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歌》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囚歌教学设计

囚歌教学设计

囚歌教学设计《囚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体会诗人的情感。

学生能够学习诗歌的写作技巧,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默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语言等方面,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通过仿写、创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诗歌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了解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感受他们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体会诗人的情感。

学习诗歌的写作技巧,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语言等方面,体会诗歌的艺术魅力。

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和人生启示。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诗歌的背景、作者、内容、主题等方面的知识。

讲解诗歌的写作技巧、艺术特色等方面的知识。

朗读法让学生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节奏、情感等方面的特点。

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正确的朗读方法和技巧。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的内容、主题、写作技巧等方面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体会,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分析法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语言等方面的特点,体会诗歌的艺术魅力。

1. ◦ ◦ ◦2. ◦ ◦ ◦3. ◦ ◦ ◦ 1. ◦ ◦ 2. ◦ ◦ 1. ◦ ◦ 2. ◦ ◦ 3. ◦ ◦4. ◦分析诗歌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和人生启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仿写法让学生模仿诗歌的写作技巧和风格,进行仿写练习,提高学生的诗歌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革命烈士的视频,让学生感受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和伟大精神。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哪些革命烈士?他们有哪些英勇事迹?引出课题《囚歌》,让学生了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

《囚歌》教学设计(详案)

《囚歌》教学设计(详案)

《囚歌》教学设计2教学准备一.激情导入,引发兴趣(4分钟)1.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七单元“尊严”。

同学们会读这个词吗?当老师写下这两个字时,心里有一种神圣感,一起读一读。

你能用“尊严”组个短语或说一句话吗?(1—3生)简单评价:是的,尊严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很重要,甚至超越生命。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皖南事变后,时任新四军军长的父亲叶挺遭到国民党长期无理拘押。

这首《囚歌》,浓缩着他对牢狱生涯的体验和对生命、自由及尊严的悲壮思考。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尊严”的诗歌。

(出示课题:《囚歌》教师板书,学生齐读课题,朗读课文)3.解析“囚”字。

从字形上看,“囚”是什么意思?(人被四堵高墙紧紧围住,如笼中之鸟,失去自由。

“囚”的意思就是把人关在监狱里。

)同学们通过预习,知道诗歌里的“囚”是指的哪里吗?(关押革命者的牢房,渣滓洞)“囚”的人是谁呢?(叶挺,革命者)4.这首诗的作者就是?(叶挺,板书)课前同学们搜集了叶挺将军的资料和诗歌创作背景资料,现在谁来简单介绍一下叶挺将军?(一生答)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谁再来简要地说一说。

(一生答)教师简单评价。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军长叶挺,被反动派囚禁在上饶集中营。

关他的那间囚室既黑暗,又潮湿,冰凉的地上,铺着几把发霉的稻草,上面尽是臭虫和跳蚤,叶军长受尽了折磨。

为了诱骗叶挺投降,国民党反动派挖空了心思,耍尽了手段,可叶挺坚贞不屈。

蒋介石气急败坏的把叶挺关进重庆“中美合作所”。

在那里,叶军长受尽折磨和迫害,过着非人的折磨。

更使叶挺苦恼的是身居囚室,不能驰骋抗日战场,不能带领战士们冲锋陷阵,他越想越气,越想越怒,因而,拿起笔在囚室的墙壁上写下了正气浩然的《囚歌》。

)思考: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小组讨论)7.指名回答(1—2生)。

好,带着你的理解,我们再来读。

《囚歌》的教学教学设计

《囚歌》的教学教学设计

《囚歌》的教学教学设计《囚歌》是中国作家朱自清先生的一篇优秀散文。

教学设计是指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学作品。

以下是一份针对《囚歌》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了解《囚歌》的作者及其生活背景;2.理解《囚歌》的主旨和意义;3.分析词句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4.培养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使之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文章写作。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5分钟)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

可以播放一段关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短视频,让学生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环境。

2.提问学生对囚徒这一概念的理解,并引导他们思考囚徒可能经历的困难和痛苦。

步骤二:讲解作者及背景(15分钟)1.介绍《囚歌》的作者朱自清,包括其生平和主要作品。

2.通过讲解朱自清先生的生活背景,如他曾数次遭受政治迫害并被关押,引导学生对作品的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步骤三:朗读与分析(30分钟)1.教师出示《囚歌》原文,可将课文分成若干段落,组织学生进行轮流朗读。

2.在朗读后,教师对课文进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其中词句的含义和作者的意图。

3.组织学生共同分析作品的主题和它所体现的人生哲理。

步骤四:小组合作讨论(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课文提出自己的理解和观点,并展示给全班。

2.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互相交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作品。

步骤五:写作任务(20分钟)1.提供一个写作任务,要求学生以《囚歌》为题,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2.教师给予适时的指导和建议,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步骤六:总结与展示(20分钟)1.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作品,可以将其中优秀的篇章进行集体展示。

2.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再次强调《囚歌》的主旨和意义,鼓励学生通过阅读和表达来增强自己的文学素养。

教学评估:1.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包括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的能力。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囚歌》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囚歌》教学设计

【导语】《囚歌》⼀诗浓缩着叶挺将军牢狱⽣涯的深切体验,是他对于理想、⽣命和尊严的悲壮思考。

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教学⽬标: 1、知识与能⼒⽬标: (1)读准⽣字新词。

(2)读通、读顺、并背诵诗歌。

2、过程与⽅法⽬标: 采⽤多种⽅法⿎励⾃学感悟,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诗歌。

3、情感、态度、价值观⽬标: 通过学习感受叶挺将军对****⿊暗统治的愤慨,对⾰命必胜的信念和为共产主义事业⽽献⾝的壮志豪情,从⽽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活。

教学重点: 理解体会诗歌中两个“⾃由”的不同含义。

教学难点: 了解诗的写作背景,读懂诗句的意思。

教学时数:第⼀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激情引⼊ 1、上课之前,我想给你们看两张图⽚。

你看到了什么?师语⼩结。

(这些低矮潮湿的房⼦,便是曾经关押⾰命战⼠的监狱。

1945年****在重庆歌乐⼭设置了⼤⼤⼩⼩10余座监狱。

其中取名为渣滓洞的⼀座监狱,就因为有⽆数的⾰命者在这献出了宝贵的⽣命,所以被⼈们称为“活棺材”。

在那⾥,⾰命战⼠经受了种种⾮⼈的折磨,惨绝⼈寰的毒刑。

就在那⽪鞭的嘶咬、烈⽕的焚烧、鲜⾎的飞溅之中,正义与*进⾏着殊死较量。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间牢房,便是渣滓洞中的⼆号牢房。

在1949年解放前⼣,****放⽕焚烧了这⾥的男牢房,囚禁其中的许多⾰命战⼠被活活烧死。

⽣命烧掉了,但⾰命者的精神是永远也烧不掉的。

就在这⾥,就在我们现在看到的这间牢房的墙壁上还永久地留着⼀⾸诗(出⽰《囚歌》⼿稿,并配以朗诵。

) 2、这个留名为“六⾯碰壁居⼠”的⼈便是我国将领“叶挺”将军。

3、今天,我们就⼀起来学习这⾸⽤⽣命和鲜⾎写成的《囚歌》。

(板书课题) 4、齐读课题。

5、指导学⽣读准⽣字“囚”的字⾳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释题:这⾸诗名叫“囚歌”,谁能说⼀说“囚”是什么意思?(把⼈关在监狱⾥,让⼈失去⾃由)。

板书:失去⾃由 2、⾃由读课⽂,读准⽣字字⾳,读通句⼦。

《囚歌》教学设计4篇

《囚歌》教学设计4篇

《囚歌》教学设计4篇《囚歌》教学设计1一、学生情况分析在以前的教材中,学生接触诗歌较多,很喜欢这种体裁,但本诗属革命诗,学生对诗歌的创作背景了解不多,体会诗歌意蕴有难度。

二、设计思路学生初读后,从学生的难点切入,先进行创作背景介绍,然后通过学法提示,指导学生逐步深入了解诗意。

以有喻意的词句为着眼点,引导学生体会喻意,整个教学过程以读促思,以思促读。

三、教学目的要求1、学习叶挺同志坚定的革命立场和伟大的献身精神,培养学生对党、对革命的深厚感情和共产主义理想,学习革命者为捍卫信仰的尊严不惜牺牲的精神。

2、理解诗中部分词语的含义或作用,进而读懂全诗,使学生体会诗歌精炼、形象的特点,培养阅读诗歌的能力。

3、能有感情地阅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朗读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一致的,即准确地理解部分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体会其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重点分析诗人在“爬出来”和“烈火中得到永生”两者中的选择,体会诗歌中两个“自由”的内涵。

五、教学时间1课时六、课前准备词语卡片;指导朗读的幻灯片或挂图。

七、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解题,介绍时代背景1、通过讨论解题:(1)谁能从题目上看出这首诗是叶挺同志在什么环境下写的?(随即指出“囚”字在这里的含义)(2)它为什么不叫“囚诗”而叫“囚歌”?(学生若答不出来,暂且存疑)2、介绍时代背景:(1)问学生是否了解叶挺坐牢的原因和狱中的斗争事迹。

有了解的请他们向大家介绍。

(2)教师介绍或补充介绍。

强调叶挺同志不为高官厚禄所动这一点。

最后由狱中难友传唱这首诗一事再回到题目的“歌”字。

(二)初读课文,质疑问难,并初步把握中心思想1、教师范读课文。

2、提示学法:读全诗――质疑――理解重点词句――弄懂诗意――体会感情。

3、学生轻声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找出不懂的地方,并做上记号;读完后想一想:从这首诗可以看出叶挺是个什么样的人?4、讨论以上问题,把握中心思想。

5、学生质疑。

囚歌教学设计

囚歌教学设计

囚歌教学设计《囚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叶挺将军的坚定信念和高尚情操,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体会叶挺将军的坚定信念和高尚情操。

2.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和隐喻,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授法:讲解诗歌的背景、作者、内容和主题,让学生对诗歌有初步的了解。

2. 朗读法朗读法:让学生通过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3. 分析法分析法:分析诗歌的语言、结构、象征手法和隐喻,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艺术魅力。

4. 讨论法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的主题、情感和艺术特色,让学生在交流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5. 欣赏法欣赏法:让学生欣赏诗歌的朗诵、音乐和绘画等艺术形式,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叶挺将军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叶挺将军的生平事迹和革命精神。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叶挺将军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引出课题:《囚歌》。

2. 讲授新课介绍诗歌的背景和作者,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事迹。

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纠正读音和断句。

让学生默读诗歌,思考以下问题:诗歌的题目是什么意思?诗歌的第一节写了什么?诗歌的第二节写了什么?诗歌的第三节写了什么?诗歌的主题是什么?组织学生讨论以上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

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让学生分析诗歌的语言、结构、象征手法和隐喻,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囚歌》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囚歌》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囚歌》教学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囚歌》,使学生了解诗歌的背景,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囚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自由的情感,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囚歌》的诗歌内容,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囚歌》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诗歌:学生齐读《囚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讲解诗歌:教师逐句讲解诗歌,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

4. 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等。

2. 知识掌握:检查学生对《囚歌》诗歌内容的掌握程度。

3. 情感态度: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如热爱祖国、珍惜自由等。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囚歌》原文。

2. 课件:教师准备的相关课件。

3. 视频资料:关于《囚歌》的背景介绍视频。

4. 课外读物:推荐学生阅读与《囚歌》相关的诗歌作品,扩大知识面。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学习《囚歌》与其他囚禁题材的文学作品,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囚禁情节等,从而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

2. 创作练习:鼓励学生以《囚歌》为灵感,创作自己的囚禁题材的诗歌或故事,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七、作业布置1. 背诵《囚歌》:要求学生课后背诵《囚歌》,加深对诗歌的记忆和理解。

八、教学反馈1. 课堂观察: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 作业检查:教师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和心得体会,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评价。

九、教学调整1. 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馈,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囚歌》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囚歌》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囚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囚歌》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能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能够背诵并默写《囚歌》。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引导学生运用诗歌创作技巧,进行创意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和欣赏,提高文学素养。

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培养人文关怀。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囚歌》的作者、创作年代和背景。

分析诗人在创作这首诗时的情感状态和思想倾向。

2. 诗歌结构分析:分析《囚歌》的诗歌形式、韵律和节奏。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开头、结尾和过渡部分,理解诗歌的整体布局。

3. 词语和意象解读: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理解其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引导学生通过词语和意象的解读,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囚歌》的主题思想和诗歌形式。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诗歌中深层含义的解读和理解。

诗歌创作技巧的应用和创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相关背景信息,激发学生对《囚歌》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创作的意义和价值。

2. 诗歌阅读与分析:让学生朗读《囚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通过讨论和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 词语和意象解读: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解读其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

五、作业与评价:1. 作业:要求学生背诵《囚歌》,并默写其中的重要句子。

要求学生根据《囚歌》的创作技巧,进行一次诗歌创作练习。

2. 评价:通过学生的背诵和默写,评估学生对《囚歌》的掌握程度。

通过学生的诗歌创作练习,评估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对诗歌的理解程度。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囚歌》的主题和形式。

2. 利用图像和音乐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囚歌》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激发热情
师:(音乐,画面)同学们,伴着铿锵的乐曲,让我们一起来到重庆歌乐山的渣滓洞。

曾经就在这里,革命战士经受着非凡的折磨,遭受着惨绝人寰的考验,在那皮鞭的撕咬,烈灭的焚烧,鲜血的飞溅下,正义与邪恶进行殊死的较量。

1949年前夕,国民党反动派放火焚烧了这里的男牢房,囚禁其中的革命战士被活活的烧死。

然而,就在这里,就在这座牢房的墙壁上,永久地留下了叶挺将军这首气吞山河的诗歌——
生:囚歌。

二、整体感知,树立形象
师:“囚”是一个会意字,看着这个字,你能联想到什么?
生:一个人被关在囚室里。

师:从字形上,仔细地观察,里面的人字我们称之为囚犯,外面关住人的框我们叫做囚牢,囚犯被关在四面高墙的牢房里,如笼中之鸟,失去自由。

师:再读课题,注意把题目和作者连起来读。

你能根据题目和作者试着讲一下这首诗歌的主要内容吗?
生:叶挺被囚禁在牢房里写下的诗歌。

师:读着课题,听着你们的回答,老师的眼前出现了这样的画面:阴暗的牢房里,潮湿冰冷的水泥地上,国民党反动派一次次的烕逼与利诱下,叶挺将军始终保持坚贞的革命气节,与敌人进行着不屈的斗争。

下面,就让我们聆听当时的一段对话,(播放电视剧叶挺将军中节选的部分对话录音)一边听一边想: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你仿佛看见了……似乎听到了……
师:听着叶挺这段义正词严,壮志凌云的话语,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的眼前出现了叶挺和国民党反对派在牢房里对抗的情境。

生:我的眼前出现了叶挺高大的身躯,激昂的话语,坚定的神情。

师:叶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们来看一段资料
【为了诱骗叶挺投降,国民党反动派挖空了心思。

—天,国民党第三战区司
令顾祝同,派了一辆豪华的小轿车,把叶军长接到司令部参加宴会。

宴会开始后,顾祝同向叶挺敬酒,劝叶挺发表宣言,声明新四军违犯了军令,只要这样做就可以出狱,甚至可以做官。

叶挺手拍桌子,勃然大怒,道:“无耻,你们制造皖南事变,陷害新四军,破坏抗日,该是你们向人们认罪才对。

”叶挺坚贞不屈,视死如归,句句话如同利剑,刺得顾祝同瞠目结舌。

蒋介石又派叶挺军校的同学去劝叶挺投降,叶挺不但没有同意,而且还把眼睛一瞪说:“要砍脑袋,就砍吧!头可断,血可流,志不可屈!”后来蒋介石亲自出马,劝叶挺投降,被叶挺严词抱绝。

蒋介石气急了,把叶挺关进重庆“中美合作所”。


师:看完后,请你用一个四字的词语说一说你眼中的叶挺。

生:大义凛然
生:坚强不屈
……
三、深入学习,体悟情感
师:诗歌中哪些小节具体写了叶挺的“坚贞不屈”“视死如归”,听课文录音,一边听一边思考
生:第二、第三小节
师:默读第二小节,一边读一边想:读到诗中的哪个字,哪个词,你感到难过(气愤,震撼……)还是其他的感受,可以透过词语展开想象,可以有感情朗读,可以联系实际,也可以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独自用心的体会。

生:读到“我渴望自由”,我感到气愤,敌人把叶挺关在暗无天日的牢房里,不让他出来,不许他带兵
生:读到“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我感到振奋,叶挺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保持自己的革命立场,绝不肯向敌人低头
……
师:(屏示〕“人的臭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丨”这是一个反问句,结尾为什么是叹号?
生:加强了语气,突出了他坚定的意志。

师:改成陈述句,比较这两个句子,哪个句子写得好,为什么?
生:文中的句子更能表现出叶挺宁死不屈的革命气节。

……
再读,进行体会。

师:是啊,头可断,血可流,志不可夺。

作为人,不能没有骨气,没有尊严。

生:集体再读此句。

师:记得意大利诗人裴多菲曾经说过,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自由对于人类来说,是多么重要。

没有了自由,就像鸟儿失去了翅膀,大树没有了根系,那么,诗中哪个词语,最能表现出叶挺对自由的向往?
生:渴望
师:“渴望”是什么意思,你能给它换个词吗?
生:盼望
生:希望
生:期望
师:字典中渴望是迫切的希望的意思。

叶挺希望得到怎样的自由?
生:从监狱里出来,去战场,与敌人战斗,消灭日本鬼子。

师:我们继续走进叶挺,了解他当时的心情。

(屏幕出示资料) 【初冬的寒风吹进了黑暗潮湿的囚室。

叶挺的身体十分虚弱,他听到呼呼的风声,好像听到了他心爱的战马在叫。

他多么想回到新四军,率领战士们消灭曰本鬼子,建立新中国啊!可是国民党却把他囚禁起来……】
师:读了这段资料,你是什么心情〗
生:气愤
师:带着这种感情再来朗读这节诗歌。

生有感情地读此节诗歌
师:叶挺满怀着对革命的向往,对共产主义事业的追求,渴望着光明,渴望着自由。

然而,敌人给予他的自由和他需要的自由一样吗?
师:快速默读第一小节诗歌,读后,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生:我读懂了敌人让叶挺投降
师:这是一种没有骨气的自由
生:让叶挺背叛革命
师:这是一种没有尊严的自由
生:让叶挺当叛徒
师:这更是一种背信弃义的自由,能要吗?怎么读?自由练习读,读第一节。

师:紧锁的是什么,、
生:是囚门,——读
师:紧锁的囚门关住了我们的躯体
生:——读
师:紧锁的囚门限制了我们的自由
生:——读
师:这里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
师:一个声音,指的是谁的声音?一个声音是怎样的高叫着?
生:国民党反动派的声音
生:狰狞的
生:阴险的
生:轻蔑的
……
练习读
师:面对敌人的诱惑,叶挺给予了沉重的回击,让我们拿起书,把一二两节合起来读一读。

师引读:面对敌人的诱惑,叶挺表现出大义凜然,坚贞不屈的气节。

正是拥有这样的气节,他才清晰而激昂的回应道——生:“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师:正是拥有这样的气节,他才义正词严地的反问道——
生:“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师:正是拥有这样的气节,他横眉冷对,振臂高呼——
生:“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师:对于敌人的诱惑,革命者丝毫不为所动。

面对着英勇无畏的革命者,请你想象一下,敌人还会采取怎样的手段?
生:用刑
生:继续威逼利诱
师:我们来看这段资料,看后,你有什么感受?
【1941年9月前,敌人对被俘人员主要采取“软”的一手,以所谓“怀柔政策”,诋毁共产党,诱使被俘人员变节叛变。

“怀柔政策”失败后,敌人选调极其凶残的特务当打手,以高压手段和各种严刑拷打,加紧对革命志士迫害与摧残……
面对威逼利诱,叶挺都不为所动。

他痛斥叛徒越凌波的无耻行为,几个耳光将他赶出门外。

在进牢房的第8天起,他开始写作自述文章《囚语》。

笔端起风雷,叶挺愤然在囚室的墙壁上写下铮铮誓言: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正气压邪气,不变应万变;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坐牢三个月,胜读十年。

黑狱中,国民党反动派创造“金木水火土,风站呑绞毒”十种常用酷刑,用针刺肚皮,用木棍打人,用土活埋人,呑噬吃虫子……】
生:愤恨
生:仇恨
师:其实,就算这样,他们还觉得不够,我们再来看一组画面。

(电影《上饶集中营》中敌人用刑的画面)
师:看着这样的画面,我们的心在颤抖,在流血,这是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啊!革命者却以自己的血肉之躯,经受着非人的折磨,这需要怎样的意志啊!正是怀着对革命者无比的忠诚,对敌人刻骨的仇恨,在生与死的抉择中,在血与火的考验下,作为新四军军长的叶挺,毅然决然地发出了声声呼告——
生:(音乐起)齐读第三小节
师:希望有一天,是哪一天?那一天会出现怎样的情景?
生:革命胜利的那一天。

生:叶挺与国民党反动派同归于尽(泣不成声)
……
师:叶挺坚信革命胜利的那一天会迟早到来,革命的烈火会从地下涌出,在整个大地上熊熊燃烧,叶挺对革命充满了必胜的信念,为了这一信念,他早已做好了准备,做出了选择,那就是——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永生什么意思?人己经死了,永生的是什么?
生:是精神
生:是信念
师:叶挺正是用坚贞的革命气节,不屈的革命意志,保持着一个
革命者地尊严。

我们怀着这样的感情,集体来把诗歌读一遍,同时思考,作者在表达这一信念时,用了怎样的写作方法?
生:恰当的对比
生:形象的比喻
……
四、总结诗文,进行拓展
师:同学们,课文我们学完了。

叶挺的身影渐行渐远,我们不由得再次陷入沉思,回顾课题,叶挺只是在表白自己的心声吗?不,他是在表白和他一样,具有坚强的意志,拥有着尊严,保持着高尚情操的无数革命先烈。

让我们一同走进他们,了解他们的光辉历程。

【补充王二小,小萝卜头,刘胡兰,陈毅等事迹……这里略】
师:同学们,为了千千万万人的自由,一批批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写下此时最想对他们说的话。

生进行交流
最后,老师在这里也写了一首诗,和大家共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