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05 多晶型药品的质量控制技术与方法指导原则
仿制药晶型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要求与说明(原创)

药品质量的一致性。
12
专业 . 敬业. 激情 . 责任.
5、多晶型对原料药和制剂的影响
(2)对药物制剂生产的影响 • 药物的晶型在制备工艺的多种操作过程中可能发生转化
– 干燥、粉碎、微粉化、湿法制粒、喷雾干燥、压片 – 暴露的环境条件,如湿度和温度也可能导致晶型转化 – 转化的程度一般取决于不同晶型的相对稳定性、转化的动力学屏
2、多晶型的概念
多晶型是指晶体的或者无定形结构,包括溶剂化物和水合物, 具体如下: a. 晶体结构,在晶格中具有不同的分子排列和/或构造。 b. 无定形结构,由无规则的分子排列组成,不具有可识别的晶格。 c. 溶剂化物是晶体结构,含有定量或不定量的溶剂。
晶型:由晶格中分子的排列来决定; 结晶形态(晶癖):是指形成的结晶的外观形状,如针状结晶、片状结 晶等。
①熔点(mp):与DSC 、TG分析相结合。 ②溶解性。 ③稳定性。 ④红外吸收光谱。 ⑤粉末X-射线衍射图。 3、各晶型间的相互转化。
20
专业 . 敬业. 激情 . 责任.
8、CDE审评对多晶型的建议
仿制已经上市的药品 1、被仿制药为晶型选择性药物 ①对于有晶型选择性、且各晶型的理化性质及生物药剂学性质有差异的仿制药品, 应确定与被仿制品种晶型的完全一致性(熔点、红外吸收光谱、粉末X-射线衍射 图等方面与对照品或文献值进行比较)。 ②应提供能有效制备目的晶型的制备工艺。 ③应证明“晶型”在制剂过程中不会发生改变。 ④晶型选择性药物的质量控制:一般情况下,在其原料药的质量标准中应有一定 的质量控制指标,如熔点、特征红外吸收、特征粉末X—射线衍射图谱、有关物 质检查等。在制剂的质量研究中,在保证“晶型”在制剂过程中不会发生改变的 前提下,应要求其制剂的溶出性质与被仿制制剂完全一致;其稳定性应等于或优 于被仿制剂;在此基础上,制剂的质量标准中应制订有关针对性的质控指标,如 溶出度、有关物质检查等。
药物晶型研究及晶型质量控制指导原则解析

同⼀⼚家开发,最早报道晶型专利和原研化合物/制剂所有权⼈是否⼀致?同⼀⼚家开发,原研晶型专利⽐较容易确认。
如遇到不是同⼚家开发,请对不同不同所有权⼈之间的关系进⾏说明(收购?合作关系?授权使⽤?),以作为对原研晶型专利确认的依据。
晶型专利:专利号,所有权⼈,到期时间,是否有中国同族,是否已经授权?2)晶型⼀致性①此处主要⽐较⾃制与⽂献报道的区别,有条件可以⽐较⾃制⽚与原研⽚,可根据需要加⼊图表进⾏说明。
②晶型稳定性的初步研究:对湿、热、光照稳定性;空⽓中与密封条件下的稳定性数据的对⽐;粉碎前后的晶型变化等(制剂还要增加处⽅制备前后的晶型对⽐)。
3)多晶型根据⽂献调研情况来介绍可能的多晶型。
4)稳定性研究将测试的多批次稳定性数据进⾏⽐较,可根据需要加⼊图表进⾏说明。
4、申报资料中晶型部分的撰写呈现形式1)3.2.S.2:对于多晶型药物,申请⼈应在⽣产⼯艺开发阶段通过精制⼯艺的优化和筛选制备优势稳态晶型,保证原料药批间晶型⼀致性。
注:应包括结晶条件的考察,如:溶剂体系、降温速率、晶种加⼊考察、保温析晶温度及时间、搅拌⽅式等,提供说明⽬标晶型成为优势晶型的依据。
批间晶型的⼀致性:各阶段代表性批次的检测结果,如⼩中试,试⽣产,⼯艺验证批晶型的XRD,DSC,TG等晶型数据及对应图谱。
2)3.2.S.2、3、7:对药物制剂关键质量属性产⽣影响的多晶型药物,需研究证明批间晶型⼀致性(3.2.S.2)和晶型放置过程稳定性(3.2.S.7)。
共晶药物具有特殊的理化性质、确定的组分和化学计量⽐,可以通过X-射线单晶⾏射、X-射线粉末所射、固相核磁共振波谱、红外吸收光谱、差⽰扫描量热法和/成晶体形态等分析⽅法进⾏结构确证(不要求全部都做)。
3)3.2.S.4:如原料药的晶型和/或粒度分布对制剂质量产⽣影响,应被纳⼊原料药内控标准并制定专属的检测项⽬进⾏控制。
质量标准中晶型描述:⼀般仅对XRD的2θ⾓要求明确即可。
对于晶型质量研究的法规,⽬前为⽌,出台的不过以上⼏个,在吃透当前法规的要求,要结合⼯作⽇常的需求,领悟晶型研究换换相扣的逻辑关系,最后尘埃落地,落实到申报资料上,⼒求清晰完整,逻辑科学,交上⼀份满意的答卷。
9015药品晶型研究及晶型质量控制指导原则

二 、常用载体辅料 载体辅料通常可分为以下三类。 (1)天 然 材 料 在 体 内 生 物 相 容 和 可 生 物 降 解 的 有 明 胶 、 蛋 白 质 (如 白 蛋 白 )、淀 粉 、壳 聚 糖 、海 藻 酸 盐 、磷 脂 、胆固 醇 、脂 肪 油 、植 物 油 等 。 (2)半 合 成 材 料 分 为 在 体 内 可 生 物 降 解 与 不 可 生 物 降 解两 类 。在 体 内 可 生 物 降 解 的 有 氢 化 大 豆 磷 脂 、聚乙 二醇 二 硬 脂 酰 磷 脂 酰 乙 醇 胺 等 ;不 可 生 物 降 解 的 有 甲 基 纤 维 素 、 乙 基纤维 素 、羧 甲 纤 维 素 盐 、羟 丙 甲 纤 维 素 、邻 苯 二 甲 酸 乙 酸 纤维素 等 。 (3)合 成 材 料 分 为 在 体 内 可 生 物 降 解 与 不 可 生 物 降 解 两 类 。可 生 物 降 解 材 料 应 用 较 广 的 有 聚 乳 酸 、聚 氨 基 酸 、聚 羟 基 丁 酸 酯 、乙 交 酯 -丙 交 酯 共 聚 物 等 ;不 可 生 物 降 解 的 材 料 有 聚 酰 胺 、聚 乙 烯 醇 、丙 烯 酸 树 脂 、硅 橡 胶 等 。 此 外 ,在 制 备 微 粒 制 剂 时 ,可 加 入 适 宜 的 润 湿 剂 、乳化 剂 、抗 氧 剂 或 表 面 活 性 剂 等 。 三 、生产与贮藏期间应检査的项目 (一 )有 害 有 机 溶 剂 的 限 度 检 查 在 生 产 过 程 中 引 入 有 害 有 机 溶 剂 时 ,应 按 残 留 溶 剂 测 定 法(通 则 0861)测 定 ,凡 未 规 定 限 度 者 ,可 参 考 I C H ,否则 应制定有害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测定方法与限度。 (二 )形 态 、粒 径 及 其 分 布 的 检 査 (1)形 态 观 察 微 粒 制 剂 可 采 用 光 学 显 微 镜 、扫 描 或 透 射 电 子 显 微 镜 等 观 察 ,均 应 提 供 照 片 。 (2)粒 径 及 其 分 布 应 提 供 粒 径 的 平 均 值 及 其 分 布 的 数 据 或 图 形 。测 定 粒 径 有 多 种 方 法 ,如 光 学 显 微 镜 法 、电感应 法 、光 感 应 法 或 激 光 衍 射 法 等 。 微 粒 制 剂 粒 径 分 布数 据,常用各粒径范围内的粒子数或 百 分 率表 示 ;有 时 也 可 用 跨 距 表 示 ,跨 距 愈 小 分 布 愈 窄 , 即 粒子大小愈均匀。
中国药典-2015-四部通则-9205 药品洁净实验室微生物监测和控制指导原则

人员
从事药品洁净实验室微生物监测和控制的人员应符合现行《中国药典》通则中“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指导原则(通则9203)”的相关要求。
确认
微生物控制
为了保证药品洁净实验室环境维持适当的水平,并处于受控状态,除保持空调系统的良好运行状态,对设施进行良好维护外,洁净室内人员应严格遵守良好的行为规范,并定期进行环境监控,减少人员干预比监测更有效。其次是通过有效控制人员和物品的移动,适当的控制温度和湿度。微生物控制措施还包括良好的清洁和卫生处理,应定期对药品洁净实验室进行清洁和消毒,应当监测消毒剂和清洁剂的微生物污染状况,并在规定的有效期内使用,A/B级洁净区应当使用无菌的或经无菌处理的消毒剂和清洁剂。所采用的化学消毒剂应经过验证或有证据表明其消毒效果,其种类应当多于一种,并定期进行更换以防止产生耐受菌株。不得用紫外线消毒代替化学消毒。必要时,可采用熏蒸等适宜的方法பைடு நூலகம்低洁净区的卫生死角的微生物污染,并对熏蒸剂的残留水平进行验证。
表3各洁净级别空气悬浮粒子的标准
悬浮粒子最大允许数/立方米
洁净度级别静态动态
≥0.5μm≥5.0μm≥0.5μm≥5.0μm
A级352020352020
B级3520293520002900
C级3520002900352000029000
D级352000029000不作规定不作规定
注:①表中各数值均为平均值;②单个沉降碟的暴露时间可以少于4小时,同一位置可使用多个沉降碟连续进行监测并累积计数。
3.警戒限和纠偏限
药品洁净实验室应根据历史数据,结合不同洁净区域的标准,采用适宜的方法,制定适当的微生物监测警戒限和纠偏限。限度确定后,应定期回顾评价,如历史数据表明环境有所改善,限度应作出相应调整以反映环境实际质量状况。表5列出了各级别洁净环境微生物纠偏限参考值。
《中国药典》2020年版第四部通用技术要求主要特点和增修订内容

主要特点和增修订内容2.1制剂通则论述框架和技术要求进一步完善2.1.1系统修订制剂通则整体框架0100制剂通则旨在通过对药物制剂的总体论述来指导医药工作者对不同剂型、亚剂型进行合理的应用。
《中国药典》2015年版制剂通则是《中国药典》2010年版中药、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制剂通则的简单整合,缺少关键考察项的汇总和归纳。
为进一步引导生产企业全面关注制剂生产质量控制和整体要求,对0100制剂通则进行修订,主要修改包括两个方面:首先完善了叙述结构。
从药物制剂制备的原则“安全、有效、可控、依从性”的角度出发,增加对剂量单位均匀性、稳定性、安全性与有效性、剂型与给药途径、包装与贮藏和标签与说明书等部分的分论述;强调中药制剂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质量属性,关注每个关键环节的量值传递规律。
其次,完善了具体内容。
提出剂量单位均匀性的要求,保障制剂生产质量的批间和批内药物含量等的一致性,体现制剂全过程控制的理念;在稳定性中提出复检期概念,促进生产企业根据产品自身的稳定性特性进行前瞻性的质量考察;在安全性与有效性中提出“通过人体临床试验证明药物的安全有效性后,药物才能最终获得上市与临床应用”,提示上市制剂的处方和工艺不得随意变更。
2.1.2系统修订各制剂通则的框架和表述《中国药典》2020年版制剂通则统一了各剂型论述框架及主要制备技术的简单论述。
除0110糊剂及0186膏剂外,其他36个剂型均不同程度修订了体例格式。
为进一步统一目前各剂型的表述问题,规范统一“生产与贮藏期间应符合下列规定”项下内容,按照原辅料→工艺与技术→质量与控制→包装与使用→贮存与运输等五方面的技术要点,着重补充大多数剂型缺少的工艺与技术方面的阐述。
增加特殊亚剂型临床使用关注点,如泡腾片不得直接吞服等,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2.1.3收载和整合临床成熟剂型和亚剂型收载和整合临床成熟剂型和亚剂型,体现《中国药典》的先进性和对我国临床成熟新制剂技术的支持。
FDA 关于晶型的指导原则

仿制药晶型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2007年7月 美国FDA发布2009年6月 药审中心组织翻译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翻译北核协会审核药审中心最终核准目录I.简介 (1)II.术语定义:多晶型和多形态 (2)III.药物固体多晶型基本原理 (2)A.药物固体多晶型的重要性 (2)B.多晶型的特征 (2)C.多形态对原料药和制剂的影响 (3)1.对溶解性、溶解度、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的影响 (3)2.对药物制剂生产的影响 (4)3.对稳定性的影响 (5)IV.简略申请中的多形态和同一性 (5)V.简略申请中对多形态的考虑 (6)A.建立多晶型质量标准必要性的评价 (6)B.原料药多晶型质量标准的建立 (6)C.建立药物制剂中多晶型质量标准必要性的评价 (7)附件1 – 决策图表1建立多晶型质量标准必要性的评价 (8)附件2 – 决策图表2原料药多晶型质量标准的建立 (9)附件3 – 决策图表3口服固体和混悬剂型多晶型制定质量标准的评价 (10)仿制药晶型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I.简介2申请者必须提交化学、生产和质量控制的资料以支持简略新药申请(ANDA)3的批准。
该指南旨在协助原料药4存在着多晶型时5的简略新药申请。
具体地,该指南提供了:z FDA关于当原料药存在多晶型时如何评价其同一性6的建议z决策图表,对原料药和/或制剂中的多晶型进行监测和控制7的建议FDA指南性文件,包括该指南,并非具有强制执行的法律职能。
实际上,指南陈述了管理部门对某一个问题当前的看法,并且仅作为建议,除非当具体的法规或法令要求被援引时。
在指南中用到的词语“应该”,是指建议,并非要求的意思。
1该指南是由美国联邦食品药品管理局药品评价和研究中心药物科学办公室下属的仿制药办公室制定的。
2尽管新药申请(NDAs)同样涉及多晶型的问题,但是该指南仅涉及在简略新药申请情况下多晶型的问题。
3参见21 CFR 314.94 (a)(9); 参见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令505(j)(4)(A)4在此指南中,术语原料药和活性成分可互换使用5术语多晶型/多晶态polymorphic forms和polymorphs是同义词,并且在该指南中可以互换使用6参见章节IV以获得更多的资料7该指南旨在为企业就最常见的多晶型问题提供帮助。
化学仿制药晶型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化学仿制药晶型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
稿)
化学仿制药晶型研究技术指导原则是医药行业的重要技术标准,
对于保障仿制药品的质量和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将分步骤为
大家阐述这一技术指导原则。
第一步,指导原则的起草背景和目的。
指导原则是由国家药监局
牵头起草,目的是为了促进化学仿制药研究和生产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进一步提高仿制药的质量和疗效水平。
第二步,指导原则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对于化学仿制药晶型研究,指导原则要求从晶型检测、晶型鉴定、晶型稳定性、晶型转化等方面
对仿制药晶型进行研究,建立相应的技术规范。
第三步,指导原则的意义和作用。
化学仿制药晶型研究是化学药
品制剂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之一,可以保障药品的疗效,并降低药品
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从而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第四步,指导原则的社会影响和发展趋势。
随着仿制药质量和疗
效的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将选择使用仿制药,这对于减轻患者
用药负担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化学仿制药晶型
研究技术也将不断拓展和更新,提高仿制药品的质量和疗效水平,为
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综上所述,化学仿制药晶型研究技术指导原则是医药行业的重要
技术标准,对于促进化学仿制药研究和生产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具有重
要作用,将继续引领医药行业的发展方向。
药品晶型研究及晶型质量控制指导原则

9015药品晶型研究及晶型药物的质量控制技术与方法指导原则固体药物及其制剂中存在多晶型现象时,应使用 优势药物晶型物质状态 作为药物原料及其制剂晶型,以保证药品临床有效性㊁安全性与质量可控性㊂当固体药品存在多晶型现象且不同晶型物质状态可影响药品的有效性㊁安全性与药品质量时,应对固体制剂㊁半固体㊁悬浮剂等制剂种类中的原料药晶型物质状态进行定性㊁定量控制,在固体药物制剂中的原料药应保持优势药物晶型物质状态,以保证晶型药物产品质量和临床作用的一致性㊂由于固体制剂是由复杂成分体系组成,制剂中含各种辅料成分或制剂工艺可能使原料药晶型发生转变,故需要对固体㊁半固体㊁悬浮剂制剂中原料药晶型进行质量控制,以保证固体制剂中原料药晶型与优势药物晶型一致㊂当固体药品存在多晶型现象,且不同晶型状态对药品的有效性㊁安全性或质量可产生影响时,应对药品固体制剂㊁半固体制剂㊁混悬剂等中的药用晶型物质状态进行定性或定量控制㊂药品的药用晶型应选择优势晶型,并保持制剂中晶型状态为优势晶型,以保证药品的有效性㊁安全性与质量可控㊂优势晶型系指当药物存在有多种晶型状态时,晶型物质状态的临床疗效佳㊁安全㊁稳定性高等,且适合药品开发的晶型㊂1.药物多晶型的基本概念用于描述固体化学药物物质状态,由一组参量(晶胞参数㊁分子对称性㊁分析排列规律㊁分子作用力㊁分子构象㊁结晶水或结晶溶剂等)组成㊂当其中一种或几种参量发生变化而使其存在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固体物质状态时,称为多晶型现象(p o l y m o r p h i s m)或称同质异晶现象㊂通常,难溶性药物易存在多晶型现象㊂固体物质是由分子堆积而成㊂由于分子堆积方式不同,在固体物质中包含有晶态物质状态(又称晶体)和非晶态物质状态(又称无定型态㊁玻璃体)㊂晶态物质中分子间堆积呈有序性㊁对称性与周期性;非晶态物质中分子间堆积呈无序性㊂晶型物质范畴涵盖了固体物质中的晶态物质状态(分子有序)和无定型态物质状态(分子无序)㊂优势药物晶型物质状态可以是一种或多种,故可选择一种晶型作为药用晶型物质,亦可按一定比例选择两种或多种晶型物质的混合状态作为药用晶型物质使用㊂2.晶型样品的制备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通过改变结晶条件参数可获得不同的固体晶型样品㊂常用化学方法主要包括:重结晶法㊁快速溶剂去除法㊁沉淀法㊁种晶法等;常用物理方法主要包括:熔融结晶法㊁晶格物理破坏法㊁物理转晶法等㊂晶型样品制备方法可以采用直接方法或间接方法㊂各种方法影响晶型物质形成的重要技术参数包括:溶剂(类型㊁组成㊁配比等)㊁浓度㊁成核速率㊁生长速率㊁温度㊁湿度㊁光度㊁压力㊁粒度等㊂鉴于每种药物的化学结构不同,故形成各种晶型物质状态的技术参数条件亦不同,需要根据样品自身性质合理选择晶型样品的制备方法和条件㊂3.晶型物质状态的稳定性自然界中的固体物质可处于稳定态㊁亚稳定态㊁不稳定态三种状态,晶型物质亦如此㊂化合物晶型物质状态会随着环境条件变化(如:温度㊁湿度㊁光照㊁压力等)而从某种晶型物质状态转变为另外一种晶型物质状态,称为转晶现象㊂由于药用晶型物质的稳定性会影响到药品的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故需要对多晶型药物制剂进行晶型物质状态的稳定性研究㊂研究内容包括:原料药成分的晶型物质状态的稳定性,原料药晶型物质与制剂处方中各种辅料的相容性,制剂的制粒㊁成型㊁干燥等工艺对原料药晶型物质状态的影响等㊂通过晶型物质状态的稳定性研究,可为优势药物晶型物质状态选择㊁药物制剂处方㊁制备工艺过程控制㊁药品贮存条件等提供科学依据㊂稳定或亚稳定(有条件的稳定)的晶型物质具有成药性,不稳定晶型物质不具有成药性㊂根据稳定性试验项下的影响因素试验方法和条件,考察晶型物质状态对高温㊁高湿㊁光照条件的稳定性;采用压力方法考察晶型物质状态对压力的稳定性,观察晶型物质状态是否发生转晶现象㊂4.晶型药物的生物学评价需要采用符合晶型物质状态规律的生物学评价的科学方法,溶液状态下的体外细胞评价方法㊁已发生转晶的悬浮液体内给药等评价方法无法反映固体晶型物质真实的生物学特征㊂故应采用动物体内试验并固体给药方式,可获得晶型物质真实的生物学评价数据㊂5.晶型药物的溶解性或溶出度评价本法为体外晶型物质评价方法㊂当原料晶型物质状态不同时,晶型原料或固体制剂的溶解或溶出性质可能存在较大差异,所以需要进行晶型物质与溶解或溶出性质的关系研究㊂以溶解度或溶出度㊁溶解速率或溶出速率作为评价指标㊂原料药采用溶解曲线法,固体制剂采用溶出曲线法,可参照‘口服固体制剂溶出度试验技术指导原则“相关内容进行溶解曲线或溶出曲线比较㊂6.药品晶型质量研究方法不同药物的不同晶型物质状态对定性鉴别方法或成分含量定量分析方法的特异性可以相同或不同,方法包含绝对方法和相对方法,可选择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㊂(1)晶型种类鉴别 定性方法绝对鉴别方法:可独立完成晶型物质状态鉴别的方法㊂方法仅适用于晶型原料药㊂单晶X射线衍射法(S X R D):属绝对晶型鉴别方法,㊃833㊃9015药品晶型研究及晶型药物的质量控制技术与方法指导原则可通过供试品的成分组成(化合物,结晶水或溶剂)㊁晶胞参数(a,b,c,α,β,γ,V)㊁分子对称性(晶系,空间群)㊁分子键和方式(氢键,盐键,配位键)㊁分子构象等参量变化实现对固体晶型物质状态鉴别㊂方法适用于晶态晶型物质的鉴别㊂相对鉴别方法:为需要借助已知晶型信息完成晶型鉴别的方法,适用于不同晶型物质的图谱数据间存在差异的晶型种类鉴别㊂利用相对方法确定供试品晶型需要与已知晶型样品的图谱数据进行比对,属相对晶型鉴别方法㊂方法仅适用于晶型原料药㊂方法1粉末X射线衍射法(P X R D)晶态物质呈锐峰,无定型态物质呈弥散峰㊂晶型鉴别时利用供试品衍射峰的数量㊁位置(2θ或d)㊁强度(相对或绝对)㊁各峰强度之比等参量变化实现对晶型物质状态的鉴别㊂方法适用于晶态与晶态㊁晶态与无定型态㊁无定型态与无定型态等各种晶型物质的鉴别㊂若判断两个晶态样品的晶型物质状态一致时,应满足衍射峰数量相同㊁二者2θ值衍射峰位置误差范围在ʃ0.2ʎ内㊁相同位置衍射峰的相对峰强度误差在ʃ5%内,衍射峰的强弱顺序应一致;若判断两个无定型态样品的晶型物质状态一致时,应满足弥散衍射峰几何拓扑形状完全一致㊂方法2红外光谱法(I R)利用供试品不同晶型物质分子振动时特有的偶极矩变化,引起指定波长范围的红外光谱吸收峰的位置㊁强度㊁峰形几何拓扑等参量变化实现对晶型物质状态的鉴别㊂方法适用于分子作用力变化的晶型物质的鉴别,对晶型物质鉴别推荐采用衰减全反射进样法,制样时应注意避免研磨㊁压片可能造成的转晶现象㊂方法3拉曼光谱法(R M)利用供试品不同晶型物质特有的分子极化率变化,引起指定波长范围的拉曼光谱吸收峰的位置㊁强度㊁峰形几何拓扑等参量变化实现对晶型物质状态的鉴别㊂方法4差示扫描量热法(D S C)利用供试品不同晶型物质特有的热力学性质,通过供试品吸热峰或放热峰的数量㊁位置㊁形状㊁吸热量(或吸热焓)等参量变化实现对晶型物质状态的鉴别㊂方法适用于不同晶型物质的熔融吸热峰值存在较大差异或供试品中含有不同数量和种类结晶溶剂(或水)的晶型物质的鉴别㊂方法5热重法(T G)利用供试品不同晶型物质特有的质量 失重百分率与温度关系参量的变化实现对晶型物质状态的鉴别㊂方法适用于供试品中含有不同数量和种类结晶溶剂(或水)的晶型物质的鉴别㊂方法6毛细管熔点法(M P)利用供试品不同晶型物质在加热时产生的相变过程㊁透光率等参量变化实现对晶型物质状态的鉴别㊂方法适用于熔点值差异大的晶型物质的鉴别㊂熔距可反映晶型纯度,熔距小于1ʎC时表明供试品的晶型纯度较高㊂制样时应注意避免研磨可能造成的转晶现象㊂方法7光学显微法(L M)当供试品不同晶型具有不同的固体外形特质时,可通过不同晶型物质特有的固体外形实现对晶型物质状态的鉴别㊂方法8偏光显微法(P M)供试品呈晶态与无定型态时的偏光效应参量变化,进行晶型物质状态的鉴别㊂不同晶型判断当供试品原料药化学物质确定且鉴别方法一致时,鉴别获得的图谱或数据若发生变化,说明样品中的晶型物质种类或成分发生了改变,可能由一种晶型变为另外一种晶型㊁或混晶物质种类或比例发生改变㊂(2)晶型含量分析 定量方法晶型物质含量是表征供试品中所包含的某种特定晶型物质成分量值,用百分数表示晶型含量㊂晶型含量分析方法指进行供试品晶型成分的定量或限量分析㊂晶型药品质量控制应优先选择定量分析方法㊂定量分析方法有单晶X射线衍射法(S X R D)㊁粉末X射线衍射法(P X R D)㊁差示扫描量热法(D S C)㊁红外光谱法(I R)等㊂方法学研究采用的晶型定量或限量分析方法应符合‘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的准确度㊁重复性㊁专属性㊁定量限㊁线性㊁范围㊁耐用性等内容㊂鉴于不同定量或限量分析技术和方法的基本原理不同,应选择能够表征晶型物质成分与含量呈线性关系的1~3个参数作为定量或限量分析的特征性参量㊂晶型分析方法方法1单晶X射线衍射法(S X R D)定量分析方法,获得原料药100%晶型纯品数据㊂S X R D分析对象仅为一颗单晶体,原理是利用X射线对晶体产生的衍射效应,其分析数据代表了某种晶型纯品的结果㊂S X R D法可以揭示供试品晶型成因,给出晶型物质的晶体学各种定量数据㊂采用S X R D分析数据,通过理论计算获得100%晶型纯品的P X R D图谱和数据,作为晶型物质标准图谱㊂方法2粉末X射线衍射法(P X R D)定量分析方法,获得供试品晶型含量数据㊂P X R D是表征供试品对X射线的衍射效应,即衍射峰位置(d或2θ值)与衍射强度关系的图谱㊂晶型供试品的衍射峰数量与对称性和周期性相关,各个衍射峰位置用d (Å)或2θ(ʎ)表示;衍射峰强度可用峰高度或峰面积表示,其绝对强度值等于每秒的计数点C P S单位,相对强度值等于(其他峰绝对值ː最强峰绝对值)ˑ100%;衍射峰强比例表示了供试品中各衍射峰间的相对强度关系和衍射峰形几何拓扑变化㊂(a)晶型原料药分析:为实现对原料药晶型物质的定量㊃933㊃9015药品晶型研究及晶型药物的质量控制技术与方法指导原则控制目的,需要①选取能够反映原料药晶型物质含量变化的1~3个特征衍射峰,特征衍射峰的强度应与晶型含量(或晶型质量)呈线性关系;②建立混晶原料药样品标准曲线:通过配制两种或多种晶型比例的混晶样品,建立混晶样品中的各种晶型含量与特征峰衍射强度关系的标准曲线,可以实现对原料药的混晶晶型种类和比例的含量测定;③为保证不同时间点的晶型检测,可通过建立随行标准曲线法或标准曲线加外标法进行原料药晶型含量测定,以实现对不同时间点供试品的晶型成分含量测定㊂(b)制剂中晶型原料药分析:为实现对制剂中晶型原料药的定量控制目的,①需要固体制剂㊁晶型原料药㊁空白片;②选取能够反映固体制剂中晶型原料药成分含量变化特征的1~3个衍射峰,特征衍射峰的强度应与晶型含量呈线性关系;③建立制剂中原料药晶型含量标准曲线:利用空白片与晶型原料药配制成不同比例的混合样品,建立固体制剂中晶型原料药含量与特征峰衍射强度关系的标准曲线,利用标准曲线可实现对固体制剂中原料药的晶型含量测定目的;④为保证不同时间点的晶型检测,可通过建立随行标准曲线法或标准曲线加外标法进行原料药晶型含量测定,对不同时间点供试品的晶型成分进行含量测定㊂(c)方法说明①定量方法需要借助S X R D数据通过理论计算获得100%晶型纯品的P X R D图谱和数据作为晶型物质标准或使用晶型标准品获得标准图谱作为晶型物质标准㊂②实验用样品需经前处理步骤,有机供试品应过100目筛,无机供试品过200目筛;定量检测时应精密称定实验用样品量㊂③应注意固体制剂的晶型原料药含量应在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内㊂④应使用外标标准物质A l2O3对仪器及数据进行校正㊂方法3差示扫描量热法(D S C)定量分析方法,获得供试品晶型含量数据㊂采用D S C定量分析的晶型物质一般应具有不同的熔融吸热峰值,且晶型样品质量与吸热量呈正比关系㊂(a)晶型原料药分析:精密称量不同质量晶型样品,建立质量与热量的热焓值的线性关系,绘制标准曲线,定量测定样品晶型纯度㊂(b)混晶原料药分析:当不同晶型含量与热焓呈正比关系,采用精密称量配制不同晶型含量的混晶样品,建立晶型含量与热焓值的线性关系,绘制标准曲线,定量测定混晶样品中的晶型含量㊂(c)方法说明:①仅适用于晶型原料药定量分析㊂②对熔融吸热峰值相差大的混晶原料供试品,建立标准曲线时线性范围较宽;熔融吸热峰值相差小的混晶样品,建立标准曲线时线性范围较窄㊂③有时D S C法仅能作为限量检测方法㊂方法4红外光谱(I R)定量分析方法,获得供试品晶型含量数据㊂采用I R法可以对晶型原料药或固体制剂进行定量分析,常用的方法为相对峰强度法㊂晶型特征峰选取原则:①分别选取2种晶型特有的红外光谱吸收峰作为特征峰㊂②2种晶型的特征峰应独立而不受对方干扰㊂③特征峰强度应与晶型成分含量呈对应线性关系㊂对压力可致晶型状态发生转变的晶型原料供试品,制样时应避免压片法㊂(a)晶型原料药分析:采用相对峰强度法时分别选择2种晶型成分的特征吸收峰位置b1与b2,在同一红外光谱图上读取2种晶型成分的特征吸收峰的吸光度值A1与A2,计算二者特征吸收峰的吸光度比值r㊂通过配制一系列不同晶型比例的混晶样品,建立特征吸收峰的吸光度比值的对数值与晶型含量间的线性关系,绘制标准曲线,实现对混晶样品的晶型含量进行定量分析㊂(b)制剂中晶型原料药成分分析:采用相对峰强度法时分别选择晶型原料药特征吸收峰位置b1与空白辅料的特征吸收峰位置b2,在同一红外光谱图上读取2种晶型成分的特征吸收峰的吸光度值A1与A2,计算二者特征吸收峰的吸光度比值r㊂通过配制一系列含有不同质量晶型原料与空白辅料比例混合样品,建立特征吸收峰的吸光度比值的对数值与晶型原料药含量间的线性关系,绘制标准曲线,实现对固体制剂中晶型原料药含量进行定量分析㊂备注:其他国际公认用于物相分析的方法也可对多晶型进行定性定量分析㊂㊃043㊃9015药品晶型研究及晶型药物的质量控制技术与方法指导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105多晶型药品的质量控制技术与方法指导原则固体药物及其制剂中存在多晶型现象时,应使用“优势药物晶型物质状态”作为药物原 料及其制剂晶型,以保证药品临床有效性、安全性与质量可控性。
当固体药品存在多晶型现象且不同晶型物质状态可影响药品的有效性、安全性与药品质 量时,应对固体制剂、半固体、悬浮剂等制剂种类中的原料药晶型物质状态进行定性、定量 控制,在固体药物制剂中的原料药应保持优势药物晶型物质状态,以保证晶型药物产品质量 和临床作用的一致性。
由于固体制剂是由复杂成分体系组成,制剂中含各种辅料成分或制剂 工艺可能使原料药晶型发生转变,故需要对固体、半固体、悬浮剂制剂中原料药晶型进行质 量控制,以保证固体制剂中原料药晶型与优势药物晶型一致。
1 药物多晶型的基本概念 用于描述固体化学药物物质状态,由一组参量(晶胞参数、分子对称性、分析排列规律、 分子作用力、分子构象、结晶水或结晶溶剂等)组成。
当其中一种或几种参量发生变化而使 其存在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固体物质状态时,称为多晶型现象(Polymorphism)或称同 质异晶现象。
通常,难溶性药物易存在多晶型现象。
固体物质是由分子堆积而成。
由于分子堆积方式不同,在固体物质中包含有晶态物质状 态(又称晶体)和非晶态物质状态(又称无定型态、玻璃体) 。
晶态物质中分子间堆积呈有序 性、对称性与周期性;非晶态物质中分子间堆积呈无序性。
晶型物质范畴涵盖了固体物质中 的晶态物质状态(分子有序)和无定型态物质状态(分子无序) 。
优势药物晶型物质状态可以是一种或多种,故可选择一种晶型作为药用晶型物质,亦可 按一定比例选择两种或多种晶型物质的混合状态作为药用晶型物质使用。
2 晶型样品的制备 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通过改变结晶条件参数可获得不同的固体晶型样品。
常用化学方 法主要包括:重结晶法、快速溶剂去除法、沉淀法、种晶法等;常用物理方法主要包括:熔 融结晶法、晶格物理破坏法、物理转晶法等。
晶型样品制备方法可以采用直接方法或间接方 法。
各种方法影响晶型物质形成的重要技术参数包括:溶剂(类型、组成、配比等) 、浓度、成核速率、生长速率、温度、湿度、光度、压力、粒度等。
鉴于每种药物的化学结构不同, 故形成各种晶型物质状态的技术参数条件亦不同,需要根据样品自身性质合理选择晶型样品 的制备方法和条件。
3 晶型物质状态的稳定性 自然界中的固体物质可处于稳定态、亚稳定态、不稳定态三种状态,晶型物质亦如此。
化合物晶型物质状态会随着环境条件变化(如:温度、湿度、光照、压力等)而从某种晶型 物质状态转变为另外一种晶型物质状态,称为转晶现象。
由于药用晶型物质的稳定性会影响到药品的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故需要对多晶型药物 制剂进行晶型物质状态的稳定性研究。
研究内容包括:原料药成分的晶型物质状态的稳定性, 原料药晶型物质与制剂处方中各种辅料的相容性,制剂的制粒、成型、干燥等工艺对原料药 晶型物质状态的影响等。
通过晶型物质状态的稳定性研究,可为优势药物晶型物质状态选择、药物制剂处方、制 备工艺过程控制、药品贮存条件等提供科学依据。
稳定或亚稳定(有条件的稳定)的晶型物 质具有成药性,不稳定晶型物质不具有成药性。
根据稳定性试验项下的影响因素试验方法和条件,考察晶型物质状态对高温、高湿、光 照条件的稳定性;采用压力方法考察晶型物质状态对压力的稳定性,观察晶型物质状态是否 发生转晶现象。
4 晶型药物的生物学评价 需要采用符合晶型物质状态规律的生物学评价的科学方法,溶液状态下的体外细胞评价 方法、已发生转晶的悬浮液体内给药等评价方法无法反映固体晶型物质真实的生物学特征。
故应采用动物体内试验并固体给药方式,可获得晶型物质真实的生物学评价数据。
5 晶型药物的溶解性或溶出度评价 本法为体外晶型物质评价方法。
当原料晶型物质状态不同时, 晶型原料或固体制剂的溶解或溶出性质可能存在较大差异, 所以需要进行晶型物质与溶解或溶出性质的关系研究。
以溶解度或溶出度、溶解速率或溶出 速率作为评价指标。
2原料药采用溶解曲线法,固体制剂采用溶出曲线法,可参照《口服固体制剂溶出度试验 技术指导原则》相关内容进行溶解曲线或溶出曲线比较。
溶出介质:pH 值范围 1.0~8.0,当溶解或溶出效果不佳时,可加入少量表面活性剂。
pH 值 1.0~2.2 3.8、4.0 4.5~5.8 6.8~8.0 6 药品晶型质量研究方法 溶出介质 盐酸溶液 醋酸盐缓冲液 醋酸盐或磷酸盐缓冲液 磷酸盐缓冲液不同药物的不同晶型物质状态对定性鉴别方法或成分含量定量分析方法的特异性可以相 同或不同,方法包含绝对方法和相对方法,可选择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
(1)晶型种类鉴别—定性方法 绝对鉴别方法:可独立完成晶型物质状态鉴别的方法。
方法仅适用于晶型原料药。
单晶 X 射线衍射法(SXRD) :属绝对晶型鉴别方法,可通过供试品的成分组成(化合物, 结晶水或溶剂) 、晶胞参数(a,b,c,α,β,γ,V) 、分子对称性(晶系,空间群) 、分子键 和方式(氢键,盐键,配位键) 、分子构象等参量变化实现对固体晶型物质状态鉴别。
方法适 用于晶态晶型物质的鉴别。
相对鉴别方法:为需要借助已知晶型信息完成晶型鉴别的方法,适用于不同晶型物质的图谱 数据间存在差异的晶型种类鉴别。
利用相对方法确定供试品晶型需要与已知晶型样品的图谱 数据进行比对,属相对晶型鉴别方法。
方法仅适用于晶型原料药。
方法 1 粉末 X 射线衍射法(PXRD)晶态物质呈锐峰,无定型态物质呈弥散峰。
晶型鉴别时利用供试品衍射峰的数量、位置 (2θ 或 d) 、强度(相对或绝对) 、各峰强度之比等参量变化实现对晶型物质状态的鉴别。
方 法适用于晶态与晶态、晶态与无定型态、无定型态与无定型态等各种晶型物质的鉴别。
若判 断两个晶态样品的晶型物质状态一致时,应满足衍射峰数量相同、二者 2θ 值衍射峰位置误差 范围在±0.2°内、相同位置衍射峰的相对峰强度误差在±5%内,衍射峰的强弱顺序应一致;若 判断两个无定型态样品的晶型物质状态一致时,应满足弥散衍射峰几何拓扑形状完全一致。
3方法 2 红外光谱法(IR) 利用供试品不同晶型物质分子振动时特有的偶极矩变化,引起指定波长范围的红外光谱 吸收峰的位置、强度、峰形几何拓扑等参量变化实现对晶型物质状态的鉴别。
方法适用于分 子作用力变化的晶型物质的鉴别,对晶型物质鉴别推荐采用衰减全反射进样法,制样时应注 意避免研磨、压片可能造成的转晶现象。
方法 3 拉曼光谱法(RM) 利用供试品不同晶型物质特有的分子极化率变化,引起指定波长范围的拉曼光谱吸收峰 的位置、强度、峰形几何拓扑等参量变化实现对晶型物质状态的鉴别。
方法 4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利用供试品不同晶型物质特有的热力学性质,通过供试品吸热峰或放热峰的数量、位置、 形状、吸热量(或吸热焓)等参量变化实现对晶型物质状态的鉴别。
方法适用于不同晶型物 质的熔融吸热峰值存在较大差异或供试品中含有不同数量和种类结晶溶剂(或水)的晶型物 质的鉴别。
方法 5 热重法(TG)利用供试品不同晶型物质特有的质量—失重百分率与温度关系参量的变化实现对晶型物 质状态的鉴别。
方法适用于供试品中含有不同数量和种类结晶溶剂(或水)的晶型物质的鉴 别。
方法 6 毛细管熔点法(MP)利用供试品不同晶型物质在加热时产生的相变过程、透光率等参量变化实现对晶型物质 状态的鉴别。
方法适用于熔点值差异大的晶型物质的鉴别。
熔距可反映晶型纯度,熔距小于 1°C 时表明供试品的晶型纯度较高。
制样时应注意避免研磨可能造成的转晶现象。
方法 7 光学显微法(LM) 当供试品不同晶型具有不同的固体外形特质时,可通过不同晶型物质特有的固体外形实 现对晶型物质状态的鉴别。
方法 8 偏光显微法(PM) 供试品呈晶态与无定型态时的偏光效应参量变化,进行晶型物质状态的鉴别。
不同晶型判断4当供试品原料药化学物质确定且鉴别方法一致时,鉴别获得的图谱或数据若发生变化, 说明样品中的晶型物质种类或成分发生了改变,可能由一种晶型变为另外一种晶型、或混晶 物质种类或比例发生改变。
(2) 晶型含量分析—定量方法 晶型物质含量是表征供试品中所包含的某种特定晶型物质成分量值,用百分数表示晶型 含量。
晶型含量分析方法指进行供试品晶型成分的定量或限量分析。
晶型药品质量控制应优先选择定量分析方法。
定量分析方法有单晶 X 射线衍射法 (SXRD) 、粉末 X 射线衍射法(PXRD)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红外光谱法(IR)等。
方法学研究 采用的晶型定量或限量分析方法应符合《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的准确 度、重复性、专属性、定量限、线性、范围、耐用性等内容。
鉴于不同定量或限量分析技术和方法的基本原理不同,应选择能够表征晶型物质成分与 含量呈线性关系的 1~3 个参数作为定量或限量分析的特征性参量。
晶型分析方法 方法 1 单晶 X 射线衍射法(SXRD)定量分析方法,获得原料药 100%晶型纯品数据。
SXRD 分析对象仅为一颗单晶体,原理是利用 X 射线对晶体产生的衍射效应,其分析数 据代表了某种晶型纯品的结果。
SXRD 法可以揭示供试品晶型成因,给出晶型物质的晶体学 各种定量数据。
采用 SXRD 分析数据,通过理论计算获得 100%晶型纯品的 PXRD 图谱和数 据,作为晶型物质标准图谱。
方法 2 粉末 X 射线衍射法(PXRD)定量分析方法,获得供试品晶型含量数据。
PXRD 是表征供试品对 X 射线的衍射效应,即衍射峰位置(d 或 2θ 值)与衍射强度关系 的图谱。
晶型供试品的衍射峰数量与对称性和周期性相关,各个衍射峰位置用 d(Å)或 2θ (°)表示;衍射峰强度可用峰高度或峰面积表示,其绝对强度值等于每秒的计数点 CPS 单 位,相对强度值等于(其他峰绝对值÷最强峰绝对值)× 100%;衍射峰强比例表示了供试品 中各衍射峰间的相对强度关系和衍射峰形几何拓扑变化。
(a)晶型原料药分析:为实现对原料药晶型物质的定量控制目的,需要 ① 选取能够反5映原料药晶型物质含量变化的 1~3 个特征衍射峰,特征衍射峰的强度应与晶型含量(或晶型 质量)呈线性关系;② 建立混晶原料药样品标准曲线:通过配制两种或多种晶型比例的混晶 样品,建立混晶样品中的各种晶型含量与特征峰衍射强度关系的标准曲线,可以实现对原料 药的混晶晶型种类和比例的含量测定;③ 为保证不同时间点的晶型检测,可通过建立随行标 准曲线法或标准曲线加外标法进行原料药晶型含量测定,以实现对不同时间点供试品的晶型 成分含量测定。