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子演奏入门教程[1]
竖笛指法六孔入门教程

竖笛指法六孔入门教程
竖笛指法是学习竖笛的基础,下面是一个适合初学者的六孔竖笛入门教程,让我们一起开始吧!
1. 准备
首先,准备好你的竖笛。
确保笛子是干净的,并检查有没有损坏或松动的部分。
调整笛子的嘴口和乐脚,使得在吹奏过程中感觉舒适。
2. 手指的姿势
将竖笛握在右手上,食指放在第一孔上,第二指放在第二孔上,依此类推。
拇指和无名指分别放在笛子的背面,以固定笛子的平衡。
3. 第一孔
将竖笛放到嘴唇上,轻轻地吹气,同时用食指封住第一孔。
注意吹气的力度要均匀,不要吹得太大声或太小声。
练习吹奏一段简单的音符,听清楚音准。
4. 第二孔
继续吹气并封住第一孔,用食指封住第二孔。
这会使音调升高一个全音阶。
记住要保持空气流畅,并注意音准。
5. 第三孔
重复上述步骤,封住第三孔。
这会使音调再次升高一个全音阶。
确保每个音符都清晰可辨,并尝试演奏简单的音阶。
6. 其余孔
继续练习并封住剩下的孔,直到所有的六个孔都能够熟练地使用。
记住,保持良好的姿势和正确的手指位置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助于产生清晰、准确的音符。
7. 练习乐曲
一旦你掌握了基本的六孔指法,可以开始尝试一些简单的乐曲。
从易到难逐渐提高难度,不断练习和挑战自己。
希望这个六孔竖笛入门教程对你有所帮助!记得要持之以恒,勤奋练习,慢慢提高自己的演奏技巧。
祝你在竖笛学习的道路上取得成功!。
笛子的新手入门教学

笛子的新手入门教学笛子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汉族乐器,那么笛子的入门教学都有哪些?接下来小编为大家介绍笛子的入门教学,一起来看看吧!笛子的新手入门教学1、笛子构造介绍(音孔与音的关系)我们首先来看看笛子的构造图。
吹孔是我们用嘴巴往里吹气的地方,按音孔是用手指按孔的地方,吹孔与按音孔是我们后面学习演奏技巧最重要的部份。
通过按不同的音孔发出不同的音,通过控制向吹孔吹气的力度大小可以决定音的高低。
膜孔是需要自己贴膜的,膜的质量和材质也会影响笛子的音色。
2、笛子指法接着我们来看看笛子指法图,把笛子构造图打竖,按音孔从上到下是从第一孔到第六孔。
常用的指法是左手在左边,右手在右边,即左手按食指、中指、无名指分别按第六孔、第五孔、第四孔。
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分别按第三孔、第二孔、第一孔。
上图中黑色的圈圈代表用手指按住音孔,堵气气流不让它流出。
如图可见,最左边图把六个按音孔全按住是低音5的音,第二图把第一孔放开,其他孔按住是低音6的音,后面的以此类推,笛子代表指法,下面的数字代表对应吹出来的音。
3、气息的控制刚拿到笛子时有很多朋友可能会吹不响,其中最大的原因可能就是因为不会运用气息,不知道该用多大的力度。
刚开始时建议都是缓吹,让气息从嘴巴缓缓吹进吹孔,如果拿着笛子不习惯,也可以拿笔盖,对着笔盖吹,留意吹时的角度和气息力度,那种感觉与吹笛子是一致的。
当你能吹响笛子的时候就可以按照上面的指法图,按住吹孔,就可以吹出不同的音。
仅仅只是吹响笛子是远远不够的,想要吹奏完一首完整的乐曲经常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我们在吹奏的过程中要学会控制气息呼出的大小,同时也要控制气息的稳定,气流的大小会影响音高和音色,不稳定了吹出来的音也会变得极不和协。
我们可以通过长音练习来解决这个问题。
4、演奏技巧 - 单吐在吹奏时每个音经常需要保持他的颗粒性,这时候就要用到单吐,单吐的标识是一个" T "。
单吐就是用舌头顶一下嘴唇,用嘴巴念"吐"这个字的感觉。
吹笛子的技巧和方法

吹笛子的技巧和方法吹笛子是一种充满乐趣和挑战性的乐器,无论您是孩子还是成人,学会这项技能都充满了乐趣。
如果您正在考虑学习吹笛子,本文将提供一些有用的技巧和方法,帮助您在吹奏这个美妙的乐器上取得成功。
1.正确的姿势好的姿势是吹笛子的基础,它可以帮助您获得最佳的音色、音量和精度。
在吹笛子时,您应该坐在一张直背椅上,将脚平放在地面上,身体向前倾斜。
将笛子放在嘴巴中央,用左手握住笛身,使其呈水平方向。
右手可以放在键盘上,并保持放松状态。
2.正确的口型要吹出清晰、明亮的音色,您需要采取正确的口型。
打开嘴巴时,应将下唇向前推,略微紧闭上唇。
将笛子放在嘴巴中央,发出音色时,用气流将空气吹出。
3.正确的呼吸方式呼吸是吹奏任何乐器的基础。
在吹笛子时,您需要掌握正确的呼吸方式。
吸气时,应用鼻子吸气,让气流尽可能顺畅地进入肺部。
吐气时,要用肺部的空气推动笛子发声。
注意,在吹笛子时,不能强迫自己用喉咙来推动气流,这会让您容易感到疲劳和不适。
4.掌握正确的节奏和节拍吹笛子需要掌握正确的节奏和节拍。
在学习吹奏时,建议您首先练习单个音符和简单的乐句。
练习速度应该缓慢,直到您能够准确地吹出每个音符为止。
随着时间的推移,您将能够加速演奏,并且掌握更复杂的乐句。
5.注意力集中学习吹奏时,您需要全神贯注,以确保每个音符都被完美演奏。
在吹奏过程中,注意力集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一个小的失误可能会影响整段曲目的演奏效果。
如果您发现注意力难以集中,可以尝试用一些令人放松的方法,例如深呼吸或冥想。
6.保持练习学习吹笛子需要时间和耐心。
在开始学习时,您可能会遇到一些挫折和困难。
不要放弃,保持练习,并对自己有信心。
练习时间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而定,但建议每天练习30分钟到1小时以提高技巧。
总之,吹笛子是一项充满乐趣和挑战性的技能。
通过掌握正确的姿势、口型、呼吸方式等技巧,您将能够成为一位优秀的吹笛手。
记住,练习、耐心和信心是学习任何乐器的关键。
祝您吹笛子愉快!。
初学笛子基础教程

初学笛子基础教程笛子演奏入门1、嘴唇自然闭合,双手捧着笛子两端,左手握笛头,右手握笛尾,将吹孔置于嘴唇下沿,对准吹孔吹气。
2、当气息冲出时,只让出小空隙使气息通过,并使成为一束气柱往吹孔下方斜着吹去。
其原理就如同吹响笔套一样。
3、为使气息冲出时不将两唇冲开,而致气息散掉,两颊肌肉必须用劲,保持气息的出口很小。
4、吹出来的声音要求纯净,避免夹杂气声。
5、要对着镜子常练,休会如何对准气孔,使发音位置正确,不偏不倚,使气息全部化为笛音。
吹笛子的姿势吹笛要讲究姿势,这不仅仅是演奏形象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了适应演奏者的生理特点,充分发挥技巧,更好地表现音乐内容。
吹笛子的姿势,分立式和坐式两种。
立式就是站着吹奏的姿势,一般在独奏、重奏、齐奏时采用这种姿势。
要求是当身体站定后,两腿直立,两脚分开呈八字形一脚稍前、一脚稍后。
笛尾向右者,左脚稍前;笛尾向左者,右脚稍前。
一般情况下,身体重心落于两腿之间,必要时才向左右移位。
腰部要直。
胸部自然张开。
头正。
肩平。
眼前视。
双手举起笛管,两肘自然下垂,将吹孔向上不要过分里斜或外闪置于口唇中央处,笛管与双唇平行、与鼻梁垂直,或笛身和头部略向笛尾方向倾斜,笛头笛尾前后一致。
在合奏或伴奏时,一般采用坐式。
坐式上身与立式相同。
坐位高低要适当,凳子太高、太低都会防碍正常呼吸。
坐式最好不要架腿,两脚分立才坐得稳定。
持笛的方向,即向右方还是向左方持笛的问题,可以根据个人习惯决定。
这对演奏来说毫无妨害。
但从笛子改革,从演卖者兼学多种笛,从参加合奏时求得统一等的角度来考虑,还是以向右方持笛为宜。
这不是说要把已经习惯于左方持笛的都改过来,而是建议初学者从开始学吹起便形成右方持笛的习惯。
本书是按右方持笛讲述,若属左方持笛者,做反向理解。
持笛按孔的具体方法一种是指肚按孔法。
即以右手无名指、申指、食指的第一节指肚中指略靠里,分别依次开闭第一、二、三孔;右手大拇指第一节指肚,托于笛身下方约第三、四孔之间,小指指尖随附笛侧,与其它手指相配合,时起时落。
笛子入门吹笛子如何调节指法和运用

笛子入门吹笛子如何调节指法和运用笛子是一种古老的乐器,具有独特的音色和表现力。
掌握好笛子的指法和运用是入门的第一步,下面将介绍一些笛子入门者如何调节指法和运用的技巧。
一、调节指法1.手指姿势:将笛子横放在唇间,右手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分别按下底部三个孔,左手食指、中指和无名指也按下三个孔夹在笛子上半部分,拇指轻轻固定笛子。
手指应轻盈而柔软,不要用力过猛。
正确的手指姿势有助于准确地按下孔。
2.按孔要领:笛子上的孔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直角孔,一类是半孔。
直角孔通常为大孔,半孔通常为小孔。
直角孔通过单手按下,半孔则需要反复开关。
按孔时要注意力道的大小,太大会造成音质不准确,太小则会影响音的发声。
通过反复练习,调节按孔的力度。
3.移指要领:移指是指在不同音高之间转换时,需要调整手指位置。
在练习中,可以从最简单的音阶开始,逐渐加强移指速度,提高手指的敏捷性。
练习时可以借助元音发声辅助,例如每个音下想象一个元音发出的声音,帮助记忆和感觉不同音的区别。
二、运用技巧1.发音技巧:吹笛子时应当保持笛子与唇部间的适当距离,并将唇部紧贴笛子的吹口,呈“轻抿”状。
正确的呼气方式是吐气均匀且稳定,注意不要出现气流断断续续的情况。
练习发音时,可以先调节好吐气的节奏,再逐渐加快速度,确保音色清晰、饱满。
2.声音连贯:笛子的音色特点是柔和、清亮,因此需要在演奏过程中保持音色的连贯性。
在音符之间要保持顺畅的气流,并注意各音之间的连贯度。
可以通过练习吹奏简单的乐曲,如《小星星》、《声声慢》等,逐渐掌握音符之间跳转时的注意事项。
3.呼吸节奏:在演奏笛子时呼吸的节奏非常重要,过长的气息可能造成演奏不连贯,过短的气息则会影响演奏的表现力。
应根据曲子的要求合理安排呼吸的时机和节奏,保证演奏的稳定性和流畅度。
4.表情与演绎:在演奏笛子的过程中,需要通过表情和姿态表达音乐的情感和意境。
可以试着闭上眼睛,将自己融入到音乐中,感受音乐的情绪并将其传达出来。
初学笛子怎么吹

初学笛子怎么吹怎样吹好笛子运气对于吹奏者来说非常重要。
它是美化音色和控制音的强、弱、长、短以及各种感情变化的基础那么初学笛子要怎么吹奏呢?下面店铺整理了初学笛子的吹奏方法,供你阅读参考。
初学笛子的吹奏方法:气息法(一)气息控制笛子的发音、声音的高低、强弱、长短、刚柔都与吹奏时的“运气”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种运气上的功夫,我们叫它“气功”,意思就是说,要吹好笛子必须在“运气”方面下一番功夫。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呼气和吸气的时间大致相等,吹笛子则要用深呼吸,就是用横隔膜(位于肺部和腹部之间)着力,即胸腹联合呼吸法。
换气时最好用口、鼻相结合的方法。
以口为主,就是将嘴的两角稍稍放开吸气,这样吸气较快。
吐气时,应利用胸肌、腹肌和横隔膜的控制能力,使气息能够均匀、有节奏地逐渐吐出。
初学者一开始就要有意识地注意呼吸方法,不要违反正常呼吸的运动规律,否则会影响演奏,也不利于身体健康。
一般初学者一口气能吐10—15秒钟就不错了。
运气对于吹奏者来说非常重要。
它是美化音色和控制音的强、弱、长、短以及各种感情变化的基础。
为了掌握正确的“运气“方法,可以结合吹奏长音,作以下两种练习:慢吸慢呼——深深地吸一口气,吹一个长音。
吸气时要求吸足而不出声,呼气时要求均匀、平稳,时间长而不费力。
所以,当你呼出一口气时,在这口气还未呼完之际(约留五分之一左右,这时小腹横隔膜还处在控制之中)。
即应吸入第二口气。
一定要使胸部的活动与横隔膜腹部的运动始终保持连贯,否则,进入吹口的气流就一定不流畅,而且容易出现嘴角漏气、出音尖叫、音色难听的现象。
快吸慢呼——这是吹奏竹笛时运用最多的呼吸方法。
吸气时间越短越好,因为在乐曲进行中允许吸气的时间是很短的。
怎样吹好笛子运气对于吹奏者来说非常重要。
它是美化音色和控制音的强、弱、长、短以及各种感情变化的基础。
>>呼吸运气要注意避免耸肩、收腹、挺肚等错误,还要注意弱音的控制。
关于呼吸运气要注意避免的几个错误:①耸肩。
儿童竖笛入门基础教程

儿童竖笛入门基础教程一、简介儿童竖笛是一种适合儿童学习的乐器,它外形小巧,音域广泛,吹奏简单,音色优美,因此备受家长和孩子们的喜爱。
本文将介绍儿童竖笛的入门基础教程,帮助孩子们快速掌握基本技巧。
二、准备工作1. 购买合适的竖笛:选择适合儿童的竖笛,一般为C调,大小合适,质量好的竖笛。
建议选择塑料材质的竖笛,便于清洁和维护。
2. 清洁竖笛:使用专门的竖笛清洁棉和竖笛刷清洁竖笛内部和外部,确保笛身干净卫生。
三、正确吹奏姿势1. 站立姿势: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身体放松,保持平衡。
2. 握笛姿势:将竖笛握在右手,食指放在指孔上方,中指和无名指放在指孔下方,拇指放在背面的孔上,左手握住笛头。
3. 吹奏姿势:将笛口对准嘴唇,轻轻咬住,保持嘴唇松弛,吹气均匀。
四、基本演奏技巧1. 发音:吹奏竖笛时,要用气息吹出声音,吹气的力度要均匀,避免过弱或过强。
刚开始学习时,可以先练习吹出清晰的单音。
2. 音阶:学习音阶是掌握竖笛基本技巧的重要一步。
从低音开始,逐渐吹奏整个音阶,要保持每个音的准确性和平稳过渡。
3. 指法:掌握竖笛的指法是学习的关键。
通过按压不同的指孔来改变音的高低,要注意指力的掌握,保持手指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五、常见问题解答1. 如何保持笛子的音准?学习竖笛时,要注意吹气力度的控制,避免过弱或过强,同时要用耳朵聆听音准,通过调整吹奏力度来保持音准。
2. 如何避免吹奏时发出嘶嘶声?嘶嘶声的产生通常是由于吹奏过弱或口唇不正确造成的。
要保持均匀的吹气力度,咬住笛口时要轻柔而坚定。
3. 如何掌握吹奏的节奏感?吹奏竖笛时,要注意掌握节奏感,可以通过练习口型和口腔肌肉的协调性来提高吹奏的节奏感。
六、练习曲目推荐1. 《小星星》:这是一首非常适合儿童学习的简单曲目,通过演奏这首曲子,孩子们可以巩固吹奏技巧和音阶练习。
2. 《童年》:这是一首经典的儿童歌曲,通过演奏这首曲子,孩子们可以培养音乐感知和表达能力。
七、注意事项1. 学习竖笛要坚持每天练习,保持耐心和毅力。
吹笛子入门教程

吹笛子入门教程
笛子是一种古老而美妙的乐器,学会吹笛子不仅能够增加音乐的美感,而且还能培养音乐素养和节奏感。
下面是一份简明的吹笛子入门教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第一步:了解笛子的结构
笛子通常由笛头、吹孔、音孔和指孔组成。
笛头是笛子的吹口部分,吹孔用来控制笛子的音高,音孔则控制笛子的音色,指孔则是用来变换音高的。
第二步:正确的吹气姿势
要想正确吹奏笛子,需要保持良好的吹气姿势。
将笛子水平地放在嘴唇上方,用嘴唇轻轻包住笛子的吹孔,然后通过用气流来产生声音。
第三步:练习吹出清晰的音符
开始练习时,可以先单独吹奏每个指孔所对应的音符,让自己熟悉每个音符的发音方式。
起初可能会难以吹出清晰的音符,但坚持下来,通过不断练习,你将会逐渐掌握吹笛子的技巧。
第四步:培养节奏感
吹笛子不仅要控制吹气的力度和音高,还需要掌握好节奏感。
可以通过配合节奏简单的音乐来练习。
通过不断地调整吹气的力度和吹奏的节奏,可以让自己的吹奏更加流畅和富有表现力。
第五步:找到适合自己的曲子
学会了一些基本的吹笛子技巧后,可以尝试吹奏一些简单的曲
子,如《小星星》等。
通过不断地练习和尝试,你将会越来越熟练。
总结:
吹笛子是一项需要耐心和毅力的技巧,需要不断地练习和调整。
希望以上的入门教程能够帮助到你,祝你在吹笛子的途中取得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笛子演奏入门教程(发布人:)笛子演奏入门1、嘴唇自然闭合,双手捧着笛子两端,左手握笛头,右手握笛尾,将吹孔置于嘴唇下沿,对准吹孔吹气。
2、当气息冲出时,只让出小空隙使气息通过,并使成为一束气柱往吹孔下方斜着吹去。
其原理就如同吹响笔套一样。
3、为使气息冲出时不将两唇冲开,而致气息散掉,两颊肌肉必须用劲,保持气息的出口很小。
4、吹出来的声音要求纯净,避免夹杂气声。
5、要对着镜子常练,休会如何对准气孔,使发音位置正确,不偏不倚,使气息全部化为笛音。
吹笛子的姿势吹笛要讲究姿势,这不仅仅是演奏形象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了适应演奏者的生理特点,充分发挥技巧,更好地表现音乐内容。
吹笛子的姿势,分立式和坐式两种。
立式就是站着吹奏的姿势,一般在独奏、重奏、齐奏时采用这种姿势。
要求是当身体站定后,两腿直立,两脚分开呈八字形(一脚稍前、一脚稍后。
笛尾向右者,左脚稍前;笛尾向左者,右脚稍前)。
一般情况下,身体重心落于两腿之间,必要时才向左右移位。
腰部要直。
胸部自然张开。
头正。
肩平。
眼前视。
双手举起笛管,两肘自然下垂,将吹孔向上(不要过分里斜或外闪)置于口唇中央处,笛管与双唇平行、与鼻梁垂直,或笛身和头部略向笛尾方向倾斜,笛头笛尾前后一致。
在合奏或伴奏时,一般采用坐式。
坐式上身与立式相同。
坐位高低要适当,凳子太高、太低都会防碍正常呼吸。
坐式最好不要架腿,两脚分立才坐得稳定。
持笛的方向,即向右方还是向左方持笛的问题,可以根据个人习惯决定。
这对演奏来说毫无妨害。
但从笛子改革,从演卖者兼学多种笛,从参加合奏时求得统一等的角度来考虑,还是以向右方持笛为宜。
这不是说要把已经习惯于左方持笛的都改过来,而是建议初学者从开始学吹起便形成右方持笛的习惯。
本书是按右方持笛讲述,若属左方持笛者,做反向理解。
持笛按孔的具体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指肚按孔法。
即以右手无名指、申指、食指的第一节指肚(中指略靠里),分别依次开闭第一、二、三孔;右手大拇指第一节指肚,托于笛身下方(约第三、四孔之间),小指指尖随附笛侧,与其它手指相配合,时起时落。
左手无名指、中指、食指的第一节指肚(中指略靠里),分别依次开闭第四、五、六孔,左手大拇指第一节指肚托于笛身下方第六孔与膜孔之间稍偏外侧,距第六孔约一公分左右,小指指尖同样附于笛侧,与其它手指相配合,时起时落。
另一种是指尖按孔法。
基本方式与指肚按孔法一样,只是左手用指尖按孔。
用左手指尖按孔时,手指屈度较大,左手大拇指第一节指肚则需移至第五、六孔之间的下方内例托笛,食指第三节指肚与指掌关节处斜托于笛身下方外侧。
右手手指的按孔和指肚按孔的形式基本相似。
目前一般多采用指肚按孔法。
这种按孔法,手指自然弯曲,肌肉较易放松,尤其适用于滑音、飞指等技巧的演奏。
当然,这种优点主要是就常用的曲笛、梆笛、中笛来说的。
并不见得在所有笛子上都适用。
如选用更长大的曲笛时,由于音孔间的距离相应增宽,采用指肚按孔法,手指就够不上,采用指尖按孔比较适宜。
吹奏中拇指、小指与下腭相配合,起着一种保持笛身稳定的作用。
由于手指直接开闭音孔,有可能在音孔上作抹、滑、飞、颤等的技术处理,使笛音细腻多变独具风格。
这是我国笛子的一个特征。
呼吸的方法吹奏的呼吸是指吹奏中气息的运用,正确运用呼吸对于吹奏管乐器十分重要。
如果方法不当,不但不可能学好吹奏,还会影响身体的建康。
呼吸方法得当(合乎生理要求),除了吹奏上的需要,还能使吹奏者肺活量增大,从而扩大血液与气体的交投,促进血液循环,旺盛代谢作用。
横隔膜的运动也能促使胃肠蠕动,增强消化功能。
这样反能促进人的身体健康。
主要依靠胸廓中、上部肋间肌参与进行的呼吸形式叫胸式呼吸。
这种方法吸气量虽相当大,但由于横隔膜处于被动,致使吸气量仍然受到限制。
同时,由于肋骨支撑,肋间肌的伸缩力受到制约,缺乏弹性,不易控制。
运用这种呼吸方法吹奏,往往感到气不够用,发音也不能达到结实有力。
另一种呼吸形式是,主要依靠胸廓下部的腹肌、腰肌和横隔膜的运动进行,叫腹式呼吸,也即所谓丹田式呼吸.这些部分的肌肉灵活,富有弹性,伸缩幅度也较大。
但由于胸廓中、上部肋间肌处于被动,也限制了吸气量。
运用这种呼吸方法吹奏,吸气较为轻易、迅速,只在吹奏较短乐句和进行急速换气或呼气很强的情况下较为适用。
上述两种呼吸形式联合运用称作胸腹式呼吸(混合式)。
这种呼吸形式整个呼吸系统都积极参与工作,因此,吸入肺叶的气体也较上述两种呼吸形式要多,吸气以后,胸腔中、下部、腹部和腰部有一种充满气息的感觉(虽然气息是到不了这些部位的)。
由于横隔膜的积极参加,所以,吸气也轻易、迅速。
同时由于整个呼吸系统的协调工作,使得各自承担的负荷相应减小,疲乏度相应减轻。
因此,吹奏时运用这种呼吸形式是合适的。
这种呼吸形式运用于吹奏时的具体情况和过程大致是这样:吸气:吸气时,胸腔下部和腹腔自然、明显地向四周扩张。
胸腔与腹腔之间的横膈膜随之下沉,肺部也随之扩张,扩张后的肺叶中的气压,低于空气中的大气压,因此,空气被源源吸入肺叶内。
这就是呼吸的第一阶段--吸气。
吸气后,胸廓中、下部和腹部鼓胀。
小腹下端呈微向里收状。
后腰部、臀部呈微向上提状。
肚脐部呈微向下斜状。
这样的吸气,好像灌暖瓶,是从瓶底越灌越高、越向上,大量空气贮藏于下方,而胸腔上部反而觉得比较松畅。
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吹奏,才可能有效地发挥腹肌、腰肌和横隔膜等的控制作用。
吸气时,胸、腹不要挤压,双肩不宜上耸。
体会吸气的方法,可以首先将肺叶中暂存的气体,全部慢慢呼出后,稍停片刻,在全身较为放松的情况下,再行吸气。
这时,胸、腹腔内立刻就会有一种冷气进入的感觉。
这时的吸气方法和气体贮藏的部位就比较正确。
这种吸气运动,还可在深呼吸时得到准确的体会,例如:当我们进行了剧烈的体育活动之后的深吸气,闻香味时的深吸气,以及打喷嚏前急速有力的深吸气等。
吸气用鼻、用口,还是口鼻共用,视演奏需要而定。
吸气忌带声响。
吹奏中的呼气,要求腹肌、腰肌、横隔膜等作有控制的收缩,气息有节制地向外输送。
胸、腹腔在吸气时所造成的较大容积缓慢缩小(声乐中的“保持”。
吹奏中应基本保持这个状态)。
这样,才能满足演奏乐曲的需要,满足管乐器对呼吸技能的特殊需求。
吹奏中控制呼吸的力量总是依靠腹肌、腰肌、横隔膜和肋间矾等的收放。
呼出的气息也总是从下向上推动。
气息的流通好像放风筝,总有一条线拉着风筝。
风筝在上方无论飞得多高,总是由下方操纵着。
如果掌握了正确的吸气方法,找到了气体贮藏的准确部位,气也能够吸得深吸得多,但吹了几小节,甚至几拍以后,就很快感到气不够用,口干舌燥。
这是由于呼气时,腹肌、腰肌和横膈膜以及肋间肌缺乏控制的缘故。
好像一个气球,本来存有大量气体,把口子一松,-下就泄了气。
因此,还必须很好地掌握呼气的控制。
体会呼气的控制,可以在腹肌、腰肌和横膈膜等保持吸气状态的前提下,首先将吸人的大量气体呼出少许,使胸腔稍放松,然后开始慢呼,呼气要细而集中,像吹走浮在一杯茶水上的一片茶叶似地一直呼下去。
这时,腹肌、腰肌和横膈膜以及肋间肌等正在收缩。
训练到能自觉地运用这种能力,便基本掌握了呼气的控制。
吹奏中的呼气大体可分两种:①阳(缓吹):吹奏时,气速较为缓慢而平稳,气流稍粗。
呼吸肌肉组织的收缩力较小,比较放松。
②超吹(急吹):吹奏时,气速较为急促而有力,气流稍细。
呼吸肌肉组织的收缩力较大,比较用力。
从筒音算起,笛子的基本七个音属于平吹的范踌,笛子基本七音以上的八度音属于超吹的范踌。
吹奏中,要注意吸气量不要达到极限,也不要每次都吸得一样多,应根据乐句的长短、高低、强弱等具体要求进行吸气。
同样,吹奏中的呼气也不应达到极限,而应在肺内还存有一定量的气时便进行换气。
否则,不但吹奏中的换气不易迅速,影响演奏的顺利进行,还会因慢性缺氧,影响身体健康。
呼吸过程中,要使呼吸道畅通无阻,这对正确运用呼吸也是极为重要的。
吹奏的口形吹奏的口形是指吹笛时口的形态。
口形与发音直接相关。
吹奏中口形正确,才能取得良好的发音效果。
口形的控制训练和呼吸训练一样,都属于吹奏的基本训练。
控制口形的主要力量,是唇部的肌肉和而部的肌肉。
因此,唇肌和面部肌伸缩力的大小和向置就成了关键。
唇的伸缩变化,是面部肌肉总体收放的结果。
面部肌肉通过嘴角与唇发生联系。
因此,吹奏时口形肌肉的力量主要是集中在嘴角上,而不是在唇中央,双唇只需适当收缩并有所支持。
若将主要力量集中于唇上,不可避免地将使唇缝变窄,呼出的气流不可能充实、丰满。
通常所谓“口劲”(嘴劲),实质上就是指吹奏中唇肌和面部肌的伸缩力。
所谓“风门”,就是指气流通过的唇孔。
吹笛一般要求口劲适中,两边嘴角力量均衡。
风门要位于唇中央,呈椭圆形,大小适中,与笛子吹孔相适应。
风门切忌窄长,窄长时,气流难于集中饱满,还会从吹孔两侧漏气,发出“哺哺”声。
上下唇的位置要求前后基本一致,但上唇略微靠前。
要使风门向前(稍下)开放。
切忌一唇过于靠前,一唇过于靠后。
若上唇过于靠前,气流向下,发音闷暗;下唇过于靠前,气流向上,不入吹孔,不出笛音。
吹笛的口形,是在唇肌和面部肌肉的协调配合下形成的。
两边嘴角微向后收(像微笑时一样),贴住牙床,利用嘴角适当收缩的力量,控双唇向两侧伸展后移。
近嘴角的上下唇两侧,像捏饺子一样合拢并微向里包,人中部位微微凸起。
双唇中央部分形成椭园形风门。
舌体微向后收,自然伏于下腭处,舌尖与下牙床似挨非挨。
位于口腔、气管之间的喉头向口腔一方呈喇叭口状打开,并同时带动上下口盖向四周扩张,以使口腔开扩增大容积。
吹奏时,双唇内侧的软膜(海绵状薄膜),受气流冲击,会自然向前游动。
这样的口形便是正确的口形。
呼吸与口形的配合及变化当我们将笛子平举,吹孔正对风门,下唇贴住吹孔内侧边缘占吹孔约四分之一处,运用气流向前(稍下)吹去,很小一部分气流顺着笛管外围散去,大部分气流从吹孔锐边(横壁)摩擦,出声音后进入笛管,在管内涡旋式的运动,造成管内空气柱的震动,产生一定的音波。
这就是笛子的发音过程。
俗语说:“千日管子百日笙,笛子吹响一五更”。
这只说明笛子发音比较容易。
然而,要使笛音长短、高低、强弱及音色等完全适应音乐作品的需要,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必须通过吹奏者运用正确方法,经常刻苦练习。
其中最主要的环节就是要掌握呼吸与口形的密切配合,发展呼吸和口形协调一致的功能。
吹奏中的呼吸和口形都不是固定不变的。
这是呼吸和口形的最本质的特征。
呼吸变化集中表现在吸气量的多少和呼气的缓急和粗细上。
口形的变化则集中表现在风门大小、口劲大小和上下唇的移位上。
它们都是依靠有关器官的肌肉收放来控制。
收缩力大,呼气就急,收缩力小,呼气则缓。
风门大,呼气就粗,风门小,呼气则细。
呼气的缓急对笛的发音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关系。
呼气的粗细又对发音的强弱有着直接的关系。
呼吸和口形状态,还对音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严格地讲,任何不同的音高、不同的强弱、不同的音色,都是靠不同的呼吸和口形配合来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