、乳腺等部位的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2 介入超声有哪些特点?①高分辨率:介入超声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能够清晰地显示组织结构和血管分布,有助于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②实时性:介入超声可以实时地显示组织和器官的变化,医生可以在手术或治疗过程中及时调整操作方法,提高手术成功率。

③无创性:介入超声是一种无创性的检查方法,不需要进行手术或穿刺,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恢复时间。

④安全性:介入超声不使用放射线,对人体没有辐射危害,也不需要使用有害的对比剂,减少了患者的风险。

⑤多功能性:介入超声可以用于多种医学领域,如心血管、肝脏、肾脏、胰腺等器官的检查和治疗,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3 介入超声诊断与治疗技术的适用范围介入性超声是一种医学影像技术,可以在手术或其他介入性操作中使用。

当发现患者体内病变时,能够在超声的引导下进行治疗,将治疗仪送入病灶内。

介入超声诊断与治疗技术适用于多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包括但不限于:①肝脏:介入性超声可以用于肝脏穿刺、肝脏活检、肝脏消融治疗等。

②肺部:介入性超声可以用于肺部穿刺、肺部活检等。

③心脏:介入性超声可以用于心脏导管插入、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等。

④腹腔:介入性超声可以用于腹腔穿刺、腹腔引流等。

⑤骨骼肌肉系统:介入性超声可以用于关节穿刺、肌肉活检等。

⑥神经系统:介入性超声可以用于神经穿刺、神经阻滞等。

介入性超声

介入性超声



方法:平卧或右前斜位,应用PTCD导管针 肝脏肿大肋下3.0cm,经肋下进针宜在胆 囊纵轴线距肝缘2.0cm±,余为肋间隙(七肋 以下)进针。 肝组织→胆囊床进针点距肝缘2.5cm±→加 力入胆囊内→拔去针心→向颈部再推送→留置 导管→引流、造影。 穿刺后注意:24小时卧床,一周内避免大幅 度活动。

表(1)常用穿刺针规格
单位 规 14 20 2.0 16 16 1.6 18 12 1.2 20 9 0.9 格 21 8 0.8 22 7 0.7 23 6 0.6
国际表示 国内表示 实际外径
G 号 mm

引流管:3.4#PTCD管最常用 表(二) 各种导管规格
单位 规 格 3 1.0 4 1.33 5 1.66 6 2.0 7 2.33 8 2.66 9 3.0 10 3.33

穿刺胆道造影(PTC)和引流(PYCD) 适应于胆道良、恶性梗阻→肝内外胆管扩张者。 禁忌症: 1、凝血机制障碍; 2、肝肾功能↓或伴大量腹水; 3、肝内胆管﹤0.3 cm


方法:选择最扩张胆管 首选剑下→左肝管外下支 次选肋间→右肝管前支 进针(PTCD针)→放导丝→3.4#PTCD 管→固定 PTCD导管针→入胆管→拔针心→留导管 →固定 注意:提前三天用VK,酌用镇静剂,常规 抗菌素,勿致胆血漏。
国际表示 实际外径
F mm


其他物品:局麻药、注射器、换药碗、 消毒用品、手术刀剪、缝针线、棉签、 无茵纱布数块、无水酒精或化疗药、 灭滴灵、玻片、培养管、固定瓶。 患者准备:禁食水,酌情灌肠,排空 大小便,出凝血时间正常、纠正心肺 病、应用镇静剂,向患者及亲属讲明。

穿刺后处理: 1、重危或置管都需推送,卧床24小时; 2、禁食一餐; 3、观察生命体征; 4、护理好管道,定时冲洗; 5、脓腔﹤2 cm或24小时无引流物拔管; 6、注射抗癌药者定期查血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超声引导穿刺细胞学检查和活组织检查
(三)操作方法 以腹部穿刺为例:①一般取仰卧位,或根据穿刺部位取侧卧位 或俯卧位;②先用普通探头扫查识别病变部位,确定穿刺点; ③穿刺区域常规消毒,铺无菌巾,换上无菌的穿刺探头,再次 确定穿刺目标和皮肤进针点,测量皮肤至穿刺取样点的距离; ④局麻后,在屏幕上目标最清晰时,固定探头角度;⑤把引导 针沿探头引导槽刺入腹壁,但不进入腹腔;⑥然后将穿刺针从 引导针内刺入,同时在荧光屏上监视穿刺针前进,直至进入病 灶或肿块内的预定穿刺点;⑦拔出针芯,接10ml注射器抽吸, 在保持负压状态下,针尖在病灶内小幅度前后移动3~4次,解 除负压后迅速拔针;⑧迅速将抽吸物推置于玻片上,立即用 1∶1的乙醇乙醚或95%的乙醇固定,涂片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 察,为了降低取样的假阴性率,应对病灶的不同部位穿刺取样 3~4次(图28-7)。
第二节 超声引导穿刺细胞学检查和活组织检查
2. 穿刺针具 超声引导穿刺细胞学检查原则上采用细针, 如选用20~23G,长150mm、180mm或200mm的带针芯细针。引 导针可选用18G,长70mm针。该针只穿刺腹壁不进腹腔。主 要作用是保证细针不偏移方向,并且可以减少沿针道污染。 3. 术前准备 (1)术前常规检查血常规、血小板和凝血时间,如有显著 异常,应给予纠正。 (2)普鲁卡因皮试。 (3)术前常规用抗炎、止血药3天,如经直肠介入尚需清 洁洗肠。 (4)禁食8~12小时。 (5)术前详细了解患者病情,明确穿刺目的,向患者和家 属作必要的解释工作,以取得他们的充分合作,并签订介 入手术知情同意书。
第一节 超声引导穿刺的技术原则
三、 穿刺针具的选择 (一)自动穿刺枪 特制的自动穿刺枪上具有弹簧装置,操作时打开穿刺枪 盖,把配套穿刺针安放在穿刺枪上,盖好穿刺枪盖,拉 紧弹簧,上好保险,再进行穿刺。当穿刺针进入目标组 织后,按动扳机,利用弹簧的弹性快速推动针芯与套针 切割组织,完成组织活检的操作。现在广泛应用的是一 次性自动组织切割针(tur-cut组织活检针),原理与 巴德自动穿刺枪相似,但枪体与穿刺针合为一体,操作 简捷方便(图28-3,28-4)。
第二节 超声引导穿刺细胞学检查和活组织检查
(三)操作方法 以肝脏肿块活检为例。患者一般取仰卧位,先用普通探头扫查, 了解病变位置,确定穿刺部位。若病变靠近外侧,则需适当垫 高患侧,以便垂直或接近垂直进针。 穿刺区域常规消毒,周围铺盖无菌巾,换上无菌穿刺探头,再 次确定目标并选择恰当的进针点及穿刺途径。局麻后,稍侧动 探头,当病变最清晰并且穿刺引导线正好通过活检部位时立即 固定探头,先将引导针经探头引导器穿刺腹壁,腹膜前停针, 嘱患者屏气不动,迅速将活检细针经引导针刺入肝脏,在肿块 的边缘停针,迅速将针推入肿块内20~30mm,按动扳机,迅速 拔针,把针置于滤纸片上,边后退边推出组织芯,使其在滤纸 片上呈直线状,避免卷曲碎裂。肉眼观察大致可以判断所取组 织是否满意。标本以高出纸平面细肉条样为佳。把标本连同滤 纸片放入固定液瓶中,立即送病理科。 术毕,用无菌纱布按压穿刺点片刻,胶布固定,沙袋加压,并 以多头带将下胸部扎紧,嘱患者静卧8~12小时,并注意观察脉 搏、血压和腹部情况。
第一节 超声引导穿刺的技术原则
四、 穿刺注意事项 穿刺时患者屏气不动,避免呼吸造成的影响。当针尖显 示不清时不宜穿刺,同时穿刺中应注意避开坏死区及血 管。 五、 硬化剂的选择及肿瘤局部病灶的介入治疗 选用95%的乙醇和50%高渗葡萄糖治疗囊性病变,95%的 乙醇、微波、射频和激光凝固治疗肝癌,放射粒子植入 治疗前列腺癌等。 六、 介入超声安全性及并发症的处理 在实时介入超声操作中,若能严格选择适应证和禁忌证, 熟练掌握各种穿刺技术,则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穿刺较 为安全。常见的并发症,如肾穿刺后的血尿,肝囊肿酒 精(乙醇)硬化治疗后的发热、疼痛等,一般不需要特 殊治疗,给予对症处理即可。
第二节 超声引导穿刺细胞学检查和活组织检查
专用穿刺探头多为线阵式探头,在探头中央带有针槽缺口, 针槽缺口处无晶片,在扫查图像中局部形成条状暗带作为引导 线,操作时以此暗带对准靶目标,穿刺针经针槽缺口沿暗带刺 入靶目标。由于穿刺针是在暗带中进针,无法实时观察针所在 的部位,现在已基本不用。另有线阵式探头在侧方有针槽缺口, 晶片完整,操作时可见穿刺针,但因无固定装置,受操作技术 影响,穿刺针到达靶目标的准确性较差(图28-5)。目前应 用较多的是普通探头配上穿刺针引导架(普通探头包括扇扫探 头、凸阵探头或线阵探头),此引导架与仪器的引导线相匹配, 角度可调,操作时穿刺针在引导架的支持下,沿仪器的引导线 进针直达靶目标(图28-6)。由于进针方向与超声束方向有 一定角度,因此可在图像上直接显示进针的情况。有经验的医 师也可在普通探头引导下,进行介入性超声诊断和治疗。
第二节 超声引导穿 (一) 适应证和禁忌证 1. 适应证 凡超声可以显示的人体各部位的病灶或器官, 除有禁忌证外均可进行介入超声的诊治。 临床各种影像检查疑有占位性病变能经超声显像证实者, 原则上皆可施行。 2. 禁忌证 ①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出血倾向者;②有 严重的心力衰竭、肾衰竭、肝衰竭及大量腹腔积液者;③ 怀疑动脉瘤、嗜铬细胞瘤和位于肝脏表面的肝海绵状血管 瘤患者;④胰腺炎发作期;⑤缺乏安全的穿刺途径;⑥不 能配合操作的患者。 (二)仪器和术前准备 1. 超声诊断仪和穿刺探头 现代超声诊断仪一般均可配备 专用穿刺探头,或带有穿刺引导线软件,在普通探头上配 以穿刺引导架,以准确引导穿刺针刺中靶目标。
第二十八章 介入性超声
第一节 超声引导穿刺的技术原则
一、 影响超声引导穿刺精确的因素 1. 分辨力和超声束厚度(部分容积)效应 目前超声仪有较 高的图像分辨力,理论上纵向分辨力为1/2波长,在实时扫查 中受多种因素影响,探头实际的分辨力一般是波长的3~4倍, 例如3.5MHz探头,波长约为0.44mm,实际的分辨力为 1.3~1.7mm,因此在穿刺中可能有误差。另外,超声图像是一 定厚度层内信息叠加后的图像,因此在超声引导穿刺中当针 尖垂直于画面方向接近于病灶目标而又在声束厚度范围内时, 声像图则呈现针尖位于病灶内的假象(图28-1),这种现象 称为声束厚度效应(部分容积效应)。实验研究表明:如要 求超声引导穿刺命中率达90%以上,则穿刺目标的厚度直径至 少应大于6mm。实时三维超声的应用可提高穿刺的准确性。 2. 超声探头扫描的盲区 在探头接触面下方至扫描平面之间 1~2mm的无回声反射扫描盲区,应避免骨性结构或管道位于盲 区而影响穿刺。
第二节 超声引导穿刺细胞学检查和活组织检查
(二)检查仪器 1. 超声诊断仪和穿刺探头 同细胞学检查。 2. 半自动组织活检(切割)针 半自动 组织切割针为套管针,也有细针和粗针之 分,在近针芯的尖端有一长2cm的缺槽,套 针的尖端则为锋利的切割缘。操作时先将 针芯嵌入欲取活检的组织内,然后弹簧装 置推动套针切割组织。(tur-cut组织活检 针)(图28-9)。 自动活检装置(Automatic biopsy device, ABD)是利用内置弹簧的机械弹射作用,能 在一次击发后自动完成组织活检切割过程, 效率高,质量好,目前广泛应用于乳腺、 甲状腺、胸腹部各器官多种病变活检,成 功率高达93.6%~100%。
第二节 超声引导穿刺细胞学检查和活组织检查
二、超声引导穿刺组织学活检 (一)适应证和禁忌证 1. 适应证 原则上凡超声显像发现的病变须明确组织病理诊断 者皆为适应证。以下情况尤为适用:①疑早期肿瘤或细胞学检测 未能确诊者;②CT或超声显示肿块较大、侵犯较广,已无法切除 者;③手术未活检或活检失败者;④怀疑转移性肿瘤须确诊者; ⑤良性病变须获得病理诊断者。 2. 禁忌证 同细胞学检查。
第一节 超声引导穿刺的技术原则
3. 导向器或引导针配置不当 每种仪器的配套穿刺装置与穿 刺引导线以及穿刺针的准确性略有差异,术前应进行水槽实 验了解,并在术中予以适当纠正。 4. 呼吸造成的移动 肺、纵隔、腹部脏器均可随呼吸有不同 程度的移动,故操作者应在术前训练患者屏住呼吸。 5. 穿刺造成的移动 当穿刺针接触到靶器官时,该器官会向 对侧移位,特别是质地较硬、包膜圆滑、活动度大的目标会 出现避让效应,尤其在某些位置不太固定的脏器,其偏移更 为明显。锋利的穿刺细针和熟练的操作技术可以减少这一影 响。
第一节 超声引导穿刺的技术原则
6. 针尖形状的非对称性 受力非对称的斜面型针尖在穿刺过 程中,由于阻力作用会产生向背侧偏移的分力而使穿刺针偏 离目标。采取边旋转边进针的方法,可减少这种影响。受力 对称的针尖如圆锥形针尖不会发生这种偏移。 7. 组织的阻力过大 使用细长穿刺针时,当穿刺路径上有皮 肤、筋膜以及纤维结缔组织、硬化的管道等阻力较大的组织 时,穿刺针会弯曲变形偏离方向。可先用粗的引导针辅助穿 刺皮肤和腹壁,再将细活检针通过引导针进针。
第二节 超声引导穿刺细胞学检查和活组织检查
(四)注意事项和并发症 1. 注意事项 (1)穿刺时嘱患者屏气不动,特别应注意避免咳嗽和急剧的呼 吸动作。 (2)当针尖显示不清时,可适当调整探头角度。此外,根据测 量的深度进针,针进入肿块后有阻力和韧性感时即可抽吸。 (3)对肝脏肿块穿刺宜先通过一段正常肝组织(至少5mm);对 胰腺和肾脏肿块穿刺应直接进入肿块,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 (4)发现肿块中心坏死严重时应在其周边取样。 2. 并发症 早期的穿刺活检因常使用粗针,故严重并发症的发 生率较高。超声引导下的细针穿刺是一种并发症很少的安全活检 方法。
第一节 超声引导穿刺的技术原则
二、 穿刺途径的选择 选择适当的穿刺途径,能够缩短穿刺距离, 提高穿刺准确性,降低并发症。 腹部肿块因其来源和大小不同,位置差异 很大。虽然自腹前壁作穿刺为常规入路, 但肿块位置较深时,则应在侧卧位和俯卧 位多方向扫查,以选择自体表至病灶的最 短途径进行穿刺,可提高成功率。 上腹部穿刺应注意避免损伤肺组织。实时 超声下能准确地显示肺底及其在呼吸时的 上下移动,但难以显示胸膜腔的下缘及胸 膜窦。肺底至胸膜腔下缘距离个体差异较 大,在深吸气时,其距离为20~30mm(图 28-2)。对于上腹部近隔面的脓肿,宜在 肺底强回声带以下30mm处沿肋缘上进针, 以避免损伤及污染胸膜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