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期中综合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期中综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卷(120分钟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5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A.无垠.(yín)懈.怠(xiè)弄.堂(nòng)B.不济.(jì)劲.头(jìn)屏.息(píng)C.挟.着(xié)气氛.(fēn)山坳.(ào)D.步履.(lǚ)亘.古(gèn)愧怍.(zhà)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选聘挚友锲而不舍微不足道B.草率脚落目不窥园大厅广众C.祥细旌旗妇孺皆知如释重付D.滕椅契约高山之巅力挽狂澜3.根据语境,在下列语段的空格处选择合适的词语,把序号写在横线上。
(3分)希望世间能有更多的人珍视自己的每一步脚印,勤于①,乐于重温,敢于②,善于③,让人生的前前后后能够互相灌溉,互相滋润。
(选自余秋雨《收藏昨天》,有删改)A.自嘲B. 修正C.记录4.根据解释和语境填入下列语段中的成语或俗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为了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国家语言文字事业的发展,中央电视台举办了第一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来自全国32支代表队集中进行了12场牵动亿万观众的巅峰对决。
160名15岁的选手逐一登场,他们,让观众领会了汉字崇高的美感和深广的哲思情理的同时,也让观众深入地了解了汉字和汉字书写文化。
A.胸有成竹: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
后比喻已经非常熟练很有把握。
B.再接再厉:形容一次又一次地继续努力。
C.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办法。
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领互相比赛。
D.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靛青是从蓼蓝里提炼出来的,但是颜色比蓼蓝更深。
比喻人经过学习或教育之后可以得到提高。
常用以比喻学生胜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
5.下列句子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人们喜爱竹子,因为它体现了一种美好的品格:它用淡泊豁达的胸襟面对自身的平凡朴实,它用感恩眷恋的情怀回报土地的宽厚无私,。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题(附答案解析)1.将选项中注音无误的词语重新排列,正确的顺序为:锲而不舍、调羹、校对、愧怍、咀嚼、亘古、深恶痛绝、鲜为人知、默契、楷书、草率、妇孺皆知。
2.将选项中书写无误的词语重新排列,正确的顺序为:高梁迭起、锋芒必露、慷慨淋漓、入梦、荒僻、梳头、苛捐杂税、烦躁。
3.没有语病的句子是A、B、C。
4.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正确的顺序为:①全民阅读率的上升,显然是一件好事。
④或者把问题进一步简化为:到底是高质量的阅读,还是低质量的阅读?③但有必要思考的是:现在提升的到底是整体式阅读,还是碎片式阅读?到底是深阅读,还是浅阅读?②因此,全民阅读质量的真正提升之路还很漫长。
⑤在这些方面,并没有准确的数字区分,但就我们眼中所见而言,高质量阅读,可能并不尽如人意。
5.有误的一项是A,因为中国古代并没有以“右”为尊的规定,只是在一些场合中有“左尊右卑”的惯。
6.答案因题目未给出,无法作答。
到了高亮桥,XXX四处张望,没有发现任何士兵,这让他松了一口气。
他想着两块钱就是两块钱,他需要有点胆量才能碰到这样的好事情。
最终,他发现这个好事情并不如他所想象的那样美好。
1)马上相逢无纸笔。
落笔却是故人知。
XXX《逢入京使》)2)XXX:“学诗不能多读,多读必疏,疏则生疑,生疑则少悟。
”孙权劝学》)3)XXX的《竹里馆》中,诗人借助拟人的手法,把满月比作心心相印的朋友,表现了他新颖的想象力。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4)《木兰诗》的结尾采用比喻的手法,解答了XXX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多年未被发现的奥秘。
男儿无所谓,翩翩随风飘。
”1.蒙辞以军中多务。
意思是XXX拒绝研究,因为他在军队中有很多事情要做。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意思是我不想让你研究成为一名博士!3.D.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陈太丘与友期》)不属于对他人爱称、敬称的一项。
4.XXX劝XXX研究时,语气特别劝说,表现出他真挚的感情和急切的心情。
部编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装…………订…………线…………内…………不…………要…………答…………题…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测试卷(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座号________一、积累与运用(25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花圃.(pǔ)归省.(shěng)田垄.(lǒng)脑髓.(suǐ)B.踌躇.(chú)澎湃.(pài)亘.古(gèn)骊.歌(lì)C.讪.笑(shàn)哺.育(bǔ)踱.步(duó)污秽.(suì)D.瞬.息(shùn)嫉.妒(jí)震悚.(sǒng)泥泞.(nìng)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幽寂锋芒毕露妇儒皆知一拍即合B.仰慕慷慨淋漓马革裹尸戛然而止C.狂澜潜心惯注铤而走险杂乱无章D.晦暗气冲斗牛契而不舍浑身解数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奶奶刚才还有说有笑,突然收敛..起笑容,我们一脸茫然,不知哪儿冒犯了她。
B.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有多大的建树..,只要你善于发掘快乐,再平凡的工作也是有意义的。
C.英语老师非常幽默,能把语法讲得惟妙惟肖....,让同学们学得轻松,记得牢固。
D.被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的“圣人”孔子,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也为世界许多国家和人民所推崇。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网上“晒旅游”本身是积极向上的,但要有度,不要有攀比或骄傲。
B.我永远不会忘记老师耐心细致地纠正并指出我考试中存在的问题的情景。
C.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制定了交通安全管理措施。
D.也许我们不能复制马云的成功,但是他的梦想、他的努力却是每个人都可以复制的。
5.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花草树本枯萎,鱼鸟虫兽死亡,人类自然也就无法生存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试卷(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试卷(附答案)第一部分:积累运用(10分)1、下面的句子,根据拼音提示,把恰当的字填在横线上。
(2分)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志趣正浓。
他正向古代典籍①zuān tàn ,如向②dì qiào 寻求宝藏。
①②二、根据提示填空(4分)1、我们学习了李白不少脍炙人口的诗句,请写出我们学过的《春夜洛城闻笛》的最后两句:,。
2、用课文的原文回答木兰为什么替父从军的原因:三、语言综合运用(2分)如果你要向同学借一本课外书,而这个同学对书籍是非常爱惜的,你将如何说才能借到这个同学的课外书?。
四、改正下列加横线的错别字(2分)(1)、意愤填膺(2)、深遂(3)、心会神疑(4)、死而后己(1)、(2)、(3)、(4)、第二部分:阅读理解(48分)(一)《邓稼先》节选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引人注目的人物。
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
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
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的品格。
在我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我想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是他所以能成功地领导各阶层许许多多工作者,为中华民族作了历史性贡献的原因: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文革”初期,他所在的研究院(九院)和当时全国其他单位一样,成立了两派群众组织,对吵对打。
而邓稼先竟有能力说服两派继续工作,于1967年6月成功地制成了氢弹。
1971年,在他和他的同事们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的时候,如果别人去和工宣队、军宣队讲理,恐怕要出惨案。
而邓稼先去了,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
这是真正的奇迹。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刘老师是我初中的语文老师和班主任,第一次见到她不是在学校,而是在我家里,开学前她一户户上门来接受学生的报名,顺便认识学生和学生家长,这样的老师在我的学生生涯中只遇到过这一次。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附参考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附参考答案)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颤.抖(zhàn)奠.基(diàn) 弥.高(mí)零乱不堪.(kān) B.深邃.(suì) 函.寄(hán) 磐.石(pán)义愤填膺.(yīng) C.踌躇.(chú) 下颔.(hàn) 含蓄.(xù)目不窥.园(guǐ) D.荒谬.(miù) 匀称.(chèng) 独裁.(cái)小心翼.翼(yì)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A.西蜀幕色麂子荆棘B.恩惠感慨恍惚垦切C.陡峭譬如鸿濡淤泥D.简陋案牍监督拖沓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当激情冲动过去之后,他就不慌不忙地开始说话,声音总是很平静,句子也很温和..。
B.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C.假日里好友要去淮海纪念塔参观,而我想去敦煌旅游,我俩的看法真是一拍..即合..。
D.我的伯父颇有才华,可惜锋芒毕露....,别人很难和他合作,最近辞职回家了。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从中国的简帛、埃及的莎草纸、欧洲的羊皮卷到今天的电子墨水屏,让人类的阅读载体不断演进,但人们对阅读的热爱,对精神世界的守望却从未改变。
B.纪录电影《厉害了,我的国》在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观影热潮,让该片屡屡赢得纪录电影的市场记录。
C.“一带一路”是中国首倡,但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曲”,而是各国共同参与的“交响乐”,是各国共同受益的重要国际公共产品。
D.稷下学宫创立于2300年前,历经前后六代上下,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学院之一。
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这些小鸭子一点儿也不怕我,它们信任地望着我,挤成一堆,听任我用叫声把它们带走。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 期中考试试卷(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附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座号:________期中测试卷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5分)1.下列划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3分)A。
殷红(yīn)咳嗽(sòu)吩咐(fù)锲而不舍(qiè)B。
骨碌(lù)呜咽(wūyè)山涧(jiàn)切切察察(chácháchá)C。
憎恶(zēng)菩萨(sà)侮辱(wǔrǔ)鲜为人知(xiǎnwéirénzhī)D。
打颤(chàn)修葺(xiūqì)菌子(jùnzi)诲人不倦(huìrénbùjuàn)改写:在下列划线的字中,哪一个注音是正确的?(3分)A。
殷红(yīn)咳嗽(sòu)吩咐(fù)锲而不舍(qiè)B。
骨碌(lù)呜咽(wūyè)山涧(jiàn)切切察察(chácháchá)C。
憎恶(zēng)菩萨(sà)侮辱(wǔrǔ)鲜为人知(xiǎnwéirénzhī)D。
打颤(chàn)修葺(xiūqì)菌子(jùnzi)诲人不倦(huìrénbùjuàn)2.下列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深宵疙瘩元勋妇儒皆知B。
烦躁峭壁亘古苛捐杂税C。
振悚诘问荒僻晴天霹雳D。
朦胧简陋契约悲天悯人改写:哪一项字形全部正确?(3分)A。
深宵疙瘩元勋妇儒皆知B。
烦躁峭壁亘古苛捐杂税C。
振悚诘问荒僻晴天霹雳D。
朦胧简陋契约悲天悯人3.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中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中测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27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奠基(diàn)涉猎(shè)挚友(zhì)扑朔迷离(suò)B.屏障(pínɡ)诧异(chà)字帖(tiē)目不窥园(kuī)C.嗥鸣(háo)污秽(suì)可汗(hán)慷慨淋漓(kǎi)D.书斋(zhāi)肿胀(zhǒnɡ)气魄(pò)妇孺皆知(rú)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选聘/秩序/鞠躬尽瘁/锋芒必露B.哺育/暄闹/浩浩荡荡/微不足道C.高粱/埋葬/至死不懈/沥尽心血D.粗拙/取缔/不以为然/大廷广众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老师是辛勤的园丁,用自己的汗水培育祖国的花朵,他们是当之无愧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B.见到自己的孩子到处惹事不学好,惹得四邻投诉,张先生深恶痛绝,深感对不起去世妻子的嘱托。
C.爸爸笑着对明明说:“我出差这阵子,你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进步,这真是让我刮目相待啊!”D.张玲大大咧咧的,对老师的言外之意完全没有领悟,让在一边旁听的好朋友王晓哭笑不得。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看到风雨中挣扎的小桃树,我追求理想和幸福的信心更加坚强了。
B.央视《中国成语大会》节目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C.在阅读那几天的日记时,使他们感到非常可怕。
D.雪碧、可乐等饮料,是家家户户深受欢迎的夏令饮品。
5.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很”“更”“最”“只”“才”都是副词。
B.“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一句中,加点的“而”在这里是连词。
C.“台阶”“我们”“美好”“已经”分别是名词、代词、形容词、介词。
D.“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棵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有我的手印”一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综合测试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30 分)1. [2023·宣城期中]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问题。
(6 分)徜徉在语文的天地里,我们获得了许多的感悟和体验。
读杨振宁的《邓稼先》,我们感动于邓稼先“jū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读臧克家的《说和做》,我们感受到闻一多先生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读光未然的《黄河颂》,我们感受到黄河万丈狂斓的气势;读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我们感受到作者炽热的爱国情怀。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2 分)jū______躬尽瘁锲.______而不舍(2)语段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应改为“______”。
(2 分)(3)语段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
(2 分)2. [2023·济南期中]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 分)A. 经过锲而不舍....的努力,他终于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B. 对于孩子的毛病,他总是不以为然....,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
C. “天宫一号”像一支离弦之箭,气冲斗牛....,直上云天,与“天宫二号”成功对接。
D. 面对重重艰险,中国航天人沥尽心血....,无畏前行,探索着浩渺的宇宙。
3. 对下列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 中国航天员将在太空站生活大约6 个月左右。
(删去“大约”或“左右”)B. 由于采用了科学的复习方法,他的学习效率有了较大幅度的改动。
(将“改动”改为“改变”)C. 课本剧演出之前,我们要分配角色、选择剧本和做排练。
(将“分配角色”和“选择剧本”调换位置)D. 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开阔的视野,创新的思维。
(在“人们”后加“具有”)4. 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在全国开展党史教育的当下,青年更需要充实青春底色,化解消沉情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座号________ …装…………订…………线…………内…………不…………要…………答…………题…期中测试卷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时间:120分钟总分:120)一、基础知识积累(共25分)1.(3分)下列加点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A 哽.住(gěng)粗拙.(zhuó)揩.汗(kāi)B 滞笨..(zhì)气氛.(fēn)亘古..(gèn)C 校.对(jiào)殷.红(yīn)哺.育(bǔ)D 惩罚..(chéng)污秽.(suì)挚.痛(zhì)2.(3分)下列汉字书写有误的一项()A 深宵祈祷沥尽心血B 迭起默契大庭广众C 狂澜烦琐锋芒必露D 字帖愧怍深恶痛绝3.(3分)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A、对于圣诞节该不该过,中国学生对此津津乐道。
B、篮球比赛输了,不要怨天尤人,而要吸取教训,加紧训练,提高技艺。
C、为了迎接初中这次的五四文艺汇演,同学们争先恐后,精心编排了多个活动。
D、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散文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令人赞叹不已。
4.根据要求古诗文默写(8分)(1) ,明月来相照。
(2),何人不起故园情。
(3)马上相逢无纸笔,。
(4)杨花榆荚无才思,。
(5)《木兰诗》中体现战争的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诗句是:,。
(6)《木兰诗》中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诗句是:,。
5.名著阅读。
(4分)(1)《骆驼祥子》的作者是____,他的文学语言充满着____。
(2分)(2)试举例分析主人公祥子的形象。
(2分)6.仿照例句另写两个句子。
(4分)母爱如水,滋养我们饥渴的心灵;母爱,;母爱,。
二、阅读理解(共45分)(一)阅读下面这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6分)望岳 [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2.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A、第一二句借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岱宗即东岳泰。
B、第五句的意思是诗人看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漾。
"曾"通"层"。
C、第七、八句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表达了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逊的性格特点。
D、全诗切着"望字而写",热情赞美了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高大雄伟的气势,也透露出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
(二) 阅读下面文言文。
(12分)卖油翁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唯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2分)①公亦以此自矜..()②但微颔.之()2.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以我酌油知之。
②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3.为什么要写卖油翁“酌油”这段文字?(3分)4.从文章可以看出陈尧咨是一个怎样的人?故事给了我们哪些启示?(3分)(三)阅读下面短文(13分)翠湖心影(汪曾祺)①昆明和翠湖分不开,很多城市都有湖。
杭州西湖、济南大明湖、扬州瘦西湖。
然而这些湖和城的关系都还不是那样密切。
似乎把这些湖挪开,城市也还是城市。
翠湖可不能挪开。
没有翠湖,昆明就不成其为昆明了。
翠湖在城里,而且几乎就挨着市中心。
城中有湖,这在中国,在世界上,都是不多的。
说某某湖是某某城的眼睛,这是一个俗得不能再俗的比喻了。
然而说到翠湖,这个比喻还是躲不开。
只能说:翠湖是昆明的眼晴。
②翠湖是一片湖,同时也是一条路。
湖之中,有一条很整齐的贯通南北的大路,从文林街、先生坡,到华山南路、正义路,这是一条直达的捷径。
昆明人特意来游翠湖的也有,不多。
多数人只是从这里穿过。
翠湖中游人少而行人多。
但是行人到了翠湖,也就成了游人了。
从喧嚣扰攘的闹市扣刻板枯燥的机关里,匆匆忙忙地走过来,一进了翠湖,即刻就会觉得浑身轻松下来;生活的重压、柴米油盐、委屈烦恼,就会冲淡一些。
人们不知不觉地放慢了脚步,甚至可以停下来,在路边的石凳上坐一坐,抽一支烟,四边看看。
即使仍在匆忙地赶路,人在湖光树影中,精神也很不一样了。
③湖的周围和湖中都有堤,堤边密密地栽着树。
树都很高大,主要的是垂柳,“秋尽江南草未凋”,昆明的树好像到了冬天也还是绿的。
湖水极清,常年盈满,我在昆明住了七年,没有看见过翠湖干得见了底。
翠湖的水不深,浅处没膝,深处也不过齐腰。
翠湖不种荷花,但是有许多水浮莲。
肥厚碧绿的猪耳状的叶子,开着一望无际的粉紫色的蝶形的花,很热闹。
湖中多红鱼,很大,都有一尺多长。
这些鱼已经习惯于人声脚步,见人不惊,整天只是安安静静地,悠然地浮沉游动着。
有时夜晚从湖中大路上过会忽然拔刺一声,从湖心跃起一条极大的大鱼,吓你一跳。
④一九三九年的夏天,我几乎每天都要到翠湖图书馆去看书。
图书馆的管理员是一个妙人。
他没有准确的上下班时间。
有时我们去得早了,他还没有来,我们就在外面等着。
他来了,谁也不理,开了门,走进阅览室,把壁上一个不走的挂钟的时针“喀拉拉”一拔,拔到八点,这就上班了。
图书馆的藏书室在楼上。
楼板上挖出一个长方形的洞,从洞里用绳子吊下一个长方形的木盘。
借书人开好借书单,管理员把借书单放在木盘里,一拽旁边的铃铛,“当啷啷”,木盘就从洞里吊上去了。
不一会,上面拽一下铃铛,木盘又系了下来,你要的书来了。
这种古老而有趣的借书手续我以后再也没有见过。
这个小图书馆藏书似不少,而且有些善本。
过了两三个小时,这位干瘦而沉默的有点像陈老莲画出来的古典的图书管理员站起来,把壁上不走的挂钟的时针“喀拉拉”一拔,拔到十二点:下班!我们对他这种以意为之的计时方法完全没有意见。
因为我们没有一定要看完的书,到这里来只是享受一点安静。
我们的看书,是没有目的的,从《南诏国志》到福尔摩斯,逮什么看什么。
⑤不知道为什么,我会常常想起他来,并和我所认识的几个孤独、贫穷而有点怪僻的小知识分子的印象掺和在-起,越来越鲜明。
总有一天,这今人物酊形象会出现在我的小说里的。
⑥路东伸进湖水,有一个半岛。
半岛上有一个茶馆。
茶馆的地势很好,四面有窗,入目都是湖水。
夏天,在阁子上喝茶,很凉快。
茶馆卖盖碗茶,还卖炒葵花子、南瓜子、花生米,都装在一个白铁敲成的方碟子里,按碟算价钱。
我们的同学有时临窗饮茶,嗑完一碟瓜子,随手把铁皮碟往外一扔,“pia一一”,碟子就落进了水里。
堂倌算帐,还是照碟算。
这些堂倌晚上清点时,自然会发现碟子少了,并且也一定会知道这些碟子上哪里去了,但是从来没有一次收茶钱时因此和顾客吵起来过;并且在提着大铜壶用“凤凰三点头”手法为客人续水时也从不拿眼睛“贼”着客人。
⑦除了到昆明图书馆看书,喝茶,我们更多的时候是到翠湖去“穷遛”。
这“穷遛”有两层意思,一是不名一钱地遛,一是无穷无尽的遛。
“园日涉以成趣”,我们遛翠湖没有个够的时候。
尤其是晚上,踏着斑驳的月光树影,可以在湖里一遛遛好几圈。
一面走,一面海阔天空,高谈阔论。
我们那时都是二十岁上下的人,似乎有很多话要说,可说,我们都说了些什么呢?我现在一句都记不得了!⑧我是一九四六年离开昆明的。
一别翠湖,已经三十八年了,。
我是很想念翠湖的。
⑨我听说,翠湖现在很热闹,经常举办”蛇展”什么的,我又有点担心。
我不反对翠湖游人多,甚至可以有游艇,甚至可以设立摊篷卖破酥包子、焖鸡米线、冰淇凌、雪糕,但是,最好不要搞“蛇展”。
我希望还我一个明爽安静的翠湖。
我想这也是很多昆明人的希望。
(选自《汪曾祺作品自选集》),原文有删节)1.解释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4分)(1)翠湖是昆明的眼睛。
(2)一是不名一钱地遛,一是无穷无尽的遛。
2.结合上下文,简要赏析第③自然段划波浪线的句子(3分)3.根据文意,请分析作者“很是想念翠湖”的原因。
(3分)4.阅读文章最后一段,结合全文说说作者对翠湖的变化持怎样的观点和态度?(3分)(四)阅读下面的短文(14分)不要对那个人叫嚷①周末,是乡下家长来学校看孩子日,每逢这时,学校门口涌满人。
那些家长,无一不是手提肩背的,里面塞满父母对儿女的牵挂和怜爱。
②有一幕,总遇见:驼背的母亲,无比艰难地在人群中挪着步。
那背,可真叫驼,已弯曲成一把弓。
她的头,努力朝上昂着,鸭子一样的,伸向前去,一步一匍伏。
即便这样的母亲,亦是要在背上,背上一个大包裹。
里面塞着她儿子爱吃的小菜,和换洗的衣裳。
③做儿子的,与母亲恰恰相反,生得高大挺拔。
他在人群里,早已看到母亲了,并不叫唤,而是一阵风似地冲出校门,路过母亲身边时,用胳膊捅捅母亲,算作招呼。
表面上装作不认识,脚步匆匆,继续前行。
④母亲见到儿子,焦急的神情,立即换上欢喜,笑容绽放,使她脸上的每一条纹路里,都仿佛游弋着一条欢乐的鱼,她一叠声换着儿子的小名,踩着碎步,艰难地跟在儿子后面跑。
⑤她的叫声,以及她奇怪的走姿,引起一些人的张望。
儿子急,在人少的地方停下来,回头,眉头紧皱,对母亲跺脚。
等母亲气喘吁吁赶到他跟前,他俯视着母亲,低声呵斥:“你叫什么叫,生怕别人听不见哪?!”一把拽过母亲背上的包裹,恨恨道:“跟你说过多少回了,不要来,不要来,你为什么还要来?”⑥母亲不恼,母亲仰着头看着儿子,杨树一样的儿子,多么让她骄傲。
她轻言慢语说:“我不来,谁给你送吃的穿的啊?”⑦“我会自己请假回去拿的。
”儿子的眼睛,不看母亲,他扫视周围的人,那眼神,明显有些躲闪。
⑧母亲还是宽容地笑:“你这来来回回的,多浪费时间哪,我给你送来,省得你来回跑。
”⑨儿子一听,恼了,跺脚叫:“谁要你送!”话说完,提了东西要走,母亲赶紧拉住儿子,洗洗叮嘱,煮的鸡蛋要趁早吃掉,不然会坏的;鱼吃完了不要把装它的瓶子扔掉,下次好再装了带来;被子要时常拿出来晒……⑩儿子哪里耐烦听?他打断她的话:“好了好了,你少,下次你不要再来了!”他挣脱母亲的手,甩开大步,往学校跑去,一路之上,头也没回,做母亲的站在原地,目送着儿子,知道儿子的背影消失,她又站了很久,这才恋恋不舍地转身,一步一匍伏地走了。
11 在校园里,我亦曾碰见过另一个女学生,对着前来看她的父亲发火,是嫌她父亲给她买的外套不好,女学生冲着父亲叫嚷:“谁让你买的?乱作主!这颜色难看死了,我不穿!”做父亲的捧着那件外套,讪讪笑着,束手无策地站在一边。
12 女学生我教过,平日里,是个温文尔雅的孩子,却在父亲面前,全然失了礼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