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幼儿案例分析报告1
幼儿园案例分析(精选3篇)

幼儿园案例分析(精选3篇)幼儿园教学案例分析,意在让教师更好地去关注孩子,为孩子解决问题。
这里是勤劳的编辑给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案例分析(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幼儿园个案分析范例精选篇一案例实录:我欣喜的发现李xx的爸爸来参加活动了。
因为,以前这样的活动都是由他爷爷奶奶参加的。
这次他爸爸能来参加就表明我们一直以来的工作是有成效的。
我观察发现,他的爸爸和宝贝玩的非常开心。
案例分析:今天是我园举办“六一”糖果节游园活动,邀请全体家长和孩子一起来园参加活动。
幼儿园里张灯结彩,布置得热闹非凡,到处都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
全园设有六个游戏区域,每个区域的活动都是亲子共同参与的,大家都很投入。
班级的“糖果”都是家长和孩子共同制作的,环境创设处处都体现着家长和幼儿的辛勤付出。
因此,我看到李xx的爸爸的脸上也是写满了自豪。
他跟孩子一起欣赏这班级的环境,每当找到自己制作的糖果就开心许久。
这其实也表明了他是很愿意参与孩子的教育活动的,以前忽略也是因为工作太忙顾不上。
教育策略:孩子的教育一定要有父母的积极参与,即便是留守儿童情况特殊,作为孩子的父母也要尽可能地亲自参与孩子的教育。
他的到来说明了这次的糖果节活动得到了他父母的认可,认识到六一活动对于孩子的重要性,父母亲自参加活动的意义。
活动之时我有意的拍摄了他们家庭的许多活动照片和视频,并发给他留作纪念。
使他的爸爸妈妈非常感动。
我还借此机会单独与他沟通,聊了一些父母须亲自教育孩子的益处,相信通过这次游园活动他的感受一定颇深,今后在育儿方面会努力地亲力亲为。
幼儿园案例分析模板篇二一、案例情况摘述阿敏是我班的一个小朋友,在园时总是低着头,不肯说话,在幼儿园很少与小朋友交谈。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她进行了如下观察:观察一自选图书时,阿敏总是总在小椅上,不肯去选图书,另一位小朋友坐在她旁边,有些伤心了,喊“找姥爷”,她也坐在那儿跟着说了起来,然后一个人跑到一边,坐在离小朋友很远的地方,默不作声,看上去很可怜。
幼儿园事故案例分析3篇

幼儿园事故案例分析3篇这是幼儿园事故案例分析3篇,是优秀的幼儿园案例分析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幼儿园事故案例分析第1篇家长将宝贝送到幼儿园希望自己的宝贝健康、快乐的成长,但是,近年来,幼儿园内的伤害事故较多地见诸报端,家长不仅疑惑,宝贝在幼儿园安全吗?如果自家的宝贝遭遇了这样的意外,应该由谁来负责呢?我们下面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帮助家长了解一些常见的幼儿园伤害事故以及责任归属问题,希望能对您的疑惑有所帮助。
案例一洋洋和壮壮都是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
一天,在幼儿园户外活动时,洋洋和壮壮都选择了跳绳,刚开始两人还各自跳各自的。
可是没过多久,他俩就开始拿着跳绳你打我,我打你,练起了“武功”。
忽然,意外就在一瞬间发生了,壮壮抡起跳绳时,一只手柄从手中脱落直飞出去,击中洋洋的眼部对于壮壮对洋洋造成的伤害,按照《民法通则》规定,作为壮壮监护人壮壮的父母理应承担赔偿责任。
同时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60条规定:“在幼儿园学习或生活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受到伤害或者给他人造成损害,单位有过错的,可以责令这些单位赔偿。
本案例中老师管理不够全面,导致伤害事故发生,幼儿园有过错,应适当给予赔偿。
案例二户外活动的时候,豆豆和其他小朋友在操场上互相追逐着,在没有任何障碍物和别人推挤的情况下,豆豆摔倒在地,造成豆豆下颌处摔裂,缝合3针。
这种情况一般都是由于意外引起的,但是在责任归属上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幼儿园的老师在场,豆豆的活动在老师的视线范围内,也就是说,老师看到了豆豆摔倒的全过程。
这种情况老师和幼儿园都没有责任,属于意外事故。
因为宝贝在活动中很难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有效的控制,活动时不小心绊倒,相互之间碰撞以及其他的伤害都是不可避免的。
第二种情况,幼儿园的老师不在场,根本不知道事故发生的情况。
这种情况老师是有责任的,因为《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规定了教师在正常的教学活动时间里,不能出现不请假而离岗、请人代岗的现象。
幼儿园案例分析5篇

幼儿园案例分析篇1一次家访一份收获背景一:一天早上,凌达可也的爸爸急急忙忙跑来幼儿园说:"钟教师,我家可也要请几天假,昨晚他在床上学奥特曼的姿势,不细心摔了下来,到医院检查说颅骨有点开裂了,需住院治疗。
"听到后,我也有所思索,同时并祝他早日康复。
随即,当天我在班上的晨间谈话时对孩子们趁机进行了一次安全教育,同时进行爱心教育,让孩子们想想:"可也此刻住院了,不能来幼儿园了,他十分想念小朋友们,想到幼儿园来,怎样办呢?""我们能够送点礼物给他。
""我们能够去看他。
""能够打电话给他。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最终决定,由孩子们自我设计动手制作各种礼物送给可也,教师代表全班小朋友们去看望他。
背景二:第二天,带着孩子们的心愿和祝福,我和黄教师来到可也病房进行了一次特殊的家访活动。
可也看到我们的到来,高兴得从床上蹦起来,他的父母也十分激动,异常是看到小朋友们带来的礼物时,更是热泪盈眶。
当我们准备离开时,可也爸爸激动地对我说:"教师,这次你们的到来,给我家可也上了人生难忘的一课,让他感受到了中(2)班教师和小朋友的真切爱意,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多谢你们,这对他以后的人生成长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背景三:过几天,可也康复返园了,他爸爸还提了一大袋礼物来分给班上小朋友们,孩子们看到可也的到来,都高兴地拥抱在一齐,又笑又跳。
分析:这次家访活动本属于平常家长工作,但就是经过这次平常的、小小的家访,让我感触颇深,收效很大。
深深认识到家访工作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
反思:一、经过家访,培养了幼儿关爱之情。
幼儿期是一个人道德品质构成的重要时期,此刻独生子女普遍缺乏爱心--关爱、友爱之心。
教人要教心,育才要育德。
所以我很好地把握教育契机,经过这次家访,让可也感受到全班小朋友和教师对他的关爱,感受到了班级的温暖,同时也教育了小朋友之间应互相关爱、互相关心,让他们懂得爱是双方的,有付出就会有双倍甚至多倍的回报。
幼儿园中班案例分析(1)

幼儿园中班案例分析引言幼儿园中班,是指适龄儿童准备升入大班之前的阶段。
在中班阶段,幼儿正处于早期教育的关键时期,对其认知、情感、社交等多个方面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针对幼儿园中班的一个案例进行分析,以详细描述幼儿教育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幼儿的发展。
案例描述小明,男孩,5岁,目前就读于某幼儿园中班。
小明性格开朗活泼,但在社交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他常常表现出与同伴相处时的不适应,经常在课堂上独自一人玩耍,不愿与他人合作。
在教学活动中,小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较低,对教师的指导和要求也不够积极配合。
此外,小明还存在一定的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在课堂上经常分神,并时常不能及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问题分析1.社交问题:小明在与同伴的交往中表现出不适应,可能存在社交技能和沟通能力方面的问题。
2.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小明在教学活动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可能与他对活动的兴趣不高或对自己能力的自信心不足有关。
3.注意力不集中:小明在课堂上分神且不能及时完成任务,可能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
对策与建议1.培养社交技能和沟通能力:针对小明的社交问题,教师可以通过组织一些小组活动和合作游戏,鼓励小明与同伴进行互动。
同时,也可以引导小明学习公平分享、倾听他人的意见等社交技能,帮助其逐步适应集体生活。
2.激发兴趣和自信心:教师可以针对小明的兴趣和特长,开设一些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增强其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同时,在活动中给予小明鼓励和赞扬,培养其自信心,让他对自己的能力有更充分的认知。
3.提高注意力集中能力:教师可以采用一些注意力训练的方法,如通过游戏、音乐等方式,提升小明的注意力集中能力。
另外,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给予小明更多的目标和任务,并提供适当的提示和引导,帮助其更好地完成任务。
结论通过对幼儿园中班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幼儿的发展与教师的引导密切相关。
在解决小明面临的问题时,教师应该根据每个幼儿的实际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幼儿园教学案例及分析3篇

幼儿园教学案例及分析3篇这是幼儿园教学案例及分析3篇,是优秀的幼儿园案例分析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幼儿园教学案例及分析第1篇承认错误观察实录:植物角上摆着很多小朋友种植的植物。
这天,程思博跪在小椅子上观看,他顺手拽了一根豆芽,看我没看他,把豆芽塞进垃圾桶里,又拽了几根又塞进垃圾桶里,被小朋友发现告诉了我。
但他还说:"老师,不是我,我没拽。
"吃饭时,程思博把不爱吃的菜放在蜀宁小朋友的碗里,偏偏蜀宁就是不让放。
这样,俩个人你拿给我,我拿给你,当我看他俩时,程思博抢先说:"蜀宁往我碗里放菜。
"而蜀宁也不甘示弱说:"是程思博先放到我碗里的。
"我说:"老师也看见了,是程思博先放到蜀宁的碗里的。
"程思博还坚持说不是他先放的观察分析:究竟什么原因引起他不愿承认自己的错误,甚至为了遮掩自己的错误到了撒谎的地步。
离园时我与*妈进行了交谈,从*妈那里了解到,他从小在他爸爸、妈妈身边长大,但由于爸爸、妈妈工作忙,每天有年迈的奶奶带着。
他从小调皮、爱动、脑子转的快。
出去玩到处乱跑,奶奶撵不上他,怕他摔倒,就经常吓唬他说:"你再跑让收破烂的给你收走了。
"有一天,他跑远了,看不见奶奶了就大声哭起来,正好来了一个骑三轮车的叔叔说要把他送回去,他以为是收破烂的要把他带走,吓得使劲的大哭,晚上睡觉时在梦中还大声得哭。
从那以后他就特别的胆小,不敢自己在屋里玩,不敢做危险地事,处处都十分小心。
经常缠着大人陪他玩,在家里又非常调皮,经常犯点小错误,爸爸经常批评他,为了逃避批评,由于他的聪明,经常会找一些理由为自己辩解,但由于爸爸、妈妈工作忙没时间听他辩解,有时他能逃避错误。
教育策略与效果:1、为他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当孩子犯错误时,不在集体面前揭露他,单独和他谈谈。
一方面表示对他错误的理解,提出遇到这样的事情的解决办法。
另一方面引导他换位思考,让他知道他的行为会给别人带来不快乐。
幼儿园安全事故典型案例分析(1)

(二)监护人。监护人是对被监护人依法享受监护权并 承担监护职责的人。监护的设立必须由法律加以确认。 我国法律对监护人作出了如下规定: 1、《民法通则》第十六条对设立监护人的顺序和范围作 出了明确的规定。 2、“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首先把未 成年人的父母设立为监护人。 3、认定其他监护人的条件是“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 或者没有监护能力”。 4、其他监护人的范围和顺序。①祖父母、外祖父母。② 兄、姐。③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 任,以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 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④没有上述监护 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 人。
幼儿园老师用熨斗烫伤7名幼儿 辩称其摔伤
2010年12月14日下午4点,家住兴化城区的程 思侠女士,前往当地板桥幼儿园接6岁的儿子小 崔回家。让她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是,早晨上学还 好好的儿子,脸部两侧严重受伤。老师马上解释。 “你孩子是在洗手间不小心摔伤的。” 回家后, 小崔一直呆在厕所里不肯出来,也不肯说出受伤 的真正原因。后来,儿子一名同学开口称,小崔 的脸是被老师“用烫衣服的东西烫的”。与小崔 一同被老师烫伤的还有6名同学。该恶劣事件发 生后,警方迅速介入 。 用电熨斗烫孩子的女老师易某,今年30岁, 至今未婚。易某烫孩子脸部时,班级另外一名老 师正好外出拿水,听到教室里一片哭声后,这位 老师冲进教室,从易某手中夺下电熨斗。
幼儿园与学生的关系应该属于哪种类型?
第一,监护说不符合我国民法的有关规定。 (1)《民法通则》第16条没有将学校列入未成年人的监 护人范围; (2)我国的监护制度是以监护人和被监护人间的血缘、 身份关系为基础的,根据《民法通则》第16条的规定,只 有在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不能做监护人,其 他亲戚朋友也不愿做监护人的情况下,才由未成年人的父、 母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 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由此可知,监护职责的承担 应以特定的身份为前提,以法律明确规定为要件,而学校 与学生之间不存在这种身份关系。 第二,契约关系说将幼儿园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完全归为潜 在的服务合同关系没有法律依据。双方当事人不存在意思 表示的自由,也不存在经济利益上的等价,因此,幼儿园 和幼儿之间不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合同关系。
幼儿园案例分析范文(必备7篇)

幼儿园案例分析范文1一、案例描述午睡起床时,孩子们正在穿衣服,从活动室中传来了浩浩惊喜的声音:“肥皂?今天我们吃肥皂?”“吃肥皂,今天我们吃肥皂!”孩子们欢快地叫着。
“老师,今天的点心是肥皂。
”航航和欣欣跑过来告诉我,语气中流露出一丝神秘。
“哎呀!真的吃肥皂?”我走到活动室一看,今天的点心是橘黄色的年糕,乍一看还真像彩色肥皂呢。
我拿起一块年糕自言自语:“真奇怪,今天居然请我们吃肥皂!”同时故意露出一脸惊喜和疑惑。
“哈哈,老师真的以为是肥皂!”孩子们窃窃私语,那是他们在笑话我连年糕都认不出来呢。
我提了个问题:“看,这肥皂还像什么?”“像电脑中的键盘。
”“像个小枕头。
”“像一张桌子。
”“像一块毛巾。
”……我说:“你们要是吃肥皂,可别边吃边吐泡泡哦!”“啊?吃肥皂,嘴里吐泡泡?”“我们的嘴里会吐肥皂泡?”孩子们被我的话逗乐了。
动动说:“我听过一个故事,小蜗牛吃了一块草莓形香皂后,从嘴里吐出来许多肥皂泡,泡泡还带着小蜗牛飞上天了呢。
”“对哦,吃了肥皂会吐出泡泡。
要是你们边吃肥皂边吐泡泡飞上了天,我可怎么办?”我紧锁眉头说。
“哈哈哈……我们要是飞上了天,老师就抓不住我们了。
”孩子们大笑。
我更愁了:“那可糟了,中五班25位小朋友都吐着肥皂泡在天上飞,可老师只有一个。
我怎么才能抓住你们呢?”哲哲说:“老师别怕,你坐上直升飞机到天空去抓我们,把我们一个个抓回来!”我连连点头:“这个主意好!”文文说:“老师,你拿一张渔网撒向天空,把我们都网住,带回来。
”我赶紧拍手:“这个办法不错,叫一网打尽。
”航航说:“老师,你拿一根长绳子抛到天空中,让我们抓住绳子,然后把我们一个个拉下来。
”我竖起大拇指称赞道:“这是个妙计,只是老师要花很大的力气。
”添添说:“我的办法是让老师坐上热气球,飞到天空中把我们抓回来。
”寅寅说:“让老师变成翼龙来抓我们。
“浩浩说:“让老师变成奥特曼来抓我们。
”孩子们积极、投入地想着各种办法。
我把年糕分给孩子们,他们吃得津津有味,似乎在期待着有肥皂泡把他们带到天空中去。
幼儿园案例分析与措施3篇

幼儿园案例分析与措施3篇这是幼儿园案例分析与措施3篇,是优秀的幼儿园案例分析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幼儿园案例分析与措施第1篇坐不住的孩子我们班有一个叫明明的男孩,他是这个学期到我们班的。
明明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注意力很难集中,是个“坐不住的孩子”,有时他会“骚扰”周围的小朋友而打断教师正在进行的活动;对于教师布置的任务,他常常不能很好地完成;他想参与同伴的活动,却因为不适宜的方式而被同伴拒绝。
周围的小朋友实在驱逐不了他的情况下还会去告状。
教师对于这个经常惹麻烦的孩子也伤脑筋,经常当众批评他,盛怒之下她勒令全班的孩子不要理睬他。
但这种教育方法的效果并不好,时间一长,在其他孩子的眼中明明成了一个调皮、只知道惹老师生气的坏孩子。
场景一:马上就要进行集体教学活动了,孩子们陆续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坐好,老师开始讲述今天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
明明坐在自己的位子上没在仔细听,他正用手撩旁边可儿的小辫子。
可儿皱了皱眉,将自己的小椅子往旁边挪了挪,明明想将可儿的椅子向自己这边拉近一点,于是两个孩子开始拉拉扯扯起来,发出了一些声音。
老师向他们这边瞟了几眼,有点不高兴但没有说什么,这时可儿突然叫了起来:“老师,你看明明。
”老师终于大声地对明明说道:“明明,你给我坐好,再不听话,就让你出去!”本来和可儿僵持着的明明被老师的呵斥镇住了,他怯怯地坐直了身体,瞪大眼睛看着老师,脸上流露出内疚的表情。
可儿接着又说道:“他刚才使劲地拽我的椅子……”“好了,好了,不许说了,你们以后听好了,从今天开始谁都不许惹明明,谁去惹他我就找谁,听见没有?”老师厉声说完这些话后严肃地看着全班的孩子。
对于老师的命令,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听到了。
”明明使劲地绞着自己的手指,有些难过的样子,但随着老师话题的转移,他又恢复了原貌,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东张西望,不知道在想什么。
分析:一、教师教育方式产生的消极后果首先,旧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又添新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引导家长在家里时多给汤圆讲述关于爱护花草树木的绘本
家庭方面:
1.给家长推荐关于儿童敏感期的书籍。孩子敏感期到来的时候能够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引导。
2 .平时在家里,在孩子陷入执拗状况时,家长不需要太多的语言说教,只要理解同理,尊重孩子的想法就足矣,必要时像老师用变通的方法正确引导孩子。
2.汤圆哭闹的现象减少了。
3.汤圆现已顺利度过了执拗敏感期。
4长正确了解敏感期到来的时候使用变通的方法帮助孩子顺利、自然地度过这个敏感期。
-
3.家长要学会一些安抚的技巧。
4.家长在家里告诉幼儿要爱护花草树木,不能踩踏
5.带孩子多看一些与爱护花草树木相关的绘本
6.老师多和家长沟通,保证幼儿顺利度过敏感期。
效果评估:
经过老师与家长的几次沟通与共同引导发现汤圆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1.汤圆再也没有采摘花朵,并且还告诉其他小朋友要爱护花草树木。
2.心理因素:
汤圆是个女孩,觉得小花的颜色特别漂亮,小花的味道特别清香,还可以把小花拿到班级给其他小朋友们讲解,得到大家的赞美与夸奖。
3.家庭教育环境:
汤圆的父母由于平时工作繁忙,汤圆多数时间由汤圆姥姥带,老人平时送幼儿入园时间充足时都带汤圆采摘几多小花,久而久之,汤圆喜欢上了采摘小花过程的乐趣。
4:幼儿园坏境:
幼儿园特别注重幼儿的常规培养,引导小朋友们工作从那里拿的就要送回哪里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小结
汤圆这个年龄正处于秩序感之后的执拗敏感期,这个敏感期到来的时候表现为事事得依照她的想法和意图去办,否则情绪就会产生剧烈变化,发脾气、哭、闹。
解决方案:
一、解决目标:帮助幼儿顺利度过执拗敏感期
二、实施方法:
教师方面:
案例分析报告
幼儿园
大庆**实验幼儿园
地区
黑龙江省大庆市
作者
曹*
职务
教师
儿童姓名(化名)
汤圆
儿童年龄
3岁
性别
女
征文题目
《采小花》的小朋友
案例名称:《采小花》的小朋友
儿童姓名:汤圆
年龄:三岁
性别:女
班级:蒙豆班
老师:曹*
客观描述:
汤圆是个女孩,今年三岁,夏天的时候汤圆每天早上来幼儿园都必须采几朵小花带到班级内,然后会和其他小朋友们介绍她今天采的小花名字和颜色,还要每个小朋友都闻一闻她的小花香不香。某天汤圆来幼儿园的时候是哭鼻子来的,老师和家长询问了一下原因,汤圆的妈妈告诉老师:“汤圆每天来幼儿园的路上都必须采几朵小花,如果不采就会一直哭。今天由于自己赶着时间去上班,所以没带汤圆采小花,来的路上一直在哭。最近在家里什么事情都得按汤圆说的做,不然就会呜呜大哭起来。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就此,老师和汤圆的妈妈展开了沟通。
原因分析:
老师对汤圆不采小花就哭闹等类似现象进行了原因分析有如下发现:
对孩子不采小花就哭闹情况的分析
1.敏感期特征:
依据孙瑞雪《捕捉儿童敏感期》第142页:“执拗——秩序敏感期后,儿童形成了一种秩序的内在模式,一旦成人破坏了这一秩序,儿童就会哭闹、焦虑、表现出不可逆性。”汤圆不采小花就哭闹的行为正处于执拗敏感期。
1.具体方法:此时老师蹲下来这样和汤圆说:“老师理解你,没采到小花很难过,很失落的心情。老师也知道你很想采摘小花。但是老师要告诉你:“老师也很喜欢小花,但是小花是有生命的,如果我们把它采摘下来,小花会很难过的,会哭泣的,一会小花就会枯萎死去了,你愿意看到这么漂亮的小花死去吗?以后我们不要再采摘小花了好吗?那你放学的时候,可不可以和姥姥一起去小花的家里和小花说会悄悄话啊?明天来到幼儿园的时候告诉老师你和小花都说了什么悄悄话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