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不对称对保险业影响论文
浅议信息不对称对保险市场的影响及对策

I王晓 翌
[ 摘
河北 经 贸大学 金融学 院
要 ]保险市场是一个典型的信息不对称市场 ,保 险市场
在外源上的融资数量较少。再次 税 负沉 重。根据中央党校 的周 天勇学者预测 , 我国实际的宏观税负高达 4 % 左右 ,远远超过发 O 展 中国家的承受上限 2 % 甚至大大高于发达 国家的 3 % 。 O O
一
各级 政府应尽快把以 G P D 为中心的指导思想转变到积极的就
业政策上来 遵循我 国劳动力丰富的比较优势原则 把投资更多 的投 向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 密集型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 生产 区 段 从而缓解我 国目前面临 的就业压力 。
2 大 力 支持 中 小企 业 的发 展 . 在 政 策 上 , 府 应 逐步 消 除 对 自然和 非 自然 垄 断 行业 的管 制 , 政 降低 中小 企 业进 入 这 些 行 业 的 壁垒 。在 融 资上 政 府应 该 放 松 对
机 会 主义 倾 向 {p o u i 。正 如 阿 罗 所 说 的 人 们 的行 为 “ op r ns t m) 是
[】 其仁 : 机 会 与 能 力— — 中 国 农村 劳 动 力的 就 业 与 流 动》 1周 《 [ .管理 世 界 》 19 () J《 】 ,9 75
【】 2张车伟 蔡
济》 2 0 () ,025
日 :就 业弹性 的变化趋势》J, 中国工业 经 方《 【】《
[】 艳 萍 吴 永球 :经 济增 长 、产 业 结 构 与 劳 动 力转 移 》 】 5蒲 《 [, J
《 量 经 济技 术经 济 研 究》 2 0 () 数 ,0 59
保险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研究

近年来,中国保险业得到了快速的开展,特别是2001年参加WTO以后,我国保险业无论是在主体与队伍建设、业务规模、保险中介、保险监管与法律建设还是保险理论研究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开展。
但繁荣的背后,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深思的问题:保险市场中的信息的不对称。
在古典经济学研究中,通常假设市场信息是完全的,在这种完全信息市场中,所有参与者都免费使用市场信息,市场参与者之间不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
但是,在现实市场中,市场交易双方都拥有着不为对方所知晓的信息,这就形成了信息的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现象是一种普遍、长期、大量的经济和社会现象,梅耶森〔Myerson,1991〕主张把保险市场的不对称信息简单分为两类,即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和道德风险〔moral hazard〕。
保险市场信息不对称的主体保险经营活动中交易的双方因各自所处的地位、信息交流的愿望、拥有的资源和保险知识等差异,造成对方希望了解或本来能够了解的信息不能为对方所了解,从而形成保险信息的不对称。
保险市场主体间信息不对称主要有保险人与投保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保险人与市场监管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保险人与保险代理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对此,我们主要研究保险人与投保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投保人的逆选择和道德风险投保人的逆选择保险的特性容易让认为自己身体状况较差或危险性较大的人,积极投保,身体状况健康或危险性较小的人,较不急着投保,这种倾向,称为逆选择保险人与被保险人对于危险之选择观点不同,保险人选质优,或无显著不良危险之标的给以承保,而被保险人那么选择对本身有利的情况。
一般而言,任意保险较易生逆选择,强制保险较少逆选择现象。
投保人的道德风险投保人的道德风险普遍存在于保险市场中,给保险公司带来损失的同时也降低了保险市场的效率。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有意识的骗赔行为所导致的道德风险。
例如,财产保险中常有成心沉船、成心制造车辆肇事、成心纵火等欺诈行为〔2〕滥用保险导致的的道德风险。
保险业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及对策

保险业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及对策在金融领域中,信息不对称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尤其在保险业中更加明显。
信息不对称指的是保险公司对于客户的信息获取比客户对于保险公司的信息获取更加充分。
这种情况将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对于保险公司和客户都存在着不同的风险。
下面将对这些问题进行阐述,并且提出相关的对策。
保险公司和客户的风险保险公司风险1.逆选择问题逆选择指的是客户在购买保险时,保险公司难以了解客户的实际风险情况,以及在事故发生时的真实经济状况。
这将导致保险公司无法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来设计保险合同,提高客户满意度。
另外,在客户发生重大保险事故时,保险公司也无法根据客户实际损失程度来理赔。
2.道德风险道德风险指的是客户在签订合同时,为了获得更高的保额,对于自己的个人信息进行了夸大等的不真实陈述。
这将导致保险公司无法获取真实客户信息,进而不能准确计算赔付金额。
客户风险1.个人信息泄漏风险在保险签订过程中,客户需要透露个人信息,如健康状况、财产状况等。
但如果这些信息被泄露,将会造成客户财产、人身安全等方面的损失。
2.选择问题很多客户难以准确判断自己需要哪种类型的保险产品。
而保险公司则为了追求自身利益,会使用一些虚假宣传手段使得这些客户误判自己的需求,购买到不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
信息不对称的对策为了能够降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风险,保险公司和客户可以采取以下的措施来缓解这种情况:保险公司对策1.信息收集优化在保险产品设计时,保险公司应加强对于客户信息的收集与监控。
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客户进行全面的分析,提高保险合约精确度。
2.产品定制化保险公司需要加强对于客户的分类,并针对客户的需求、风险水平等信息提供更加个性化的产品选择。
3.反欺诈技术应用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客户的信息进行核实,防止客户虚假宣传和欺诈行为的出现。
提高对于客户个人信息的校验力度,从根本上避免道德风险。
客户对策1.信息自我保护客户在透露个人信息时,应提高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意识。
信息不对称对保险业的影响及治理措施

进行简要分析 , 以探讨应对之策。
一
、
保险市场信息不对称的表现
保险市场 中的信息不对称是双向的, 对于保 险 人和投保人都存在 。
( ) 一 投保 人 对保 险人 的信 息不对 称
不对称。 再加之绝大多数保单条款在表述上所含专
业词汇过多 , 或晦涩难懂 , 或模糊不清 , 致使投保人 看不懂合 同, 而且赔付时一般由保险公 司解释赔付 的条件和拒赔 的理 由,投保人 由于缺乏专业知识 , 抗辩的余地很小。所 以, 在保险合 同的制定、 履行、 赔付等一系列过程中 , 都存在保险人利用其掌握 的
确定适合于投保人 的保费水平 。 其最终结果是高风
险类 型消费者把低风险类型消费者 “ 驱逐 ” 出保险
( ) 险商 品的“ 一 保 非信 息本源性” 导致信 息不
对 称
市场 , 即所谓 的逆 向选择问题 。 另外 , 由于保险人不 了解投保人 的真实情况 ,投保人风险意识降低 , 甚
至诈保 、 骗保 , 这往往使保险公 司因为居高不下的
维普资讯
20 年 4月 06 2 0卷 第 4
经济与管理
Ec n my a d Ma a e n o o n n g me t
F b,0 6 e .2 0 V 1 O Ⅳ04 o. 2 .
●财经视点
信息不对称对保险业的影响及治理措施
生“ 道德风 险”
( 三)高昂的信息搜 索成本与授保人的有限理
性造 成信 息不 对称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 客户获取保险信息
的渠道越来越多, 信息量也越来越大 , 同时信息 但 中的“ 噪声” 也越多 , 对客户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出了
基于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保险管制

基于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保险管制【摘要】保险市场是典型的信息不对称市场,现有研究大多侧重于保险公司处于信息劣势角度,然而保险公司可以利用自身掌握的资源减轻信息劣势程度,因而本文从普通投保人处于信息劣势的角度出发,分析这种信息不对称对保险市场的需求和供给产生的影响,认为保险管制应更多的基于此种信息不对称,解决投保人的信息劣势问题。
【关键词】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保险管制逆向选择在市场活动中,交易各方所拥有的信息存在差异,信息充足的一方可能会为了自身利益做出损害信息匮乏一方利益的行为,因此信息不对称会造成市场交易双方的利益失衡,影响社会的公平、公正原则以及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是导致市场失灵的重要原因,在诸如保险这样的无形市场也是普遍存在。
一、我国保险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类型保险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可分为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rees and wambach 2008),具体可分为:(1)投保人的逆向选择,指投保人在投保前拥有关于保险获益的私人信息,高风险者更倾向投保;(2)保险人的逆向选择,保险公司在对某一风险标的制定保费时,会做出利于自己的改变,造成投保人被误导而出现逆向选择;(3)投保人的道德风险,指在投保人购买保险之后,保险人不能对投保人的行为有准确的了解和控制;(4)保险人的道德风险,指在保险事故发生后,有的保险公司利用投保人对专业知识的匮乏利用种种借口逃避赔付。
现有的关于保险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研究,大多侧重对保险公司处于信息劣势地位的分析,然而在实际中,保险公司可以通过一些措施降低风险,例如设计不同的保单合同类型由投保人自行选择或规定一定比例的免赔额,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鉴别投保人的风险度以及约束投保人在购买保险产品之后的行为,因而保险人信息不对称程度减轻,同时却加重了投保人的信息劣势地位。
中国的保险市场是新兴市场,普通消费者对保险知识了解有限。
其次,保险合同的条款通常是保险人事先设计好的,由于专业知识的匮乏投保人不能准确选择。
关于保险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探讨

关于保险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探讨一、问题的提出信息经济学认为,市场交易双方拥有的市场信息是不对称的,拥有更充足信息的一方为了自身的利益将损害另一方的利益,这种行为被称为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典型的信息不对称市场是所谓的“二手车市场”,即“柠檬市场”,按照信息经济学的解释,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逆向选择的存在,将导致“二手车市场”次品泛滥,极端情况下该市场将逐步萎缩甚至消失。
保险市场也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信息经济学开拓者之一的斯蒂格利茨对此进行了分析,他指出:保险公司事前不知道投保人的风险程度,从而使保险水平不能达到对称信息情况下的最优水平。
当保险费处于一般水平时,低风险类型的消费者投保后得到的效用可能低于他不参加保险时的效用,因而这类消费者会退出保险市场,只有高风险类型的消费者才会愿意投保。
当低风险消费者退出后,如果保险费率不变,保险公司将亏损。
为了不出现亏损,保险公司不得不提高保险费。
这样,那些认为自己不大可能碰到事故的顾客就会觉得支付这笔费用不值得,从而不再投保,最终结果是高风险类型消费者把低风险类型消费者“驱逐”出保险市场。
这就是保险市场的逆向选择问题。
此外,保险市场上还存在道德风险,即保险公司不能观察到投保人在投保后的个人行为。
如果投保人不履行合同或故意制造事故,往往会使保险公司承担正常概率之上的赔付率。
保险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是客观存在的,其对保险契约的达成、市场的运转产生不容低估的影响。
本文拟就保险信息不对称的表现、影响及矫正问题进行探讨。
二、保险信息不对称的表现形式及其影响保险经营活动中交易的双方因各自所处的地位、信息交流的愿望、拥有的资源和保险知识等差异,造成对方希望了解或本来能够了解的信息不能为对方所了解,从而形成保险信息的不对称。
保险信息不对称涉及到保险知识、保险技术、主客体特质、业务经营情况等多方面信息,由于不对称,使保险关系的双方诚信基础受到损害,从而影响保险关系的确立和确立后的牢固程度,进而对保险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产生影响。
论中国保险市场发展历程与信息不对称问题

论中国保险市场发展历程与信息不对称问题【摘要】对中国保险市场发展历程的三个阶段进行了简要梳理,初步探究了保险市场中产生信息不对称的原因,最后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关键词】保险市场;发展历程;信息不对称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国民的风险保障意识也随之增强,保险行业在社会发展中有着不容忽视的力量和前景。
纵观我国保险业三十多年的发展,保险市场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作为我国的朝阳产业,保险业面临着重大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陈林艳(2012)指出由于保险市场信息不对称,投保人无法了解保险产品质量,保险人对保险标的或保险人的实际情况不及投保人了解透彻,导致保险市场资源配置无效率,同时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王重润(2006)研究表明,保险市场是一个典型的信息不对称市场,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不利影响成为保险市场内在脆弱性的一个重要根源,只有解决好信息不对称问题,保险市场才能健康发展。
康爱香(2008)认为刚刚发展的中国保险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尤为突出,阐述了其表现及影响,并提出了防范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对策。
本文首先对中国保险市场的发展历程进行简要回顾,然后对保险市场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进行剖析。
二、中国保险市场发展历程中国保险业将近三十年的发展历程证明,保险业的发展必须走协调式的发展道路,必须遵循一定的经济发展规律;未来三十年是中国保险业发展的最好时期(魏华林,2008),因此我们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1.完全垄断阶段(1979-1990年)1979年底,中国决定恢复国内保险业务,这一阶段中国人保受到国家政策特许,集财险与寿险业务于一身,完全垄断了保险市场。
保险产品只有唯一的提供者,没有替代品,存在很大的进入壁垒。
由此可知,该阶段人保公司享受了独家垄断的一切好处,获取了大量的垄断利润,并且造成了保险资源的浪费,该时期保险市场的发展并不景气。
2.寡头垄断阶段(1990-2001年)在此阶段,人保公司的独家垄断地位被彻底打败,形成了寡头垄断的竞争格局。
保险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和反逆选择问题

保险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和反逆选择问题保险作为一种金融工具,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保险市场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和反逆选择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市场运行的效率和公平性。
本文将探讨保险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和反逆选择问题,并从市场调节和政府监管的角度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信息不对称问题信息不对称是指在市场交易中,买方和卖方拥有不同的信息水平,从而导致市场参与者无法全面准确地评估交易对象的风险和价值。
在保险市场中,信息不对称表现为保险公司难以获取被保险人的真实信息,从而无法确定保险费率和保险责任范围。
信息不对称在保险市场中的主要表现是反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反向选择是指在购买保险前,被保险人通常拥有比保险公司更多的信息,如患有某种疾病、从事高风险职业等,导致高风险人群更倾向于购买保险,从而提高了保险公司的风险。
道德风险则是指在购买保险后,被保险人可能会改变其行为方式,以获得不当的利益。
例如,购买汽车保险后,被保险人可能会故意制造事故以获取保险金。
为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市场可以采取一些策略。
首先,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完善的风险评估模型和数据分析技术,尽可能准确地评估被保险人的风险水平,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
其次,引入第三方机构或专业评估人员对被保险人的风险进行独立评估,提供中立的信息,并帮助保险公司确定保险费率和责任范围。
二、反逆选择问题反逆选择是指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市场参与者倾向于选择对自身有利的保险产品或保险策略,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个人风险,并让保险公司不得不面对高风险的投保人。
这种选择行为将导致市场的“劣胜优汰”,保险公司面临更高的风险和损失。
反逆选择问题在保险市场中的主要表现是低风险人群的风险逃避和高风险人群的风险偏好。
低风险人群可能会倾向于不购买保险,或购买较低保额的保险,因为他们相对来说具有较低的风险。
而高风险人群则可能会选择购买高保额的保险,以最大程度地降低个人风险。
市场可以通过引入差异化的保险产品和差异化的保费率来应对反逆选择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信息不对称对保险业的影响
【摘要】保险市场是一个典型的信息不对称市场,保险市场的不对称信息主要包括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文章从分析保险市场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原因着手,指出信息不对称对保险业产生的种种弊端,最后提出几点针对性的治理措。
【关键词】信息;不对称;保险业
1.保险市场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原因
所谓不对称信息就是指交易双方所掌握的信息在数量和质量上存在差异,即一方掌握的信息数量较多、质量较高,而另一方则恰好相反。
信息不对称是经济活动中的普遍现象,不同行业的劳动者在不同的信息领域或不同的时期,产生了不同的信息优势和信息劣势。
信息不对称现象是一种普遍、长期、大量的经济和社会现象,其不仅存在于有形商品市场,且在无形商品市场即服务市场中也经常出现,保险市场就是典型的信息不对称市场。
保险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是双向的,对于保险人和投保人都存在。
首先,投保人对保险人的信息不对称。
潜在的投保人总是比保险人更了解保险标的风险状态,保险双方存在信息差别是难以避免的。
尤其是在保险定价中,保险人通常使用分类计算法厘定保单价格,这种方法尽管简便,但却不能区别具有不同风险程度的保险标的,从而也就不能确定适合于投保人的保费水平,其最终结果是高风险类型消费者把低风险类型消费者“驱逐”出保险市场,即所谓
的逆向选择问题。
另外,由于保险人不了解投保人的真实情况,投保人风险意识降低,甚至诈保、骗保,也往往会造成保险公司因为居高不下的赔付率而陷入困境。
其次,保险人对投保人的信息不对称。
中国的保险市场是一个新兴的市场,保险公司层出不穷,保险商品复杂多变,保险服务参差不齐,而人们的保险知识和法律知识又比较欠缺。
因此,在保险过程中,投保人(被保险人)方面的信息不对称表现得尤为突出。
在信息缺乏披露的情况下,投保人很难对保险公司的财务实力、资信等级、经营状况、服务质量和发展前景作出正确的评价。
同时,保险合同是格式合同,是保险公司事先拟订的,投保人只能被动地接受或拒绝,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再加之绝大多数保单条款在表述上所含专业词汇过多,或晦涩难懂或模糊不清,致使投保人看不懂合同,而且赔付时,一般由保险公司解释赔付的条件和拒赔的理由,投保人由于缺乏专业知识,抗辩的余地很小。
所以,在保险合同的制定、履行、赔付等一系列过程中,都存在保险人利用其掌握的优势信息损害投保人利益的可能。
2.保险市场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弊端
2.1妨碍保险市场资源的有效配置
信息是影响资源有效配置的重要因素,信息结构的不对称,使处于不同信息地位的供求双方的风险和收益结构失衡。
由于缺乏保险基本知识,面临风险的个体特别是规模较小的经济实体和个人对自身风险的认识不足,将慎重对待投保或持两可、观望态度甚至敬
而远之,使潜在客户转化为现实客户的可能性变小,从而影响保险公司业务的开展。
2.2促使次品驱逐良品现象的产生
信息不对称,保险人事前不能准确知道投保人的风险程度,保险公司只能按照危险发生的平均概率厘定保单费率。
当保险费处于一般水平时,低风险类型的消费者投保后得到的效用可能低于他不参加保险时的效用,因而这类消费者会退出保险市场,只有高风险类型的消费者才会愿意投保。
2.3使保险需求得不到满足
传统的保险产品的主要功能是为遭受灾害者提供补偿,以使其能够度过灾害、恢复生产、维持生活、保证一定的生活质量;现代保险产品在原有功能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投资功能。
若保险消费者参加保险,则保险的两大功能就能得到顺利实现。
但由于保险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消费者在投保时徘徊不前,犹豫不决,最后可能做出少投保甚至不投保的决策;当遭受灾害打击时,消费者就不能得到足够的资金支持和经济赔偿,当然更无法获得资金增值的利益。
显然,在这种情况下,全社会保险需求就无法得到满足,保险的功能也丧失殆尽。
3.治理保险市场信息不对称的主要措施
3.1督促保险企业建立信息披露制度
要求保险公司对保险需求者披露有关信息,包括企业的经营状况、条款的详尽信息(尤其是新型寿险产品)。
同时保险监管部门
也应加强对保险行业内部信息的公开,建立保险从业人员(包括代理人和保险机构高级管理人员)的信息库,以利于社会查询。
3.2保险监管部门要加强对保险人的监督管理
这种监管体现在许多方面。
(1)从保险条款方面进行监管。
保险公司一般是保险条款的制定者和颁布者,因此其倾向于制定有利于自己的条款。
这就要求保险监管部门站在公正、客观的立场上对保险条款进行监管,使保险条款尽量有利于投保人、被保险人及其受益人。
如我国目前人身保险的不可抗辩条款对保险人的不可抗辩权规定过窄,因而对我国投保人、被保险人及其受益人不利。
保险监管部门应对这样的保险条款进行完善、充实、修正,使其更好地保障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利益。
(2)从财务方面进行监管。
保险公司的财务状况影响着保险业的发展,更影响到广大保险消费者的利益。
但个体消费者受知识、时间、财力等因素所限,不可能对保险公司的财务状况有全面、透彻的了解,这就要求保险监管部门应及时、准确地掌握保险公司的财务状况,并定期向社会披露。
显然,这样的做法十分有利于消除信息不对称现象,增强信息的透明度。
3.3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保险技术
西方发达国家成熟的保险市场无不善于总结和发展新技术,其条款设计、费率厘订、展业方式、理赔规范等都是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对象。
成熟的保险技术不仅能够对风险进行精确的分类和测算,设计不同类型的合同,将不同风险的投保人区分开,从而规避投保人的逆向选择;而且可以通过条款约定等形式,对投保人投保后的
行为加以限制和激励,从而预防和控制道德风险,减少投保人的欺诈行为。
另外,西方发达国家低承保利润的运营策略也是成功控制逆向选择的法宝之一,值得借鉴。
3.4加快中介市场的发展
保险中介是保险知识的拥有者和卖家,其身份易于为保险合同双方所接受。
但值得警惕的是,目前我国保险中介体系既不健全,又不规范,误导销售、高手续费、高回扣等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保险公司固然对其爱恨交加,投保人也是毁誉参半。
这就需要保险监管机构的干预了。
只有保险中介的充分和规范发展,保险市场才能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最后,必须指出的是,保险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是不可能被彻底消除的。
况且,由于风险多样化的出现,不对称信息对保险市场的影响方式将日趋复杂。
因此,要实现保险业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就应当进一步研究不对称信息对保险市场的影响,研究保险市场有关各方在长期或短期的不对称信息状态下的行为规律,揭示非对称保险市场的内在特征,为保险人的保险经营活动提供决策依据。
唯其如此,方能保证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保险市场的有效运行。
【参考文献】
[1]周延.信息不对称对保险业产生的影响及其治理措施.中国经济评论,2004,(05).
[2]孙立明,孙祁祥.保险代理人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一个理论分析框架.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